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Research of L-theanine Synthesis with Two Feeding Methods of L-glutamine Using γ-glutamyltranspeptidase

γ-谷氨酰转肽酶补料法合成L-茶氨酸工艺研究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6, 32(2):165-171
L-茶氨酸(L-Theanine,L-The)由日本科学家
于 1949 年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得到[1],是茶叶中特有
的游离氨基酸,是天然茶叶中的重要风味物质,具
有抑制苦味物质、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同时 L-The
还有镇静放松[2,3]、降低血压[4,5]、控制体重[6]、
增强免疫应答[7,8]、预防肿瘤[9,10,11]等功效,因
此在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中被广泛应用。L-The 自然
界含量极少,从茶叶中提取成本很高,因此化学合
成法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但是化学合成法存在
反应时间长、收率低等缺点,同时由于需要采用高
压惰性气体保护,因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
微生物发酵法和酶转化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
T,EC 2.3.2.2)是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
收稿日期 :2015-03-12
作者简介 :傅嘉懿,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工业酶技术 ;E-mail :rorjil@hotmail.com
通讯作者 :吴敬,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基因工程和分子酶学工程 ;E-mail :jingwu@jiangnan.edu.cn
γ-谷氨酰转肽酶补料法合成 L-茶氨酸工艺研究
傅嘉懿1  陈晟2  吴敬1
(1.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122 ;2.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122)
摘 要 : 对 γ-谷氨酰转肽酶酶法制备 L-茶氨酸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恒速补料的策略,以 200 mmol/L L-谷氨酰胺和 2 mol/L
乙胺盐酸盐作为初始底物,37℃、pH10.0 条件下反应,每 2 h 补加 100 mmol L-谷氨酰胺,反应 14 h,最终 L-谷氨酰胺底物总浓度
为 900 mmol/L,L-茶氨酸的生成量达到 573.2 mmol/L,转化率达到 63.7%,生产强度为 40.9 mmol/(h·L)。采用变速流加的工艺,
以同样的初始条件进行反应,每 2 h 补加 L-谷氨酰胺至初始浓度 200 mmol/L,反应 15 h,最终 L-谷氨酰胺总浓度为 600 mmol/L,L-
茶氨酸的生成量达到 445.8 mmol/L,转化率为 74.3%,生产强度为 29.7 mmol/(h·L)。
关键词 : γ- 谷氨酰转肽酶 ;L- 茶氨酸 ;恒速补料 ;变速补料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6.02.022
A Research of L-theanine Synthesis with Two Feeding Methods of
L-glutamine Using γ-glutamyltranspeptidase
FU Jia-yi1 CHEN Sheng2 WU Ji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 ;2.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Bio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of L-theanine production by γ-GGT(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was investigated. The constant
speed feeding strategy was performed using 200 mmol/L L-glutamine and 2 mol/L 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as the initial substrates,under
the condition of 37℃,pH10.0,100 mmol/L L-glutamine was added every 2 hours and the reaction sustained for 14 hours. Eventually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L-glutamine and L-theanine were 900 mmol/L and 573.2 mmol/L respectively. The conversion rate of L-theanine reached
63.7%,and the production intensity was 40.9 mmol/(h·L). The variable speed feeding process conducted for 15 hours with the same initial
conditions,and the adding L-glutamine to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00 mmol/L in every 2 hours. After 15 hours,600 mmol/L of L-glutamine
was converted to L-theanine with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445.8 mmol/L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and production intensity reached 74.3% and 29.7
mmol/(h·L).
Key words: γ-glutamyltranspeptidase ;L-theanine ;constant speed feeding ;constant speed feeding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6,Vol.32,No.2166
2002 年 Suzuki 等[12]研究报道,Escherichia coli K-12
来源的 GGT 酶可以将 L-谷氨酰胺(L-Gln)上的 γ-
谷氨酰基转移到乙胺受体上,催化合成 L-The。由
于这一过程位点特异性和光学选择性强,无需对反
应物进行保护和脱保护,反应过程中也不消耗 ATP,
因此利用 GGT 酶转肽活性制备系列 γ-谷氨酰基类化
合物的研究成为生物催化领域的热点。
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已对 GGT 酶制备茶氨酸
进行了初步研究,在 L-Gln 浓度为 200 mmol/L 时,
L-The 的摩尔转化率为 78%,同时发现 L-The 的摩
尔转化率随 L-Gln 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底物浓度
为 500 mmol/L 和 1 000 mmol/L 时, 转 化 率 分 别 为
58% 和 45%,产物浓度分别为 290.2 mmol/L 和 450
mmol/L[12],目前对高底物浓度条件合成 L-The 的研
究尚无报道。在工业化生产中,较高的底物浓度可
大大降低 L-The 的生产成本,因此本研究采用不同
的补料策略,以期提高 L-The 在高浓度底物下的产
量,为 L-The 的酶法工业化制备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种为实验室保存,L-Gln(上海生工生物工程
股份有限公司),乙胺盐酸盐(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
份有限公司),L-The 标品(Sigma 公司),其他试剂
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
1.2.1 粗酶液制备 菌种活化后按体积分数 2% 的
接 种 量 接 入 发 酵 培 养 基 中,25℃、200 r/min 培 养
48 h,装液量为 250 mL 发酵瓶装 50 mL。培养结束
后将培养液以 8 000 r/min 离心 20 min,收集上清液。
1.2.2 GGT 酶活测定方法 以 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
和双甘二肽为底物进行颜色反应[13]。酶活测定体系
为 1 mL,含终浓度为 5 mmol/L 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
80 mmol/L 双甘二肽,50 mmol/L 硼砂 -NaOH 缓冲液,
pH10.0,在 37℃下加入 20 μL 适当稀释的酶液反应
5 min 后,加入 4 mol/L 醋酸溶液 400 μL 终止反应,
在分光光度计 410 nm 处测定吸光值。该条件下每分
钟生成 1 μmol 对硝基苯胺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
活单位(U)。
1.2.3 酶法合成 L-The 取一定浓度的 L-Gln 和乙
胺盐酸盐用硼砂 -NaOH 缓冲液溶于 500 mL 烧杯中,
加入一定量酶液,调节 pH 为 10.0,体系终体积为
300 mL,放置于 37℃恒温水浴锅,以 150 r/min 的搅
拌转速进行酶反应,定时取样进行分析。
1.2.4 L-The 的检测 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
测分析产物浓度[14]。
1.2.4.1 样品处理 反应液取样后用 10%(W/V)的
三氯乙酸等体积稀释,室温放置 1-2 h,12 000 r/min
离心 10 min,再用 0.22 μm 水相针式滤器过滤,此
时样品可于 HPLC 检测。
1.2.4.2 流动相配置 A 相(1 L):无水醋酸钠 4.52
g,加入 1 L 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再加入 225 μL 三
乙胺,醋酸调节 pH 到 7.2±0.05,后加入 5 mL 四氢
呋喃,混合后备用。
B 相(1 L):无水醋酸钠 4.52 g,去离子水定容
为 200 mL,醋酸调节 pH 到 7.2±0.05,再加 400 mL
甲醇(色谱纯)和 400 mL 乙腈(色谱纯)。
A,B 相配置完毕后需用无油真空泵过膜抽滤,
其中 A 相使用 0.22 μm 的纤维素膜,B 相使用 0.45
μm 尼龙膜,并将抽滤后的流动性与超声清洗器中超
声 15-30 min 排除气泡。
1.2.4.3 衍生化试剂及程序 柱前衍生化反应采用
邻苯二甲醛(OPA)与 2- 巯基乙醇联用,缓冲液为
0.4 mol/L 的硼酸缓冲液(pH10.2),具体试剂配方和
柱前衍生化程序由 Agilent 公司提供。
1.2.4.4 HPLC 色谱条件 检测系统 :Agilent 120 ;
色谱柱 :Eclipse XDB-C18 5 μm(4.6 mm×150 mm);
流动相 :乙腈一水(75∶25);流速 :0.8 mL/min ;柱
温 :40℃ ;紫外检测波长 :338 nm。
梯度洗脱程序 :流动相完全由 A、B 两相组成,
初始比例为 A∶B = 92∶8(V/V),一个样品分离时
间为 20 min,流动相混合比例呈匀速线性变化,具
体条件为 :0-12 min,B 相为 8%-26%(V/V);12-
14 min,B 相为 26%-100%(V/V);14-15.5 min,B
相 保 持 100%(V/V);15.5-18.5 min,B 相 为 8%-
100%(V/V);18.5-20 min,B 相保持 8%(V/V)。
1.2.5 L-The 产率的计算 L-The 摩尔转化率公式 :䖜ॆ⦷ % ӗ⢙ѝL-TheⲴ᪙ቄ䟿৽ᓄᓅ⢙L-GlnⲴ᪙ቄ䟿 ×100%
2016,32(2) 167傅嘉懿等:γ-谷氨酰转肽酶补料法合成 L-茶氨酸工艺研究
2 结果
2.1 酶转化生产L-The补料初始条件的确定
前期研究表明,采用酶转化法生产 L-The 时,
底物浓度过高会导致 L-The 转化率下降,其原因主
要是因为高浓度的底物 L-Gln 对 GGT 酶具有抑制作
用,因此考虑使用较低的初始底物浓度,反应过程
中补加 L-Gln 的补料策略以实现 L-The 的高浓度底
物高转化率生产。为确定补料过程的初始条件,首
先研究了不同底物浓度和不同加酶量对 L-The 合成
的影响。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GGT 酶催化合成
L-The 在底物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反应速度较快,且
转 化 率 较 高[13], 因 此 选 择 研 究 L-Gln 浓 度 为 200
mmol/L 和 100 mmol/L 条件下,研究不同加酶量对反
应的影响。
首先以 200 mmol/L L-Gln 和 2 mmol/L 乙胺盐酸
盐为底物,研究加酶量为 2、6 和 10 U/mL 时,对
L-The 合成的影响。结果(图 1)显示,在加酶量为
2 U/mL 时,酶转化在前 3 h 反应较快,后 2 h 反应
逐渐趋于平衡 ;而在加酶量为 6 U/mL 和 10 U/mL 时,
酶转化在前 2 h 反应较快,后 3 h 反应逐渐平衡。在
反应进行至 2 h 时,L-The 对底物 L-Gln 的摩尔转化
率分别为 29.5%、54.4% 和 58.9%,反应 5 h 转化率
分别为 62.4%、69.3% 和 77.1%。以 100 mmol/L L-Gln
和 1 mol/L 乙胺盐酸盐为底物,研究加酶量为 2、4
和 6 U/mL 时对 L-The 合成的影响。结果(图 2)显
示,当加酶量分别为 2、4 和 6 U/mL,反应进行至
2 h 时,L-The 对 L-Gln 的摩尔转化率分别为 44.2%、
60.2% 和 80.9%,最终转化率分别为 80.4%、92.5%
和 93.6%。
综上所述,在不同底物浓度的条件下,加酶量
L-
Th
e䖜ॆ⦷/% 8070605040
30
20
10
0
0 2 ৽ᓄᰦ䰤h 4 6 L-Gln浓度/ mmol·L-1 18020016014012010080206040 0 2 ৽ᓄᰦ䰤h 4 66 U/mL2 U/mL10 U/mL6 U/mL2 U/mL10 U/mL
图 1 L-Gln 初始浓度为 200 mmol/L 的过程曲线
L-
Th
e䖜ॆ⦷/% 801006040
20
0
80
100
60
40
20
0
0 2 ৽ᓄᰦ䰤h 4 6 L-Gln浓度/ mmol·L-1 0 2 ৽ᓄᰦ䰤h 4 64 U/mL2 U/mL6 U/mL4 U/mL2 U/mL6 U/mL
图 2 L-Gln 初始浓度为 100 mmol/L 的过程曲线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6,Vol.32,No.2168
为 2 U/mL 时,酶反应在前 3 h 速率较快,加酶量为
6 U/mL 和 10 U/mL 时,酶反应都在前 2 h 速率较快,
2 h 后反应速率降低,因此初步确定以 2 h 作为后续
补料过程的补料间隔。图 1 和图 2 显示,底物 L-Gln
浓 度 为 200 mmol/L, 加 酶 量 6 U/mL 与 10 U/mL 相
差 7.8%,但是比 2 U/mL 有明显提高,所以加酶量
6 U/mL 是最优条件,此条件下反应 2 h 产物浓度达
到 120 mmol/L 左右。而在 L-Gln 浓度为 100 mmol/L
时,反应 2 h 产物浓度最高仅能达到 80 mmol/L,由
于工业生产追求的是高产量,也就是较高的产物浓
度,所以选择底物浓度 200 mmol/L,加酶量 6 U/mL
作为后续补料过程的初始条件。
2.2 酶转化生产L-The恒速补料策略研究
以 200 mmol/L L-Gln 和 2 mol/L 乙胺盐酸盐为初
始底物,加酶量为 6 U/mL,在 pH 10.0 和 37℃条件
下,研究不同的补料量对 L-The 合成的影响。由于
将底物维持在较低浓度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所
以选择每 2 h 进行恒速补料,L-Gln 补料量分别为
200、150 和 100 mmol。
首先以每 2 h 添加 200 mmol L-Gln 固体粉末的
补料方式,研究对 L-The 合成的影响。由于合成
L-The 的反应要求 L-Gln 与乙胺盐酸盐的摩尔比在
1∶5-1∶10 范围内,因此在反应过程中每 4 h 补加
400 mmol 乙胺固体以保证乙胺盐酸盐的浓度。结果
(图 3)显示,底物 L-Gln 在反应前 4 h 消耗较大,
每 2 h 浓度下降 120 mmol/L 左右,随着反应进行,
L-Gln 消耗速率逐渐降低,反应至 4-6 h 时,L-Gln
消耗速率为 89.5 mmol/L,6-8 h 为 80.4 mmol/L,分
析原因是由于随着酶转化反应进行,反应液 L-Gln
和 L-The 浓度都逐渐上升,正逆反应速度逐渐达到
平衡,致使反应速率进一步下降。8-11 h 和 11-14 h
底物浓度下降仅为 37.6 mmol/L 和 22.5 mmo/L。反应
至 14 h 最终 L-Gln 的总浓度为 1 000 mmol/L,L-The
的浓度达到 562 mmol/L,转化率为 56.2%。
以每 2 h 添加 150 mmol L-Gln 固体粉末,每 4 h
补加 400 mmol 乙胺盐酸盐固体的补料方式,研究对
L-The 生产的影响。结果(图 4)显示,L-Gln 在反
应前 6 h 消耗较快,每 2 h 消耗量为 120 mmol/L 左
右,6 h 后 L-Gln 消耗速率降低,6-8 h 底物消耗量
为 97.6 mmol/L,8-10 h 底物消耗量为 56.4 mmol/L,
10 h 后反应速率大幅下降,反应在 14 h 左右时达到
平衡。最终 L-Gln 的总浓度为 950 mmol/L,L-The 的
浓度达到 573 mmol/L,转化率为 63.7%。
研 究 以 每 2 h 添 加 100 mmol L-Gln 固 体 粉 末,
每 4 h 补加 400 mmol 乙胺盐酸盐固体的补料方式对
酶转化的影响。结果(图 5)显示,L-Gln 在反应
前 8 h 消耗很快,每 2 h 消耗量为 120 mmol/L 左右,
8 h 后 L-Gln 消耗略有降低,8-10 h L-Gln 消耗量为
80.3 mmol/L,10-12 h 为 54.8 mmol/L,12 h 后 反 应
速率下降,L-Gln 几乎不消耗。而 L-The 在前 12 h
的合成速率都较大,12 h 后速率下降,约在 16 h 达
到平衡。最终 L-Gln 的总浓度为 900 mmol/L,L-The
的浓度达到 610.1 mmol/L,转化率为 67.8%。
2.3 酶转化生产L-The变速补料策略研究
根据上述的结果,在恒速补料的情况下,反应
初期底物浓度较低,所以反应速率较快,而反应后
L-
Th
e浓

/ mmol·L-1 400500600300
200
100
0
400
500
600
300
200
100
0
0 2 ৽ᓄᰦ䰤h4 6 8 10 12 14 16L-Gln浓度/ mmol·L-1 L-GlnL-The
图 3 每 2 h 补料 200 mmol 的恒速补料过程曲线
L-
Th
e浓

/ mmol·L-1 400500600300
200
100
0
400
500
600
300
200
100
0
0 2 ৽ᓄᰦ䰤h4 6 8 10 12 14 16 18 20L-Gln浓度/ mmol·L-1 L-GlnL-The
图 4 每 2 h 补料 150 mmol 的恒速补料过程曲线
2016,32(2) 169傅嘉懿等:γ-谷氨酰转肽酶补料法合成 L-茶氨酸工艺研究
期由于底物的累积导致反应变慢,逐渐达到平衡。因
此尝试采用变速补料的工艺,以 200 mmol/L L-Gln 和
2 mol/L 乙胺盐酸盐为初始底物,加酶量为 6 U/mL,
在 pH10.0 和 37℃条件下,每 2 h 测定 L-Gln 的含量,
从而确定补加 L-Gln 的量,保证补料后 L-Gln 浓度
为 200 mmol/L,同时每 4 h 添加 400 mmol 乙胺盐酸
盐固体,研究变速补料对 L-The 合成的影响。结果
(图 6)显示,每 2 h 所需补加的 L-Gln 量在反应前
期较多,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降低,补加的底
物逐渐减少,反应进行到 18 h 后,反应液中底物
浓度几乎不变,可以认为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所以
不再进行补料。最终 L-Gln 总浓度为 600 mmol/L,
L-The 浓度最终达到 445.8 mmol/L,转化率为 74.3%。
的浓度也不同。表 1 显示,从转化率角度,变速补
料工艺的转化率最高,达 74.3%,但所达到的底物
浓度仅为 600 mmol/L,导致生产强度较低,为 29.7
mmol/(h·L),远低于恒速补料的生产强度。而比较
不同的恒速补料策略,生产强度差异较小,转化率
和产物终浓度都以 100 mmol/2 h 恒速补料工艺最高,
达 67.8% 和 610.1 mmol/L,基本满足了 L-The 在高
底物浓度条件下能达到高转化率和高产物浓度的要
求。因此,以 100 mmol/2 h 恒速补料进行茶氨酸的
生产最能适应工业化生产要求。
3 讨论
L-The 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非蛋白氨基酸,
已经成为研究茶叶中功能活性成分的热点。目前
L-The 的合成主要以化学合成法为主,但是化学合成
得到的产物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容易产生
DL-型消旋体,因此近年来以酶法合成 L-The 逐渐被
广泛研究。
2002 年, 来 自 日 本 的 Suzuki 等[15] 利 用 GGT
酶,以 200 mmol/L 的 L-Gln 和 1.5 mol/L 的乙胺为底
物合成 L-The,转化率可达到 60%,产物浓度为 120
mmol/L。Shuai 等[16] 以 20 mmol/L 的 L-Gln 和 0.05
mol/L 的乙胺为底物,L-The 的转化率达到 94%,产
物 浓 度 为 18.8 mmol/L。 孙 帅[17] 以 200 mmol/L 的
L-Gln 和 1.8 mol/L 乙胺合成 L-The,反应 36 h 转化
率达到 86%,产物浓度达到 172 mmol/L。李勤等[18]
将来源于 E. coli DH5α 的 GGT 酶基因克隆到高表达
质 粒 pET-32α 中, 并 转 化 E. coli BL21, 构 建 茶 氨
酸生物合成的工程菌,直接以工程菌为催化剂,以
L-Gln 和乙胺盐酸盐为底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6 h,
L-The 转化率为 41.05%。
利用其它酶转化 L-The 的研究也有报道。1998
年,Tachiki 等[19]利用谷氨酰胺酶,以 500 mmol/L
的 L-Gln 和 1.5 mol/L 的 乙 胺 为 底 物,L-The 的 转
化 率 为 47%, 产 物 浓 度 为 235 mmol/L。2005 年,
Yamamoto 等[20] 报 道 了 以 200 mmol/L 的 L-谷 氨 酸
钠和 1.2 mol/L 的乙胺为底物,L-The 的转化率达到
85%,浓度为 170 mmol/L 的产物。2008 年,Tachiki
等[21] 以 300 mmol/L 的 L-Gln 和 0.9 mol/L 的 乙 胺
为底物,获得 L-The 的转化率为 55%,浓度为 165
L-
Th
e浓

/ mmol·L-1 400500600300
200
100
0
400
500
600
300
200
100
0
0 2 ৽ᓄᰦ䰤h4 6 8 10 12 14 16 18 20L-Gln浓度/ mmol·L-1 L-GlnL-The
图 5 每 2 h 补料 100 mmol 的恒速补料过程曲线
L-
Th
e浓

/ mmol·L-1 400500300
200
100
0
400
500
300
200
100
0
0 2 ৽ᓄᰦ䰤h4 6 8 10 12 14 16 18L-Gln浓度/ mmol·L-1 L-GlnL-The
图 6 变速补料过程 L-Gln 和 L-The 浓度曲线
2.4 不同补料工艺的研究
通过对恒速补料和变速补料工艺的比较发现,
不同的转化工艺所需的反应周期不同,产生的 L-The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6,Vol.32,No.2170
mmol/L 的产物。Yokoyama 和 Itoh[22,23]分别报道了
一种在介孔硅材料上固定化谷氨酰胺酶,再由其催
化合成 L-The 的方法。2008 年,Yamamoto 等[24]利
用 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以 600 mmol/L 的 L-谷氨酸
钠和 0.6 mol/L 的乙胺为底物,L-The 的转化率可达
到 100%,产物浓度达到 600 mmol/L。
传统的酶转化过程中,在底物浓度较低的情况
下,L-Gln 消耗速率较快,L-The 合成速度快 ;而在
高底物浓度下,L-Gln 消耗减慢,产物合成速率较慢。
因此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补料方法,并通过比较得
出以 200 mmol/L 的 L-Gln 和 2 mol/L 的乙胺盐酸盐
为初始底物,加酶量 6 U/mL,每 2 h 补加 100 mmol
L-Gln,反应 16 h 为最优工艺。在最优条件下 L-The
的 转 化 率 可 以 达 到 67.8%, 产 物 浓 度 达 到 610.1
mmol/L,生产强度为 38.1 mmol/(h·L)。
4 结论
通 过 采 用 恒 速 补 料 和 变 速 补 料 的 策 略, 在
L-Gln 浓 度 为 900 mmol/L 和 600 mmol/L 时, 转 化
率分别达到 67.8% 和 74.3%,生产强度分别为 38.1
mmol/(h·L)和 29.7 mmol/(h·L)。本研究通过补
料工艺进行 L-The 的合成,即使在高底物浓度下,
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底物转化率,且步骤简单,成
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Sakato 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ea :III. A new amide
theanine[J]. Nippon Nogeik Kaishi, 1949, 23 :262-267.
[2] Juneja LR, Chu DC, Okubo T, et al. L-theanine :a unique amino
acid of green tea and its relaxation effect in humans[J]. Trends
Food Sci Tech, 1999, 10(6-7):199-204.
[3] Kakuda T, Nozawa A, Unno T, et al. Inhibiting effects of theanine
on caffeine stimulation evaluated by EEG in the rat[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0, 64(2):287-293.
[4] Yokogoshi H, Mochizuki M, Saitoh K. Theanine-induced reduction
of brain serotonin concentration in rat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8, 62(4):816-817.
[5] Yokogoshi H, Kato Y, Sagesaka YM, et al. Reduction effect
of theanine on blood pressure and brain 5-hydroxyindoles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5, 59(4):615-618.
[6] Zheng G, Sayama K, Okubo T, et al. Anti-obesity effects of three
major components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affeine and theanine in
mice[J]. In Vivo, 2004, 18(1):55-62.
[7] Kamath AB, Wang LS, Das H, et al. Antigens in tea-beverage
prime human Vγ2Vδ2 T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for memory and
nonmemory antibacterial cytokine respons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3, 100(10):6009-6014.
[8] Bukowski JF, Percival SS. L-theanine intervention enhances human
γδ T lymphocyte function[J]. Nutr Rev, 2008, 66(2):96-102.
[9] Zhang G, Miura Y, Yagasaki K. Effects of dietary powdered green
tea and theanine on tumor growth and endogenous hyperlipidemia in
hepatomabearing rat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2, 66
(4):711-716.
[10] Sadzuka Y, Sugiyama T, Suzuki T, et al. Enhancement of the
activity of doxorubicin by inhibition of glutamate transporter[J].
Toxicol Lett, 2001, 123(2-3):159-167.
[11] Sugiyama T, Sadzuka Y. Theanine and glutamate transporter
inhibitors enhance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J].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3, 1653(2):47-59.
[12] Chen X, Su L, Wu D, Wu J. Application of recombinant Bacillus
subtilis γ-glutamyltranspeptidase to the production of L-theanine[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4, 49 :1429-1439.
[13] Orlowski M, Meister A. Gamma-glutamyl-p-Nitroanilide :a new
convenient substrate for determination and study of L- and D-γ-
glutamyl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J]. Biochem Biophy Acta,
1963, 73(4):679.
表 1 不同补料工艺的比较
补料工艺 底物浓度 /(mmol·L-1) 产物浓度 /(mmol·L-1) 转化率 /% 反应周期 /h 生产强度 /(mmol·h-1·L-1)
200 mmol/2 h 1000 562.0 56.2 14 40.1
150 mmol/2 h 950 573.2 63.7 14 40.9
100 mmol/2 h 900 610.1 67.8 16 38.1
变速补料 600 445.8 74.3 15 29.7
2016,32(2) 171傅嘉懿等:γ-谷氨酰转肽酶补料法合成 L-茶氨酸工艺研究
[14] 陈星奕 . Bacillus subtilis γ- 谷氨酰转肽酶的表达及其在茶氨酸
制备中的应用[D]. 无锡 :江南大学 , 2014.
[15] Suzuki H, Izuka S, Miyakawa N, Kumagai H.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theanine, an “umami” component of tea, from glutamine and
ethylamine with bacterial 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J].
Enzyme Microb Technol, 2002, 31(6):884-889.
[16] Shuai Y, Zhang T, Jiang B, Mu W.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theanine by 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
from a newly isolated strain of Bacillus subtilis SK11. 004[J]. J
Sci Food Agric, 2010, 90(15):2563-2567.
[17] 孙帅 . 谷氨酰胺酶和 γ- 谷氨酰转肽酶酶法合成 L- 茶氨酸的研
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 2013.
[18] 李勤 , 黄建安 , 李娟 , 等 . 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的构
建及重组酶的表达[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7(3):267-270.
[19] Tachiki T, Yamada T, Mizuno K, et al. γ-Glutamyl transfer
reactions by glutaminase from 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 IFO
12694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the syntheses of theanine and
γ-glutamylmethylamide[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8,
62(7):1279-1283.
[20] Yamamoto S, Wakayama M, Tachiki T. Theanine production by
coupled fermentation with energy transfer employing Pseudomonas
taetrolens Y-30 glutamine synthetase and Baker’s yeast
cell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5, 69(4):784-789.
[21] Tachiki T, Okada Y, Ozeki M, et al.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anine[P]. US Patent, US 7335497, 2008-02-26.
[22] Yokoyama T, Ishii R, Itoh T, et al. Synthesis of l-theanine
using euzyme/mesoporous silica conjugates under high pH
conditions[J]. Materials Letters, 2011, 65(1):67-69.
[23] Itoh T, Hoshikawa Y, Matsuura S, et al. Production of L-theanine
using glutaminase encapsulated in carbon-coated mesoporous silica
with high pH stability[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68 :207-214.
[24] Yamamoto S, Morihara Y, Wakayama M, Tachiki T. Theanine
production by coupled fermentation with energy transfer using
γ-glutamylmethylamide synthetase of Methylovorus mays No. 9[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8, 72(5):1206-1211.
(责任编辑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