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6-O

6-O



全 文 :第7卷第6期
2009年11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Vol.7No.6
Nov.2009
doi:10.3969/j.issn.1762-3678.2009.06.012
收稿日期:2008-1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3660022);广西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桂能科06300065B)
作者简介:王银珍(198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有机化学;姚评佳(联系人),教授,Email:pjyao@gxu.edu.cn
6 O (10)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的抑菌活性
王银珍,姚评佳,魏远安
(广西大学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
摘 要:用酶法合成的10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进行真菌和细菌的抑菌试验,发现糖酯对白假丝酵母菌及革兰氏
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抑制效果,对白假丝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质
量浓度分别为10、4、3、4和3mg/mL。
关键词:抑菌;6 O (10)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活性
中图分类号:Q546;R3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9)06-0059-04
Antibacterialactivityof6O(10undecylenoyl)Dglucose
WANGYinzhen,YAOPingjia,WEIYuanan
(KeyLaboratoryofSubtropicalBioResourceConservationandUtilizationofGuangxiProvince,
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Abstract:6O(10Undecylenoyl)Dglucosewassynthesizedbyaenzymaticmethod.Itsantibacterialactivity
wasassayed.TestsshowedthatithadanantibacteriumefectonCandidaalbicans,grampositivebacteriaand
gramnegativebacteria.The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sforCandidaalbicans,E.coli,Bacilussubtilis,
Staphylococcusaureus,andProteuswere10,4,3,4and3mg/mL.
Keywords:antibacterium;6O(10undecylenoyl)Dglucose;activity
  10 十一碳烯酸(10 undecylenicacid,UA)是
重要的蓖麻油衍生物之一,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
双键2个功能基团,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1],并
且具有抗细菌、真菌的活性,文献[2-3]报道UA在
体内具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和环氧化酶(cyclooxy
genase)的活性。由于 UA的水溶性较小,它的应用
受到了限制。Tokiwa等[4-5]利用蛋白酶将熊果苷和
10 十一碳烯酸乙烯酯合成熊果苷酯,并进行了体
外抑制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的活性研究,表明十一碳
烯酸的熊果苷酯比单纯的熊果苷具有更好的生物
活性。
UA不但水溶性小,而且具有臭味,难以应用于
日化等行业。利用脂肪酶 Novozym 435的催化作
用将10 十一碳烯酸和葡萄糖酯化生成 6 O
(10 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后,该糖酯仍具有很好
抗菌活性。这种糖酯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
UA转化为糖酯后提高了10 十一碳烯酸的水溶性,
能更好地发挥其抗菌活性。更重要的是,该糖酯能
屏蔽10 十一碳烯酸的气味,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
等领域。本文研究糖酯对各种真菌和细菌的抑制
性能,并表征6 O (10 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的
抑菌活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白假丝酵母菌、黑曲霉均由中科院
微生物研究所提供;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
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均由广西大学农学院菌种保藏
中心提供。
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蛋白胨、酵母膏,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
限责任公司。
实验试剂:10 十一碳烯酸(99%),AlfaAesar
(天津)化学有限公司;葡萄糖,国药化学试剂有限
公司;脂肪酶Novozym 435,诺维信(中国)公司;甘
油,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琼脂粉,天津市科密欧
试剂开发中心。
1.2 试验方法
1.2.1 6 O (10)十一碳烯酸糖酯的合成
取045g葡萄糖和092g的 10 十一碳烯酸
(摩尔比为1∶2),溶于10mL预先用分子筛除过水的
特戊醇中,脂肪酶 Novozym 435按10mg/mL的质
量浓度加入反应体系中,并加入32g分子筛,在
50℃、200r/min的摇床上反应48h,反应产物经过
滤后将溶剂蒸干,上硅胶层析柱,以 V(氯仿)∶V(甲
醇)=12∶1组成的淋洗剂洗脱,纯化得纯品。
1.2.2 培养基
白假丝酵母菌培养基为 131%的麦芽汁培
养基。
其他真菌和细菌培养基组成(g/L):蛋白胨
50,酵母膏 30,甘油 200,琼脂粉 15。
1.2.3 菌悬液的制备
将上述供试菌种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后,置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其中细菌于(37±1)℃培养
24h,真菌于25~28℃培养48h后,置于冰箱保存
备用。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无菌水至试管中,反复冲
洗成菌悬液后,将其装入已有一定量无菌水的试管
中,加入玻璃球置于振荡器中振荡约05h成为菌悬
液。于560nm下进行紫外扫描,采用平板菌落计数
法计数,使菌悬液的密度在107~109个/mL。
1.2.4 抑菌试验
将调整好密度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已凝结的
平板培养基中。然后取预先灭菌的标准滤纸(直径
6mm)分别蘸取不同质量浓度的6 O (10)十一
碳烯酸葡萄糖酯的甲醇溶液,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
风干后贴于平板表面,每个培养皿均分放4片滤纸,
再取1张滤纸蘸取无菌水作为对照。其中细菌于
(37±1)℃培养24h,真菌于25~28℃培养48h后,
观察并测定抑菌圈大小。每种密度重复2次,结果
取平均值再取整数。
1.2.5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根据糖酯的抑菌效果,将糖酯配制成系列质量
浓度,对测试有抑菌效果的5种菌进行最佳最低质
量浓度抑菌试验。测试的每株菌,每个培养皿贴上
蘸有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糖酯的滤纸片,其中以无
菌生理盐水的滤纸片作对照,重复6个皿,即每个质
量浓度做6个平行试验,再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
培养,以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为抑菌直径[7]。
1.2.6 6 O (10)十一碳烯酸糖酯溶解度的测定
采用平衡法测定溶解度。称取一定量的糖酯
于1mL60℃的水中,搅拌直至不能完全溶解为止,
取下层清液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计算溶液中糖酯
的含量,即糖酯在60℃下的溶解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糖酯对各菌种的抑制测定结果
在测试的6种菌中,6 O (10 十一碳烯酸)
葡萄糖对白假丝酵母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变形杆
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葡萄球菌、枯
草芽孢杆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结果见表1和
图1。从表1可以看出,除黑曲霉外,6 O (10
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对其他菌种均具有抑制作
用。由图1可见,对照滤纸片的周围细菌生长情况
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沾有糖酯的滤纸片周围形成了
抑菌圈,而且随着糖酯浓度的增大,抑菌圈的直径
逐渐增大,说明糖酯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
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较明显。
2.2 糖酯质量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6 O (10 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的抑菌效果
用滤纸片周围抑菌圈的大小来衡量,经滤纸片法多次
重复的测定结果依次分别是: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
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糖酯的
质量浓度与各菌的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各种菌的抑菌圈均随着糖酯质量浓度的
0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增大而增大。当糖酯质量浓度太低时,抑菌效果不够
明显,但质量浓度太高时对原料是一种浪费,因此当
抑菌圈直径在其随糖酯质量浓度的增长而递升的趋
势开始变得平缓时,此点可称为最佳抑菌质量浓度。
在图2中可以看出:白假丝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芽
孢杆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最佳抑菌质量浓
度分别为20、15、8、15和20mg/mL。
2.3 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的测定结果
6 O (10 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对不同菌种
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6 O (10 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
对白假丝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葡萄
球菌、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0、4、3、
4、3mg/mL。
表1 6 O (10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的抑菌测定结果
Table1 Antibacterialresultsof6O(10undecylenoyl)Dglucose
测试菌株 ρ
(糖酯)/
(mg·mL-1)
抑菌效果 测试菌株 ρ
(糖酯)/
(mg·mL-1)
抑菌效果
白假丝酵母菌
对照 —
8 +
15 +
20 +
金黄葡萄球菌
对照 —
8 +
15 +
20 +
黑曲霉
对照 —
8 —
15 —
20 —
枯草芽孢杆菌
对照 —
8 +
15 +
20 +
大肠杆菌
对照 —
8 +
15 +
20 +
变形杆菌
对照 —
8 +
15 +
20 +
    注:对照为无菌生理盐水,“+”为抑菌阳性,“—”为抑菌阴性。
图1 6 O (10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的抑菌效果
Fig.1 Antibacterialresultsof6O(10undecylenoyl)Dglucose
16 第6期 王银珍等:6 O (10)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的抑菌活性
图2 糖酯质量浓度与抑菌圈直径的关系
Fig.2 Relationshipofdiferentconcentrationof6O
(10undecylenoyl)Dglucoseanddiameterof
inhibitionzone
表2 糖酯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
Table2 MICof6O(10undecylenoyl)Dglucose
供试菌种
糖酯的抑菌质量浓度/(mg·mL-1)
2 3 4 6 8 10 15 20
白假丝酵母菌 — — — — — + + +
大肠杆菌 — — + + + + + +
枯草芽孢杆菌 — + + + + + + +
金黄葡萄球菌 — — + + + + + +
变形杆菌 — + + + + + + +
注:“—”表示无抑菌效果,“+”表示有抑菌效果,MIC表示
最低抑菌质量浓度。
2.4 10 十一碳烯酸糖酯化后的优点
经试验,由10 十一碳烯酸合成6 O (10 十
一碳烯酸)葡萄糖酯后,在60℃下其溶解度由
0112mg/mL提高到 14528mg/mL,说明酯化后
的溶解度明显提高,且6 O (10 十一碳烯酸)葡
萄糖酯已经没有10 十一碳烯酸那种令人难闻的气
味。本实验证明该糖酯对某些真菌、革兰氏阴性菌
和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说明所合
成的糖酯能够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等日
化行业,因此,10 十一碳烯酸的糖酯化可进一步扩
大其应用范围。
3 结 论
利用脂肪酶 Novozym 435的区位选择性,在特
戊醇介质中可以催化10 十一碳烯酸和葡萄糖合成
6 O (10 十一碳烯酸)葡萄糖酯,掩盖了10 十
一碳烯酸的不良气味,并提高了溶解度。在该糖酯
对真菌和细菌的抑菌试验中,证明其对白假丝酵母菌
及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抑制效果,对白假丝酵
母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变形
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0、4、3、4和
3mg/mL。说明所合成的糖酯有望应用于化妆品、洗
涤剂、清洁剂等日化行业。
参考文献:
[1] 韩国斌,阎儒峰,李居英.十一碳烯酸是合成精细化学品的重
要原料[J].日用化学工业,1995,25(3):2326.
HanGuobin,YanRufeng,LiJuying.Undecenoicacidisanimpor
tantrawmaterialforfinechemicalssynthesis[J].ChinaSurfactant
Detergent&Cosmetics,1995,25(3):2326.
[2] BourneN,IrelandJ,StanberyLR,etal.Efectofundecylenic
acidasatopicalmicrobicideagainstgenitalherpesinfectioninmice
andguineapigs[J].AntiviralRes,1999,40(3):139144.
[3] HenryGE,MominRA,NairMG,etal.Antioxidantandcyclooxy
genaseactivitiesoffatyacidsfoundinfood[J].JAgricFood
Chem,2002,50(8):22312234.
[4] TokiwaY,KitagawaM,RakuT.Enzymaticsynthesisofarbutin
undecylenicacidesteranditsinhibitoryefectonmushroomtyrosi
nase[J].BiotechnolLet,2007,29(3):481486.
[5] TokiwaY,KitagawaM,RakuT,etal.Enzymaticsynthesisofarbu
tinundecylenicacidesteranditsinhibitoryefectonmelaninsyn
thesis[J].BioorgMedChem,2007,17(11):31053108.
[6] 杨梅,黄东瑜,徐晓燕.糖基天然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J].甘蔗糖业,2007(3):3942.
YangMei,HuangDongyu,XuXiaoyan.Recentresearchonthe
synthesisofsugarbasednaturalsurfactants[J].Sugarcaneand
Canesugar,2007(3):3942.
[7] 闫艳茹.银杏外种皮系统溶剂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J].农
产品加工学刊,2008(2):4144.
YanYanru.Studyonantibacterialactivityofsolventextractionin
Ginkgobilobaexocarpsystem[J].AcademicPeriodicalofFarm
ProductsProcessing,2008(2):4144.
2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