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Endophytes Against Drug-resistant Bacteria from Medicinal Plants

抗耐药细菌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 31(3):154-160
抗生素药物通常通过干预至关重要的代谢途径
阻止或破坏致病性细菌的生长,治疗由细菌引起的
传染性疾病[1]。大多数抗生素都有高目标的具体机
制,通过干扰一个特定的细胞功能,如细胞壁合成、
蛋白质或 RNA 合成、DNA 复制或能量代谢等来发
挥作用[2]。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疾病
治疗,导致耐药病原菌株的增加。耐药病原菌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菌株能够合成抵抗抗生素的物质,
或在生物膜表面形成多糖和蛋白质的水合矩阵[1],
或通过遗传适应来克服易感性[4]等。
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5],
特别是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耐头孢霉素大
肠杆菌[6]、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7]和革兰氏
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治疗中的
检出率最高,它们引起的严重感染,是医院临床治
疗的难点之一。每年有超过 25 000 个病人死于多重
耐药细菌的感染,在医疗保健环境中,如医院或疗
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血液感染、
收稿日期 :2014-08-31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公益项目(201304409),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2011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1103516)
作者简介 :刘晓瑜,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植物内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E-mail :liu.xiaoyu1991@163.com
通讯作者 :马玉超,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E-mail :mayuchao@bjfu.edu.cn
抗耐药细菌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刘晓瑜  马玉超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头孢霉素大肠杆菌和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临床治疗中引起的
严重感染,极大地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旨在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和筛选高活性的拮抗上述耐药细菌的内生菌株。从分离自 22 种药
用植物组织的 197 株内生菌中,经过两步筛选获得 18 株对 MRSA 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未筛选到对耐头孢霉素大肠杆菌和耐亚胺培
南铜绿假单胞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 ;经 16S rRNA 序列分析,其中 8 株为链霉菌属,6 株为芽孢杆菌属,4 株为假单胞菌属 ;对抑
菌效果较强的 5 株菌进行发酵培养,检测发酵液对 MRSA 的抑菌效果,其中 QN1 和 CF2 的发酵液对 MRSA 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 植物内生菌 ;抑菌活性 ;耐药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5.04.022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Endophytes Against
Drug-resistant Bacteria from Medicinal Plants
Liu Xiaoyu Ma Yuchao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Abstrac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Cephalosporin- r e s is t a n t Escherichia coli and I m i p e n e m - r e s is t a n 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ave caused severe infection in clinical therapy and greatly endanger human health.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solate
and screen highly active antagonistic endophytes against drug-resistant bacteria from medicinal plant. After two-step screening, 18 strains have
antagonistic effect on MRSA were obtained from 197 strains isolated from 22 medicinal plants, none of the strains has antagonistic effect on
Cephalosporin- r e s is t a n t Escherichia coli and I m i p e n e m - r e s is t a n 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eight
strains belong to Streptomyces, six strains belong to Bacillus, and four strains belong to Pseudomonas. Five strains which have strong anti bacterial
activity were chosen for fermentation, and the fermented liquid of QN1 have strong inhibition effect on MRSA.
Key words: endophyt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drug-resistant bacteri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2015,31(3) 155刘晓瑜等:抗耐药细菌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肺炎和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其通过各种机制
对传统的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均表现出高度耐药性[8],从而导致
死亡率和住院费用的增加[9]。对头孢菌素、氟喹诺
酮类耐药是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主
要特征[6]。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机制,亚胺
培南是大量使用的广谱抗菌药物,其耐药率逐渐上
升,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中分离较多的
较为常见的耐药细菌之一[7]。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抗感染治疗领域中细
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峻以及新型感染性疾病的不
断涌现,寻求和开发新的微生物资源,对新型抗生
素的发现和耐药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随着土壤微生物资源的日趋枯竭,人们开
始寻求新的微生物生境。微生物定殖在植物体内与
其长期协同进化,使得植物内生菌形成了不同于土
壤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产生大量化学结构新颖、抑
菌效果较好,或有特殊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10]。从
药用植物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位中分离得到的内生
菌,很有可能产生植物相关天然药物,如生物碱、
甾体、萜类、醌类和木脂素等[11],以利于开发新型
抗生素和天然活性产物。本研究从不同环境采集的
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数量繁多的内生菌,对其进行
抗 MRSA、耐头孢霉素大肠杆菌、耐亚胺培南铜绿
假单胞菌的筛选,得到的拮抗菌株进行菌株鉴定,
对抑菌效果强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检测其发酵液
抑菌活性,旨在为后续分离和提取对耐药细菌有抑
制效果的抗生素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 物 材 料 22 种 药 用 植 物 材 料 :采 集 自
湖 南 衡 山 的 金 钱 松(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
Rehd)、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崖爬藤
(Tetrastigma formosanum(Hemsl.)Gagnep.)、 山 海
棠(Begonia yunnanensis)、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菊叶
三七(Gynura japonica)、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
(Thunb. ex Murray)Trev.)、 野 菊 花(Dendranthema
indicum(Linn.)Des Moul.)、 钩 腺 大 戟(Euphorbia
sieboldiana)和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采集自
北京药用植物园的紫苏(Perilla frutescens)、野花椒
(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 构 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薄 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和 粗
榧(Cephalotaxus sinensis);采集自北京林业大学校
园的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紫荆(Cercis
chinensis)、 牡 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暴 马
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 mandshurica)和君迁子
(Diospyros lotus Linn.);采集自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
荠苨(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1.1.2 供试菌株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
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T1959)、 耐 亚
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 m i p e n e m - r e s is t a n t Pseudomon-
as aeruginosa F1 029)和耐三代头孢霉素大肠杆菌
(Cephalosporin- r e s is t a n t Escherichia coli N800)均来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1.3 培 养 基 供 试 培 养 基 为 :(1)TWYE 培 养
基[12]:酵 母 提 取 物 0.25 g,K2HPO4 0.5 g, 琼 脂
18 g, 蒸 馏 水 1 000 mL,pH7.2-7.4。(2)GA 培 养
基 :葡 萄 糖 2 g, 天 门 冬 酰 胺 1 g,K2HPO4 0.5 g,
MgSO4·7H2O 0.5 g, 琼 脂 18 g, 蒸 馏 水 1 000 mL,
pH7.2-7.4。(3)ISP2 培养基[13]:酵母提取物 4 g,
麦芽提取物 10 g,葡糖糖 4 g,琼脂 18 g,蒸馏水
1 000 mL,pH7.2-7.4。(4)LB 培养基 :酵母提取物
5 g,胰蛋白胨 10 g,NaCl 10 g,琼脂 18 g,蒸馏水
1 000 mL,pH7.2。(5)MS 培养基(链霉菌发酵培
养基)[14]:大豆蛋白胨 12 g,甘露醇 20 g,CaCO3
2.5 g,MgSO4·7H2O 0.2 g,K2HPO4 0.5 g,NaCl 0.2
g,蒸馏水 1 000 mL,pH7.0。(6)芽孢杆菌发酵培
养基[15]:右旋葡萄糖 10 g,胰蛋白胨 10 g,KH2PO4
1 g,MgSO4·7H2O 0.5 g,蒸馏水 1 000 mL,pH6.8。
1.1.4 主要试剂和仪器 革兰氏阳性菌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购自 Bio-tek OMEGA,PCR 扩增相关试
剂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物由 Invitrogen
公司合成,测序服务由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
限公司提供。PCR 仪和凝胶成像系统分别为 Bio-Rad
PCR 仪和上海 Tocan360 凝胶成像系统。
1.2 方法
1.2.1 植物内生菌的分离 将植物组织样品室温风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3156
干 48 h 后,进行五步法表面消毒[14],用组织块法
和液氮研磨梯度离心法[16]将植物组织和悬浮液放
置在 GA 和 TWYE 两种分离培养基上,28℃恒温培
养 3-6 周。挑取不同形态菌落在 ISP2 培养基上纯化,
然后通过菌落和显微镜下菌丝体特征,剔除相同的
菌株。纯化后的菌株用 15% 的甘油,-80℃保存。
1.2.2 拮抗内生菌的筛选 挑取 3 种指示菌单菌落
分别接种于液体 LB 培养基中,180 r/min、28℃震荡
培养过夜。以 100 mL 培养基中加入 100 μL 菌液的
比例,向融化后冷却至 40℃的 LB 培养基中加入指
示菌菌液,充分摇匀后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
每个平板接种 8 个内生菌,放入 28℃恒温培养箱中
观察内生菌对每种指示菌的抑制情况。若内生菌周
围出现透明的抑菌圈,说明此内生菌对该指示菌有
抑制效果。
对初筛获得的内生菌用划线法再进行一次抑菌
活性检测,以便观察记录抑菌效果强弱。用划线法
分别在 LB 培养基平板的两边接种两种内生菌,做
好标记,放入 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d,待内生
菌长出,在平板中间空白处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
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划线要尽量接近两
侧的内生菌菌落,划好线后置于 28℃恒温培养箱中
培养,随时观察培养基内指示菌生长情况。若指示
菌在接近内生菌的区域内未长出菌落,说明该内生
菌对此指示菌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强弱以抑菌带
(未长出指示菌的区域)大小表示,抑菌带 >8 mm
表示抑菌效果强,抑菌带 5-8 mm 表示抑菌效果中等,
抑菌带 2-5 mm 表示抑菌效果弱。
1.2.3 拮抗菌株鉴定 采用 16S rRNA 基因的 PCR
扩 增 和 测 序 分 析 法 对 筛 选 获 得 的 拮 抗 内 生 菌 进
行菌种鉴定。以拮抗菌株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
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 和 1492r
(5-AAGGAGGTGATCCAGCCGCA-3)[17] 为 引 物 进
行 50 μL 反应体系的 PCR 扩增。体系中包含 0.25
mmol/L dNTPs,1×Buffer,上下游引物各 1 μmol/L,
1.25 U 的 rTaq 酶,5-100 ng 的 DNA 模 板。 扩 增 条
件 :94℃变性 4 min ;94℃ 1 min,55℃ 1 min,72℃
2 min,循环 30 次 ;72℃ 10 min。扩增产物送至诺
赛公司测序后,用 DNAMAN 软件进行拼接,得到
的序列提交到 http ://eztaxon-e.ezbiocloud.net/[18] 进
行序列分析,然后用 MEGA5.0 软件[19]中的邻接法
(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20]。
1.2.4 拮抗菌发酵液活性检测 对筛选得到的抑菌
效果强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检测其发酵液活性。
挑取拮抗菌单菌落于 ISP1 液体培养基中 28℃恒温
震荡培养 2 d,获得种子液。以 5% 的比例加到 100
mL/500 mL 的 1.1.3 中所述相应发酵培养基中,28℃
恒温震荡培养 5 d。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以 1.2.2 的方
法混匀倒板,用打孔法检测发酵产物抑菌活性。发
酵液 10 000×g 4℃离心 2 min 后,取上清用 0.22 μm
的无菌滤膜过滤除菌。用 5 mm 打孔器打孔,加入
60 μL 内生菌发酵液,以未接菌的液体培养基做对
照。置于 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 d,观察抑菌效果。
若有抑菌效果,用直尺测量 3 孔培养基上每个孔的
抑菌圈直径,取平均值计算抑菌圈大小。
2 结果
2.1 内生菌的分离
从 22 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得到 197 株内生菌,
其中从杜鹃中分离得到 22 株、虎杖中分离得到 18 株、
金钱松中分离得到 16 株、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14 株,
这 4 种植物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数量最多(表 1)。在
完全相同的分离条件下,不同的药用植物材料分离
得到的内生菌数量不同,这与植物体内定殖的内生
菌种类和分离得到内生菌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其他
植物相比,从君迁子、紫荆和荠苨中只分离得到少
数内生菌,推测可能试验所用的分离方法不太适宜
这些植物,使得部分内生菌未释放出来。
2.2 拮抗菌株筛选
本试验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亚胺
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耐三代头孢霉素大肠杆菌对分
离得到的 197 株植物内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得
到 18 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效果的内生菌(图
1-A,图 1-B),没有筛选到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
杆菌有效果的菌株,这些拮抗内生菌分别来自 13 种
不同的药用植物,其中以构树、牡丹、粗榧和蛇足
石杉中得到的拮抗菌居多。
用平板对峙试验检测初筛获得的 18 株内生菌的
抑菌活性,以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
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检测每种内生菌的抑菌活
2015,31(3) 157刘晓瑜等:抗耐药细菌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QN1
SZSS7CF1CF2
SZSS7
A B
C D
SZSS5
A,B :拮抗内生菌的初筛,病原菌均为 MRSA ;C :检测拮抗菌活性强弱,
耐药菌从上至下依次为 MRSA、耐三代头孢霉素的大肠杆菌和耐亚胺培南的
铜绿假单胞菌 ;D :QN1 发酵液对 MRSA 的抑制效果
图 1 内生菌对耐药细菌的抑菌效果
表 1 197 株植物内生菌的统计结果
宿主植物名称 组织部位来源 分离菌株总数 宿主植物名称 组织部位来源 分离菌株总数
金钱松 茎、叶 16 野菊花 根、茎、叶 14
杜鹃 茎、叶 22 构树 茎、叶 13
崖爬藤 根、茎、叶 10 蛇足石杉 茎、叶 9
山海棠 根、茎、叶 9 牡丹 茎、叶 10
虎杖 根、茎、叶 18 粗榧 茎、叶 10
南蛇藤 根、茎 5 苦木 茎、叶 9
紫苏 根、茎、叶 12 钩腺大戟 根、茎、叶 9
野花椒 根、茎 8 暴马丁香 茎、叶 8
荠苨 茎、叶 1 薄荷 根、茎、叶 3
君迁子 茎、叶 2 紫荆 茎、叶 2
贴梗海棠 茎、叶 3 菊叶三七 根、茎、叶 4
性强弱(图 1-C)。获得试验结果统计(表 2)显示,
其中有 7 株对 MRSA 有较强抑制效果,5 株抑制效
果中等,6 株抑制效果较弱。
MEGA5.0 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 18 株拮抗菌进
行种属鉴定,其中 8 株为链霉菌属,6 株为芽孢杆
菌属,4 株为假单胞菌属(表 3,图 2)。
2.4 发酵液活性检测
从 中 选 出 5 株 抑 制 效 果 较 强 的 菌 株(QN1、
CF2、MD1、GS9 和 SZSS7)进行发酵液抑菌活性检
测,仅有 QN1 和 CF2 菌株发酵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抑菌直径分别为 2.8 cm(图
1-D)和 2.1 cm。另外 3 个菌株的发酵液未检测到活
表 2 18 株内生菌对 MRSA 的拮抗活性
来源 编号 抑菌效果
牡丹 MD1 +++
牡丹 MD2 +++
粗榧 CF1 +++
粗榧 CF2 +++
构树 GS3 +
构树 GS9 +++
构树 GS10 ++
蛇足石杉 SZSS5 ++
蛇足石杉 SZSS7 +++
野菊花 YJH6 ++
钩腺大戟 GXDJ6 +
金钱松 QS8 +
杜鹃 DJ4 +
岩爬藤 YT9 +
野花椒 HB5 +
紫苏 ZS2 ++
荠苨 QN1 +++
君迁子 JQZ1 ++
注 :+++ 表示抑菌带 >8 mm ;++ 表示抑菌带 5-8 mm ;+ 表示抑菌带 2-5 mm
2.3 菌株鉴定
用 Omega 试剂盒提取 18 株拮抗菌的 DNA,用
16S rRNA 基 因 的 通 用 引 物 进 行 PCR 扩 增, 扩 增
产物送样测序,将所测序列拼接后提交到 http ://
eztaxon-e.ezbiocloud.net/ 进 行 同 源 性 比 对 分 析, 用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3158
性,可能是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浓度过低或发酵条
件不适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 讨论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导致许多致
病菌对抗生素类药物产生了多重耐药性,特别是耐
药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耐头孢霉素大肠杆菌、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是医院临床治疗
的难点之一,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1]。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于 1961 年首次在英国发现。50
多年来,它在临床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万古霉素被
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但耐万古霉素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也于 1997 年在日本临床分离出来[22]。
随着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多及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强,
现有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寻
找和开发新型抗生素资源势在必行。
植物内生菌因其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
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抗肿瘤物质、抗感染活性
物质、植物生长促进剂和一些酶类而被广大研究者
作为筛选新型活性物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南衡山
和北京郊区采集的 22 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 197 株
内生菌,从紫苏、野花椒、钩腺大戟和岩爬藤这 4
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
这些内生菌大大丰富了内生菌资源,可以进一步进
行多样性分析并作为其他功能筛选的菌株资源。
16S rRNA 序列分析显示,筛选得到的 18 株拮
抗菌主要为链霉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这 3 个属的菌株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在许多文献
中均有报道。菌株鉴定结果显示,很多拮抗内生菌
是同一属内菌株,但由于分离植物的不同,产生的
次级代谢产物很有可能不尽相同,还需要进一步
研究。
目前,对于 MRSA 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有机大分
子消毒剂 Akacid、带电金属有机聚合物和传统抗生
素生物结合来发挥作用。Akacid 是高度有效的全新
消毒杀菌物质,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有
害微生物,并且无毒副作用[23];带电金属有机聚合
物表现出协同效应能够抑制 MRSA 的 β-内酰胺酶活
性,同时降解细菌细胞[24]。张守村等[25]在新疆苦
豆子 Sophora alopecuroides 中筛选到一株抗 MRSA 的
内生细菌黏质沙雷氏菌 Serratia marcescens,而本试
验从多种药用植物中筛选得到抗 MRSA 的链霉菌和
芽孢杆菌,为筛选新型抗 MRSA 的活性物质提供了
丰富的菌种资源。
在检测发酵液抑菌活性试验中只有 QN1 和 CF2
菌株对 MRSA 有抑菌活性,另外 3 个菌株的发酵液
未检测到活性,可以再设计不同的发酵条件,使其
他菌株将抑菌活性物质释放出来。试验后期将进行
抑菌活性物质的大量发酵和分离纯化,从而分析其
组成成分和化学结构,并检测其在不同 pH、不同温
度、紫外线照射等环境下的稳定性。将纯化出来的
抑菌活性物质与现用治疗 MRSA 药物进行分析,比
较二者的强弱关系。同时可以寻找和研究控制抑菌
活性物质表达的基因[26,27],以便通过基因工程手段
大量合成。对获得的产物进一步进行毒性检测,研
究是否会对动植物造成损害,为新型药物的开发奠
定基础。
4 结论
本试验从 22 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 197 株内生
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得到 18 株对 MRSA 有
拮抗作用的菌株,未筛选到对耐头孢霉素大肠杆菌
表 3 菌株鉴定结果
编号 亲缘关系最近的种 同源性 /%
QN1 Streptomyces anandii NRRL B-3590T 99.799
JQ1 Bacillus subtilis subsp. inaquosorum BGSC 3A28T 99.743
QS8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MG 1242T 99.36
ZS2 Bacillus subtilis subsp. inaquosorum BGSC 3A28T 99.743
DJ4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MG 1242T 99.36
YT9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MG 1242T 99.36
HB5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MG 1242T 99.36
CF1 Bacillus safensis FO-036bT 99.93
CF2 Bacillus stratosphericus 41KF2aT 100.00
GS3 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 JCM 4364T 100.00
GS9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14580T 99.71
GS10 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 JCM 4364T 100.00
MD1 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 JCM 4364T 100.00
MD2 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 JCM 4364T 100.00
SZSS5 Streptomyces atroolivaceus LMG 19306T 100.00
SZSS7 Bacillus anthracis ATCC 14578T 99.77
GXDJ6 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 JCM 4364T 100.00
YJH6 Streptomyces pratensis ch24T 99.85
2015,31(3) 159刘晓瑜等:抗耐药细菌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和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经
16S rRNA 序列分析,其中 8 株为链霉菌属,6 株为
芽孢杆菌属,4 株为假单胞菌属。选取抑菌效果强
的 5 株菌进行发酵培养,其中 QN1 和 CF2 的发酵液
对 MRSA 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Leekha S, Terrell CL, Edson RS. General principles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C].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Elsevier, 2011, 86(2):
156-167.
[2] Walsh C. Antibiotics :actions, origins, resistance[M].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ASM), 2003.
[3] Stewart PS, William Costerton J.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n
biofilms[J]. The Lancet, 2001, 358(9276):135-138.
[4] Spellberg B, Bartlett JG, Gilbert DN. The future of antibiotics and
resistance[J]. New Engl J Med, 2013, 368(4):299-302.
[5] Berkelman RL, Bryan RT, Osterholm MT,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a crumbling foundation[J]. Science-AAAS-Weekly
Paper Edition-including Guide to Scientific Information, 1994, 264
(5157):368-370.
[6] 张小江 , 陈雨 , 朱任媛 , 等 .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细菌
耐药性监测[J]. 协和医学杂志 , 2013, 4(4):417-424.
[7] 朱景倩 , 赵建平 , 涂军伟 , 等 . 呼吸科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
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3, 23(8):1943-1945.
[8] 申桂娟 , 陆军 , 祝进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
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4, 24(2):282-
284.
[9] 于旭红 , 王冬 , 王睿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
JQ1
CF1
CF2
QN1
SZSS5
MD1
YJH6
QS8
97
100
74
96
89
100
99
78
100
70
100
100
100
75
98
98
99
100
99
99
68
0.02
Bacillus subtilis DSM10T AJ276351 ZS2
Bacillus subtilis subsp. inaquosorum NCTC 13306T HQ223107
Bacillus tequilensis NCTC 13306T HQ223107
GS9
Bacillus aerius 24KT AJ831843
Bacillus safensis FO-36bT AF234854
Bacillus pumilus ATCC 7061T AY876289
Bacillus stratosphericus 41KF2aT AJ831841
Bacillus aerophilus 28KT AJ831844
Bacillus anthracis ATCC 14578T AB190217
SZSS7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TCC 10792T D16281
Bacillus toyonensis NCIMB 14858T AJ310100
Streptomyces anandii NBRC 13438T AB184402
Streptomyces mutabilis NRRL ISP-5169T EF178679
Streptomyces cinerochromogenes NBRC 13822T AB184507
Streptomyces fulvissimus NBRC 3717T AB184787
Streptomyces albus DSM 40313T AJ621602
Streptomyces atroolivaceus LMG 19306T AJ781320
Streptomyces mutomycini NBRC 100999T AB249951
Streptomyces pratensis ch24T JQ806215
Streptomyces cinereorectus NBRC 15395T AB184646
Bacillus aerius 24KT AJ831843
Pseudomonas otitidis DSM 17224T AY953147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SM 50071T HE978271
图 2 内生拮抗菌与相关菌的系统发育树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3160
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2011, 27(4):306-310.
[10] Qin S, Xing K, Jiang JH, et al. Biodiversity,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technological potential of plant-associated
endophytic actinobacteria[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1,
89(3):457-473.
[11] 魏宝阳 , 曹亮 , 李顺祥 , 等 . 内生菌与药用植物的关系及对次
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27(19):83-
88.
[12] Crawford DL, Lynch JM, Whipps JM,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nomycete antagonists of a fungal root
pathogen[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3, 59(11):3899-
3905.
[13] Shirling EB, Gottlieb D. Method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myces species[J]. Int J Syst Bacteriol, 1996, 16(3):
313-340.
[14] Qin S, Li J, Chen HH, et al. Isolation, diversit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rare actinobacteria from medicinal plants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in Xishuangbanna, China[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9, 75(19):6176-6186.
[15] Todorova S, Kozhuharova L.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s isolated from soil[J].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0, 26(7):1207-1216.
[16] 窦桂铭 , 刘晓瑜 , 张银东 , 等 . 大豆菌核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
选与鉴定[J].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40(7):78-82.
[17] Ma Y, Yu H, Pan W,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itrile hydratase-
producing Rhodococcus ruber 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miE
negative mutant[J]. Bioresour Technol, 2010, 101(1):285-
291.
[18] Kim OS, Cho YJ, Lee K, et al. Introducing EzTaxon-e :a
prokaryotic 16S rRNA gene sequence database with phylotypes that
represent uncultured species[J].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2,
62(Pt 3):716-721.
[19] Tamura K, Peterson D, Peterson N, et al. MEGA5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evolutionary distance, and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s[J]. Mol
Biol Evol, 2011, 28(10):2731-2739.
[20] Saitou N, Nei M.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a new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s[J]. Mol Biol Evol, 1987, 4(4):
406-425.
[21] Monaghan RL, Barrett JF. Antibacterial drug discovery—then, now
and the genomics future[J]. Biochem Pharmacol, 2006, 71(7):
901-909.
[22] Hiramatsu K, Aritaka N, Hanaki H, et al. Dissemination in Japanese
hospitals of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heterogeneously
resistant to vancomycin[J]. The Lancet, 1997, 350(9092):
1670-1673.
[23] Pasberg-Gauhl C. A need for new generation antibiotics against
MRSA resistant bacteria[J]. Drug Discovery Today :Technolo-
gies, 2014, 11 :109-116.
[24] Zhang J, Chen YP, Miller KP, et al. Antimicrobial metallopolymers
and their bioconjugates with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J]. J Am Chem Soc, 2014, 136(13):
4873-4876.
[25] 张守村 , 韩松 , 黄晓艳 , 等 . 一株抗 MRSA 内生细菌的鉴定及
其活性物质[J]. 微生物学通报 , 2011, 38(6):860-864.
[26] Liu G, Chater KF, Chandra G, et al.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biosynthesis in Streptomyces[J]. Microbiol Mol Biol R,
2013, 77(1):112-143.
[27] Van Wezel GP, McDowall KJ. The regulation of the secondary met-
abolism of Streptomyces :new links and experimental advances
[J]. Nat Prod Rep, 2011, 28(7):1311-1333.
(责任编辑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