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abitat assessment of sika deer(Cervus nippon)in the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Jiangxi Province, China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 载哉耘月粤韵冤
摇 摇 第 猿源卷 第 缘期摇 摇 圆园员源年 猿月摇 渊半月刊冤
目摇 摇 次
前沿理论与学科综述
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李柏贞袁周广胜 渊员园源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气候变化对作物矿质元素利用率影响研究进展 李垄清袁吴正云袁张摇 强袁等 渊员园缘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森林生态系统中植食性昆虫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尧假说与证据 曾凡勇袁孙志强 渊员园远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线虫区系分析指示土壤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陈云峰袁韩雪梅袁李钰飞袁等 渊员园苑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赵良仕袁孙才志袁郑德凤 渊员园愿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高原河谷城市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要要要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 高摇 云袁谢苗苗袁付梅臣袁等 渊员园怨源冤噎噎
土地利用和环境因子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尺度效应要要要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赵明月袁赵文武袁钟莉娜 渊员员园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赤子爱胜蚓和毛利远盲蚓对添加造纸污泥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陈旭飞袁张摇 池袁戴摇 军袁等 渊员员员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个体与基础生态
钾与信号抑制剂对外生菌根真菌分泌乙酸的调控作用 杨红军袁李摇 勇袁袁摇 玲袁等 渊员员圆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砷诱导蚕豆气孔保卫细胞死亡的毒性效应 薛美昭袁仪慧兰 渊员员猿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石油污染土壤中苯酚降解菌 葬凿园源怨的鉴定及降解特性 胡摇 婷袁谷摇 洁袁甄丽莎袁等 渊员员源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紫花苜蓿对铜胁迫生理响应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 付摇 川袁余顺慧袁黄怡民袁等 渊员员源怨冤噎噎噎噎噎噎
播种期对晚季香稻香气 圆鄄乙酰鄄员鄄吡咯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杨晓娟袁唐湘如袁闻祥成袁等 渊员员缘远冤噎噎噎噎噎
外源钙渊悦葬冤对毛葱耐镉渊悦凿冤胁迫能力的影响 王巧玲袁邹金华袁刘东华袁等 渊员员远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植被指数的北京军都山荆条灌丛生物量反演研究 高明亮袁宫兆宁袁赵文吉袁等 渊员员苑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三种暖季型草坪草对二氧化硫抗性的比较 李摇 西袁王丽华袁刘摇 尉袁等 渊员员愿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恩施烟区无翅桃蚜在烤烟田空间动态的地统计学分析 夏鹏亮袁王摇 瑞袁王昌军袁等 渊员员怨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啮齿动物捕食和搬运蒙古栎种子对种群更新的影响 张晶虹袁刘丙万 渊员圆园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叶片和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李倩倩袁赵摇 旭袁郭正刚 渊员圆员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光尧温限制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超补偿生长与竞争效应 谢晓玲袁周摇 蓉袁邓自发 渊员圆圆源冤噎噎噎噎噎噎
种群尧群落和生态系统
人工巢箱繁殖鸟类主要巢捕食者及其影响因素 张摇 雷袁李东来袁马锐强袁等 渊员圆猿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 卓摇 异袁蔡立哲袁郭摇 涛袁等 渊员圆源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尺度因子对滦河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张海萍袁武大勇袁王赵明袁等 渊员圆缘猿冤噎噎噎噎噎噎
呼兰河湿地夏尧秋两季浮游植物功能分组演替及其驱动因子 陆欣鑫袁刘摇 妍袁范亚文 渊员圆远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李摇 佳袁李言阔袁缪泸君袁等 渊员圆苑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景观尧区域和全球生态
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 郭子良袁崔国发 渊员圆愿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近 员园年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缪丽娟袁蒋摇 冲袁何摇 斌袁等 渊员圆怨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洪湖春旱的影响 刘可群袁 梁益同袁周金莲袁等 渊员猿园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圆园园园要圆园员园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景观变化 淡永利袁王宏志袁张摇 欢袁等 渊员猿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资源与产业生态
三江源区冬虫夏草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 李摇 芬袁吴志丰袁徐摇 翠袁等 渊员猿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期刊基本参数院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鄢员怨愿员鄢皂鄢员远鄢圆愿圆鄢扎澡鄢孕鄢 预 怨园郾 园园鄢员缘员园鄢猿园鄢圆园员源鄄园猿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封面图说院 插秧季节的桂西要要要圆园园怨要圆园员员年袁我国广西尧云南尧贵州尧四川尧重庆等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袁其中
广西西北部尧云南大部尧贵州西部等石漠化地区最为严重袁农作物大面积绝收袁千百万人和大牲畜饮水困难袁这种危
害是巨大的尧现实的遥 从对 圆园园怨要圆园员员年我国西南地区旱灾程度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结果显示院圆园园怨要
圆园员员年西南地区年均降水量和湿润指数明显低于 员怨愿园要圆园园愿年均值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低于 圆园园员要圆园园愿年均值袁
造成的碳损失约占我国总碳汇的 苑援怨员豫遥 全球气候变暖给大气环流提供了动力袁也造成了许多极端灾害天气袁因此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形势显得更加紧迫遥
彩图及图说提供院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耘鄄皂葬蚤造院 糟蚤贼藻泽援糟澡藻灶躁憎岳 员远猿援糟燥皂
第 34 卷第 5 期
2014年 3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4,No.5
Mar.,2014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196);环保重大专项(STSN鄄7)
收稿日期:2013鄄05鄄17; 摇 摇 修订日期:2013鄄10鄄16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liyankuo@ 126.com
DOI: 10.5846 / stxb201305171102
李佳,李言阔,缪泸君,谢光勇,袁芳凯.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生态学报,2014,34(5):1274鄄1283.
Li J, Li Y K, Miao L J, Xie G Y, Yuan F K.Habitat assessment of sika deer(Cervus nippon)in the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Jiangxi Province,
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5):1274鄄1283.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李摇 佳,李言阔*,缪泸君,谢光勇,袁芳凯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昌摇 330022)
摘要: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被 IUCN列入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 I级重点保护动物。 目前种群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
等狭窄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孤立种群,生境破碎和丧失被认为是限制梅花鹿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 于 2011 年 3 月至 2013 年 3
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空间模拟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和人类干扰活动作为评价因子进行了生境适宜性评价。 结果表明,
桃红岭地区以森林为主,各类林地面积约 9 488.15 hm2,占 75.90%,植被类型分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
林、竹林、灌丛、草丛和芭茅丛,面积分别为 1664.57、1638.63、3438.21、1247.15、87.85、1143.88、60.92 hm2和 206.94 hm2。 在不考
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 2233.99 hm2和 2980.24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18.61%和
24.83%;而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 1224.04 hm2和 2164.70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
积的 10.20%和 18.04%。 由于梅花鹿的生境受到居民点、主要道路、农田耕作、森林采伐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大量适宜
和次适宜生境丧失、隔离,景观破碎度指数由 0.4345增加到 0.5898。 以潜在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保护区梅花鹿环境容纳量为
(568依160)只,而以实际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则只能容纳(368依105)只。 适宜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可能是限制桃红岭梅花鹿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提出了管理措施。
关键词: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Habitat assessment of sika deer(Cervus nippon) in the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Jiangxi Province, China
LI Jia, LI Yankuo*, MIAO Lujun, XIE Guangyong, YUAN Fangka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China
Abstract: The South China subspecies of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has been listed as an endangered species in the IUCN
Red Data List, and is also assigned to Protection Class I in the List of Wildlife under Special State Protection as designated
by the Chinese State Council. In recent years, sika deer have formed several relatively isolated populations and are
distributed in parts of Jiangxi, Zhejiang and Anhui provinces.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s located in Pengze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of China, which has been designat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wild southern sika deer. The reserve is
12 500 hm2 in area, of which the Core Protected Zone is 2 670 hm2, the Buffer Zone is 1 830 hm2 and the Experimental
Zone is 8 000 hm2 . In the Experimental Zone,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area of agricultural land with a high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Highways surround the eastern, northern, and western boundaries of the nature reserve, while the southern border
of the reserve is marked by valleys and creeks. The last estimated population of sika deer in the nature reserve was 365,
which was thought to be the largest population of this sika deer subspecies. However, after strict protection for 30 years, the
vegetation in the nature reserve has changed into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s which is the local climax vegetation.
http: / / www.ecologica.cn
Meanwhile,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further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habitat los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further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sika deer in Taol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proper population conservation.
Based on the data on habitat used by sika deer in the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etween March 2011 and
March 2013, we used the habitat evaluation model and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the habitat for sika deer. Vegetation type, slope, aspect, elev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were selected as factors for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s, including deciduous forests, coniferous forests, mixed broadleaf鄄
coniferous forests,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s and bush fallow were the dominant land cover in the Taohongling area.
The area of forest was 9 488.15 hm2, accounting for 75.90% of the total area. In the absence of human disturbance, the
areas of suitable and marginally suitable habitat were 2 233.99 hm2 and 2 980.24 hm2,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18.61%
and 24.83% of the total area. In the presence of human activity, suitable and marginally suitable habitats decreased to about
1 224.04 hm2 and 2 164.70 hm2,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10.20% and 18.04% of the total area. Because residential
areas, main roads, farming activity and timber harvesting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the habitat of sika deer, suitable and
marginally suitable habitats have been intensively lost and isolated with the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dex increasing from
0郾 4345 to 0.5898. Using the potential available habitat area,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sika deer is calculated as 568依160
individuals, but using the actual available habitat area, the carrying capacity is only 368 依 105.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have been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for population recovery of sika deer in the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 suggest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manage forest harvesting, eliminate poaching,
control the number of wild boar, and to establish habitat corridors.
Key Words: Sika deer;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摇 摇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境分析
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生物的生境需求及其与当
地自然条件之间的匹配关系,明确其生境的分布范
围与特征[1]。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逐渐被广
泛应用到动物的生境选择和生境评价研究中,成为
分析动物生境适宜性及制定合理保护对策的重要工
具。 研究人员利用 GIS技术结合生态学理论对濒危
物种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涉及驯
鹿 ( Rangifer tarandus)、阿尔卑斯野山羊 ( Capra
pyrenaica)、孟加拉虎 (Panthera tigris)、棕熊 (Ursus
arctos)、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peuca)、普氏原羚
(Procapro przewalskii)、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等濒危物种[2鄄9]。
梅花鹿(Cervus nippon)属偶蹄目(Artiodactyla)
鹿科(Cervidae)鹿属(Cervus),是东亚季风区特有鹿
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列为濒危物种,也
是我国国家 I级重点保护动物[10]。 自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研究人员对梅花鹿基础生态学开展了一系
列的研究工作,涉及种群结构[11鄄12]、种群增长率[13]、
食性[14鄄15]、种群遗传[16鄄17]、生境选择[18鄄19]等领域。
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全球最大
的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约 365 只[20]。 由于实行严
格的封山育林政策,植被逐渐向当地的顶级群落演
替,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梅花鹿的种群发
展[21]。 桃红岭保护区内的梅花鹿种群在 1998 年以
前的年增长率达 17.1%,而 1998年至今,年增长率仅
为 0.9%[22]。 近年来,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迅
速,交通建设与资源开发进一步改变了梅花鹿的栖
息地格局。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分析了桃红岭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和破碎化现状,以
探究保护区封山育林政策和社区人类活动是否造成
梅花鹿栖息地恶化,并进而影响到该种群的增长,以
期为该种群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摇 研究地点
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毅
42忆—29毅53忆 N,116毅32忆—116毅43忆 E)位于长江中下
游南岸,江西省最北沿彭泽县的中部,其范围涉及 3
乡 2镇 3场(圃),共 10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近
2.24万人口,以棉、水稻等农作物耕作为主。 保护区
东、北、西三面以公路为区界,各村小组均通有村级
道路。 保护区总面积 12500 hm2, 其中核心区
5721摇 5期 摇 摇 摇 李佳摇 等: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2670 hm2,实验区 1830 hm2,缓冲区 8 000 hm2。 地貌
为平缓起伏的低山丘陵,海拔多在 100—500 m,最高
峰猫鹰窝海拔 536.6 m。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类型,日
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1300 mm 左右,年
平均气温为 15.1 益,年均日照时数 2043.6 h。 保护
区内植被根据群落外貌和结构特征可划分为针叶
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从、草丛、
芭茅丛和竹林。 主要乔木树种有乌楣栲(Castanopsis
jucund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树(Cunninghamia
lanceolate)、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化香 (Platycarya
strobilacea)、朴树(Celtis sinensis)等。 主要灌木和草
本植物有美丽胡枝子 ( Lespedeza bicolor)、盐肤木
(Rhus chinensis)、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白茅
( Imperata cylindrica)、葛藤(Pueraria lobata)、悬钩子
(Rubus palmatus)、五节芒 ( Miscanthus floridulus )
等[23]。 近年来,为改良梅花鹿栖息地环境,保护区
已开展了国内首次火烧实验,以及正在实行森林采
伐等有效改良措施,森林采伐后,为方便运输,在采
伐迹地修设大量运柴道路,约 36.07 km,主要分布在
建山、邓家山、聂家山、苗圃等地区。
2摇 研究方法
2.1摇 数据收集与处理
根据 1 颐5万地形图,随机布设样线,所设置样带
覆盖了桃红岭保护区主要的植被类型,在样线上按
水平距离每隔 100 m机械布点的方法设置 5 m伊5 m
的样方,共设置样线 71条,样线间距>1 km,样线长>
1.5 km,记录每条样线上观察到的梅花鹿粪便、食
痕、足迹和卧迹等新鲜活动痕迹,共记录梅花鹿活动
样方 313 个,对照样方 769 个。 分别记录梅花鹿活
动点样方与对照样方的经纬度坐标与样方内各生态
因子观测值。 将生态因子分为 3 类:物理环境因素
(A)、生物因素(B)和人类活动干扰因素(C)。 利用
Chi鄄square检验影响桃红岭梅花鹿生境选择因子的
差异性。 数据用 SPSS 19.0进行统计。
2.2摇 影响梅花鹿栖息地的因素
影响梅花鹿生境适宜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
类:物理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干扰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A):影响梅花鹿生境的物理环境
因素包括坡度、坡向、海拔、气候以及隐蔽条件等。
本研究主要选取坡度(A1)、坡向(A2)和海拔(A3)3
个因素作为梅花鹿的生境适宜性评价因子。
生物因素(B):包括植被类型、郁闭度、覆盖度、
可食植物丰富度、天敌及竞争物种的分布等。 植被
类型是影响梅花鹿栖息地选择的重要生态因子,它
既可以反映梅花鹿食物资源的分布也可以反映隐蔽
条件的特征。 因此,本研究采用植被类型(B1)作为
梅花鹿的生境适宜性评价因子。
人类活动干扰因素(C):本文主要分析了 4种类
型的人类活动对梅花鹿生境的影响,即主要道路
(C1)、居民点(C2)、农田(C3)以及森林采伐运柴道
路(C4)。 人类活动干扰计算方法如下(以主要道路
为例):对主要道路数字化,基于收集到的野外梅花
鹿活动点数据,通过 ARCGIS软件中 Distance工具计
算各痕迹点到主要道路的距离。 主要道路带来的干
扰将导致梅花鹿在距离主要道路近的区域活动频率
低,在距离道路远的区域活动频率高。 然后根据梅
花鹿活动频率大小,利用 ARCGIS 软件中的 Buffer鄄
wizard 工具,将到主要道路的距离分为 0—500、
500—1000、1000—1500、>1500 m 四个区间;使用同
样的方法将到居民点的距离分为 0—500、 500—
1000、1000—1500、> 1500 m;将到农田的距离分为
0—400、400—800、800—1200、>1200 m;将到森林采
伐运柴道路的距离分为 0—200、 200—400、 400—
600、>600 m。
2.3摇 空间模拟与评价模型
2.3.1摇 空间模拟方法
使用 ARCGIS 9.3 软件进行梅花鹿栖息地适宜
性评价。 首先分析单一因素的适宜性特征;然后,根
据影响因素的性质,综合分析物理环境因素、生物环
境因素的适宜性分布特征,得到保护区梅花鹿潜在
栖息地分布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空间分
布特征;最后综合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的影响,得到保护区梅花鹿栖息地适宜性的空间分
布特征。
2.3.2摇 生境评价模型
将各单一因素分为适宜、次适宜、较不适宜、不
适宜 4 个等级,给各单因素的适宜性特征分别赋值
为 4、3、2、1。 评价人类活动强度是根据森林采伐运
柴道路、居民点、农田以及主要道路的影响强度赋
值,即强烈影响 1、比较强烈影响 2、有影响 3、无影响
4。 计算公式为 PJ1 =A1+A2+A3+B1,PJ2= C1+C2+C3+
672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C4,PJ1表示景观适宜度指数(即潜在栖息地评价结
果),PJ2表示人为干扰度指数,然后,根据 PJ3 =
PJ1+PJ2,计算得出实际栖息地评价结果[24]。
2.4摇 植被与地理数据
本研究利用 2010年桃红岭地区遥感影像,采用无
监督分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植被分类。 由
NASS下载精校 DEM数据,利用 ARCGIS 9.3从数字化
地形图中提取出研究地区海拔、坡度、坡向分布栅格图,
确定每个栅格图层的分析栅格大小为 50 m伊50 m。 对
于人类干扰因子,利用 ARCGIS软件中 Buffer鄄wizard工
具分析产生不同等级的区域。
2.5摇 生境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与适宜生境环境容纳
量估算方法
运用 FRAGSTAT 3.3 分析与统计了桃红岭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斑
块密度、斑块边界密度、破碎度指数等反映景观破碎
化的指数。
参照 Downs等方法[25],应用可利用生境面积来
估算环境容纳量 K,计算公式:
K=可利用生境面积
伊(1+梅花鹿非利用生境面积的百分比)
梅花鹿个体的最小空间需求
3摇 结果
3.1摇 影响桃红岭梅花鹿栖息地选择的因子其及评
价赋值
3.1.1摇 影响梅花鹿栖息地选择的自然景观因子及景
观适宜性赋值
海拔、坡度、坡向和植被类型对梅花鹿的分布有
着极显著的影响(海拔:x2 = 183.96, df = 3, P = 0.000
<0.001;坡度:x2 = 326.14, df= 3, P= 0.000<0.001;坡
向:x2 = 45.41, df= 2, P = 0.000<0.001;植被类型:x2
= 336.38, df= 3, P = 0.000<0.001)。 由于不同自然
景观因子(包括 A和 B)各区间发现梅花鹿活动痕迹
的频率不同,由此认为发现梅花鹿活动痕迹频率高
的区间为梅花鹿最喜爱的生境,即适合梅花鹿生存,
频率低的区间为梅花鹿回避的生境,即不适宜梅花
鹿生存。 结合各分类等级的累计频次对景观适宜性
赋值,见表 1。
表 1摇 影响桃红岭梅花鹿生存的自然景观因子的累计频次及适宜性赋值
Table 1摇 The impact frequency of different natural landscape factors on sika deer and suitable value in Taohongling
生境因子
Ecologidal factor
类别
Category
累计频次 / %
Frequency
适宜性赋值
Suitable value
海拔 Elevation / m 0—100 5.59 1
100—300 16.78 2
300—400 20.07 3
>400 57.24 4
x2 = 183.96, df= 3, P= 0.000<0.001
坡度 Slope / (毅) 0—20 58.42 4
20—30 20.39 3
30—40 8.88 2
>40 2.30 1
x2 = 326.14, df= 3, P= 0.000<0.001
坡向 Aspect 阳坡 Sunny slope 47.70 4
半阴半阳坡 Half sunny and half shade slope 35.53 3
阴坡 Shad slope 16.78 2
x2 = 45.41, df= 2, P= 0.000<0.001
植被类型 Vegetation styles 草丛、灌丛 GF、BFW 68.42 4
落叶阔叶林 DBLF 22.37 3
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CF、BEF、MBF 7.57 2
竹林、芭茅丛 BF、BP 1.64 1
x2 = 336.38, df= 3, P= 0.000<0.001
摇 摇 GF: Grass fallow; BFW: Bush fallow; DBLF: Deciduous broad leaved forests; CF: Coniferous forest; BEF: Broad鄄leaved evergreen forests; MBF:
Mixed broadleaf鄄coniferous forests; BF: Bamboo forest; BP: BaMao plexus
7721摇 5期 摇 摇 摇 李佳摇 等: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3.1.2摇 影响梅花鹿栖息地选择的人为干扰因子及影
响强度赋值
本文从 4个方面计算人类活动对梅花鹿生境的
影响。 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梅花鹿生境选择有显
著影响,即到森林采伐运柴道路距离( x2 = 186.18,
df= 3, P = 0. 000 < 0. 001)、到主要道路距离 ( x2 =
266郾 61, df = 3, P = 0. 000 < 0. 001)、到居民点距离
(x2 = 208.26, df= 3, P= 0.000<0.001)以及到农田距
离(x2 = 206.87, df= 3, P= 0.000<0.001)。 人为干扰
将导致梅花鹿在距离人为干扰近的区域活动频次
低,距离人为干扰远的区域活动频次高,结合各分类
等级累计频次对人为干扰强度赋值,见表 2。
表 2摇 桃红岭地区人为活动的影响范围及其赋值
Table 2摇 Scope of influence and influence value of human factors in the Taohongling
人类活动类型
Human factors
影响范围 / m
Scope of influence
累计频次 / %
Frequency
影响强度赋值
Influence value
到森林采伐运柴道路距离 / m 臆200 4.28 1
Distance to the deforstation timber roads 200—400 9.54 2
400—600 32.89 3
>600 53.28 4
x2 = 186.18, df= 3, P= 0.000<0.001
到主要道路距离 / m 臆500 5.26 1
Distance to the main roads 500—1000 8.88 2
1000—1500 21.71 3
>1500 64.14 4
x2 = 266.61, df= 3, P= 0.000<0.001
到主居点距离 / m 臆500 2.87 1
Distance to the residential areas 500—1000 10.22 2
1000—1500 30.76 3
>1500 56.15 4
x2 = 208.26, df= 3, P= 0.000<0.001
到农田距离 / m 臆400 7.23 1
Distance to the farmland 400—800 12.88 2
800—1200 24.34 3
>1200 55.53 4
x2 = 206.87, df= 3, P= 0.000<0.001
3.2摇 桃红岭梅花鹿栖息地适宜性的总体评价
3.2.1摇 桃红岭地区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特征
桃红岭地区植被以森林为主(图 1),各类林地
面积达 9 488.15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75.90%。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
林、灌丛、草丛和芭茅丛面积分别为 1664. 57、
1638.63、3438.21、1247.15、87.85、1143.88、60.92 hm2
和 206.94 hm2(表 3)。
表 3摇 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森林覆盖特征
Table 3摇 Land use and forest coverage in Taohongling Nature Reserve
植被与土地利用类型
Vegetation and land cover
面积
Area / hm2
%
草丛 Grass fallow 60.92 0.49
灌丛 Bush fallow 1143.88 9.15
落叶阔叶林 Deciduous broad leave forests 1664.57 13.31
针叶林 Coniferous forest 1638.63 13.11
常绿阔叶林 Broad鄄leaved evergreen forests 3438.21 27.21
针阔混交林 Mixed broadleaf鄄coniferous forests 1247.15 9.97
872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续表
植被与土地利用类型
Vegetation and land cover
面积
Area / hm2
%
竹林 Bamboo forest 87.85 0.70
芭茅丛 BaMao plexus 206.94 1.66
农田 Farmland(FD) 1599.32 12.79
居民地 Residential plots(RP) 1166.18 9.33
水库 Reservoir(RR) 246.84 1.97
合计 Total 12500.00 100.00
图 1摇 桃红岭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Fig. 1 摇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Taohongling
Nature Reserve
3.2.2摇 梅花鹿潜在的生境适宜性评价
根据表 1的适宜性赋值,评价结果表明(图 2),
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
花鹿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 2 233.99 hm2,占保护区总
面积的 18.61%;次适宜生境面积为 2 980.24 hm2,占
24.83%;较不适宜生境 4 563.93 hm2,占 38.36%;不
适宜生境面积为 2 221.84 hm2,占 18.51%(表 4)。
3.2.3摇 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影响
根据表 1、2 的准则,得到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影
响下梅花鹿生境适宜性特征(图 2)。 由于人类活动
的影响,梅花鹿生境适宜性发生了很大变化,适宜生
境面积为 1 224.0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10.20%;
次适宜生境面积为 2 164.70 hm2,占 18.04%;较不适
宜生境 3 988.21 hm2,占 33.24%;不适宜生境面积为
4 623.05 hm2,占 38.53%(表 4)。
3.2.4摇 生境斑块特征
在桃红岭地区,梅花鹿潜在可利用生境面积(包
括适宜生境与次适宜生境 ) 约占全部面积的
43郾 45%;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在该地区梅
花鹿实际可利用生境面积比例只占 28.23%,生境的
平均斑块面积减少到 2.67 hm2,斑块密度 0.107 个 /
hm2,边界密度 0.280 m / hm2,实际生境景观破碎度指
数达到 0.5898(表 5)。
表 4摇 梅花鹿的潜在栖息地与实际栖息地评价对照
Table 4摇 The contrast of potential habitat elevation and actual habitat elevation of sika deer
生境质量等级
Class of habitat quality
面积 Area / hm2
潜在 Potential 实际 Actual
%
潜在 Potential 实际 Actual 变化 Change
适宜 Suitable 2 233.99 1 224.04 18.62 10.20 -8.42
次适宜 Marginally suitable 2 980.24 2 164.70 24.84 18.04 -6.80
较不适宜 Rarely suitable 4 563.93 3 988.21 38.03 33.24 -4.79
不适宜 Unsuitable 2 221.84 4 623.05 18.52 38.53 20.01
9721摇 5期 摇 摇 摇 李佳摇 等: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2摇 桃红岭梅花鹿的实际栖息地评估和潜在栖息地评估
Fig.2摇 Actual habitat evaluation and potential habitat evaluation of sika deer in Taohongling Nature Reserve
表 5摇 桃红岭地区梅花鹿生境景观格局特征
Table 5摇 Landscap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sika deer habitat in Taohongling
生境
Habitats
面积比例 / %
Peecentage
of area
斑块数量
No. of patches
平均斑块
面积 / hm2
Average
patch area
斑块密度
/ (个 / hm2)
Patch density
边界密度
/ (m / hm2)
Edge density
破碎度指数
Fragmentation
index
潜在生境
Potential habitat 43.45 1 589 3.42 0.259 0.885 0.4345
实际生境
Actual habitat 28.23 1 331 2.67 0.107 0.280 0.5898
3.3摇 适宜生境环境容纳量估计
目前没有桃红岭梅花鹿巢域面积大小的报道,
本研究参考日本丹沢山地区平均每只梅花鹿巢域面
积需要 11.2—20.2 hm2栖息地[26],以潜在可利用生
境面积 5 214.23 hm2计,保护区梅花鹿环境容纳量为
(568依 160)只。 由于人类活动对生境的干扰与破
坏,以实际可利用生境面积 3 388.74 hm2计,估计环
境容纳量为(368依105)只。
4摇 讨论
4.1摇 梅花鹿生境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比较梅花鹿可利用的潜在生境面积与实际生境
面积,可以发现,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保护区梅花鹿
的生境适宜性变化很大。 梅花鹿适宜、次适宜以及
较不适宜的生境面积分别下降了 8. 41%、6. 80%、
4郾 79%。 相应的,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不适宜
的生境总面积则由 18.52%上升到 38.53%(表 4)。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犁头岭、大神山地带有梅花鹿活
动的痕迹,且此处潜在的栖息地也适宜梅花鹿的生
存(图 2),但是由于村庄、农田、道路等包围,导致其
与其它适宜生境斑块分离,给梅花鹿的迁移造成阻
碍,使得不同斑块之间的梅花鹿很难进行基因交流,
长此以往将降低该地区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 桃红
岭地区景观指数也由于人类活动增加了 0郾 1553,表
明该地区生境破碎化程度在增加。 由此可见,人类
活动是该保护区梅花鹿生境破坏与生境质量下降的
一个重要因素。
4.2摇 栖息地的适宜性及空间分布
本研究发现,在桃红岭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的许
多适宜生境斑块被较不适宜生境和不适宜生境隔
082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离,形成孤立状态,且空间分布上十分零散(图 2)。
桃红岭地区梅花鹿潜在可利用生境面积为 5 214.23
hm2,由于森林砍伐、道路交通、农田耕作、居民点等
活动影响导致可利用生境面积丧失了 1 825.49 hm2。
目前尚存可利用生境面积 3 388.74 hm2,也由于栖息
地在空间上的破碎状态不利于梅花鹿的迁移和扩
散,有些小斑块可能无法为梅花鹿所利用,而成为不
适宜的栖息地。 可见,从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格局考
虑,桃红岭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的栖息地破碎化状况
不容乐观。 人类活动的干扰对梅花鹿栖息地适宜性
造成长远而深刻的负面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
关注。
目前,在桃红岭自然保护区梅花鹿主要分布在
海拔 300 m以上、人为干扰较小的狭窄区域,且主要
选择草丛和灌丛两种植被类型, 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formosa)、葛藤(Pueraria lobata)、何首乌
(Crotalaria ferrugiea)、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以及一些嫩茎叶及枝条类等(主要以灌丛类为主)是
其喜食植物。 随着植被的演替,可食性植物资源越
来越少,而且还面临着与其它物种的资源竞争,如野
猪(Sus scrofa)、小麂(Muntiacus reeresi)等对空间和
食物资源的争夺。
4.3摇 环境容纳量的影响
环境容纳量的增加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维持一
定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并适应环境的随机变化,是保
证种群长期存活的积极因素。 处于初级阶段的草本
灌丛生境是梅花鹿适宜的栖息地,然而,由于实行严
格的封山育林政策,植被逐渐向顶级群落-阔叶林演
替,已成为限制该区梅花鹿种群发展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栖息地采取有计划的火烧或植被矮化,扩大
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增加梅花鹿食物资源,有利于增
加保护区内的环境容纳量。 环境容纳量的增加会引
起种群数量增加,如果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其基
因突变率和损失率相等,那么种群就可以在进化中
适应环境的变化,长期存活下去。
5摇 建议
保护区成立 30a 以来,梅花鹿得到了有效的保
护,虽然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梅花鹿的种群
自然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22],离“长期保存有效种
群大小应为 500 只冶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27]。 研
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梅花鹿生境质量的关
键因子。 本研究对加强梅花鹿及其生境的保护有如
下建议:
(1) 改善采伐方式
调查期间,经常发现在保护区的缓冲区与核心
区相连地带,利用挖机、油锯等干扰极大的现代化工
具,对植被进行矮化,不仅噪音很大,而且很容易造
成水土流失,对栖息地的破坏极强。 因此,不建议采
用此等方式来改善梅花鹿的生境,而应利用柴刀等
工具砍伐或有计划的火烧核心区芭茅、小山竹、恶性
杂草以及杂灌等来改良未被梅花鹿利用的生境。
(2) 开辟生境走廊
保护区中南部地带(神仙洞鄄上白树鄄蜜蜂尖),
存在着大片的适宜生境,但由于通往这一带的植被
过度密集,恶性杂草、杂灌以及芭茅连绵,对梅花鹿
的迁移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能够建立连接核心
区通往这一带的生境走廊,使得梅花鹿可以利用中
南部的生境资源,将大大拓展梅花鹿的生存空间。
(3) 打击盗猎行为,控制野猪数量
走访调查中发现,当地百姓经常会在自家庄稼
地周围放置夹子、电网等防范野猪的危害,这样会严
重地威胁到梅花鹿的安全。 野猪已成为保护区内的
优势种群,从生态需求来讲,它与梅花鹿有很多重
叠,不断扩大的野猪种群,压缩了梅花鹿生存空间,
对梅花鹿的种群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基于此,在
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法,制定捕杀
的数量要求,使其控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进而
维护野猪种群和梅花鹿种群的生态平衡。 同时,还
应加强保护区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
(4) 充分注意人类活动对梅花鹿生境的影响
目前,通往保护区生态监测站的水泥路已修建
完成,再加上茶园已开发利用,有大批前来欣赏梅花
鹿、采茶、拜庙的游客,给梅花鹿的生存带来了很大
的威胁,可能会使梅花鹿的栖息地面积进一步缩小。
因此,笔者呼吁,在经济建设与资源开发中必须充分
注意人类活动对梅花鹿生境的影响,尽可能避免与
减少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References:
[ 1 ] 摇 Xiao Y, Ouyang Z Y, Zhu C Q, Zhao J Z, He G J, Wang X K.
An assessment of giant panda habitat in Minshan, Sichuan,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ca, 2004, 24(7): 1373鄄1379.
1821摇 5期 摇 摇 摇 李佳摇 等: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 2 ]摇 Hins C, Ouellet J P, Dussault C, St鄄Laurent M H. Habitat
selection by forest鄄dwelling caribou in managed boreal forest of
eastern Canada; Evidence of a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effect.
Forest and Management, 2009, 257(2): 636鄄643.
[ 3 ] 摇 Acevedo P, Cassinello J, Hortal J, Gort佗zar C. Invasive exotic
aoudad (Ammotragus Iervia) as a major threat to native Iberian
ibex ( Capra pyrenaica): a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 approach.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2007, 13(5): 587鄄597.
[ 4 ] 摇 Kanagarj R, Wiegand T, Kramer-Schadt S, Anwar M, Goyal S
P. Assessing habitat suitability for tiger in the fragmented Terai
Arc Landscape of India and Nepal. Ecography, 2011, 34(6):
970鄄981.
[ 5 ] 摇 Martian J, Revilla E, Quenette P Y, Naves J, Allaine D,
Swenson J E. Brown bear habitat suitability in the Pyrenees:
transferability across sites and linking scales to make the most of
scarce dat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2, 49(3): 621鄄631.
[ 6 ] 摇 Wang Y, Zhao P X. Habitat assessment of giant panda in
Qingmuchuan Nature reserve, Shaanxi Province of Northwest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2, 23 ( 1 ):
206鄄212.
[ 7 ] 摇 Wang X L, Li D Q, Wu B, Yang H X.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Prezewalski忆 gazelle in the Hudong - Ketu area,
Qinghai China. Biodiversity Science, 2005, 13(3): 213鄄220.
[ 8 ] 摇 Li Y, Xu W X, Yang W K, Qiao J F, Liu W, Xia C J.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Gazella subgutturosa in Kalamail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010, 30
(1): 11鄄20.
[ 9 ] 摇 Bao Y X, Zheng X, Ge B M. An assessment and protective
strategy of black muntjac ( Muntiacus crinifrons ) habitat in
Zhejiang Province. Acta Ecologica Since, 2006, 26 ( 8 ):
2425鄄2431.
[10] 摇 Wang S. China Red Date Book of Endangered Animals: Mammal.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8: 266鄄269.
[11] 摇 Guo Y S, Zheng H Z. On the geological distribution, taxonomic
status of species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sika deer in China.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000, 20(3): 168鄄179.
[12] 摇 Yu J A, Lu Q B, Liu C G, Zhou Q, Zhang S Y. Study on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Cervus Nippon Kopschi in
Qinglinagfeng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
Science, 2006, 26(5): 1鄄4.
[13] 摇 Guo Y S, Zheng H Z. Life table and the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in
Sichuan sika deer.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005, 25 ( 2 ):
150鄄155.
[14] 摇 You W Y, Dong L J, Yu J A, Lu Z Q, Zhang S Y, Zhou Q.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resources in Winter for Cervus Nippon
Kopschi in Qingliangfeng.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 Science,
2007, 27(4): 13鄄16.
[15] 摇 Gou Y S. Study on the food habits of Sichuan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 Journal of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
Natural Science, 2001, 22(2): 112鄄119.
[16] 摇 Liu H, Yang G, Wei F W, Li M, Hu J Z. Sequence variability of
the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in China. Acta Zoologica
Sinica, 2003, 49(1): 53鄄60.
[17] 摇 Li M, Wang X M, Sheng H L, Tamate H, Masuda R, Nagata J,
Otaishi N. Mitochondrial DNA divergence and phylogeny of four
species of deer of the Genus cervus. Acta Zoologica Sinica, 1999,
45(1): 99鄄105.
[18] 摇 Fu Y Q, Hu J C, Gou Y S, Zhu H B, Liu W H, Wang Y S.
Habitat use of sika deer in Spring at Taohongling Natural Reserve.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06, 41(4): 60鄄63.
[19] 摇 Ma J F, Zhang E D, Zhang S Y, Weng D M.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habitat use by the sika deer in Qinglingfeng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in Autumn.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04, 39( 5):
35鄄39.
[20] 摇 Jiang Z G, Xu X R, Liu W H, Li C L, Li C W, Lu X L, Xiao J
P, Li Y K, Tang S H, Ping X G, Li F, Luo Z H, Fang H X, Xu
B, Zhang J H, Chen W J, Gao Y M, Wu J D, Wu W G, Wang L
B, Wu Y F, Zhu H B, Wang C, Dai J, Ying X, Wang J Q, Liu
Z, Chen J, Li L L, Chen D Q, Zhang X W, Cui S P, Li J, Yuan
F K, Zhang B B, Zhu JH, Gao H Z, Li H B, Chen Y L, Chen Y
J, Lin Z H, Wang Y, Zhang C, Zhou Q H. Population status of
South China Sika Deer in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12, 33(6): 305鄄308.
[21] 摇 Jiang Z G. Biodiversity and Sika Deer survey in the Taoho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Jiangxi, China.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9.
[22] 摇 Liu W H, Yu B.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of Sika Deer at Taohongling natural reserve. Jiangxi
Science, 2010, 28(4): 458鄄460.
[23] 摇 Management office of Taohongling Nature Reserve. Sika Deer in
Taohongling Nature Reserve in Jinagxi.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ress, 2000.
[24] 摇 Liu X H. 3S Technology and habitat assessment on Chinese
Wildlife.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ress, 2011: 230鄄233.
[25] 摇 Downs J A, Gates R J, Murray A T. Estimating carrying capacity
for sandhill cranes using habitat suitability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models. Ecological Modeling, 2008, 21(2 / 4): 284鄄292.
[26] 摇 Borkowski J, Furubayashi K. Home range size and habitat use in
radio鄄collared female sika deer at high altitudes in the Tanzawa
Mountains, Japan. Annales Zoologici Fennici, 1998, 35:
181鄄186.
[27] 摇 Franklin I. Evolutionary change in small populations / / Soule M
E, Wilcox B A, eds. Conservation Biology: An Evolutionary鄄
Ecological Perspective. Sunderland (MA): Sinauer Associates,
1980: 105鄄150.
参考文献:
[ 1 ] 摇 肖炎, 欧阳志云, 朱春全, 赵景柱, 何国金, 王效科. 岷山地
282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区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生态学报, 2004, 24
(7): 1372鄄1379.
[ 6 ] 摇 王芸, 赵鹏祥.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 应用生态
学报, 2012, 23(1): 206鄄212.
[ 7 ] 摇 王秀磊, 李迪强, 吴波, 杨洪晓. 青海湖东鄄克图地区普氏原
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生物多样性, 2005, 13(3): 213鄄220.
[ 8 ] 摇 李莹, 徐文轩, 杨维康, 乔建芳, 刘伟, 夏参军. 卡拉麦里山
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兽类学报, 2010,
30(1): 11鄄20.
[ 9 ] 摇 鲍毅新, 郑祥, 葛宝明. 浙江黑麂栖息地评价及保护对策. 生
态学报, 2006, 26(8): 2425鄄2431.
[10] 摇 汪松.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兽类.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266鄄269.
[11] 摇 郭延蜀,郑惠珍. 中国梅花鹿地史分布,种和亚种的划分及演
化历史. 兽类学报, 2000, 20(3): 168鄄179.
[12] 摇 于江傲, 鲁庆彬, 刘长国, 周圻, 章叔岩.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与分析研究. 浙江林业科技, 2006, 26
(5): 1鄄4.
[13] 摇 郭延蜀, 郑慧珍. 四川梅花鹿生命表和种群增长率的研究. 兽
类学报, 2005, 25(2): 150鄄155.
[14] 摇 游卫云, 董良矩, 于江傲, 鲁庆彬, 章叔岩, 周圻等. 清凉峰
华南梅花鹿冬季食物资源特征研究. 浙江林业科技, 2007, 27
(4): 13鄄16.
[15] 摇 郭延蜀. 四川梅花鹿食性的研究.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001, 22(2): 112鄄119.
[16] 摇 刘海, 杨光, 魏辅文, 李明, 胡锦矗. 中国大陆梅花鹿 mtDNA
控制区序列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动物学报, 2003, 49
(1): 53鄄60.
[17] 摇 李明, 王小明, 盛和林, 玉手英利, 增田隆一, 永田纯子, 大
泰司纪之等. 四种鹿属动物的线料体 DNA差异和系统进化关
系研究. 动物学报, 1999, 45(1): 99鄄105.
[18] 摇 付义强, 胡锦矗, 郭延蜀, 朱欢兵, 刘武华, 王业生. 桃红岭
自然保护区梅花鹿对春季栖息地的利用. 动物学杂志, 2006,
41(4): 60鄄63.
[19] 摇 马继飞, 张恩迪, 章叔岩, 翁东明.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梅花鹿
秋季对栖息地利用的初级分析. 动物学杂志, 2004, 39(5):
35鄄39.
[20] 摇 蒋志刚,徐向荣,刘武华,李春林,李春旺,卢学理,肖金朋,
李言阔, 汤宋华, 平晓鸽, 李峰, 罗振华, 方红霞, 余斌, 章
建华, 陈启俊, 高依敏, 吴建冬, 吴问国, 王淋波, 吴业飞,
朱欢兵, 王超, 代杰, 应霞, 王洁清, 刘钊, 陈静, 李琳琳,
陈代强, 张小伟, 崔绍朋, 李佳, 袁芳凯, 张斌斌, 朱建华,
高红志, 李洪宾, 陈裕禄, 陈永江, 林忠华, 王缘, 张楚, 周
倩涵.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野生动物,
2012, 33(6): 305鄄308.
[21] 摇 蒋志刚.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2] 摇 刘武华, 余斌.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动
态及保护对策. 江西科学, 2010, 28(4): 458鄄460.
[23] 摇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管理处.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4] 摇 刘雪华. 3S技术与中国野生动物生境评价. 北京: 中国林业
出版社, 2011: 230鄄233.
3821摇 5期 摇 摇 摇 李佳摇 等: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摇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源袁晕燥援缘 酝葬则援袁圆园员源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冤
悦韵晕栽耘晕栽杂
云则燥灶贼蚤藻则泽 葬灶凿 悦燥皂责则藻澡藻灶泽蚤增藻 砸藻增蚤藻憎
粤凿增葬灶糟藻 蚤灶 贼澡藻 泽贼怎凿赠 燥灶 凿则燥怎早澡贼 蚤灶凿藻曾 蕴陨 月燥扎澡藻灶袁 在匀韵哉 郧怎葬灶早泽澡藻灶早 渊员园源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贼葬贼藻鄄燥枣鄄贼澡藻鄄葬则贼 则藻增蚤藻憎 燥枣 贼澡藻 蚤皂责葬糟贼 燥枣 糟造蚤皂葬贼蚤糟 糟澡葬灶早藻 燥灶 遭蚤燥葬增葬蚤造葬遭蚤造蚤贼赠 燥枣 皂蚤灶藻则葬造 藻造藻皂藻灶贼泽 蚤灶 糟则燥责泽
蕴陨 蕴燥灶早择蚤灶早袁宰哉 在澡藻灶早赠怎灶袁 在匀粤晕郧 匝蚤葬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园缘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酝藻糟澡葬灶蚤泽皂袁 澡赠责燥贼澡藻泽蚤泽 葬灶凿 藻增蚤凿藻灶糟藻 燥枣 澡藻则遭蚤增燥则燥怎泽 蚤灶泽藻糟贼鄄澡燥泽贼 蚤灶贼藻则葬糟贼蚤燥灶泽 蚤灶 枣燥则藻泽贼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在耘晕郧 云葬灶赠燥灶早袁杂哉晕 在澡蚤择蚤葬灶早 渊员园远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责责则燥葬糟澡 燥枣 灶藻皂葬贼燥凿藻 枣葬怎灶葬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蚤灶凿蚤糟葬贼藻 贼澡藻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葬灶凿 枣怎灶糟贼蚤燥灶 燥枣 泽燥蚤造 枣燥燥凿 憎藻遭
悦匀耘晕 再怎灶枣藻灶早袁 匀粤晕 载怎藻皂藻蚤袁 蕴陨 再怎枣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园苑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 泽责葬贼蚤葬造 藻糟燥灶燥皂藻贼则蚤糟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憎葬贼藻则 枣燥燥贼责则蚤灶贼 蚤灶贼藻灶泽蚤贼赠 糟燥灶增藻则早藻灶糟藻 燥灶 葬 责则燥增蚤灶糟蚤葬造 泽糟葬造藻 蚤灶 悦澡蚤灶葬
在匀粤韵 蕴蚤葬灶早泽澡蚤袁 杂哉晕 悦葬蚤扎澡蚤袁 在匀耘晕郧 阅藻枣藻灶早 渊员园愿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葬贼贼藻则灶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糟燥增藻则葬早藻 燥枣 孕造葬贼藻葬怎 灾葬造造藻赠鄄悦蚤贼赠 蚤灶 贼澡藻 宰藻泽贼藻则灶 悦澡蚤灶葬院 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蚤灶 载蚤灶蚤灶早
郧粤韵 再怎灶袁 载陨耘 酝蚤葬燥皂蚤葬燥袁 云哉 酝藻蚤糟澡藻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园怨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糟葬造藻 藻枣枣藻糟贼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贼澡藻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枣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葬灶凿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枣葬糟贼燥则泽 燥灶 泽怎则枣葬糟藻 泽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院葬 糟葬泽藻 泽贼怎凿赠 蚤灶 贼澡藻
澡蚤造造赠 葬灶凿 早怎造造赠 葬则藻葬 燥枣 晕燥则贼澡藻则灶 杂澡葬葬灶曾蚤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 在匀粤韵 酝蚤灶早赠怎藻袁 在匀粤韵 宰藻灶憎怎袁在匀韵晕郧 蕴蚤灶葬 渊员员园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耘蚤泽藻灶蚤葬 枣燥藻贼蚤凿葬 葬灶凿 粤皂赠灶贼澡葬泽 皂燥则则蚤泽蚤 燥灶 贼澡藻 糟澡藻皂蚤糟葬造 葬灶凿 遭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责则燥责藻则贼蚤藻泽 燥枣 泽燥蚤造 葬皂藻灶凿藻凿 憎蚤贼澡 贼澡藻 责葬责藻则 皂蚤造造
泽造怎凿早藻 悦匀耘晕 载怎枣藻蚤袁 在匀粤晕郧 悦澡蚤袁 阅粤陨 允怎灶袁藻贼 葬造 渊员员员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怎贼藻糟燥造燥早赠 驭 云怎灶凿葬皂藻灶贼葬造泽
砸藻早怎造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责燥贼葬泽泽蚤怎皂 泽怎责责造赠 葬灶凿 泽蚤早灶葬造 蚤灶澡蚤遭蚤贼燥则泽 燥灶 葬糟藻贼葬贼藻 藻枣枣造怎曾藻泽 遭赠 藻糟贼燥皂赠糟燥则则澡蚤扎葬造 枣怎灶早蚤
再粤晕郧 匀燥灶早躁怎灶袁 蕴陨 再燥灶早袁 再哉粤晕 蕴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员圆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则泽藻灶蚤糟 蚤灶凿怎糟藻泽 早怎葬则凿 糟藻造造 凿藻葬贼澡 蚤灶 造藻葬枣 藻责蚤凿藻则皂蚤泽 燥枣 灾蚤糟蚤葬 枣葬遭葬 载哉耘 酝藻蚤扎澡葬燥袁 再陨 匀怎蚤造葬灶 渊员员猿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陨凿藻灶贼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责澡藻灶燥造 凿藻早则葬凿蚤灶早 遭葬糟贼藻则蚤葬 葬凿园源怨 泽糟则藻藻灶藻凿 枣则燥皂 燥蚤造 糟燥灶贼葬皂蚤灶葬贼藻凿 泽燥蚤造
匀哉 栽蚤灶早袁 郧哉 允蚤藻袁 在匀耘晕 蕴蚤泽澡葬袁再粤晕郧 允蚤怎袁藻贼 葬造 渊员员源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澡赠泽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 燥枣 酝藻凿蚤糟葬早燥 泽葬贼蚤增葬 蕴援 贼燥 糟燥责责藻则 泽贼则藻泽泽 遭赠 云栽陨砸 泽责藻糟贼则燥泽糟燥责赠
云哉 悦澡怎葬灶袁 再哉 杂澡怎灶澡怎蚤袁 匀哉粤晕郧 再蚤皂蚤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员源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泽燥憎蚤灶早 凿葬贼藻 燥灶 圆鄄葬糟藻贼赠造鄄员鄄责赠则则燥造蚤灶藻 糟燥灶贼藻灶贼 葬灶凿 赠蚤藻造凿 燥枣 造葬贼藻 泽藻葬泽燥灶 葬则燥皂葬贼蚤糟 则蚤糟藻
再粤晕郧 载蚤葬燥躁怎葬灶袁栽粤晕郧 载蚤葬灶早则怎袁宰耘晕 载蚤葬灶早糟澡藻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员缘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藻曾燥早藻灶燥怎泽 糟葬造糟蚤怎皂 渊悦葬冤 燥灶 贼燥造藻则葬灶糟藻 燥枣 粤造造蚤怎皂 糟藻责葬 增葬则援 葬早则燥早葬则怎皂 蕴援 贼燥 糟葬凿皂蚤怎皂 渊悦凿冤 泽贼则藻泽泽
宰粤晕郧 匝蚤葬燥造蚤灶早袁在韵哉 允蚤灶澡怎葬袁蕴陨哉 阅燥灶早澡怎葬袁藻贼 葬造 渊员员远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泽贼怎凿赠 燥枣 灾蚤贼藻曾 灶藻早怎灶凿燥 泽澡则怎遭泽 糟葬灶燥责赠 遭蚤燥皂葬泽泽 蚤灶增藻则泽蚤燥灶 蚤灶 月藻蚤躁蚤灶早 允怎灶凿怎 皂燥怎灶贼葬蚤灶燥怎泽 葬则藻葬 遭葬泽藻凿 燥灶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蚤灶凿蚤糟藻泽
郧粤韵 酝蚤灶早造蚤葬灶早袁 郧韵晕郧 在澡葬燥灶蚤灶早袁 在匀粤韵 宰藻灶躁蚤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员苑愿冤
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燥皂责葬则蚤泽燥灶 泽贼怎凿赠 燥枣 泽怎造枣怎则 凿蚤燥曾蚤凿藻 则藻泽蚤泽贼葬灶糟藻 燥枣 贼澡则藻藻 憎葬则皂鄄泽藻葬泽燥灶 贼怎则枣 早则葬泽泽藻泽 蕴陨 载蚤袁 宰粤晕郧 蕴蚤澡怎葬袁 蕴陨哉 宰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员愿怨冤噎噎噎
郧藻燥泽贼葬贼蚤泽贼蚤糟葬造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燥灶 泽责葬贼蚤葬造 凿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贼澡藻 葬责贼藻则燥怎泽 酝赠扎怎泽 责藻则糟蚤糟葬藻 蚤灶 枣造怎藻鄄糟怎则藻凿 贼燥遭葬糟糟燥 枣蚤藻造凿泽 燥枣 耘灶泽澡蚤 贼燥遭葬糟糟燥 葬则藻葬袁 悦澡蚤灶葬
载陨粤 孕藻灶早造蚤葬灶早袁 宰粤晕郧 砸怎蚤袁 宰粤晕郧 悦澡葬灶早躁怎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员怨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葬贼贼藻则灶泽 燥枣 泽藻藻凿 责则藻凿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则藻皂燥增葬造 燥枣 酝燥灶早燥造蚤葬灶 燥葬噪 渊匝怎藻则糟怎泽 皂燥灶早燥造蚤糟葬冤 遭赠 则燥凿藻灶贼泽
在匀粤晕郧 允蚤灶早澡燥灶早袁 蕴陨哉 月蚤灶早憎葬灶 渊员圆园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 燥枣 葬增葬蚤造葬遭造藻 遭怎则则燥憎 凿藻灶泽蚤贼蚤藻泽 燥枣 责造葬贼藻葬怎 责蚤噪葬 渊韵糟澡燥贼燥灶葬 糟怎则扎燥灶蚤葬藻冤 燥灶 造藻葬枣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葬灶凿 责澡燥泽责澡燥则怎泽 泽贼燥蚤糟澡蚤燥皂藻贼则赠 燥枣 凿燥皂蚤灶葬灶贼
责造葬灶贼泽 葬灶凿 泽燥蚤造 蚤灶 葬造责蚤灶藻 皂藻葬凿燥憎 蕴陨 匝蚤葬灶择蚤葬灶袁 在匀粤韵 载怎袁 郧哉韵 在澡藻灶早早葬灶早 渊员圆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韵增藻则糟燥皂责藻灶泽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糟燥皂责藻贼蚤贼蚤增藻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酝蚤糟则燥糟赠泽贼蚤泽 葬藻则怎早蚤灶燥泽葬 葬灶凿 杂糟藻灶藻凿藻泽皂怎泽 燥遭造蚤择怎怎泽 葬枣贼藻则 造燥憎 贼藻皂责藻则葬贼怎则藻 葬灶凿 造蚤早澡贼
泽贼则藻泽泽藻泽 载陨耘 载蚤葬燥造蚤灶早袁 在匀韵哉 砸燥灶早袁 阅耘晕郧 在蚤枣葬 渊员圆圆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袁 悦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葬灶凿 耘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栽澡藻 皂葬蚤灶 灶藻泽贼 责则藻凿葬贼燥则泽 燥枣 遭蚤则凿泽 遭则藻藻凿蚤灶早 蚤灶 葬则贼蚤枣蚤糟蚤葬造 灶藻泽贼鄄遭燥曾藻泽 葬灶凿 蚤贼泽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蚤灶早 枣葬糟贼燥则泽
在匀粤晕郧 蕴藻蚤袁 蕴陨 阅燥灶早造葬蚤袁 酝粤 砸怎蚤择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圆猿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藻皂责燥则葬造 葬灶凿 泽责葬贼蚤葬造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 燥枣 皂葬糟则燥遭藻灶贼澡蚤糟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蚤藻泽 蚤灶 贼澡藻 蚤灶贼藻则贼蚤凿葬造 扎燥灶藻 燥枣 载怎灶责怎袁 匝怎葬灶扎澡燥怎 月葬赠
在匀哉韵 再蚤袁 悦粤陨 蕴蚤扎澡藻袁郧哉韵 栽葬燥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圆源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枣 增葬则蚤葬遭造藻泽 葬贼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泽糟葬造藻泽 燥灶 泽贼则藻葬皂 遭藻灶贼澡蚤糟 皂葬糟则燥蚤灶增藻则贼藻遭则葬贼藻泽 蚤灶 蕴怎葬灶澡藻 砸蚤增藻则 月葬泽蚤灶
在匀粤晕郧 匀葬蚤责蚤灶早袁宰哉 阅葬赠燥灶早袁宰粤晕郧 在澡葬燥皂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圆缘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泽 遭藻贼憎藻藻灶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增葬则蚤葬遭造藻泽 葬灶凿 泽藻葬泽燥灶葬造 泽怎糟糟藻泽泽蚤燥灶 蚤灶责澡赠贼燥责造葬灶噪贼燥灶 枣怎灶糟贼蚤燥灶葬造 早则燥怎责泽 蚤灶 贼澡藻 匀怎造葬灶 砸蚤增藻则
宰藻贼造葬灶凿 蕴哉 载蚤灶曾蚤灶袁 蕴陨哉 再葬灶袁 云粤晕 再葬憎藻灶 渊员圆远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匀葬遭蚤贼葬贼 葬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枣 泽蚤噪葬 凿藻藻则渊悦藻则增怎泽 灶蚤责责燥灶冤蚤灶 贼澡藻 栽葬燥澡燥灶早造蚤灶早 晕葬贼蚤燥灶葬造 晕葬贼怎则藻 砸藻泽藻则增藻袁 允蚤葬灶早曾蚤 孕则燥增蚤灶糟藻袁 悦澡蚤灶葬
蕴陨 允蚤葬袁 蕴陨 再葬灶噪怎燥袁 酝陨粤韵 蕴怎躁怎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圆苑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袁 砸藻早蚤燥灶葬造 葬灶凿 郧造燥遭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栽澡藻 糟燥皂责则藻澡藻灶泽蚤增藻 早藻燥早则葬责澡蚤糟葬造 则藻早蚤燥灶葬造蚤扎葬贼蚤燥灶 燥枣 悦澡蚤灶葬 泽怎责责燥则贼蚤灶早 灶葬贼怎则葬造 糟燥灶泽藻则增葬贼蚤燥灶 郧哉韵 在蚤造蚤葬灶早袁 悦哉陨 郧怎燥枣葬 渊员圆愿源冤噎噎噎噎
砸藻泽责燥灶泽藻 燥枣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糟燥增藻则葬早藻 贼燥 糟造蚤皂葬贼藻 糟澡葬灶早藻 蚤灶 酝燥灶早燥造蚤葬灶 孕造葬贼藻葬怎 凿怎则蚤灶早 则藻糟藻灶贼 员园 赠藻葬则泽
酝陨粤韵 蕴蚤躁怎葬灶袁 允陨粤晕郧 悦澡燥灶早袁 匀耘 月蚤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圆怨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陨皂责葬糟贼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澡怎皂葬灶 葬糟贼蚤增蚤贼蚤藻泽 葬灶凿 糟造蚤皂葬贼藻 糟澡葬灶早藻 燥灶 匀燥灶早澡怎 造葬噪藻忆泽 泽责则蚤灶早 凿则燥怎早澡贼
蕴陨哉 运藻择怎灶袁 蕴陨粤晕郧 再蚤贼燥灶早袁 在匀韵哉 允蚤灶造蚤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猿园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噪藻泽 藻增燥造怎贼蚤燥灶 燥枣 糟藻灶贼则葬造 宰怎澡葬灶 凿怎则蚤灶早 圆园园园 贼燥 圆园员园 阅粤晕 再燥灶早造蚤袁宰粤晕郧 匀燥灶早扎澡蚤袁 在匀粤晕郧 匀怎葬灶袁藻贼 葬造 渊员猿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燥怎则糟藻 葬灶凿 陨灶凿怎泽贼则蚤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栽澡藻 泽责葬贼蚤葬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燥枣 韵责澡蚤燥糟燥则凿赠糟藻责泽 泽蚤灶藻灶泽蚤泽 泽怎蚤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蚤灶 杂葬灶躁蚤葬灶早赠怎葬灶 砸藻早蚤燥灶 蕴陨 云藻灶袁 宰哉 在澡蚤枣藻灶早袁 载哉 悦怎蚤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猿员愿冤噎
远圆猿员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猿源卷摇
叶生态学报曳圆园员源年征订启事
叶生态学报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袁中国生态学学会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
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袁创刊于 员怨愿员年袁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遥 坚持野百花齐放袁百家
争鸣冶的方针袁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袁探索生态学奥秘袁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袁
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袁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尧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遥
叶生态学报曳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遥 特别欢
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曰研究简报曰生态学新理论尧新方法尧新技术介绍曰新书评价和
学术尧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遥
叶生态学报曳为半月刊袁大 员远开本袁圆愿园页袁国内定价 怨园元 辕册袁全年定价 圆员远园元遥
国内邮发代号院愿圆鄄苑袁国外邮发代号院酝远苑园
标准刊号院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摇 摇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袁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遥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尧科研单位尧高等院校尧图书
馆等订阅遥
通讯地址院 员园园园愿缘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摇 电摇 摇 话院 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曰 远圆愿源猿猿远圆
耘鄄皂葬蚤造院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摇 网摇 摇 址院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本期责任副主编摇 象伟宁摇 摇 摇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摇 载哉耘月粤韵冤
渊半月刊摇 员怨愿员年 猿月创刊冤
第 猿源卷摇 第 缘期摇 渊圆园员源年 猿月冤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袁杂贼葬则贼藻凿 蚤灶 员怨愿员冤

灾燥造郾 猿源摇 晕燥郾 缘 渊酝葬则糟澡袁 圆园员源冤
编摇 摇 辑摇 叶生态学报曳编辑部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主摇 摇 编摇 王如松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院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院北京 猿怨怨信箱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源源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愿园员猿号
耘凿蚤贼藻凿 遭赠摇 耘凿蚤贼燥则蚤葬造 遭燥葬则凿 燥枣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耘凿蚤贼燥则鄄蚤灶鄄糟澡蚤藻枣摇 宰粤晕郧 砸怎泽燥灶早
杂怎责藻则增蚤泽藻凿 遭赠摇 悦澡蚤灶葬 粤泽泽燥糟蚤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杂糟蚤藻灶糟藻 葬灶凿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杂责燥灶泽燥则藻凿 遭赠摇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杂燥糟蚤藻贼赠 燥枣 悦澡蚤灶葬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悦藻灶贼藻则 枣燥则 耘糟燥鄄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悦粤杂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孕怎遭造蚤泽澡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摇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孕则蚤灶贼藻凿 遭赠摇 月藻蚤躁蚤灶早 月藻蚤 蕴蚤灶 孕则蚤灶贼蚤灶早 匀燥怎泽藻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猿袁悦澡蚤灶葬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阅燥皂藻泽贼蚤糟 摇 摇 粤造造 蕴燥糟葬造 孕燥泽贼 韵枣枣蚤糟藻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云燥则藻蚤早灶 摇 摇 悦澡蚤灶葬 陨灶贼藻则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月燥燥噪 栽则葬凿蚤灶早
悦燥则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粤凿凿院孕援韵援月燥曾 猿怨怨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源源袁悦澡蚤灶葬
摇 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愿圆鄄苑 国外发行代号 酝远苑园 定价 怨园郾 园园元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