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gress in structural biology of RNA silencing

RNA沉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全 文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第22卷 第7期
2010年7月
Vol. 22, No. 7
Jul., 2010
文章编号 :1004-0374(2010)07-0608-08
收稿日期:2010-04-06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 6 3”计划)
(2008AA022310)
*通讯作者:E-mail:yekeqiong@nibs.ac.cn
RNA 沉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 炜1,2,叶克穷1*
(1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102206;2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94)
摘 要:RNA 沉默指由长度约为 21 nt 的小 RNA 介导的特异的基因沉默机制,它控制着许多基本的生
命过程,已经成为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在医学上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近些年对 R N A 沉默通路中
蛋白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小 R N A 加工、运输、修饰和发挥功能过程中大量的分子细节,发现很多 R N A
沉默蛋白能识别小 RN A 及其前体分子的特殊分子结构而实现对它们的操作。
关键词:RN A干扰;三维结构;核酸酶 I I I;A r g o n a u t e;R N A 运输;RN A甲基化
中图分类号:Q522; Q754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in structural biology of RNA silencing
ZHANG Wei1,2, YE Ke-qiong1*
(1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2206, China; 2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 RNA silencing is a conserved gene regulation mechanism with specificity determined by small RNAs
of ~21 nt. RNA silencing underlies many fundamental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Structural studies of RNA silencing components have
revealed molecular details in the processing, transportation,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small RNAs and
many unique protein-RNA recognition modes.
Key words: RNA interferenc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RNase III; Argonaute; RNA transport;RNA
methylation
RNA沉默是由长度约为21个核苷酸的小RNA介
导的特异的基因沉默机制[1-4]。在大部分真核生物中
都发现有小 RNA 的存在,它们在动植物发育、细
胞生长、维护基因组稳定、抵御病毒,以及异染
色质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现象常统称
为 RNA 沉默。小 RNA 能在 mRNA 转录、翻译和降
解等三种水平上抑制基因的表达。多种RNA沉默通
路虽然在发生途径、功能和作用范围上存在差别,
但都包括相似的核心生化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由双
链RNA触发,双链RNA被核酸酶III(RNase III)切
割后形成约21 nt 大小的短双链RNA,然后其中一
条向导链和Argonaute (AGO)蛋白组装形成RNA沉默
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向
导链RNA 利用所携带的序列信息识别互补的靶RNA
分子,根据下游效应分子的差别,而引发不同水平
的效应。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目前
生化过程研究最清楚的RNA 沉默通路,其中小RNA
和 AGO 结合后形成序列特异的 RNA 内切酶,定点
切割互补的靶 RNA。RNAi 已经成为重要的抑制特
异基因表达的技术,在医学上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根据生物发生过程和功能上的差别,小RNA可
分为三类: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miRNA
(microRNA) 和piRNA (Piwi-interacting RNA)。图1
显示了siRNA 和 miRNA 在哺乳动物中的发生过程。
siRNA 来源于长的双链RNA,经过RNase III
Dicer 切割而成。siRNA 是 ~21 nt 的双链结构,每
条链的5端有一个磷酸根,3端有双核苷酸的单链
609第7期 张 炜,等:R N A 沉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突出,这样的末端结构是RNase III 切割产物的标
志特征。长双链RNA可以由正反方向的转录产物退
火形成,以及来源于病毒的双链RNA或在实验条件
下人为引入。siRNA 的一条链和AGO 结合后行使向
导功能,这条链称为向导链 (guide strand),而另
一条链称为乘客链(passenger strand)。siRNA通常
作用于最初产生 siRNA 的源 RNA,引发其降解。
miRNA 指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在21 nt 左右
的单链RNA。miRNA 的基因通过RNA 聚合酶Pol II
转录成miRNA 前体(primary-miRNA,pri-miRNA),
p r i - m i R N A 形成的发夹结构在细胞核内被包含
Drosha和DGCR8的microprocessor复合物切割成~70
nt 的 miRNA 前体[5-8](precursor-miRNA, pre-
miRNA)。pre-miRNA 通过exportin-5 运输到细胞
质,被 Dicer 进一步切割成短的双链结构miRNA-
miRNA*。其中 miRNA* 指在发夹结构上和 miRNA
配对的反义链,m i R N A * 通常在胞内含量很低。
图1 哺乳动物miRNA和siRNA的发生过程
miRNA 和 AGO 结合后,以反式方式作用于其他基
因的 RNA。动物 miRNA 和靶分子 mRNA 的 3 非
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结合,这种结合
通常只局限于miRNA 第2~8位的种子区(seed),不
能引发 m R N A 的切割,仅抑制 m R N A 的翻译,但
目前还不清楚 miRNA 抑制翻译的分子机理。植物
miRNA 的作用方式和动物 miRNA 有较大差异,植
物 miRNA 通常和靶分子完全匹配,引起 mRNA 的
降解。植物中各种小RNA 的3端核糖被2-O-甲基
化,该修饰起到稳定小 RNA 的作用。在 miRBase
最近的第15版数据库中收录940条人源miRNA(包括
来源于重复基因的miRNA)。每个miRNA 可以调节
多个目的基因的表达,据估计人体有超过30%的基
因受miRNA 的调控,很多生物发育过程以及癌症等
疾病的发生与 miRNA 的调节过程相关。
piRNA 是长度为24~30 nt 的单链RNA,它和
Argonaute的Piwi亚家族成员结合,只存在于动物
610 生命科学 第22卷
的生殖细胞中。piRNA 的生成不依赖Dicer,而由
Piwi蛋白相互切割产生。piRNA 对生成配子细胞和
维持生殖干细胞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piRNA 功能
可能是抑制转座子活性,维护基因组稳定,但目前
还不清楚具体的机理。
在siRNA 的成熟过程中,由Dicer 切割产生的
双链中间体的一条链需要被转移到AGO 中,这个过
程由RISC装载复合物(RISC-loading complex, RLC)
完成。选择哪条链作为向导链并不是随机的,而是
由siRNA双链两端的热力学稳定性决定的(比如G-C
比 A-T 碱基对更加稳定),向导链5 端的热稳定性
通常比乘客链的5 端的热稳定性低。另外miRNA-
miRNA* 中间体两端通常呈现不对称的热稳定性,
miRNA 具有更不稳定的 5 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
Dicer、AGO2和 TRBP三个蛋白形成复合物[9-11],这
个复合物是目前发现的成分最清楚、功能最完整的
RISC 装载复合物,能完成整个的RNAi 生化反应;
它能把长链dsRNA 切割成siRNA,然后选取siRNA
双链中的向导链和AGO2 结合,最后形成的AGO2-
R N A 复合物能催化靶 RNA 的降解。
小RNA的产生机制以及它们如何与蛋白质相互
作用共同发挥功能是 RN A 沉默领域的核心生化问
题。本文将讨论近些年针对小RNA通路组分的结构
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三维结构信息对认识小RNA
生成以及工作机理的意义。
1 核酸酶III的结构
核酸酶III是一类切割双链RNA的内切酶,它
可分三种类型:最简单的细菌RNase III 以及真核
生物里更复杂的Dicer和Drosha。细菌RNase III包
含一个R3结构域和一个C端的双链RNA结合结构域
(dsRNA-binding domain,dsRBD)。Drosha和Dicer
是siRNA和miRNA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加工酶。Dicer
能切割长链 dsRNA,生成~21 nt 长度的siRNA。
miRNA的生成过程需要Drosha和Dicer依次对miRNA
基因转录产物进行加工。在高等真核生物中Dicer
是个很长的蛋白,由约2 00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从N 端至C 端通常包含解旋酶结构域、DUF283 结构
域、2个R3 结构域和1~2个dsRBD 结构域。Drosha
含有1个功能未知的N端结构域、2个R3结构域和1
个dsRBD 结构域。
对RNase III蛋白催化机理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
细菌RNase III的研究(图2)。细菌RNase III通过
R3结构域形成分子间同源二聚体[12]。每个亚基含有
多个保守的酸性氨基酸,它们和结合的二价镁离子
构成催化中心,两个催化中心分别对dsRNA 的两条
链进行切割,产生具有3端两核苷酸突出的末端结
构[13,14]。dsRBD 结构域在不结合底物时是活动的,
结合 dsRNA 后包裹在 dsRNA 两侧。
目前惟一的完整Dicer的结构是Doudna 实验室
解析的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Giardia intestinalis的
Dicer晶体结构[15]。Giardia Dicer较高等生物Dicer
的序列要简单许多,只含有 PAZ 结构域、两个 R3
结构域和N 端的平台(platform)结构域。Giardia
Dicer 形成了“斧头状”的结构(图2),两个连续
的 R 3 结构域形成分子内二聚体,组成了“斧头
面”;剩下部分组成“斧柄”,其中平台结构域
和一个α螺旋连接着PAZ结构域与R3结构域。Dicer
R3结构域分子内二聚体的结构和细菌RNase III分子
间二聚体的结构类似,说明它们切割底物的机理也
是相同的。我们还构建了Giardia Dicer结合底物的
结构模型以解释决定产物特定长度的机理。我们推
测PAZ结构域和dsRNA底物一端的3双核苷酸突出
结合,PAZ 结构域与 R3 催化中心之间的距离决定
了产物的长度。在Giardia Dicer中这个距离大约可
以容纳25 个碱基对的 dsRNA,这与其切割的生化
特性相符。PAZ 和 R3 平台之间连接区域长度的变化
可能导致不同Dicer的产物具有各自特征性的长度。
DUF283结构域曾被认为和Giardia Dicer中的平
台结构域结构类似,也连接 PAZ 和 R3 结构域[15]。
但是最近拟南芥DCR4 DUF283 的结构显示这个结构
域折叠成类似 dsRBD 的结构。相关生化实验还表
明,DUF283 介导与DRB4 蛋白的相互作用[16]。现
在尚不清楚高等真核生物Dicer和Giardia Dicer在整
体结构方面的相似程度有多大。
miRNA 加工过程的第一步由Drosha 执行,它
对pri-miRNA的发夹结构定点切割生成pre-miRNA[5]。
Drosha 对底物的精确识别还需要和DGCR8 形成mi-
croprocessor复合物[6-8]。生化研究表明,micropro-
cessor能识别pri-miRNA发夹结构和两端的单链区,
使切割发生在距离pre-miRNA 单链和双链结合部上
方第 11 个碱基对的位置[17 ]。目前对 Dro s h a 和
DGCR 8 复合物的结构还了解很少,只有最近解析
的部分DGCR8 的晶体结构,结构说明DGCR8 C 端
包含两个相互堆积的dsRBD 结构域[18]。
2  Argonaute 的结构
AGO 蛋白是RISC 复合体中的核心组分,所有
611第7期 张 炜,等:R N A 沉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图2 细菌 RNase III 和Giardia Dicer的结构
A: 细菌RNase III和 Dicer结构域组成;B: 细菌RNase III二聚体和RN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PDB:2EZ6),小球表示位于活
性中心的二价离子;C: Giardia Dicer的晶体结构(PDB:2FFL)
小 RNA 都和它结合进而和互补的靶 RNA 配对,引
发下游效应。在 siRNA 介导的RNAi 过程中,AGO
是剪切靶mRNA 的内切核酸酶,剪切需要向导链与
底物 RNA 完全配对。AGO 对底物进行位置特异的
切割,以向导链 5 端为起始点计算,切割位点在
和向导链第10 和 11 碱基配对的底物RNA 两个碱基
之间(图3A)。
在少数几个嗜热细菌(如Aquifex aeolicus、
Thermus thermophilus)和古细菌(如Pyrococcus
furiosus、Archaeoglobus fulgidus) 中也发现有AGO
的类似蛋白,虽然我们还不了解它们的功能和在进
化上的起源,但是因为这些蛋白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和生化性质,我们对 AG O 三维结构的了解大部分
来源于对这些原核生物 AG O 的研究。
第一个完整AGO的结构来源于P. furiosus,该
结构揭示了 AGO 由 N、PAZ、MID 和 PIWI 四个结
构域组成[19]。其中 MID 和 PIWI 结构域紧密联系,
构成独立的一半,而 N 和 PA Z 结构域构成另外一
半。随后的多个 AGO 结构表明,这两半在不同功
能态下可以相对活动, 另外PAZ和N结构域之间相
对位置也不固定。PIWI和RNase H有相似的结构和
保守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这些残基在RNase H 中
和镁离子结合,催化 RN A 的剪切,这些相似点提
示PIWI 有类似RNase H 核酸酶的活性。这个完整
AGO 的结构和针对哺乳动物 AGO2 的相关实验确立
了AGO 是 RNAi 过程的切割中心[19,20]。RNase H 切
割 DNA:RNA 杂交分子中的 RNA 链,而真核 AGO
的底物是小 RN A 和靶 RN A 形成的 RNA 双链。
PAZ 是 AGO 和 Dicer 特有的结构域,PAZ 和
siRNA 类似物复合物的结构显示PAZ 结构域结合向
导 链 R N A 的 3 末 端
[21]。在A. fulgidus 中有个只包
含MID和 PIWI结构域的蛋白叫afPiwi,afPiwi 和
双链RNA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AGO识别向导链5端
以及定点切割底物的机理[22,23]。向导链的5端磷酸
612 生命科学 第22卷
根结合在MID 和 PIWI 结构域的交接处,一个螯和
的镁离子介导了重要的相互作用。向导链的第一个
碱基并不参加与靶链的配对,而是翻转出来和MID
结构域的一个口袋结合。靶链和向导链形成双螺旋
向PIWI 结构域延伸,向导链5 端和催化中心之间
的距离正好容纳9 个碱基对,这个距离决定了靶链
上切割位点的位置。
在拟南芥中发现不同AGO 蛋白所结合的miRNA
的 5端碱基有明显的倾向性[24,25],比如AGO1通常
结合U 起始的miRNA,AGO2 喜欢A 起始的miRNA,
这种倾向性可能和某些AGO能识别向导链5端第一
个碱基有关。
Patel实验室解析了一系列T. thermophilus AGO
完整蛋白和核酸复合物的结构[26-28]。这些结构中使
用 DNA 作为向导链,因为生化实验表明原核生物
AGO 利用DNA 作为向导链切割匹配的RNA[23,29]。在
没有底物结合时,向导链的5端和3端分别结合于
MID 和 PAZ 结构域[26]。向导链的第2~10 个碱基保
持着类似螺旋的构象,这种开放的构象可能有利于
目的RNA结合。Patel 实验室随后解析了一个AGO、
向导链和底物三元复合物,其中底物RNA 在 10~11
位含有不配对的碱基以阻止AGO的切割[27]。这个结
构显示向导链的5端和3端还是分别结合于MID和
PAZ 结构域,2~8 位种子区域和底物形成典型的 A
型双螺旋构象,而靠近向导链3端的大部分区域的
向导链和底物在晶体中不可见。由于底物和向导链
图3 Argonaute的结构
A: siRNA 识别目的RNA 的示意图,X表示切割位点;B: AGO 的结构域组成;C: T. thermophilus AGO 和向导链、靶链复
合物的晶体结构。从左到右依次是AGO 和向导链二元复合物结构 (PDB:3DLH),AGO、向导链和12 nt 底物形成的三
元复合物的结构 (PDB:3HO1),AGO、向导链和19 nt 底物形成的三元复合物的结构(PDB:3HK2)。这三个结构的MID
和 P I W I 结构域经过叠合,有一致的显示角度。在底物结合和延伸过程中,N 和 P A Z 结构域发生明显位移
在切割位点附近的双螺旋结构受到破坏,这个结构
无法反映AGO 在切割时的活性构象,可能模拟了动
物 miRNA 和靶 RNA 在种子区结合时的情形。
2009年,Patel实验室利用AGO活性位点突变
体解析了 AGO、向导 DNA 和不同长度(12、15 和
19 nt)完全匹配的底物RNA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的晶
体结构,这些结构完美的捕捉到底物RNA和向导链
形成的双螺旋在种子区成核、向末端延伸的动态过
程[28](图 3C)。当长为12 nt的底物RNA与向导链结
合后,两者形成了11 个碱基对的双螺旋,这时向
导链3端仍结合于PAZ结构域,和底物结合之前的
构象类似。当底物RNA 的长度增长到15 nt,双螺
旋的长度增长到14 bp (对应于向导DNA 第 2~15
位),这模拟了双螺旋结构继续向向导链3端延伸的
过程。此时向导链和底物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覆盖在
PIW I 结构域的催化位点,接近被切割时的构象。
重要的是,随着底物 R N A 和向导链进一步结合,
PI W I 结构域上 R N A 结合区的构象发生了显著变
化,整个PAZ 结构域发生翻转,向导链的 3 末端
也脱离了 PAZ 结构域。当底物 RNA 的长度增长到
19 nt时,双螺旋的长度为15 bp (对应于向导DNA
第2~16位)。这个19 nt底物复合物的结构和15 nt
底物复合物的结构十分相似,双螺旋长度仅仅延长
了 1 个碱基对,这是因为在向导 DNA 的第 16 位,
AGO 蛋白的N- 端结构域与双螺旋的末端相互堆积,
抑制了双螺旋的进一步延伸。
613第7期 张 炜,等:R N A 沉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对于向导链如何结合底物RNA的问题存在过两
种观点[29-31]。一种观点认为向导链和底物RNA结合
过程中,向导链5和 3 两端始终与MID 和 PAZ 结
构域结合(末端固定模型); 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向导
DNA 和底物RNA 配对向3 末端延伸,向导链的3
端需要脱离PAZ结构域,以释放双螺旋形成所造成
的阻力(二态模型); AGO和15/19 nt底物形成的复合
物的结构为二态模型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由于活性位点的突变会影响二价离子的结合,
Patel实验室还解析了野生型AGO、向导链和19 nt
底物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28]。虽然此时AGO有完整
的活性位点,底物RNA在晶体里却没有被切割。结
构显示在50 mmol/L Mg2+ 条件下活性位点结合一个
镁离子,在更高的80 mmol/L Mg2+ 条件下活性位点
结合两个镁离子。AGO 活性位点镁离子的构型说明
AGO 和其他RNase H 催化机制是一致的[32]。
3 miRNA 前体出核运输的结构机制
miRNA 的加工分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个阶段,
中间产物pre-miRNA需要通过exportin-5 转运到细胞
质,然后继续加工成为成熟的miRNA[33]。exportin-
5通过小GTPase 酶 Ran来调节pre-miRNA的结合和
解聚。在细胞核内,Ran 结合 GTP 形成 RanGTP,
然后在 R a n G T P 存在的情况下,p r e - m i R N A、
exportin-5和RanGTP形成三元复合物,穿过核孔复
合体。在细胞质中,GTP 的水解触发 pre-miRNA
的释放。
最近Okada等[34]解析了exportin-5、RanGTP和
pre-miR-30a形成的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详细地
解释了pre-miRNA被转运复合物识别的机理(图4)。
exportin-5由20个连续的HEAT 重复序列构成,每
个HEAT 重复序列含约 40 个残基,折叠成含两个
α-螺旋的发夹结构。exportin-5 和 RanGTP形成了
一个类似于“棒球手套”的结构把 pre-miRNA 茎
部包裹在内部。pre-miRNA 在晶体中的可见部分包
含由22 个碱基对形成的茎部双螺旋和3末端双核苷
酸单链突出,茎环顶端的结构和蛋白质没有接触,
在晶体里也不可见。“棒球手套”结构的内表面分
布着大量带正电的碱性氨基酸,它们和RNA磷酸骨
架相互作用。RanGTP 只有两个赖氨酸和RNA 有作
用,但RanGTP 和 exportin-5 有广泛接触,这种接
触可能帮助exportin-5形成能结合RNA的构象。这
个结构还显示了exportin-5对RNA 3末端单链突出
的识别方式:exportin-5的第12~15 HEAT重复序列
形成了一个凹槽,和pre-miRNA 3端双核苷酸突出
形成大量的氢键、盐键及碱基堆积等作用。exportin-5
图4 Exportin-5、RanGTP和pre-miRNA形成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PDB: 3A6P)
614 生命科学 第22卷
还能转运tRNA、人的Y1 RNA 和腺病毒的VA1 RNA
等其他有结构的 RNA,这些RNA 都有一个3 单链
区,这说明3单链区是RNA被exportin-5识别的重
要结构特征。exportin-5和pre-miRNA的相互作用
不涉及对碱基的特异识别,所以exportin-5可以转
运序列各异但结构类似的 RNA。
4 小 RNA 末端甲基化的结构机制
HEN1催化植物小RNA的 3末端核糖2羟基的
甲基化[35,36],这种修饰有利于维持植物小RNA的稳
定性[37]。拟南芥HEN1只能识别长度为19~22 bp含
有3 双核苷酸突出的双链 RNA,对单链RNA 没有
催化活性[36]。拟南芥HEN1 和双链RNA 复合物的晶
体结构揭示了 HEN1 识别双链结构和催化甲基转移
的机理[38 ](图 5)。HEN 1 从 N 端到 C 端依次包括
dsRBD1结构域、La-containing domain (LCD) 结构
域、dsRBD2结构域、PPIase-like domain (PLD) 结
构域和甲基化酶结构域(MTase)。两个 dsRBD 将
RNA 的双链区包裹,而甲基化酶结构域和 LCD 中
的La motif分别封闭住RNA的两端, 这种紧密的包
裹限制了HEN1底物长度在21~24 nt 之间。甲基化
酶结构域催化位点只能容纳单链RNA的3末端,解
释了底物被甲基化末端单链结构的重要性[36]。
和以往的依赖于Ado-Met(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
图5 HEN1的结构域组成、HEN1和双链siRNA复合
物的晶体结构(PDB:3HTX)
转移酶不同,HEN1 的活性中心还包含了 1 个镁离
子,该镁离子和RNA 3 末端核糖的2和 3羟基,
以及其他4 个保守残基(Glu796、Glu799、His800
和His860)形成了6个螯合键。生化实验显示金属螯
合剂和上述4个残基任何一个突变都使HEN1失去催
化活性,这说明镁离子对甲基化反应的重要性。
细菌的HEN1同源蛋白能催化单链RNA的 3末
端甲基化,最近晶体结构表明它们和植物 HEN1 有
结构很相似的甲基化酶结构域[39]。动物的piRNA 也
有类似的3末端甲基化修饰[40,41]。动物HEN1同源
蛋白只包含N-端甲基化酶结构域和另外一个未知功
能的结构域,它的底物是和Piwi蛋白结合的piRNA,
而对双链RNA 没有催化活性[40,41]。阐明动物HEN1
识别底物的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的结构研究。不同类
型HEN1 的催化结构域序列相当保守,但是在其他
区域存在巨大差别,这些差异可能源于它们需要识
别不同结构的底物。
5 展望
近些年对RNA沉默通路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
了重要进展,这些三维结构信息揭示了有关小RNA
生物发生和行使功能的大量分子细节,这些知识有
助于在生物研究和医学应用领域更好的利用RNAi技
术。但是目前高等真核生物AGO、Dicer 和 Drosha
的结构信息还很少,我们期待未来在这方面的研究
会有所突破。哺乳动物的RISC 装载复合物(AGO2-
Dicer-TRBP)能完成完整的RNAi生化反应,对这个
复合物深入的结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siRNA 合成、
向导链选择、AGO 装载和行使功能各个过程之间的
偶联机制。小 RNA 和 AGO 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介
导多种生物效应,这是通过结合其他效应分子实现
的,研究AGO 和各种效应分子结合的结构将有助于
我们理解 RN A 沉默的功能多样性。
[参 考 文 献]
[1] Carthew RW, Sontheimer EJ. Origins and mechanisms of
miRNAs and siRNAs. Cell, 2009, 136(4): 642-55
[2] Jinek M, Doudna JA. A three-dimensional view of the mo-
lecular machinery of RNA interference. Nature, 2009, 457
(7228): 405-12
[3] Kim VN, Han J, Siomi MC. Biogenesis of small RNAs in
animals.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09, 10(2): 126-39
[4] Malone CD, Hannon GJ. Small RNAs as guardians of the
genome. Cell, 2009, 136(4): 656-68
[5] Lee Y, Ahn C, Han J, et al. The nuclear RNase III Drosha initiates
microRNA processing. Nature, 2003, 425(6956): 415-9
615第7期 张 炜,等:R N A 沉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6] Han J, Lee Y, Yeom KH, et al. The Drosha-DGCR8 com-
plex in primary microRNA processing. Genes Dev, 2004,
18(24): 3016-27
[7] Gregory RI, Yan KP, Amuthan G, et al. The microprocessor
complex mediates the genesis of microRNAs. Nature, 2004,
432(7014): 235-40
[8] Denli AM, Tops BB, Plasterk RH, et al. Processing of pri-
mary microRNAs by the microprocessor complex. Nature,
2004, 432(7014): 231-5
[9] Chendrimada TP, Gregory RI, Kumaraswamy E, et al. TRBP
recruits the Dicer complex to Ago2 for microRNA process-
ing and gene silencing. Nature, 2005, 436(7051): 740-4
[10] Gregory RI, Chendrimada TP, Cooch N, et al. Human RISC
couples microRNA biogenesis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Cell, 2005, 123(4): 631-40
[11] MacRae IJ, Ma E, Zhou M, et al. In vitro reconstitution of
the human RISC-loading complex.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 105(2): 512-7
[12] Blaszczyk J, Tropea JE, Bubunenko M, et al. Crystallo-
graphic and modeling studies of RNase III suggest a mecha-
nism for double-stranded RNA cleavage. Structure, 2001, 9
(12): 1225-36
[13] Zhang H, Kolb FA, Jaskiewicz L, et al. Single processing
center models for human Dicer and bacterial RNase III. Cell,
2004, 118(1): 57-68
[14] Gan J, Tropea JE, Austin BP, et al.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double-stranded RNA processing by ribo-
nuclease III. Cell, 2006, 124(2): 355-66
[15] Macrae IJ, Zhou K, Li F,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double-
stranded RNA processing by Dicer. Science, 2006, 311
(5758): 195-8
[16] Qin H, Chen F, Huan X, et al. Structure of the Arabidopsis
thaliana DCL4 DUF283 domain reveals a noncanonical
double-stranded RNA-binding fold fo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RNA, 2010, 16(3): 474-81
[17] Han J, Lee Y, Yeom KH, et al.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recog-
nition of primary microRNAs by the Drosha-DGCR8
complex. Cell, 2006, 125(5): 887-901
[18] Sohn SY, Bae WJ, Kim JJ,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DGCR8 core. Nat Struct Mol Biol, 2007, 14(9): 847-53
[19] Song JJ, Smith SK, Hannon GJ,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Argonaut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ISC slicer activity.
Science, 2004, 305(5689): 1434-7
[20] Liu JD, Carmell MA, Rivas FV, et al. Argonaute2 is the
catalytic engine of mammalian RNAi. Science, 2004, 305
(5689): 1437-41
[21] Ma JB, Ye K, Patel DJ. Structural basis for overhang-spe-
cific small interfering RNA recognition by the PAZ domain.
Nature, 2004, 429(6989): 318-22
[22] Parker JS, Roe SM, Barford D.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mRNA
recognition from a PIWI domain-siRNA guide complex.
Nature, 2005, 434(7033): 663-6
[23] Ma JB, Yuan YR, Meister G,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5-
end-specific recognition of guide RNA by the A. fulgidus Piwi
protein. Nature, 2005, 434(7033): 666-70
[24] Montgomery TA, Howell MD, Cuperus JT, et al. Specific-
ity of ARGONAUTE7-miR390 interaction and dual func-
tionality in TAS3 trans-acting siRNA formation. Cell, 2008,
133(1): 128-41
[25] Mi S, Cai T, Hu Y, et al. Sorting of small RNAs into
Arabidopsis argonaute complexes is directed by the 5 termi-
nal nucleotide. Cell, 2008, 133(1): 116-27
[26] Wang Y, Sheng G, Juranek S, et al. Structure of the guide-
strand-containing argonaute silencing complex. Nature, 2008,
456(7219): 209-13
[27] Wang Y, Juranek S, Li H, et al. Structure of an argonaute
silencing complex with a seed-containing guide DNA and
target RNA duplex. Nature, 2008, 456(7224): 921-6
[28] Wang Y, Juranek S, Li H, et al. Nucleation, propagation and
cleavage of target RNAs in Ago silencing complexes. Nature,
2009, 461(7265): 754-61
[29] Yuan YR, Pei Y, Ma JB,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A. aeolicus
argonaute, a site-specific DNA-guided endoribonucleas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RISC-mediated mRNA cleavage. Mol
Cell, 2005, 19(3): 405-19
[30] Tomari Y, Zamore PD. Perspective: machines for RNAi.
Genes Dev, 2005, 19(5): 517-29
[31] Filipowicz W. RNAi: the nuts and bolts of the RISC machine.
Cell, 2005, 122(1): 17-20
[32] Nowotny M, Gaidamakov SA, Crouch RJ, et al. Crystal
structures of RNase H bound to an RNA/DNA hybrid: sub-
strate specificity and metal-dependent catalysis. Cell, 2005,
121(7): 1005-16
[33] Lund E, Guttinger S, Calado A, et al. Nuclear export of
microRNA precursors. Science, 2004, 303(5654): 95-8
[34] Okada C, Yamashita E, Lee SJ, et al. A high-resolution struc-
ture of the pre-microRNA nuclear export machinery. Science,
2009, 326(5957): 1275-9
[35] Yu B, Yang Z, Li J, et al. Methylation as a crucial step in plant
microRNA biogenesis. Science, 2005, 307(5711): 932-5
[36] Yang Z, Ebright YW, Yu B, et al. HEN1 recognizes 21-24 nt
small RNA duplexes and deposits a methyl group onto the
2 OH of the 3 terminal nucleotide. Nucleic Acids Res, 2006,
34(2): 667-75
[37] Li J, Yang Z, Yu B, et al. Methylation protects miRNAs and
siRNAs from a 3-end uridylation activity in Arabidopsis.
Curr Biol, 2005, 15(16): 1501-7
[38] Huang Y, Ji L, Huang Q, et al.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mecha-
nisms of the small RNA methyltransferase HEN1. Nature,
2009, 461(7265): 823-7
[39] Mui Chan C, Zhou C, Brunzelle JS, et al.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insights into 2-O-methylation at the 3-terminal
nucleotide of RNA by Hen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
106(42): 17699-704
[40] Saito K, Sakaguchi Y, Suzuki T, et al. Pimet, the Drosophila
homolog of HEN1, mediates 2-O-methylation of Piwi-
interacting RNAs at their 3 ends. Genes Dev, 2007, 21(13):
1603-8
[41] Horwich MD, Li C, Matranga C, et al. The Drosophila
RNA methyltransferase, DmHen1, modifies germline
piRNAs and single-stranded siRNAs in RISC. Curr Biol,
2007, 17(14): 12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