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银蒿合剂解热作用的研究
李新莉 赵 华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系 (渭南 714000)
摘 要 目的: 评价银蒿合剂对 2, 4- 二硝基苯酚致大鼠高热模型的解热作用。方法: 取大鼠 50
只 2, 4- 二硝基苯酚造模后随机分为五组即空白对照组、银翘解毒液组、银蒿合剂大剂量
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观察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银蒿合剂 6. 12g生药 /kg剂量组动物
在致热后 0. 5h、 1h和 2h体温数值均显著减小 , P < 0. 01或 P < 0. 05。结论 : 银蒿合剂对
2, 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高热有一定抑制作用。
主题词 复方 /药理学 动物 ,实验 大鼠 @银蒿合剂
【中图分类号】 R28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69( 2010) 11-1556-02
银蒿合剂由柴胡、青蒿、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玄
参、甘草、薄荷等中药组成 ,具有解热镇痛 ,抗菌消炎等功效 ,用
于治疗感冒身热、鼻塞、头痛、咳嗽和咽喉炎。
1 试验目的 评价银蒿合剂对 2, 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
高热模型的解热作用。
2 实验材料 2. 1供试品 银蒿合剂: 由广东省佛山市
顺德区龙江医院提供 ,批号 0403273。临用前以蒸馏水配制成所
需剂量 ,用前充分摇匀。
2. 2对照品 银翘解毒液 ,广东华南制药厂产品 , 20mL /
次 , 3次 /d,批号 040405。临用前以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所需剂量 ,
用前充分摇匀。
2. 3试验动物 取 SD大鼠 , 50只 ,雌雄均用 ,体重 180~
220g ,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许可证号为 SCXK(粤 ) 2003-0002,
本项研究所用实验用动物设施合格证号为清洁级标准 ,粤检证
字 2001C049。
2. 4仪器 OM RON M C- 3B电脑数字式体温计 ,日本
OM RON公司产品。
2. 5试剂 2, 4- 二硝基苯酚 ,上海试剂三厂产品 ,批号
020816。
3 试验方法 3. 1 动物分组 50只 SD大鼠按体重随
机分为 5组:正常对照组 ,阳性药对照组:银翘解毒液组 ,银蒿合
剂高、中、低剂量组。
3. 2剂量设置 ①银蒿合剂剂量: 银蒿合剂临床成人剂量
为 68g生药 /d。参考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按“体表
面积比”换算动物试验剂量 ,则大鼠药效学高、中、低剂量分别
为 24. 48、 12. 24和 6. 12g生药 /kg (低剂量为临床等效量 )。
②银翘解毒液剂量: 根据成人一日量 ,按 “体表面积比”换
算动物试验剂量 ,为 5. 4m L /kg。
3. 3统计学方法 试验结果均采用 SPPSS11. 5简体中文
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组间 t检验。
3. 4给药方法 银蒿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
银翘解毒液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 , 20mL /kg ,每日给药 1次 ,连
续 4d,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
3. 5测定方法 [1] 取 SD大鼠 ,雌雄均用 ,用 OM RON M C
- 3B电脑数字式体温计测定大鼠正常体温 ,每日 2次 ,连续 3
日 ,选取体温变动不高于 0. 3℃者供试验用。
取合格 SD大鼠 50只 ,雌雄均用 ,随机分为 5组 ,分别为对
照组、银翘解毒液 5. 4m L /kg组 、银蒿合剂 24. 48、 12. 24和 6.
12g生药 /kg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 ,对照组给予等体积
蒸馏水 ,每天 1次 ,连续 4d。末次给药后 1h ,各组大鼠均 sc 2, 4-
二硝基苯酚 15mg /kg ,于 sc 2, 4- 二硝基苯酚后 0. 5、 1、 2、 3h用
OM RON MC- 3B电脑数字式体温计测定大鼠体温 ,结果进行
组间 t检验。
4 试验结果 [2 ] 与对照组相比 ,银蒿合剂 6. 12g生药 /kg
剂量组动物在致热后 0. 5h、 1h和 2h体温数值均显著减小 , P <
0. 01或 P < 0. 05;银蒿合剂 12. 24g生药 /kg剂量组动物在致热
后 1h体温数值亦明显减小 , P < 0. 05。 结果详见表 1。
表 1 银蒿合剂对 2, 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高热的影响
组别 剂量
( g生药 /kg )
动物数
(只 )
致热后大鼠体温 (℃ )
0. 5h 1h 2h 3h
对照组 等体积 10 39. 27± 0. 27 39. 82± 0. 27 39. 36± 0. 40 38. 76± 0. 49
银翘解毒液 5. 4 10 39. 42± 0. 47 40. 00± 0. 32 39. 60± 0. 33 39. 05± 0. 24
银蒿合剂 24. 48 10 39. 39± 0. 61 39. 59± 0. 47 39. 26± 0. 37 38. 71± 0. 38
银蒿合剂 12. 24 10 39. 08± 0. 46 39. 36± 0. 37▲ 39. 04± 0. 39 38. 77± 0. 31
银蒿合剂 6. 12 10 38. 65± 0. 50▲ 39. 18± 0. 46▲ 38. 87± 0. 48△ 38. 40± 0. 52
注: ①银翘解毒液剂量单位为 m L /kg;②与对照组比较 ,△ P < 0. 05,▲P < 0. 01。
5 试验结论 [3]大鼠解热试验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银蒿合 剂 6. 12g生药 /kg剂量组动物在致热后 0. 5h、 1h和 2h体温数值
1556 陕西中医 2010年第 31卷第 11期
均显著减小 , P < 0. 01或 P < 0. 05;银蒿合剂 12. 24g生药 /kg剂
量组动物在致热后 1h体温数值亦明显减小 , P < 0. 05。 银蒿合
剂对 2, 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高热有一定抑制作用。
6 讨 论 银蒿合剂由柴胡 ,青蒿 ,金银花 ,连翘 ,黄芩 ,
板蓝根 ,玄参 ,甘草 ,薄荷等中药组成 ,为中成药制剂。方中金银
花、青蒿、黄芩 ,板蓝根清热解毒 ,解暑 ,燥湿 ,柴胡和解表里。 药
理实验证明银蒿合剂具有解热作用 ,是由于柴胡皂苷、柴胡总
挥发油、黄芩苷、绿原酸等成分的协同作用 ,主要是认为以上成
分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抑制该部位 cAM P的产生
或释放 ,从而抑制体温调定点的上移 ,使体温下降。这些都与银
蒿合剂清热解毒的功能相符 ,对本品用于治疗感冒身热、鼻塞、
头痛、咳嗽和咽喉炎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 王北婴 ,李仪奎 .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524.
[2 ] 李仪奎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91: 253.
[3 ] 李仪奎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91: 159.
(收稿 2010-04-15;修回 2010-06-25)
气虚血瘀证 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
梁静涛 田嵘榛 谢 利 刘福友△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2007级博士研究生 (成都 610075)
摘 要 目的:获取气虚血瘀证 MCAO(大脑中动脉栓塞 )大鼠的子代 ,探讨该子代大鼠较正常同
龄大鼠是否更具形成缺血性卒中前病理生理状态的趋势。方法:对 SD大鼠进行气虚血瘀
证候造模及 MCAO造模后 ,雌雄交配 ,获取其子代大鼠 ,再次进行证候造模 (证候子代
组 ) ,与同样进行证候造模的正常同龄 SD大鼠 (证候对照组 )及无干预因素作用的正常同
龄 SD大鼠 (空白对照组 )比较 ,观察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 b /Ⅲ a、 P-选择
素水平及颈内动脉起始处血管内皮病理学变化。结果:证候子代组与另两组相比 ,血流变
指标、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 b /Ⅲ a及 P-选择素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其血液
流变学呈明显高黏状态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 b /Ⅲ a和 P-选择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
两组 ;证候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血液流变学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血黏度
呈轻度增高 ,但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 b /Ⅲ a和 P- 选择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无统计
学差异 ( P> 0. 05)。证候子代组颈内动脉起始处 HE染色可见明显内皮细胞水肿及损伤 ,
证候对照组可见内皮细胞水肿 ,但程度轻微 ,不如证候子代组变化明显 ,空白对照组未见
异常病理表现。结论:气虚血瘀证 MCAO大鼠子代与正常同龄大鼠相比 ,在气虚血瘀证候
造模的诱导下 ,能够产生更为明显的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及颈内动脉内皮细胞水肿、损伤
等病理改变 ,并且具有肯定的更易形成血栓的趋势。
主题词 脑梗塞 /中医药疗法 气虚血瘀证 实验 ,动物 大鼠
【中图分类号】 R743.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69( 2010) 11-1557-03
目前多数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尚不能达到完全的“病证
结合”。 现有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多是根据西医理论复制疾病
模型 ,根据中医理论复制证候模型 ,再把两者结合起来。多数是
在西医疾病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人为干预手段 ,使动物生活环
境、条件改变 (如进食量、温度、运动等 )造成同时具备相应证候
的模型 [1]。 因此这与临床自然发生的疾病证候是有明显差别
的 ,其缺乏中医证候及疾病自然发生的延续性。 缺血性脑卒中
气虚血瘀证模型的建立 ,目前主要采用将大鼠在劳累、高脂饮
食等外界因素的诱导下 [2, 3] ,产生气虚血瘀证候 ,再模拟线栓、
开颅电凝等缺血性脑卒中模型 ,最终获得病证结合的动物模
型。 显而易见 ,此类方法缺乏中医证候和疾病发生之间的必然
性 ,且由于 M CAO模型更类似于栓塞模型 ,故该证候模型体现
△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院 ,博士生导师 (成都 610075)
的机体状态更趋向于血管栓塞形成所导致的病理生理状态 ,对
于研究血管缺血后脑组织缺氧、水肿、坏死、修复等病理变化过
程有意义 ,但无法体现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等疾病发生前相应的
病理生理状态 (血流变学改变、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 ) ,与临床
上由气虚到血瘀 ,最终形成卒中前状态而发生卒中的过程还有
很大的差异。因此 ,此类模型用于研究实际的缺血性脑卒中 ,特
别是结合中医证候的病证结合模型研究 ,还有许多不足。 要将
疾病及证候要素更和谐地体现在一种模型上 ,就需要满足以下
关键点:动物本身就具备患某种疾病的倾向 ,或者说具备形成
发生此种疾病所对应病理生理状态的潜在趋势。这样就能使模
型以更自然的方式诱导疾病的产生 ,并能以更和谐的方式在机
体功能、病理变化上达到证候与疾病的统一。
课题复习大量相关研究资料 ,在目前气虚血瘀证病症结合
动物模型及缺血性卒中遗传因素两方面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假
1557陕西中医 2010年第 31卷第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