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potassium chloride on the exudation of sugars and phenolic acids by maize root and its relation to growth of stalk rot pathogen

氯化钾对玉米根系糖和酚酸分泌的影响及其与茎腐病菌生长的关系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氯化钾(KCl)对不同抗性品种玉米根系糖和酚酸分泌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浓度糖和酚酸的培养基上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的生长状况,探讨KCl抑制玉米茎腐病发生过程中,根系分泌物中糖和酚酸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吉单327的总糖、还原糖和其蔗糖分泌量均高于抗病品种吉单180;正常供钾条件下,总糖、还原糖和蔗糖的分泌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还原糖下降幅度最大。阿魏酸和绿原酸是玉米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的两种酚酸组分。抗病品种吉单180分泌的阿魏酸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吉单327,而绿原酸分泌量低于吉单327。正常供钾时,阿魏酸分泌量明显增加,但绿原酸分泌量则有所减少。一定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均能显著促进F. graminearum的生长,且还原糖(葡萄糖)的促进效果较蔗糖更明显;阿魏酸和绿原酸均能抑制F. graminearum的生长,但阿魏酸的抑制效果远远高于绿原酸。KCl 可明显减少不同抗性品种玉米根系的还原糖分泌量,增加阿魏酸的分泌,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原菌F. graminearum在根际的快速生长。

Hydroponic experiment and incub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tassium chloride on the exudation of sugar and phenolic acids, and the effects of major components in sugar and phenolic aci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total sugar, reducing sugar and sucrose exudates by root of resistant cultivar was lower than that by root of susceptible cultivar. Potassium supply decreased exudation of total sugar, sucrose and reducing sugar in different extent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reducing sugar. The amount of ferulic acid exudates by root of resistant cultiva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sceptible cultivar significantly, while a reverse trend was found in chlorogenic acid. In vitro, the growth of F. graminearum was stimulated by sugar and inhibited by ferulic acid and chlorogenic acid. While the suppression effect of ferulic acid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chlorogenic acid. In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of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ferulic acid in seedling root exudates with potassium supply may help to inhibit F. graminearum growth in rhizosphere.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刘晓燕(&+#%—),女,山东聊城人,博士,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植物健康研究。,-./01:102345 6//78 /68 69
! 通讯作者 ,-./01::4:095 6//78 /68 69;;<=56//78 /68 69
氯化钾对玉米根系糖和酚酸分泌的影响及其
与茎腐病菌生长的关系
刘晓燕,何 萍!,金继运!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
摘要: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氯化钾(>?1)对不同抗性品种玉米根系糖和酚酸分泌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浓度
糖和酚酸的培养基上禾谷镰刀菌(!"#$%&"’ (%$’&)*$%"’ @6?1抑制玉米茎腐病发生过程
中,根系分泌物中糖和酚酸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吉单 ’!#的总糖、还原糖和其蔗糖分泌量均高于抗
病品种吉单 &%";正常供钾条件下,总糖、还原糖和蔗糖的分泌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还原糖下降幅度最
大。阿魏酸和绿原酸是玉米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的两种酚酸组分。抗病品种吉单 &%"分泌的阿魏酸量明显高于感病
品种吉单 ’!#,而绿原酸分泌量低于吉单 ’!#。正常供钾时,阿魏酸分泌量明显增加,但绿原酸分泌量则有所减少。
一定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均能显著促进 ! + (%$’&)*$%"’的生长,且还原糖(葡萄糖)的促进效果较蔗糖更明显;阿
魏酸和绿原酸均能抑制 ! + (%$’&)*$%"’的生长,但阿魏酸的抑制效果远远高于绿原酸。>?1 可明显减少不同抗性
品种玉米根系的还原糖分泌量,增加阿魏酸的分泌,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原菌 ! + (%$’&)*$%"’ 在根际的快速
生长。
关键词:氯化钾;玉米茎腐病;根系分泌物;糖;酚酸;禾谷镰刀菌
中图分类号:@*#*C 8’;@*’(D&’&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F(!""%)"($"+!+$")
!""#$% &" ’&%())*+, $-.&/*0# &1 %-# #2+0(%*&1 &" )+3(/) (10 ’-#1&.*$ ($*0)
45 ,(*6# /&&% (10 *%) /#.(%*&1 %& 3/&7%- &" )%(.8 /&% ’(%-&3#1
GHI F0/J-4/9,K, L09M!,NHO N0-429!
(,*- .$/0%$10%- 02 34$)1 5"1%&1&0) $)6 5"1%&*)17-84&)(,9&)%- 02 :(%&8"41"%*;;)#1&1"1* 02 :(%&8"41"%$4
<*#0"%8*# $)6 <*(&0)$4 34$))&)(,7=&)*#* :8$6*’- 02 :(%&8"41"%$4 >8&*)8*#,?*&@&)( ABBBCA,7=&)$)
94)%/($%:K4PQJ;J906 =3;=Q0.=9R /9P 0962B/R0J9 =3;=Q0.=9R7 A=Q= 6J9P26R=P RJ 7R2P4 R<= =SS=6R JS ;JR/7702. 6<1JQ0P= J9
R<= =32P/R0J9 JS 72M/Q /9P ;<=9J106 /60P7,/9P R<= =SS=6R7 JS ./:JQ 6J.;J9=9R7 09 72M/Q /9P ;<=9J106 /60P7 J9 R<= P=T=1-
J;.=9R JS !"#$%&"’ (%$’&)*$%"’ @6
6QJ7= =32P/R=7 B4 QJJR JS Q=707R/9R 621R0T/Q A/7 1JA=Q R=32P/R0J9 JS RJR/1 72M/Q,726QJ7= /9P Q=P2609M 72M/Q 09 P0SS=Q=9R =3R=9R 70M90S06/9R14,=7;=60/114 Q=P2609M 72M/Q 8 U<=
/.J29R JS S=Q2106 /60P =32P/R=7 B4 QJJR JS Q=707R/9R 621R0T/Q A/7 <0M<=Q R/ Q=T=Q7= RQ=9P A/7 SJ29P 09 6<1JQJM=906 /60P 8 H9 T0RQJ,R<= MQJAR< JS ! + (%$’&)*$%"’ A/7 7R0.21/R=P B4 72M/Q /9P 09-
<0B0R=P B4 S=Q2106 /60P /9P 6<1JQJM=906 /60P 8 V<01= R<= 72;;Q=770J9 =SS=6R JS S=Q2106 /60P A/7 .JQ= =SS=6R0T= RM=906 /60P 8 H9 6J961270J9,R<= P=6Q=/7= JS Q=P2609M 72M/Q 6J9R=9R /9P R<= 096Q=/7= JS R<= /.J29R JS S=Q2106 /60P 09
7==P109M QJJR =32P/R=7 A0R< ;JR/7702. 72;;14 ./4 <=1; RJ 09<0B0R ! + (%$’&)*$%"’ MQJAR< 09 Q<0WJ7;<=Q= 8
:#5 7&/0):;JR/7702. 6<1JQ0P=;./0W= 7R/1X QJR;QJJR =32P/R=7;72M/Q;;<=9J1067;!"#$%&"’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L1/9R O2RQ0R0J9 /9P Y=QR010W=Q @60=96=
根系分泌物是影响土壤中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重
要因素,与土传病害密切相关。它一方面直接影响
病原菌的生长,另一方面可通过改变拮抗菌的种类
或数量,间接影响病原菌对寄主的侵染。对多种作
物土传病害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与感病品种相比,抗
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病原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
作用。如棉花、黄瓜等抗性品种的根系分泌物对土
壤中病原菌菌丝生长或孢子萌发均有一定抑制作
用,而感病品种的根系分泌物则刺激其生长[!"#]。
进一步分析发现,棉花不同抗性品种的根分泌物中
葡萄糖、蔗糖含量相差较大,感病品种根分泌物中的
含量高于抗病品种的 #!$倍[$"%]。根系分泌物不仅
包括初生代谢物质(如糖类物质、氨基酸等),还包括
多种次生代谢物质(主要为酚酸类、萜类物质等),这
些次生代谢物质在对根际微生物的选择性促进或抑
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一定浓度的邻苯
二甲酸和丙二酸(!!() * + ,)可明显抑制大豆根腐
病病原菌的生长[-]。
业已证实,氯化钾(./0)可明显提高玉米对茎腐
病的抗性[1"!!],但对其抗病机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禾谷镰刀菌(!"#$%&"’ (%$’&)*$%"’ 2345678)是吉林
省玉米茎腐病的优势致病菌[!#]。吉林钾肥长期定
位试验发现,与不施 ./0相比,长期施用 ./0的土壤
浸提液可显著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两个处理土
壤浸提液中有机化合物的不同最终与玉米根系分泌
物的差异有关[!$]。但施用 ./0 如何影响玉米根系
分泌物的组分和数量,以及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组分
对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是否具有抑制作用还不清楚。
本试验通过研究缺钾与充足供钾条件下,抗、感病品
种玉米根系分泌物中糖和酚酸种类和数量的差异,
以及分泌物中糖和酚酸主要组分对禾谷镰刀菌生长
的影响,探讨 ./0显著降低玉米茎腐病发生的原因。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水培试验:设两个钾素(.)水平,分别为 )(/.
处理)和 #(& 99:0 + ,(./0处理)。营养液中大、中量
营养元素采用 ;:6*06<= 配方,略做修改。./0 处理
中含 $(’& 99:0 + , /6(>?$)#·%;#?,)(& 99:0 + ,
>;%;#@?%,$(’& 99:0 + , A*2?%·’;#?,#(& 99:0 + ,
./0;/.处理即在此基础上不添加 ./0。微量元素
参照 BC<:<的营养液配方进行添加,其具体用量如
下:#(-D 9* + , ;$E?$,)(## 9* + , F<2?%·’;#?,!(&&
9* +, A<2?%·%;#?,)()- 9* + , /G2?%·&;#?,)()1
9* + , ;#A:?%·%;#?和 $D(’ 9* + , >6H8IJKB。营养
液均用灭菌蒸馏水配置。用 )(! 9:0 + ,的氢氧化钠
调节 L;值至 D()。
幼苗培养和根系分泌物收集:选取两个抗性不
同的玉米品种:吉单 !-)(抗病品种)和吉单 $#’(感
病品种)。玉米种子经 !M的 ;#?# 浸泡 $) 9N<后用
水冲净,于 #(- 99:0 + , /6(>?$)#浸泡 % 4,然后置于
暗处发芽。子叶露出时光照培养,当幼苗出现两片
真叶时,移入 ! + #营养液中培养,移栽时去胚乳。每
瓶定植 -株,每处理重复 D次。一周后移入全营养
液中培养。每天 #-O光照培养 !% 4,#)O黑暗培养
!) 4,每 # =换一次营养液,通气培养,共在营养液中
培养 !& =。将培养好的幼苗从营养液中取出,用蒸
馏水冲洗后,置于 & 9* + ,的百里酚溶液浸泡 $ 9N<,
再转入 & 99:0 + ,的氯化钙溶液中收集根系分泌物,
通气收集 - 4(分 #次)。将收集的根系分泌物浓缩
后,于 " #)O保存待测。
!"# 根系分泌物组分测定方法
总糖和还原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蔗糖含量
采用差减法计算,蔗糖M P(总糖M "还原糖M)Q
)(1。
酚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
-B型号)测定,色谱柱为!—E:<=6L6R @48Q $) 39),流动相为 $&M /;$?;—D&M ;#?(用
;$@?%调 L;至 %(&);流速为 ! 9, + 9N<;检测器为
TU#&% <9 Q )(!BTH2,$ 次重复,用外标法定量计
算。
!"$ 糖和酚酸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试验
!($(! 糖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试验 分别将葡萄
糖和蔗糖加入无碳源的 2634 培养液中[!%],配成葡
萄糖和蔗糖 )、!)、#) * + , 的培养基,每浓度重复 %
次,分别装入 #&) 9,的三角烧瓶内灭菌,每瓶装 !))
9,。从培养 D =的供试菌株菌落边缘取等量的 ! +
(%$’&)*$%"’ 菌块接种到上述液体培养基中,在 #-O
!# 4照光条件下,以 !#) C + 9N<的转速连续震荡培养
!) =,然后用已烘干称重的滤纸过滤,将菌丝同滤纸
一起放入干燥箱,!))O烘干至衡重,然后称重并计
算菌丝干重。
!($(# 酚酸组分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试验 在
@J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阿魏酸和绿原酸,阿魏酸设
%个浓度,分别为 )、)(!&、)($)和 )(D) * + ,;绿原酸
设 %个浓度,分别是 )、)(&、!()和 #() * + ,,每浓度均
重复 % 次,用打孔器在平板中央接种 ! + (%$’&),
*$%"’ 菌块(直径 D 99),于培养箱中 #-O恒温培养,
)$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在接菌后第 ! "测量菌块直径,并分别计算平均值。
!"# 数据处理
通过 #$%#&和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 &’)法进行多重比较。
$ 结果与分析
$"! 不同供钾条件下玉米抗、感病品种生长状况
与缺钾胁迫条件相比,正常供钾时抗病品种吉
单 *+, 和感病品种吉单 -./ 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表
*)。另外,在相同钾素水平下,不同抗性品种之间生
物量差别明显,吉单 *+,根系和地上部干物重均明
显低于吉单 -./,株高差别不明显。
表 ! 不同供钾条件下抗、感病玉米的生长状况
%&’() ! *(&+, -./0,1 /2 .)343,&+, &+5 3637)8,4’() 9&.4),4)3
6+5). 8/,&3346: 5)2474)+7; &+5 3622474)+7;
品种
012345346
处理
72415 8
株高
9:1;5 <43=<5
(>?)
生物量 )2@ A3B?166
(= C D:1;5,)E)
根 FBB5 地上部 ’吉单 -./ %G -!HI A *+H! A *,.H- A
J3"1;-./ G%: -/HK 1 -.HK 1 *!,H/ 1
吉单 *+, %G --H/ A *.H- > +KH. >
J3"1;*+, G%: -/H* 1 *+H. A *** A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H,I显著水平,下同。
LB54:)3MM424;5 :455426 ?41;6 63=;3M3>1;5 15 5<4 ! N ,H,I :4O4: 8 7<4
61?4 A4:BP8
$"$ 氯化钾对玉米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的影

.H.H* 对不同抗性品种根系糖分泌量的影响 表 .
表明,在缺钾条件下,两个不同抗性品种的根系分泌
物中的糖以还原糖为主;吉单 -./ 的总糖、还原糖
和蔗糖分泌量比吉单 *+, 分别高 .,H/Q、-*H!Q和
*,Q。正常供钾时,两品种的还原糖、蔗糖和总糖分
泌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蔗糖分泌量降幅较小,
还原糖分泌量降幅较大,抗、感病品种分别下降了
+!H!Q和 +.HIQ;吉单 -./ 的总糖、还原糖和蔗糖
分泌量比吉单 *+, 分别高出 .IHRQ、+.H*Q 和
KH+Q。
表 $ <=(对玉米根系糖分泌量的影响[!- >(8(&+,·1)]
%&’() $ ?22)7, /2 8/,&3346: 71(/.45) /+ 36-&. 7/+,)+, 4+
:&4@) .//, )A65&,)3
品种
012345346
处理
72415
总糖
7B51: 6S=12
还原糖
F4"S>3;= 6S=12
蔗糖
’S>2B64
吉单 -./ %G *+HR, 1 *,H,+ 1 +H,K 1
J3"1;-./ G%: *,H+I > .H!! > /HK+ 1A
吉单 *+, %G *IH!* A /HR/ A /H-I A
J3"1;*+, G%: KH,, > *H-! " /H./ A
.H.H. 对不同抗性品种根系酚酸分泌量的影响
不同品种根系分泌物中阿魏酸和绿原酸含量均较
高;对两品种进行比较,发现正常供钾时吉单 *+,
根系的阿魏酸、儿茶酸分泌量分别是吉单 -./ 分泌
量的 *H!倍、.H,倍(表 -)。缺钾条件下,吉单 *+,酚
酸组分中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分泌量,尤其是阿
魏酸分泌量,明显高于吉单 -./,接近于感病品种吉
单 -./分泌量的 . 倍,而绿原酸分泌量则低于吉单
-./。
缺钾胁迫条件下,玉米根系总酚酸分泌量较低,
其中绿原酸分泌量最高,分别占吉单 -./和吉单 *+,
总酚酸分泌量的 /RH+Q和 -RH!Q。正常供钾时,两
个不同抗性品种根系酚酸分泌量均不同程度地提
高,其中以阿魏酸分泌量最高,分别占吉单 -./和吉
单 *+,总酚酸分泌量的 IRH/Q和 /RH*Q。正常供钾
时吉单 -./根系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分泌量增加
幅度较大,分别是缺钾条件下的 *RH* 和 .H. 倍,并
检测到了儿茶酸和香豆酸,而绿原酸分泌量则减少
了 .!H+Q;吉单 *+,根系分泌的阿魏酸和儿茶酸显
表 B <=(对感病品种吉单 B$C根系分泌物中各酚酸组分的影响[!- >(8(&+,·1)]
%&’() B ?22)7, /2 8/,&3346: 71(/.45) /+ 81)+/(47 7/+,)+, 4+ .//, )A65&,)3 /2 3637)8,4’() 76(,49&. D45&+B$C
品种
012345346
处理
72415 8
阿魏酸
T42S:3>
1>3"
绿原酸
%<:B2B=4;3>
1>3"
儿茶酸
92B5B>154>
1>3"
咖啡酸
%1MM43>
1>3"
香豆酸
%BS?123>
1>3"
对羟基苯甲酸
U@"2BV@A4;WB3>
1>3"
合计
7B51:
吉单 -./ %G ,H-I > -H./ 1 — ,H!! 1 — ,H., A !H.R
J3"1;-./ G%: IHR- A .H!R 1A ,H!* A ,HRR 1 ,H-- 1 ,H!! 1 KHK-
吉单 *+, %G ,HR+ > *H** A ,H!. A ,H!! 1 ,H*! A ,H.R 1A -H,I
J3"1;*+, G%: /HK- 1 ,H/I A ,H+* 1 ,H-+ 1 ,H*! A ,H!* 1 *,H!.
*-KI期 刘晓燕,等:氯化钾对玉米根系糖和酚酸分泌的影响及其与茎腐病菌生长的关系
著升高,分别是缺钾条件下的 !!"# 和 !"$ 倍,绿原
酸、咖啡酸、香豆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分泌量变化不明
显。
!"# 根系分泌物中糖和酚酸主要组分对病原菌生
长的影响
%"&"! 蔗糖和还原糖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图 !表明,一定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均能明显促进
禾谷镰刀菌的生长,且葡萄糖的促进效果较蔗糖更
明显。以 !’ ( ) *的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时,菌丝干
重分别是对照处理(糖浓度为 ’ ( ) *)的 %"# 和 %"&
倍;而当糖浓度升高时,菌丝生长量也随之提高,以
%’ ( ) *的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时,菌丝干重分别是
对照处理的 +"’和 &"!倍。
%"&"% 酚酸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图 %表明,
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明显受阿魏酸的抑制,抑制效果
随阿魏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阿魏酸的浓度为
’"!,、’"&’ 和 ’"-’ ( ) * 时,其对 ! " #$%&’()%$*& 的
抑制率分别为 +"!.、%’"!.和 %/"!.(图 %0)。而
当绿浓度为 ’", ( ) *时,其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
图 $ 葡萄糖和蔗糖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 )**+,- .* ’/0,.1+ 234 10,5.1+ .3 ’5.6-7 .*
! " #$%&’()%$*&
显,当绿原酸浓度升至 !"’和 %"’ ( ) *时,其对病原
菌的抑制率相应增加,分别为 #"&.和 %,",.(图
%1)。说明若要达到相似的抑制效果,所需的绿原酸
浓度远高于阿魏酸,说明绿原酸对 ! " #$%&’()%$*&
的抑制能力远不如阿魏酸。
图 ! 阿魏酸和绿原酸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 )**+,-1 .* *+50/&, 2,&4 234 ,7/.5.’+3&, 2,&4 .3 -7+ ’5.6-7 .* ! " #$%&’()%$*&
# 讨论与结论
碳源是病原菌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养
分胁迫可促进作物根系碳水化合物的分泌[!,2!-]。
本试验结果显示,氯化钾减少了玉米根系还原糖和
蔗糖的分泌,尤其是还原糖的分泌,这与 340556789[!-]
和涂从等[!#]研究结果相似。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
生物的影响十分复杂。本试验表明,一定浓度的蔗
糖和葡萄糖(还原糖)均能明显促进禾谷镰刀菌的生
长,且葡萄糖的促进效果较蔗糖更明显。说明 3:;
降低了玉米根系总糖尤其是还原糖的分泌,可能减
少了对根际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不利于病
原菌的生长繁殖。
酚酸是玉米根系分泌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它
既能为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又能对微生物产生毒
害,改变微生物种群和数量[!/2!$]。有研究认为,酚
酸可以刺激土壤中某些真菌的繁殖[%’],外源阿魏
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豆酸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区
系,降低镰刀菌占真菌总数的比例,增加拮抗菌的数
量,减轻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业已发现,长期施
用 3:;可显著增加玉米根际真菌数量,特别是颉颃
菌—木霉在根际的繁殖[!&],这可能也与 3:;可促进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玉米根系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的分泌,进而
一定程度上对根际拮抗菌的生长繁殖产生刺激作用
有关。但颉颃菌大量繁殖是否与 !"#对根系酚酸分
泌的增加有直接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组分是重要的化感物质。
本试验看出,阿魏酸和绿原酸是玉米根系分泌酚酸
的主要成分。抗病品种阿魏酸分泌量明显高于感病
品种,供钾处理明显高于缺钾处理;而玉米茎腐病
的发病率则表现为抗病品种低于感病品种,且供钾
处理低于缺钾处理[$%]。说明根系阿魏酸分泌量的
增加可能与茎腐病发生率的降低存在一定的联系。
&’’()*+,等[--]指出,玉米穗部阿魏酸含量与由禾谷
镰刀菌引起的穗腐病发生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
系。还有研究表明,阿魏酸严重抑制镰刀菌菌丝生
长,并对尖孢镰刀菌(!"#$%&"’ ()*#+(%"’)的细胞壁
降解酶的体外合成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也
看出,01$2!013 4* 5 6的阿魏酸对禾谷镰刀菌(! ,
-%$’&./$%"’)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从而
说明阿魏酸对病原菌生长的直接抑制作用,将有助
于降低病原菌对寄主的侵染。
玉米根系绿原酸分泌规律与阿魏酸相反。抗病
品种吉单 $70无论在缺钾还是充足供钾条件下,绿
原酸分泌量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吉单 %-8,两品种
根系绿原酸分泌量均随着钾供应量的提高而有所下
降。有研究表明,绿原酸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植
株体内绿原酸含量与植物抗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
系[-2.-3]。但 9:’;:<=[-8]研究看出,绿原酸只有高达
012 44:# 5 6时才会抑制桃褐腐病菌(0(.&1&.&$ 2%"34&5
3(1$)的生长,并认为抗病品种体内较高浓度的绿原
酸主要是通过改变寄主的生理代谢,而不是通过对
病原菌的直接抑制来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叶茂炳
等[-7]的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绿原酸虽然可抑制禾
谷镰刀菌的生长,但是却刺激其孢子的萌发,而且绿
原酸对孢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其对菌丝生长的
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虽然可抑制 ! ,
-%$’&./$%"’ 的生长,但是抑菌浓度较阿魏酸显著提
高,说明绿原酸对 ! , -%$’&./$%"’ 的抑制能力较
弱。由于土壤中单一酚酸含量一般均低于 01$
!4:# 5 *
[->],所以与阿魏酸相比,玉米根系分泌物中
绿原酸在土壤中所起的抑菌作用可能十分有限。
另外,在本试验条件下,!"#可明显促进玉米根
系分泌的主要酚酸组分阿魏酸的分泌,且室内离体
培养试验也表明阿魏酸对禾谷镰刀菌的生长具有较
强的抑制作用。但是在实际土壤环境下,根系分泌
的酚酸物质在禾谷镰刀菌(病原菌)与玉米根系(寄
主)互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 袁虹霞,李洪连,王烨,等 ? 棉花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分析
及其对黄萎病菌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00-,%-(-):$-8.
$%$1
A+(B C D,6, C 6,E(B* A /4 $1 , FGH I::; HJ+K(;H’ :L <:;;:B <+#;,M
N(I’ O,;G ;GH K,LLHIHB; IH’,’;(B$/[@]? &<;( PGQ;:R(;G:# ? S,B?,-00-,%-(-):$-8.$%$1
[-] 韩雪,潘凯,吴凤芝 ? 不同抗性黄瓜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
病原菌的影响[@]? 中国蔬菜,-003,(2):$%.$21
C(B D,P(B !,E+ T U? VLLH<; :L I::; HJ+K(;H’ LI:4 <+<+4)HI <+#;,M
N(I’ :B R(;G:*HB :L !"#$%&"’ O,#;[@]? "G,B( WH*H; ?,-003,(2):$%
.$2
[%] 刘素萍,王汝贤,张荣,等 ? 根系分泌物中糖氨基酸对棉花枯萎
菌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3
(3):%0.%21
6,+ S P,E(B* X D,UG(B* X /4 $1 , VLLH<; ’ :L ’+*(I (BK (4,B: (<,K
,B I::; HJ+K(;,:B :L K,LLHIHB; IH’,’;(B; <:;;:B <+#;,N(I’ :B <:;;:B !"#$%&5
"’ O,#; R(;G:*HB[@]? @ ? Y:I;GOH’; S<,MFHS<, ? VK?),$>>7,-3(3):%0.%21
[/] 蒋玉蓉,房卫平,祝水金,等 ? 陆地棉植株组织结构和生化代谢
与黄萎病抗性的关系[@]? 作物学报,-002,%$(%):%%8.%/$1
@,(B* A X,T(B* E P,UG+ S @? XH#(;,:B’G,R :L WHI;,<,##,+4 O,#; IHM
’,’;(B+R#(BK <:;;:B[@]? &<;( &*I:B? S,B?,-002,%$(%):%%8.%/$1
[2]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 ? 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
生物区系的变化 " ?连作大豆(重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
的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003,$-($):$0/.$071
"GHB C A,6, D [,E(B* @ \? "G(B*H :L 4,(BK IG,]:’RGHIH :L K,LLHIHB; K,’H(’H IH’,’;(B"G(B*H :L 4,<:B;,B+:+’ I:;(;,:B -003,$-($):$0/.$071
[3] P(I= S,F(=(B: A,[(;’++I( C,A:’G,G(I( F? &B;,L+B*(# <:4R:+BK’
LI:4 ;GH I::; (BK I::; HJ+K(;H :L 9/$ ’$*#[ @]? 9,:’<, ? 9,:;H9,:[8] 9#+4 Z,SG(LHI S? [,[@]? S:,# 9,:# ? 9,:77,-0:8>%.7001
[7] 鞠会艳,韩丽梅,王树起,丛登立 ? 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
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00-,$%(3):8-%.8-81
@+ C A,C(B 6 [,E(B* S ^,":B* _ 6? &##H#:R(;G,< HLLH<; :L I::;
HJ+K(;H’ :B R(;G:*HB,< L+B*, :L I::; I:; ,B <:B;,B+:+’ [@]? "G,B? @? &RR# ? V<:# ?,-00-,$%(3):8-%.8-81
[>] CH<=4(B @ X? ":IB ’;(#= I:; ’+RRIH’’,:B (BK *I(,B Q,H#K IH’R:B’H ;:
>7,-$($):$/>.$221
[$0] [+B=N:#K \? "I:OB I:; ’Q4R;:4’ <:44:B ,B <:IB[V9 5 ‘6]? G;;R:
5 5 OOO? HB; ? ,(’;(;H? HK+ 5 aR4 5 a<4 5 -00- 5 8.$.-00- 5 -00-.08.0$1
[$$] 梅丽艳,郭梅,李志勇 ? 钾肥防治玉米青枯病应用技术初步研
%%>2期 刘晓燕,等:氯化钾对玉米根系糖和酚酸分泌的影响及其与茎腐病菌生长的关系
究[!]" 植保技术与推广,#$$%,#%(&):%’()
*+, - .,/01 *,-, 2 ." 34+5,6,7849 :;0<9 17 ;=+ >17;415 ;+>=?
7,@0+: 1A >147 B8>;+4,85 C,5; B9 0:,7D E1;8::,06 A+4;,5,F+4[!]" 3587;
341; " G+>=" HI;+7:",#$$%,#%(&):%’()
[J#] 晋齐鸣,潘顺法,姜晶春,等 "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组成、
分布及优势种研究[!]" 玉米科学,JKK(,((增):L%’L&)
!,7 M *,387 N O,!,87D ! P !" #$ % P147 :;85Q 41; E8;=1D+7: ,7 !,5,7
E41R,7>+[!]" *8,F+ N>, " JKK(,((:0EE5 "):L%’L&)
[J%] 刘晓燕,金继运,何萍,等 " 氯化钾抑制玉米茎腐病发生与土
壤微生物关系初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S,J%(#):
#SK’#T()
-,0 U .,!,7 ! .,V+ 3 !" #$ % 34+5,6,7849 :;0<9 17 ;=+ 4+58;,17 B+?
;C++7 E1;8::,06 >=514,<+ :0EE4+::,7D >147 :;85Q 41; 87< :1,5 6,>4114?
D87,:6 >=848>;+4,:;,>:[!]" 3587; W0;4 " O+4; " N>, ",#$$S,J%(#):
#SK’#T()
[JL] 尹志 " 玉米茎腐病病原的研究—镰刀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
征[X]"吉林公主岭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 " JKT&)
.,7 2" N;0<,+: 17 E8;=1D+7,> A07D0: 1A :;85Q 41; 1A >147 ,7 ;=+ 714;=?
+8:; P=,78—G=+ ,<+7;,A,>8;,17 1A &’(#)*’+ 87< ,;: B,151D,>85 >=848>?
;+4,:;,>:[X]" /17DF=05,7D:*:X G=+:,: 1A !,5,7 Y>8<+69 YD4,>05;0485
N>,+7>+,JKT&)
[J(] 史瑞和 " 植物营养原理[*]"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 JKKT)
N=, Z V" 34,7>,E5+: 1A E587; 70;4,;,17[*]" W87[,7D:!,87D:0 N>,+7>+
87< G+>=7151D9 34+::" JKKT)
[J&] \48AA>F9Q ],G4155<+7,+4 /,^+4,7D+7 V" N150B5+ 411; +I0<8;+: 1A
68,F+:,7A50+7>+ 1A E1;8::,06 :0EE59 87< 4=,F1:E=+4+ 6,>4114D87,:6:
[!]" N1,5 ^,15 " ^,1>=",JKTL,J&:%J(’%##)
[JS] 涂从,袁吕江,魏世强,等 " 土壤钾营养状况对作物根际分泌
物的效应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JKK&,JT(%):#S&’#T$)
G0 P,.087 - !,_+, N M !" #$ % HAA+>;: 1A :1,5 \ :;8;0: 17 >=848>;+4?
,:;,>: 1A 4=,F1:E=+4,> +I0<8;+: 1A >41E:[!]" ! " N10;=C+:; YD4,>" ‘?
7,R",JKK&,JT(%):#S&’#T$)
[JT] N=8A+4 N Z,^506 ‘" ]7A50+7>+ 1A 3=+715,> 8>,<: 17 6,>41B,85 E1E0?
58;,17: ,7 ;=+ 4=,F1:E=+4+ 1A >0>06B+4[!]" ! " P=+6" H>15 ",JKKJ,
JS:%&K’%TK)
[JK] ^506 ‘" HAA+>;: 1A 6,>41B,85 0;,5,F8;,17 1A E=+715,> 8>,<: 87< ;=+,4
E=+715,> 8>,< B4+8Q<1C7 E41<0>;: 17 855+51E8;=,> ,7;+48>;,17[!]" ! "
P=+6" H>15 ",JKKT,#L:&T(’S$T)
[#$] 张淑香,高子勤,刘海玲 " 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态研究 ! "土
壤酚酸物质及其生物学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JJ(():
SLJ’SLL)
2=87D N U,/81 2 M,-,0 V -" P17;,7010: >41EE,7D 1B:;8>5+ 87<
4=,F1:E=+4,> 6,>41+>151D9 ! " N1,5 E=+715,> 8>,<: 87< ;=+,4 B,151D,>85
+AA+>;[!]" P=,7" !" YEE5 " H>15 ",#$$$,JJ(():SLJ’SLL)
[#J] 袁飞,张春兰,沈其荣 " 酚酸物质减轻黄瓜枯萎病的效果及其
原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L,%S(L):(L(’((J)
.087 O,2=87D P -,N=+7 M Z" HAA+>; 87< 6+>=87,:6 1A E=+715
>16E107<: ,7 855+R,8;,7D >0>06B+4 &’(#)*’+ C,5;[!]" N>, " YD4,>"
N,7",#$$L,%S(L):(L(’((J)
[##] Y::8BD0, Z Y,Z+,< - *,V86,5;17 Z ]" P144+58;,17 1A Q+47+5(H)
’ A+405,> 8>,< >17;+7; 1A 68,F+ C,;= 4+:,:;87>+ ;1 &’(#)*’+ ,)#+*-.
!#)’+[!]" 3=9;1E8;=15 ",JKK%,T%:KLK’K(%)
[#%] *>\++=+7 ! X,^0:>= Z V,O05>=+4 Z /" HR8508;,17 1A C=+8;
(/)*"*0’+ #!("*1’+ -")E=+715,> 8>,<: <04,7D D48,7 <+R+51E6+7; 87<
;=+,4 >17;4,B0;,17 ;1 &’(#)*’+ 4+:,:;87>+[ !]" ! " YD4,>" O11<
P=+6",JKKK,LS:JLS&’JLT#)
[#L] *1<8A84 P H,^ 10:;87, H H" P+55 C855?B107< E=+715,> 8>,< 87< 5,D7,7
>17;+7;: ,7 <8;+ E856 8: 4+58;+< ;1 ,;: 4+:,:;87>+ ;1 &’(#)*’+ 234(52.
)’+[!]" ^,15 " 3587; ",#$$J,LL(J):J#(’J%$)
[#(] V84B147+ ! ^" X1 78;0485 E587; E=+715: E589 8 415+ ,7 +>151D9?[!]"
Y>;8 V14; ",JKKL,%TJ:%&’L%)
[#&] 冯洁,陈其英,马存 " 棉株内阿魏酸和绿原酸含量及其对枯萎
病抗性的关系[!]" 棉花学报,JKK$,#(#):TJ’T&)
O+7D !,P=+7 M .,*8 P" O+405,> 8>,< 87< >=5141D+7,> 8>,< ,7 >1;?
;17 87< ,;: 4+58;,17 ;1 ;=+ 4+:,:;87>+ ;1 >1;;17 &’(#)*’+ C,5;[!]" Y>;8
/1::9E,, N,7",JKK$,#(#):TJ’T&)
[#S] ^1:;1>Q Z *,_,5>1I N *,_87D /,Y<8:Q8R+D ! H" N0EE4+::,17 1A
62-*$*-*# 7)’0"*02$# >0;,78:+ E41<0>;,17 B9 E+8>= A40,; :04A8>+ E=+71?
5,> 8>,<:[!]" 3=9:,15 " *15 " 3587; 38;=15 ",JKKK,(L(J a #):%S’($)
[#T] 叶茂炳,徐朗莱,徐雍皋,朱斌 "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绿原酸与
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JKK$,J%(%):
J$%’J$S)
.+ * ^,U0 - -,U0 . /,2=0 ^" Z+58;,17:=,E B+;C++7 4+:,:;87>+
1A C=+8; ;1 :>8B 87< 8>;,R,;,+: 1A E=+7958587,7+ 86617,8598:+ 87<
86107; 1A >=5141D+7,> 8>,<[!]" ! " W87[,7D YD4,>" ‘7,R",JKK$,J%
(%):J$%’J$S)
[#K] ^506 ‘,N;8687 \ -,O5,7; - !,N=8A+4 N Z" ]7<0>;,17 87< a 14 :+?
5+>;,17 1A E=+715,> 8>,;+4,8
87< ;=+,4 ,7A50+7>+ 17 E=+715,> 8>,< E=9;1;1I,>,;9[ !]" ! " P=+6"
H>15 ",#$$$,#&(K):#$(K’#$ST)
L%K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JL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