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es on Callus Induction from Floral Organs of Lycoris and Observation of Ultrastructure of Callus

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亚显微结构观察


为了探讨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配比对石蒜属植物愈伤诱导的影响,本文以换锦花和忽地笑的花器官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观察了愈伤组织亚显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种的5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忽地笑子房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8.2%;换锦花5种外植体均在1mg·L-1 BA+1mg·L-1 2,4-D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且在此培养基上获得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64.7%;培养过程中出现3种形态的愈伤组织,根据色泽、质地、亚显微结构分析,认为浅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这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植物的高效再生体系和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全 文 :核 农 学 报!"#$%!"&"$## $$’A& )$&#.
!"#$%&’"()#*’+&$,-$.*#’/#$&’0*.+%*+1
收稿日期!"#$(*$"*($!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I$"A#A# !浙江省花卉产业创新团队项目""##AW##(%#
作者简介! 佘琳芳!女!主要从事球根花卉生理生化及繁殖研究% /*0123$PPU9325f15L4$H(8;J0
通讯作者!夏宜平!男!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生理调控与景观应用% /*0123$MY=214l6789:78;5
文章编号!$###*&..$""#$%#$#*$’A&*#&
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
及其亚显微结构观察
佘琳芳!陈菁珏!常!乐!任梓铭!夏宜平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 杭州!($##.&#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配比对石蒜属植物愈伤诱导的影响!本文以换锦花和忽地笑的花
器官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观察了愈伤组织亚显微结构’ 试验结
果表明!两个种的 . 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忽地笑子房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
&&Q"R&换锦花 . 种外植体均在 $0L%B@$ +,K$0L%B@$ "!% @-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且在此培养
基上获得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H%Q’R&培养过程中出现 ( 种形态的愈伤组织!根据色泽$质地$亚显
微结构分析!认为浅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这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植物的高效再生体系
和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忽地笑&换锦花&花器官&愈伤组织&亚显微结构
-SC$$#Q$$&HAT682PP58$##*&..$Q"#$%Q$#8$’A&
!!换锦花" A5*"$.114$+%-+$.#和忽地笑" A?&#$+&#均
为石蒜属"A5*"$.1#多年生球根花卉% 换锦花为我国所
特有的一种石蒜属植物!原产我国华东和台湾地区!其
花型优美!花色淡雅!观赏性强 &$’ % 忽地笑主要产自
我国西南(华南和台湾!早在 "# 世纪 &# 年代初!台湾
就有切花生产!贵州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药用栽
培 &"’ % 石蒜属植物通常采用自然分球或者人工切割
分球的方法繁殖 &( @.’ !但分生速度慢(繁殖率低!组培
高效再生体系迄今仍未成熟!成为影响石蒜属植物资
源保存(育种(种球扩繁和产业化应用的瓶颈难题%
植物愈伤组织是研究遗传变异与育种的良好实验
材料!也是建立悬浮细胞系的前提 &H’ % 胚性愈伤组织
生长快速(均匀(数量大!可以提高植物繁殖系数!也是
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有效途径% 许多
学者对石蒜属植物的愈伤诱导进行了探索!证明鳞茎
块 &’’ (双鳞片 &&’ (种子胚 &A @$$’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
取鳞茎为外植体!需以损耗母球为代价!对于种质资源
渐缺的石蒜而言!此方法风险较大% "##’ 年!台湾大
学学者报道利用石蒜的花器官诱导出愈伤组织 &$"’ !但
未进行胚性愈伤组织鉴定!且由于石蒜愈伤组织增殖
率低!培养过程中极易分化出不定根!分化成苗率低%
近年来利用石蒜属植物花器官诱导愈伤组织虽有少量
研究 &$"’ !但对于愈伤组织的分类(亚显微结构观察及
胚性鉴定仍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两种石蒜属植物的花器官为外植体!探
讨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因素!并通过扫描电镜及透
射电镜!观察不同形态愈伤组织的表面构造及内部结
构!进行愈伤组织类型的初步判定!旨在为石蒜属植物
的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提供快速区分(判断方法!并
为进一步建立石蒜属植物的高效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
体系提供细胞学试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 试验材料
石蒜属植物种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球宿根花
卉资源圃!于 "#$( 年 A 月花期取忽地笑和换锦花被膜
片包被的幼嫩花序为材料%
!#$"试验方法
$Q"Q$!愈伤组织诱导!将采摘下的忽地笑和换锦花
&A’$
!$# 期 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亚显微结构观察
幼嫩花序置于 %^冰箱存放% 接种前一天取出!将整
个花序清洗后!置于加入少量洗洁精及吐温 "# 的水中
浸泡 $.025!之后清水冲洗 " )(U!置于超净工作台上%
’.R酒精浸泡 (#P!#Q$R升汞浸泡 A )$$025!无菌水
清洗 . 次% 切除总花梗!获得单朵小花% 将切成 ( )
.00小段的小花花梗(完整子房(花被(花丝(雌蕊分
别接种% 试验采用 Z? 培养基(琼脂 #Q&R(蔗糖 (#L)
B@$(Y]值 .QH ).Q& 作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
浓度 $ )" 0L)B@$ +,和 $ )" 0L)B@$ "!% @-!组成 &
个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处理"表 $#% 置于温度"".
h"#^!暗环境下培养!按时观察并及时取出污染的
外植体!& 周后统计剩余外植体数量(诱导出愈伤组织
的外植体数量和愈伤组织的类型!并计算诱导率%
愈伤组织诱导率 _"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T
剩余外植体数# ‘$##R%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诱导率 _"产生该类型愈伤组
织的外植体数T剩余外植体总数# ‘$##R%
表 !"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诱导培养基
%&’()!"@&(-/31;-8315 :);3-:0,+0(,+&(,+5&1/,0<-’,3%*
处理
FX91[095[P
苄氨酸腺嘌呤
+,T"0L)B@$ #
"!%*二氯苯氧乙酸
"!% @-T"0L)B@$ #
$ $8# #8.
" $8# $8#
( $8# $8.
% $8# "8#
. "8# #8.
H "8# $8#
’ "8# $8.
& "8# "8#
$Q"Q"!愈伤组织电镜观察!选取 ( 种不同形态的愈
伤组织!用 "Q.R戊二醛于 %^冰箱中固定过夜!用
#Q$Z!Y]值 ’Q# 磷酸缓冲液漂洗!酒精梯度脱水!乙
酸异戊酯过渡!IS" 临界点干燥!镀膜!在荷兰 VU232YP
公司的 iB(# 型环境扫描电镜" ?/Z#中观察% 选取 (
种不同形态的愈伤组织!用 "Q.R戊二醛于 %^冰箱中
固定过夜!用 #Q$Z!Y]值 ’Q# 磷酸缓冲液漂洗!酒精
梯度脱水!丙醇处理!包埋!切片!在日本 >/SB公司的
>/Z@$"(# 型透射电镜"F/Z#中观察%
$"结果与分析
$#!"愈伤组织诱导
从种间差异来看!换锦花与忽地笑差异明显!换锦
花的花被(花丝和雌蕊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
"$Q&R($’Q"R和 &Q#R!分别高于忽地笑相应外植体
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AQ(R("QHR和 $QHR% 而换
锦花花梗和子房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 "HQ&R和
’Q%R均低于忽地笑相应外植体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
率 %%Q%R和 %.Q&R%
从不同器官来看!两种石蒜属植物的花器官培养
& 周后!外植体均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但不同的外植体
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巨大% 忽地笑的子房和花梗平均
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 %.Q&R和 %%Q%R!而花丝和雌
蕊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仅为 "QHR和 $QHR%
从激素配比来看!换锦花愈伤诱导效果最好的为
+,$0L)B@$ K"!% @-$0L)B@$的 " 号培养基!. 种外
植体均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 " 种外植体的诱导率不
小于 (#Q#R!且最高诱导率也出现在此激素配比的培
育基上% 忽地笑愈伤诱导效果最好的为 +,"0L)B@$
K"!% @-"0L)B@$的 & 号培养基!% 种外植体诱导出
愈伤组织! 其中 " 种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大于
(#Q#R%
$#$"愈伤组织的不同形态
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诱导过程中!共出现
( 种形态的愈伤组织!根据颜色(质地和形态结构可以
分为$颗粒状愈伤组织"图 $ @,#!浅黄色!颗粒状明
显!质地致密*丝状愈伤组织"图 $ @+#!白色丝状!结
构疏松不稳定!久之死亡*水渍状愈伤组织"图 $ @I#!
深黄色!质地较软!水渍化严重%
花器官接种培养 & 周后!外植体均诱导出了愈伤
组织!但不同外植体的变化(愈伤组织出现的时间(位
置及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形态类型不尽相同% 培养 " 周
后花被片膨大(扭曲!培养 H 周后在花被基部及切口处
出现愈伤组织!且 &#R以上为浅黄色颗粒状!也出现
部分丝状和水渍状愈伤组织*培养 " 周后花梗和子房
伸长膨大!培养 ( 周后在两端切口处开始出现愈伤组
织!&.R以上的愈伤组织为丝状!极少数花梗上出现了
颗粒状或水渍状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花丝稍卷曲!培
养 % 周后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和颗粒状愈伤组织!其
中 .#R以上为水渍状*培养 " 周后雌蕊强烈卷曲!培
养 ’ 周后少量雌蕊基部出现愈伤组织!且全部为水渍
状"表 (#%
$#F"不同形态愈伤组织表面结构观察
( 种形态愈伤组织表面结构观察发现!颗粒状愈
伤组织表面平整!由多细胞团组成!组成细胞团的细胞
较小(形状规则(排列紧密!细胞团之间有一定空隙
"图 " @,#*丝状愈伤组织表面细胞巨大(形状不规
AA’$
核!农!学!报 "& 卷
!!!! 表 $"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率
%&’()$"@&(-/31;-823,1+&2)0,+0(,+&(,+5&1/,0<@*+3#$6#3%&1;<@")3#"
处理
FX91[095[P
换锦花 A?14$+%-+$. 忽地笑 A?&#$+&
花被
V9X215[U
花丝
D231095[P
花梗
V95:75;39P
子房
S\1X29P
雌蕊
V2P[23P
花被
V9X215[U
花丝
D231095[P
花梗
V95:75;39P
子房
S\1X29P
雌蕊
V2P[23P
# $ # $ # $ # $ # $ # $ # $ # $ # $ # $
$ .% "A8(R %& (.8(R HH %.8#R %" #! $# $$8$R .% #! HH $(8HR A$ .A8HR (H H(8HR !A #!
" .% (#8#R %& ’8’R HA H%8’R (H $%8(R $# $H8’R .% (8HR (H # ’" "H8’R (H # $# $"8.R
( ’" ""8’R (H # ’" # (H # $( $$8$R .% "&8HR (H # ’" "’8(R (H %#8#R A #
% .% ($8#R (H "#8#R ’" # "% ".8#R $$ $"8.R .% $"8.R (H # %& .8#R "% H#8#R $$ #
. .% # (H # ’" %$8"R (H # $# # .% H8$R (H # ’" %.8’R (H &&8"R $# #
H A# $H8’R .. # ’" H(8.R (" "#8#R $. # ’" # (H # ’" .#8#R (H %"8AR $# #
’ ’" ((8(R ’" ($8$R A& # (H # $$ $"8.R ’" $%8(R (H # H# #R (H # $# #
& ’" $$8%R &% %(8&R %& # %. # ’ # ’" A8$R ’" ’8.R H# H#8’R %. ’$8%R & #
!!注$ C!CC分别代表外植体接种数!愈伤组织诱导率%
EJ[9$ C! CC25 [U9[1<39P[15: fJX[U9570<9XJf25J;731[9: 9=Y315[P! 15: ;137P25:7;[2J5 X1[98
表 F"三种形态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F"J1;-823,1+&2),029+))2N.)/@&(-/
分类
I31PP2f2;1[2J5
外植体
/=Y315[P
颗粒状愈伤组织
GX15731X;137P
丝状愈伤组织
D231095[J7P;137PTR
水渍状愈伤组织
d1[9XM;137PTR
换锦花 花被 V9X215[U "#8$ $8. (8.
A?14$+%-+$. 花丝 D231095[P $$8’ # $"8(
花梗 V95:75;39P $8A %A8$ .8H
子房 S\1X29P # A8A #
雌蕊 V2P[23P # # $#8"
忽地笑 花被 V9X215[U A8. # #
A?&#$+& 花丝 D231095[P $8" # "8%
花梗 V95:75;39P # %.8% #8%
子房 S\1X29P # H"8( (8(
雌蕊 V2P[23P # # $8&
则!多为泡状长条形!弯曲成不同形状!排列疏松"图 "
@+#*水渍状愈伤组织!表面呈褶皱状!附着物较多!
细胞多破损!部分呈蜂窝状"图 " @I#%
$#K"不同形态愈伤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观察
( 种形态愈伤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观察发现!颗粒
状愈伤组织细胞结构完整!细胞核(核仁清晰可见!细
胞质内细胞器含量丰富!有线粒体(淀粉粒(核糖体(质
体及大量散布的小液泡"图 ( @,#*丝状愈伤组织细
胞形状不规则!细胞结构不完整!仅有细胞壁及其周围
散布的少量核糖体!无细胞核(液泡等重要细胞器"图
( @+#*水渍状愈伤组织细胞内细胞核(中央大液泡解
体!但是细胞器含量仍然比较丰富!也可以观察到部分
细胞具有完整结构"图 ( @I#%
F"讨论
F#!"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
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组织培养 & 周后!外植体
均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但不同种(不同器官(不同激素
配比!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诱导出的愈伤组
织类型也不同% 从种间差异来看!换锦花与忽地笑差
异明显!换锦花的花被(花丝和雌蕊的平均愈伤组织诱
导率高于忽地笑!而花梗和子房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
率低于忽地笑% 其中换锦花的花被在 ’ 种培养基上均
##&$
!$# 期 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亚显微结构观察
注$,$颗粒状愈伤组织*+$丝状愈伤组织*I$水渍状愈伤组织%
$$换锦花*"$忽地笑%
EJ[9$ ,$ GX15731X;137P* +$ D231095[J7P;137P* I$ d1[9XM;137P8
$$A?14$+%-+$."$ A?&#$+&8
图 !"石蒜属植物花器官诱导出的 F 种形态愈伤组织
4356!"%9+))2N.)/,08&(-/0+,:<-’,3%*0(,+&(,+5&1/
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且在 % 种培养基上的诱导率为
"AQ(R )((Q(R!均高于忽地笑花被的最高愈伤诱导
率 "&QHR*而忽地笑的子房在 H 种培养基上的愈伤组
织诱导率均大于换锦花子房的最高诱导率 ".Q#R!这
可能与种间的基因型差异有关 &$" @$%’ !陈泓伟 &$"’曾以
红花石蒜和杂交后代的花被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愈伤诱导率分别为 "HQ(R和 AQ.R%
从不同器官来看!忽地笑子房的平均愈伤组织诱
导率为 %.Q&R!雌蕊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 $QHR!
不同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差巨大!这与前人研
究结果相似!刘合霞等 &A’曾以红花石蒜的种胚(组培
苗鳞茎和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分
别为 ’(Q$.R("(Q#.R和 %QH.R%
从激 素 配 比 来 看! 换 锦 花 . 种 外 植 体 均 在
$0L)B@$ +,K$0L)B@$ "!% @-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
组织!且花梗在此培养基上获得最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
核!农!学!报 "& 卷
注$,$颗粒状愈伤组织*+$丝状愈伤组织*I$水渍状愈伤组织%
$$换锦花*"$忽地笑%
,$(,"(+$(+"""## ‘# *I$(I""%## ‘#
EJ[9$ ,$ GX15731X;137P* +$ D231095[J7P;137P* I$ d1[9XM;137P8
$$ A?14$+%-+$."$ A?&#$+&?
,$!,"!8$!8"""## ‘# *<$!<""%## ‘#
图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表面结构观察
4356$"7-+0&8)/2+-82-+)/,029+))2N.)/,08&(-/’N 7MD
H%Q’R!这与红花石蒜鳞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
配比相同 &’’ *忽地笑的 % 种外植体在 "0L)B@$ +,K
"0L)B@$ "!% @-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
从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类型来看!花被诱导
出的愈伤组织大部分是浅黄色颗粒状!花梗和子房诱
导出的愈伤组织大部分为丝状!花丝诱导出的愈伤组
织 .#R以上为水渍状*雌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全部为
水渍状% 赵志敏等 &&’曾以黄花石蒜的叶(花丝(花药
和花葶等不同部位为外植体进行离体诱导!但均未见
有任何启动分裂的迹象!而在本实验中忽地笑的花丝
和花梗均获得了愈伤组织%
F#$"愈伤组织亚显微结构观察
对 ( 种形态愈伤组织进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分
析得出$颗粒状愈伤组织表面平整!由多细胞团组成!
细胞较小(形状规则(排列紧密!细胞完整!细胞核(核
仁清晰可见!细胞质内细胞器含量丰富!且分布多个小
"#&$
!$# 期 两种石蒜属植物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亚显微结构观察
注$,$颗粒状愈伤组织* +$丝状愈伤组织* I$水渍状愈伤组织%
$$换锦花* "$忽地笑%
;$细胞质* 0$线粒体* 5$细胞核* 57$核仁* Y$质体* \$液泡* e$细胞壁* 1$淀粉粒%
,$(,"(I$(I"".### ‘# *+$(+""$.## ‘# %
EJ[9$ ,$ GX15731X;137P* +$ D231095[J7P;137P* I$ d1[9XM;137P8
$$ A?14$+%-+$.* "$ A?&#$+&?
*$*5/"4’&16* 6$6./"*;"%=$.&* %$%#*’+.* %#$ %#*’+"’#1* 4$4’&1/.=* >$>&*#"’+* P$*+’P&’* &$&65’"4’&1/?
,$!,"!<$!<"".### ‘# * 8$!8""$.## ‘#?
图 F"F 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内部结构观察
4356F"J12)+1&(/2+-82-+),029+))2N.)/,08&(-/’N %MD
液泡!说明细胞内有着旺盛的新陈代谢!此类愈伤组织
具有较强的分生能力!这些特征与前人对观赏凤梨(菠
萝(甘薯和杂交鹅掌楸胚性愈伤组织的研究结果一
致 &$. @$&’ *丝状愈伤组织细胞巨大!形状不规则!多为泡
状长条形!排列疏松!细胞结构不完整!无细胞核!仅有
细胞壁及其周围散布的少量核糖体!说明此类细胞基
本不具备生长能力!会逐步解体死亡!这与甘薯(亚麻
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形态结构相似 &$H! $A’ *水渍状愈伤组
织表面成褶皱状!附着物较多!细胞内细胞核(中央大
液泡解体!但是细胞器含量仍然比较丰富!也可以观察
到部分细胞具有完整结构!说明此类细胞具有一定的
分生能力!推测此类愈伤组织是由于培养条件不合适!
导致大部分细胞处于缓慢解体状态!在合适的条件下!
具备转化成胚性愈伤组织的能力% 齐力旺等 &"#’认为
虽然非胚性愈伤组织在生理生化和发育上与胚性愈伤
有明显差异!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之间可以转变% 何
业华等 &"$’也认为!非胚性愈伤组织能向胚性愈伤组织
细胞转化或进入器官再生途径%
(#&$
核!农!学!报 "& 卷
由此认为!颗粒状愈伤组织应为两种石蒜属植物
的胚性愈伤组织!丝状(水渍状愈伤组织均为非胚性愈
伤组织!但水渍状愈伤组织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化
成胚性愈伤组织%
K"结论
本研究利用两种石蒜属植物换锦花与忽地笑的花
器官诱导愈伤组织!不同的外植体诱导出了不同形态
的愈伤组织!其中花被诱导出的主要是颗粒状愈伤组
织!花梗(子房诱导出的主要是丝状愈伤组织!花丝和
雌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以水渍状为主*其中忽地笑子
房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 对不同形态愈伤组织进行
亚显微结构观察!认为颗粒状愈伤组织应为胚性愈伤
组织!而丝状(水渍状愈伤组织为非胚性愈伤组织!但
水渍状愈伤组织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胚性愈伤
组织!且两种石蒜属植物的花被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的最佳外植体% 本研究为石蒜属植物高效再生体系和
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在
后续研究中!将继续观察不同形态愈伤组织的分化成
苗率!并开展非胚性愈伤组织向胚性愈伤组织转化等
相关试验%
参考文献!
& $ ’!常乐! 夏宜平! 孙晓杰8石蒜属植物再生体系与鳞茎花卉遗传
转化体系研究进展&>’8华北农学报! "##A! "%"增刊# $’H @&#
& " ’!袁菊红! 胡绵好! 张明霞! 江玉梅! 夏冰8石蒜种质资源的数量
分类&>’8浙江林学院学报8"##A! "H".# $H(( @H(&
& ( ’!张露!王光萍!曹福亮8石蒜类植物无性繁殖技术 &>’8南京林
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H"%# $ $ @.
& % ’!姚青菊!夏冰!彭峰8石蒜鳞茎切片扦插繁殖技术 &>’8江苏农
业科学! "##%!"H# $ $#& @$$#
& . ’!谷海燕!谢孔平!李世丽8石蒜属植物的无性繁殖研究 &>’8中
国林副特产! "#$"""# $ (" @(.
& H ’!叶玲娟!赖钟雄!苏齐珍!林姗姗!林庆良8相思树的愈伤组织培
养及其组织细胞学观察&>’8中国农学通报! "##A! "."$H# $ (A
@%%
& ’ ’!周建辉!张玉琼!李明凯!朱景存8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继
代培养&>’8植物生理学通讯! "#$#! %H"$"# $ $"$. @$"$&
& & ’!赵志敏!钟湘云!杨帅!鲁耀邦!彭菲8黄花石蒜愈伤组织培养研
究&>’8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A! "A".# $ %& @.#
& A ’!刘合霞!周坚8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8北
方园艺! "#$(!"H# $ A( @AH
&$#’!时剑8石蒜属植物观赏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8临安$
浙江农林大学! "#$$
&$$’!戴萍!张春霞!张智!邓波!周坚8中国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
殖&>’8北方园艺! "#$"!"""# $ A. @A&
&$"’!陈泓伟8石蒜双核型杂种幼花序培养再生作用及小植株建立
&-’8台北$台湾大学!"##’
&$(’!魏晓东!李霞!周丽慧!姚姝8糯性和半糯性水稻品种成熟胚组
织培养力的比较&>’8核农学报!"#$"! "H"$# $H @$#
&$%’!袁雪!钟雄辉!李晓昕!辛海波!连青龙!义鸣放8铁炮百合的胚
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8核农学报!"#$"!"H"(# $%.% @
%H#
&$.’!何业华!方少秋!马均!卢敏!彭兵8菠萝愈伤组织中体细胞胚起
源过程的组织细胞学观察&>’8园艺学报! "#$#! (’".# $ H&A @
HAH
&$H’!崔红!王伟!陈亮!沈明山!陈睦传8甘薯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比
较&>’8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 $$H @$"$
&$’’!张国芳!陆广欣!陈丽闽!毛碧增8观赏凤梨胚性愈伤组织的诱
导(高频再生及超微结构研究 &>’8核农学报! "#$$!". " H # $
$$.’ @$$H(
&$&’!陈金慧!施季森!甘习华!诸葛强!黄敏仁8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
胎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8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 ’. @’&
&$A’!王克臣!冷超!黄文功!李明8黑亚 $% 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结构
的透射电镜观察 &>’8安徽农业科学! "##A!(’ "(" # $ $.’&’ @
$.’&&
&"#’!齐力旺!李玲!韩一凡!韩素英8落叶松不同类型胚性和非胚性
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差异&>’8林业科学! "##$!(’"(# $ "# @"A
&"$’!何业华!罗吉!胡中沂!王瑞霞!高爱平!方少秋!赵春香!杨向晖!
叶自行!王泽槐8菠萝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类型及其器官发生
&>’8果树学报! "##&!"."$# $ H. @H&
%#&$
!"#$%&’"()#*’+&$,-$.*#’/#$&’0*.+%*+1
"#$%!"&"$## $$’A& )$&#.
V)/)&+89)/,1@&(-/J1;-823,10+,:4(,+&(\+5&1/,0<-’,3%*
&1;\’/)+Q&23,1,0a(2+&/2+-82-+),0@&(-/
?]/B25*f15L!I]/E>25L*679!I],EGB9!W/Em2*025L!iC,j2*Y25L
"L+4&$/6+%/"(I"$/.*#’/#$+! <"’+-+"(,-$.*#’/#$+&%= 8."/+*;%"’"-5! J;+C.&%- D%.>+$1./5! I&%-:;"# J;+C.&%-!($##.&#
T’/2+&82$C5 JX:9X[JP[7:M[U99f9;[Jf:2f9X95[9=Y315[15: :2f9X95[UJX0J59;J5;95[X1[2J5PJ5 ;137P25:7;[! 25 [U2P
P[7:M! f3JX13JXL15PJfA5*"$.1&#$+& &%= A?14$+%-+$.e9X9;73[7X9: J5 Z? 09:270P7YY39095[9: e2[U :2f9X95[UJX0J59P
15: [U925:7;9: ;137P9Pe9X9J&#$+& 15: A?14$+%-+$.e9X91<39[JL959X1[9;137P8,0J5L[U9P9! [U9J\1XMJfA?&#$+& L1\9[U9U2LU9P[;137P9P
25:7;[2J5 X1[9Jf&&Q"R8dU2391f[9X;73[7X9: J5 [U9Z? 09:270P7YY39095[9: e2[U $0L)B@$ +,15: $0L)B@$ "!% @
-! 13[U9f3JX13JXL15PJfA?14$+%-+$.;J73: L959X1[9;137P9P15: [U9U2LU9P[;137P9P25:7;[2J5 X1[9;J73: X91;U
H%Q’R8FU925:7;9: ;137P;J73: <9:2\2:9: 25[J[UX99[MY9P1;;JX:25L[J[U9;J3JX15: [9=[7X9Jf;137P8a3[XJP[X7;[7X9
J[U9JX9[2;13<1P2P15: [9;U5J3JLMfJXf7X[U9XX9P91X;U J5 9f2;295[X9L959X1[2J5 PMP[9015: [X15PL952;U)N <,+;/$A?&#$+&* A?14$+%-+$.* D3JX13JXL15* I137P* a3[X1P[X7;[7X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