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Rice by PCA-LDA Based on the Stable Isotopes and Multi-elements Concentrations

稻米中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及其产地溯源PCA-LDA判别


通过探究谷物中同位素与多元素的地域特色及其产地溯源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测定稻米中同位素比率和多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中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建立模型,对不同省份的稻米进行产地溯源判定。结果表明,各地产的稻米中稳定同位素δ15N、δ13C、δD、δ18O数值范围不同,而且Li、Be和Na等其他矿物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大,Pb、Sr同位素比率也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PCA法能够初步辨别各稻米地产,本研究进一步采用PCA-LDA法能够对大区域(黑龙江省、江苏省和辽宁省)的稻米进行产地判别,通过对23个样本进行判别验证,正确率为91%。对于黑龙江省4个地产的稻米样品,由于地理差异性比较小,同时样本数比较少,故只对其中2个产地稻米进行判别。通过同位素比率和多元素的含量的测定再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分不同产地的稻米,为稻米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提供了方法依据。


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15,29(1):0119 ~ 0127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10⁃28  接受日期:2014⁃07⁃10
基金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项目(16567 - RO),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3046),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2DFA31140),浙
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28)
作者简介:邵圣枝,女,主要从事产地溯源技术研究。 E⁃mail:shaoshengzhi. ok@ 163. com
通讯作者:袁玉伟,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E⁃mail:ywytea@ 163. com
文章编号:1000⁃8551(2015)01⁃0119⁃09
稻米中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及其产地
溯源 PCA⁃LDA判别
邵圣枝1   陈元林2   张永志1   胡桂仙1   朱加虹1   袁玉伟1
(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 青岛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山东 青岛  266043)
摘  要:通过探究谷物中同位素与多元素的地域特色及其产地溯源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质
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测定稻米中同位素比率和多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中主成分分析
(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建立模型,对不同省份的稻米进行产地溯源判定。 结果表明,各地产
的稻米中稳定同位素 δ15N、δ13C、δD、δ18O数值范围不同,而且 Li、Be 和 Na 等其他矿物元素的含量变化
较大,Pb、Sr同位素比率也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PCA 法能够初步辨别各稻米地产,本研究
进一步采用 PCA⁃LDA 法能够对大区域(黑龙江省、江苏省和辽宁省)的稻米进行产地判别,通过对 23
个样本进行判别验证,正确率为 91% 。 对于黑龙江省 4 个地产的稻米样品,由于地理差异性比较小,同
时样本数比较少,故只对其中 2 个产地稻米进行判别。 通过同位素比率和多元素的含量的测定再结合
化学计量学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分不同产地的稻米,为稻米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提供了方法依据。
关键词:稻米;稳定性同位素;多元素;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产地溯源
DOI: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5􀆰 01. 0119
    由于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某些地理因素如气
候、土壤等的影响[1],各地的稻米具有不同地理标志
特色[2]。 自 2002 年盘锦大米获得全国粮油类第 1 种
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后,越来越多的原产地大米成为大
米类国际地理标志的产品,其中以黑龙江、江苏、辽宁
3 省份原产地大米最多,黑龙江就有五常、方正、响水、
珍宝岛 4 种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这些地域
特色、品质特征和品牌效应使得农产品的地理因素越
来越重要。 地理标志产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各地
冒充地理标志产品的现象更为普遍,所以对稻米原产
地判定十分必要。
关于食品原产地溯源和鉴别分析的方法相对较
多[5 - 12],赵海燕等[3]主要就谷物产地溯源和鉴别方面
的相关应用及研究做了比较详细的综述,为中国特色
谷物产品的鉴别、追溯和有效监管提供技术和方法参
考。 同时 ICP⁃MS 技术测定同位素比和稳定同位
素[5 - 7]以及矿物元素[8 - 9]用于辨别谷物类食品也非常
成熟。 Ariyama等[10]通过利用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质谱仪测定了 4 个不同国家的稻米中锶和铷同位
素比以及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结合 3 种化学计量学方
法判别稻米原产地情况,判定结果的准确率为 97% 。
Branch等[11]初步判定了小麦的原产地,通过利用同位
素质谱仪及 ICP⁃MS,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 20
个小麦样本中重金属含量,以及稳定同位素含量和同
位素比值,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判别 3 个地区小麦样品
的原产地情况,正确判别率为 100% 。 袁玉伟等[13]采
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测定茶叶
中同位素比率和多元素含量,结合 PCA⁃LDA 法对福
建、山东和浙江产的茶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采
用 PCA⁃LDA法对福建、山东和浙江产地判定的准确率
为 99% ,对浙江余姚、金华和西湖产地判定的准确率
为 86% 。
本研究在该类研究方法基础上针对我国稻米原产
地判定进行探索,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和等离子发射
91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光谱质谱法同时测定了黑龙江、辽宁、江苏 3 省份稻米
中同位素比和稳定同位素及其他矿物元素,结合化学
计量学中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
法,初步对这 3 个省份稻米进行原产地溯源和鉴别,为
稻米产地判定提供了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本试验所用的稻米主要来自黑龙江、辽宁、江苏 3
省,品种有粳米一级、粳米碎米和五常大米 3 类。 黑龙
江省 15 个样品,其中哈尔滨方正县大米 2 个、哈尔滨
五常大米 5 个、哈尔滨延寿 5 个、鸡西 3 个;辽宁沈阳 2
个样品;江苏省 6 个样品,其中连云港 3 个、宿迁 2 个、
淮安 1 个。 3 省总共有 23 个样本(表 1)。
表 1  稻米样品数量及原产地
Table 1  Numbers and origin of rice sample
产地 Origin 品种 Type 数量Number
黑龙江省 哈尔滨方正县 粳米一级 2
Heilongjiang 哈尔滨五常 粳米一级 2
哈尔滨五常 五常大米 3
哈尔滨延寿 粳米碎米 2
哈尔滨延寿 粳米一级 3
鸡西 粳米一级 2
鸡西 粳米碎米 1
江苏省 连云港 粳米一级 2
Jiangsu 连云港 粳米碎米 1
宿迁 粳米碎米 1
宿迁 粳米一级 1
淮安 粳米碎米 1
辽宁省
Liaoning 沈阳 粳米一级 2
1􀆰 2  样品前处理
进行同位素和矿物多元素检测前,用粉碎机(美
国飞利浦 HR2864)对稻米样品进行粉碎处理,过 60
目筛后装入样品袋,待测。
1􀆰 3  检测方法
1􀆰 3􀆰 1  稳定同位素检测
1)稳定性碳、氮同位素比率检测:取大约 3􀆰 85 ~
6􀆰 75 mg待测样,用锡箔杯包好后放至元素分析仪
(Elementar vario PYRO cube,德国 Elementar 公司)样
品盘中,样品中的碳元素和氮元素转化为纯净的 CO2
和 N2 气体后,进入同位素质谱仪 ( Isoprime 100,
isoprime英国公司)检测。 具体条件:元素分析仪氦气
吹扫流量为 230 mL·min - 1;氧化炉和还原炉温度分别
为 1 020 ℃和 650 ℃,进入质谱仪载气氦气流量为 100
mL·min - 1。
2)稳定性氧、氢同位素比率检测:称取 0􀆰 30 ~ 0􀆰 60
mg样品,用银杯包好后放至元素分析仪样品盘中,样品
经燃烧炉高温裂解后,进入同位素质谱仪检测。 氦气流
量为 125 mL·min -1,燃烧炉温度为 1 450 ℃。
稳定性同位素比率计算公式为:
δ = [(R样品 / R样品) - 1] × 1 000‰
R样品 -所测样品中重同位素与轻同位素丰度比,
即13C / 12C、15N / 14N、18O / 16O、2H / 1H;
R标准 -国际标准样品中重同位素与轻同位素丰度
比,采用 δ13C的参照标准为 V⁃PDB、δ15N为空气、δ18O
和 δD为标准平均海洋水(SMOW)。
1􀆰 3􀆰 2  同位素比率和多元素检测   称取 0􀆰 5 g 左右
的稻米样品于微波消解内罐,加入 4􀆰 0 mL硝酸,过夜;
再加入 2 mL双氧水,20 min后,拧上盖子,套上防爆外
套,置于微波消解仪(CEM Mars 5,美国 CEM 公司)的
样品盘上,采用温度控制模式,先升温至 120℃(保持 5
min),然后升温至 185℃ (保持 30min),再升温至
190℃(保持 5 min),进行消解,待冷却后,拿出内罐,
开盖置于专用石墨加入器中,进行赶酸处理,再用超纯
水将消解液转入 25 mL 塑料离心管中,定容摇匀,过
滤,上 ICP⁃MS(Thermo Fisher X⁃series II,美国热电公
司)进行测定。 同位素比值测定选取同位素比率测定
模式, 多元素测定时 用 铑 和 铼 做 为 内 标 溶 液
(1 ng·mL - 1),监控和校正仪器漂移。
1􀆰 3􀆰 3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  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
线性判别分析对稻米原产地进行判别分析。 首先对
量测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 F -检验筛选出各区域间
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量测变量;然后通过 PCA 提取出
前 8 个主成分实现数据绛维;最后,采用蒙特卡洛随
机法将样本随机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其中校正
集 17 个,预测集 8 个)。 对校正集样本建立 LDA 模
型,并利用预测集样本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蒙特卡
洛随机 2 000 次,统计 LDA 所建模型的准确率。 所
有数据分析均在 Matlab(2009b,美国 MathWorks 公
司)环境中完成。
021
  1 期 稻米中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及其产地溯源 PCA⁃LDA判别
表 2  3 省稻米中稳定同位素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Table 2  The average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stable isotopes in rice samples of three provinces
同位素
Stable isotope
平均值 ±标准偏差 Mean ± SD
黑龙江 Heilongjiang(n = 15) 辽宁 Liaoning(n = 2) 江苏 Jiangsu(n = 6)
δ15N / ‰ 5􀆰 5 ± 1􀆰 0a 5􀆰 1 ± 0􀆰 1a 5􀆰 2 ± 0􀆰 9a
δ13C / ‰ -27􀆰 1 ± 0􀆰 3b - 26􀆰 9 ± 0􀆰 3ab - 26􀆰 2 ± 0􀆰 4a
δD / ‰ -70􀆰 9 ± 6􀆰 6a - 66􀆰 4 ± 9􀆰 4a - 71􀆰 0 ± 18􀆰 9a
δ18O / ‰ 22􀆰 0 ± 0􀆰 8a 22􀆰 7 ± 1􀆰 6a 22􀆰 5 ± 3􀆰 2a
206Pb / 207Pb 1􀆰 1633 ± 0􀆰 0467ab 1􀆰 2080 ± 0􀆰 0184a 1􀆰 1245 ± 0􀆰 0220b
208Pb / 206Pb 2􀆰 1327 ± 0􀆰 0554ab 2􀆰 0700 ± 0􀆰 0339b 2􀆰 1605 ± 0􀆰 0444a
87Sr / 86Sr 26􀆰 0337 ± 6􀆰 4760b 34􀆰 9145 ± 10􀆰 8279ab 41􀆰 5842 ± 23􀆰 4920a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显著性差异(P < 0􀆰 05)。 下同。
Note: The different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 05) . The same as following.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产地稻米中稳定性同位素的比率特征
谷物中稳定同位素主要受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
影响,使得不同产地不同地区的物质同位素自然丰度
存在差异性,从而被用来鉴别谷物溯源产地指标。 由
表 2 可知出,黑龙江、辽宁和江苏 3 产地的稻米中稳定
性同位素 δ15N、δ13C、δD、δ18O 的数值范围不同,其中
δ15N、δD、δ18O 的变化范围较小,且各地的差异性不显
著;δ13C的数值变化较大,江苏和黑龙江 2 地存在显著
差异性(P < 0􀆰 05)。
黑龙江、辽宁、江苏 3 产地的稻米中铅同位素比
率206Pb / 207Pb、208Pb / 206 Pb 变化范围不大,平均值范围
分别为 1􀆰 1245 ~ 1􀆰 2080、2􀆰 070 ~ 2􀆰 1605,但在江苏和
辽宁 2 地存在差异性(P < 0􀆰 05),锶同位素87Sr / 86Sr相
对变化范围比较大,平均值范围 26􀆰 0337 ~ 41􀆰 5824,
在黑龙江和江苏 2 地存在差异性;同时比较 3 个产地
稻米中锶同位素,江苏省稻米中锶含量高于其他 2 个
省,且变化范围也相对高于其他 2 省稻米,可能与各省
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14]。 Oda等[6]利用 ICP⁃MS 分别
测定了来自日本、中国、澳大利亚、越南和美国 5 个国
家的大米样品中的硼同位素11B / 10B 和锶同位素87 Sr
/ 86Sr值,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间的11B / 10B 和87 Sr / 86 Sr
值不同,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大米产地的一个重要指
标[5 - 6]。 虽然这些变量差异性不是很明显,但借助于
一定的数据处理手段还是能够把它们分辨开来。
2􀆰 2  不同产地稻米中矿物多元素的含量特征
谷物中矿物元素含量与其生长环境(如土壤、水、
空气等)、人类生产活动(如施肥、喷药等)密切相关。
不同产地稻米中矿物多元素含量的结果见表 3,黑龙
江、江苏和辽宁产地稻米中 23 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各不
相同,其中,Li、V、Cr等 13 中元素的含量较低,均低于
1 mg·kg - 1;大多数元素在各地稻米中的含量差异性不
显著,只有 Cr、Ni、Cs、Mo 在黑龙江和江苏存在显著性
差异;Na、Al、Ca 等 8 种元素的含量范围在 1 ~ 100
mg·kg - 1,其中江苏稻米中 Na、Al 元素含量高于其他
两省含量,Ca、Mn、Fe 等其他 6 种元素含量均是黑龙
江高于其他两省含量,只有 Zn元素含量在黑龙江和江
苏 2 地存在显著差异性;Mg 和 K 元素含量超过 100
mg·kg - 1,Mg 元素含量在黑龙江 (平均值 197􀆰 6
mg·kg - 1)和江苏(平均值 108􀆰 9 mg·kg - 1)两地差异性
大,存在显著性差异。 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可能因为地
域差异性比较小,地理环境比较相似,2 省元素差别不
是很大。 而从黑龙江和江苏 2 省大米中矿物元素含量
来看,某些元素平均值差别很大,如 Mg、Ca、Cr、Mn、
Fe、Zn、Sr等这些元素,黑龙江省的值比江苏省的值要
大,可能由于 2 省地理环境差异大,导致这些矿物元素
差异性大。 黄小龙等[15]就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谱(ICP⁃MS)法测定了 3 种地理标志产品的大米中 27
种矿物元素,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大米中含有不同种
的矿物元素,有些元素含量在某些区域很高,认为这些
差异主要是受土壤及环境地理区域影响。
2􀆰 3  稻米产地溯源判别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 3􀆰 1  主成分分析(PCA)   主成分分析(PCA)就是
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提取数据中反应主要方差的特
征向量作为主成份(最大的几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
量),以主成份作轴,用数据对轴进行投影并对投影点
分析,从而实现高位数据的低维直观可视化分析的 1
种化学计量学二维方法[16]。 一般选取累计贡献率达
12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表 3  不同产地稻米中矿物多元素的含量
Table 3  Concentra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in rice samples for different origins
元素
Element
平均值 ±标准偏差 Mean ± S. D. / (mg·kg - 1)
黑龙江
Heilongjiang(n =15)
辽宁
Liaoning(n = 2)
江苏
Jiangsu(n = 6)
元素
Element
平均值 ±标准偏差 Mean ± S. D. / (mg·kg - 1)
黑龙江
Heilongjiang(n = 15)
辽宁
Liaoning(n = 2)
江苏
Jiangsu(n = 6)
7Li 0􀆰 00096 ± 0􀆰 00180a 0􀆰 0000a 0􀆰 0019 ± 0􀆰 0036a 65Cu 2􀆰 14 ± 0􀆰 72a 1􀆰 29 ± 0􀆰 41a 1􀆰 65 ± 0􀆰 47a
23Na 4􀆰 63 ± 1􀆰 98a   5􀆰 78 ± 5􀆰 01a 6􀆰 24 ± 4􀆰 04a 66Zn 7􀆰 98 ± 1􀆰 07a  7􀆰 38 ± 0􀆰 49ab 4􀆰 60 ± 1􀆰 61b
24Mg 197􀆰 6 ± 33􀆰 3a 175􀆰 3 ± 7􀆰 5ab 108􀆰 9 ± 42􀆰 9b 69Ga 0􀆰 027 ± 0􀆰 006a 0􀆰 00a 0􀆰 0021 ± 0􀆰 0028a
27Al 1􀆰 41 ± 3􀆰 89a 0􀆰 00a 2􀆰 77 ± 6􀆰 78a 85Rb 2􀆰 06 ± 0􀆰 55a 2􀆰 38 ± 0􀆰 97a 1􀆰 96 ± 0􀆰 81a
39K 1021􀆰 4 ± 176􀆰 1a 1061􀆰 6 ± 176􀆰 3a  1028􀆰 0 ± 173􀆰 8a 88Sr 0􀆰 12 ± 0􀆰 09a  0􀆰 071 ± 0􀆰 007a 0􀆰 055 ± 0􀆰 043a
44Ca 39􀆰 2 ± 19􀆰 7a  27􀆰 8 ± 12􀆰 3ab 18􀆰 4 ± 10􀆰 2b 95Mo 0􀆰 45 ± 0􀆰 09a 0􀆰 27 ± 0􀆰 01b 0􀆰 30 ± 0􀆰 09b
51V 0􀆰 031 ± 0􀆰 022a 0􀆰 033 ± 0􀆰 004a 0􀆰 032 ± 0􀆰 064a 107Ag 0􀆰 00038 ± 0􀆰 00150a 0􀆰 00a 0􀆰 00035 ± 0􀆰 00086a
52Cr 0􀆰 34 ± 0􀆰 11a 0􀆰 23 ± 0􀆰 02ab 0􀆰 13 ± 0􀆰 18b 111Cd 0􀆰 0024 ± 0􀆰 0027a 0􀆰 0045 ± 0􀆰 0064a  0􀆰 0019 ± 0􀆰 0012a
55Mn 12􀆰 20 ± 6􀆰 86a 6􀆰 66 ± 0􀆰 84a  6􀆰 53 ± 6􀆰 57a 133Cs 0􀆰 00018 ± 0􀆰 00044a 0􀆰 00018 ± 0􀆰 00026ab 0􀆰 0026 ± 0􀆰 0034b
56Fe 2􀆰 58 ± 4􀆰 23a 0􀆰 00a 0􀆰 79 ± 1􀆰 93a 138Ba 0􀆰 14 ± 0􀆰 26a 0􀆰 00a 0􀆰 060 ± 0􀆰 088a
59Co 0􀆰 0028 ± 0􀆰 0028a 0􀆰 0000a 0􀆰 0027 ± 0􀆰 0045a 208Pb 0􀆰 026 ± 0􀆰 032a 0􀆰 000a 0􀆰 0037 ± 0􀆰 0091a
60Ni 0􀆰 25 ± 0􀆰 09a 0􀆰 15 ± 0􀆰 09ab 0􀆰 12 ± 0􀆰 06b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显著性差异(P < 0􀆰 05)
Note: The different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 05)
到 80%以上的前几个主成分代替原始变量来做进一
步分析[17]。 本试验首先对这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去掉列数全为 0 的那些列即某些变量无关的项,说明
这些元素变量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得到 1 个 30 × 23 数
据阵。 再采用 PCA 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选取 PCA
前 8 个特征矢量所对应的累积方差为 87%为主成分,
其中 PC1、PC2、PC3、PC4、PC5、PC6、PC7 和 PC8 的权
重分别为 26􀆰 5% 、 20􀆰 6% 、 13􀆰 8% 、 6􀆰 9% 、 5􀆰 8% 、
5􀆰 5% 、4􀆰 6% 和 3􀆰 4% ,能够有效地提取数据中的信
息,得到一个 30 × 8 的数据阵,表 4 列出了各主成分中
量测变量的载荷系数。
2􀆰 3􀆰 2  黑龙江、辽宁和江苏 3 省稻米的主成分分析
通过选取 PCA 得分矩阵的前 3 个主成分 PC1、
PC2、PC3 两两作图(图 1),可以明显看到 23 个样本的
分布情况,三角星符号代表的是黑龙江省稻米样(编
号为 1 ~ 15),圈符号代表的是江苏省稻米样(编号为
16 ~ 21),剩下 2 个为十字型符号代表的是辽宁省稻米
样(编号为 22 ~ 23);虽然样本之间区别不是很明显,
或者某些样本还有重叠情况,但是基本上有区分开的
趋势,这就是 PCA 处理 30 × 23 这个数据阵后取其得
分(即投影)所得的结果,要想进一步区分还需借助
LDA等处理方法。
2􀆰 3􀆰 3  黑龙江产区稻米的主成分分析   由图 2 可
知,黑龙江省 4 个产区的 15 个稻米样本通过 PCA 处
理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区分,由于 4 个产区的地理条件
比较相似,样本之间差异性比较小,样本存在一定程度
上的重叠,通过 PCA处理后能够将这些单个样本区分
开来,能否减少重叠程度,进一步区分开,还需进一步
结合 LDA处理验证。
2􀆰 3􀆰 4  黑龙江、辽宁和江苏各地稻米 PCA⁃LDA 判别
  线性判别分析(LDA)是一种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
法[18]。 按照类内方差尽量小、类间方差尽量大的准则
求得判别函数,然后利用建立的判别函数来对待判样
本进行分类[17]。 基本思路是投影,首先通过找出特征
向量 w,将 k组 m元数据投影到另一个更低维的方向,
使得投影后组与组之间尽可能地分开,而同一组内的
关系更加密切,然后在新空间中对样本进行分类。 通
过 PCA降维后,再结合 LDA 进行分类,就可以将 3 省
的稻米产地进行判别。 在 PCA⁃LDA的分析过程中,先
随机选定一部分样本进行建模区分黑龙江、辽宁、江苏
等地稻米,再对剩余的样本进行原产地判别验证。
以其中一次判别为例,从不同区域中随机选择部
分样本作为校正样,划分黑龙江、江苏、辽宁 3 类,利用
LDA建模,然后将剩下的 6 个样品用于验证模型准确
性,判别函数(Y)如下:
Y1 = PC1 × 0􀆰 42 + PC2 × 0􀆰 42 + PC3 × ( - 0􀆰 35)
+ PC4 × ( - 0􀆰 02) + PC5 × 0􀆰 52 + PC6 × 0􀆰 18 + PC7 ×
0􀆰 39 + PC8 × 0􀆰 17 + ( - 0􀆰 16)
221
  1 期 稻米中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及其产地溯源 PCA⁃LDA判别
表 4  稻米中主成分信息表
Table 4  Inform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for variables in rice samples
量测变量
Variables
主成分 Principal Components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PC7 PC8
δ13C / ‰ -0􀆰 061 - 0􀆰 284 0􀆰 201 - 0􀆰 102 0􀆰 164 0􀆰 096 - 0􀆰 082 0􀆰 267
δ15N / ‰ 0􀆰 129 0􀆰 260 0􀆰 095 - 0􀆰 058 0􀆰 054 0􀆰 063 - 0􀆰 204 0􀆰 266
δD(‰) 0􀆰 068 - 0􀆰 281 - 0􀆰 259 0􀆰 215 - 0􀆰 005 - 0􀆰 130 0􀆰 025 - 0􀆰 123
δ18O / ‰ 0􀆰 037 - 0􀆰 325 - 0􀆰 173 0􀆰 208 0􀆰 011 - 0􀆰 117 - 0􀆰 010 - 0􀆰 069
206Pb / 207Pb 0􀆰 022 0􀆰 216 0􀆰 033 0􀆰 267 0􀆰 181 - 0􀆰 255 0􀆰 180 - 0􀆰 085
208Pb / 206Pb 0􀆰 021 - 0􀆰 191 - 0􀆰 098 - 0􀆰 428 - 0􀆰 291 - 0􀆰 038 0􀆰 073 0􀆰 283
87Sr / 86Sr - 0􀆰 227 0􀆰 115 0􀆰 201 - 0􀆰 150 0􀆰 051 - 0􀆰 231 - 0􀆰 003 - 0􀆰 300
7Li 0􀆰 241 - 0􀆰 193 0􀆰 078 - 0􀆰 100 0􀆰 246 0􀆰 057 - 0􀆰 196 - 0􀆰 146
23Na 0􀆰 061 - 0􀆰 273 - 0􀆰 085 0􀆰 029 - 0􀆰 046 - 0􀆰 317 - 0􀆰 214 0􀆰 399
24Mg 0􀆰 204 0􀆰 190 - 0􀆰 268 0􀆰 070 - 0􀆰 129 0􀆰 029 - 0􀆰 016 - 0􀆰 126
27Al 0􀆰 204 - 0􀆰 168 0􀆰 046 - 0􀆰 095 0􀆰 423 0􀆰 024 0􀆰 044 - 0􀆰 115
29K 0􀆰 115 - 0􀆰 167 - 0􀆰 196 - 0􀆰 278 - 0􀆰 196 - 0􀆰 346 0􀆰 130 - 0􀆰 179
44Ca 0􀆰 308 - 0􀆰 048 0􀆰 067 - 0􀆰 030 - 0􀆰 247 - 0􀆰 117 0􀆰 002 - 0􀆰 122
51V 0􀆰 230 - 0􀆰 194 - 0􀆰 057 0􀆰 020 0􀆰 273 0􀆰 078 - 0􀆰 168 - 0􀆰 258
52Cr 0􀆰 237 0􀆰 059 - 0􀆰 273 0􀆰 041 0􀆰 114 - 0􀆰 091 0􀆰 246 0􀆰 119
55Mn 0􀆰 310 - 0􀆰 001 0􀆰 153 - 0􀆰 021 - 0􀆰 026 0􀆰 113 - 0􀆰 047 - 0􀆰 140
56Fe 0􀆰 289 - 0􀆰 034 0􀆰 133 - 0􀆰 209 0􀆰 114 - 0􀆰 128 - 0􀆰 003 - 0􀆰 032
59Co 0􀆰 089 0􀆰 233 0􀆰 092 - 0􀆰 458 0􀆰 020 - 0􀆰 055 0􀆰 021 - 0􀆰 042
60Ni 0􀆰 190 0􀆰 250 0􀆰 029 0􀆰 042 0􀆰 212 0􀆰 086 - 0􀆰 052 0􀆰 046
65Cu 0􀆰 179 0􀆰 105 - 0􀆰 233 - 0􀆰 245 - 0􀆰 008 - 0􀆰 070 0􀆰 087 0􀆰 029
66Zn 0􀆰 206 0􀆰 224 - 0􀆰 239 0􀆰 109 - 0􀆰 159 - 0􀆰 021 0􀆰 047 - 0􀆰 054
69Ga 0􀆰 155 - 0􀆰 130 0􀆰 301 0􀆰 126 - 0􀆰 151 0􀆰 135 0􀆰 364 0􀆰 083
85Rb 0􀆰 012 0􀆰 084 0􀆰 305 0􀆰 154 - 0􀆰 213 - 0􀆰 352 0􀆰 034 - 0􀆰 262
88Sr 0􀆰 280 - 0􀆰 090 0􀆰 203 0􀆰 120 - 0􀆰 199 0􀆰 061 0􀆰 107 0􀆰 060
95Mo 0􀆰 166 0􀆰 294 0􀆰 000 - 0􀆰 029 - 0􀆰 055 0􀆰 000 - 0􀆰 096 0􀆰 197
107Ag 0􀆰 001 0􀆰 058 - 0􀆰 004 - 0􀆰 066 0􀆰 425 - 0􀆰 251 0􀆰 530 0􀆰 216
111Cd 0􀆰 033 0􀆰 079 0􀆰 160 0􀆰 223 0􀆰 074 - 0􀆰 522 - 0􀆰 265 0􀆰 282
133Cs - 0􀆰 151 - 0􀆰 091 0􀆰 271 - 0􀆰 220 - 0􀆰 024 - 0􀆰 152 0􀆰 103 - 0􀆰 166
138Ba 0􀆰 193 - 0􀆰 090 0􀆰 268 0􀆰 173 - 0􀆰 141 0􀆰 161 0􀆰 322 0􀆰 151
208Pb 0􀆰 263 0􀆰 010 0􀆰 191 - 0􀆰 004 - 0􀆰 045 - 0􀆰 091 - 0􀆰 294 0􀆰 001
累计贡献率
Cumulative variance / %
26􀆰 5 47􀆰 1 60􀆰 9 67􀆰 8 73􀆰 6 79􀆰 1 83􀆰 7 87􀆰 2
方差贡献率
Variance / %
26􀆰 5 20􀆰 6 13􀆰 8 6􀆰 9 5􀆰 8 5􀆰 5 4􀆰 6 3􀆰 4
    Y2 = PC1 × ( - 0􀆰 06) + PC2 × ( - 3􀆰 37) + PC3 ×
1􀆰 88 + PC4 × 4􀆰 89 + PC5 × 5􀆰 55 + PC6 × 3􀆰 65 + PC7 ×
( - 4􀆰 29) + PC8 × ( - 3􀆰 07) + 0􀆰 15
黑龙江地区的样品有 4 个小区域的,采用 LDA 建
模时,将方正稻米和鸡西稻米放在一个区域,延寿和五
常区域的样品各放一个区域,然后将剩下的 3 个样本
进行验证,判别函数(Y)如下:
Y1 = PC1 × 1􀆰 23 + PC2 × 1􀆰 02 + PC3 × ( - 0􀆰 86)
+ PC4 × ( - 0􀆰 40) + PC5 × ( - 0􀆰 40) + PC6 × ( -
1􀆰 34) + PC7 × 0􀆰 39 + PC8 × ( - 0􀆰 30) + 0􀆰 21
32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注:1 ~ 15 表示黑龙江地区,16 ~ 21 为江苏地区,22 ~ 23 为辽宁地区。
Note: 1 to 15 means sample from Heilongjiang, 16 to 21 from Jiangsu, 22 to 23 from Liaoning.
图 1  黑龙江、江苏和辽宁 3 省稻米样本前 3 个主成分的投影图
Fig. 1  PCA cross⁃plot of former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rice sample from Heilongjiang,
Jiangsu and Liaoning provinces
注:1 ~ 2 表示黑龙江方正稻米,3 ~ 7 为黑龙江五常稻米,8 ~ 12 为黑龙江延寿稻米,13 ~ 15 为黑龙江鸡西稻米。
Note: 1 to 2 means sample from ‘Fangzheng’, 3 to 7 from ‘Wuchang’, 8 to 12 from ‘Yanshou’, 13 to 15 from ‘Jixi’ .
图 2  黑龙江省小区域划分中前 3 个主成分投影图
Fig. 2  PCA cross⁃plot of former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rice sample from four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421
  1 期 稻米中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及其产地溯源 PCA⁃LDA判别
Y2 = PC1 × 4􀆰 49 + PC2 × ( - 2􀆰 69) + PC3 × 3􀆰 33
+ PC4 × 2􀆰 81 + PC5 × ( - 1􀆰 76) + PC6 × ( - 3􀆰 50) +
PC7 × ( - 4􀆰 75) + PC8 × ( - 5􀆰 31) + 0􀆰 32
由于建立模型时需要一定的样本,本试验有的区
域样本比较少,所以在模型建立时都用做校正样,验证
样很少,对于模型不够稳健,后续需增加样本。
图 3 是通过 PCA⁃LDA 处理 3 个省份的稻米以及
单独处理黑龙江省 4 区域稻米的图谱,从图 3 - A 图
看出,大区域包括黑龙江、辽宁和江苏,这 3 个区域稻
米情况能够得到较好区分,很明显的分成了 3 个大区
域,1 ~ 15 号代表的是黑龙江省稻米,全部集中在右侧
区域内,和其他两省稻米样完全分开;16 ~ 21 号代表
的是江苏省稻米样品,集中在左上方区域内,也是独立
在一个区域;剩下 22 ~ 23 号是辽宁省,在左下方区域。
在蒙特卡洛随机 2 000 次中,对 23 个稻米样本进行判
别的准确率为 91% 。 这说明采用 PCA⁃LDA 能够将不
同省份产的稻米有效区分和判别。
黑龙江省涉及了 4 个产地的稻米样本,而 LDA 一
次性能区分 3 个不同类别。 因此,只能把其中 2 个产
地的稻米作为一类放在一个区域,从而来与其他 2 个
区域的稻米进行区分。 从图 3 - B中可以看出 3 ~ 7 号
五常地区的大米集中在右侧区域,8 ~ 12 号延寿地区
的稻米样集中在左上方区域,1 ~ 2 号方正稻米和 13 ~
15 号鸡西稻米则集中在左下方一个区域。 对于这种
区域范围小、地理位置相近的稻米 LDA判别有一定难
度,且某些区域样本数量也比较少,对于建立模型也比
较困难。
注:带“○”为验证样本。 (A)采用 PCA⁃LDA判定函数区分黑龙江、江苏和辽宁产地稻米的散点图.
(B) 采用 PCA⁃LDA判定函数区分黑龙江四个小区域稻米样品的散点图。
Note: a symbol with “○”represents validating sample. (A) Scatter plot of the first PCA⁃LDA discriminant functions showing separation rice samples between
Heilongjiang, Jiangsu and Liaoning provinces. (B) Scatter plot of the first PCA⁃LDA discriminant functions showing separation rice samples in four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图 3  PCA⁃LDA判定数点圈
Fig. 3  Scotter plot of the PCA⁃LDA discriminant functions
3  讨论
黑龙江、辽宁大米是北方大米的主产区,黑龙江五
常大米更是比较有名的稻米,对于这种效益好、品牌好
的大米常常会存在掺假、乱标签假冒情况。 不同产地
稻米中同位素比率和矿物多元素含量主要受到产地环
境和肥料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稻米具有比较稳定
的元素指纹特征。 因此,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比率
质谱仪(IRMS)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仪(ICP⁃MS)
测定稻米中稳定同位素碳、氮、氢和氧等轻同位素和
铅、锶等重同位素以及钠、镁、铝等各种矿物元素的含
量,利用 PCA和 LDA来区分黑龙江、辽宁和江苏不同
产地的稻米,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黑龙江、辽宁和江苏 3 省产的稻米中同位素
比率和矿物多元素的含量有所不同,个别元素的含量
也存在明显差异,但不能据此作为“标识物”将各地稻
米进行有效区分,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进行区分。 结果表明,PCA 虽能够较好的将黑龙江、
辽宁和江苏 3 产区稻米区分,以及黑龙江 4 个小区域
稻米分辨,但不足以对他们进行产地判别,且很多样本
间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叠;而利用 PCA⁃LDA 法,各省稻
米得到有效区分和判别,重叠性明确降低,判别准确率
也提高。 通过验证,黑龙江、辽宁和江苏稻米产地的判
52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别准确率为 91% 。 与 Branch 等[11]和 Kelly 等[12]利用
同位素和多元素检测技术判别小麦和大米原产地的正
确率为 100% 相比,准确率略有降低。 但采用 PCA⁃
LD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样本数目少于量测变
量的不足。 郭波莉等[9,25]认为,利用同位素溯源技术
能更好的判别食品产地溯源,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环
境因素影响小、准确性高的优势。 如有研究采用毛细
管电泳[19]、气相色谱[20 - 21]及近红外光谱[22]等技术来
测量谷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含量,并对原产地
进行鉴别谷物,Osborne 等[22]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
术判定巴斯马蒂和非巴斯马蒂大米,巴斯马蒂大米能
正确归类,非巴斯马蒂错误率 20% ,与同位素和多元
素检测技术相比,其准确性较低,可能是由于谷物中的
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受加工工艺、贮存条件等因素影
响较大,对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此外还有利用 DNA
指数图谱来分析鉴定谷物原产地[23 - 24],虽然该方法较
繁琐,应用性不广,不过仍可为谷物产地溯源提供了新
的方法;而同位素和多元素受这些外界环境及加工等
因素的影响小,所以利用同位素和多元素测定谷物原
产地溯源是比较可行的。
4  结论
本文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
法测定稻米中同位素比率和多元素含量,并结合 PCA⁃
LDA法,能够有效的区分黑龙江、辽宁和江苏 3 产区
稻米,以及黑龙江 4 个小区域稻米。 由于本试验的样
本数量比较少,代表性差,研究结果存在样品来源判别
重叠,准确率低的不足,后续研究中将增加样本数量和
产地范围,并结合其他化学计量学判定方法,探索产地
环境与谷物间同位素组成关系等,来提高方法的稳定
性和准确性,不断补充完善稻米产地溯源技术。
参考文献:
[ 1 ]  Mariani B M, Degidio M G, Novaro P. Durum wheat quality
evaluation: influence of 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 J ] . Cereal
Chemistry, 1995, 72(2): 194 - 197
[ 2 ]  刘妍, 李秀丽. 地理标志权价值评价探析—黑龙江五常大米的
案例研究[J]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 23(4):108 -
112
[ 3 ]  赵海燕, 郭波莉, 魏益民. 谷物原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J] .
核农学报, 2011, 25(4): 768 - 772
[ 4 ]  王树婷,刘成武,张敏等,陈志,孙志国. 黑龙江大米类国家地
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思考[J]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0,
26(2): 218 - 221
[ 5 ]  Kawasaki A, Oda H, Hirata T. Determination of strontium isotope
ratio of brown rice for estimating its provenance [ J] .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02, 48(5): 635 - 640
[ 6 ]  Oda H, Kawasaki A, Hirata T.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brown⁃rice with isotope ratios of11 B / 10 B and87 Sr / 86 Sr
[J] . Analytical Sciences, 2001, 17(supplement): 1627 - 1630
[ 7 ]  Suzuki Y, Chikaraishi Y, Ogawa N O, Ohkouchi N, Korenaga T.
Geographical origin of polished rice based on multiple element and
stable isotope analyses[J] . Food Chemistry, 2008, 109(2): 470 -
475
[ 8 ]  Yasui A, Shindoh K.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brown⁃rice with trace⁃element composition [ J] . Bunseki Kagaku,
2000, 49(6): 405 - 410
[ 9 ]  郭波莉, 魏益民, 潘家荣. 同位素溯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
用[J] . 核农学报, 2006, 20(2): 148 - 153
[10]  Ariyama K, Shinozaki M, Kawasaki A.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Rice by Chemometrics with Strontium and Lead
Isotope Ratios and Multielement Concentrations [ J ]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2, 60(7) : 1628 - 1634
[11]   Branch S, Burke S, Evans P, Fairman B, Wollff Briche C S J. A
preliminary study in determining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wheat
using isotope ratio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with13C,15N mass spectrometry [ J] .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03, 18(1):17 - 22
[12]  Kelly S, Baxter M, Chapman S, Rhodes C, Dennis J, Breteton P.
The application of isotopic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premium long grain rice [ J] . European Food
Resource and Technology, 2002, 214(1): 72 - 78
[13]  袁玉伟, 张永志, 付海燕, 韩文炎, 李淑芳, 杨桂玲, 张志恒.
茶叶中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及其原产地 PCA⁃LDA 判别研究
[J] . 核农学报, 2013, 27 (1): 47 - 55
[14]  Dambrine E, Loubet M, Vega J A, Lissarague A. Localisation of
mineral uptake by roots using Sr isotopes [ J] . Plant and Soil,
1997, 192(1): 129 - 132
[15]  黄小龙, 何小青, 张 念, 邓宏玉, 陈树娣, 霍巨垣. ICP⁃MS 法
测定多种微量元素用于地理标志产品大米鉴定研究初探[J] .现
代科学仪器,2010,(1): 80 - 82
[16]  Marengo E, Robotti E, Righetti P G, Campostrini N, Pascali J,
Ponzoni M, Hamdan M, Astner H. Study of proteom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healthy and tumoral murine samples in neuroblastoma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 J ] .
Clinica Chimica Acta, 2004, 345(1 / 2): 55 - 67
[17]  张新新, 李雨, 纪玉佳, 王鹏, 张永清, 薛付忠. 主成分—线性
判别分析在中药药性识别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1):143 - 146
[18]  Thomaz C E, Kitani E C. A maximum uncertainty LDA⁃based
approach for limited sample size problems⁃with application to face
recognition[J] .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Computer Society, 2006, 12
(2): 7 - 18
[19]  Rhyu M R, Kim E Y, Kim S S, Chang Y S.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four major rice cultivars in Korea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J] .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01, 10(3): 299 - 304
[20]  Armanino C, Acutis R D, Festa M R, Wheat lipids to discriminate
621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29(1):0119 ~ 0127
species,varieties,geographical origins and crop years[ J] .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2,454(2):315 - 326
[21]  Kitta K, Ebihara M, Iizuka T, Yoshikawa R, Isshiki K, Kawamoto
S. Variations in lipid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major
non⁃glutinous rice cultivars in Japan [ J ] .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005, 18(4): 269 - 278
[22]  Osborne B G, Mertens B, Thompson M, Fearn T. The
authentication of Basmati rice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J] .
Journa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1993,1(2):77 - 83
[23]  Dubreuil P,Charcosset A.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and among maize
populations: a comparison between isozyme and nuclear RFLP loci
[J]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8, 96(5): 577 - 587
[24]   Gauthier P, Gouesnard B, Dallard J, Redaelli R, Rebourg C,
Charcosset A, Boyat A. RFLP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traditional European maize populations[J]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2, 105(1): 91 - 99
[25]  郭波莉, 魏益民, 潘家荣.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
中的应用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284 - 289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Rice by PCA⁃LDA
Based on the Stable Isotopes and Multi⁃elements Concentrations
SHAO Shengzhi1   CHEN Yuanlin2   ZHANG Yongzhi1   HU Guixian1   ZHU Jiahong1   YUAN Yuwei1
( 1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 for Agro⁃products,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Zhejiang  310021;
2Qingdao Cereals and Oils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geogrephical orgin of rice with their regional characters the ratios of stable
isotope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elements in rice were determined with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 IRMS)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with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es were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rice producs from Heilongjiang, Liaoning and Jiangsu province,via two chemometric technique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 (LDA), The results showed the values of δ15N,δ13
C,δD,δ18O and the ratios of206Pb / 207Pb,208Pb / 206Pb and87Sr / 86Sr in rice samples were different from different origins.
There was also some variables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ineral elements with a specific character of origin, such as
Li, Be, Na and so on. Although the method of PCA could be used to classify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rice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it was difficult to trace the exact origin of the same province because of a cross in the scatter plot.
However, PCA combining with LDA could give correct assignation percentages of 91% for the 23 rice samples between
Heilongjiang, Liaoning and Jiangsu province. The number of samples available and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were small
and limited in four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just two regions were classified. These results reveale that it is
possible and feasible to classify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rice by the method of PCA⁃LDA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isotopes and multi⁃elements. It provides a potential evidence of method plat form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rice.
Keywords:rice, stable isotope, multi⁃element, PCA, LDA, geographical origin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