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7卷第3期
2009年5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Vol.7No.3
May2009
收稿日期:2008-10-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714303)
作者简介:罗灵芝(1984—),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乙醇;王永红(联系人),副教授,Email:yhwang@ecust.edu.cn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产乙醇条件
罗灵芝1,李春玲2,袁敬伟2,王永红1,储 炬1
(1.华东理工大学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
2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肇东 151100)
摘 要:对汽爆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生产乙醇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FractionalFactorial设计法对影响乙醇
产量的7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即反应温度、酶添加量、总反应时间,再以BoxBehnken
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即反应温度37℃,每 g纤维素添加纤维素酶32U,反应时间
87h,此时乙醇体积分数达到369%。新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在87h可达到376%,和原工艺相
比,反应时间缩短了9h,乙醇体积分数提高了13%。
关键词: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响应面法;生物乙醇
中图分类号:TQ35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9)03-0027-07
Optimizationofsimulta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conditions
forproductionofbioethanolfromsteamexplodedcornstoverusing
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LUOLingzhi1,LIChunling2,YUANJingwei2,WANGYonghong1,CHUJu1
(1.StateKeyLaboratoryofBioreactorEngineering,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
2.ZhaodongCOFCOBioenergyandBiochemicalCo.,Ltd,Zhaodong151100,China)
Abstract:Thesimulta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SSF)conditionsforbioethanolproduction
fromsteamexplodedcornstoverwereoptimized.Threefactorsforafectingtheyieldofethanolwere
screenedoutusingFractionalFactorialexperimentaldesign,andthenoptimizedbyBoxBehnkenfactorial
designof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inshakeflask.Maximumethanolconcentrationof369vol%
waspredictedundertheconditionoftemperature37℃,enzymeloading32U/gcelulose,totaltime
87husingresponsesurfaceplotsandpointpredictiontoolofDESIGNEXPERT70software.Experimen
talresultsshowedthatintheoptimizedSSFconditionat87htheethanolconcentrationachieved376%
vol.%,withtheethanolconcentrationincreasedby13% andtotaltimeshortenedby9hcomparedwith
theoriginalcondition.
Keywords:cornstover;simulta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bio
ethanol
自然界中可以用于生产生物乙醇的生物质来 源非常广泛,如稻草、甘蔗渣、秸秆等[1]。但是,与
葡萄糖或淀粉相比,利用木质纤维素为原材料生产
乙醇要困难得多,这是由于木质纤维素中只有纤维
素和半纤维素等成分,较易水解生成单糖,从而被
微生物所利用[2]。在生物乙醇的生产过程中,一般
采取添加纤维素酶的方法来水解木质纤维素生成
单糖,然后再利用酿酒酵母等微生物发酵生产乙
醇。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将2个步骤耦
合起来,使酶解和发酵同时进行,即同步酶解发酵
(SSF)[3]。
与分步酶解发酵(SHF)相比,SSF具有诸多优
点[4-8]。但是,SSF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问题
是水解和发酵所需的最佳温度不能匹配。一般纤
维素酶水解的最佳温度在45~50℃,而发酵的最佳
温度在30~40℃,所以 SSF常在 35~38℃下操
作[7],希望可以兼顾纤维素酶活性的发挥和发酵的
效率。
部分 析 因 设 计 (fractionalfactorialdesigns,
FFD)和响应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RSM)是应用最广泛的多因素优化方法之一,此类
方法利用响应面方法进行过程优化,克服了传统
的单因素实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缺点,并且很
难考察培养基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的缺点[9],可
以实现实验次数最小化,多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并
建立变量与响应之间的模型,从而预测最优化条
件和结果[10]。本文选用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多因素
实验,应用部分析因设计、BoxBehnken设计和响
应面法,对影响同步酶解发酵水平的 7个影响因
素进行评价,筛选3个关键影响因素,并最终优化
同步酶解发酵的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材料、酶和菌种
111 原材料
玉米秸秆(中国东北),经采集后,通过粉碎,风
干,以水蒸气作为催化剂在20MPa、205℃下蒸汽
爆破6min后,由旋风分离器进行收集,在通风良好
的环境中于室温条件下摊开保存。
112 纤维素酶及酶活定义
纤维素酶:酸性纤维素酶,由高宝绿色科技集
团有限公司提供。
滤纸酶活单位(U)定义为:在50℃、pH48下,
恒温1h,以水解反应中每分钟催化底物水解形成
1mg葡萄糖的酶量为1个单位U。
113 发酵菌种
菌种:安琪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安琪
酵母有限公司产品。
114 汽爆秸秆洗涤工艺
在一个带有搅拌桨的反应器中洗涤汽爆玉米
秸秆。将玉米秸秆原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浊液,以
转速100r/min充分搅拌10min后将物料取出并挤
干其中的水分,置通风处风干保存。
115 水洗汽爆玉米秸秆干质量测定
将粉碎的水洗汽爆玉米秸秆过筛,选取直径
04~09mm的秸秆样进行实验分析。将秸秆样置
烘箱内(80±3)℃烘至恒质量。计算2个平行试样
的质量分数,取平均值。
12 测定方法
121 葡萄糖浓度测定
利用葡萄糖试剂盒测定葡萄糖浓度。
122 产物乙醇含量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分析纯乙醇配成1% ~5%
体积分数的标准溶液试样,以异戊醇作为内标,取
混合标准样进样。以乙醇峰面积与内标异戊醇峰
面积的比值为横坐标,对乙醇标准品浓度作图,得
到标准曲线。在同样气相色谱操作条件下分析待
测试样。
123 基本工艺流程
采用同步酶解发酵工艺,即以质量分数15%的
水洗汽爆秸秆为底物,添加适量纤维素酶,经过一
定时间的预酶解,再添加适量酵母,反应完成后测
定乙醇含量和残留的葡萄糖浓度。
13 实验设计
131 FractionalFactorial实验设计
根据前期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本实验中
选取7个影响因素(变量)作为独立考察的因素,利
用DesignExpertSoftware(StatEaseInc.,Minneapo
lis,MN,USA,Version604)软件设计一2(7-2)两
水平部分析因设计(FFD),以反应过程参数对乙醇
产量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确定影响乙
醇产量的显著因素。过程中采用1/2实验,选用了
N=68的FFD设计表,即64个析因实验(27×1/2=
64),另加4个用于误差分析的中心点实验。本实
82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验中各因素规范值与实际值的设定水平如表1所
示,评价指标(响应值)为乙醇产量(Y1)和反应体系
中残留葡萄糖量(Y2)。
表1 析因实验各因素水平设计
Table1 FactorsandcodedvaluesofFFD
因素
水平
-1 0 1
A初始pH(x1) 4 5 6
B转速(x2)/(r·min
-1) 100 150 200
C反应温度(x3)/℃ 32 35 38
D纤维素酶比活(x4)/(U·g
-1) 5 20 35
E酵母(x5)/(g·g
-1) 0001 0005 0010
F预酶解时间(x6)/h 0 2 4
G总反应时间(x7)/h 72 96 120
132 响应曲面(RSM)实验设计
在析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 BoxBehnken法,对
析因实验设计筛选出的关键因子进行研究,建立的
模型(通常为二次多项式)用于预测获得最大期望
响应的水平。
以 FractionalFactorial实验确定的关键因子作
为变量,根据BoxBehnken的设计原理,设计响应面
分析实验。
所有实验均在250mL发酵摇瓶中进行,每瓶装
液量为100mL,每处理重复3次。
133 验证实验
每个实验均进行2次,对应的响应值取2次实
验结果的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FractionalFactorial分析同步酶解发酵条件
重要影响因素
利用 DesignExpert软件对 FractionalFactorial
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一般Prob>F
值小于005表明模型或参数有显著影响。由表2
可以看出,因素 C(反应温度),因素 D(纤维素酶)
和因素G(总反应时间)为影响同步酶解发酵水洗
汽爆玉米秸秆乙醇产量和残留葡萄糖浓度的3个显
著性因素(Prob>F值均小于005),因素A(pH)、B
(转速)、E(酵母)、F(预酶解时间)对响应值影响不
显著。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乙醇产量的同时提高
C源的利用率。对于因素A(pH),实验结果表明,当
pH在40~60范围内时,酵母产乙醇的量不受影
响,该结果与文献[11]报道一致。适当的转速是保证
体系充分混合从而彻底水解纤维素的必要条件,但本
实验采用低底物浓度,容易混合均匀,所以转速对乙
醇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Zacchi小组[12-14]研究证明
当增加酵母接种量时,酵母消耗更多的底物用于自身
生长代谢,乙醇的产量降低;当减少酵母接种量时,单
位体积内的乙醇生成速率随之下降,甚至导致发酵停
滞。但是,在同步酶解发酵过程中,酶解速率才是整
个同步酶解发酵过程的限速步骤,因而适当降低接种
量不会降低乙醇产量。本实验析因实验结果中,酵母
接种量的P值大于0005,表明其对乙醇产量没有显
著影响。此外,本实验也对预酶解时间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预酶解时间对乙醇产量没有影响。但是进
行适当的预酶解可以保证在发酵开始前,体系中存在
一定的葡萄糖供酵母生长利用,同时也能降低体系的
初始黏度,有利于酶解发酵[2]。
对于以上4个影响因素 A、B、E、F,初始设定的
因子水平已处于最佳范围内,因而在后续的优化实
验中,因素 B、E和 F取析因实验中的中间水平(表
1)。因素A对2个响应值没有明显影响,且水洗后
的秸秆物料 pH为512左右,为了简化工艺,后续
的优化实验中不再对 pH进行调整,而是保持物料
原始的pH状态。
根据析因实验结果,响应面实验中选取 C(温
度)、D(纤维素酶)、G(总反应时间)3个因素进行
优化。通过观察析因实验中心值和因素值之间的
差异,发现这些数据能够形成明显的曲面(曲率 F
值为953),因而不需要再进行登高实验。
22 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RSM)
根据析因实验结果,筛选出影响同步酶解发
酵水洗汽爆玉米秸秆乙醇产量和残留葡萄糖浓
度的反应温度、纤维素酶和总反应时间 3个显著
性因素为主要变量,其余变量对响应值影响不
显著。
92 第3期 罗灵芝等: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产乙醇条件
表2 析因实验设计回归分析结果(Y1、Y2)
Table2 Regressionanalysisoffractionalfactorialdesign(Y1、Y2)
方差
来源
Y1 Y2
均方 F值 Pr>F 均方 F值 Pr>F
模型 077957 357347 00002 125322703 231607 00082
A 004840 022186 06403 15159766 028017 05997
B 007156 032801 05702 159101266 294032 00945
C 000016 000072 09788 507478141 937862 00040
D 541726 2483212 <00001 153370141 283441 01005
E 001756 008048 07782 163721391 302571 00901
F 001562 007162 07904 37490641 069286 04104
G 035701 163648 02086 1367437891 2527139 <00001
AB 000090 000413 09491 7987891 014762 07030
AC 004000 018336 06709 708891 001310 09095
AD 030250 138663 02463 2665141 004925 08256
AE 018923 086739 03576 163317016 301823 00904
AF 024256 111185 02983 9825766 018159 06724
AG 005522 025315 06178 833766 001541 09019
BC 003516 016115 06903 130953516 242013 01281
BD 003151 014442 07060 040641 000075 09783
BE 000526 002409 08775 28350141 052393 04736
BF 036000 165020 02067 3585016 006625 07983
BG 001051 004816 08275 121713766 224937 01419
CD 895506 4104902 <00001 59231391 109465 03021
CE 035701 163648 02086 167178766 308960 00868
CF 009610 044051 05109 145828516 269503 01089
CG 098506 451539 00402 23142016 042768 05171
DE 000331 001516 09027 95095141 175744 01929
DF 060840 278884 01031 10738141 019845 06585
DG 330331 1514200 00004 10125391 018713 06678
EF 009610 044051 05109 6340141 011717 07340
EG 008266 037889 05419 116025391 214425 01513
FG 014063 064461 04270 1590016 002938 08648
0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回
归分析,根据BoxBehnken的设计原理,以R2考察模
型的拟合度,并预测最佳点。各因子设定水平及编
码值列于表3中,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4,各参数的
显著度见表5。
表3 BoxBehnken实验设计因素水平
Table3 LevelofnutrientfactorsusedinBoxBehnken
experimentdesign
因素
水平
-1 0 1
H反应温度(x3)/℃ 32 35 38
I纤维素酶比活(x4)/(U·g
-1) 5 20 35
J总反应时间(x7)/h 72 96 120
运用DesignExpert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
项式回归,得到二次经验模型
Y=356+0071x3+045x4+011x7-0098x
2
3-
038x24-019x
2
7+0040x3x4-0052x3x7-0050x4x7(1)
表4 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结果
Table4 Experimentaldesignandresultsofthe
BoxBehnken
序号 H I J
φ(乙醇)/%
响应值 预测值
1 -1 -1 0 338 339
2 1 -1 0 347 351
3 -1 1 0 242 238
4 1 1 0 349 356
5 0 0 -1 330 329
6 0 0 1 260 260
7 0 0 -1 300 304
8 0 0 1 271 270
9 -1 0 0 360 356
10 1 0 0 345 341
11 -1 0 0 355 356
12 1 0 0 261 266
13 0 -1 -1 365 365
14 0 1 -1 348 343
15 0 -1 1 357 356
16 0 1 1 336 337
17 0 0 0 361 356
表5 响应面方差分析
Table5 Varianceanalysisofcalculatedmodel
方差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P>F
模型 9 269 030 9629 <00001
失拟项 3 0013 4197×10-3 184 02801
确定系数R2 09920
从Anova分析结果(表5)看,方程有一个较高
的确定系数(R2=09920),说明9920%的实验数
据可以用这个方程解释。图1列出了部分计算出的
模型的响应面图。所有的响应面图/等高线都能用
来分析得出各因子的最优化值,但是很难同时分
析。利用DesignExpert软件的pointprediction功能
可以用来预测乙醇产量最高时各因子的最佳值。
当各因子的优化值分别为温度37℃,每g纤维素添
加纤维素酶32U,反应时间87h,乙醇体积分数可
达到最大369%。二次经验模型显示了因子间的
交互作用。从式(1)可以看出,温度和纤维素酶用
量有正交互作用,温度和总反应时间,纤维素酶和
总反应时间有负交互作用。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
变时,温度、纤维素酶和总反应时间对乙醇产量的
相对影响可以用等高线(二维)和响应曲面图(三
维)来表示[15]。图1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乙
醇产量先增加后下降,较高的温度和酶用量可使乙
醇产量达到最高。
SSF工艺的主要问题是水解和发酵所需的最佳
温度不匹配。通常,纤维素酶解得率随温度升高呈
抛物线变化,最适宜酶水解温度范围为 45~
55℃[16]。本实验优化后的反应温度为37℃,保证
了酵母能在最优温度范围内进行发酵,同时也尽可
能地提高了反应温度,从而利于酶解过程的进行。
13 第3期 罗灵芝等: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产乙醇条件
图1 显著因素交互影响乙醇的曲面
Fig.1 Responsesurfaceplotoftheefectsofsignificantfactorsontheethanolproduction
汽爆处理的玉米秸秆经纤维素酶酶解成葡萄
糖及纤维二糖,纤维素酶的用量直接决定着秸秆纤
维素的最终水解程度及乙醇产量。由于本实验中
发酵温度较低(37℃),且实验结果表明,此温度下
纤维素酶活性仅为50℃下的50%(数据未显示),
因而,在SSF过程中为达到同等水平的酶解效果,纤
维素酶用量必然高于 SHF过程所用的酶量。经响
应面实验分析可知,优化后的用量为每 g纤维素添
加纤维素酶32U,约为15%固体质量分数分步酶解
发酵过程最适用量的16倍,但小于达到同等酶解
活性所需的酶用量,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需要一个合理的发酵周
期,同步酶解发酵时间直接影响着乙醇的产量和产
率。周期短产率高,但不能达到很好的酶解效果,C
源利用率不高;而延长发酵时间,虽然可以达到好
的酶解效果但产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发酵初期,
发酵醪中糖分较充足,酵母不断代谢糖分发酵成酒
精;发酵后期,发酵醪中的糖分含量减少,酵母可能
开始利用发酵产物———酒精为 C源来维持自身的
生长和繁殖[17]。本实验总反应时间设定的上限值
为120h,实验室原操作条件为96h,而优化后实际
为87h,大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在降低操作成本的
同时,也避免了出现产物乙醇被酵母消耗的现象。
为了验证预测值,以预测确定的各因子值做重
复实验,3次实验的乙醇体积分数平均值为376%,
表明模型的有效性为97%,比对照(即原工艺)提高
了13%,基本达到了实验设想的目的。
3 结 论
本实验将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到汽爆玉米秸
秆同步酶解发酵条件的优化上,通过 FractionalFac
torial设计法分别对工艺中影响乙醇产量和残留的
葡萄糖浓度的因子进行评价,筛选出显著影响的因
子,再次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拟合
出一个二元二次多项式方程,找出了最佳值。实验
所确定的优化后的汽爆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过
程操作条件为:初始 pH512,转速 150r/min,反应
温度37℃,每g纤维素添加纤维素酶32U,每g秸
秆添加酵母 0005g,预酶解时间2h,总反应时间
87h。验证实验表明当干物质量分数为15%时,在
优化的酶解发酵条件下,乙醇体积分数可提高
13%,并且反应时间缩短9h。
参考文献:
[1] KimS,DaleBE.Globalpotentialbioethanolproductionfrom
wastedcropsandcropresidues[J].BiomassBioenergy,2004,
26:361375.
[2] ?hgrenK,VehmaanperJ,SikaAhoM.Hightemperatureenzymat
icprehydrolysispriortosimulta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
tionofsteampretreatedcornstoverforethanolproduction[J].En
zymeandMicrobialTechnology,2007,40(4):607613.
[3] ?hgrenK,BuraR,LesnickiG.Acomparisonbetweensimultane
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andseparatehydrolysisand
fermentationusingsteampretreatedcornstover[J].ProcessBio
chemistry,2007,42:834839.
[4] TengborgC,GalbeM,ZacchiG.Reducedinhibitionofenzymatic
hydrolysisofsteampretreatedsoftwood[J].EnzymeMicrobTech
nol,2001,28(9/10):835844.
[5] SderstrmJ,GalbeM,ZacchiG.Separateversus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oftwosteppretreatedsoftwood
forethanolproduction[J].WoodChemistryandTechnology,
2005,25:187202.
[6] OlofssonK,BertilssonM,LidénG.AshortreviewonSSFanin
terestingprocessoptionforethanolproductionfromlignocelulosic
2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feedstocks[J].BiotechnologyforBiofuels,2008,1:720.
[7] 王倩,张伟,王颉,等.生物质生产酒精的研究进展[J].酿酒
科技,2003(3):5658.
WangQian,ZhangWei,WangJie,etal.Researchprogressofal
coholicfermentationofbiomass[J].LiquorMakingScience&
Technology,2003(3):5658.
[8] WymanCE,SpindlerDD,GrohmannK.Simultaneoussacchari
ficationandfermentationofseverallignocelulosicfeedstockstofu
elethanol[J].BiomassBioenergy,1992,3(5):301307.
[9] RaoKJ,KimCH,RheeSK.Statisticaloptimizationofmedium
fortheproductionofrecombinanthirudinfromSaccharomycescer
evisiaeusing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J].ProcessBiochem
istry,2000,35:639647.
[10]ChangChienyu,LeeChunlin,PanTzuming.Statisticaloptimiza
tionofmediumcomponentsfortheproductionofAntrodiacinna
momeaAC0623insubmergedcultures[J].JSteroids,2006,72:
654661.
[11]康东亮,赵凌.几株酒精酵母的发酵性能比较[J].酿酒科
技,2006(2):4043.
KangDongliang,ZhaoLing.Comparisonofthefermentationper
formanceofseveralstrainsofalcoholyeast[J].LiquorMaking
Science&Technology,2006(2):4043.
[12]RudolfA,AlkasrawiM,ZacchiG,etal.Acomparisonbetween
batchandfedbatchsimulta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
ofsteampretreatedspruce[J].EnzymeMicrobTechnol,2005,
37(2):195205.
[13]SassnerP,GalbeM,ZacchiG.Technoeconomicevaluationof
bioethanolproductionfromthreediferentlignocelulosicmaterials
[J].BiomassBioenergy,2008,32:422430.
[14]SassnerP,GalbeM,ZacchiG.Bioethanolproductionbasedon
simulta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ofsteampretreated
Salixathighdrymatercontent[J].EnzymeMicrobTechnol,
2006,39(4):756762.
[15]SadikAliS,BibhuPrasadP,SaleemJ,etal.Optimizationofnu
trientparametersforlovastatinproductionbyMonascuspurpureus
MTCC369undersubmergedfermentationusingresponsesurface
methodology[J].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2007,
73(5):1054.
[16]周建,罗学刚,苏林.纤维素酶法水解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化工科技,2006,14(2):5156.
ZhouJian,LuoXuegang,SuLin.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
ontheenzymichydrolysisforcelulose[J].Science&Technology
InChemicalIndustry,2006,14(2):5156.
[17]张继泉,王瑞明,关凤梅,等.玉米秸秆同时糖化发酵生产燃
料酒精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2,10(3):3639.
ZhangJiquan,WangRuiming,GuanFengmei,etal.Studyonthe
productionoffuelethanolwithcornstalk[J].JournalofCelulose
ScienceandTechnology,2002,10(3):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3639.
国内简讯
我国首条百万吨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将于2011年投产
我国首条百万吨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该项目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国家
环保总局批准,由长春大成集团投资建设,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北部的兴隆山镇。
该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生物基化工醇的制备、合成工艺、产品分离等关键环节均实现了新的
技术突破,单位体积生产能力增加5%,生产成本降低10%,2011年生产线建成后,将实现产值65亿元、利
税15亿元的目标。
(文伟河)
33 第3期 罗灵芝等: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产乙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