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ptimization of γ-PGA fermentation condition with Bacillus subtili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γ-PGA的条件



全 文 :第6卷第3期
2008年5月
生物加工过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May2008
· 17·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T-PGA的条件
范洪臣1,李艳华2,梁金钟2,王立群1
(1.东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30;2.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76)
摘要:对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产7一聚谷氨酸[7一poly(Stutamicacid),7一PGA]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
子实验筛选出最适碳源为玉米糖化液,氮源为蛋白胨和谷氨酸钠,无机盐为KH:P0.,MgCl,MnCh和NaCl。在此基
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产量的12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因素蛋白胨、谷氨酸钠
和NaCI。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产y-PGA区域后,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出蛋白
胨、谷氨酸钠和NaCI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54%,8.13%和0.96%。优化后液体发酵液7.PGA产量提高到
29.00吕/L,比初始y-PGA产量14.10g/L提高了2倍。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7一聚谷氨酸;响应面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Q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8)03—0017一cr7
Optimizationof9,-PGAfermentationconditionw thBacillussubtilis
by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FANHong.thenl,LIYan.hua2,LIANGJin.zhon92,WANGLi.qunl
(1.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2.HaerbinUniversityofCommerce,Harbin150076,China)
Abstract:Theferm ntationconditionof7一poly(glutamicacid)(y·PGA)byBacillussubtiliswagopti—
mized.Usinginglefactorialexperiments,sourcesofcarbon,nitrogenandinorganicionsweredeter-
mined鹊cornfloursaccharificationliquor,peptone,glutamate,KH2P04,MgCl2,MnCl2,andNaCl.
Threesignificantfactors,peptone,glutamateandNaCl,werescr enedbyPlackett—Burmandesig .The
optimalregionof7·PGAproductionWagfoundbysteepestascentapproach.Theoptimalcombinedcon-
centrationformaximumy-PGAproductionWagdeterminedbyr sponsesurfacemethodology8S:0.54%
Peptone,8.13%Glutamateand0.96%NaCl.TheproductionlevelWasincreaseto14.10g/L.
Keywords:Bacillussubtilis;y—polyglutamicacid;responsesurfacem thodology;optimization
y一聚谷氨酸[y—poly(glutamicacid),7一PGA]是
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细胞外高分子。它是一种水溶
性的酰胺化合物,可以通过芽孢杆菌的变种来生产,
这种阴离子物质是由L型谷氨酸或D型谷氨酸单体
之间通过Ot氨基和y羧基形成肽键之后生成的同聚
酰胺。7-PGA具有极佳的成膜性、成纤维性、阻氧性、
可塑性、黏绪眭、保湿性和可生物降解等独特的理化
和生物学特性,是一种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的生物
相溶性新型天然高分子⋯,可应用在工农业及其他行
业领域。目前y—PGA生产主要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
地衣芽孢杆菌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柠檬酸和甘油,且
大多为谷氨酸依赖型,由于成本过高的限制,这一技
收稿日期:2007.10.It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责助项目(GA061M01)
作者简介:范洪臣(1978一),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
联系人:王立群,教授,E·mail:lj,20so@126.eom
万方数据
· 18·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3期
术只停留在实验室水平。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筛选获
得的一株产7一PGA的枯草芽孢杆菌,拟通过优化发
酵条件进一步提高该菌y-PGA的产量,为y-PGA的
工业化生产提供方法和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B一115(BacillussubtilisB—l15)。
1.1.2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质量分数1%蛋白胨、质量分数
0.5%NaCI、质量分数0.3%牛肉膏,质量分数2%琼
脂粉,pH7.0。
初始发酵培养基:质量分数6%玉米糖化液、质
量分数1%蛋白胨、质量分数5%谷氨酸钠、质量分
数0.1%KH2PO。、质量分数0.05%MgS04。
1.2方法
1.2.1糖化液的制备
糖化液的制备过程为:配料_÷液化_÷糖化叶过
滤-+灭酶。
液化时,pH6.0—6.5,85℃,40min,a-淀粉酶
质量分数0.5%,淀粉浆质量分数30%;糖化时,pH
4.2~4.5,60℃,4h 糖化酶质量分数0.6%,糖化
液还原糖可达No.22g/mL。
1.2.2还原糖的测定
还原糖的测定按GB/TS009.7—2003进行。
1.2.3发酵培养
将活化后的种子培养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
37℃,150r/min摇床培养48h。
1.2.4y—PGA测定方法
7一PGA的测定方法按重量法进行[2】。
2 结 果
2.1 碳源、氦源及无机盐对产Y—PGA的影响
2.1.1碳源的影响
改变初始碳源的种类,分别以玉米糖化液、可
溶性玉米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进行
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可得出玉米
糖化液产量达到14.01g/L,最低为葡萄糖,所以选
择玉米糖化液为最佳碳源。由图l所示,玉米糖化
液质量分数在6%时,Y.PGA的产量最大,所以选择
质量分数6%的玉米糖化液为最佳碳源。
2.1.2氮源的影响
以玉米糖化液为碳源,分别以硫酸铵、氯化铵、
酵母膏、蛋白胨4种无机和有机的氮源进行实验,结
果如图2所示。
16
14
,12
÷10
掌8
璎6
4
2
O 2 4 6 8 lO 12
w/%
—·一玉米糖化液一可溶性淀粉——一葡萄糖———一蔗糖—一a一麦芽糖
图1碳源对产y-PGA的影响
Fig.1Effectofvariouscaxbon瓢mI℃e8ony—PGAproduction
16
14
12
■10
掌8
理6
4
2
O 2 4 6 8 lO 12 14
p/(10-39。mL-1、
+蛋白胨——一酵母膏 +氯化铵——一硫酸铵
图2氮源对产y·PGA的影响
Fig.2Effectdvariousnitrogen80t1113e8ony-PGAplⅨhlction
由图2可以得出加蛋白胨组7一PGA产量最大,
加无机盐硫酸铵和氯化铵组Y-PGA产量很少,因此
选择蛋白胨为最适氮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其质量浓
度4×10一一1.2×10’2s/mL的范围内Y—PGA产量
为13—14g/L,当质量浓度超过这一范围时产量
下降。
2.1.3谷氨酸钠对产7.PGA的影响
Y.PGA是由微生物通过谷氨酸聚合酶合成的,
谷氨酸是其合成的前体物质旧】。由此考察基础发
酵培养基中不同质量浓度的谷氨酸钠对菌株合成
y—PGA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万方数据
2008年5月 范洪臣等: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T-PGA的条件 ·19·
25
20
÷15
删10
{L
5
图3结果表明,在基本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谷氨
酸钠对7一PGA的合成是完全必要的,在没有添加谷
氨酸钠的培养基中,y-PGA产量为0;而添加谷氨酸
钠对y.PGA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量越
多,y-PGA合成越多。最终添加到80g/L时,7一PGA
产量最高达到18.36g/L。在继续增加产量降低,谷
氨酸钠质量浓度太大起到了抑制作用。
2.1.4无机盐的影响
以玉米糖化液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谷氨酸
钠为前体物,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5%KH:PO。、
0.5%NaCl、0.5%CaCl2、0.5%MgS04、0.001%
FeCl,、0.001%ZnCl2和0.001%MnCl2作为无机盐进
行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14
12
,10
÷8

面6
{L4
2
由图4可知KH2P04、MgSO。、NaCl的加入
y-PGA的产量相对较高,而FeCl3的加入y—PGA产
量为0,选用KH2PO。,MgS04,NaCl为单一无机盐加
入所得y—PGA相差无几,考虑复合无机盐进行下一
步优化。
2.2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液体发酵的显著
因素”1
影响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产7一PGA的可能
因素包括玉米糖化液、蛋白胨、谷氨酸钠、KH:PO。、
MgSO。、NaCl,培养基起始的pH、摇床转速、发酵温
度、发酵时间、装液量、接种量等,对这12个因素进
行全面考察,选用N=16的Plackett.Burman设计,
并设4个空白作为误差分析项。每个因素取高
(+1)低(一1)2个水平。运用SAS6.12软件分析
计算各因素的效应值,并对各因素效应进行t检验,
选择置信度较高的因素作为显著因素进一步实验。
Plackett—Burman设计及实验所测得的y—PGA
产量见表l,各因素所代表的参数、水平及因素效应
见表2。
2.3 响应面因素水平的中心点的确定
响应面拟合方程在考察的紧接邻域里才近似
真实情形,所以,要先逼近最大产7.PGA区域后才
能建立有效的响应面拟合方程。最陡爬坡法以实
验值的变化方向为爬坡的方向,根据各因素效应值
的大小确定变化步长,能最快地逼近最大产y—PGA
区域。由表2可知,对液体发酵产y.PGA有显著影
响的因素有谷氨酸钠、蛋白胨、和NaCl。其中谷氨
酸钠和NaCl对产量有正效应,蛋白胨有负效应。要
提高Y—PGA的产量应当适当提高谷氨酸钠和NaCl
的质量分数,降低蛋白胨的质量分数。其他因素影
响不显著可维持在低水平。在最陡爬坡实验中,由
于谷氨酸钠质量分数对7-PGA产量的影响最大,因
此,以谷氨酸钠质量分数作为标准,按照蛋白胨递
减作为基本变化值。采用3因素质量分数同时变化
进行最优化搜索,随机性太大,通过设计合理的步
长,增加实验的密集度,逼近产7一PGA的最大区域,
以减小对因素变化带来的弊端,所以谷氨酸钠、蛋
白胨和NaCl三者质量分数的步长依次取0.15、
一0.05、0.05。最陡爬坡实验设计及实验测得的
7一PGA产量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最大产7·PGA区在第10次实验附
近,故以实验10的条件为响应面实验因素水平的中
心点,响应面实验因素水平见表4。
2.4显著因素的最优水平的确定
以最大产量区进行响应面中心组和实验设计,3
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中心组和实验设计及实验测得
产量结果见表5。
2.4.1回归模型的建立及置信度分析
由minitab软件拟合的方程为以戈)=28.5731+
2.4691x4+0.9008xlo一0.0212戈5—3.382lx4戈4—
3.6916xlo石10一2.387lx5茹5—0.8402x4茗Io一0.9148·
万方数据
·20·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3期
标号 因素
水平 显著性检验—— 效应——
低(一1) 高(+1)t值Pr>It
万方数据
2008年5月 范洪臣等: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y-PGA的条件 ‘21·
表3最陡爬坡实验设计及结果
Table3 Experimentaldesignofsteepestascent
andcorrespondingresults
表4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的因素及水平
Table4 Factorsandlevelsofresponsesurface
centralcompositedesign
表5 响应面中心组和实验设计及结果
Table5 Responsesurfacecentralcompositedesign
andcorrespondingresults
表6回归模型系数估计
Table6 Thestimatedcoefficientregressionmodel
表7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Table7 AnalysisofvarianceforY
方差来源DF SeqSS AdjSS AdjM$ F P
Regression 9 84.7243 84.7243 9.4138 40.98 0
Linear 3 34.6886 33.4075 11.1358 48.48 0
Square 3 47.7688 47.7688 15.9229 69.32 0
Interaction 3 2.2669 2.2669 0.7556 3.29 0.067
ResidualError 10 2.2972 2.2972 0.2297
Lack.of.Fit 5 1.3660 1.3660 0.2732 1.47 0.342
PureError 5 0.931l 0.931 0.1862
Total 19 87.0215
R2 97.4%
万方数据
·22·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3期
由表6、表7可知,交互项的系数和均方差较
小,说明响应面分析所选的3个因素之间交互效应
较小。在仅=0.01水平上,该模型失拟不显著,回
归高度显著。决定系数R2=97.4%,表明97.4%
的变化可由此模型解释,因此可用上述模型代替真
实实验点对7一PGA发酵进行分析和预测。
2.4.2显著因素水平的优化
运用SAS对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合图5—7
三维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可求出该方程的最大产
量的稳定点及对应的因素水平为茹。=8.13,龙,=
0.54,石,o=0.96即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13%,
蛋白胨质量分数为0.54%,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0.96%,最大产量为29.06g/L。而实际产量为
29.00g/L,进一步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实际
发酵情况。
优化后发酵生产7一PGA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质
量分数0.96%氯化钠,质量分数6%玉米糖化液、质
量分数0.54%蛋白胨、质量分数8.13%谷氨酸钠、
质量分数0.1%KH2P04、质量分数0.05%MgS04,
pH自然,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
量1%,培养48h。
一30
· 25

蛔20
k
注:"(氯化钠)=Q95%
图5谷氨酸钠和蛋白胨产T-PGA产量的响应图和等高线图
Fig.5Surfae.eandcontourplotsfortheffectspeptone
VsglutamateonPGAproduction
S27.5
k25.0
谪22.5
{L20.0
注:"(谷氨酸钠)=&1%
图6氯化钠和蛋白胨产Y-PGA产量的响应图和等高线图
Fig.6SurfacendcontourplotsfortheffectsNaCIvs
peptoneonPGAproduction
327.5
k25.0
面22.5
钆20.0
注:∞(蛋白胨)=Q5518%
图7氯化钠和谷氨酸钠产y-PGA产量的响应图和等高线图
Fig.7SurfacendcontourplotsfortheffectsNaC]
v8glutamateonPGAproduction
万方数据
2008年5月 范洪臣等: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y-PGA的条件 ·23·
3讨论
对7一PGA培养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对降低y-
PGA生产成本用玉米糖化液作为基本碳源,进行了
初步探索,在直接利用玉米原料生产7一PGA方面得
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y.PGA的最高产量达到
了29.00g/L,与一些利用Bacillussubtilis菌株以甘
油、柠檬酸生产y-PGA"1相比在产量和成本上有一
定的优势。若实现y—PGA工业化生产,必须以降低
生产成本为研究重点,应在如下方面开展进一步研
究:采用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的方法,进
一步提高y-PGA生产能力;寻找廉价氮源替代发酵
培养基中的谷氨酸钠;在发酵液中,由于y—PGA分
子的高粘度特性,给分离提纯带来一定的困难,研
究开发高效的7-PGA分离技术也将是本课题今后
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ShihI L,VanYT.Theproductionofp ly(y·slat且IIlicacid)
frommieroorganismsanditsvariousapplications[J].Bioresour
Technol,2001,79:207-225.
[2]ShihI L,VanYT,ChangYN.AppLicationofstatisticalexperi·
mentalmethodstooptimizeproductionofp ly(’,一slom_licacid)
byBac///uslicheniformlsCCRC12826[J].EnzymeandMicrobial
Technology,2002,31:213-220.
[3]KubotaH,NambuY,EndoT.Convenientandquantitativeesteri—
ficationofpoly(7一ghtamicacid)producedbymicroorganism[J].
PolymSciPartA:PolyChem,1993。31:287%2878.
[4]欧宏宇,贾士儒.SAS软件在微生物培养条件优化中的应用
[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36:14—17.
[5]惠明.枯草芽孢杆菌X53的分离鉴定及产聚1一谷氨酸的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008年4月18日,以“迎接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经济时代”为主题的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
天津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天津市科委和中国
生物工程学会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海内外7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和代表共400
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是一个石化能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煤炭、油气资源十分有限,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
恶化等现实问题,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应用将
促进生物能源、大宗化学品与生物材料等生物质产品工程的发展,是一条通往绿色生态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平凯预计,未来20a内,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将得到实际应
用,2020年工业生物技术在中国GDP中的贡献将达到2.2万亿元。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也认为,中国工业生物技术有良好的基础,近些年发展也比较快,是可能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基于微生物和酶的工业生物技术具有生物安全相对较好、研发投人
较少、周期较短的优势,且中国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参与生物技术国际竞争的~个良好的机遇和难得
的切入点,应成为中国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战略重点。
(张春鹏)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