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杏的播种育苗技术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16) 109
山杏的播种育苗技术
李永祥 程国宝*
(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河北围场068450)
摘 要:简述了山杏的播种育苗技术,主要包括采种和种子调制、圃地选择、整地作床、种子处理、播种和苗期管理。
关键词:山杏;播种;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1)16-109-002
山杏,蔷薇科,属落叶小乔木,耐寒耐旱耐瘠薄,生于向
阳山坡,适应性强。花和果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种仁味
苦,可入药,也可用以榨油,供食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 采种与种子调制
1.1 种实采集
山杏种子在8月中旬成熟,当果实外皮呈橘黄色时即可
采摘收集。采集山杏种子一般采用地面收集和树上采摘两
种方法。地面收集就是在种子成熟后,在种实脱落前清理
树下的枯枝杂草,通过摇震树干使种实震落地面进行收集
的方法。树上采摘即工人直接在树上进行采摘收集种实的
方法。
1.2 种子调制
种子调制就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干燥、脱粒、净
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调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
纯净而适宜储藏运输和播种的优质种子。山杏属于肉质核
果,调制过程包括软化果肉、弄碎果肉、用水淘出种子再干
燥、净种,经筛选后装入麻袋或通透容器储藏。注意保持通
风干燥,并防止鼠害。
2 圃地选择
山杏喜冷凉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排水良
好、地势平坦、土壤深厚中性或微酸性地块,忌选低洼积水
或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地块作育苗地。
3 整地作床
3.1 整地
整地包括平地、浅耕、耕地、耙地、镇压、中耕等环节,其
目的是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清
除土壤中的草根、石块等杂物。
3.2 施肥和土壤消毒
结合耕地给圃地施用有机肥和充分发酵好的农家肥,
每667m2施150 ~ 200kg。同时用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
每667m2用硫酸亚铁粉末10 ~ 20kg,要通过旋耕确保硫酸
亚铁粉末与土壤均匀混合。
3.3 作床
育苗地经过旋耕耙平后开始作育苗床。山杏的育苗
一般采用高床育苗,苗床规格为床高15 ~ 20cm、床面宽
80 ~ 120cm、步道宽30cm左右,床长依育苗地而定。
4 种子处理
为了预防山杏苗木发生病虫害,在催芽前需对种子
进行消毒。常用0.5%高锰酸钾药液浸泡2h,捞出后密封
30min,用清水洗净后进行催芽。山杏种子具有休眠期,通
常采用层积催芽法,即在室外选择地势高、排水好,背风和
管理方便的地方挖坑1 ~ 1.5m宽,长度视种子数量而定,
坑深1m。先在坑底铺一层10 ~ 15cm厚的湿砖、卵石或粗
沙,再铺1层湿润细沙,在坑中每隔1m距离插1束秸秆或带
孔的竹筒,使其高出地面30cm左右,以便通气。然后将种子
与湿沙按1:3的容积比混合,或种沙分层放在坑内,一直堆
至距坑沿20 ~ 40cm为止,上面覆一层湿沙,沙子湿度约为
饱和含水量的60%,最后覆土成屋脊形,覆土厚度应根据当
地气候条件而定,且随着气候变冷而逐渐加厚土层,待降
雪后将积雪堆到坑上,翌年春季60%的种子露白时进行播
种。另外也可采用温水浸泡法催芽,即春播前将选好的山
杏种子用40℃温水浸泡2 ~ 4d,每天换水1次,然后捞出种
子与湿沙混拌,堆放在室内或温暖处催芽,每天翻动1次,
待60%的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
5 播种
山杏播种育苗主要采取春播和秋播,播种前灌足底
水。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土壤解冻后进行,适时早播有利
于出苗和生长。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cm、沟深
2 ~ 3cm,每667m2播种量为130kg,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入
沟内,覆土2cm,镇压后根据土壤情况及时浇水。秋播一般
在10月上旬进行,秋播种子无需催芽处理,可将选好的种
子直接播种,采用条播,方法及要求与春播相同,秋播后要
灌足冬水。
6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定苗。春季播种
15 ~ 20d幼苗出土,4 ~ 5片真叶时要及时定苗,留优去劣,
作者简介:李永祥(1971-),男,河北围场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经营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1-07-06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16)110
每667m2保留15 ~ 18万株,当年苗高平均可达60cm。二是
松土除草、合理施肥、及时灌溉。定苗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除
草,注意保护幼苗及出土的幼芽。全年通常松土除草5次,
要根据圃地情况随时进行。幼苗生长旺期要加强施肥,追
施化肥或农家肥,保证苗木的养分供给。同时根据圃地情
况及时浇水,8月底前停止灌溉和施肥,以防苗木徒长,造
成越冬干梢。三是病虫害防治。山杏生长期常见的虫害有
红蜘蛛、蚜虫等,为害枝叶,可用无公害、仿生药剂进行防
治。
参考文献
[1]王建风,黄生福.山杏的播种育苗技术[J].中国林业,2007(627).
(徐世红编、校)
(上接89页)
实地考察8个镇公园生态林绿化带常见树木的种类和
病虫害的危害状况。采用随机踏查、资料查询等方法进行
病虫害种类调查,用调查表格记载调查时间、地点、感病部
位和感病程度,食叶危害面积,病虫害等级分轻度(+)、中
度(++)、重度感病(+++)3个等级[10-16]。对发现的病虫害进
行记录并拍照,如不能签定,带回送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
生物学院植保系签定。
2 结果与分析
其中生理性病害1种,冻害后引起病害1种,其余为真菌
性病害。危害程度轻度(被害率≤10%)多,中度危害(被害
率10% ~ 30%)少。香樟黄化病发生降低了樟树观赏和经
济价值,甚至能引起死亡。香樟炭疽病和女贞叶斑病局部
区域己造成较严重的危害(详见表1)。
其中樟丛螟、樟叶蜂、樟脊网蝽、杨小舟蛾、杨分月扇舟
蛾和茶袋蛾等在上海市区己广泛发生,也造成了一定程度
的危害。樟木虱虽未在上海广泛发生,但在局部区域己造
成较严重的危害(详见表2)。
3 讨沦
通过初步调查8个镇生态林绿地,共发现虫害83种,病
害29种。病虫害的名录对于养护人员了解8个镇新建公园
生态林绿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制定合理防治措施,也提供
了有益的参考。病虫的名录中有些是近年来新引进的植物
品种,因此名录对于养护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8个镇公园生态林绿化带环境对病虫发生比较
有利,表现在:一方面苗木来源比较复杂,有的已造成了较
大的危害。如香樟上的樟叶蜂、樟丛螟、樟疣蛎盾蚧等;病
害如石榴叶斑病等以前上海地区危害较轻。同时林带内也
发现了一些上海地区未曾记载的病虫,如危害合欢的合欢
吉丁虫,危害杨、柳的毛白杨瘿螨、白杨叶甲。危害香樟的
香樟瘿螨、香樟木蚧,黄化病为生理性病害,炭疽病主要危
害幼林樟树叶和树干,遇雨水天气,在叶片、嫩茎上常看到
粉红色的分生孢子。感病严重的可引起整株死亡。病原为
胶孢炭疽菌。危害珊瑚树的荚迷钩蛾等。另一方面由于8个
镇公园生态林绿化带为密集型种植,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
病虫的发生和蔓延。丰富的食料和郁闭的小气候使得一些
病虫危害逐年加重,表现在发生数量大、种类多、呈暴发性
和发生时间的延续上。如杨树上1999年杨扇舟蛾大发生,
1910年杨分月扇舟蛾大发生,1999年杨小舟蛾大发生。再
则,8个镇公园绿化带树种比较单一,缺少生物多样性,树
种搭配不合理,不利于在公园绿化带内形成一个生态平
衡、自然控制的生态体系。如香樟与速生的杨树混栽,香樟
在缺少阳光、养分的条件下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抗性下
降,使得一些刺吸性害虫迅速蔓延。
加强苗木病虫害的检疫,提倡使用长势旺盛的幼树,以
增强树木对病虫害的抗性。合理种植密度不应过密。加强
对绿化带的的管理以增进树木花卉的抗病力。对于一些危
害轻微的病虫,尽量不用药剂防治。对于一些大面积发生、
危害较重的病虫开展系统监测和防治试验,尽量选用高
效、低毒、无公害农药防治,既控制危害,又保护天敌,为奉
贤8个镇生态林绿化带定植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
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上海市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提供参
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1992.
[2]中国科学皖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杜,
1983.
[3]杨平桶.中国蚧虫分类概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周 尧.中国蝶类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杜,1994.
[5]李亚杰.中国杨树害虫[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6]王瑞蚰,孙企农.观赏花卉病虫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7]李 勇,吴利萍.校园绿化病虫害生态防治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2(1):132-135.
[8]胡定文.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探析[J].植树造林,2009,18(1):
29.
[9]鄂海霞.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宁夏农
林技,2007,3(1):70-71.
[10]林明光海南省香蕉作物害虫调查与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09,
22(6):1 619-1 622.
[11]赵同贵.京玉桃常见害虫调查[J]. 农技服务,2009,26(7):47-
48.
[12]王树明.2008年滇东南植胶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调查报告[J].
热带农业科技,2009,32(4):1-2.
[13]林明光海南省芒果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J].广西农业科学,2009,
4(11):1 441-1 443.
[14]黄金聪.女贞天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J].福建林业科技,2005,
32(4):99-101.
[15]朱小兵上海崇明生态林新病虫调查简报[J].江西植保,2008,32
(4):191-194.
[16]王 焱,马凤林.上海生态林病虫害发生原因与治理对策探讨[J].
中国森林病虫,2006,25(5):38-40. (徐爱民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