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12): 1980-1985 http://www.jeesci.com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jeesci.com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基金项目(20130431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J4012);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SK2004);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3C118)
作者简介:周小梅(1977 年生),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生态修复。E-mail:864759100@QQ.com
*通信作者:赵运林,男,E-mail:zyl8291290@163.com
收稿日期:2014-08-17
分泌吲哚乙酸的蒌蒿内生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周小梅 1,赵运林 2*,胥正钢 3,董萌 1,库文珍 1
1.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3.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从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体中分离分泌吲哚乙酸(IAA)的内生耐镉(Cd)细菌将有助于构建有效的植物-微生
物联合修复体系。本研究以分泌 IAA 和 Cd 耐性为筛选指标,采用研磨法从蒌蒿的根、茎、叶中分离能产生 IAA 的内生耐
Cd 细菌,并对其铅(Pb)、铜(Cu)、锑(Sb)的耐受性及对蒌蒿生长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形态特性、生理生化测定
和 16S rDNA 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蒌蒿体内分离获得 2 株分泌 IAA 能力较强的内生耐 Cd 细菌
J2 和 Y5,J2 和 Y5 菌对 Cd 的耐受质量浓度均为 90 mg·L-1,IAA 的分泌量分别为 23.108、15.192 mg·L-1;J2 菌能明显增加蒌
蒿的株高、最长根长、平均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Y5 菌可显著提高蒌蒿的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J2 和 Y5 菌对 Pb 的耐
受质量浓度均为 1 200 mg·L-1,对 Cu 的耐受质量浓度分别为 120 和 160 mg·L-1,对 Sb 的耐受质量浓度分别为 50 和 150 mg·L-1;
J2 菌在 LB 平板上菌落为黄色、近圆形、粘稠,Y5 菌在 LB 平板上菌落为白色、近圆形、湿润;J2 和 Y5 菌的 16S rDNA 序列
经扩增,分别获得 1 条大小约为 1 500 bp 的条带,经比对分别与 GenBank 中 Pantoea agglomerans STY29(HQ220151)、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7c10(KC195905)的相似性最高,结合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特性可分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研究表明,从蒌蒿体中分离获得分泌 IAA 能力较强的内生耐 Cd
成团泛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蒌蒿修复 Cd 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蒌蒿;吲哚乙酸;内生耐镉细菌;筛选;鉴定
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4)12-1980-06
引用格式:周小梅,赵运林,胥正钢,董萌,库文珍. 分泌吲哚乙酸的蒌蒿内生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12): 1980-1985.
ZHOU Xiaomei, ZHAO Yunlin, XU Zhenggang DONG Meng, KU Wenzhen.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Indole Acetic
Acid-Producing Cadmium-Resistant Endophytic Bacteria from Artemisia Selengensis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
23(12): 1980-1985.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位于湖南省东
北部,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废物排放等因
素导致其湿地土壤中重金属镉(Cd)污染严重(董
萌等,2013a;Wang 等,2008)。Cd 为“五毒(Cd、
汞(Hg)、铅(Pb)、铬(Cr)、砷(As))之首”,
在土壤中长期积累不仅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而且
还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Chaney
等,2004;崔岩山和陈晓晨,2010)。由于洞庭湖湿
地面积辽阔,地形复杂,采用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
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植物
-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具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的
重点是寻找富集植物及与其匹配的功能微生物。
蒌蒿(Aremisia selengensis)是菊科蒿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在洞庭湖湿地土壤中广泛分布,是洞庭
湖湿地土壤的一种优势植物,对 Cd 具较强富集能
力,是洞庭湖湿地 Cd 污染土壤的理想修复材料(董
萌等,2011)。在 Cd 污染条件下蒌蒿的修复特性,
防御机制和解毒机制已不乏研究(董萌等,2013b;
董萌等,2013c),但由于蒌蒿生物量小等原因,限
制了其在 Cd 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
研究表明,具重金属耐性的内生细菌可通过固
氮作用(Lian 等,2009;杨成德等,2014),分泌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周佳宇等,
2013;黄盖等,2013)、产生铁载体(高晓星等,
2013;于婷等,2014)、分泌吲哚乙酸(IAA)(Zhang
等,2010)和溶磷(Ma 等,2009)等途径来改善
植物的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植物的修复效果,而蒌
蒿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蒌蒿生长与修复功能的
周小梅等:分泌吲哚乙酸的蒌蒿内生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1981
影响研究却未见任何报道。
因此,本研究以分泌 IAA 及 Cd 耐性为指标筛
选蒌蒿的内生细菌,并对菌株的 Pb、铜(Cu)、锑
(Sb)耐受性及对蒌蒿生长特性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 16S rDNA 序列分析
等方面对目标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以期为进一步揭
示内生细菌在蒌蒿修复 Cd 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奠定
基础,也为构建高效的蒌蒿-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打
下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蒌蒿于 2012 年 5 月采自南洞庭湖管竹山
(112°19′33.4″E,28°55′14.9″N),装袋密封带回实验
室备用。
1.2 培养基
LB 培养基(李振高等,2008)参照文献配制;
有氮培养基(刘琳等,2010)用于分泌 IAA 菌株的
筛选和 IAA 的定量测定。
1.3 内生细菌的分离纯化
分别称取蒌蒿植株的根、茎、叶各 1 g,自来
水冲洗干净,依次使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浸泡
60 s,2.5%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 10 min,无菌
水清洗 4 次。无菌条件下,将根、茎、叶放入无菌
研钵中,加入适量无菌水和无菌石英砂,充分研磨,
定容至 10 mL。稀释成梯度稀释样品,分别从 10-3、
10-4、10-5 稀释液中取 100 μL 涂布于 Cd 离子质量浓
度为 1 mg·L-1 的 LB 固体培养基平板上,28 ℃倒置
培养 3 d,待长出菌落后挑取单菌落划线纯化。同
时,将表面消毒的最后一次洗涤水涂布于 LB 平板
上以检测植株样品表面消毒是否彻底。
1.4 分泌 IAA 的内生耐镉细菌的筛选
以 Cd 离子质量浓度为 0、10、20、30、40、50、
60、70、80、90、100 mg·L-1 的 LB 固体培养基为筛
选培养基,接种后,28 ℃倒置培养 3 d,观察 Cd
离子完全抑制菌株生长的最低浓度即最小抑制浓
度(MIC),作为菌株对 Cd 耐受性的判断依据(潘
风山等,2014)。分泌 IAA 菌株的筛选方法参照刘
琳等(2010),将耐 Cd 菌株接种于有氮培养基中(每
管 4 mL,加入过滤除菌的 L-色氨酸(质量浓度为
2.5 mg·mL-1)1 mL),28 ℃,180 r·min-1 摇床培养
4 d,取菌液 1 mL 于灭菌的试管中,加入 2 mL
Sacowski 显色液(250 mL 去离子水+150 mL 浓硫酸
+7.5 mL 物质量浓度为 0.5 mol·L-1 的 FeCl3·6H2O)
充分混合,室温下避光显色 20 min,出现粉红色,
说明有 IAA 产生。
1.5 菌株分泌 IAA 的定量检测
培养条件同上,分泌 IAA 的内生耐 Cd 细菌经
培养后 10 000 r·min-1 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
体积的 Sacowski 显色液(250 mL 去离子水+150 mL
浓硫酸 +7.5 mL 物质量浓度为 0.5 mol·L-1 的
FeCl3·6H2O),室温下避光显色 20 min,测定其
OD530 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内生细菌分泌 IAA
的量。
1.6 菌株对 Pb、Cu、Sb 的耐受性测定
分泌 IAA 的内生耐 Cd 细菌分别接种于含 Pb
离子质量浓度为 0、400、600、800、1 000、1 200、
1 500、2 000 mg·L-1,Cu 离子质量浓度为 0、40、
80、120、160、200 mg·L-1,Sb 离子质量浓度为 0、
50、100、150、200 mg·L-1 的 LB 固体培养基中,28 ℃
培养 3 d,观察 Pb、Cu、Sb 离子的 MIC 值以判断
菌株的重金属耐受性(潘风山等,2014)。
1.7 菌株对蒌蒿生长特性的影响
选取长势一致且带有 4 个芽的蒌蒿茎段若干,
置于已过夜培养的菌悬液中 30 min(对照置于无菌
水中)后扦插于已灭菌处理且添加 Cd 离子质量分
数为 30 mg·kg-1 的土样中,每处理扦插 16 株。常规
养护 60 d 后统计蒌蒿植株的株高、鲜重、干重、最
长根长和平均根长等指标。
1.8 菌株的分类鉴定
形态学鉴定:分泌 IAA 的内生耐 Cd 细菌于 LB
平板上培养 3 d,观察菌落的形态、光泽、质地、
边缘特征、表面特征、隆起形状、透明度及菌落颜
色等特征。
生理生化测定:甲基红(M.R.)、淀粉水解、
柠檬酸盐利用、吲哚和 V.P.等试验参照《常见细菌
系统鉴定手册》(东秀珠和蔡妙英,2001)进行。
16S rDNA 序列测定与分析:提取细菌DNA,选择
通用引物FD1(5’-AGAGTTTGATCCTGGCTCAG-3’),
RP2(5’-ACGGCTACCTTGTTACGACTT-3’)(廖丽,
2012)。PCR 反应体系为:2×Taq Master Mix 25 μl,
Primer FD1(10 μM)1.25 μL,Primer RP2(10 μM)
1.25 μL,Template DNA 1.0 μL,H2O 21.5 μL。PCR
反应条件:94 ℃预变性 4 min;94 ℃变性 1 min;
50 ℃退火 1 min;72 ℃延长 1.5 min;30 次循环,
72 ℃下延伸 10 min 后,取 2 μL 扩增产物于质量分
数为 1%琼脂糖凝胶上进行水平电泳,电泳条件为:
5 v·cm-1,电泳缓冲液为 TAE。PCR 产物纯化及测
序由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完成。通过 BLAST 软件对所测序列进行相似性分
析 , MEGA5.1 进 行 系统 发 育分析 , 首先用
ClustalX1.81 进行多序列匹配,Kimura 2-parameter
计算进化距离,Neighbor-joining 构建系统发育进
化树,Bootstrap 分析进化树分枝的稳定性,重复
1 000 次。
1982 生态环境学报 第 23 卷第 12 期(2014 年 12 月)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泌 IAA 内生耐镉细菌的筛选
经分离纯化,从蒌蒿根、茎、叶中分离获得耐
质量浓度为 1 mg·L-1 Cd 离子的菌株共 24 株,采用
不同 Cd 质量浓度梯度的 LB 培养基进行耐受性试
验,筛选出 6 株 Cd 耐受能力较强的菌株,分别编
号为 T4、T7、T10、G5、J2、Y5,对 Cd 的耐受质量
浓度均达到 90 mg·L-1。从 IAA 的显色反应来看,6
株菌株均能不同程度地分泌 IAA,经定量测定,J2
与 Y5 分泌 IAA 的能力较强(图 1),可作为目标菌
种进行下一步试验。
2.2 菌株 J2 和 Y5 对重金属的耐受性
通过培养,发现菌株 J2 和 Y5 对 Pb 离子的耐受
性相似,对 Cu 离子和 Sb 离子的耐受性均以 Y5 较
强,其中对 Sb 离子的耐受浓度表现为 Y5 是 J2 的 3
倍(表 1)。
2.3 菌株 J2 和 Y5 对蒌蒿生长特性的影响
从表 2 可知,菌株 J2 和 Y5 侵染蒌蒿植株后,
对蒌蒿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菌株 J2 可明显增加
蒌蒿的株高、最长根长、平均根长、鲜重和干重,
菌株 Y5 对蒌蒿的株高、鲜重和干重产生显著影响。
2.4 菌株 J2 和 Y5 的分类鉴定
菌株 J2 在 LB 平板上菌落为黄色,近圆形,边
缘整齐完整,表面湿润,粘稠,与培养基结合紧密。
菌株 Y5 在 LB 平板上菌落为白色,近圆形,边缘整
齐完整,表面湿润透明,微隆起,与培养基结合紧
密(图 2)。
M.R.、淀粉水解、柠檬酸盐利用等是细菌鉴定
常用指标,J2、Y5 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如表
3,结合《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东秀珠和蔡妙
英,2001)可知,J2、Y5 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
果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和荧光假单
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相一致。
16S rDNA 基因序列可作为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最合适的指标(崔莹等,2014),本研究利用
PCR 方法对 J2 和 Y5 的 16S rDNA 进行了扩增,分
别获得 1 条大小约为 1 500 bp 的条带。PCR 产物经
纯 化 测 序 后 (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s :
KJ882378、KJ882377),与 GenBank 中相似度较高
的菌株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发
现,菌株 J2的16S rDNA序列与Pantoea agglomerans
STY29(HQ220151)的相似度最高,Y5 的 16S rDNA
序列与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7c10(KC195905)
的相似度最高(表 4,图 3)。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
化特性,J2 与 Y5 菌可分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和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图 2 菌株 J2 和 Y5 的菌落形态
Fig. 2 Colony morphology of strains J2 and Y5
表 3 菌株 J2 和 Y5 的生理生化特性
Table 3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s J2 and Y5
试验项目 结果 试验项目 结果
J2 Y5 J2 Y5
M.R.试验 + - V.P.试验 + -
淀粉水解 - - 吲哚试验 - -
柠檬酸盐利用 + + 明胶液化 - +
乳糖发酵 - - 接触酶试验 + +
蔗糖发酵 + - 硫化氢试验 - -
葡萄糖发酵 + + 革兰氏染色 - -
+为阳性;-为阴性
表 1 菌株 J2 和 Y5 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质量浓度
Table 1 The tolerance mass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of
strains J2 and Y5 mg·L-1
菌株编号 Pb2+ Cu2+ Sb3+
J2 1 200 120 50
Y5 1 200 160 150
表 2 菌株 J2 和 Y5 对蒌蒿生长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strains J2 and Y5 on growth of Aremisia selengensis
菌株编号 株高/cm 最长根长/cm 平均根长/cm 鲜重/g 干重/g
ck 16.81 b 11.53 b 7.10 b 5.11 b 0.72 b
J2 22.63 a 14.81 a 9.32 a 7.98 a 1.15 a
Y5 20.60 a 13.34 ab 8.51 ab 6.66 a 0.96 a
不同字母表示 5%水平上差异显著
图 1 菌株 T4、T7、T10、G5、J2 和 Y5 分泌 IAA 量的测定
Fig. 1 Determination quantity of IAA-producing of strains
T4, T7, T10, G5, J2 and Y5
Y5 J2
0
5
10
15
20
25
30
T4 T7 T10 G5 J2 Y5
不同菌株
IA
A
分
泌
量
/(m
g·
L-
1 )
周小梅等:分泌吲哚乙酸的蒌蒿内生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1983
3 讨论
内生细菌与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马莹等,
2013;刘莉华等,2013;姚领爱等,2010),两者
联合作用可明显提高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
复效果(Luo 等,2012),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通过
内生细菌分泌 IAA 来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进而提
高其修复效果(Maity 等,2013)。刘佳等(2011)
研究表明,分泌 IAA 的内生成团泛菌 HAUM1 能明
显提高宿主水稻的生物量、叶绿素及磷含量。何琳
燕等(2011)研究认为,在 Cd 污染条件下分泌 IAA
的龙葵内生细菌 AR1、AY1 能够明显促进油菜幼苗
根的伸长。潘风山等(2014)研究显示,接种可产
生 IAA 的内生细菌 SaN1 显著促进油菜植株的生
长,提高植物对 Cd 的积累量。本研究以分泌 IAA
和 Cd 耐性为指标,从蒌蒿体内分离获得 2 株产生
IAA 能力较强的内生耐 Cd 细菌 J2 和 Y5,J2 和 Y5
菌能显著增加蒌蒿的生物量,表明 J2 和 Y5 菌能有
效增加蒌蒿对 Cd 的实际积累量。
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内生细菌往往可以同时
耐受多种重金属污染,利用内生细菌的技术有望降
低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毒性,提高植物对重金
属的抗性(朱雪竹等,2010)。Abou-shanab 等(2007)
发现了多株可以同时耐受 9 种重金属毒性的内生细
菌。Wei 等(2009)从野生豆类根部分离到的土壤
杆菌可以同时耐受 Cd、Cu、锌(Zn)、Pb 的毒性,
并可促进植物生长。Idris 等(2006)研究显示,从
超积累植物体内筛选到的多株甲基营养菌能够耐
受 Cd、Zn、Cr、镍(Ni)、钴(Co)等多种重金属
毒性。在本研究条件下,获得的内生细菌 J2 和 Y5
除对 Cd 具一定耐受性外,对 Pb、Cu、Sb 也具一
定的耐受能力。南洞庭湖湿地土壤中 Cd、Pb、Cu、
Sb 尤其是 Cd、Cu、Sb 含量远超过湖南省和中国的
表土背景值(董萌等,2010)。因此,在南洞庭湖
湿地土壤 Cd、Pb、Cu、Sb 的复合污染修复中菌株
J2 和 Y5 有望发挥其修复潜能。
目前已报道的能分泌 IAA 的内生细菌主要包
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泛菌属(Pantoea sp.)、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伯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sp.)、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
等(黄盖等,2013;刘琳等,2010;潘风山等,2014;
刘佳等,2011;何琳燕等,2011)。本研究获得 2
株分泌 IAA 能力较强的内生耐 Cd 细菌 J2、Y5,经
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 序列测定
与 相 似 性 分 析 可 鉴 定 为 成 团 泛 菌 ( Pantoea
agglomerans )和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这一方面说明了蒌蒿内生细菌具一定
的种属多样性,同时也说明了泛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细菌分布广泛。进一步深入研究 J2 和 Y5 菌株对蒌
蒿吸收、富集、转运和解毒 Cd 能力的影响,将为
构建蒌蒿-微生物联合修复洞庭湖湿地 Cd 污染土壤
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4 结论
以 IAA 的分泌能力和 Cd 耐受性为指标,从对
Cd 具较高富集能力的洞庭湖湿地植物蒌蒿体内分
图 3 菌株 J2 和 Y5 基于 16S rDNA 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Fig. 3 Phylogenetic tree of strains J2 and Y5 based on 16S rDNA gene sequences
表 4 菌株 J2 和 Y5 的 16S rDNA 序列相似性分析
Table 4 Similarity analysis of 16S rDNA partial sequences of
strains J2 and Y5
菌株编号 最相近菌株(登录号) 相似性/%
J2 Pantoea agglomerans STY29(HQ220151) 99
Y5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7c10(KC195905) 99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7c10 (KC195905)
Y5
Pseudomonas koreensis JH18 (KF424274)
Pseudomonas moraviensis IARI-HHS1-33 (KF054775)
Pseudomonas clemancea R2SsM3P2C13 (KF147059)
Pseudomonas luteola 4239 (NR037134)
Pseudomonas aeruginosa N17.35 (AY748891)
Pantoea citrea LMG 22049 (EF688008)
Pantoea vagans Ka11 (JF460764)
Pantoea agglomerans STY29(HQ220151)
J2
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 DSM 1535(NR025028)
96
100
100
54
100 88
100
J2
87
0.05
1984 生态环境学报 第 23 卷第 12 期(2014 年 12 月)
离获得 2 株产生 IAA 能力较强的内生耐 Cd 细菌 J2
和 Y5,J2、Y5 菌对 Cd 的耐受质量浓度均达到 90
mg·L-1,IAA 的分泌量分别为 23.108、15.192 mg·L-1,
能显著促进蒌蒿的生长。经形态特性、生理生化测
定和 16S rDNA 序列分析可分别鉴定为成团泛菌
( Pantoea agglomerans ) 和 荧 光 假 单 胞 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J2 和 Y5 对 Pb、Cu、Sb
也具一定的耐受性,在南洞庭湖湿地土壤 Cd、Pb、
Cu、Sb 的复合污染修复中有望发挥其修复潜能。
成团泛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分布较为广泛,进一步深
入研究 J2 和 Y5 菌对蒌蒿修复 Cd 污染土壤的影响,
为构建蒌蒿-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打下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ABOU-SHANAB RAI, VAN BERKUM P, ANGLE J S. 2007. Heavy metal
resistance and genotypic analysis of metal resistance genes in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present in Ni rich serpentine
soil and in the rhizosphere of Alyssum murale[J]. Chemosphere, 68:
360-367.
CHANEY R L, REEVES P G, RYAN J A, et al. 2004.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soil Cd risk to humans and low cost methods to
phytoextract Cd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to prevent soil Cd risks[J].
Biometals, 17(5): 549-553.
IDRIS R, KUFFNERr M, BODROSSY L, et al. 2006. Characterization of
Ni tolerant methylo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the hyperaccumulating
plant Thlaspi goesingense and description of Methylobacterium g
oesingense sp. [J]. 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29(8):
634-644.
LIAN J, WANG Z F, CAO L X. 2009. Artificial inoculation of banana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with indigenous endophytes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native banana plants[J]. Biological Control, 51(3): 427-434.
LUO S L, XU T Y, CHEN L, et al. 2012. Endophyte-assisted promotion of
biomass production and metal-uptake of energy crop sweet sorghum by
plant-growth-promoting endophyte Bacillus sp. SLS18[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93(4): 1745-1753.
MA Y, RAJKUMAR M, FREITAS H. 2009. Improvement of plant growth
and nickel uptake by nickel resistant-plant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J]. Journal of Hazard Materials, 166(2/3): 1154-1161.
MAITY J P, HUANG Y M, FAN C W, et al. 2013. Evaluation of
remediation process with soapberry derived saponin for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in Hai-Pu,Taiwa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5(6): 1180-1185.
WANG L X, GUO Z H, XIAO X Y, et al. 2008.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soils and vegetables in the midstream and down- stream of Xiangjiang
River,Hunan Province[J]. Journa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18(3):
353-362.
WEI G H, FAN L M, ZHU W F, et al. 2009.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eavy metal resistant bacteria CCNW RS332 isolated from root
nodule of Lespedeza cuneata in gold mine tailings in China[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62(1): 50-56.
ZHANG X X, LI C J, NAN Z B. 2010. Effects of cadmium stress on growth
and antioxidative systems in Achnatherum inebrians symbiotic with
Neotyphodium gansuense[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75(1-3):
703-709.
崔岩山, 陈晓晨. 2010. 土壤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评估[J]. 环境科学, 31(2): 403-408.
崔莹, 黄惠琴, 刘敏, 等. 2014. 八门湾红树林土壤芽胞杆菌分离与多样
性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41(2): 229-235.
东秀珠, 蔡妙英. 2001.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董萌, 赵运林, 库文珍, 等. 2011. 洞庭湖湿地 8 种优势植物对镉的富集
特征[J]. 生态学杂志, 30(12): 2783-2789.
董萌, 赵运林, 库文珍, 等. 2013a. 蒌蒿(Aremisia selengensis L.)修复
洞庭湖土壤 Cd 污染的强化措施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2(7): 937-944.
董萌, 赵运林, 库文珍, 等. 2013b. 蒌蒿对镉的富集特征及亚细胞分布
特点[J]. 植物学报, 48(4): 381-388.
董萌 , 赵运林 , 雷存喜 , 等 . 2010. 洞庭湖湿地镉富集植物蒌蒿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的抗氧化机理研究[J]. 生态环境学
报, 19(6): 1322-1328.
董萌 , 赵运林 , 雷存喜 , 等 . 2013c. 洞庭湖湿地 Cd 富集植物蒌蒿
(Artemisia selengensis)的耐性生理机制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8(1):
111-120.
高晓星, 满百膺, 陈秀蓉, 等. 2013. 东祁连山线叶嵩草内生细菌X4 的
产吲哚乙酸、解磷、抗菌和耐盐特性研究及分子鉴定[J]. 草业学报,
22(4): 137-146.
何琳燕, 李娅, 刘涛, 等. 2011. 龙葵根际和内生 Cd 抗性细菌的筛选及
其生物学特性[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7(6): 83-88.
黄盖, 高焓, 王琛, 等. 2013. ACC 脱氨酶活性菌株 ACC30 的分离、鉴定
及其促生作用[J]. 微生物学通报, 40(5): 812-821.
李振高, 骆永明, 滕应. 2008. 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法[M].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廖丽. 2012. 深海沉积物和共生关系中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D]. 杭州: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刘佳, 林会, 赵斌. 2011. 内生成团泛菌 HAUM1 对宿主水稻的定殖及促
生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 50(23): 4820-4824.
刘莉华, 刘淑杰, 陈福明, 等. 2013. 接种内生细菌对龙葵吸收积累镉的
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33(12): 3368-3375.
刘琳, 孙磊, 张瑞英, 等. 2010. 春兰根中可分泌吲哚乙酸的内生细菌多
样性[J]. 生物多样性, 18(2): 195-200.
马莹, 骆永明, 滕应, 等. 2013. 内生细菌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
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50(1): 195-202.
潘风山, 陈宝, 马晓晓, 等. 2014. 一株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特异内生
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 环境科学学报, 34(2): 449-456.
杨成德, 李振东, 陈秀蓉, 等. 2014. 高寒草地珠芽蓼内生拮抗固氮菌
Z19 的鉴定及其固氮功能[J]. 微生物学通报, 41(2): 267-273.
姚领爱, 胡之璧, 王莉莉, 等.2010. 植物内生菌与宿主关系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19(7): 1750-1754.
于婷, 董庆龙, 刘嘉芬, 等. 2014. 嗜铁细菌 CAS17 的分离鉴定及其对
毒死蜱的降解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34(1): 136-142.
周佳宇, 贾永, 王宏伟, 等. 2013. 茅苍术叶片可培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
其促生潜力[J]. 生态学报, 33(4): 1106-1117.
朱雪竹, 倪雪, 高彦征. 2010. 植物内生细菌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
壤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 29(10): 2035-2041.
周小梅等:分泌吲哚乙酸的蒌蒿内生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1985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Indole Acetic Acid-Producing
Cadmium-Resistant Endophytic Bacteria from Artemisia Selengensis
ZHOU Xiaomei1, ZHAO Yunlin2*, XU Zhenggang3, DONG Meng1, KU Wenzhen1
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China;
2.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3. College of Bio-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To isolate indole acetic acid (IAA)-producing cadmium-resistant endophytic bacteria from Artemisia selengensis is to help
build an effective combined remediation system of plant and microorganism. Using IAA-producing and cadmium-tolerance as the
screening indexes, isolated IAA-producing cadmium-resistant endophytic bacteria from the root, stem and leaf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by the grinding method, and determinated the tolerance of lead, copper, antimony and the effect of the strains on growth
of Aremisia selengensis.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cadmium-resistant endophytic bacteria which both have strong abilities to
secrete IAA, named as J2 and Y5, were isolated from Artemisia selengensis. The cadmium tolerance mass concentration of strains J2
and Y5 were up to 90 mg·L-1. The IAA production of strains J2 and Y5 respectively were 23.108 mg·L-1, 15.192 mg·L-1. Strain J2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lant height, the longest root length, the average root length, the fresh weight and the dry weight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strain Y5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lant height, the fresh weight and the dry weight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The lead tolerance mass concentration of strains J2 and Y5 were up to 1 200 mg·L-1, while the copper tolerance mass
concentration of strains J2 and Y5 respectively were 120 mg·L-1 and 160 mg·L-1, the antimony tolerance mass concentration of strains
J2 and Y5 respectively were 50 mg·L-1 and 150 mg·L-1. The colony of strain J2 was yellow, suborbicular and sticky on LB tablet. The
colony of strain Y5 was white, suborbicular and moist on LB tablet. Strains J2 and Y5 respectively obtained one about 1 500 bp band
by amplifying 16S rDNA sequences, and by comparing strains J2 and Y5 showed the closest similarity of 16S rDNA sequences to
Pantoea agglomerans STY29(HQ220151) an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7c10(KC195905) respectively in GenBank and thus were
identified as Pantoea agglomerans an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respectively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This research on IAA-producing cadmium-resistant endophytic bacteria of Pantoea agglomerans an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isolated from Artemisia selengensi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tudying their roles in remedying
cadmium contaminated soil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Key words: Artemisia selengensis; indole acetic acid; cadmium-resistant endophytic bacteria; screening;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