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亚麻的伴生杂草——亚麻荠



全 文 :亚麻的伴生杂草一一亚麻荞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教研组 顾德兴
杂草 “ 既不是栽培植物 , 也不是野生植物” , 它是在栽培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植物类
型 。 它往往既有一般自然群体的特征 , 同时它也有人类有意识地对栽培植物施加影响 , 对杂
草生活的干扰而留下的“ 烙印” 。 可以设想 , 在人类农业生产出现以前 , 自然界既 无栽 培作
物 , 也无杂草存在 。 那末 , 杂草是怎样形成的 ? 怎样适应于栽培环境 ? 这一方面研究得较为
透彻的例子就是亚 l休和它的伴生杂草亚麻莽 。
亚麻 ( iL n u m su it “ ist is m u m L . ) 为亚麻科的植物 , 作为油料或纤维植物而栽培 。 主要
产区在亚洲西部和西南部 、 欧洲地中海地区 。 现被广泛地引种栽培 。
亚麻莽一般泛指十字花科亚麻莽属的植物 , 分布于欧 、 亚大陆广大地区 , 我国东北 、 新
疆 、 山东等地也有 。 本文所涉及到的主要有亚麻养 ( e a m e li n a s a t i v a ( L . ) e r a n t , ) 和
它的亚种拟亚麻养 ( C . s a t i v a s u b s p . l i n i e o ]a S i n s k . ) 以及小果亚麻养 ( C . m i e r o e a r p a
A n d r z

)

一 、 自然选择的力量
逊格 ( z i n g e : ) 曾把从亚麻养单株上采下来的种子 , 种在实验园地里 , 一 边 紧 靠 密植
的亚麻 , 另一边无亚麻 。 生长后则可看到 , 紧靠亚麻的亚麻莽 , 其性状十分酷似拟亚麻莽。
可见亚麻莽与亚麻在生存竞争中 , 有着一定饰变来适应环境。
亚麻目前广泛种植在欧洲地区 , 由于经 、 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 , 再加上不同地区的农
民对亚麻栽种技术和耕作方式有较大差异 , 也就是亚麻种植区的环境因素非常不一致 , 这样
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生态变异 ,经 自然选择成为不 同的生态型 。 调查证明 , 欧洲北方农民有着
精耕细作的栽培方式 , 与此相适应亚麻田中伴生着拟亚麻莽 ; 在栽培措施较为粗犷的南方亚
麻生产地区 , 往往生长着亚麻养 。
没有理由可以怀疑 , 在原始亚麻种植业出现时 , 亚麻养也开始存在 。 一旦亚麻分布区扩
大 , 再加各地栽培措施也各有不同 , 这就势必引起亚麻莽分布区的扩大和种的性状分化 , 产
生了较多的生态型 , 再经 自然选择 , 就产生了适应于北方生境和栽培条件的拟亚麻莽 。
光照长短给亚麻分化了不同的生态型 : 北部的亚麻成熟较早 , 愈向南愈晚熟 。 同样混杂
在其中的亚麻莽也是北方早熟 , 而向南方就较晚熟 , 因此这两种植物分布区十分吻合 , 生长
节奏十分相似。
二 、 人工选择的例子
在栽培亚麻时 , 人总要有一定措施来使亚麻某些性状符合人类的需要 , 这一措施也干扰
了原来自然种群的亚麻莽 , 起了选择的作用 。
1
、 角果开裂与否的选择
亚麻葬为二心皮组成的角果 , 角果较易开裂和不易开裂是关系到这一种子能否与亚麻种
子混在一起的极为重要因素。 如果亚麻葬角果很易开裂 , 那么在收割亚麻时往往 会 把 亚 麻
莽种子散落在地面 , 就易使亚麻和亚麻葬种子彼此分离 , 采用轮作制就易控制亚 麻 葬 的 发
生 。 但实际上亚麻莽角果不易开裂 , 果实往往与亚麻秆一起被收割 , 业在脱粒时一起打下 ,
和亚麻种子混在一起 , 来年亚麻葬或拟亚麻荞又可以伴生杂草出现在亚麻田里 。
2
、 种子风选的后 果
亚麻种子的大小和地理分布有关 , 北方种种子小 , 南方种种子大 。 亚麻葬种 子 的 大 小
也与地理分布有关 , 但大小却与亚麻相反 , 即北方种种子大 , 南方种种子小 。 所以北方的亚
麻和亚麻葬种子大小接近 。 南方则两者相差悬殊 。 但有意义的是 , 决定亚麻和亚麻葬种子混
杂在一起 , 除了上述角果开裂易否以外 , 在风选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效应 。 先来看北方的
亚麻和拟亚麻莽 , 由于两者的大小 、 形状相近 , 因此对风选的反应都相似 , 风选以后这两个
种的种子彼此仍混在一起。 南方亚麻和亚麻莽的种子虽然前者远较后者为大 , 但是 由于二者
的比重十分相近 , 所以在风选时 , 亚麻和亚麻葬种子也是落在同一范围内 。
3
、 拟态种 ( m im i e s ) 的产生
更有意思的是 , 亚麻和拟亚麻莽或亚麻养具有极相似的外形 : 叶无柄 , 呈披 针 形 , 互
生 ,节间紧凑 , 很难使人一下子就能区别 。 这一外形增加了剔除亚麻莽的困难。 这种现象同样
出现在稻和稗子中 , 被称为 “ 拟态种 ” 。 这也是长年累月人类选择的结果 。
三 、 亚麻伴生杂草形成的推断
亚麻莽和拟亚麻莽 , 一旦离开了亚麻这一生物环境 , 这两个种群就不能生存。 上面已经
介绍了拟亚麻莽是由亚麻葬变异经选择而产生的 。 逊格在研究亚麻葬属的自然群体中未曾见
到亚麻莽 , 那末亚麻莽是如何产生的呢 ?
在北欧有一种和亚麻莽很相近缘的野生植物叫小果亚麻莽 ( :c m icr oc ar aP ) 它 是 越冬
性一年生植物 , 多分枝 , 有密毛 , 花序上角果多而密 , 果柄斜上举 , 角果较小 , 大多 4 ~ 6毫
米 , 种子多而小。 逊格把小果亚麻莽种子采下 , 然后在早春播种 , 偶然也有几株能在当年开
花 , 再把当年开花结果的种子播下去 , 就得到了更多的早熟类型 , 而这一早熟类型十分酷似
亚麻葬。
因此有理 由认为 : 亚麻葬是在人类农业生产中逐渐由小果亚麻葬变异和选择而来 , 由于
亚麻葬所处的生态幅较为广泛 , 就产生了不同的生态型 , 其中之一即为拟亚麻葬 , 成为夏季
一年生植物的亚麻伴生杂草。
具体变异如下 :
野生亚麻— 一 - -不而一 -正 一 - 一— , 亚麻钮 1 1石 分布区扩大 、 生境改变 , 不同亚麻品种
小果亚麻葬 经自然和人工选择 , 亚麻葬 , 拟亚麻养
可见 , 杂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选择相结合的产物 。
于芬布区扩大 、 生境改变 -
它是在人类栽培措施影响下 , 经自然选择和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