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 ECOLOGICAL STUDY ON CLUPANODON PUNCTATUS IN THE WATERS OF DONGSHAN ISLAND

福建东山岛海域斑鰶生态的研究



全 文 : 一 墨
第 l 6卷 第 4期
1 9 9 6年 8 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G lCA SINICA

Vo1.1 6,NO 4
Aug.- 1996
福建东山岛海域斑鳔生态的研究
_占振彬 戴泉水 / 颇光明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 1,361012) ?卵·
摘要 本文研究了福建东 J¨岛附近海域斑鲦生物量、密度的分布厦其季节变化:生长和死亡特点 ;摄食和
生殖习哇 萁平均月生物量为 222.1 kg,"km ,占游诛生物月 总生物量的 27 22 ,成为优势种 生物量和
密度冬季最高,分别为 524 9 kg,:km。和 9332尾.km。,比摄低的春季高 22 77倍和86 2l倍 分布置域性
差异明显 -东I。I湾 内高选 438 2 kg.,"km 和 1405尾/km ,二匕湾外高 7 .7l倍和 88 38倍;渔获由 0~Ⅳ龄
组柑成-1龄组为优l磬,叉长分布范围为 111 223 , 141~160 组为优势;食料 硅藻类的菱形
藻、海线藻、圃筛藻、直链藻和骨条藻的数量最多,井大量摄食有机碎屑t初次性成熟的最 小生龄为 l龄,
最小卫长雌性为 146mm,雄性 140mm 雌雄性均在 1 51~170mm组成熟,生殖期在睾季至初春;生长参
数为 一 246.37mm- 一 t82.6 5 g, 一0.4303.t^_一o.8649,体重生长拐点年龄 f =1 601 龄;瞬
时总死亡率为 1.2016
啉 ⋯ ⋯ 一 ⋯ ⋯ 域
一 , — — — 一 一
AN ECOLOGICAL STUDY 0N C PANODON PUNCTATUS
lN THE W ATERS oF DoNGSHAN IsLAND
Lu Zhenbin Da1 Quanshui
(Fu曲 P*ovimia[Ing~ute of Fisheries Re.arch
Yan Youming
x⋯ Ch㈨ 36l0l2
Abstract A study was made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1 variation in biomass and density,
the characteristics in growth and death,and the behaviors in feeding and reporduction of Clu—
panodon punctatus in the waters of Dongshan Island,Fujian Province.it was found tO have a
monthly mean biomass of 222.2 l kg/km ,representing 27.22 of the monthly total biomass
of necton in that area and making it become a dominant species. its biomass and densitv
were found to he lowest in spring but highest in winter(524.9 kg/m。and 9332 Ind/km ,re—
spectively),i.e.,they in winter being 23.77 times and 87.2l times.respectively.those in
spring.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s of biomass and density had obvious regional variation.
They were 438。2 kg/kin and 7405 ind/km .respectively,inside the Dongshan Bay that were
78.7l times and 69.38 times,respectively,those outside the Bay.the caught fish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3 age classes(0~ lV).with class I being dominant. The fork length of the fish
popuhtion ranged from ll1~ 223 mm —with 14l~ t60 mm being predominant. The living
+ 姚联腾、橱圣云、郑玉水、连珍水和丁永哲等同志参加生物学测定。王军完成胃古物分圻,在此一井致谢
收稿 日期 :1994 l1 l4.修改稿收到FI期 1995 06 0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16卷
food organisms ineluded mostly N 妇 ^ ia,ThalassⅫ ~erlta,Costin isc“5.M etOSITG and Skde
tone~2a of*goaillariophyta,in additien to a large amount of organic detritus ingested.The first
minimum age for sex maturity was class I.The minimum fork length was 1 40 mm for male
and 146 mm for female.The matured female and male were largely in 151 to 170 mm group.
From winter to early spring was the main spawning period.The parameters of growth were:
L = 246.37 mm ,W 一 182.65 g, 一 0.4303.tn= 一 0.8649.the age of the turnning point
of body weight growth was 1.601 7 year(t ).The instantaneous rates total mortality.natu
ral mortalily and fishing mortality were found to be 1.2016,0.7702 and 0.4314.The rate of
development was 0.3590.There remains much potential for expoitation.
Key words: Ctupanodon punctatus,population ecology,living parameters,waters of
Dongshan Island.
斑鲦 Clupanodon tmnctatus(Temminok et Sehlege1)隶属鲱形 目、鲱科、鲦属。系分布沿
岸、港湾和河口区的暖水性鱼类 是近岸海域小拖网、刺网和张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不
少学者曾对斑鳃的生物学 、年龄生长、繁殖生物学、卵子 、仔稚鱼形态和人工繁殖育苗进行过
研究 :,但对于种群的生物量、密度和群体结构及其食性和死亡等尚未见报道。本l文 以
1990年海岛游泳生物调查资料 .研究了福建东山岛海域斑鳃的生物量和密度的平面分布、
季节变化及其群体结构、食性、生长、死亡等生态持 ,并讨论了资源变动等问题。 。
1 材料与方法
在东山岛周围海域 .垂直距岛岸 11 km范围内布设 10个调查采样站点.东山湾内(下
称湾内)和东山湾以外海区(下称湾外)各布 5个站位(图 1)。于 l 990年春季(5月)、夏季(8
月 )、秋季(10月)和冬季(1 991年 1月),进行 4次调查 调查船使用功率为 88.2 kW 的双
船拖网 ,采样网具为单囊有翼拖网,规格为 57.6 rn×53.5 m(29.70 m1,阿目最大 1 60
mm.最小 10 mm(囊网内套阿)。
生物量(kg/km )和密度(尾数/km )以下列公式 : —G/ (1 ∽ ,C=N/S(1 u)进
行计算。M、C分别为生物量和密度,G和 Ⅳ分别为每小时的渔获量和渔获尾数,S为每小
时阿口的扫海面积。测算结果 S=0.08058 km /h。U为逃逸率 ,取 0.5
每季度月从渔获物 中随机取 0~1O0尾斑鲦进行生物学测定 ,共测 31 8尾。测定技术
指标按 国家水产资源调查规范进行。鉴定年龄的材料采用左胸鳍基部附近的鳞片,取 6~
l0片在清水中浸泡 2h左右 ,洗净后制片置于配有 目微尺的 3×10双筒解剖镜下观测年龄
鳞径 R的测量系从鳞焦至前区最外缘 ,轮径 r系从鳞焦至各年轮处。鳞径和轮径 同时在一
直线上测量 。
2 结果
2.1 出现季节和出现频率
斑鲦在东山岛附近海域四季都 出现,匣在湾外仅出现于秋季 以站次计算年 出现频率
为 50 其中秋季出现频率最高(8O ),其次夏季(50 ),春季最低(20 )。
出现频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湾内出现率高于湾外,前者 为 85 ,后者仅 1 6 。
湾 内除春季 出现率较低(40 )外 ,其他 3季均达 i00 ,而湾外仅秋季有 6o 的出现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占振彬等 :福建东山岛海域斑鲦l牛态的研究
其余 3季均无出现。
2.2 生物量和密度的平面分布及其季
节变化
2.2.1 平面分布 平均 月生物量和 密
度 分 别 为 222。l kg/km 和 4922 尾
/km 。平面分布区域性差异悬殊 .平均
月生物 量和 密度 湾 内高 达 43S.5 kg/
km ,7405尾/km:,比湾外分别高 77.7l
倍和 68.38倍。
在湾内其数量呈西部高于东部的分
布特点.在湾外秋季 的数量分布呈诏安
湾 口高于其它各站 .其中东山湾 口外侧
的 O6和 07站四季均未曾渔获(表 1)
2.2.2 季节变化 生物量依顺春、夏、
秋、冬的推移而递增.冬季最高 ,秋季次
之,春季最低 .高低相差 72.72倍。密度
冬季为晟高,夏季捷之 ,春季最低,高低
相差 5o.7o倍 由于湾 内的生物量和密
度占全海域的 98.75 和 98.j8 ,其数
量的季节变化左 右着该 海域 的数量变

匦 1 末山岛海域赫袜生物调查站位
Fig 】 The stztlons。 survey Ln the wate⋯ E~ngshaa Island
表 l 束山岛 域斑璺聚生物量和密度的时空分布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thne and place of biomass and density ef
ciu口n^ od。n puncto~us in the waters of]~ngshan Island
春 Sp:ing 夏 Surnme7 秋 Autumn 冬 Winter
(kg/km (ind/km tkg/krn ) (ind/km ) (kg/km ) (ind/km。) (kg km。 Lmd km 、
06
0
0S
09
1C
平均 (Mean)
平均 Total~leaUL 7 12 107 1 37.36 5532
2.3 种群结构
渔获群体结构如表 2,叉长范围为 11]~223 z30,1~1,优势叉长 14]~l 6O mm,平均叉长
神 舶 盯 n 呲㈣m㈣m㈨
∞ " 眦 叭 瓶
蚰 醛 ∞ 盯 陀


蚰 鹊
地 拈 H

叭 姑 吣 l盅

m 讲㈣
3 7 丛9 ¨ ¨ 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16卷
152.2 mm。总体重范围 26~]76 g.优势总体重 41~69 g,平均总体重 5j.4 g。由表 2可
见 ,夏季渔获个体最小,之后随季节变化逐渐增大 ,至春季渔获个体最大。平均叉长、优势
叉长和平均总体重、优势总体重均依顺夏、秋、冬、春逐渐趋大。
渔获群体的年龄由 0~rq龄 5个世代组成 ,其中 i龄组居绝对优势.占 71.1 ,其次
Ⅱ龄组占 23.6 ,Ⅳ龄组最少仅占 0.9 ,平均年龄的季节变化趋势同平均叉长和平均总
体重的变化,亦依顺夏、秋、冬、春逐渐趋大
表 2 东山岛簿域斑鳔的群体结构
Table 2 The strncture o1"stock of O upanodon punctalus in the waters or Dongsban lsland
2.4 生长特性
2.4.1 叉长与体重的关系 纯体重 Ⅳ 和总体重 Ⅳ 与叉长的幂指数呈极 显著相关,其关
系式为:
W = 2.2358× 10一 L (df= 252,r= 0.9888)
W = 0.1891× 1 0 L。 (d = 31 6,r— O.9774)
2.4.2 叉长与鳞径的关系 叉长与鳞径 R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式为 ,.=20.7 L 67+
3.8082R,(d,一225,r=0.9977),截距 2o.71 67为开始长出鳞片时的叉长(ram),此值换
算为体长与文献[31报道的截距 18.6 ram(体长)一致 。
2.4.3 逆算叉长 运用 R.Lee正 比例关系式 Ln=(rH/R)×(L一Ⅱ)+ 逆算各年轮组的叉
长,各年轮组的轮径 r、逆算叉长和各年龄组的实测叉长如表 3,逆算叉长与实测叉长相近。
表 3 斑鳔的逆算叉长和实测叉长 (ram)
Table 3 The back—calcnlated and mesured Iength of Ctupanodon punc!a~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卢振彬等:福建东山岛海域斑鲦生态的研究
2.4.4 生长参数 以各年轮组平均逆算叉长,运用 yon Batalanffy生长方程 ,求得其生长
参数 一Z46.37 mm.W 一Ⅱ 一182.65 g,W。 一232.B3 g。k 9.4393. 一 0.8649。
值与 1985年曾捕获最大炙 233Inti1的样品,依Pauly :提 出的 L -L /0.95的估算
值 245.26 tlln相接近 。体重生长拐点为 1.601 7龄.拐点相应的叉长为 1 61.1 3 Inti1,纯体
重 53.54 g,总体重 66.12 g。其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
L 一 246.37—1 e 。 : 一。 :]
W.一 182.65 r_l— e “州 、]
W 一 232 83E1 e 拈 “¨ ]
表 4 斑鳔叉长、纯体重的理论值与实测值
Table 4 The theory and measured~alues Oil fork length and net body~,eight of Clupanodon~ nctatus
图2 斑鲦I=j己长秆纯体重的生长曲线
Fig 2 The gmwth CUTVCS of Iork length and
ne[body weigh[。 ( 廿d, d punctal~*
按生长方程计算的理 论叉长和纯体重
与实测值相接近(表 4),表明所拟合的生长
方程能反映斑鲦 的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
生长曲线如图 2。
2.5 死亡特性
2.5.1 存活率和瞬时总死亡率 根据渔获
群体的年龄结构 ,应用 Jack~n(1939)求存
活率 S一(Ⅳ2+N 一Ⅳ +⋯Ⅳ )/(‘Ⅳ,十Ⅳ:+

1)和 Robson—Chapman 的存活率
合并估算模式 S=7’/(Ⅳ-_ 一1)分别计算
得斑鲦的存活率为 0.2760和 0.2402,取平
均值为 0.2581。
瞬时总死亡率运用 S- 一和 Beverton Holt的 z一1/( —t。)、z一 (工 )/( 一L )
3种方法求取。式中 、五分别为渔获平均年龄 、平均叉长,t。和 工 分别为渔获最小的年龄
和最小叉长 以叉长生长方程逆算最小渔获叉长 111mm的年龄(f )为 0.5龄。计算结果 z
值分别为 1.3544、1_2658、0.9846,取其平均值 L 201 6为瞬时总死亡率
2.5.2 瞬时 自然死亡率 运用 Pauty E:0J推导的复 回归方程 tgM一一0.0066—0.279lgL
一-0.6543[gK+0.4634[g7’来求取 式中 L 的单位为 cm.T示渔场平均水温(℃),为 21.
1 6℃。计算得瞬时 自然死亡率 一0.9627,然而 Pau[1y指出此式对于暖水性鲱科鱼类估算
结果可能偏高,他建议将计算结果乘以 0.8=_s .因此斑鲦的瞬时自然死亡率应为 0.770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1 6卷
2.5.3 瞬时捕捞死亡率和开发比率 据 F—z— .可得瞬时捕捞死亡率 F为 0.4314 开
发 比率 E—F/Z-0.35 90
2.6 食性和摄食
2.6.1 食性 对 64尾样品进行胃含物分析表明.斑绦的食科种类有硅藻、甲藻、原生动
物、多毛类、桡足类、樱虾类、甲壳类幼虫、小螺、仔鱼等 l0个类群 67种(属)。出现率百分数
(F)为硅藻>桡足类>原生动物>甲藻>其它藻类>小螺>多毛类>仔鱼>甲壳娄幼虫>
樱虾。个体数百分比(Ⅳ)为硅藻>原生动物>桡足类>甲藻>小螺>多毛类>其它藻类>
甲壳类幼虫>仔鱼>樱虾(表 5),硅藻娄中以菱形藻 Nitzschia、海线藻Thalassione n、圆筛
藻CoscincMiscus、直链藻Melosira和骨条藻 Skeletonema数量最多。此外,在胃含物中有大量
的有机碎屑和细沙。由此可以认为斑鲦属于硅藻食性 为主兼食底栖生物的鱼类.其饵料的
营养级较低 ,仅为 0.75级 。
2.6.2 摄食强度及其季节变化 斑鲦的摄
食率不高 ,年平均仅 39.47 ,季节差异大,
春、夏季高达 100 ,冬季低到 3 摄食强
度也不大 ,年平均胃饱满度为 0.63级.其中
春、夏季较高.平均为 2.1级和 1.6级.冬季
最低仅 0.05级。摄食率和摄食强度的春、夏
高、冬季低的变化 ,除与海区饵料生物的季
节变化有关外 ,还与斑螺的生殖期(冬季至
初春)食欲降低有关。
2.7 性腺成熟度的季节变化和生殖期
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 I龄 ,多数 I一龄
成熟。成熟的最小叉长,雄性为 140 into,雌
表 5 斑鲦的主要食料组成
Table 5 The composition 0f food 0f C/u,oaodonⅢ c 5
饵 料 种 类 Species of{cod N F
生为 146 into,且在初次性成熟的叉长组(141~1 50 ram)中雄性成熟的比例高于雄性 .表明
雄性成熟比雌性快。大量性成熟的叉长为 151~170 mln,与体重生长拐 电相应的叉长吻
合.表明性成熟后生长速度减慢
从季节看春季(5月)性成熟度最低,均 为 口期,成熟 系数 2.0 ,夏季 (8月)和秋季
(10月)出现部分(1 6 )Ⅲ期个体,成熟系数分别为 1.8 和 1.6 ,冬季(1月)绝大多数为
Ⅱ、Ⅳ期.有少数(3 )达 V期.成熟系数达 14.0 。由此可见生殖期在冬季至初春.与文
献E43报道的完全一致。产卵场在东山湾内,水深 4~10 n 的海区,底质为泥或泥沙。
3 讨论
3.1 不同地理分布的斑鲦,其群体结构和生态特点有明显差异。表 6列出我国沿岸海域分
布的斑鲦最大叉长,丰满度系数和生殖期 从表 6可见渔获的最大叉长随纬度的提高而变
小,丰满度系数却随纬度的提高而增大 。低纬度海医的生殖季节比高纬度早 .南海北部比
黄、渤海早 5个月。
3.2 从本海域斑鳔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分布.其洄游趋势是 7月开始 自岛外水深 30~
45 m 海区陆续向西洄游进入东山湾、诏安湾和西埔湾索饵肥育 ,冬季至初春在以上 3个湾
内生殖 ,生殖后群体于 4月开陆续退出产卵场到湾外较深海区索饵 。鱼群在湾内栖息的时
间长达 7~8个月之久。湾 内栖息水深多在 5~10 m。所以在调查期间湾外水深 l1~27 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振彬等 :幅建东山岛海域斑鳔生态的研l宄
的海区几乎没有捕获。
表 6 我国沿岸海域斑鳊的比较
Treble 6 The comparison 0f Clupa~ a tm lm~ re m ters 0f China
3.3 东山岛附近海域斑鲦资源 比较丰富.其生物量占 l 990年该海域游泳生物 卷生物量的
27.22 t在福建海岛海域斑鲦的生物量中占 50.3 。在 l 9自j年福建海岸带斑鲦生物量占
93.1 一这一资源特点与东山岛海城,尤为东山湾是福建沿岸海区硅藻数量最多’有密切
关系 ,然而 ,斑鲦数量的年间变动也很大 ,以 l990年与 l 985年同期调查(站位布设和拖速
相近 t冈具结构和规格完全相同)比较,生 物 量 和 密 度 1 990年为 1 985年的 1 6.88倍和
32.37倍。数量的年问变化如此之大 .其原因除斑鲦属倾向于r选择的生活史类型【 ,种群
数量具有较大的 自然波动外 ,笔者认为还有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即 80年代后期近岸小船小
网迅猛增加(1 988~l 990年 ,年平均渔网数比 1981~l 985年增加 J20.83 ),且捕捞对象
侧重优质经济鱼类 ,致使带鱼、大黄鱼、真鲷、黄鳍鲷 、二长棘鲷、刺鲳、鳓鱼、石斑鱼、短尾大
眼鲷等 11种重要经济鱼类的资源严重衰退,其生物量和密度 1 990年 比 1 985年 同 期 下
降 84.25 和 83.45 ·年递减率分别达 0.3099和 0.30Z1。这种情况对于短食物链的斑螺
来说既增大 了生活空间又减少 了被捕食的损失,其数量也随之增加。根据计算的开 发 比
率 为0.35 90.此值尚属偏低 ,还有开发潜力。
3.4 斑鲦的临界年龄,按袁蔚文 报 道 的 T=[kt。-IJnM+1 n(3k~-M)]/k式 计 算 为
1.4227龄一相应的临界叉长和临界总体重分别为 l 54.31 mm和 58.16 g。资源学观点认为
此时进行捕捞最为合适 ,能获得最大产量。然而单纯捕捞临界年龄的群体.在海洋捕捞业
中难以实现 一且得不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因为达到临界叉长的个体在种群中仅占 26.7
Alen 提 出了晟佳最小捕捞总体重 W =EW 和徐旭才、张其永一 推导了最佳最小捕捞
体长 L 一, (E) 式中 、 为渔获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E为开发比率.b为体重与体长
关系式中幂指数 。计算结果本海域斑鲦的最佳最小捕捞叉长为 l06.8 mm,最佳最小捕捞
总体重为 1 9.9 g 据此笔者认为本海域应以叉长 J07 mm. 体重 20 g作为斑鲦的最小可
捕标准 。
参 考 文 献
1 李明蒋等.渤海湾斑鲦 Cb~pandon 州 if m_『l_n。k et Schlege1)~物学.海洋通报.1 985.4(2):34~37
1 陈大剐.斑鲦 水声科技情报 .1 975.(§ :29~3o
福建省海岸带资源综台调查领导小组办{ 壹 .福建省海岸带海洋生物调查报告 1 986.30~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2 生 态 学 报 16卷
张其永 等 福建东山岛 埔湾港养斑鲜的年龄牛长和生殖力研究 应用生意学报 ,lq93.4(4):{1o~417
金彬明,张其永 福建东山岛西埔湾港荐斑鲦的繁殖生物学 水 学报.1 993.17 L 2/ 12^~13 6
陈真然 斑鲦卵 r和仔.稚、劫鱼形志特征 海洋与湖裙 ,1965.7 c3):205~214
陈太刚等.斑鲢』、工繁殖与鱼苗培育的初步试验.动物学挂 1 977.23(I):22~29
蔡子超等 斑蝾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海洋科学.i993.(1):11~l 3
Pauly D.Some simple methods for the a~ met of tropical~sh stocks j’-40 ^ Tech Pap 1 983.234:52
Ro&~on D S and Chapman D G Catch curv~s and morta]Ry rates.7"tans Am n . 1961-90(?):l8l~ 1 89
Pau]~y D On the Int frebt∞雌 h1Ds between natural mortality.growth pal⋯ ters and meRn environmental temperatuTe
in l?5 FishSt0cks.』. ..1 980.39(3) 1 7a~ 1 92
江索非等.罗源湾仔.稚鱼的分 l布特征.厦 1大学学报t自然科学版).1 989t 28<增刊) 96~109
赵传钢等 中国海洋渔 资源.杭州: 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蚺7.91~92
袁蔚文 南海北部主要经济鱼类的生长方程和临 年龄.南海水产研究文集 No 1 广州: 东科技出版社 1989.
61~ 74
AHen K R.A n thod f computing the optimum ze limit for a fishery Nature-1 953.172.:210
徐旭才.张其柬 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多齿蛇鲻种群年龄和生长特性.台湾海峡 .1 988-7(3):256~963
欢迎购阅《生态学报}1995年增刊
为满足生态学发展学术交流的需要 ,加快科研成果和信息的传播,经上级批准.本刊
于 1995年 8月出版了第 15卷增刊0专辑),增刊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开本等均与正刊相
同 此期增刊专门报道 中国科学院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同
行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增刊含论文 30篇,236页.定价 20.00元,欢迎广大读者购阅。
欲购者可直接汇款 到《生态学报 编辑部 ,地址 :北京海淀双清路 1 5号 ,邮政编码:
100085,或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生态室,邮政编码:510650。附言上写明所需刊期
及册数,收款后即寄书及收据。此外,第 14卷增刊尚有余份 .定价 10.O0元,可直接与编
辑部联 系。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印刷版和光盘已于近 日出版 。欲 了解以上两种产品的详细情况及
引文数据库的服务情况.可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联 系
联 系地址 :北京中关村 科学院南路 8号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支数据库课题组
邮政编码:100080 电话 :62564354 传真:62566846
; ; i 0 : ; 4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