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4 期
线粒体基因及其 Cyt b基因与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
牛京京 张守纯 金谷 于宁
(沈阳农业大学 动物分子遗传实验室,沈阳 110161)
摘 要: 由于 mtDNA 及其 Cyt b基因独特的进化速率及遗传特性,已成为追溯母系起源和群体遗传分化可信的遗传标
记,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动物起源和分化,揭示群体的遗传背景,阐释种间和种内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种内多态性和地理分布
的关系。对 mtDNA及其 Cyt b基因的分子特点及其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mtDNA Cyt b基因 分子特征 昆虫 分子系统学
Application of mtDNA Cyt b Gene in the Research of Evolution of Insects
Niu Jingjing Zhang Shouchun Jin Gu Yu Ning
(Animal Molecular Genetics Laborator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
Abstract: As featuring unique evolutionary rate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mtDNA Cyt b gene has become a reliable trace of
their maternal origin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genetic markers. At present,mtDNA and the Cyt b gene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study
the origi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nimals to reveal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pplication of mtDNA Cyt b gene has involved in explor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insects,explaining the species and evolution of the system,and reveal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intraspe-
cific polymorphism,and their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reviewed on the Cyt b gene of mtDNA with its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of phylogenetic studies.
Key words: mtDNA Cyt b gen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Insect Molecular systematics
收稿日期:2010-09-20
作者简介:牛京京,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分子生物学;E-mail:nioupiaotian@ 163. com
通讯作者:张守纯,副教授,E-mail:zhangsc2738_cn@ sina. com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昆虫系统学研究,兴起
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通过
对昆虫遗传物质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各个分类水平
上昆虫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遗传进化、物种形成和
分化等问题,从生命的本质上探寻昆虫各类群之间
的内在联系[1]。
1 昆虫分子系统学及其研究方法
昆虫分子系统学及其研究方法是检测、描述并
解释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及其演化规律的学
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来
源于系统学、分类学、遗传学、比较生物学、分子生物
学和进化论,其方法来源于免疫学、仪器分析、生物
化学和分子生物学[2]。目前应用于昆虫分子系统
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蛋白质电泳技术、DNA 序列
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杂交技术、随机
扩增多态性 DNA 和单链构象多态性等。应用于昆
虫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分子标记主要有核 DNA、线粒
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和 rDNA。由于
线粒体 DNA 结构和进化上的特点,现已成为研究进
化的重要的分子标记[3],在昆虫的系统发育和演化
以及遗传多样性方面,利用 mtDNA 作为标记进行的
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迅速。近年来利用各种
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昆虫 mtDNA 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 RFLP和序列分析,已成为昆虫分子系统学
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方法。通过 mtDNA 的研究来揭
示昆虫各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亦成为当前昆虫分子
系统学研究的热点。
2 线粒体及其遗传特性
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场
所,其由两层膜包被,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
2011 年第 4 期 牛京京等:线粒体基因及其 Cyt b基因与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
嵴,两层膜之间有腔,中央是基质。线粒体中含有用
于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等的酶系及 ATP
酶复合体,并参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某些蛋白质
的合成。在多数细胞中,线粒体均匀分布于整个细
胞质中,但在某些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是不均一
的,有时聚集在细胞质的边缘。在细胞质中,线粒体
一般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如肌细胞的肌纤维中
有很多线粒体;此外,线粒体也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有
较多氧化反应底物的区域,如脂肪滴等。
线粒体也是昆虫细胞内唯一含有核外遗传物质
的细胞器。线粒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线粒体
的形状和数目因细胞类型及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
异。线粒体全基因组是研究昆虫分子系统学和生态
学的一种流行的方法。
3 MtDNA的分子特征
MtDNA 呈母系单亲遗传,一般在世代传递中不
发生重组,因此能保持其祖先特征并记录了曾经发
生的进化事件。由于 mtDNA 属于核外遗传系统,子
代的 mtDNA 由母本提供,而父本几乎没有影响。因
此,一个群体中少数几个个体(甚至 1 个个体)就能
反应该群体的母系遗传结构及特征。
自从 Wolstenholme 和 Clary[4]报道了第一种动
物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起,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
经超过 1 000 多种动物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被测序确
定出来,其中有超过 120 种属于昆虫物种(http:/ /
www. ncbi. nlm. nih. gov /)。
与核 DNA 相比,mtDNA 进化速度较快,大约是
单拷贝核基因进化速度的 6 - 17 倍。这主要基于以
下几方面的原因:(1)负责 mtDNA 复制的 γ 酶缺乏
校对能力和修复机制,导致在其复制时较高的碱基
错配率;(2)mtDNA 的代增时间相对较短,这种较快
速度的扩繁方式为积累碱基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
会;(3)mtDNA 是裸露的,并没有核蛋白保护,因此
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碱基突变。此外,线粒
体 mtDNA 所承受的选择压力较小,因此,突变一旦
产生就较容易固定下来。研究表明,就同一个 mtD-
NA 基因组而言,不同基因有不同的进化速率,其中
D-loop 区是整个 mtDNA 基因组中长度变异和碱基
替代最大的区域,其碱基替换率比 mtDNA 的其他区
域高大约 5 - 10 倍。mtDNA 不仅能自我复制,也能
转录生成信使 RNA(mRNA)、核糖 RNA(rRNA)和
全部或部分转运 RNA(tRNA) ,还可以通过其自身
的遗传密码子系统编码合成一些维持自身结构和功
能所需要的蛋白质,从这个意义上讲,mtDNA 在很
大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 mtDNA 的这种遗传
模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核基因的调控,如线
粒体为完成正常的功能,某些蛋白质和 RNA 由核基
因所编码提供的。因此,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的
细胞器,线粒体的发育受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双
重调控[5,6]。此外,昆虫不同组织细胞的 mtDNA 具
有高度的均一性,无组织特异性,且细胞中线粒体含
量丰富,这不仅有利于开展 mtDNA 研究的取样工
作,且极大地提高了在任何既定样本中 mtDNA 提取
的成功率。
4 细胞色素 b 基因的分子特征
细胞色素 b(cytochrome b,简称 Cyt b)位于线粒
体内膜磷脂双层中,是线粒体 13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中结构和功能被研究得最为清楚的基因之一[7],其
转录和翻译均在线粒体中进行。Cyt b 基因的进化
速度适中,适合研究种内到种间甚至科间的系统发
育关系。
Cyt b 基因序列 5端侧翼与 ND6 基因相连,3
端侧翼紧邻 tRNA Leu 基因,其重链(H 链)编码辅
酶 Q2 细胞色素 C 氧化酶 10 个多肽中的一个。它
所编码的 9 - 10 条多肽构成线粒体脱氧磷酸化系
统,完成从二氢辅酶 Q 到细胞色素 C 的电子传递。
它的起始密码子由基因间的 4 个核甘酸从 ND6 基
因的终止密码子分离而来。Cyt b 基因几乎在所有
的真核生物和许多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有发现,该
基因全长 1 100 - 1 200 bp,在物种间序列长度没有
明显的差异。
Cyt b基因在碱基组成上具有偏好性,而且这
种偏好性具有种间差异。碱基组成的偏好是由序
列变异或选择压力造成的。对于编码重要功能蛋
白质的 Cyt b 基因来说,由于 DNA 水平上受自然
选择压力的影响,密码子第三位点的突变率高于
第一位点和第二位点,而且第三位点的突变大多
属于同义突变,受自然选择压力小,突变后易固
定,第一、二位点则反之[8]。无脊椎动物 Cyt b 基
因序列的核甘酸替换没有显著的偏好性[9]。在昆
35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4 期
虫的 Cyt b 基因中,A + T含量明显高于 G + C 含量
(A + T 达到 80%,G + C 仅为 20%) ,在密码子第三
位点,这种偏向性更加明显(A + T 95%,G + C
5%)。Cyt b 基因中同时存在较快和较慢进化的密
码子位点,以及保守区域和突变区域的存在使得
Cyt b 基因可应用于系统学研究。
5 MtDNA及 Cty b基因在昆虫分子生物学
中的应用
陈岩[10]根据 Simon(1994)发表的 Cyt b 基因的
通用引物,扩增了红火蚁、黑火蚁及其杂交种不同地
理种群的 Cyt b 基因片段。所测样品在 Cyt b 基因
上存在两个不同单倍型。经序列比对后,根据核苷
酸位点多态性,设计了检测红火蚁的特异引物。
PCR试验结果表明,引物成功检测出所有红火蚁样
品,而黑火蚁样品未被检出,该方法对不同虫态的红
火蚁分子检测均有效。
Marrone等[11]通过对 3 种桡足类镖水蚤的形态
学和 mtDNA Cyt b 基因的多样性研究,以期发现可
能存在的未知类群。结果给出了当前的桡足类无形
态的巨大潜力进一步证据或小形态的变化,并强调
需要 diaptomid一属修订最有争议的古北界。
Zhang[12]通过对中华真地鳖的线粒体 DNA 的
全序列测序分析,发现它是由 15 553 个碱基组成,
包含 RNA编码的 22 个基因、13 个内膜蛋白编码基
因以及 2 个核糖体 RNA 基因。所有的 tRNA 基因
都可以被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型的二级结构,除了
tRNASer(AGN)手臂缺失。据此构建的系统树显
示,蜚蠊目(包括等翅目)和螳螂目是姐妹群体。为
进一步研究蜉蝣目、蜻蜓目和新翅目之间的遗传进
化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李继变[13]测定了中国 10 个不同地域角倍蚜
132 个个体的 mtDNA Cyt b 基因部分序列、比较其
同源性、计算核苷酸组成及其变异指数、分析其种群
遗传变异及遗传结构、并构建不同单倍型之间的网
络和聚类图。基于单倍型的系统树和网络关系图显
示,除个别单倍型外,所有各种群的单倍型在系统聚
类树中基本表现出一种平行式的分布格局,即单倍
型并没有按地理分布形成明显的簇群,M1 - M4 可
能为原始单倍型。
姚艳萍[14]分别从形态学分类和 DNA 数据对这
4 种蚱进行了分析。形态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锯
齿股蚱和粗体蚱形态相同之处较多,而形态的不同
之处主要表现在两者后翅的长度差异相对较大;红
背悠背蚱和九万山悠背蚱在形态上共同之处很多,
仅在头顶与颜面隆起的形状、触角与侧单眼着生位
置以及后足股节长度等方面有微小差异。对蚱科 2
属 4 种昆虫的 Cyt b,16S rRNA和 18S rRNA基因部
分序列进行了测定,3 个片段共 2 902 bp 。发现蚱
属的锯齿股蚱和粗体蚱的这 3 个基因同源序列完全
一致,悠背蚱属的红背悠背蚱和九万山悠背蚱的同
源序列也完全一致。结合形态学比较和基因序列分
析结果,提出粗体蚱和九万山悠背蚱分别是齿股蚱
和红背悠背蚱的同物异名。
张大治等[15]采用 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
了蜻科 6 属 9 种蜻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 b(Cyt b)核
苷酸序列(长度 576 bp)。数据显示这几种蜻蜓之
间 DNA 序列变异丰富。用一种豆娘Megalestes maai
作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蜻科为单系群,灰蜻属
较进化,黄蜻属相对较古老一些。这 6 属的起源关系
为黄蜻属和赤蜻属→宽腹蜻属→椎腹蜻属和红蜻
属→灰蜻属。Huo等[16]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 b 基因
构建了直翅目蝗总科的种系发生图谱。使用 Yunnan-
ites coriacea和 Tagasta marginella 作为外群体,用 MP
法和 Bayesian criteria 构建其种系发生图谱。结果显
示出蝗总科不是来源于单系群。
邓素芳[17]基于线粒体 Cyt b基因部分序列对蟋
蟀科的 7 属 18 种从分子水平上对它的属种间的系
统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蟋蟀科的 Cyt b 基因
部分序列在碱基组成上具有偏好性。科内属种间的
系统关系比较明确,得到的系统发育树与拓扑结构
一致,且置信度较高。通过试验可以看出,Cyt b 基
因在蟋蟀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中可以作为有
效的分子遗传标记,且适合于进行属种分类单元之
间的系统进化研究。
方雪梅[18]测定分析了叶甲科(Chrysomelidae)
15 种昆虫 mtDNA-Cyt b 基因部分序列,依据分子数
据建立了该 15 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跳甲亚科和叶甲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萤叶甲亚科
与前两者的关系较远。萤叶甲亚科中瓢萤叶甲为最
早分化的类群,长跗萤叶甲属、凹翅萤叶甲属和长刺
45
2011 年第 4 期 牛京京等:线粒体基因及其 Cyt b基因与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
萤叶甲属能形成姊妹群。克萤叶甲属和守瓜属的亲
缘关系较近。
6 展望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昆虫有着密切的联系。一
方面,昆虫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宝;另一方
面,少数昆虫也对人类的农牧业生产及自身的健康
构成了威胁。因此,昆虫一直是人类重点研究的生
物类群。昆虫分子科学已成为当前昆虫学发展的前
沿科学。昆虫分子科学的研究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
人口大国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
MtDNA及其 Cyt b 基因用于昆虫学方面的研
究,不仅在理论方面加深了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使人类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并且
在实践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
在农业和医学两大领域的应用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
效益,并且已形成了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开发产业。
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昆虫学
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的基础研究。
参 考 文 献
[1]成新跃,周红章,张广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系统学中的应
用.动物分类学报,2000,25(2) :121-130
[2]黄原. 分子系统学原理、方法及应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8.
[3]张亚平,施立明.动物线粒体 DNA 多态性的研究概况.动物学研
究,1992,13(3) :289-298.
[4]Wolstenholme DR,Clary DO. Sequence evolution of Drosophila mito-
chondrial NA. Genetics,1985,109(4) :725-744.
[5]Beale GH,Knowles JKC 著;蔡以欣,胡楷,刘清琪,等译. 核外遗
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9-55.
[6]赵兴波,李宁,吴常信.动物线粒体核质基因互作的研究进展.遗
传,2001,23(1) :81-85.
[7] Gray MW.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Annu Rev
Cell Biol,1989,5:25-50.
[8]周继亮,张亚平,黄美华,等.蝮亚科蛇线粒体细胞色素 b基因序
列分析及其系统发.动物学报,2001,47(4) :361-366.
[9]刘运强,廖顺尧,鲁成,等.动物线粒体编码序列相邻碱基组成对
核甘酸替换的影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 :270-272.
[10]陈岩,黄英,朱水芳.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红火蚁. 植物检
疫,2009,23(6) :18-20
[11]Marrone F,Lo Brutto S,Arculeo M. Molecular evidence for the pres-
ence of cryptic evolutionary lineages in the freshwater copepod ge-
nus Hemidiaptomus G. O. Sars,1903(Calanoida,Diaptomidae).
Hydrobiologia,2010,644(1) :115-125.
[12]Zhang YY,Xuan WJ,Zhao J,et al.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
nome of the cockroach Eupolyphaga sinensis(Blattaria:Polyphagi-
dae)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Dictyoptera. Mol
Biol Rep,2010,37(7) :3509-3516.
[13]李继变,任竹梅.角倍蚜 mtDNA Cyt b 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复
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5) :680-686.
[14]姚艳萍,郑哲民,王乃馨,等.基于形态特征和部分基因序列的
中国蚱科四个种的分类订正.昆虫学报,2008,51(8) :855-860.
[15]张大治,戴金霞,郑哲民.基于细胞色素 b 基因序列对蜻科部分
种类系统进化研究(蜻蜓目:差翅亚目). 四川动物,2006,25
(4) :695-699.
[16]Huo GM,Jiang GF,Sun ZL,et al.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family Acrypteridae(Orthoptera:Acridoidea)based on mitochondri-
al cytochrome B gen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07,34
(4) :290-306.
[17]邓素芳.基于线粒体 cyt b基因的蟋蟀科分子系统学研究(直翅
目:蟋蟀总科)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18]方雪梅,聂晓萌,黄菲,等.叶甲科部分种类 cyt b 基因序列及系
统发育关系初探.华北农学报,2006,21(6) :1-5.
(责任编辑 李楠)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