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卫 2一
第 17卷 第 §期
1 9 9 7年 5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1NICA
z{{ §-)
Vo1.17,No.3
M ay, l 997
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生态研究
国 洋研 361005)(57呼 / 。f}, ‘—— 一——一 ,1.(家海洋局第三海究所,厦门, f c7,,).’>
*薯词 苎墼 毫塑
ECOL0GICAL STUDIES oN PLANKToNlC DINoFLA—
GELLATE IN THE S0UTHERN YELLOW SEA
Un Jinmei
(Third I.stitute of Oc“∞。 q怫
n Jiahan
0A.X/amen,361005,C ^n)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ilbution of planktonic dinoflagelate in
the Southern Ye~ow Sea and its adjacent waters(3Z。~34~N,the west of 127~E)duilng the pe-
riod from December 1997 to November 1978。74 species belonging to 9 genera in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among which 71.63 were warm water species,22。97 eurythermi c species,
2.7 neiltk species and 2.7 cold—water species。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total number of dl—
noflagelate shows that the highest peak was in Jury and the lowest value in March。The
effects on the numeilca1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dinoflagellate were discussed as
wel。It is poimed Out that some species,P .hamulus,Or..thurni,Cer.gravldum,Cer.
ranipes and Cer. n etc.,onIy presented in the eastern of 126。E,which was just in agree—
ment with the isoha rle of 34。O0,and can be taken as indicator species for the Yellow Sea
w arm cutrent.
Key words: dinoflagelate,ecology,Southern Yelow Sea
收稿日期:1995 05—20,悔改稿收到日期;1999—04—01
**工作单位:厦门大学生物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林金黄等: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生态研究 253
在海洋浮游植物中,甲藻的种类与数量仅次于硅藻 有关黄海浮游甲藻的研究,以前有些学者都有
涉及 ,但迄今尚未见到对该海域浮游甲藻进行周年生态学专门报道 本文就南黄海甲藻类的种类组
成、季节变化、水平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紊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与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分析、鉴定的300号样品.系1977—12~1978—11逐月采自南黄海区(32。~34。N,127.E以西)的
25个站位 (图1),各站均用1:3径 37cm,长度 270cm,国际标准 2o号筛绢制成的小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
至表面作垂直拖取。样品的固定、浓缩和定量计数方法,按现行海洋谓查规范进行 文中的水温和盐度资
料为同步观襁f的实测数据。
牛
叫
壁
再
图 1 浮游甲藻细胞总量的季节变化
Fig.1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cel 0f~atktomc dlnoflage]late
T=Temperature P,Tota L oelI d Enoflagelate
2 结果与讨论
2.1 种类组成与生态特点
通过周年谓查,发现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种数比南海(118种)和东海(122种)的少 ‘,只有 74种+分
隶于 8科 9属(表 1)。
谓查表明,冬季(12~翌年 2月)种类最多.达 60种.春季(3~5月)种数最少.仅有 22种,夏季(6~
8月)和秋季(9~11月)分别为 41种与 38种.两者颇接近
2.1.1 高温高盐种类 又称暖水性种类.有 53种,占总种数的71.63 ,其中又可分为广暖性种类和狭
暖性种类.前者如短角角藻( .breve)和二齿双管藻 (Amph#olenia biderdata)等 ,后者有方鸟尾藻(Or
nRh~-ercus quadratus)、尖角藻(Cer.belone)、剑峰角藻(Cer.incisum)和尖角藻 (P .hamutus)等 这些种
类是随黄海暖流水而分布到该海域的.由于黄海暖流水有冬强夏弱的季节变化 .所以,喜-季(12~2
月)海区中出现的暖水种类最多(46种),为全年之冠。
2.1.2 广温广盐种类 共计 17种,占总种数的 22.97 ,如具尾鳍藻 (~ ophysis caudata)、纺锤角藻
(Cer.fungus)、大角角藻(Cer.macroceros)、三角角藻(Cer.tnpos)和扁平多甲藻(Peridirdum depressum)
等.这些种类适温、适盐范围比较大,不仅是南黄海中的主要优势种.也是我国各海区的常见种类。
2.1.3 低盐近岸种类
发现 2种,即宽阔多甲藻 (P .1atissimum)、和夜光藻(Noctituca scintiglans)、占总种数的 2.70 ,主
要出现于春末夏初的近岸浅海.其分布与苏北措岸水和长江冲淡水密切相关。
2.1.4 玲水性种类 发现弯嘎角藻(Cer.1ongipes)和三角角藻广盐型(Cer.tr/pos 5 螂t)m.占总
种数的 2.70 .它们出现于冬、春季的 33。N 北水域。在中国海域水蟪水母类区系的初步分析一文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 巷
有记录黄海 4种冷水种水母[自].此外,黄海底栖动物也有冷水性群落记藏[ ,显然,这些与黄海冷承团分
布有关.
衰1 弹游甲薯种名录
T U●1 The唯●ch lilts 0f I,l_nl _k d-0n●一 I-Ie
*主要优势种
2.2 甲藻细胞总量的季节变化与水平分布
南黄海浮游甲羹的平均细臆总量为20350十/m‘.这比求海甲羹细胞总量的年平均值 4882个/m’,这
比东海甲薰细胞总t的年平均值 4882个/m。高4倍多,可见生物数量随纬度增高而增多.一般的生态规
律0 . .
3月为一年中的最低备.仅有 692十/m ,7月达一年的最高峰(54074十/m。)。这种全年的月平均细
咆总量呈现一峰一答的单周期性变化,与东j辱浮游甲蕞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一致(田1).
南黄{卑浮擗甲薰细胞总量的平面分布,髓季节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12月和 1月.其最高细胞总量分别为 3714个/m’与14867十/m .均发现于海州湾东南近岸(34~N、
121。30E)高、低盐水交汇区。2月大于1000个/m 的密集区,亦出现于122。30E以西海域,最大密集中
心(1l867个/m’)的位置 .与前 2十月的相同。
3月,是垒年的慨罄期.本月大干500个/m 的高数量分布区,出现在123~E以西海域。4月,高教量
密集区发现于33.N.124’30 E水域.5月,甲蘸细胞总量激增.其最大数量(649O0个/ )密集区出现于
32.N、123。30 E水域.
6月.其最高细胞总量的密集区出现于33 、123。30E水域,后者则出现在32"N、12CE东域。
7月和8月,高数量密集区也发现于长江口北岸近{孽,前者位于32N、123"E水域.后者剐出理在32.
N、124~E水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林垒美等: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生态研究 255
9月,在124~E以西水域,其数量均在1000个/m 以上 1o月.高数量密集区发现于长江口北岸近海
(32~N、123。E),达 7294个/m 11月,其细胞总量显著下降,大片水域均在1oo~500个/m 。
2.3 主要种类的分布
2.3.1 夜光藻Ⅳ蚓} “∞s 时 (Ma曲r.)Kofoid et Swezy低盐近岸种。其年平均细胞总量为3848个/
m 。
。 5月细胞总量激剧上升,6月是一年中的最高峰,达 26487个/m 。7月,其数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它和纺锤角藻、三角角藻、短角角藻等.是形成南黄海浮游甲藻细胞总量年高峰的主导种。8月,其数量
显著下降,l1月至翌年 2月,数量低下。最低答出现于冬季 2月,仅有 1.25个/ma(圈 2A)。
12月·在123。E以东水域均为大于31.5o的高盐水所盘踞,本月夜光藻只在§3。~34。N、122·15 rE以
西水域的个别站位有零星出现。1月全区匿迹 2月,仅在 32。N,123。E水域有步量分布(31个/m3。)
3月,高数量(933个/m )密集区位于 33。N、122。3OE水域。4月的最大数量(632个/ms)发现在海州
湾东南近海(34。N、121。30 E)。5月-夜光藻大量繁殖与生长,密集区出现在 32。~33。N、124。E以西海区。
6~7月,其大于 2000个/m。的密集区仍出现在 32 ~33口N、124。E以西水域。8月,夜光藻数量明显
下降,较大数量(300个/m。)分布区出现于 32口N、123。E海域。9月.长江径谎减弱,盐虚增高.夜光藻只
零星地出现于 123。E以西水域·高数量分布区(1714个/m)发现于 34。N、122。30 E水域。10月.仅见于
32。N、123。3 E以西的个别站位。¨ 月,全区匿迹。
图 2 浮游甲藻主要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Fig.2 The sea,ora l distributioa 0 n n piankton~ dmofla~eilate
2.3.2 纺锤角藻 Ce,r~ium fm~(Ehr.)Dujardin广温广盐种。其年平均细胞总量为2393个/ma 低答出现
于冬季 2月,只有 197个/m 。6月其数量激增,7月达 1年中的最高峰(16723个/m。)。10w11月,细胞
总量显著下降,l2月至翌年 1月,其数量不大 ,仅 ,510个/m。(图 2B)。
12月和 1月,高数量密集区均出现于海州湾东南水域(34。N,121。30 E),前者达 2857个/m ,后者为
2800个/m。 2月,其大于 500个/m。的密集区发现在 122~E以西海区。
3月,散布于各测站.其数量不大。4月.密集区出现于 3 N、124。3O E水域。5月,其较大数量分布
区已往南移至 32口N、124q~:海域.达 579个/m 。
6~8月,纺锤角藻的高数量密集区出现于32。N、124。E以西水域。9月,其密集区出现于 33。E、122。
30 E水域,达 7407个/m。。10月和 11月.数量明显下降,而且.这 2个月高数量密集区分别出现于 32。
N、123。E和 3 N、122。15 E海域。
2.3.3 短角角藻Ce,ratium brew(Ost.&Schmi&)Schroder高温高盐种。年平均细胞总量达 579个/m 。
l2~1月,数量极低(图2C),只零星地分布于123。E以东海区。2月,仅出现在124~E以东水域,较大数量
密集区,发现于 3 N、126。30 E海域 .达 75个/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56 生 态 学 报 17卷
3~4月。全区未见。5月,只出现在 34~N、123。E以东海域,但数量不大。
6月,全区数量激增,密集区出现于33 N、122 30 E水域,达 6143个/。m ,7月,高数量分布区发现
于 32。N的近岸(23259个/m ),8月,密集区仍出现在 32ON、123 E水域,达 2600个/m ,从 8月在 32。N、
122。3 ~123。3 E范围,10m等探线处有一个32 Oo高盐水舌伸向南黄海(图3C)。看来,其分布趋势似
与北上的台湾暖流对南黄海的影响有关。
9月,其高靛量分布区发现于 3CN、122。30 E水域,达1905个/m ,10月,散布于 122 30 E以东海
医,11月,仅见于济州岛南面的站位,其余水域未见分布。
2.● 甲藻的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谓查海区受苏北措岸水,长江冲淡水,黄海
暖流水和黄海冷水的制约_l 一,不同水系的季节
更替与变化,给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种类组成和散
量变化带来明显影响 。
2月,谓查海区盛行偏北风 ,黄海中央冷水
往南可达 32~N。由于苏北措岸水和长江径流最
弱,冲淡水向东扩张势力很小,所以,冬季低盐
近岸种夜光藻的数量极少,仅出现于 l23~E以西
的个刷站位。
冬季,强盛的黄海暖流水,自济州岛东南往
调查海区的西北方向入侵.不仅使浮罅甲藻细胞
总量的高数量分布区,出现于海|州湾东南近岸,
高低盐水交汇区(3CN、121。30 E),而且,随黄
海暖承而分布到调查海区的暖水种类如短角角
藻、纺锤梨甲藻(Pyrocystis m 打)、驼背角
藻(Cer. 拍 )等可分布到 123~E以东,等盐
线大于 33.∞ 的海域,不过,一些狭高温高盐
种,如钩梨甲藻、赛氏鸟尾藻(Orn thur~)、圆
头角藻(Cer.gr~/dton)、指状角藻(Cer.ranipes
)和新月角藻(Cer.Iunuia)等,仅分布于 126 E
以东、等盐线 34.oo的黄海暖流区。此外,在黄
海冷水影响强烈的 34~N、122。30 E水域,发现冷
水种三角角藻广盐型,该处水深 36m,底层水温
9.38℃(图 3A)。
5月,是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
黄海柑岸到 4月份即转为偏南风。长江口因径流
增大,盐度显著降低Ⅱ ,所以,低盐近岸种夜光
藻在 32。~33。I4、124。E以西水域,形成一高数量
分布区(>10000个/m ),从而使本月 甲藻细胞
总量的密集区亦出现于 32~N、123 30 E海域。本
月暖水种短角角蕞和三叉角藻(c盯.打血 删 )
随黄海疆水可分布到 123~E以东 等盐线大于
32.oo海域。不过,驼背角藻异角变种(Cer.g诳
(图 3A—D)
图 3 殍游甲藻主要种类的平面分布
Fig.3 The hccizontai distrlbution
0f main Dhnktonic dlnoflagelate
1夜光荣 Atoc &西以 郴}2纺锤角藻 c I 3
短角角藻 c F 4三卫角藻 c trkhoctre~ 5
匮头角藻 Cer gravidmn F 6赛氏鸟尾藻 0 .thtrrd~F
7纺锤梨甲藻 fuslformi~ 8新月角藻 . #出
6州‘,,l var.d~por)、对称角藻(c .sym~ )、美丽角藻(c -p~dchdlum)、和拟夜光槊~ (Pyr.
p毒期 , 妇:4)等高温高盐种类仅出现于32~N、126。E以东,等盐线大于33.D0海域。此外,春季黄海冷
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林金美等:南黄海洋游甲藻的生态研究 257
水往北退螭到 35~N水域,笔者在 34~N、122。30 E和 34。N、124 E水域均发现玲水种弯顶角藻,此处底层
水温分别为 9.99℃和 9.86℃(图 3B)。
8月,盛吹东南风.黄海玲水往北退螭 ,仅达 34~N 由于太阳辐射强烈 ,海区水温为垒年最高值。从
表层(10m)的32.00等盐线分布看出.夏季除黄海暖流入侵调查海区外.还受到北上台湾暖流的影响,所
以,除 t22。E以西的苏北近岸水域外,整个海区分布着短角角藻、三叉角藻、马西里亚角藻(Cer.mas-
s//en )、偏转角藻(Ccr.def/ex,an)等大量暖水种类.不过,方鸟尾藻、赛氏鸟尾藻、指状角藻、新月角藻
等一些高温盐种类.仅出现于 32 N、127。E水域、该处表层 (10m)盐度为 33.73,是黄海暖流区 而低盐近
岸种夜光藻本 月仅散布于 124。E以西承域 .数量极少(图 3C)
¨ 月.已从夏季风转为偏北风.由于长江径流减弱,盐度增高,本月未见低盐近岸种夜光藻的分布。
9月和10月,暖水种类的分布趋势与夏季 8月基本相似,然而.11月暖水种类短角角藻、三叉角藻、纺锤
梨甲藻等只分 布于 124。E以东、表层 (10m)盐度大 于 32.00的水 域.其 他暖水种 如膨角 藻(Cer.
inflat“柳)、偏转角藻、马西里亚角藻、指状角藻等.只出现于 l26 以来.表层(10m)盐度大于 34.00的
海域,所以,秋季 u 月,垒区甲藻细胞总量低下.大片水域只在 100十/m 至 500个/m (图 3D)。
参 考 文 献
盂 凡等.江苏海岸带术蛾浮辩生物种类与数量分布.海洋研究,1981,3:82~89
林金美.江苏、浙江近岸海域浮辩生物的初步调查.海洋科技,1980,l5:9~19 .
林金美.南海中部浮辩甲藻类的生态研究.海洋通报,1988,7(3):47~59
林垒美.柬海浮辩甲藻类的分布.海洋学报,1994,18(2);110~1l5
蓝淑芳等.南黄海暖流术的温、盐度分布特征,海洋科学集刊,1986,27 45~59
赵像仁等.赦末南黄海的遗光度厦其与环流的关系 海洋科学集刊,1989,27,97~106
Yamji.L I/atrat~,a。,the邶 t船朔 Japan.H kusha pubfishmg Co,,LTD,1984.1~937
张垒标.中国海域术螅术母区系的韧步分析.海洋学报,1979,1(1):127~137
刘瑞玉等.黄、东海底牺动物区系的特点.海洋与湖沼,1963·5(4):3o6~321
肖胎昌.黄海浮游动物的基本生态特点.海洋湖{日学报,1979,2:5l~55
管秉贤.黄,柬海浅海术文学的主要特征.黄渤海海洋,1986,4(3);l~19
郑全安.由GMS-1和 NOAA-5卫星红外照片得出的黄、东海冬季海面温度模式,海洋学报 ,1981,3(4)t 523~934
孙湘平.中国沿岸海洋术文气象概况.北京 t科学出版社,1981.1~159
l 2 3 4 5 6 7 8 9 0 l 2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