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灌浆特性、淀粉含量、皮渣率、糖组分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糖组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超甜玉米籽粒鲜重先升后降,鲜百粒重两品种均在授粉后22 d达最大值。籽粒干重积累曲线拟合为Richards方程,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授粉后16~17 d,之后下降。籽粒淀粉含量和皮渣率随授粉后天数逐渐上升。随着灌浆进程,2品种籽粒可溶性总糖(TSS)、蔗糖和水溶性多糖(WSP)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含量先降后升趋势,山梨醇含量两品种间变化不一致。甜玉米中催化蔗糖合成和分解的酶主要有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SS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SS分解方向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葡萄糖、果糖和甘露醇呈显著负相关。甜玉米籽粒中糖分积累是蔗糖代谢酶SPS、SS(合成和分解方向)协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探讨了超甜玉米糖分积累的酶学机制,为新品种选育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全 文 :核 农 学 报 2014,28(12):2230 ~ 2237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12⁃25 接受日期:2014⁃09⁃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684, 3127164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CARS⁃02⁃69),浙江省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2012C12902),浙
江省农科院创新提升工程(2013)
作者简介:赵福成,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生理生态研究。 E⁃mail: Encliff@ 163. com
通讯作者:陆卫平,男,教授,主要从事玉米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 E⁃mail:wplu@ yzu. edu. cn
文章编号:1000⁃8551(2014)12⁃2230⁃08
超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赵福成1 景立权2 陆大雷2 王桂跃1 陆卫平2
( 1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浙江 东阳 322100;2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
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以超甜玉米扬甜 2 号和超甜 135 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灌浆特性、淀粉含量、皮渣率、糖组
分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糖组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
中超甜玉米籽粒鲜重先升后降,鲜百粒重两品种均在授粉后 22 d达最大值。 籽粒干重积累曲线拟合为
Richards方程,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授粉后 16 ~ 17 d,之后下降。 籽粒淀粉含量和皮渣率随授粉后天数
逐渐上升。 随着灌浆进程,2 品种籽粒可溶性总糖(TSS)、蔗糖和水溶性多糖(WSP)含量呈先升后降趋
势,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含量先降后升趋势,山梨醇含量两品种间变化不一致。 甜玉米中催化蔗糖合成
和分解的酶主要有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SS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SPS和 SS合成
方向活性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SS 分解方向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葡萄
糖、果糖和甘露醇呈显著负相关。 甜玉米籽粒中糖分积累是蔗糖代谢酶 SPS、SS(合成和分解方向)协同
作用的结果。 本研究探讨了超甜玉米糖分积累的酶学机制,为新品种选育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甜玉米;糖组分;蔗糖代谢;酶活性
DOI: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4 12. 2230
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含糖量高、风味好,有“蔬菜
玉米”、“水果玉米”之称,深受消费者欢迎,在我国发
展迅猛,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
用[1 - 3]。 甜玉米籽粒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是决
定品质的重要因素[4],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糖分。 前人
关于超甜玉米糖分主要利用普通化学法研究可溶性
糖、蔗糖和还原糖等的含量,对于其它糖组分较少涉
及[4 - 8]。 大量的研究表明蔗糖代谢相关酶对糖分代谢
和累积有重要影响[9 - 11]。 蔗糖代谢酶主要有蔗糖磷
酸合成酶( sucrose phossphate synthase,SPS)和蔗糖合
成酶( sucrose synthase,SS)。 有关糖分积累和蔗糖代
谢酶的关系在苹果[12 - 14]、瓜类[15 - 16]、西红柿[17]、小
麦[18 - 19]、普通玉米[20 - 22] 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刘鹏
等[23 - 24]对加强甜玉米籽粒的糖组分、蔗糖代谢酶动态
变化进行了研究,但关于超甜玉米籽粒内各种糖组分
积累、蔗糖代谢酶动态变化及二者的关系鲜见报道。
本文以两个超甜玉米品种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
糖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和蔗糖代谢酶活性进行系统研
究,旨在探索超甜玉米糖分积累和转化的酶学机制,为
优质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于 2012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生理
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田内进行。 试验田土质为砂壤
土,肥力中等。 试验田 0 ~ 20 cm 土层土壤养分含量:
有机质 23 4 g·kg - 1、全氮 1 72 g·kg - 1、速效氮 100 8
g·kg - 1、速效磷 10 14 g·kg - 1、速效钾 72 34 g·kg - 1。
供试品种为扬甜 2 号和超甜 135,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 次重复,密度为 60 000 plant·hm - 2,基肥 N、P2O5 和
K2O均 75 kg·hm - 2整地时施入,拔节期追施 N 肥 150
0322
12 期 超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kg·hm - 2,其它管理措施统一按常规要求实施。 3 月
18 日播种,4 月 1 日移栽,扬甜 2 号、超甜 135 分别于 6
月 9 日、12 日人工授粉。
1 2 试验设计
两品种于吐丝前在各小区选择生育进程一致的果
穗挂牌标记,雌穗套袋,在散粉吐丝期进行人工授粉。
授粉后 10、14、18、22、26、30 d 取 5 个挂牌果穗,剥取
果穗中部籽粒混匀,一部分在 105℃烘箱内杀青 30
min,然后在 70℃下烘干至恒重;另一部分置于 - 80℃
超低温冰箱内保存。
1 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参照刘萍等[25]的方法测定皮渣率。
采用烘干前后称重法测定籽粒含水量,蒽酮比色
法测定淀粉[25 - 27]。
酶液提取参照 Doehlert等[28]和 Ou⁃Lee 等[29]的方
法,酶活性测定参照 Wardlaw[30] 的方法,并略作改
进[27]。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籽粒糖组分。 以
分析级纯甲醇∶超纯水 = 80∶ 20 比例配制提取液 A,以
提取液 A 为溶剂配制 0 1 mol·L - 1 HCl 溶液,即为提
取液 B。 选取代表性冰冻籽粒,中间纵向切开,保留一
半,准确称取 1 000 g 左右样品置于小研钵中,加入
2 5 mL提取液 B,充分研磨,再用 2 5 mL提取液 B 冲
洗并入 10 mL 离心管中,转速 4 000 r·min - 1离心 20
min,取上清液置于 10 mL离心管中。 沉淀物加入 2 5
mL提取液 A 充分混匀,离心,同样的方法再重复 1
次。 合并上述 3 次上清液(近 10 mL),分别吸取 4 mL
分装到两个离心管中,取其中一管置于 Chrish 冻干机
蒸发干燥 12 h。 取 4 mL超纯水加入离心管中,震荡溶
解,超声波处理 30 min(功率 100 w,温度 35℃),使其
充分分散、离心(4 000 r·min - 1,10 min)。 取上清液 2
mL过 0 45 μm 微孔滤膜置于液相色谱样品进样瓶
中,进行 HPLC分析测定,若样品浓度过高,应进行稀
释。 测定时用美国 Waters 公司生产的测糖专用 Sugar
PAK I 6 5mm × 30mm Col 色谱柱,柱温:85℃,以含
1 mol·L - 1EDTANa2Ca的超纯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
0 5 mL·min - 1,进样量为 20 μL。 以配制的 0 5 mg·
mL - 1的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为
标准样,依据保留时间对糖组分进行定性。 用上述标
准样分别配制 0、0 3、0 6、0 9、1 2、1 5 mg·mL - 1混合
标准样,以色谱峰面积进行回归建立标准曲线,样品糖
组分含量通过标准曲线利用外标法计算,根据水溶性
多糖(WSP)折光系数与蔗糖相近的原理,以蔗糖标样
的色谱峰面积计算其含量。
1 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 Excel 2007、SPSS 21 0 for Windows统计
分析,用 ANOVA进行方差分析和 LSD 法差异显著性
检验,采用 SigmaPlot 12 5 作图。 以干百粒重为因变
量(W),授粉后天数为自变量( t),用 Richards 方程 W
= a (1 + eb-ct) -1 / d (a、b、c、d > 0) 对干百粒重积累过
程进行拟合[31],得到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
Tmax = b - lnd[ ] / c,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
Wmax = a (1 + d) -1 / d, 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 Gmax =
cwmax / (1 + d), 生长活跃期 (大约完成总积累量的
90% ) P = 2(d + 2) / c。
2 结果与分析
2 1 籽粒发育过程中百粒重、水分、皮渣率和淀粉含
量的动态变化
两超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鲜百粒重(图 1 - A)
随授粉后天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且在
授粉后 22 d 达到最大值,扬甜 2 号为 35 77 g,超甜
135 为 37 63 g。 扬甜 2 号的鲜百粒重拟合曲线为 W
= 33. 90e -( t -23. 58) 2 / 205. 68 (R2 = 0 998,F = 2 524∗),超
甜 135 鲜百粒重拟合曲线为 W = 35. 55e -( t -23. 31)2 / 152. 67
(R2 = 0 991,F = 1 531∗∗)。 两品种授粉后 10 ~ 22 d
鲜百粒重呈增加趋势,扬甜 2 号平均日增长量为 2 23
g·d - 1,超甜 135 平均日增长量为 2 10 g·d - 1。 两品种
的籽粒含水量(图 1 - B)随授粉后时间呈线性下降,扬
甜 2 号方程为 W = 101. 57 - 1. 71t (R2 = 0 997,F =
748 70∗∗),超甜 135 方程为W = 102. 05 - 1. 63t (R2 =
0 995,F = 427 21∗∗)。 两品种的皮渣率(图 1⁃C)随授
粉后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扬甜 2 号方程为 W = - 1.
863 + 0. 668t (R2 = 0 998,F = 163 04∗∗),超甜 135 为
W = - 3. 769 + 0. 799t (R2 = 0 997,F = 758 93∗∗)。 两
品种的淀粉含量(图 1⁃D)在授粉后 10 ~ 22 d 缓慢上
升,授粉 22 d以后淀粉积累速率明显加快。 超甜玉米
2 品种的干百粒重(W)与授粉后天数( t)关系可用
Richards 方程较好地拟合(表 1),扬甜 2 号的干百粒
重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Tmax)比超甜 135 晚 0 8 d,
生长活跃期(P)比超甜 135 少 5 1 d;扬甜 2 号最大干
百粒重积累速率(Gmax)比超甜 135 多 0 2 g·d - 1。 扬
甜 2 号和超甜 135 的实际最大干百粒重干物质积累量
分别比理论干物质积累量低 1 92 % 、4 56% 。
1322
核 农 学 报 28 卷
表 1 超甜玉米干百粒重积累的 Richards模型及其特征值
Table 1 The Richards equation and its parameters of super sweet corn dry⁃100⁃weight matter accumulation
品种
Hybrid
生长模型
Richards equation R
2 Tmax / d Wm / g Gmax / (g·d - 1) P / d WT / g
扬甜 2 号
‘Yangtian 2’
W =14 56(1 + e5 34 - 0 32t) - 1 05 0 999∗∗ 16 6 7 2 1 2 18 2 14 56
超甜 135
‘Chaotian 135’
W = 15 80(1 + e4 32 - 0 25t) - 1 08 0 998∗∗ 17 4 7 8 1 0 23 3 15 80
注:R2 为决定系数;Tmax为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Wmax为最大积累速率时的生长量;Gmax为最大百粒重时积累速率;P 为生长活跃期;WT: 由
Richards方程得到的理论最大干物质积累量。
Note: R2: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Tmax: time of maximum accumulation rate; Wmax: the growth of maximum accumulation rate; P: the active
growth phase;WT: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valu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calculated by Richards model.
图 1 甜玉米籽粒发育进程中鲜百粒重、籽粒含水量、皮渣率和淀粉的动态变化
Fig. 1 Dynamics of the 100⁃fresh⁃kernel weight, water content, pericarp and dregs content and
starch content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weet corn after pollination
2 2 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的动态变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根据标样和保留时间确定
糖组分,在超甜玉米中主要有蔗糖(保留时间 8 63
min)、葡萄糖(保留时间 10 73 min)、果糖(保留时间
12 81 min)、WSP(保留时间 5 88 min)、甘露醇(保
留时间 15 26 min)、山梨醇(保留时间 16 94 min),
未检测出麦芽糖。 可溶性总糖含量( TSS)是由前述
糖组分含量相加得到(图 2)。 随着籽粒的发育,两
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
变化趋势,超甜 135 的 TSS 最大值出现在授粉后 18
2322
12 期 超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d,扬甜 2 号的最大值出现在授粉后 22 d。 在授粉后
10 ~ 30 d可溶性总糖可拟合为正弦曲线,扬甜 2 号
的曲线方程为 W = 82 . 74 + 14 . 29cos(0 . 27 t + 0 . 20)
(R2 = 0 980,F = 4 87∗∗),超甜 135 为 W = 83 . 64 +
15 . 28cos(0 . 34 t - 0 . 23) (R2 = 0 995,F = 4 48∗∗)。
图 2 甜玉米籽粒发育进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Fig. 2 Dynamics of TSS contents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weet corn after pollination
注:A: 蔗糖; B: 葡萄糖; C: 果糖; D: 水溶性多糖; E: 甘露醇; F: 山梨醇。
A: Sucrose; B: Glucose; C: Fruclose; D: WSP; E: Mannitol; F: Sorbitol.
图 3 甜玉米籽粒发育进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Fig. 3 Dynamics of sugar components contents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weet corn after pollination
2 3 籽粒发育过程中糖组分的动态变化
两品种蔗糖含量(图 3 - A)随授粉后天数变化趋
势和可溶性总糖基本一致。 扬甜 2 号在授粉后 10 ~
14、14 ~ 18、18 ~ 22 d 蔗糖含量平均升高速率分别为
3 16、3 50、5 07 mg·g - 1FW·d - 1,22 ~ 26、26 ~ 30 d 平
均降低速率为 4 41、3 80 mg·g - 1 FW·d - 1; 超甜 135
在授粉后 10 ~ 14、14 ~ 18 d 平均升高速率分别为
4 33、5 60 mg·g - 1FW·d - 1,18 ~ 22、22 ~ 26、26 ~ 30 d
平均降低速率分别为 0 71、0 66、3 74 mg·g - 1 FW·
d - 1。 葡萄糖含量(图 3 - B)随授粉后天数呈先降后升
趋势,扬甜 2 号葡萄糖含量先快后慢下降,在授粉后
26 d达到最小值,然后迅速上升;超甜 135 先慢后快下
降,在授粉后 22 d 达到最小值,然后缓慢上升。 果糖
含量(图 3 - C)与葡萄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亦为先降
后升。 WSP 含量(图 3 - D)为先升后降,扬甜 2 号授
粉后 18 d达到最大值为 9 22 mg·g - 1FW,授粉后 18 ~
22 d、22 ~ 26 d、26 ~ 30 d 平均降低速率分别为 0 89、
0 26、0 36 mg·g - 1FW·d - 1,超甜 135 授粉后 14 d达到
最大值为 10 10 mg·g - 1FW,授粉后 14 ~ 18 d、18 ~ 22
d、22 ~ 26 d、26 ~ 30 d 平均降低速率分别为 0 55、
0 45、0 50、0 32 mg·g - 1FW·d - 1。 甘露醇含量(图 3 -
E)随授粉后天数先降后升,扬甜 2 号在授粉后 18 d最
低,超甜 135 在授粉后 26 d 最低。 2 品种山梨醇含量
(图 3 - F)变化不一致,扬甜 2 号在授粉后 10 ~ 22d 快
速升高,22 ~ 30 d 升高缓慢,超甜 135 在授粉后 10 ~
3322
核 农 学 报 28 卷
14 d快速降低,然后缓慢升高;在采收期(授粉后 22
d)扬甜 2 号的山梨醇含量为 2 53 mg·g - 1FW,是超甜
135 的 2 89 倍。
2 4 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酶主要为 SPS、
SS,SS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有合成和分解两个方向。
两品种 SPS活性(图 4 - A)随授粉后天数呈先升后降
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扬甜 2 号在授粉后 10 ~ 22 d 呈
慢快慢的升高趋势(授粉后 10 ~ 14、14 ~ 18、18 ~ 22 d
的平 均 升 高 速 率 为 7 23、 14 98、 5 81 sucrose
mg·g - 1FW·hr - 1·d - 1),在授粉后 22 d 达最大值,授粉
后 22 ~ 30 d 平均下降速率为 6 80 sucrose mg·g - 1
FW·hr - 1·d - 1;超甜 135 在授粉后 10 ~ 18 d 以 7 20
sucrose mg·g - 1FW·hr - 1·d - 1平均速率缓慢上升,授粉
后 18 d 达最大值,18 ~ 30 d 以平均速率 6 51 sucrose
mg·g - 1FW·hr - 1·d - 1下降。 SS 合成方向活性(图 4 -
B)变化趋势和 SPS基本一致,亦为先升后降的单峰曲
线变化趋势。 扬甜 2 号的峰值出现在授粉后 22 d,为
157 13 sucrose mg·g - 1 FW·hr - 1;超甜 135 的峰值出现
在授粉后 18 d,为 154 83 sucrose mg·g - 1 FW·hr - 1。
两品种 SS分解方向活性(图 4 - C)随授粉后时间呈慢
快慢逐渐升高的趋势,以 SS 分解方向活性为因变量
(W),授粉后天数为自变量( t)进行拟合,两品种均符
合 Richards 方程,扬甜 2 号为 W = 200 77 ( 1 +
e10 62 - 0 43t) - 0 23(R2 = 0 996,F = 101 22∗∗),超甜 135 为
W = 188 30 ( 1 + e22 21 - 0 83t ) - 0 09 ( R2 = 0 994, F =
122 42∗∗)。
2 5 籽粒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相
关性分析
甜玉米籽粒中糖组分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有良
好的相关关系(表 2)。 可溶性总糖与蔗糖、葡萄糖与
果糖和甘露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可溶性总糖与葡萄
糖、蔗糖与果糖和甘露醇、果糖与山梨醇呈显著或极显
著负相关;SPS 活性与 SS 合成方向活性、可溶性总糖
和蔗糖与 SPS活性和 SS 合成方向活性呈极显著正相
关,葡萄糖与 SPS 活性和 SS 分解方向活性、果糖与 SS
分解方向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表 2 甜玉米籽粒中糖组分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ugar components content and enzyme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sucrose metabolism in sweet corn
相关性
Correlation
可溶性总糖
TSS
蔗糖
Sucrose
葡萄糖
Glucose
果糖
Fruclose
水溶性多糖
WSP
甘露醇
Mannitol
山梨醇
Sorbitol SPS
SS合成
SS Syn
SS分解
SS Cleav
可溶性总糖 TSS 1. 000
蔗糖 Sucrose 0. 872∗∗ 1. 000
葡萄糖 Glucose - 0. 602∗ -0. 869∗∗ 1. 000
果糖 Fruclose - 0. 465 - 0. 671∗ 0. 798∗∗ 1. 000
水溶性多糖 WSP 0. 454 0. 229 - 0. 019 0. 267 1. 000
甘露醇 Mannitol - 0. 573 - 0. 724∗∗ 0. 735∗∗ 0. 249 - 0. 533 1. 000
山梨醇 Sorbitol 0. 240 0. 219 - 0. 258 - 0. 622∗ -0. 274 0. 152 1. 000
SPS 0. 889∗∗ 0. 785∗∗ -0. 529 - 0. 477 0. 509 - 0. 515 0. 405 1. 000
SS合成 SS Syn 0. 970∗∗ 0. 908∗∗ -0. 715∗∗ -0. 540 0. 449 - 0. 676∗ 0. 239 0. 859∗∗ 1. 000
SS分解 SS Cleav 0. 198 0. 500 - 0. 642∗ -0. 837∗∗ -0. 488 - 0. 073 0. 562 0. 253 0. 224 1. 000
注:∗和∗∗表示差异达显著(p < 0 05)和极显著(p < 0 01)水平。
Note: ∗ and ∗∗represen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t p < 0 05 and p < 0 01, respectively.
3 讨论
甜玉米根据不同胚乳隐性基因突变可以分为普甜
玉米、加强甜玉米、超甜玉米[32],目前我国主要种植的
是由 sh2 基因控制的超甜玉米。 本研究中超甜玉米随
着籽粒灌浆进程,籽粒鲜重先升后降,水分含量线性下
降,皮渣率直线上升,淀粉含量先慢后快上升。 灌浆速
率和灌浆持续期决定了籽粒干物质积累量[33],本研究
中甜玉米籽粒干重可拟合为 Richards方程,最大灌浆速
率出现在授粉后 16 ~ 17 d,此时是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
时期,之后积累速率下降。 最大灌浆速率扬甜 2 号比超
甜 135 高 0 2 g·d - 1,灌浆持续期扬甜 2 号比超甜 135
少 5 1 d,理论最大干百粒重比超甜 135 小 1 24 g。 2
4322
12 期 超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图 4 甜玉米籽粒发育进程中 SPS、SS(合成方向)、
SS(分解方向)活性的动态变化
Fig. 4 Dynamics of the activities of SPS, SS (synthetic)
and SS (cleavage)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weet
corn after pollination
品种鲜百粒重在授粉后 22 d均达到最大值,扬甜 2 号、
超甜 135 的鲜百粒重分别为 35 77、37 63g,籽粒含水量
分别为 65 22% 、67 28% 。
甜玉米由于胚乳隐性基因的存在合成淀粉受阻,糖
分大量积累,可溶性总糖决定甜度,糖组分含量决定其
风味。 利用液相色谱仪可以定性定量确定超甜玉米籽
粒中各种糖组分,关于在甜玉米籽粒中是否存在麦芽糖
存在争议,Janine[34]和 Bar⁃Zur[35]认为存在麦芽糖,且含
量可达干重的 16% ,而蓝新伟等[36 - 37]和刘鹏等[23]研究
认为在甜玉米中不存在麦芽糖。 在本研究中采用单一
标样麦芽糖保留时间为 8 21 min,混合标样中麦芽糖保
留时间为 8 44 min,在甜玉米籽粒中未检测到麦芽糖的
存在。 籽粒糖组分中蔗糖和 WSP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
峰曲线变化趋势,葡萄糖、果糖、甘露醇为先降低后升高
的趋势,两品种的山梨醇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 扬甜 2
号在授粉后 22 d 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为 101 99
mg·g - 1FW,蔗糖占 59 32% ,葡萄糖占 15 22% ,果糖占
11 29% ,WSP 占 5 53% ,甘露醇占 6 15% ,山梨醇占
2 49% ;超甜 135 在授粉后 18 d 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
98 25 mg·g - 1 FW,蔗糖占 55 54% ,葡萄糖占 18 87% ,
果糖占 14 53% , WSP 含量占 8 63% , 甘露醇占
6 47% ,山梨醇占 0 63% 。 蔗糖是可溶性总糖的主要
组成部分,且与可溶性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 根据籽粒
产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来确定扬甜 2 号的最佳采收期
在授粉后 22 d,超甜 135 最高产量采收期在授粉后 22
d,最佳品质采收期在授粉后 18 d。 WSP是一种高度分
枝的小分子淀粉,能溶于水,味带糯性,是构成甜甜玉米
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普甜玉米乳熟期含有大量 WSP,
占籽粒干重 1 / 3 ~ 2 / 3,因此具有甜、粘的风味[38 - 39],与
刘鹏等[23]研究的加强甜( sesu)玉米中甜 2 号相比,本研
究中的超甜玉米蔗糖含量高,WSP含量明显低。
蔗糖是光合作用产物又是碳水化合物积累和贮藏
的主要形式,甜玉米籽粒中参与蔗糖代谢的酶主要有
SPS、SS(合成方向和分解方向) [39 - 40]。 SPS存在于细胞
质中,催化 UDPG(尿甘二磷酸葡萄糖)和 F⁃6⁃P(6 -磷
酸果糖),生成 UDP(尿甘二磷酸)和 S⁃6⁃P(6 -磷酸蔗
糖),S⁃6⁃P经磷酸蔗糖酶水解后形成蔗糖,反应是不可
逆的;SS是一种可逆酶,对蔗糖的合成和降解均起作
用,催化的反应为:蔗糖 + UDP⇌果糖 + UDPG[41]。 本
研究中 SPS、SS合成方向活性随授粉后天数先升高后降
低,变化趋势和蔗糖基本一致,与 TSS、蔗糖含量呈极显
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和甘露醇与 SS分解方向活性呈
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Jorge 等[42]和 Doehlert 等[28]研
究认为,甜玉米积累较多蔗糖的原因可能是蔗糖合成量
的增加以及降解量的减少。 在本研究中,灌浆初期
SPS、SS(合成和分解方向)活性较小,蔗糖合成能力较
弱,合成的蔗糖部分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
糖占总糖的比率相对较高;随着籽粒的灌浆进程 SPS、
SS活性均增大,SPS 和 SS 合成方向活性上升的较快,
SS分解方向活性缓慢上升,籽粒中蔗糖合成速率大于
5322
核 农 学 报 28 卷
分解速率,导致蔗糖大量积累;乳熟期以后,SS 分解方
向活性继续升高,SPS 和 SS 合成方向活性下降,籽粒内
蔗糖的合成速率小于分解速率,导致蔗糖含量降低,果
糖和葡萄糖含量上升,淀粉含量增加。 甜玉米灌浆过程
中蔗糖含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蔗糖合成能力的增加,而不
是降解量的减少。 因此,超甜玉米籽粒中糖分积累是蔗
糖代谢酶 SPS、SS(合成和分解方向)综合作用的结果。
4 结论
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鲜百粒重、可溶性总糖、蔗
糖、WSP、SPS和 SS合成方向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
线变化趋势;皮渣率、淀粉、SS 分解方向活性呈上升趋
势。 籽粒中糖分主要为蔗糖、葡萄糖、果糖,约占 85%
以上。 SPS、SS 合成方向活性与 TSS、蔗糖含量呈极显
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和甘露醇与 SS分解方向活性呈
显著负相关。 甜玉米籽粒蔗糖积累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蔗糖合成能力的增加,而非降解量的减少。 甜玉米籽粒
中糖分积累是蔗糖代谢酶 SPS、SS(合成和分解方向)协
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 1 ] 王晓明, 李余良, 刘建华, 方志伟. 超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初探[J]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0(2): 91 - 95
[ 2 ] 刘春泉, 刘夫国, 牛丽影, 李大婧. 甜玉米酯氧合酶酶学特性及
热失活动力学[J] . 核农学报, 2013, 27(12): 1865 - 1872
[ 3 ] 邵振中. 甜玉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4): 23 - 25
[ 4 ] 王世恒, 冯凤琴, 徐仁政. 超甜玉米营养品质分析[ J] . 玉米科
学, 2004, 12(1): 61 - 62
[ 5 ] Evensen K B, Boyer C D. Carbohydrate composition and sensory
quality of fresh and stored sweet corn [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86, 111(5): 734 - 738
[ 6 ] 姚坚强, 俞琦英, 王美兴, 张莲英, 朱金庆. 春播超甜玉米籽粒
果皮厚度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在灌浆期间的变化[J] . 浙江农业学
报, 2012, 24(2): 193 - 196
[ 7 ] 乐素菊, 刘厚诚, 张璧, 王晓明. 超甜玉米籽粒乳熟期碳水化合
物变化及食用品质[J]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4(2): 9 - 11
[ 8 ] 甄畅迪, 杨泉女, 陈文胜, 王蕴波, 柯超雄. 超甜玉米不同采收
期主要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J]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 2009, 27(1): 6 - 9
[ 9 ] Harbron S, Foyer C, Walker D. The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ucrose⁃phosphate synthetase from spinach leaves: the involvement of
this enzyme and fructose bio⁃phosphatase in the regulation of sucrose
biosynthesis [ J] .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1981,
212(1): 237 - 246
[10] Denyer K, Johnson P, Zeeman S. The control of amylase synthesis
[J] . Plant Physiology, 2001, 158(4): 479 - 487
[11] Hardy R, Mohammad R H, Ulrich W, Hans W. Antisense inhibition
of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in Vicia narbonensis seeds increases
soluble sugars and leads to higher water and nitrogen uptake [ J] .
Planta, 2002, 214(6): 954 - 964
[12] Beurter J. Sugar accumul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activities of related
enzymes during development of the apple fruit [J] . Plant Physiology,
1985, 121(4): 331 - 341
[13] 王永章, 张大鹏. 乙烯对成熟期新红星苹果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
的调控[J] . 园艺学报, 2000, 27(6): 391 - 395
[14] 王永章, 王小芳, 张大鹏. 苹果果实转化酶的种类和特性研究
[J]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6(5): 9 - 14
[15] 安翠香, 张玉鑫, 杨世梅, 陈年来. 遮阴对甜瓜果实蔗糖积累及
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9): 167 - 173
[16] 乔永旭, 刘栓桃, 赵智, 邢国明, 何启伟. 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
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J] . 果树学报, 2004, 21(5): 447 -
450
[17] Nguyen - Quoc B, Foyer C H. A role for ‘ futile cycles’ involving
invertase and sucrose synthase in sucrose metabolism of tomato fruit
[J]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1, 52(358): 881 - 889
[18] 李永庚, 于振文, 姜东, 余松烈. 冬小麦旗叶蔗糖和籽粒淀粉合
成动态及与其有关的酶活性的研究[ J] . 作物学报, 2001, 27
(5): 658 - 664
[19] 姜东, 于振文, 李永庚, 余松烈. 施氮水平对高产小麦蔗糖含量
和光合产物分配及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J]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2): 157 - 162
[20] 张海艳, 董树亭, 高荣岐, 李玉全. 不同类型玉米发育籽粒中淀
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比较[ J]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7, 33(1): 25 - 32
[21] 陈江, 王燕, 黄斌全, 胡玉峰, 刘应红, 顾勇, 李炀平, 张军杰,
刘汉梅, 黄玉碧. 不同类型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相关酶活及基因
表达差异分析[J] . 核农学报, 2012, 26(2): 217 - 230
[22] 崔丽娜, 许珍, 董树亭. 施钾对夏玉米子粒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
关酶活性的影响[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4): 869 -
880
[23] 刘鹏, 胡昌浩, 董树亭, 王空军, 张吉旺. 甜质型和普通型玉米
籽粒发育过程中糖组分比较研究[ J]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
(7): 764 - 769
[24] 刘鹏, 胡昌浩, 董树亭, 王空军, 张吉旺, 张保仁. 甜质型与普通
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比较[J] . 中国农业
科学, 2005, 38(1): 52 - 58
[25] 刘萍, 陆卫平, 陆大雷.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品质评价理化指
标的筛选[J]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 30(3):
16 - 21
[26] 曹玉军, 赵宏伟, 王晓慧, 魏雯雯, 张磊, 王立春, 王永军. 施钾
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蔗糖代谢的影响[ 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报, 2011, 17(4): 881 - 887
[27] 赵福成, 景立权, 闫发宝, 陆大雷, 王桂跃, 陆卫平. 施氮量对甜
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J] . 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 2013, 19(1): 45 - 53
[28] Doehlert D C, Kuo T M, Felker F C. Enzymes of sucrose and hexose
metabolism in developing kernels of two inbreeds of maize [J] . Plant
Physiology, 1988, 86(4): 1013 - 1019
[29] Ou - Lee T M, Setter T L. Effect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in apical
regions of maize ears on starch⁃synthesis enzymes and accumulation of
6322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28(12):2230 ~ 2237
sugars and starch [J] . Plant Physiology, 1985, 79(3): 852 - 855
[30] Wardlaw I F. The early stages of grain development in wheat:
Response to water stress in a single variety [ J] . Australia of Journal
Biological Science, 1971, 24(6): 1047 - 1055
[31] 顾世梁, 朱庆森, 杨建昌, 彭少兵. 不同水稻材料籽粒灌浆特性
的分析[J] . 作物学报, 2001, 27(1): 7 - 14
[32] 曾孟潜, 刘雅楠, 杨涛兰, 李社荣. 甜玉米、笋玉米的起源与遗传
[J] . 遗传, 1999, 21(3): 44 - 45
[33] Echarte L, Andrade F H, Sadras V O, Abbate P. Kernel weight and
its response to source manipulations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Argentinean
maize hybrids released in different decades [ J ] .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6, 96(2 / 3): 307 - 312
[34] Janine R. Studies of sugars and sorbitol in developing corn kernels
[J] . Plant Physiology, 1984, 75(1):207 - 211
[35] Bar - Zur A. Size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 of ears of baby corn in
relation to endosperms type ( Su, su, se, sh2) [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93, 118(1):141 - 144
[36] 蓝新伟, 郑慧明, 潘慧生. 乳熟期甜玉米主要营养成份含量及采
后生理、品质变化研究[ J] .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2, 5
(1): 28 - 37
[37] 蓝新伟, 江素琼. 鲜食期甜玉米采后营养成分风味和呼吸强度的
变化[J] . 中国蔬菜, 1993, (1): 13 - 16
[38] Douglsa C, Tsung M K.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sweet corn ( sugary - 1) endosperms [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93, 118(5): 661 - 666
[39] 郑大浩, 李艳茹, 郭彦. 甜玉米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 延边大学
农学学报, 2003, 25(3): 213 - 217
[40] Tracy W F, Whitt S R , Buckler E S. Recurrent mutation and genome
evolution: example of SugarⅠand the origin of sweet maize [J] . Crop
Science, 2006, 46(S1): 49 - 54
[41] 胡瑞芳, 姜慧, 李玥莹. 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研究进展[J] . 北方园
艺, 2012, (1): 167 - 170
[42] Jorge W G, Ashby M R, David B D. Carbohydrate and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 sucrose sugary inbred line of sweet corn [J] .
Plant Physiology, 1976, 58(1): 28 - 32
Dynamic Change of Sugar Components Accumulation and Enzyme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Sucrose Metabolism During Grain
Filling of Super Sweet Corn
ZHAO Fu⁃Cheng1 JING Li⁃Quan2 LU Da⁃Lei2 WANG Gui⁃Yue1 LU Wei⁃Ping2
( 1 Dongyang Institute of Maize Research,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2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 Ecology and
Cultivation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se River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filling, starch, sugar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enzyme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sucrose metabolism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two super sweet corn cultivars (‘ Yangtian 2’ and
‘Chaotian 135’),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uring grain filling, 100⁃fresh⁃kernel
weight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 100⁃fresh⁃kernel weights of ‘Yangtian 2’ and ‘Chaotian 135’ peaked on
the 22 days after pollination (DAP). Accumulation dynamics of grain dry weight of two super sweet corn hybrids could
be fitted Richards equation. The maximum grain⁃filling rate (Tmax) appeared on the 16⁃17 DAP. The contents of starch
and pericarp raised gradually with grain filling. Contents of total soluble sugar ( TSS), sucrose and 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s (WSP) raise first and fall later. Content trends of glucose, fructose, mannitol fall first and raise later.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 Sucrose synthase (SS )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crose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SS catalyzes the interconversion of sucros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activities of SPS and SS synthesis were similar the
TSS and sucrose content. The activity of SS cleavag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ing grains. Activities of
SPS, SS (synthesi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with contents of TSS and sucrose, while SS (cleavag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tents of glucose, fructose. Sugar accumulation of kernel was cooperative action in SPS and SS. The
study explores the enzyme mechanism about sugar accumulation,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of planting and cultivation for
sweet corn.
Key words:Super sweet corn; Sugar component; Sucrose metabolism; Enzyme activity
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