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奇蒿在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全 文 :·76·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年9月第10卷增刊

奇蒿在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谭蔚锋 杨 超 邢 新 秦路平* 年 华*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上海 200433)
奇蒿(Artemisia ano.l S.Moors)系菊科(ComPositae)
艾属植物,又名刘寄奴、金寄奴、六月霜、野马兰头、九牛草、
苦速婆/苦婆菜、六月雪、大叶蒿、铁杆茵陈等,全草入药,
始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制论》,以后历代主要本草如《唐本
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等均有收载。
奇蒿具有敛疮消肿、破瘀通经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金疮出
血、风湿痹痛、烫火伤等,是古代战争中常备的外伤治疗药物。
《本草蒙筌》记载其能“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痛”。现从生
药学研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
如下。
1 生药学研究
经考证奇蒿为刘寄奴正品[1]。《本草求真》谓:“刘寄奴药
味苦微温。多能破血通经,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
毒”。唐代《新修本草》描述为:“茎似艾篙,长三四尺,叶似兰
草,尖长,子似稗而纫,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楼氏等[2]对奇
蒿及其它混淆品种鉴别后描述:奇蒿茎呈圆柱形,棕色,有纵肋,
密被白色毛茸;叶互生,下部叶脱落,中部叶卵状,披针形边缘
具锐锯齿;花为头状花序,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黄白色;瘦果
长圆形,有棱。以上结果均与古本草记载一致。奇蒿与其变种
(密毛奇蒿)区别在于后者叶面初时疏被短糙毛,叶背密被灰白
色或灰黄色宿存的绵毛。奇蒿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缘、路旁、
沟边、河岸、灌丛及荒坡等地。道地药材主产于安徽、浙江、
广西、福建等省,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至南部各地。
2 主要化学成分
张氏等[3]对不同产地(临安、广西、北京)奇蒿的组织成
分进行分析后发现:3种奇蒿的组蛋白质、组纤维、灰分、
叶绿素和黄酮含量分别为4.82%~7.20%、25.5l%~59.69%、
0.42%~0.49%、0.33%~0.57%和l.60%~7.07%。还有较丰富
的铁、镁、锌、铜等微量元素。
洪氏等[4]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奇蒿全草地上部分进行
提取,发现奇蒿挥发油中樟脑含量占 26.41%。肖氏等[5]从奇
蒿乙醚提取部位首次分离得到两种黄酮[奇蒿黄酮,即 5,7-
M羟基一6,3’,4’,5’-四甲氧基黄酮(artean-oflavone)]和异
泽蓝黄素(eupatilin)。奇蒿中总黄酮含量约为 6%[6]。肖氏
等[5]对乙醚部位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两种香豆
素,鉴定为 7-甲氧基香豆素(herniarin)和香豆素
(coumarin);醇提物分离得到莨菪亭(scopoletin)7-羟-6-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甲氧香豆素。
Jakupovic等[7]从醇溶液部位分离得到:瑞诺木烯内酯
(reynosin)、去氢母菊内酯酮(dehydromat icarin)、断短舌匹
菊内酯(secotanapartholide)、刘寄奴内酯(artanomaloide)
—— 奇篙所特有的一种二聚体内酯。肖氏等[5]从乙醚部位分离
到一种新倍半萜内酯—— 奇蒿内酯(arteanomlactone)。采用X
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奇蒿内酯的晶体结构及绝对构型,证
明为酯环类化合物。
肖氏等[5]从奇蒿醇溶液部分首次分离得到 3个有机酸:
软 脂 酸 (palmitic acid)、 反 式 邻 羟 基 桂 皮 酸
(trans-O-hydroxycinnamic acid)、反式邻羟基对甲氧基桂
皮 酸 (trans-O- hydroxy-p-methoxycinnamic acid)。
Jakupovic[7]等还分离得到同属植物所不具有的两种苯丙氨
酸衍生物:刘寄奴酰胺(anomalamide)和伞形香青酰胺
(anabellamide)。
3 药理作用
3.l 活血化瘀
孙氏等[8]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奇蒿水煎液能延长实验动
物的凝血时间、血浆复钙凝血时间、TT、PT、KPTT,与生理盐
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通过7-甲氧基香豆素对不同诱导剂诱
导的血小板聚集体内及体外实验发现[2]:在抑制血小板释放
TXB2方面,7-甲氧基香豆素优于阿司匹林,并能显著抑制由花
生四烯、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XB2是TXA2的稳定代谢产
物,TXA2是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具有强
烈的促血小板聚集、降低cAMP水平和收缩血管等作用,证明
本草中叙述的“破瘀通经”的活血功效。
3.2 抗缺氧作用
沈氏等[9]用奇蒿水煎酒沉液 0.05g/10g(原药材量)腹腔
注射,对由氰化钾或亚硝酸钠所致小鼠组织性缺氧和结扎颈
总动脉所致脑循环障碍性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由密闭
所致小鼠减压缺氧有降低氧耗速度,保护其在减压缺氧环境
中的生存和延长生存时间,显示良好的抗缺氧功能。
3.3 抗菌作用
陈氏等[10]对奇蒿进行系统提取,以各部分提取物进行体
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氯仿和50%乙醇提取物效果好,
其中氯仿提取物已接近临床常规抗真菌药的疗效。抑菌试
验[11]证实:奇蒿水煎液对宋内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
7个菌种均有抑菌作用。
3.4 抗氧化作用
张氏等[12]对奇蒿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
2003年9月第10卷增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77·

明:奇蒿的水浴提取物和超声波提取物均对超氧离子自由基
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与黄酮浓度正相关,两种提取物
的超氧离子清除率均比抗坏血酸高。奇蒿水浴提取物在
Vc-Cu2+-H2O2体系中,对O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研究显示,最高
清除率为84.02%(当黄酮为66.82μg/mL时)。提示奇蒿水浴
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3.5 毒理实验
腹腔注射给药,奇蒿水煎剂的 LD50(

x±s)为原药材(17.29
±2.37)g/kg。灌胃给药,奇蒿水煎剂的 LD50(

x±s)为原材药
(83.86±18.84)g/kg[2]。
4 外科临床应用
4.1 治疗烧伤
《本草纲目》记载: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
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李氏等[13]清洗伤口后
用奇蒿、大黄等份研粉,香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上用双层纱
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3次,5h后局部灼痛即消失。奇
蒿与大黄制成的药糊涂于创面,构成油性高渗环境可使水肿
之组织内液外渗而消肿,并促进伤口的愈合。北医附属三院外
科[14]用奇蒿 1份加香油 1份另加适量冰片制成奇蒿油剂,用
于烧伤治疗。结果能减轻疼痛,令创面迅速结痂干燥,消除水
肿,减轻或预防休克,也适用于污染的创面,缩短治愈期。虎氏
等[15]以奇蒿、虎杖、地榆为主药的烫伤膏外敷治疗烧烫伤患
者104例,单纯使用该药膏治愈86例。
4.2 治疗跌打损伤
《本草纲目》和《备急千金要方》中均记载:打伤瘀血,
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
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畲医雷晋金[16]用奇
蒿新鲜全草 40g捣烂绞汁,加童便 30mL,灌服,治疗跌打损伤
不省人事。杨氏[17]用自制接骨膏(大黄、刘寄奴等为主药研
末用醋调成糊状,外用)治疗骨折 569例,与相同例数对照组
比较,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 26.75d,对照组为
34.85d(P<0.O1)。许氏等[18]在 30例无移位的颧骨骨折的中
晚期治疗中使用熏洗方行局部熏洗,主药:钩藤、刘寄奴、防
风等,可活血通络、疏经止痛,缩短病程。关氏[19]采用中药治疗
颈椎外伤并颈神经损伤28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1周后用针筋
洗药(威灵仙、刘寄奴、钩藤等)外洗上肢,活血散瘀、通络消
肿,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0%。魏氏
等[20]等用赤芍、当归、刘寄奴等中药配制的药酒按摩治疗 43
例肩部损伤的患者,未口服任何药物,追踪随访,其中 39例肩
部疼痛消失,关节活动灵活,功能完全恢复,3例肩部有轻度疼
痛,活动稍受限制,l例无效,总有效率 97.6%。刘氏[21]治疗急
慢性期的外伤性滑囊炎时,采用中药桑寄生、刘寄奴等煎煮后
熏洗患处,并同时给予当归等药内服,收到了满意的疗效。以刘
寄奴为主药的熏洗方亦用于治疗损伤较重的急性踝关节扭
伤[22]。亦有人报道用刘寄奴为主药配制的外用药治疗大面积
皮肤撕脱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4.3 治疗非外伤性外科疾病
黄氏等[2]用蒲公英、刘寄奴、金银花为主药煎制的“公
英寄奴汤”治疗乳痈初起20例,18例服药1周后红、肿、热、
痛消失,3周后痊愈,有 2例形成脓肿,切开引流后痊愈。燕
氏[24]用消肿解毒洗剂治疗急性臀痈,主药为刘寄奴、芒硝、
大黄,水煎乘热熏洗,40~60min/次,2~3次/d,效果好。朱
氏[25]用刘寄奴方熏洗治疗痔疮106例,治愈92例,好转10例,
总有效率96.22%。段氏[26]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主药:刘寄
奴、当归、赤芍、王不留行,治愈70.7%,有效22.4%。李氏[27]
用刘寄奴水煎代茶饮治疗慢性膀胱炎54例,治愈38例,有效
14例,无效2例。奇蒿有良好的化瘀利水作用,可用于治疗瘀
阻溺癃症,尤适用于前列腺增生引起之溺瘤或尿闭。夏氏[28]
采用解癃汤治疗前列腺增生38例,主药:刘寄奴、黄芪加减,
治愈32例,有效5例,无效2例。
5 结语
综上所述,奇蒿自古沿用至今,具多种生物活性,现代药
理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效果证实其确有“敛疮消肿、破瘀通经”
之功效。其广泛运用于治疗外伤和多种非外伤性外科疾病,
其活性成分有待于进一步提取、分离和鉴定。同时也建议《中
国药典》收载奇篙为正品刘寄奴,以促进其基础与临床研究及
其开发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高春华.刘寄奴古今用药考.中药材,1996,19(8):426
2 楼之岑,秦 波.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京:北京医科大
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7 9
3 张 虹,许 钢,汪如新.奇蒿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研究与开发,2000,
21(l):33
4 洪永福,李医明,许怀勇,等.南刘寄奴挥发油成分研究.第二军医大学
学报,1997,18(4):399
5 肖永庆,屠呦呦.蒿属中药南刘寄奴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药学学报,
1984,19(12):909
6 吴巧凤.六月霜中总黄酮和元素含量的分析.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0,7(5):5
7 Jakupovic J,Chen Z L, Bohlmann F. Artanomaloide, a dimeric
guaianolide and phenylalanine derivatives from Ar emi ia
anomalaln.Phytochemistry,1987,26(10):2777
8 孙文忠,潘颖宜,郭 忻,等.南北刘寄奴活血化瘀药理作用的比较研
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3):51
9 沈金荣,阮克锋,周国伟,等.刘寄奴的抗缺氧作用.中草药,1983,14
(9):27
10 陈 芳,刘运德,白 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检测.继续医学教
育,2001,15(3):59
11 容远明,叶搞莉,何善明.用中药刘寄奴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34例.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1
12 张 虹,许 钢,张 辉,等.六月霜提取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和
·78·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年9月第10卷增刊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李元聪 伍春华
(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长沙 410007)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近
10年来我国开始研究的一种慢性隐匿性口腔黏膜疾病[1]。本
病可累及口腔内的任何部位,其主要损害为上皮下的炎性反
应导致固有层纤维弹性改变、胶原纤维堆积、上皮萎缩,最终
口腔黏膜僵硬、张口受限,乃至不能进食。近年来,随着发病
率的上升,广大学者越来越关注和研究本病。现就近10年来
中西医对OSF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 中医病因病机
绝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
导致机体气机失调,日久气滞血瘀[2]或气血不足所造成[3]。李
氏[4]则强调机体自身作用,认为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气
血不足,黏膜失养,外邪入侵。
1.2 现代医学研究
1956年,Paymstar[5]首先提出本病是癌前状态,1978年
WHO将OSF列为口腔癌前病变。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除
认为OSF与体外因素如咀嚼槟榔、吸烟草等刺激性物品有关
外,也开始关注体内因素的作用,如胶原代谢异常、免疫功能
障碍、微循环障碍等[6],所有这些都可显著加重口腔黏膜下组
织的损害与变性。最新研究表明OSF与下列因素有关。
1.2.1 咀嚼槟榔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咀嚼槟榔是引起本
病的最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OSF的发生主要是局部胶原
纤维大量堆积所造成的。OSF发病率高低与嚼槟榔多少和年
限呈正相关。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中,胶原的合成和分解处于一
种动态平衡状态,机体既能合成新生的胶原,亦能降解老化变
性的胶原,故不会导致胶原纤维的堆积,且胶原纤维的形态也
保持正常,不形成纤维化。当机体受到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
胶原代谢失去平衡时,则可导致纤维化的发生。一种情形为胶
原合成过度,降解正常;另一种为胶原合成正常,降解不足;
第三种为胶原合成的过度加上降解不足而形成纤维化[7]。组
织培养表明,在咀嚼槟榔后,槟榔中的生物碱能够刺激黏膜成
纤维细胞的合成与增生,而槟榔中的鞣酸能增加胶原纤维分
解的抵抗力,进一步增进了纤维化[8]。
1.2.2 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因素 1988年,Yanagisawa等[9]
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并序列化一种作用强大的
血管收缩肽——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这是一种具
有21个氨基酸3种异构体的血管活性肽,有血管收缩作用和
丝裂原作用,可以使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沉积,并抑制胶原
降解,使成纤维细胞向肌母细胞转换。有研究证实,ET-1在
OSF组织中的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异常
表达,该结果支持ET-1在OSF形成过程中的致病作用这一观
点。尤其ET-1在OSF组织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
照,提示ET-1对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可能起重要作用;特
别是 ET-1在 OSF组织上皮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OH·自由基的体外实验研究.食品科学,2000, 21(7):3
13 李 霞,谭敏英.刘寄奴可治烫伤.中国民间疗法,2001,9 (3):62
14 北医附属三院外科教研组、药房.中药刘寄奴治疗烧伤初步总结.北
京医学院学报,1959,(1):36
15 虎发光,葛 燕.蟾榆烫伤膏治疗 104例.中医外治杂志,1995,(4):
16
16 王泽鸿,钟伏伦,郑福龙,等.闽东畲医雷晋金正骨经验.中国民族医
药杂志,1998,4(2):21
17 杨 力.接骨膏对骨折愈合作用的探讨.河北中医,1995,17(4):27
18 许理忠,谢可永,施 杞.中西医结合治疗筋骨骨折疗效观察.辽宁中
医杂志,2001,28(12):748
19 关宏刚.中医药治疗颈椎外伤并颈神经损伤 28例.新中医,2000,32
(8):35
20 魏晓燕,孟庆成.穴位药酒按摩治疗肩部损伤.现代康复,2001,5(4):
134
21 刘玉兰.外伤性滑囊炎急慢性期的治疗体会.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13(3):168
22 范志平,孙宗雷.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与临床体会—附 86例临床报
告.安徽体育科技,1997,3:92
23 黄锦芳,阙才云,林 云.公英寄奴汤治疗乳痈初起 20例.湖南中医
杂志,1994,12(增刊):49
24 燕旭云.急性臀痈(针毒)溃脓前期 34例治疗观察.河南中医,1999,
19(1):44
25 朱传训.刘寄奴方熏洗治疗痔疮 106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90,10
(4):38
26 段光堂.化瘀补肾下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 58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4,17(1):51
27 李国通.刘寄奴代茶饮治疗慢性膀胱炎.山西中医,1997,13(2):10
28 夏远归.解癃汤治疗前列腺肥大溺癃 38例.四川中医,1995,13
(11):23
(收稿日期:200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