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creening,Identification of a Cellulase-producing Bacterium Strain and Its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9期
收稿日期 : 2014-04-15
基金项目 :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微生物资源筛选(0257-5001601)
作者简介 :柴秀娟,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环境生物技术 ;E-mail :523895407@qq.com
通讯作者 :王爱英,女,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 :环境生物技术 ;E-mail :way-sh@126.com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一类碳水化
合物,同时也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再生资源。通过
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每年合成的植物总量约为
1×1011t,其中纤维素占了 40%[1]。随着世界粮食、
饲料及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纤维素作为地球
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源物质,其降解和利
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纤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柴秀娟  李曹龙  孔德真  崔郑龙  王爱英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河子 834000)
摘 要 : 采集新疆吐鲁番地区土样,从中分离筛选 1 株产纤维素酶菌株 C-8 ;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 16S rRNA 序列分
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合作用 pH 和温度分别为 9.0、40℃,且具有良好的 pH 稳
定性和温度稳定性。为了提高 C-8 菌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采用 Plackett-Burman 设计筛
选出影响其产酶条件的 3 个主效应因素,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利用 Box-Behnken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产酶条件。
结果表明,起始 pH、CMC-Na% 和培养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条件为起始 pH8.0、CMC-
Na%2.5%、培养温度 28℃。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可达 193.89 U/mL,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 2.35 倍。
关键词 : 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响应面分析 发酵优化
Screening,Identification of a Cellulase-producing Bacterium Strain
and Its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Chai Xiujuan Li Caolong Kong Dezhen Cui Zhenglong Wang Aiy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ihezi University,Xinjiang 834000)
Abstract: One cellulose producing strains C-8 were isolated from Xinjiang turpan area soil samples. According to morphology,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C-8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p. The celluloses produced
by C-8 could hydrolyze cellulose, the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were 4.0 and 40℃, also it has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pH sta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ellulose producing strain C-8,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It was
to screen out the effects of the main effect of enzyme production condition factors using Plackett-Burman Design, the steepest ascent experiment
approximation maximum response area, and optimiz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by Response Surface Box-Behnk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pH, CMC-Na% and culture tempinduedrature wa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The response of three factors was, obtained,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initiation of pH8.0, CMC-Na%2.5%, culture temperature 28℃.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the activity of cellulose was up to
193.89 U/mL,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increased by 2.35 times compare to previous optimization.
Key words: Bacillus sp. Cellulose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维素是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纤维素酶是一个复杂
酶系,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3 大类 :作用于纤
维素非结晶区的内切葡聚糖酶(又称 CMCase),作
用于纤维素无定型区切割糖苷键的外切葡聚糖酶,
以及作用于纤维二糖的 B-葡萄糖苷酶。通常 3 类酶
的协同作用才能将结构复杂的天然纤维素降解[2,4]。
以往纤维素分解菌的研究多集中在真菌,而对细菌
2014年第9期 165柴秀娟等: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的研究很少报道。由细菌所产生的纤维素酶一般最
适合 pH 为中性至偏碱性,近 20 年来,随着中性纤
维素酶和碱性纤维素酶在棉织品水洗整理工艺及洗
涤剂工业中的成功应用,细菌纤维素酶制剂已显示
出良好的应用前景[5]。
本试验从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的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地区[6]采集土样,分离筛选获得
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C-8,以该菌株为研究对象,
利用生理生化和 16S rRNA 序列分析进行鉴定 ;对
纤维素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同时采用 Design-
Expert 软件中的 Plackett-Burman 设计法、响应面分
析方法(RSM)[7]和爬坡路径法相结合对该菌株进
行产酶条件优化,为纤维素酶的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土壤样品 新疆吐鲁番地区火焰山土样。
1.1.2 仪器 乌鲁木齐祥生仪器有限公司 HANNA
pH211 型 PH 计,上海凌光 Spectrumlab752S 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Eppendorf 冷冻离心机,
超 净 工 作 台,G2X-GF-MBS 恒 温 培 养 箱,PCR 仪,
电泳仪等。
1.1.3 试剂 1% 标准葡萄糖溶液,0.2 mol/L 磷酸氢
二钠和 0.1 mol/L 柠檬酸钠缓冲液、羧甲基纤维素钠、
酵母提取物、蛋白胨、MgSO4·7H2O 等,以上药品
均为分析纯,由上海生工提供。
1.1.4 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蛋白胨 10 g、酵母提
取物 5 g、NaCl 10 g、琼脂 12 g。筛选培养基 :CMC-
Na 15 g、 蛋 白 胨 5 g、 酵 母 粉 5 g、MgSO4·7H2O
0.15 g、KH2PO4 1 g、琼脂 20 g。种子培养基 :CMC-
Na 10 g、蛋白胨 3.0 g、KH2PO4 4.0 g、MgSO4·7H2O
0.03 g。发酵产酶培养基 :CMC-Na 10g、KH2PO4 2 g、
MgSO4·7H2O 0.5 g、蛋白胨 5 g、酵母粉 5 g。淀粉
培养基 :蛋白胨 10g、牛肉膏 5 g、可溶性淀粉 5 g、
琼脂 2 g。以上培养基在配置完成后,定容至 1 000
mL,pH7.0,均需 121℃高压灭菌 15 min。
1.2 方法
1.2.1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富集土样,初步分
离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鉴定法复筛,参考文献[8]。
1.2.2 菌株的鉴定
1.2.2.1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试验 观察
菌株的形态、结合革兰氏染色结果进行糖发酵试验、
淀粉水解试验、V-P 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等,
分析其生理生化特性,具体方法参考文献[9]。
1.2.2.2 菌株的基因鉴定 采用细菌 16S rRNA 基
因的通用引物(表 1),PCR 反应体系 :模板 DNA
3 μL、10×Taq ploymerse Buffer 2.5 μL、2.5×dNTP
混合物 2 μL,引物 1 μL,Taq DNA 聚合酶 0.5 μL,
水 16 μL, 共 25 μL。PCR 反 应 条 件 为 :95℃ 预 变
性 5 min ;94℃变性 45 s ;55℃退火 45 s ;72℃延伸
1 min,30 个循环 ;72℃延伸 7 min。扩增产物与 T
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 DH5α,筛选出阳性克隆
进行 DNA 测序。扩增引物的合成和 16S 序列测定均
由华大基因完成。将 16S 基因序列在 GenBank 中进
行 Blast 确定其菌属。系统发育分析采用 Mega 5.0 软
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进行 ;通过
自举分析(Boot-strap)进行置信度检测,自举数据
集为 1 000 次[10]。
表 1 细菌 16S rRNA 通用引物
引物名称 引物序列(5-3) Size(bp)
FP AGAGTTTGATCCTGGCTCAG 20
RP GGTTACCTTGTTACGACTT 19
1.2.2.3 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 采用 DNS 试剂法,
方法见文献[11]。酶活定义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
底物,在上述反应条件(40℃恒温水浴 30 min,pH 6)
下,定义每 30 min 催化纤维素水解生成 1 μg 葡萄糖
所需要的纤维素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用 U/mL
表示。
1.2.3 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1.2.3.1 产 酶 条 件 优 化 设 计 通 过 采 用 Plackett-
Burman(PB)试验设计[12]筛选 3 个主效应因素,
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结合响应面法对
主因素的值进一步研究,用软件 Design expert 8.0 对
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依据回归方程绘制响应面
立体分析图,得出响应面分析结果,从而寻求最佳
水平,获得最优发酵工艺。
1.2.3.2 验证试验 对多元函数求导确定其极值点
及取得极值的相应自变量取值。按照计算所得到的
参数进行多次重复试验,以验证模型可靠性,并确
定最后优化结果。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9期166
2 结果
2.1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将 C-5、C-6、C-7、C-8 菌株分别接种于筛选培
养基上培养,28℃培养 48 h 后,记录透明圈直径及
菌落直径,比较 H/C 的大小,确定 C-8 菌株为研究
对象。透明圈大小如图 1 所示。
(图 2)中分析,菌株 C-8 同样与 Bacillus sp. 的序列
距离最近。结合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 C-8 菌株
为芽孢杆菌 Bacillus sp.。
2.3 菌株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
2.3.1 Plackett-Burrman 试 验 筛 选 主 效 应 因 子 以
C-8 菌株为试验菌株,纤维素酶酶活为响应值,通过
摇瓶发酵,针对影响酶活的 7 个因素(起始 pH 值
X1、培养温度 X2、培养时间 X4、CMC-Na%X5、蛋白
胨 + 酵母粉 X7、接种量 X8、装液量 X10)进行全面
的筛选,并余 4 个空项(X3、X6、X9、X11)作误差分析,
每个因素取高低两个水平,低水平为原始发酵条件,
高水平为低水平的 1.5 倍,每组试验做 3 个重复,Y
值取平均值,Plackett-Burman 试验设计及结果如表 2
所示。
由 表 3 分 析 结 果 可 知, 该 模 型 极 显 著
(P=0.0006<0.01)。在 90% 的置信区间内,对酶活影
响最显著地 3 个因素依次为 :起始 pH>CMC-Na%>
发酵温度,可作为发酵优化的主要因素,做响应面
分析。最优一阶方程 :
Y=+78.17+31.09*X1-8.01*X2 +6.72* X4+17.48*
X5+6.76*X7-1.35* X8+7.72* X10 (1)
在这 3 个因素中,起始 pH 和 CMC-Na 含量为
正效应,培养温度为负效应。
2.3.2 最陡爬坡试验 由 PB 设计试验得到对产酶
影响显著的因子 :初始 pH 值、CMC-Na%、培养温
度,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试验最优点所在的范围。
其试验设计和结果如表 4 所示。由表 4 可知,处理
图 1 纤维素酶透明圈
2.2 菌株的鉴定
2.2.1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试验 经观察,
C-8 菌株的菌落呈乳白色、不透明,表面湿润、不
光滑,中间呈褶皱、凸起,边缘不整齐。菌体呈长
杆状,具圆端,成对排列,远动,繁殖方式为二等
分裂,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可分解利用葡萄糖和蔗
糖,产酸,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水解淀粉产生
透明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结果与芽孢杆菌属
(Bacillus)相符,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
2.2.2 菌株的分子鉴定 测序结果在 GenBank 中进
行 Blast 比对,C-8 菌株 16S rRNA 序列与 Bacillus sp.
16S rRNA 序列同源性为 99%。从系统发育进化树
Bacillus teauilensis strain km11 JF411301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j8 HQ166109 Bacillus subtilis subsp. inaquosorum strain M61 JF411298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KSU-109 HM016080 Bacillus tequilensis strain A-4 HQ202821 Bacillus sp. hswX18 JQ236845 Bacillus sp. hswX154 JQ236843 Bacillus sp. MXG060602 EU835571 Bacillus sp. WUST NAP-5 JN377736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CICC10034 AY881640 Bacillus tequilensis strain KM30 JF411311 Bacillus malacitensis strain CECT 5687 DQ993672 Bacillus tequilensis strain km18 JF411304 Bacillus sp. FIA02_3 EU308283 C-86921185863 1983 59 3120 6857
0.0002
图 2 菌株 C-8 和相关菌株序列的 16SrRNA 基因序列的邻接法系统发育树
2014年第9期 167柴秀娟等: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5 对应的纤维素酶酶活最高,达到了 148.093 U/mL。
随着步长的增加,纤维素酶酶活逐渐降低。因此,
选择处理 5 进行 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验。
表 4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及结果
编号 起始 pH CMC-Na(%) 培养温度(℃) Y(U/mL)
1 4 0.5 40 23.502
2 5 1 37 89.631
3 6 1.5 34 109. 335
4 7 2 31 111.928
5 8 2.5 28 148.093
6 9 3 25 133.613
2.3.3 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验建立多元二次回归
方程 由最陡爬坡试验结果可知,处理 5 响应变量
值较接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所以选择处理 5 的发酵
条件为中心点,根据 Box-Behnken 中心组合设计原理,
设计 3 因素、3 水平共 17 个试验点的响应面分析试
验。其中 12 个是析因点,5 个零点重复作为误差分析。
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 5。
利用 Design Expert 8.0 软件,对中心组合试验结
果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该菌产纤维素酶对初
始 pH 值(X1)、CMC-Na%(X2) 和 培 养 温 度(X3)
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 :
CMCase=+190.53+0.91X1-0.36X2+11.18X3-
0 . 2 4 X 1 X 2 + 0 . 0 3 8 X 1 X 3 + 4 . 7 5 X 2 X 3 - 2 8 . 1 0 X 1
2 -
31.778X2
2-29.70 X3
2 (2)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见表 6,结果表明,本
试验所用的模型 Pr = 0.000 3<0.05,说明方程拟合
表 2 Plackett-Burman 试验设计与结果
编号 起始 pH 培养温度 虚拟变量 培养时间 CMC-Na(%) 虚拟变量 氮源(%) 接种量(%) 虚拟变量 装液量(mL) 虚拟变量 酶活(U/mL)
1 4 42 -1 54 1 -1 1 6 -1 30 1 24.002
2 6 42 -1 54 2.5 1 1 4 -1 30 -1 131.631
3 4 28 1 36 2.5 1 1 6 1 30 -1 63.613
4 6 42 -1 36 1 1 1 6 1 20 1 67.057
5 6 28 1 54 2.5 -1 1 4 1 20 1 124.465
6 6 28 1 54 1 1 2.5 6 -1 20 -1 102.298
7 4 42 -1 54 2.5 -1 2.5 6 1 20 -1 60.983
8 6 28 -1 36 2.5 -1 2.5 6 -1 30 1 143.002
9 4 28 -1 36 1 -1 1 4 -1 20 -1 17.706
10 4 28 -1 54 1 1 2.5 4 1 30 1 66.002
11 6 42 1 36 1 -1 2.5 4 1 30 -1 87.113
12 4 42 1 54 2.5 1 2.5 4 -1 20 1 50.224
表 3 各因素影响的主效应分析
因素 F 值 Prob>F value 显著性
模型 64.9 0.0006
X1 294.99 < 0.0001 1
X2 19.57 0.0115 3
X4 13.79 0.0206
X5 93.56 0.0006 2
X7 13.96 0.0202
X8 0.56 0.4976
X10 18.19 0.0130
表 5 Box-Behnken 试验设计及结果
编号 起始 pH(X1) 培养温度℃(X2) CMC-Na%(X3) Y(U/mL)
1 8 28 2.5 179.23
2 9 31 2.5 129.11
3 7 25 3 131.74
4 7 28 2.5 143.35
5 8 28 2.5 205.67
6 7 31 2.5 131.91
7 8 28 3 189.43
8 8 31 2.5 141.96
9 9 25 2.5 129.89
10 8 28 3 182.38
11 9 28 2 149.37
12 8 31 2 115.02
13 8 25 3 125.65
14 8 25 3 133.61
15 8 28 2.5 195.95
16 7 28 2 116.17
17 9 28 2 122.04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9期168
度较好,在 α=0.01 水平上回归极显著 ;Pr 失拟 =
0.8629 > 0.05,说明失拟不显著,残差由随机误
差引起 ;复相关系数 R2=0.962 3,表明预测值和实
测值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调整性决定系数 Adj
R2=0.913 9,表明方程模型可信度很高,能够很好
地描述试验结果,因此模型选择正确。由表 6 回归
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知,因素 X3 对产酶的线性效
应均显著,X1、X2 对产酶的线性效应不显著 ;因素
表 6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P > F 显著性
X1 1 6.55 6.55 0.033 0.8609
X2 1 1.04 1.04 5.263E-003 0.9442
X3 1 999.27 999.27 5.04 0.0597 **
X1X2 1 0.23 0.23 1.137E-003 0.9740
X1X3 1 5.625E-003 5.625E-003 2.836E-005 0.9934
X2X3 1 90.06 90.06 0.45 0.5221
X1
2 1 2780.69 2780.69 14.02 0.0072 **
X2
2 1 3632.23 3632.23 18.31 0.0037 **
X3
2 1 3138.29 3138.29 15.82 0.0053 **
模型 9 11767.26 1307.47 6.59 0.0106 **
一次项 3 1006.86 335.62 0.36 0.7835
二次项 3 90.29 30.1 0.025 0.9943
交叉乘积项 3 12694.64 4204.01 58.85 < 0.0012 **
误差项 4 1306.01 326.50
失拟向 3 82.61 27.54 0.084 09650
纯误差 4 1306.01 326.50
所有项 16 13155.88
其中 * 代表显著水平(0.01 < P < 0.05);* * 代表极显著水平(P < 0.01)
X1
2、X2
2 和 X3
2 对产酶的曲面效应均显著 ;因素 X1、
X2 和 X1、X3 之间对产酶的两两交互影响均不显著,
X2、X3 之间对产酶的交互影响显著。
2.3.4 响应面分析及最优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的
确定 借助软件 Design expert 8.0 软件依据回归方程
来绘制响应曲面图,考察所拟合的相应曲面的形状。
用该组图可以对影响纤维素酶酶活的任何两种因素
的交互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确定最佳因素水平
范围。
由图 3 可知,起始 pH 和培养温度对纤维素酶
酶活的影响显示 CMC-Na 含量为 2.5% 时,酶活随着
起始 pH 的上升先上升再下降,在一定范围内,随
着培养温度的上升,酶活提高,只是在培养温度最
高处附近酶活有少许下降。从趋势上看,在试验范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31.00
R
I䞦⍫࣋ U/ml
30.00
29.00
28.00
27.0026.00
25.00
31.00
30.00
29.00
28.00
27.00
26.00
25.00
7.00
7.50
8.50
8.00
9.00
7.00 7.50 8.508.00 9.00
A:䎧࿻pH
A:䎧࿻pHB:ษޫ⑙ᓖć B:ษޫ⑙ᓖć RI䞦⍫࣋ U/mL 140 150160 150140 170180 5 150140150 140
图 3 起始 pH(X1)和培养温度(X2)对纤维素酶活(Y)预测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
2014年第9期 169柴秀娟等: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围内增加起始 pH 比增加培养温度更有效。当起始
pH 为 9、培养温度为 31℃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同
时可看出该图等高线接近椭圆,表明交互作用显著。
从 图 4 可 知, 起 始 pH 和 CMC-Na 对 纤 维 素
酶酶活的影响显示培养温度为 28℃时,酶活力随
CMC-Na% 的增加而提高,随着起始 pH 的上升先上
升在下降,CMC-Na% 和起始 pH 两个因素之间的交
互作用效果不显著,提高起始 pH 比增加 CMC-Na
含量对酶活力的影响更有效 ;起始 pH 为 9、CMC-
Na% 为 3 时,酶活力较高。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3.00
R
I䞦⍫࣋ U/mL
2.80
2.60
2.40
2.20
2.00
3.00
2.80
2.60
2.40
2.20
2.00
7.00
7.50
8.50
8.00
9.00
7.00 7.50 8.508.00 9.00
A:䎧࿻PH
A:䎧࿻pHC:CMC-Na% RI䞦⍫࣋ U/mL C:CMC-Na% 150 150180170130 1305 140140 160160 160
图 4 起始 pH(X1)和 CMC-Na(X3)对纤维素酶活(Y)预测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3.00
R
I䞦⍫࣋ U/mL RI䞦⍫࣋ U/mL
2.80
2.60
2.40
2.20
2.00
3.00
2.80
2.60
2.40
2.20
2.00
25.00
26.00
28.0027.00
29.00
30.00
31.00
25.00 26.00 28.0027.00 29.00 30.00 31.00
B:ษޫ⑙ᓖ ć
B:ษޫ⑙ᓖ ć C:CMC-Na% C:CMC-Na% 180 5140 140 120160
由图 5 可知,培养温度和 CMC-Na 对纤维素酶
酶活的影响显示起始 pH 为 8 时,随着培养温度和
CMC-Na% 的增加而酶活力逐渐增大,在酶活力最高
时,都有所下降。培养温度和 CMC-Na% 两个因素
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从趋势上看,增加 CMC-
Na% 比增加培养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更有效。当
CMC-Na% 为 3、培养温度为 31℃时,酶活力较高。
2.3.5 验证试验 由图 3-5 响应面的分析可知,3
个因素的最优值 :起始 pH 为 8,培养温度为 28℃,
图 5 培养温度(X2)和 CMC-Na(X3)对纤维素酶活(Y)预测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
CMC-Na% 为 2.5, 在 此 点 预 测 的 酶 活 力 为 190.53
U/mL。为了验证纤维素酶活力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
性,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对该模型做 3 次验证试验,
结 果 测 得 酶 活 分 别 为 185.75 U/mL、194.24 U/mL、
201.68 U/mL,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该模型能
较好地预测实际发酵状况。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为 193.89 U/mL,而在未优化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为
82.56 U/mL,因此最优发酵条件下酶活力是未优化
前的 2.35 倍。
3 讨论
本试验从新疆吐鲁番地区采集的土样,经分离
筛选后得到一株高活性菌株 C-8。经过形态观察、
生理生化结合 16S rRNA 分子鉴定以及系统发育进
化树分析可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 Bacillus sp.。
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酶活较高,属产耐碱性纤维素
酶菌株。
响应面法是优化因素配比的有效方法,得到广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9期170
泛的应用[13-15]。可用于确定试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在工艺过程中对指标响应值的影响,精确地表述因
素和响应值之间的关系。Plackett-Burman(PB)[16-18]
方法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优化和发
酵工艺关键参数的筛选,通过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能够从众多操作条件中快速有效的筛选出主效因素,
从而减少优化过程中的考察因素数和试验次数。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发酵产酶条件 :当起
始 pH8、CMC-Na% 为 2.5、 培 养 温 度 为 28 时, 该
菌 株 表 现 出 最 高 的 CMC 酶 活 性, 响 应 面 预 测 值
达 190.53 U/mL。经过试验验证,纤维素酶活达到
193.89 U / mL 与响应面预测值十分接近,比优化前
的酶活提高了 2.35 倍,优化效果十分明显。可应用
于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印染纺织及环保行业,具
有良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4 结论
通过对新疆吐鲁番极端环境分离得到的菌株
C-8 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可初步鉴定其为芽
孢杆菌 Bacillus sp.。C-8 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影响较大
的培养温度、pH 值和 CMC 添加量进行 Box-Behnken
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在设定区间内,各因素对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大小分别为 pH 值 >CMC-Na 添加量 > 培养温度。经
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 28℃、pH 8.0 和
CMC-Na% 为 2.5,通过二次多项方程分析,该模型
回归显著,对试验拟合良好,最终纤维素酶活性为
190.53 U/mL,为后续极端环境芽孢杆菌来源纤维素
酶的应用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刘小杰 , 何国庆 , 陈启和 . 康氏木霉 ZJ5 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
的优化[J].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3, 37(5):623-628.
[2]高培基 . 纤维素酶降解机制及纤维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
展[J]. 自然科学进展 , 2003(13):21-29.
[3]胡国全 , 邓宇 , 徐恒 , 等 . 极端嗜热厌氧纤维素菌的分离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J]. 应 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4, 10(2):197-201.
[4]陈燕勤 , 毛培宏 , 曾宪贤 . 细菌纤维素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
展[J]. 化学与生物工程 , 2004(6):4-6.
[5]赵新刚 . 洗涤用碱性纤维素酶及其产生菌的分离方法[J]. 微
生物学通报 , 1999, 26(1):63-65.
[6]张山清 , 普宗朝 , 宋良娈 , 等 . 吐鲁番地区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
蒸散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 2009, 30(4):532-537.
[7] Montgomery D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M].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1.
[8]陈丽燕 , 张光祥 , 黄春萍 , 等 . 两株高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
鉴定及酶学特性[J]. 微生物学通 报 , 2011, 38(4):531-538.
[9] 沈萍 , 陈向东 . 微生物学实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 :111-117.
[10] 侯艳华 , 王全富 , 沈继红 , 缪锦来 , 李光友 . 南极海冰耐盐细
菌 NJ822 的分子鉴定及其耐盐性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通
报 , 2008, 35(4):486-490.
[11] 李亮亮 , 牛森 .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辽宁
农业科学 , 2002(4):16-18.
[12] 张健 , 高年发 .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丙酮酸发酵培养基[J]. 食
品与发酵工业 , 2006(8):52-55.
[13] Montgomery D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M].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1991.
[14] Contesini FJ, Silva VCF, Maciel RF, et al.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for the productio of an enantioselective lipase from
Aspergillus niger by Solid-State fermentation[J]. J Microbiol,
2009, 47(5):563-571.
[15] 陈宁 , 常高峰 , 张克旭 . 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
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4, 30(2):33-37.
[16] 刘军海 , 任惠兰 , 官波 , 等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芪多糖提取
工艺[J]. 食品工业 , 2008(3):11-14.
[17] Weuster-Botz D.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fermentation media
development :statistical design or global random search[J]. J
Biosci Bioeng, 2000, 90 :473-483.
[18] Myers WR.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Encycloedia of
biopharmaceutical statistics[M]. New York :Marcel Dekker,
2003 :858-869.
[19] Plackett RL, Burman JP. The design of optimum multifactorial
experiments[J].Biometrika, 1946, 33 :305-325.
(责任编辑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