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pplication of Auto-induction System in the Synthesis of 2’-deoxycytidine

自诱导系统在酶促合成2’-脱氧胞苷中的应用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11期
核苷类家族不仅包含多种天然核苷,还包括碱
基或糖基被修饰过的核苷类似物[1]。核苷类似物
的化学结构与天然核苷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在
细胞代谢中,可与正常核苷形成竞争关系,具有干
扰核酸的合成及抑制相关聚合酶结合的作用,进而
收稿日期 :2014-03-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6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103506,J1030622,J1310020)
作者简介 :王玺,女,硕士,研究方向 :生物转化及生物催化 ;E-mail :wangxi1822@163.com
通讯作者 :王洪钟,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生物转化及生物催化 ;E-mail :hzwang@mail.tsinghua.edu.cn
自诱导系统在酶促合成 2’-脱氧胞苷中的应用
王玺1  段胜林2  熊舒莉1  郑桂兰1  张贵友1  王洪钟1
(1.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2.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 100015)
摘 要 : 旨在高效合成 2’-脱氧胞苷(dCyd)。DCyd 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能够用于合成吉西他滨(dFdC)、扎西他
滨(ddC)等多种抗病毒或抗肿瘤的药物。采用 ZYM-Fe-5052 自诱导培养基对含有 N-脱氧核糖转移酶 II(NDT)的大肠杆菌 BL21
(DE3)进行诱导,所得完整菌体直接用于催化合成 dCyd。结果表明,自诱导系统不仅无需额外添加诱导剂,还能够达到较高的菌
体密度,且与 LB 诱导系统所得菌体在合成 dCyd 方面具有同样高效的催化活性。2’-脱氧胸苷(dThd)和胞嘧啶的浓度比为 1∶3 时,
产物转化率可高达 86.5%。合成 dCyd 的最适反应条件为 :2’-脱氧胸苷(dThd)和胞嘧啶的浓度比为 1∶1.5,pH6.5 的磷酸缓冲液,
1 mg/mL 的菌体量,终体系 10 mL,30℃条件下反应 1 h,产物转化率可达 71.9%。此方法还可用于制备其他核苷类似物,具有广
泛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 生物催化 N-脱氧核糖转移酶 2’-脱氧胞苷 自诱导系统 核苷类似物
Application of Auto-induction System in the Synthesis of
2’-deoxycytidine
Wang Xi1 Duan Shenglin2 Xiong Shuli1 Zheng Guilan1 Zhang Guiyou1 Wang Hongzhong1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2. China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Beijing 100015)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synthesize 2’-deoxycytidine(dCyd)more efficiently. DCyd is a significant
intermediate for many antiviral and anticancer drugs such as Gemcitabine(dFdC), Dideoxycytidine(ddC), etc.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bioprocess was reported here to synthesize dCyd by E.coli BL21(DE3)containing gene of N-deoxyribosyltransferase Ⅱ(NDT)over-
expressed using ZYM-Fe-5052 auto-induc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uto-induction system could make the addition of inducer during
cultivation unnecessary and obtain a higher cell density. The recombinant cells from auto-induction system were as efficient as that from LB
system on the conversion yields of dCyd. When the ratio of 2’-deoxythymidine(dThd)and cytosine was 1∶3, the conversion yield could
be 86.5%. The substrates ratio of 2’-deoxythymidine (dThd) and cytosine as 1∶1.5 and 1 mg/mL recombinant cells which were dissolved in
phosphate buffer of pH6.5, then cultured at 30℃ for 1 h were selected as the suitable reaction conditions,and the conversion yield could be
71.9%. This method also has potentia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ther nucleoside analogues.
Key words: Biocatalysis N-deoxyribosyltransferase 2’-deoxycytidine Auto-induction system Nucleoside analogues
阻断肿瘤细胞和病毒的复制[2]。大部分的核苷类
似物可以在治疗癌症和病毒感染的疾病中发挥重要
作 用[3-5]。 其 中,2’-脱 氧 胞 苷(2’-deoxycytidine,
dCyd)就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能够用于合成
抗癌药物吉西他滨(dFdC)、抗 HIV 病毒药物扎西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11期226
他滨(ddC)及生化试剂脱氧胞苷 -5’-单磷酸(5’-
dCMP)[6]等。目前,制备核苷类似物的方法主要有
化学合成法和生物转化法。传统的化学合成法存在
步骤繁多,反应条件苛刻,产物纯度低、分离困难,
收率不高等缺点[7,8],故在工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生物转化法主要用到两种酶 :核苷磷酸化酶和 N-脱
氧核糖转移酶,前者通过 2 步反应可逆地催化核苷
(或脱氧核苷)生成核糖-1-磷酸和碱基,核糖-1-磷
酸再与另一种碱基结合生成新的核苷,但此酶不能
用于催化合成胞嘧啶核苷类化合物[9];后者主要来
源于大肠杆菌、莱氏乳细菌和瑞士乳杆菌[10],可通
过一步催化反应高效地合成核苷类似物,反应过程
中无中间体的产生[9],且底物适用范围更广。
N-脱氧核糖转移酶最先是由 MacNutt 在瑞士乳
杆菌中发现的[11]。随后有研究者利用亲和层析的方
法从瑞士乳杆菌中纯化得到含有两种不同活性的 N-
脱氧核糖转移酶[12]:I 型(PDT),只能催化两种嘌
呤碱基之间的转换反应(Pur ↔ Pur);II 型(NDT),
不仅可以催化两种嘌呤之间的转换,还能够催化
嘧啶与嘧啶、嘌呤与嘧啶之间的相互转换(Pur ↔
Pur,Pur ↔ Pyr,Pyr ↔ Pyr)[13,14]。N-脱氧核糖转
移酶 II(NDT)的底物识别范围较广,能够用于合
成多种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核苷类似物[15,16],但其更
倾向于催化以脱氧嘧啶核苷为底物的反应[17]。已有
文献报道,NDT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 474 个核苷酸
组成,用于编码 158 个氨基酸[18]。本试验即利用分
子生物学手段构建得到含有 NDT 的原核表达菌,以
脱氧胸苷和胞嘧啶为底物,在重组菌体的催化下高
效合成 2’-脱氧胞苷。
IPTG 是对于 lac 基因簇十分有效的诱导剂,人
们对其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19]。但由于 IPTG 具
有价格昂贵、细胞毒性大等缺点,在菌种的大规
模培养中不太适用[20],而乳糖相对廉价且可以代
替 IPTG 诱导乳糖操纵子的表达[21]。本试验即利用
含有乳糖的 ZYM-Fe-5052 自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构
建得到的重组大肠杆菌 BL21/pET28a-ntd(BN)细
胞,收集得到的全菌体直接用于催化 2’-脱氧胞苷的
合成。此自诱导培养基是由 Studier 在标准 5052 培
养基的基础上改良得到的[22],其中 0.5% 的甘油、
0.05% 葡萄糖和 100 μmol/L FeCl3 有利于菌体的高密
度培养[23],而 0.2% 的乳糖可以诱导酶的过量表达。
本试验对比传统 LB 诱导系统与自诱导培养途径获
得的菌体的生物转化活性,并对全菌体催化合成 2’-
脱氧胞苷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旨在为自诱导培养
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胸苷和脱氧
胞苷均购自于上海得恩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Ex
Taq DNA 聚合酶、Nde I 和 EcoR I 限制性内切酶均购
自于 TaKaRa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NA 回收试剂盒
和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于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
1.1.2 仪 器 Waters 600 series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PCR 仪,SDS-PAGE 蛋白电泳系统,DY Ⅲ 20A 型水
平电泳槽,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摇床,离心机等。
1.1.3 菌 种 和 质 粒 瑞 士 乳 杆 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购自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
心,pMD18-T 质粒,克隆菌株大肠杆菌 DH5α 和表
达菌株大肠杆菌 BL21(DE3)均购自于全式金生物
技术公司,pET-28a(+)质粒购自于 Novagen 公司。
1.1.4 培养基
1.1.4.1 MRS 液体培养基 蛋白胨 1%,牛肉膏 1%,
葡萄糖 0.5%,酵母提取物 0.5%,柠檬酸二铵 0.2%,
乙酸钠 0.5%,吐温 80 0.1%,磷酸氢二钾 0.2%,硫
酸镁 0.02%,硫酸锰 0.005%,碳酸钙 2%。用氢氧
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为 6.8,121℃灭菌 15 min。
1.1.4.2 LB 液体培养基 酵母提取物 0.5%,蛋白胨
1%,氯化钠 1%,121℃灭菌 15 min。
1.1.4.3 ZYM-Fe-5052 自诱导培养基 蛋白胨 1%,
酵 母 提 取 物 0.5%, 甘 油 0.5%,0.2% 乳 糖,0.05%
葡萄糖,25 mmol/L Na2HPO4,50 mmol/L NH4Cl,25
mmol/L KH2PO4,5 mmol/L Na2SO4,2 mmol/L MgSO4,
100 μmol/L FeCl3,121℃灭菌 15 min。
配制相应的固体培养基时,加入 1.5% 左右的
琼脂后灭菌。
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瑞士乳杆菌在 MRS 培养
基中复苏培养[24]。构建完成的原核表达菌株利用两
种诱导系统进行诱导表达 :LB 培养基加 IPTG 诱导
2014年第11期 227王玺等:自诱导系统在酶促合成 2’-脱氧胞苷中的应用
剂和 ZYM-Fe-5052 自诱导培养系统。
1.2 方法
1.2.1 表 达 菌 株 的 构 建 将 瑞 士 乳 杆 菌 干 粉 于
MRS 液体培养基中复苏培养 24 h 后,传代进行 2
次培养,以此菌液为模板进行 PCR 来扩增目的片
段。利用 GenBank 中查找得到的瑞士乳杆菌 N-脱
氧 核 糖 转 移 酶 II 基 因(ndt) 的 核 酸 序 列( 登 录
号 :NC-010080), 设 计 一 对 扩 增 引 物 :ndt(+):
5-CGCCATATGATGAACAAGAAAAAGAC-3 和 ndt
(-)5-CGGGAATTCTTAATATACAGCTCCG-3,下划
线标注序列分别为 Nde I 和 EcoR I 限制性酶切位点。
PCR 反 应 体 系 中 包 含 10×Ex Taq 缓 冲 液 II 5 μL,
dNTP 5 μL,引物各 0.5 μL,菌液模板 1 μL,Ex Taq
DNA 聚合酶 0.25 μL,补加 ddH2O 至终体积 50 μL。
PCR 反应条件 :95℃预变性 5 min ;94℃变性 30 s,
56℃退火 60 s,72℃延伸 90 s,30 个循环 ;72℃保
温 10 min,4℃保存。
利用 DNA 胶回收试剂盒对 PCR 产物中的目的
片段进行回收,与 pMD18-T 克隆载体在 16℃条件下
连接 8 h 后,转化进入大肠杆菌 DH5α 感受态细胞中,
通过测序及序列比对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菌株。然后
用 Nde I 和 EcoR I 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 pMD18-T-ndt
和 pET-28a 质粒在 37℃水浴锅中进行双酶切,所需
酶切片段进行 DNA 回收后 16℃条件下连接 8 h,并
转化导入表达菌株 BL21(DE3)中,筛选得到重组
大肠杆菌 BL21-pET28a-ndt(BN)阳性表达菌株。
1.2.2 N-脱 氧 核 糖 转 移 酶 II 基 因 的 表 达 及 SDS-
PAGE 检测 表达菌株 BN 在两种诱导系统中进行
诱导培养,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两种诱导途径
所产生的菌体密度的增长曲线。用于获得含酶菌体
的两种诱导方法为 :①将 1 mL 过夜复苏培养的 BN
菌液加入到 50 mL 含有 50 μg/mL 卡那霉素的传统
LB 培养基中,培养至 OD600 为 1.0 左右,加入 0.1
mmol/L 的 IPTG,继续诱导培养 4 h。②将 1 mL 过夜
复苏的 BN 菌液加入到 50 mL 含有 50 μg/mL 卡那霉
素的 ZYM-Fe-5052 自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总时间与
LB 诱导系统相同。诱导结束后,6 000×g 离心 10
min 收菌,用 pH7.0 的磷酸缓冲液冲洗一次,菌体
保存于 -20℃待用。
诱导前及诱导后分别取 1 mL 菌液,用于 SDS-
PAGE 检 测。 取 样 菌 液 在 12 000 r/min 离 心 2 min,
弃上清,沉淀用 30 μL 的无菌水和 10 μL 4× 蛋白
SDS-PAGE 上样缓冲液重悬,并将重悬溶液于沸水
中煮 10 min,12 000 r/min 离心 2 min,取 2.5 μL 上
清用于检测目的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并以含有空白
pET-28a(+)质粒的 BL21(DE3)表达菌株作为对照。
所用 SDS-PAGE 分离胶浓度为 15%。
1.2.3 N-脱氧核糖转移酶 II 的活性测定 以脱氧胸
苷和胞嘧啶为底物,利用表达 N-脱氧核糖转移酶 II
的完整菌体催化合成脱氧胞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仪(HPLC)检测酶蛋白的催化活性,其反应式如图
1 所示。
O O
2 -˃deoxythymidine 2 -˃deoxythymidine
ON
OH
OH
NH
HN
N NH2
cytosine thymine
NDT
N
N
OH
OH
H2N
O
O
O
O
O
N
H
N
H
图 1 合成 2’-脱氧胞苷的反应式
初 定 的 标 准 反 应 体 系( 终 体 积 10 mL) 为 :
30 mmol/L 脱氧胞苷和 45 mmol/L 胞嘧啶(底物比
1∶1.5)溶于 50 mmol/L 的磷酸盐缓冲液(pH7.0)中,
在 5 mg/mL 完整细胞的催化下,40℃恒温摇床中进
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于沸水中保温 5 min
以终止酶反应,冷却至室温,然后用超纯水稀释 20
倍,并用 0.45 μm 的滤器过滤上清液,用于 HPLC
的上样检测。
HPLC 检测条件为 :色谱柱选用 Diamonsil C18
柱,5 μm(φ250×4.6 mm), 紫 外 检 测 波 长 为 245
nm, 流 动 相 为 15% 的 甲 醇 和 85% 的 水, 流 速 1
mL/min,进样量 10 μL,柱温为 25℃。
HPLC 图谱中目的产物的峰面积和产物的产量
成正比,本试验以此为基础制定了脱氧胞苷的标准
曲线。利用标准曲线及反应结束后目的产物的峰面
积,可以计算得到产物的转化率。转化率(T)的计
算方法为 :T=(实际脱氧胞苷的产物峰面积 / 理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11期228
所得脱氧胞苷的产物峰面积)×100%。
1.2.4 酶催化条件的优化 依据 N-脱氧核糖转移酶
II 的酶学性质[25]及考虑其他可能影响产物生成率
的因素,在试验中分别测定了不同菌体量(1、2.5、
5 和 10 mg)、不同反应温度(20℃、30℃、40℃、
50℃和 60℃)对 dCyd 转化率的影响。并且依据已
有文献报道,N-脱氧核糖转移酶 II(NDT)在 pH 接
近 7.0 时催化活性最高[8],故选择测定了酸碱度在
中性左右的 4 组不同 pH 的磷酸缓冲液(5.8、6.5、
7.0 和 7.8)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另外,在可逆反应
中,不同的底物浓度比对目的产物的转化率也会存
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相对廉价的脱氧胸
苷和胞嘧啶为底物来合成 2’-脱氧胞苷,其中,胞嘧
啶的价格低于脱氧胸苷。考虑经济因素,选择测定
了 5 组不同的底物浓度比(2’-脱氧胸苷∶胞嘧啶为
1.5∶1、1∶1、1∶1.5、1∶2 和 1∶3)对 dCyd 转化
率的影响。
2 结果
2.1 N-脱氧核糖转移酶II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菌株
的构建
本试验以瑞士乳杆菌全菌体为模板通过 PCR 得
到 N-脱氧核糖转移酶 II 的基因片段,目的片段回收
后的电泳条带(图 2-A)显示,其大小在 500 bp 左
右。NDT 基因与 pMD18-T 质粒连接后,转化导入大
肠杆菌 DH5α 中,得到阳性克隆菌株菌落鉴定结果
(图 2-B),经测序后与 GenBank 中查找到的序列对比,
结果表明序列一致。提取质粒,经双酶切后,将目
的片段与 pET-28a(+)质粒相连接,导入表达菌
BL21(DE3)中,获得序列一致的阳性表达菌 BN,
其菌落鉴定结果(图 2-C)表明,已成功构建得到
含有 NDT 的原核表达菌株。
2.2 N-脱氧核糖转移酶II基因的表达及SDS-PAGE
检测
表达菌株 BN 在两种诱导体系中培养相同时间
后,离心收集菌体。菌体总蛋白经 SDS-PAGE 分析
(图 3)表明,两种诱导途径均能成功诱导得到目的
蛋白。由于重组 N-脱氧核糖转移酶 II 的 N 端连接一
段 约 2 kD 的 His 标 签, 故 重 组 酶 蛋 白 的 大 小 在
20 kD 左右,SDS-PAGE 图中目的条带位置与预测的
一致。
750
bp
M 1 M 2 M 3
500
750
bp
500
750
bp
A B C
500
M :DNA Marker ;1 :ndt PCR ;2 :DH5α-pMD18-T-ndt 菌落鉴定 ;
3 :BL21(DE3)-pET28a-ndt 菌落鉴定
图 2 ndt 的 PCR 扩增及菌落鉴定
100
kD M 1 2 3 4 5 6
70
55
40
35
25
15
10
M :标准蛋白 ;1,3 :利用 LB 诱导系统诱导后和诱导前 ;2,4 :利用自诱
导系统培养与 1 和 3 相同的时间;5,6:含有空白质粒的大肠杆菌 BL21(DE3)
诱导前和诱导后,作为对照组
图 3 重组 NDT 的 SDS-PAGE 检测
另外,在 OD600 的条件下,菌体密度测定的结
果(图 4)表明,加入 0.1 mmol/L 的 IPTG 之后,菌
体量的增长也会受到抑制。BN 菌株在两种诱导培养
基中诱导 4 h 后,自诱导培养基中的菌体密度明显
高于 LB 诱导系统,在诱导结束后,NDT 酶的总含
量也有相应的提高(图 3)。
0
0
2
O
D
60
0
nm
4
6
8
3 6 ᰦ䰤 h 9 12 15from LB mediumfrom ZYM-Fe-5052 medium
图 4 两种诱导途径的菌体生长曲线
2014年第11期 229王玺等:自诱导系统在酶促合成 2’-脱氧胞苷中的应用
2.3 N-脱氧核糖转移酶II的活性测定
为计算产物的转化率,测定了 2’-脱氧胞苷标
准样的质量与 HPLC 图谱峰面积之间的关系,制定
了标准曲线(图 5)。为了测定酶是否具有催化活性,
利用标准反应体系在 30℃条件下反应 15 min 后,对
反应样品进行 HPLC 检测,结果(图 6)表明含有
NDT 的完整细胞能够成功催化 2’-脱氧胞苷的合成。
此外,本试验还测定了不同量的菌体对产物生
成率的影响,结果(图 7-A)表明诱导后的重组细
胞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1 mg/mL 的菌体量就足以
快速催化产物的合成,而菌体用量越多,杂酶的含
量也相应增多,从而引发更多的副反应,导致产物
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对比两种诱导途径
得到的相同的菌体量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图 7-B
和图 7-C),并对各个时间点的两组平行数据进行方
差分析和 T 检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组数据
在 0.05 水平上不具备显著性差异,表明自诱导培养
途径得到的完整菌体与传统培养基诱导得到的菌体
具有同样高效的催化活性。
2.4 合成2 -脱氧胞苷的催化条件的优化
2.4.1 反应温度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 试验测定了
不同反应温度对催化合成 2’-脱氧胞苷的影响,反应
1 h 后的结果(图 8-A)表明,在 30℃反应条件下,
产物转化率较高且产物量相对比较稳定。
2.4.2 缓冲液 pH 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 不同酸碱
度的缓冲液的影响(图 8-B)表明,构建得到的全
菌体在弱酸性条件下的催化活性较高,即 pH 为 6.5
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产物转化率。
2.4.3 底物浓度比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 测定两种
底物浓度比的影响(图 8-C)表明,两种底物间浓
度比越大,产物的转化率越高,当脱氧胸苷∶胞嘧
啶为 1∶3 时,2’-脱氧胞苷的转化率可高达 86.5%。
3 讨论
本试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得到含有 NDT
的重组菌株,用于高效一步反应催化合成 2’-脱氧
胞苷(dCyd)。构建菌株的诱导表达采用了两种不同
的诱导培养系统 :传统 LB 培养基加 IPTG 和 ZYM-
Fe-5052 自诱导系统,其中自诱导培养基由于含有少
量的甘油及 FeCl3 等成分,有利于获得更高的菌体
密度及目的酶量[22]。同时,α-乳糖作为诱导剂,其
价格和毒性均低于 IPTG。
本研究是首次采用自诱导培养基对含有 NDT 的
重组菌体进行诱导,并用诱导后的完整菌体催化合
成 dCyd。相关结果表明,试验构建的表达菌株能够
高效催化底物转化为目的产物,但产物量会随反应
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原因可能是表达菌株内固有
0.0
0.0
3.0×106
6.0×106
Pe
ak
a
re
a μV*s 9.0×1061.2×1071.5×107
0.2 0.4 0.6
dCyd mg/mL 0.8 1.0 1.2
图 5 2’-脱氧胞苷(dCyd)的标准曲线
2.0 4.0 6.0 8.0 10.0 12.0
Retention time min 2.0 4.0 6.0 8.0 10.0Retention time min ThymineCytosine0.8
0.0
0.1
0.2
0.3
0.4
0.5
0.6
B
A
0.6
0.4
A
bs
AU Abs AU
0.2
0.0
dThd
Thymine
Cytosine
dThd
dCyd
A :构建表达菌在 30℃条件下催化反应 15 min ;B :利用含空白质粒的菌体
在同样条件下催化反应,作为对照。其中,dCyd 表示 2’-脱氧胞苷,dThd
表示 2’-脱氧胸苷
图 6 表明 NDT 催化活性的具有代表性的 HPLC 图谱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11期230
的转氨酶催化目的产物发生了分解反应,且转氨酶
在 60℃条件下的活性较高,但在 30℃条件下其活性
可以被有效抑制[26]。降低表达菌株中固有酶对催化
反应的影响,是很值得后续研究的方面,以便于在
核苷类似物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获得稳定的产物量。
试验测定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重组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能够在短时
间内达到较高产率。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产物转化
率,认为脱氧胸苷∶胞嘧啶为 1∶1.5 时为较适宜的
底物浓度比。此浓度比与 1∶1 相比,底物中增加了
15 mmol/L 的胞嘧啶,但底物仍能够很好的溶解,而
且胞嘧啶价格低于胸腺嘧啶,此浓度比与 1.5∶1 条
80A
60
40
20
0
0 1 2 3ᰦ䰤 h dCyd % 4
from LB medium
from ZYM-Fe-5052 medium
5 6
80B
60
40
20
0 ᰦ䰤 h dCyd %
80C
60
40
20
0
0.25 0.5 1ᰦ䰤 h dCyd % 3 6
0.25 0.5 1 3 6
from LB medium
from ZYM-Fe-5052 medium
1.0 mg/mL
5.0 mg/mL
2.5 mg/mL
10.0 mg/mL
A :不同菌体量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 ;B,C :分别对比两种培养途径获得的
1 mg/mL 和 5 mg/mL 的菌体量的催化活性,对同一时间点的两组数据进行方
差分析和 t 检验,P 值均 >0.05,表明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图 7 不同菌量及两种诱导途径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
A
B
C
5.5
30
40
dC
yd
% 50607030 20 30 40 50 60⑙ᓖ ć 40dCyd
% 506070
0
45:30 30:30 30:45 30:60 30:90
2’-㝡≗㜎㤧㜎౗஦∄⦷20dCyd % 406080100
7.5 8.07.06.0
pH
6.5
A :不同反应温度的影响 ;B :不同缓冲液 pH 的影响 ;
C :不同底物浓度比的影响
图 8 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
2014年第11期 231王玺等:自诱导系统在酶促合成 2’-脱氧胞苷中的应用
件下的产物生成率相当 ;而与 1∶2 相比,第 2 次增
加 15 mmol/L 的胞嘧啶对产物转化率的提升相对较
小 ;当浓度比为 1∶3 时,胞嘧啶不能较好地溶解,
底物浪费程度高。依据结果,合成 2’-脱氧胞苷适宜
的反应条件为 :30 mmol/L 的脱氧胸苷和 45 mmol/L
的胞嘧啶,溶解于 pH6.5 的磷酸缓冲液中,加入 1
mg/mL BN 完整细胞在 30℃条件下反应 1 h,产物转
化率可达 71.9%。
到目前为止,自诱导培养基在酶蛋白的过量表
达方面使用较少,所以本研究可以为自诱导培养基
的广泛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
在培养过程中额外添加诱导剂,简化了诱导培养的
过程,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 ;乳糖作为诱导剂,其
价格和毒性都低于 IPTG ;使用全菌体进行反应,省
去了蛋白纯化的过程 ;自诱导培养系统还能够获得
更高的菌体密度及目的蛋白量,且此方法获得的全
菌体与传统诱导途径得到菌体的催化活性同样高效,
故更适宜应用于核苷类似物的大规模生产过程。本
试验还利用重组 BN 完整细胞成功催化 5-杂氮-2’-脱
氧胞苷的合成,表明此重组细胞及诱导方法适用于
多种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及前景。
4 结论
本研究构建含有 NDT 酶的全菌体用于高效催化
合成 2’-脱氧胞苷。试验采用的自诱导方法操作简
便,无需额外添加诱导剂;与传统 LB 诱导方法相比,
在培养相同时间后,能够获得更高的菌体量及目的
蛋白量,并且相同菌体量的催化能力相似,为自诱
导培养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Mikhailopulo IA, Miroshnikov AI. New trends in nucleoside Biotech-
nology[J]. Acta Naturae, 2010, 2 :36-58.
[2] 严琳 , 孔军 , 侯莉莉 . 核苷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
性[J]. 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1(3):257-261.
[3] Galmarini CM, Mackey JR, Dumontet C. Nucleoside analogues and
nucleobases in cancer treatment[J]. Lancet Oncol, 2002, 3 :415-
424.
[4] Mathe C, Gosselin G. L-nucleoside enantiomers as antivirals drugs :
a mini-review[J]. Antivir Res, 2006, 71 :276-281.
[5] Zhang J, Visser F, King KM, et al. The role of nucleoside transporters
in cancer chemotherapy with nucleoside drugs[J]. Cancer Metast
Rev, 2007, 26 :85-110.
[6] Zou Z, Ding Q, Ou L, Yan B.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deoxynucleoside-
5’-monophosphates using deoxynucleoside kinase coupled with a
GTP-regeneration system[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3,
97 :9389-9395.
[7] 徐渊 , 王鸿 , 易喻 , 等 . 核苷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化工生
产与技术 , 2009, 16(2):32-39.
[8] 王丽慧 , 丁庆豹 , 欧伶 , 等 . 酶法合成 5-杂氮 -2’-脱氧胞苷[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报 , 2011, 37(7):325-329.
[9] 樊华伟 , 傅绍军 , 邵志宇 , 朱利民 . 核苷类药物酶法合成研究
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 2005, 16(6):690-692.
[10] 邱蔚然 , 丁庆豹 . 酶法合成核苷类抗病毒药物[J]. 中国医药
工业杂志 , 1999, 30(10):474-478.
[11]Macnutt WS. The enzymically catalysed transfer of the deoxyribosyl
group from one purine or pyrimidine to another[J]. Biochem J,
1951, 50 :384-397.
[12]Holguin J, Cardinaud R. Trans-N-Deoxyribosylase :Purification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characterization[J]. Eur J Biochem,
1975, 54 :505-514.
[13] Holguin J, Cardinaud R. Trans-N-Deoxyribosylase :Substrate
specificity studies purine bases as acceptors[J]. Eur J Biochem,
1975, 54 :515-520.
[14] Kaminski PA. Functional cloning,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wo different N-deoxyribosyltransferases from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J]. J Biol Chem, 2002, 277 :14400-
14407.
[15] Carson DA, Wasson DB. Synthesis of 2’, 3’-dideoxynucleosides by
enzymatic trans-glycosylation[J]. Biochem Bioph Res Co, 1988,
155 :829-834.
[16] Freeman GA, Shaver SR, Rideout JL, Short SA. 2-amino-9-
(3-azido-2, 3-dideoxy-β-D- erythro-pentofuranosyl)-6-substituted-
9H-purines :Synthesis and anti-HIV activity[J]. Bioorgan Med
Chem, 1995, 3 :447-458.
[17] Anand R, Kaminski PA, Ealick SE. Structures of purine 2¢-Deoxy-
ribosyltransferase, substrate complexes, and the ribosylated enzyme
intermediate at 2.0 Å resolution[J]. Biochemistry, 2004, 43 :
2384-2393.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11期232
[18] Kiyoshi O, Toshitada N.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nucleoside deoxyribosyltransferase-II Gene from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0, 64 :2243-
2245.
[19] Gombert AK, Kilikian BV. Recombinant gene expression in Escher-
ichia colicultivation using lactose as inducer[J]. J Biotechnol,
1998, 60 :47-54.
[20] Donovan RS, Robinson CW, Glick BR. Review :Optimizing
inducer and culture conditions for expression of foreign protein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lac promoter[J]. J Ind Microbiol, 1996,
16 :145-154.
[21] Neubauer P, Hofmann K, Holst O, et al. Maximizing the expression
of a recombinant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by manipulation of indu-
ction time using lactose as inducer[J]. Appl Microbiol Biote-
chnol, 1992, 36 :739-744.
[22] Studier FW. Protein production by auto-induction in high-density
shaking cultures[J]. Protein Expres Purif, 2005, 41 :207-234.
[23]Xiong J, Zhang W, Su J, et al. Improved synthesis of 2’-deoxyaden-
osine and 5-methyluridine by Escherichia coli using an auto-induct-
ion system[J].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2, 28 :721-
727.
[24] Lin Y, Zhang W, Zhu F, et al.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N-deoxyribosyltransferase in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cell surface
association of an intracellular nucleotide metabolic enzyme[J].
FEMS Microbiol Lett, 2011, 323 :132-141.
[25] Fernandez-Lucas J, Acebal C, Sinisterra JV, et al. Lactobacillus
reuteri 2’-deoxyribosyltransferase, a novel biocatalyst for tailoring
of nucleosides[J]. Appl Environ Microb, 2010, 76 :1462-1470.
[26] Britos CN, Cappa VA, Rivero CW, et al. Biotransformation of halo-
genated 2’-deoxyribosides by immobilized lactic acid bacteria
[J]. J Mol Catal B-Enzym, 2012, 79 :49-53.
(责任编辑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