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农艺措施对川党参产量的影响



全 文 :2011 第十三卷 第四期 ★Vol.13 No.4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收稿日期:2010-10-13
修回日期:2011-05-12
* 科学技术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6A11-9):川党参、川续断规范化种植及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李隆云;重庆市卫生局
中医药项目(2010-1-156):川党参镉积累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负责人:袁江。
** 通讯作者:彭锐,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农业和中药质量评价研究,Tel:023-89029186,E-mail:rpeng5572@yahoo.com.cn。
摘 要:目的:量化和优化川党参高产的农艺措施。方法:通过川党参大田栽培,设置不同的农艺
措施,测定其产量。结果:育苗移栽,冬季移栽,密度 20cm×6cm,搭架、打叶、摘花的植株调整方式,FM6
施肥方式下川党参的产量最高。结论:农艺措施对川党参产量影响较大,可进一步量化和优化川党参
高产的农艺措施。
关键词:川党参 农艺措施 植株调整 产量
doi: 10.3969/j.issn.1674-3849.2011.04.014
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属桔梗科植
物,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品种,也是卫生部
公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药材,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和
胃之功效。主要分布于重庆东部、南部,湖北西部,陕
西南部,贵州北部等省(市)。
川党参在重庆市主要分布在巫溪、巫山、城口、
开县等县,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川党参分布
生境的特殊性和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决定了
川党参生产的粗放、技术含量低的特点。近年来,随
着川党参市场的不断扩大,需求量增加,因此对川
党参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栽培措施下
川党参产量较稳定。因此,如何采用现代农业技术,
量化和优化川党参栽培的农艺措施,提高川党参集
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的产量,对药农和企业具有重要
意义。目前,对川党参药效成分、质量标准研究的报
道较多[1~3],关于栽培措施的报道也有一些[4~5],但都缺
乏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从移栽方式、移栽时间、种植密度、植株
调整方式、施肥方式等 5 个角度对川党参农艺措施
进行研究,以期能够量化和优化高产川党参的农艺
措施,改变药农川党参粗放型与经验型的生产模
式。同时为川党参的良种选育和规范化栽培研究提
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川党参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试
验于 2006~2009 年在重庆市巫溪县通城镇进行。试
验地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小区面积 6m2,3
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的用种量为 18g,统一
于 2006 年 11 月育苗(直播除外);试验小区的密度
为株行距 20cm×8cm(密度试验除外)。
重 庆 市 中 药 研 究 院
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 400065)
不同农艺措施对川党参产量的影响*
□袁 江 彭 锐** 李隆云 孙年喜
654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药研究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2. 试验处理
设栽培方式、移栽时间、定植密度、植株调整方
式、施肥方式等 5种农艺措施。
(1)栽培方式。
设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处理。直播方式为秋季
翻耕土壤,耙平,种子拌沙均匀撒播,覆盖约 1cm 厚
的细土。育苗移栽即将川党参种子育苗后在进行移
栽。
(2)移栽时间。
移栽时间分为当年移栽和次年移栽。移栽时间
分别为 2007 年 11 月、2007 年 12 月、2008 年 2 月、
2008年 3月。
(3)种植密度。
川党参种植密度设计为株距×行距分别为 40cm×
12cm、30cm×8cm、20cm×6cm、10cm×8cm,穴深 25cm,
每穴 1苗。
(4)植株调整方式。
设 4 种植株调整方式,即不搭架、不摘花、不打
叶(代号 A);不搭架、摘花、打叶(代号 B);搭架、不摘
花、不打叶(代号 C);搭架、摘花、打叶(代号 D)。
(5)施肥方式。
施肥总量为每小区尿素(N≥46%)450g、过磷酸
钙(P2O5≥11%)650g、硫酸钾(K2O≥50%)330g,按施
肥次数将肥料等分均匀撒施(见表 1)。
3. 产量测定
2009年 11月统一采挖,采挖后的川党参在 60℃
恒温箱烘至恒重测定药材产量,折合为每公顷产量。
二、结 果
1. 栽培方式对川党参产量的影响
由图 1可知,川党参直播的产量比育苗移栽的
产量低 49.8%,表明种子直播的产量低于育苗移栽的
产量,产量差异显著。这一方面是因为直播种子的出
苗率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育苗移栽的幼苗在苗期
进行了充分的生长和保护,极易形成壮苗,为后期的
生长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移栽时间对川党参产量的影响
由图 2可知,不同移栽时间川党参的产量整体
表现为 2007 年 11 月>2007 年 12 月>2008 年 2 月>
2008年 3月,其中 2007年 11月、2008年 2月、2008
月 3月 3次移栽差异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当年冬
季移栽的川党参平均产量为 3488.9kg·hm-2,次年春
季移栽的川党参平均产量为 1840.3kg·hm-2。当年冬
季移栽的产量比次年春季移栽的产量高 89.6%,这与
传统的川党参移栽时间经验“宜冬不宜春,宜早不宜
迟”相吻合。
3. 种植密度对川党参产量的影响
由图 3 可知,不同定植密度对川党参产量的影
响较大,4 个设计密度产量的总体表现为密 3>密
655
2011 第十三卷 第四期 ★Vol.13 No.4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1>密 4>密 2,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中,20cm×6cm 的
密度产量最高,表明在此株行距栽培下川党参易获
得高产。说明川党参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为中等水
平,过密和过稀都不宜获得高产。因此,在川党参生
产过程中,密度 20cm×6cm 能获得较高产量。
4. 植株调整方式对川党参产量的影响
由图 4可知,4种川党参植株调整方式中,以搭
架、摘花、打叶(D)的产量最高,其次为搭架、不摘花、
不打叶(C),再次为不搭架、摘花、打叶(B),对照(A)
产量最低。其中,对照(A)和搭架、摘花、打叶(D)产量
差异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表明川党参在栽培过程
中,进行植株调整对产量影响较大。图 4中 A、B、C、
D 4种植株调整方式的产量依次增加 19.9%、14.7%、
9.4%。这可能与川党参为藤本植物,在自然匍匐状态
下生长不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光能和热能有关,
而通过搭架、打叶等措施可以提高川党参叶片的光
合利用率,生产较多的光合产物运输到根部器官,提
高川党参药材的产量。
5. 施肥方式对川党参产量的影响
由表 1可知,不同施肥方式对川党参产量的总体
表现为移栽第 2 年施肥 2 次的产量高于施肥 1 次
的。在移栽第 2年施肥次数一致的情况下,移栽第 1
年施肥次数越多,产量越高。移栽第 2年施肥 1次的
平均产量为 4275.3 kg·hm-2,移栽第 2 年施肥 2 次的
平均产量为 4582.4kg·hm-2,比施肥 1 次的产量高
7.2%。表明在肥料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施肥次数越
多,川党参的产量越高。这与川党参的生物学特性有
关,多次施肥能满足川党参不同生育阶段的肥料需
求,提高川党参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所以获得的产量
较高。
三、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艺措施对川党参产量
影响较大,其中育苗移栽,冬季移栽,密度 20cm×
6cm,搭架、打叶、摘花的植株调整方式;肥料一定下
多次施肥的川党参的产量高于其他处理,这些农艺
措施可结合各地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单一选择或组合
应用,这与伍晓丽等[4]对不同产地川党参营养特性的
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于改变川党参经验
型和粗放型的生产观念,指导川党参的规范化和规
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川党参的产量为单位面积
株数、单株根数、单根重量和折干率 4 个因子构成。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川党参的产量构成,进一步量
化和优化提高川党参产量的农艺措施。
参考文献
1 彭锐,孙年喜,马鹏,等. 川党参品质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珍国医
国药,2010,21(4)∶864~865.
2 马雪梅,吴朝峰. 药用植物党参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5)∶6981~6983.
3 王辉霞. 定植密度对党参种子产量和特性的影响试验初报. 农业科
技与信息,2008,2∶46.
4 伍晓丽,彭锐,李隆云,等. 不同产地川党参养分特征及其栽培土壤
营养特征研究.中国药房,2010,21(7)∶647~650.
5 伍晓丽,彭锐,王爱平,等. 川党参氮磷钾吸收特性初步研究. 中国中
药杂志,2009,34(9)∶1164.
表 1 不同施肥方式川党参的产量
代号
施肥方式 产量
(kg·hm-2)移栽第 1年 移栽第 2年
FM1 2次 1次 4089.5±373.7 a
FM2 3次 1次 4278.0±243.2 a
FM3 4次 1次 4458.3±362.9 a
平均 4275.3±326.6
FM4 2次 2次 4326.2±363.1 a
FM5 3次 2次 4698.5±262.6 a
FM6 4次 2次 4722.7±126.4 a
平均 4582.4±250.7
656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药研究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Effect of Different Agronomic Measures on the Yield of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Yuan Jiang, Peng Rui, Li Longyun, Sun Nianxi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ongq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ine Variety Breeding
Techniqu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ongqing 400065,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quantize and optimize the agronomic measures of high yield of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through the field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and designation of different agronomic
measures in order to estimate yield. The results indicated when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ation in winter,
density was 20 cm × 6 cm, plant adjustment mode of plant tower, threshing and defloration, the fertilizer manage-
ment mode of FM6, the yield of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was the highest. Agronomic measures have most influ-
ence on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The agronomic measures can be further quantized and optimized to achieve high
yield of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Keywords: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agronomic measures, plant adjustment, yield
(责任编辑:李沙沙,责任译审:王 晶)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