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motion of biocatalysis technology transfer with technology integration

以技术集成促进生物催化技术转移



全 文 :第4卷第1期
2006年2月
生物加工过程
ChineseJoumal0fBi叩rocessEngineering
Feb.撕
· 1 ·
以技术集成促进生物催化技术转移
杨 晟1,杨蕴刘1,袁中一2,姜卫红1
(1.中国科学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分子微生物学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32;
2.中国科学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200031)
摘要:生物催化研究和产业化都在迅速发展,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成功的技术转移很少。缺乏集成研发
平台成为生物催化技术转移的瓶颈。在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力量不足以进行技术集成的现状下,建议中国科学院
建设酶工程集成研发平台,依托此平台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关系,建立生物催化产业
的产学研价值链。
关键词:生物催化;酶工程;技术集成;技术转移
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6}01一∞0l一03
Pr(眦mtionofbiocatalysisteclllloIogytraI塔ferwithtecllllologyiI tegr习Ition
YANGShen91,YANGYun—liu:YuANzhong—yi2,JIANGⅥki—hon91
(1.LabofMolecularMicmbiolo科,InstituteofPl锄tPhysiologyandEc010影,Shan曲aiIIlstitutesforBiol0西caI蹦ences,
C}lineseAcadefrlyofSciences,Shanghai200032,C11ina;2.Institute0fBiocherIlistryandCellBiology,
shanghaiInstitutesforBiolo西calsciences,c}lineseAcademyofSciences,Shan曲ai200031,cK眦)
Abs妇ct:Re8eaI℃honbiocatalysisandevelopmentofindustryinthe6eldhaverapidlypmgressedin瑚imand
ofChina,buttllerewasnotcloser lationbetweenbothintennsofsuccessfultechnologytmnsfer.Lackofan
integmtiveR&DplatfoⅡnwasthebottleneckoft}lebiocatalysistechnolog),tmllsfer.Sinceindividual伽∞stic
ente甲riseinv01vedinthe6eldwashort0feXpertstoconfigurate出einte垮rationofbioeatalysis溉h锄ology,it
waSsuggestedthatChineseAcademyofScienceestablishaIlintegratiVeenz)仰eengineeringR&Dpla怕rnlsoas
toestablishacloserrelationoftechnolo影collaborationandtr肌sfer锄0ngac枷cinstitutions,unive幅ities
aJldenteIp五ses,andtoestablishabiocatalysiswebofR&DaJldcommercial妇ion.
Keywords:biocatalysis;enzymeengin ering;techn010野integmtion;technologytmIlsfer
欣逢工业生物技术成为国际工业发展的新主
角。酶工程,代谢工程,过程工程是工业生物技术的
三大核心技术,因此,如何规划酶工程研究,建设集
成平台,应是十一五科技规划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
重要命题之一。十五期间,酶工程专业委员会组织
了多次酶工程会议(表1),从会议论文数量和质量
的增长情况看,国内的工业生物催化相关研究发展
很快。无论是在新酶的发现、发酵,酶的改造或应用
上,都不乏出色的研究。在中国开发工业用酶已显
示出具有一定的经济竞争力。
但是,我国工业生物催化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
之间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科研和生产
间脱节现象,具体表现为:1.学术界代表的会议论文
应用目标不明确,研究方向往往是从文献到文献,不
是源于我国的生产实践。2.企业界代表的会议论文
少,说明他们还没有成为酶工程创新主体,缺乏酶工
收稿日期:2006-01.20
作者简介:杨晟(1973一),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酶工程与代谢工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006年2月
张松平等:化学修饰——提高酶催化性能的重要工具·5·
年来,化学修饰法也日益成为提高酶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㈨。1.1交联酶晶体
交联酶晶体(CIDsslinl【ed Enz珊e
Crystals,CLEcs)
能提高酶的稳定性。交联酶晶体的制备包括两步:
首先将酶蛋白分批结晶得到1~100肿的微晶;然
后,在确保蛋白质活性和晶格结构不被破坏的条件
下,利用双或多功能基试剂,如戊二醛,将酶蛋白分
子内或分子间进行化学交联[5]。这样得到的交联酶
晶体、蛋白质既是催化剂,同时又是固定化酶的载
体。同天然酶相比,交联酶晶体主要有如下优点:
(1)酶稳定性提高。主要包括温度稳定性、溶剂的
稳定性以及搅拌条件的稳定性。例如丝氨酸蛋白
酶、胰躯篓嫂霉朗驰扮羹鳓善雾霎孺姑羹略鹰薹藕
篓;雾殛叼旦鏊发薹冀誊羹必签刚主鎏川;囊从产往
研靠拢。通过研发价值链,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不同主体之间的协
同互动对于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创新系统的“三螺旋”理论认为体制应该推动
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创新,科研单位为企业提供技术
支持,高校为企业和科研单位输送人才,企业的利润
反过来在经济上对科研部门和高校提供支持。创新,实际上就是在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系统中完成
的。
具体到酶工程领域,我们实验室在中科院二期
创新中已经认识到了系统集成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初步建立了能进行酶工程集成开发的技术平台,整
合学术界的成果和产业界进行合作推进工业化。筹
建中的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南方中心将建设酶工程
集成开发平台。有了更多的人员编制和仪器装备,
我们的酶工程平台规模可进一步扩大,系统集成能
力应可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暂时承担起类似跨国公
司研发中心的职能。通过和相关大型企业集团开展
项目合作、人员和技术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紧
密的联系,帮助培育企业自身的系统集成和自主创
新能力,使企业成为科研投入和创新的主体,中科院
的研究机构转向更加基础,更具前瞻陛的研究。
在浙江省湖州市政府支持下,先期启动的中国
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
是酶工程技术平台第一个较大规模的试点。目前,
借助各方投入,通过自身努力,整合相关力量,形成
强大的酶工程系统集成能力,疏通工业生物催化的
促产,以产带研的良性循环乃至“三螺旋”结构的良
性互动。在此过程中,酶工程作为工业生物支撑技
术之一,应能有力地促进生物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Michael Dmshcer,GunterFestel,MaItinJa秽(Eds.).Thepowerof
i彻ovalior卜howinnovati衄c硼ene哂zedlech商calirldu蛐ry[M].
Hunenbe曙:Fbstdcapi alHunellbe唱,2003.
[2] 0EcD.111eapplication《biotechnolo舒inindu“al鲫stainability
[EB/OL].htlp:,/wwwl.oecd.org,public撕。耐e-bo洲9301061e.pdf.
2001.
[3]郑千里.引领创新向未来——路甬祥副委员长视察中科院上
海地区科研机构纪行[N].科技日报,20Q5.06埘.
[N].科技日报,20Q5.06埘.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