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白蒿本草考证
张树人
江苏省宝应县医药公司 225800
提要 经考证 ,较早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白蒿应为菊科植物大籽蒿 Artemisia Sieve rsiana Ehrh. ex W illd.。
关键词 白蒿 ; 蒌蒿 ; 大籽蒿 ; 本草考证
白蒿较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至《本草纲目》收于草
部第 15卷。此药物来源比较复杂 ,古代本草学也混淆不清。今更疑
惑不定。 那么古本草学所载的白蒿究竟为今何植物呢? 现考证如
下 ,以供争鸣。
1 白蒿的本草记载
1. 1 《神农本草经》载: “白蒿 ,味甘平。 主五脏邪气 ,风寒湿痹 ,补
中益气 ,长毛发令黑 ,疗心悬 ,少食常饥 ,生川泽。” [1]
1. 2 《唐本草》载: “白蒿 ,此蒿叶粗于青蒿 ,从初生至枯 ,白于众
蒿 ,欲似细艾者。 所在有之也。” [2 ]
1. 3 《食疗本草》载: “春初 ,此蒿前诸草生 ,其叶生扌妥醋淹之为菹 ,
甚益人。” [3]
1. 4 《开宝本草》载 : “别本注云 ,叶似艾叶 ,上有白毛 ,粗涩 ,俗呼
为蓬蒿。” [3]
1. 5 《本草图经》载: “白蒿 ,蓬蒿也。 生中山川泽 ,今所在有之。
…… ,此《尔雅》所谓蘩、皤蒿是也。疏云:蓬蒿 ,可以为菹。……陆玑
云: 凡艾白色为皤蒿。 今白蒿春始生 ,及秋香美 ,可生食 ,又可蒸。
一名游胡。游胡 ,蒡勃也。此草古人以为菹。唐· 孟诜亦云: 生后
扌妥醋食。今人但食蒌蒿 ,不复食此。或疑此蒿即蒌蒿。而孟诜又别
著蒌蒿条 ,所说不同 ,明是二物 ,乃知古今食品之异也。” [4]
1. 6 《本草纲目》载: “时珍曰:白蒿处处有之 ,有水陆二种。本草所
用 ,盖取水生者 ,故曰生中山川泽 ,不曰山谷平地也。 二种形状相
似 ,但陆生辛熏 ,不及水生者香美尔。诗云: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苹
即陆生皤蒿 ,俗呼艾蒿是矣。 鹿食九种解毒之草 ,白蒿其一也。 诗
云: 于以采蘩 ,于沼于池。……并指水生白蒿而言 ,则本草白蒿之为
蒌蒿无疑矣。 郑樵通志谓草为蒌蒿 ,非矣。” [5]
1. 7 《植物名实图考》载: “白蒿 ,《本经》上品。 陆玑《诗蔬》以蘩为
白蒿 ;《唐本草》以为大蓬蒿 ,叶上有白毛错涩者是 ;李时珍以蒌蒿
为即白蒿。不知《诗蔬》言刈其蒌 ,释状甚详。分明两种 ,《图经》亦辨
之。” [3]
综上所述 ,几部古本草学所载的白蒿形态为: “叶似细艾 ,上有
白毛错涩 ,从初生至枯 ,白于众蒿”。这些特征同《本草图经》白蒿附
图结合起来看: “上部叶披针形 ,全缘或 1~ 2浅裂 ,头状花序多数 ,
排成总状或穗状 ,腋生或顶生。”与今《中药大辞典》《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 (第 4册 )记载的菊科植物大籽蒿形态特征相吻合。 另从性
味、功能主治来看。 今《中药大辞典》所载大籽蒿性味甘平 ,主治风
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同几部古本草学所载的白蒿较相
符。 故可确定古代本草学所载的白蒿为今菊科植物大籽蒿
Artemisia Siev ersiana Ehrh. ex W illd. ,现商品名还称白蒿。
2 讨论
2. 1 《本草纲目》将白蒿称蒌蒿 ;皤蒿称艾蒿。皆因古代本草学混
称所致 ,今应纠正。
2. 2 古代本草学所附白蒿之图与今蒌蒿形态 ,附图相比较 ,不甚
相同 ,故白蒿与蒌蒿不是一物。
2. 3 今有学者认为白蒿为北艾 [6] A. Vulga ris Linn. ,笔者认为北
艾性味、功效、形态与古代本草所载白蒿性味、功效、形态、附图不
甚相符。 但古代有可能将北艾当作白蒿运用 ,并非主流品种。
2. 4 今不少地区将蒿属多种植物统称白蒿 ,笔者建议应改之。 此
类植物虽同科属 ,但植物形态、性味、功效主治具相异之处 ,不能概
称白蒿。 白蒿主流品种应为大籽蒿 ,这与古代本草学所载相符。
参考文献
1 清· 黄 辑 .神农本草经 .北京:中医古藉出版社 , 1982∶ 57
2 唐· 苏敬等撰 .唐本草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1∶ 175, 123
3 江苏新医学院编 .中药大辞典 (上册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
690
4 宋· 苏颂撰 .本草图经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115
5 明· 李时珍著 .本草纲目 (上册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957
6 赵素云 .本草纲目中庵艹闾、白蒿二药考 .中药材 , 1991, 14( 11)∶ 40
( 1998- 09- 21收稿 )
浅谈龙胆草在皮肤科临床配伍运用
顾松杰 黄志云
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 226400
龙胆草性寒味苦 ,其主要功效为泻肝胆实火 ,清下焦湿热。 它
在中医内科临床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 ,且疗效卓著。著名方剂龙胆
泻肝汤 (丸 ) ,当归龙荟丸等堪称龙胆草在内科临床配伍运用之典
范 ,兹就该药在皮肤科临床的配伍运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脂溢性皮炎、痤疮
脂溢性皮炎及痤疮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油腻光亮、红斑、丘
疹以及瘙痒等。中医学认为 ,本病乃因肝经湿热上溢头面或脾胃湿
热蕴结 ,薰蒸颜面所致。治疗当以利湿祛脂为其大法。临证时选龙
胆草为主药 ,取其苦寒清泻湿热之功 ,配以茵陈、山楂、六神曲、决
明子、泽泻、木通、车前子、茯苓等共同利湿健脾、祛脂清热 ,收效满
意。
2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与单纯疱疹均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局部疱疹为主
的皮肤疾患 ,多发生于热病后期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后。其症状
Ⅴ
LIS HIZHEN M EDICIN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1999 VO L. 10 N O. 4 时珍国医国药 1999年第 10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