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禾谷镰刀菌降解毒素基因Tri10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1期
禾谷镰刀菌降解毒素基因 Tri10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闫海霞1, 2 杨丽荣 2 薛保国 2 段立清 1 孙虎 2 全鑫 2
( 1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 010019;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 450002)
  摘  要:  禾谷镰刀菌 T ri101基因编码的单端孢酶烯 3O乙酰转移酶可通过加乙酰基的形式使禾谷镰刀菌产生的单族
毒素 (如 DON )转变为较低的毒性。本研究利用 RTPCR技术从禾谷镰刀菌 0623中扩增并克隆了 T r i101基因的 cDNA片段,
测序结果表明, T r i101基因核苷酸序列阅读框架全长 1 356 bp( GenBank序列号: GQ907236), 编码 451个氨基酸的多肽, 推测
分子量为 4945 kD,等电点为 51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 它与 K imura报道的禾谷镰刀菌 T r i101氨基酸序列同
源性最高, 为 99 56% ,与其它 13种镰刀菌的 T r i10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791% - 75 68%。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
明, Fusar ium g ram inearium 0623与 Fusarium sporo tr ichioides属于同一进化枝且与 Fusar ium asia ticum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而与 F.
oxy sporum、F. m oniliform e、F. nygam ai、F. nisikado i和 F. decem cellu lare的亲缘关系较远。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T r i101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Clong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ri101 Gene from
Fusarium gram inearum Schwabe
YanH a ix ia
1, 2  Yang L irong2  Xue Baoguo2  Duan L iqing1  Sun Hu2  Quan X in2
(
1
College of Forestry, InnerM ongo lia A gricultural University, H uhho t 010019;
2
P 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H enan A 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Zhengzhou 450002)
  Abstrac:t  Fusarium gram inearum T r i101 encodes a tr icho thecene 3Oace ty ltransfe rase tha t converts DON to a less tox ic acety
lated fo rm. The cDNA of T r i101 genew as am plied from theFusar ium gram inearum 0623 tota lRNA byRT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 ri101 was 1 356 bp in size and encoded 451 am ino ac ids ( GenBank accession num ber: GQ907236). Them olecu larwe ight and theoret
ical isoe lectric po int is 4945 kD and 5 14, respectively. The deduced am ino ac id o fFusar ium gram inearum 0623 T ri101 sha red
9956% hom o logy w ith the deduced am ino ac id pub lished by K im ura in GenBank. A lignm ents w ith the deduced am ino ac id of m ature
prote ins in o ther 13 species o fFusarium show ed 97 91% - 75 68% . Based on T r i101 am ino acid sequence the phy logenic tree of tr i
cho thecene 3Oacety ltransferase gene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Fg0623 andFusar ium sporotr ich ioides be long to the sam e
g roup of org an ism s, wh ich w as close ly re lated toFusarium asiaticum wh ile distantly re lated toF. oxy sp orum, F. m oniliform e, F. nygamai,
F. nisikado i and F. decem cellulare.
Key words:  Fusarium gram inearum T r i101 gene Gene c loning Sequence ana lys is
收稿日期: 200910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0771439) ,农业部 948!项目 ( 2008Z22 )
作者简介:闫海霞,女,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保护与分子生物学; Em ai:l yanha ixia520@ sin a com
通讯作者:薛保国,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 Em ai:l xuebbb@ gm ail com
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 inearium Schw abe) ,
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 G ibberella zeae ( Schw. ) Petch,
是小麦赤霉病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的主要致
病菌。它能产生单端孢酶烯毒素 DON ( deoxyn i
va leno,l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以及其它的具有毒性
的衍生物。DON毒素被认为是病菌重要的致病因
子 [ 1, 2] , 也是蛋白质合成的强烈抑制因子 [ 3] ,并且可
以诱导细胞凋亡 [ 4 ] , 当人、畜、禽误食后会引起中
毒, 导致发热、呕吐、腹泻、眩晕等症状, 严重危害人
畜健康。它不仅对动植物有毒性, 对产毒菌本身也
有毒性。因此,为避免受自产毒素的毒害,病菌必须
将毒素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体外。而化学修
2010年第 1期 闫海霞等 :禾谷镰刀菌降解毒素基因 T ri10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饰 DON是生物体自身主要的毒素转化机制,能提高
赤霉病抗性,减少 DON在谷物中的积累。研究表明
乙酰化可以降低毒性 [ 5]。禾谷镰刀菌 Tri101基因
编码单端孢酶烯 3O 乙酰转移酶,可使 DON毒素的
C3位羟基乙酰化, 使其转化为一种毒性较低的物
质,从而降低其毒性。
本研究旨在克隆 Tri101基因, 分析该基因编码
的氨基酸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和植物基因工程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禾谷镰刀菌 0623( Fg0623)由河南省农业科学
院植保所植物病害研究室提供, 大肠杆菌 JM 109由
本实验室保存。
12 主要试剂
RNA iso
TM
Plus、Prim eScriptoTM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 it、pMD19Tvector、T4 DNA 连接酶、rT aq
酶、限制性内切酶 BamH I、Xho I均购自 T aK aRa公
司;质粒小样快速抽提试剂盒、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
Ugene公司; XGal、IPTG、氨苄青霉素 ( Ampr )等均
购自北京鼎国昌胜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其它常
用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13 总 RNA的提取
将新鲜 PDA斜面培养好的 Fg0623孢子接种于
液体培养基中, 150 r /m in, 28∀ , 振荡培养 48 h; 吸
取 1 mL培养好的菌液于 15 mL无菌 EP管中,
10 000 r /m in离心 10 m in; 收集菌体 [ 6] , 依据 RNA i
so
TM
Plus说明书上方法提取菌体总 RNA。
14 引物设计
根据 G enB ank中已经登陆的其他镰刀菌的
Tri10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上游引物 Bp
Tri101F: 5#GGATCCATGGCTTTCAAGATACAGCT
3#,下划线部分为 BamH I酶切位点; 下游引物 Bp
Tri101R: 5#CTCGAGCTAACCAACGTACTGCGCAT
3#,下划线部分为 Xho ∃酶切位点。以上引物由上
海博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5 RTPCR扩增
RT1体系: RN ase Free dH 2O 65 L, dNTPM ix
( 10mM ) 1 L, O ligo dT ( 50 M ) 2 L, To tal RNA
05 L于 PCR仪上 65∀ 反应 5 m in, 冰上急冷。
RT2体系: 上述变性、退火后的反应液 10 L, 5 %
Pr imeScript
TM
Bu ffer 4 L, RN ase Inhibitor( 40 U /L)
05 L, Prim eScriptTM RTase ( 200 U /L ) 1 L,
RN ase Free dH2O 45 L。反应程序: 30∀ 10 m in,
42∀ 60m in, 70∀ 15 m in, 后 4∀ 保持, 得到 cDNA。
PCR扩增体系 ( 25 L) : 25 L 10 % Buffer (M g2+
free), 25 L M gC l2 ( 25 mM ), 04 L dNTP
( 10mM ),上下游引物 ( 10 M )各 1 L, 02 L rTaq
聚合酶, 6 L模板 cDNA ( 10 ng /L) , 114 L ddH2 
O。扩增条件: 94∀ 3 m in; 94∀ 1 m in, 55∀ 1 m in,
72∀ 1m in, 30个循环, 72∀ 10m in; 10∀ 保持。
16 禾谷镰刀菌 Tri10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PCR产物经 1%琼脂糖凝胶电泳, 采用 U gene
公司 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 14 kb左右的目的
片段。将 PCR回收产物与 pMD19T vector 16∀ 连
接过夜后,转化大肠杆菌 JM 109, 经蓝白斑筛选, 随
机挑选一白色菌斑过夜培养。参照 Ugene公司质
粒提取试剂盒方法提取质粒,用 BamH I、Xho I双酶
切鉴定重组克隆 pMD19T /T ri101[ 7]。经酶切鉴定
成功的阳性克隆样品送 Sangon公司进行 DNA序列
测定。利用 DNAc lub软件并通过 NCB I网站的
BLAST功能对所测定序列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Tri101基因序列分析
以 Fg0623总 RNA反转录后的 cDNA为模板扩
增的 RT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结果得
到 1 400 bp左右的特异性 PCR条带 (图 1)。将目
的片段与 pMD19T载体连接,用氯化钙法转化大肠
杆菌 JM 109,在含有 Ampic ilin、XGa l、IPTG的 LB平
板上根据蓝白斑筛选阳性重组子, 然后用 BamH I
和 Xho I双酶切鉴定重组克隆, 酶切结果见图 2, 质
粒被切为约 27 kb的载体片段和 14 kb左右的插
入片段。酶切结果表明, 已得到插入目的片段的阳
性克隆。
Fg0623 Tri101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Fg0623
Tr i101基因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阅读框架
全长 1 356 bp。该基因已在 GenBank中登录, 登录
号为 GQ907236。它与 K imura[ 8]报道的禾谷镰刀菌
Tr i10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 为 9978%, 碱
基序列只在 444位由 A变异为 G,在 1173位由 T变
129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1期
异为 C, 从而引起 T ri10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
第 14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 ( Ile)变异为缬氨酸
(V al),第 391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 ( Phe)变异为亮
氨酸 ( Leu), 虽然核苷酸序列的 830位也由 T变异
为 C,但该变化没有引起氨基酸的变化。该基因编
码 451个氨基酸残基,有其起始密码子 ATG和终止
密码子 TAG。图 3是 Tri10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
对应的氨基酸序列。
22 Tri10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分析
由 http: / /wwwexpasyo rg / too ls/# translate网站
提供的蛋白分析软件对 T ri10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
列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所预测的
蛋白质分子量为 4945 kD, 等电点为 514, 氨基酸
组成中带正电荷氨基酸 (A rg、Lys) 47个, 占 1042%,
带负电荷氨基酸 (Asp、G lu) 57个,占 1264%, 疏水性
氨基酸 217个,占 4812% ,亲水性氨基酸 184个,占
4080%,见表 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单端孢酶烯
3O 乙酰转移酶, BLAST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其属
于转移酶总科,如图 4。
图 3 禾谷镰刀菌 0623 Tr i101基因的
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倒的氨基酸序列
图 4 Tri101蛋白质种类
130
2010年第 1期 闫海霞等 :禾谷镰刀菌降解毒素基因 T ri10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表 1 Tr i101蛋白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组成成分 数量 百分比 (% ) 氨基酸组成成分 数量 百分比 (% )
丙氨酸 A la( A) * 39 86 亮氨酸 Leu( L ) * 40 89
精氨酸 A rg(R ) # 22 49 赖氨酸 Lys( K ) # 25 55
天冬酰胺 A sn( N) 15 33 蛋氨酸 M et(M ) * 16 35
天冬氨酸 A sp( D) # 33 73 苯丙氨酸 Phe( F) * 18 40
半胱氨酸 C ys(C ) 3 07 脯氨酸 Pro( P) * 33 73
谷氨酰胺 G ln (Q ) # 13 29 丝氨酸 S er( S ) # 34 75
谷氨酸 G lu ( E) # 24 53 苏氨酸 Thr(T ) # 29 64
甘氨酸 G ly( G) 32 71 色氨酸 Trp (W ) * 6 13
组氨酸 H is(H )# 4 09 酪氨酸 Tyr( Y) * 13 29
异亮氨酸 Ile( I)* 21 47 缬氨酸 Val(V ) * 31 69
总计 451
 注: * 疏水氨基酸, #亲水氨基酸
M otifScan软件分析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位点和
序列模式表明,其编码蛋白可能含有 5个 N糖基化
位点, 1个 cAMP和 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
点, 7个酪蛋白激酶 &磷酸化位点, 11个 N端十四
烷基化位点, 5个蛋白激酶 C磷酸化位点, 1个酪氨
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和 1个三角状五肽重复区, 其具
体位置如图 5所示。
1. N糖基化位点 ( ASN _GLYCOSYLATION ); 2. cAMP和 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 ( CAMP_PHOSPHO_S ITE) ;
3.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 ( CK2_PHOSPHO_SITE ) ; 4. N端十四烷基化位点 (MYRISTYL) ; 5.蛋白激酶 C磷酸化
位点 ( PKC _PHOSPHO _SITE ) ; 6.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 ( TYR _PHOSPHO _S ITE ) ; 7.三角状五肽重复区 ( PPR)
图 5 Tri101编码蛋白模式位置
运用 SOPMA 软件 ( http: / /www expasyorg /
too ls/# translate)预测禾谷镰刀菌 T ri101蛋白的二级
结构 (图略 ) , 表明该蛋白含约 3814%的 螺旋,
266%的 折叠, 1330%的延伸链, 4590%的不
规则卷曲。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由 螺旋和不
规则卷曲构成,而 折叠和延伸链则散布于整个蛋
白质中。在 SW ISSMODEL数据库中进行蛋白质三
维结构分析,得到该蛋白的三维结构图 (图 6)。
23 T ri101同源性和分子进化分析
利用网站 ( http: / /wwweb.i ac. uk /Tools /clust
alw2 / index. htm l)和 Genedoc软件,将 Fg0623 Tri101
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 结果表明
(图 7) ,它与 K imura报道的禾谷镰刀菌 T ri101氨基
建模残基范围为 21~ 451;模板为 3b2 sA ( 192  );
序列同源性为 98667% ; E值为 000e1
图 6 禾谷镰刀菌 Tri101蛋白三级构同源建模
酸序列 [ 8]同源性为 9956%。与其它 13种镰刀菌的
Tri10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791% - 7568%,
131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1期132
2010年第 1期 闫海霞等 :禾谷镰刀菌降解毒素基因 T ri10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其中氨基酸同源性最低的是 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最高的是 Fusarium asiaticum。利用 MEGA31软件对
编码单端孢酶烯 3O乙酰转移酶的 Tri101、T ri201和
TA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 (图 8)表
明, Fusarium gram inearium 0623与 Fusarium sporotri
chioides属于同一进化枝且与 Fusarium asiaticum有较
近的亲缘关系, 而与 F. oxysp orum、F. moniliform e、F.
nygamai、F. nisikadoi和 F. decemcellulare的亲缘关系
较远。
图 8 FgTri10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编码单端孢酶烯
3O乙酰转移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进化树比较
3 讨论
赤霉病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主要由禾谷
镰刀菌 (Fusarium gram inearum Schw abe)引起, 是谷
类作物的一种破坏性病害,可导致大量田间减产和毒
素污染。单族毒素是镰刀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禾谷
镰刀菌的致病因子,对人和牲畜有强烈的毒害作用。
为了自我保护,产生单端孢酶烯的镰刀菌有 Tri101基
因,编码单端孢酶烯 3O乙酰转移酶,该酶能将单族
毒素转化成乙酰化的低毒性的化合物,从而避免自身
的中毒反应 [ 9]。K imura等 [ 10]从产生单端孢酶烯的
Fusarium gram inearum F15上分离到一个 3 kb的 Xho
IXba I片段, 并证明是编码单端孢酶烯 3O乙酰转
移酶的结构基因 Tri101。他通过分析包含 T ri101的
黏性质粒,发现该抗性基因不在已报道的合成基因簇
内,而是位于与单端孢酶烯生物合成无关的 UTPam
mon ia连接酶基因 ( ura7)和磷酸透酶基因 ( pho5)之
间, 并证明了该基因对真菌的生长和发育有关键作
用,但对单端孢酶烯的生物合成却无作用 [ 9]。
然而,编码单端孢酶烯 3O乙酰转移酶的基因并
非只有 T ri101一个。K imura等从 3个不产生单端孢
酶烯的镰刀菌,包括尖孢镰刀菌 (F. oxy sporum )、串珠
镰刀菌 (F. moniliform e)和镰刀菌 IFO 7772上克隆并
测序了 pho5到 ura7基因片段,这些序列的 BLAST分
析显示出预测多肽部分与 Tri101多肽有很高的相似
性。但是 FspT ri101基因 ( Fusarium species Tri101)
编码一个功能 3O 乙酰转移酶,而 FoTri101(F. oxys
porum Tri101)和 FmT ri101( F. moniliform e T ri101)是
假基因。令人惊奇的是尽管 FoTri101和 FmTri101是
没有功能的假基因,但却有单端孢酶烯 3O 乙酰转移
酶活性,能给单端孢酶烯的 C3位加乙酰基, 这就说
明这些不产毒素的镰刀菌有另外一种当时还未确定
的 3O 乙酰转移酶基因。之后 K imura等又从 F. ox
ysp orum和 F. moniliform e上分别克隆了 FoT ri201和
FmTri201基因, 这两个 Tri20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
133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1期
FgTri101和 F spTri101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不高,
但有单端孢酶烯 3O乙酰转移酶活性 [ 11]。说明乙酰
转移酶基因在 F. oxysporum 和 F. moniliform e的进化
历史中经历了基因复制 (产生的 T ri201基因 )和基因
失活 (没有活性的 T ri101基因 )。
除了有性态的赤霉菌, Tokai等 [ 12]从有性态 Al
bonectria和 N eocosmospora的 F. decemcellulare和 F.
so lani中分别扩增了单端孢酶烯 3O 乙酰转移酶基
因 TAT。在这些系统发育远缘的镰刀菌中发现有功
能的 TAT基因,增加了单端孢酶烯 3O乙酰转移酶
基因只是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并通过不同的进化
历史从其他的单端孢酶烯生物合成基因进化而来的
可能性。根据已报导的序列, 运用 Primer 50软件
在同源区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 PCR技术从国内一
野生型 Fusarium gram inearum 0623中扩增了 Tri101
基因的全长 DNA,它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不产毒镰
刀菌的 Tri201和 TA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
性为 61% - 63%。根据 Tri10基因在不产单端孢酶
烯的镰刀菌中的存在, 可以推测该基因在镰刀菌从
不产毒到产毒的系统进化之前就已经存在于真菌基
因组中,也就是说不产毒的赤霉菌曾经可能是产毒
菌株, 现存的不产毒菌株可能是由单端孢酶烯基因
的积累突变而逐渐形成的。
单端孢酶烯族毒素是一类结构多样性的倍半萜
烯环氧化物,含有一个 12, 13环氧单端孢酶烯结构,
但因侧链取代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在 C8位置上的
取代作用,定义了 2种类型的毒素, A型和 B型 [ 13 ]。
A型携带一条非酮侧链或根本不携带侧链, B型该
位置是一个酮功能团。T2毒素是一类 A型单端孢
酶烯, 在 C8位上有一个与酯连接的异戊酰基团,而
DON是 B型单端孢酶烯,在 C8位上有一个酮基团。
因此,本研究得出的进化树分析中产生 DON毒素的
Fusarium gram inearium 0623和产生 T2毒素的 Fu
sarium sporotrichio ides属于同一进化枝, 而与不产毒
的 F. oxy sporum、F. moniliform e和 F. decem cellu lare等
的亲缘关系较远。
目前,国外对 T ri101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在酵
母 [ 14]、烟草 [ 15]、小麦 [ 16]和大麦 [ 17]中的成功表达已多
有报道 [ 18]。本研究中禾谷镰刀菌 Fg0623 Tri101基因
的成功克隆对研究该基因在麦类作物上的表达能否
降低赤霉病的发病率,提高作物产量, 同时降低真菌
毒素水平奠定基础。虽有报道 Tri101基因可在几种
作物中成功表达,但至今还没有将该基因转入玉米的
报道,因此,今后对 Tri101基因的研究热点可能会集
中在该基因在玉米中的表达和毒理分析。
参 考 文 献
[ 1] Proctor RH, H ohn TM, M cCorm ick SP. Redu ced viru len ce ofG ibber
el la zeae caused by d isrup tion of a trichothecene tox in b iosynthetic
gen e. MPM I, 1995, 8: 591601.
[ 2] Proctor RH, H ohn TM, M cCorm ick SP. Restorat ion ofw ildtype v iru
lence toT ri5 d isrupt ion mu tants ofG ibbere lla zeae via gen e reversion
andm u tan t com p lem entation. M icrob iology, 1997, 143: 25832591.
[ 3] W ei CM andM cLaugh lin CS. S 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 ip in the
12, 13epoxytrichothen ces. Novel inh ib itors of protein syn thesis. B io
chem B iophysRes Commun, 1974, 57: 838844.
[ 4] Yang GH, Jarvis BB, Chung Y J, et a.l Apoptos is indu ct ion by the sa
tratoxin s and other trichothencem ycotox ins: relationsh ip to ERK, p38
MARK, and SAPK /JNK activation. Toxicol App l Pharm aco,l 2000,
164: 149160.
[ 5 ] Thom pson WL, W annem ach er RW. St ru cturefunct ion relat ion sh ips
of 12, 13epoxytrichthecenem ycotoxin s in cel lcu lture: com parison to
who le an im al lethality. T oxicon, 1986, 24: 985994.
[ 6] 韩利刚, 袁毅, 王罡. 丝状真菌组织 DNA的提取. 生物技术,
1999, 9( 6) : 3841.
[ 7] S amb rook J, Fritsch EF, M an iatis T. Mo 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 anua l( 2ndE d it ion ) [M ] . New York: Co ld Spring H arb or Laborato
ry Press, 1989.
[ 8] K imu raM, Sh ingu Y, Y oneyam a K, et a.l Featu res ofT ri101, the tri
chothecen e 3Oacety ltrans ferase gene, related to th e selfdefense
m echan ism in F usarium gram inearum. B iosci B iotechno l B iochem,
1998, 62( 5 ): 10331036.
[ 9] K imu raM, M atsum oto G, Sh ingu Y, et a.l The m ystery of th e tricho
th ecen e 3Oacety ltransferase gene an alysis of th e reg ion around
Tri101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ts hom ologue from Fu sarium sporotri
chioide s. FEBS Letters, 1998, 435( 2 ) : 163168.
[ 10] K im ura M, Kaneko I. T richothecene 3OA cetyltransferase protests
both the produ cing organ ism and tran sform ed yeast from relatedm y
cotox ins. The Jou rnal ofB iologicalCh em istry, 1998, 273 ( 3) : 1654
1661.
[ 11] K imu raM, TokaiT, M atsum oto G, et a.l T richothecene nonproducer
G ibberel la species have both functional and non fun ct ional 3O
acetyltran sferase gen es. Gen et ics, 2003, 163: 677684.
[ 12] T okaiT, Fu jim u raM, Inou eH, et a.l Con cordan t evo lut ion of tricho
thecen e 3Oacetyltran sferase and an rDNA sp ecies phy logeny of
trichotheceneproducing and nonp roducing fu saria and oth er asco
134
2010年第 1期 闫海霞等 :禾谷镰刀菌降解毒素基因 T ri10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m ycetous fung.iM icrob iology, 2005, 151: 509519.
[ 13 ] Ueno Y, Saw ano M, Ish iiK. Produ ct ion of trichothecene mycotoxins
by F usarium species in shake cu ltu re. Appl Environ M icrob io,l
1975, 30( 1) : 49.
[ 14] M ccom ick SP, A lexanderN J. Disrupt ion ofTri101, th e gene encodin
trichoth ecen e 3OAcetyltrans ferase, from Fu sarium sporptrich ioid.
App lied and Environm en tal M icrob iology, 1999, 65 ( 12 ) :
52525256.
[ 15 ] Muh itchM J, M cCorm ick S P, A lexander N J, et a.l T ran sgen ic ex
p ress ion of th eTRI101 or PDR5 gen e in creases res istance of tobac
co to the phytotox ic effects of th e trichothecene 4, 15d iacetoxyscir
peno.l P lan t S cience, 2000, 157( 2) : 201207.
[ 16] Okubara PA, B lech lAE, M cC orm ick SP, et a.l Eng ineering deoxyn i
valeno lm etabolism in wh eat th rough the exp ress ion of a fungal tri
chothecene acetyltran sferase gene. Th eoretical and App lied G enet
ics, 2002, 106: 7483.
[ 17] M anoharanM, Dah leen LS, H ohnTM, et a.l Exp ress ion of3OH tri
chothecen e acetyltran sferase in barley (H ord eum vu lgare L. ) and
effects on deoxyn ivaleno.l Plan t Science, 2006, 171: 699706.
[ 18] E riksen GS, PetterssonH, Lundh T. Com parative cytotoxicity of de
oxyn ivaleno,l n ivaleno,l their acetylated derives and deexpoxy m e
tabolites. Food and Ch em icalT oxicology, 2004, 42: 619624.
科学出版社新书 
单分子技术实验指南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 )
[美 ] P. R.塞尔文  [韩 ]河泽集主编  罗建红主译
978700258922 98. 00 2009年 11月出版
内容简介:生命过程的单分子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常常清晰并令人惊奇地揭示出生物大分子的精细
工作。本书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较全面地介绍了单分子研究技术,主要涉及两大类技术,一是荧光成像和光谱
学技术,二是基于力学的操作和检测。全书共分 21章。第 1章对单分子技术的发展做了回顾和展望,其余
20章均以技术为主题,除扼要介绍相关理论外, 主要是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较详细地介绍实验方法。本书
语言清晰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不仅对单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想要在单分子领域做些
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及其他研究者也将会是极大的帮助。
欢迎各界人士邮购科学出版社各类图书 (免邮费 )
邮购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号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中心  生命科学分社   邮编: 100717
联 系 人:李韶文 ( 010- 64000849)  周文宇 ( 010- 64031535)
更多精彩图书请登陆网站 h ttp: / /www. lifesc ience. com. cn, 欢迎致电索要书目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