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田基黄总黄酮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



全 文 :第 43 卷第 3 期
2014 年 3 月
应 用 化 工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Vol. 43 No. 3
Mar. 2014
收稿日期:2013-11-27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3jdzb094)
作者简介:李雪峰(1974 -) ,女,湖南花垣人,吉首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欧阳玉祝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开发利
用。电话:13574340928,E - mail:fuzhirong168@ 126. com
通讯联系人:欧阳玉祝(1956 -) ,男,湖南宁远人,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研究。E - mail:ouyang1227@ 126.
com
田基黄总黄酮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
李雪峰,符智荣,魏燕,杨婷,欧阳玉祝
(吉首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用抑菌圈法考察了田基黄总黄酮浓度、pH和处理温度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
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
度分别为 3. 125,6. 25,1. 562 5 μg /mL。总黄酮浓度为 12. 5 μg /mL 的田基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在 pH为 8,7 ~ 8 和 5 抑菌活性最大。总黄酮提取液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能,在 20 ℃和 80 ℃加
热处理 30 min后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 12. 8,10. 2,11. 3 mm和 12. 0,10. 0,
10. 8 mm。
关键词:田基黄;总黄酮;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TQ 46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3206(2014)03 - 0432 - 03
Research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otal
flavone in Hypericum japonicum
LI Xue-feng,FU Zhi-rong,WEI Yan,YANG Ting,OUYANG Yu-zhu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otal flavone concentration,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on escherichia
coil,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investigated by inhibition zon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otal flavone extractive on three kinds of microbe bacterial strain are
very well,and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strain were 3. 125,6. 25,1. 562 5 μg /mL,respectively.
Inhibition zone of 12. 5 μg /mL total flavone on escherichia coil,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re biggest at pH 8,7 ~ 8 and 5,respectively. Heat-resisting performance of the extractive was very well.
When total flavone extractive heating 30 min under 20 ℃ and 80 ℃,inhibition zone of extractive on esch-
erichia coil,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re 12. 8,10. 2,11. 3 nm and 12. 0,10. 0,10. 8
nm,respectively.
Key words:Hypericum japonicum;total flavone;antibacterial activity
田基黄(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系藤黄科
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的干燥全草,含有丰富的芦丁、
槲皮苷、异槲皮苷等黄酮化合物[1-2]。黄酮化合物具
有降低血压、保护心肌损伤,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
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广泛用于保健品、医药
和食品等领域[3-5]。目前田基黄的研究主要是活性
成分提取分离与分析。李雪峰等[6]用 GC-MS 对田
基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欧阳玉祝等[7]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田基黄中重金属
含量;傅梵等[8]对田基黄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
研究;谢春英[9]用 HPLC 法测定了大叶田基黄中槲
皮苷的含量。
本实验以田基黄为原料,用沉淀法分离田基黄
总黄酮,研究分离产物的抑菌活性,为田基黄的应用
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与仪器
田基黄(经干燥、粉碎后备用) ;乙醇、二甲基亚
砜、氢氧化钠、氯化钠、浓盐酸等均为分析纯;牛肉
膏、蛋白胨、琼脂均为国产一级品;大肠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由吉首大学资环学院提供。
DOI:10.16581/j.cnki.issn1671-3206.2014.03.039
第 3 期 李雪峰等:田基黄总黄酮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
UV-245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KQ-250E 型
超声波清洗器;RE-85Z旋转蒸发器;SHB-III 循环水
式多用真空泵;DF-101S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
器;JA2003N 型电子天平;SW-CJ-2FD 超净工作台;
DH-360AB恒温恒湿培养箱;XK97-A菌落计数器。
1. 2 培养基的制备
称取 10. 0 g 蛋白胨、3. 0 g 牛肉膏、5. 0 g 氯化
钠、15. 0 g 琼脂,加 1 000 mL蒸馏水,配制营养琼脂
培养基。
1. 3 菌悬液的制备
在洁净工作台中,将已经接种三代的实验菌株
用接种环挑取 3 环至装有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在
均质机上均质,使之成为可用的菌悬液。
1. 4 实验方法
1. 4. 1 田基黄总黄酮的制备 取 20 g 田基黄粉末
于 1 000 mL 圆底烧瓶中,加 500 mL 70%乙醇浸泡
10 min 后,于 50 ℃ 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提取
60 min,抽滤,滤液按参考文献[10]用钙离子沉淀法
制得田基黄总黄酮提取物。提取物用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计结合标准品测定槲皮素含量为 50 μg /mL,备
用。
1. 4. 2 抑菌性能测定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11]。将
灭菌后的滤纸片(直径 7 mm)分别放入田基黄提取
物中浸泡 30 min,取出晾干后备用。吸取 100 μL 菌
悬液(106 ~ 107 个 /mL)于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上涂
布均匀,用无菌镊子取含黄酮提取物的滤纸片贴在
固体平板上,每皿贴 3 片,同时作对照。置 37 ℃培
养箱中培养 24 h 后观察,测定滤纸片的抑菌圈直
径,结果取 3 次实验的平均值。
1. 4. 3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采用连续稀释
法测定[12]。将50 μg /mL田基黄总黄酮溶液进行倍
比稀 释 成 25,12. 5,6. 25,3. 125,1. 562 5,
0. 781 3 μg /mL,分别取 2 mL 溶液置于已灭菌的试
管中,将已灭菌直径为 7 mm 的圆形滤纸片浸泡其
中 30 min制成药敏片,晾干。将已培养至三代的大
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涂布,
在 37 ℃恒温培养箱培养 24 h。观察并测量其抑菌
圈大小,以肉眼无可见菌落生长的最小质量浓度为
其 MIC,以相应溶剂作对照。
2 结果与讨论
2. 1 总黄酮的抑菌活性比较
取 2 mL 的 12. 5 μg /mL 总黄酮和无菌二甲基
亚砜溶剂置于 2 支已灭菌的试管中。按 1. 4. 2 节方
法测抑菌圈大小,结果见表 1。
由表 1 可知,田基黄总黄酮提取物表现出良好
的抑菌活性。
表 1 田基黄总黄酮的抑菌能力比较
Table 1 Compare on bacteriostatic ability of total
flavone in Hypericum japonicum
提取物
抑菌圈直径 /mm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12. 5 μg /mL总黄酮溶液 12. 7 10. 8 11. 5
无菌二甲基亚砜溶剂 7. 0 7. 0 7. 0
阴性对照 7. 0(滤纸片直径)
2. 2 总黄酮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50 μg /mL总黄酮溶液进行倍比稀释后的 MIC
见表 2。
表 2 总黄酮提取物对不同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Table 2 MIC of total flavone on different microbe
总黄酮浓度
/(μg·mL -1)
抑菌圈直径 /mm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50 13. 5 11. 6 12. 4
25 13. 0 11. 0 12. 0
12. 5 12. 8 10. 3 11. 4
6. 25 10. 5 7 10. 8
3. 125 7 7 9. 0
1. 562 5 7 7 7
0. 781 3 7 7 7
由表 2 可知,总黄酮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3. 125,
6. 25,1. 562 5 μg /mL。
2. 3 总黄酮提取物的抑菌稳定性
2. 3. 1 提取物的 pH 对微生物的抑菌性能影响
分别取浓度为 12. 5 μg /mL 总黄酮溶液 1 mL 放入
12 支已灭菌的试管中,分别用 0. 1 mol /L NaOH 和
0. 1 mol /L HCl调节其 pH为 5,6,7,8,9,10,将已灭
菌直径为 7 mm的圆形滤纸片浸泡其中30 min制成
药敏片,将已培养至三代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配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进行涂
布,放在 37 ℃恒温培养箱培养 24 h 后观察并测量
其抑菌圈大小,结果见表 3。
表 3 总黄酮溶液 pH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性能影响
Table 3 Influence of total flavone pH on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microbe
总黄酮溶液的 pH
抑菌圈直径 /mm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11. 5 9. 8 11. 6
6 11. 8 10. 4 11. 3
7 12. 4 10. 8 11. 0
8 12. 5 10. 8 11. 0
9 11. 8 9. 7 11. 0
10 10. 0 8. 0 8. 5
334
应用化工 第 43 卷
由表 3 可知,大肠杆菌在 pH 为 8 时抑菌圈最
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pH 为 7 ~ 8 时最大,枯草芽
孢杆菌则是在 pH为 5 时效果最佳。
2. 3. 2 热处理对提取物抑菌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
取浓度为 12. 5 μg /mL 总黄酮提取物于室温
(20 ℃) ,50,80 ℃水浴中加热处理 30 min,取经热
处理的总黄酮溶液 1 mL于已灭菌的试管中,并将制
得的已灭菌的直径为 7 mm 圆形滤纸片浸泡其中
30 min 制成药敏片,将已培养至三代的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配制成适宜浓度的
菌悬液进行涂布,放在 37 ℃恒温培养箱培养 24 h
后观察并测量其抑菌圈大小,结果见表 4。
表 4 处理温度对总黄酮抑菌性能的影响
Table 4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total flavone
总黄酮溶液的
处理温度 /℃
抑菌圈直径 /mm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室温(20 ℃) 12. 8 10. 2 11. 3
50 12. 8 10. 0 11. 0
80 12. 0 10. 0 10. 8
由表 4 可知,田基黄总黄酮提取物经不同温度
热处理后仍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处理温度对不同
供试菌株的抑菌活性影响不大。将总黄酮提取物分
别在 20 ℃和 80 ℃处理,在相同条件下,对大肠杆
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
为 12. 8,10. 2,11. 3 mm和 12. 0,10. 0,10. 8 mm。影
响最小的是大肠杆菌,总黄酮提取物在室温和 80 ℃
处理 30 min,上述三种菌株的抑菌圈分别减少了
0. 8,0. 2,0. 5 mm,大肠杆菌最大,说明总黄酮提取
物的抑菌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不显著。
3 结论
(1)总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
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三种菌株
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3. 125,6. 25,1. 562 5 μg /mL。
(2)12. 5 μg /mL 的田基黄总黄酮提取物对大肠
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大抑菌圈
的 pH分别为 8,7 ~8和 5。
(3)将总黄酮溶液分别在 20 ℃和 80 ℃处理,
在相同条件下,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 12. 8,10. 2,11. 3 mm 和
12. 0,10. 0,10. 8 mm,影响都不大,说明田基黄总黄
酮溶液具有较强耐热性能。
〗参考文献:
[1] 王晓炜,张大威,魏小龙,等.田基黄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1(3) :183-186.
[2] 胡向阳,李莉莉,马义.田基黄水煎液对应激 +动脉粥
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斑块炎性因子的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 :2488-2489.
[3] 赵雪英,顾振纶. 总黄酮抗辐射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
[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2) :1233-1234.
[4] 林蓉,刘俊田,李旭,等. 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的保护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5) :304-305.
[5] 毛晓青,陈钧辉.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一种新型的
抗肿瘤药物[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21(1) :46-
48.
[6] 李雪峰,张珍贞,欧阳玉祝,等. 田基黄挥发油化学成
分的 GC-MS分析[J].广东化工,2013,40(2) :94-95.
[7] 欧阳玉祝,魏燕,吴道宏,等. 微波消化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测定田基黄中重金属[J]. 应用化工,
2012,41(10) :1820-1822.
[8] 傅梵,李廷钊,柳润辉,等. 田基黄黄酮类化学成分的
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2(5) :283-284.
[9] 谢春英.用 HPLC 法测定大叶田基黄中槲皮苷的含量
[J].中药材,2010,33(6) :936-937.
[10]欧阳玉祝,魏燕,张曦,等. 离子沉淀法分离连翘槲皮
素的工艺条件[J].食品科学,2012,33(20) :38-41.
[11]陈敬华,胡准,郑化,等. 长君竹荪提取物化学组成及
抑菌活性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
(7) :905-909.
[12]张桂霞,齐敬浩,任旭,等. 白刺果实提取物的体外抑
菌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3) :104-
106.
(上接第 431 页)
[10] Ho Y S,McKay G. The kinetics of sorption of divalent
metal ions onto sphagnum moss peat[J]. Water Res,
2000(34) :735-742.
[11] Yurdakoc M,Scki Y,Yuedakoc S K. Kinetic and thermo-
dynamic studies of boron removal by Siral 5,Siral 40,
and Siral 80[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5(286) :
440-446.
[12] Ho Y S,McKay G. Sorption of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peat[J]. Chem Eng J,1998(70) :115-124.
[13] Chegrouche S,Mellah A,Telmoune S. Removal of lantha-
num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natural bentonite[J].
Water Res,1997(31) :1733-1737.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