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BUDGET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BLACK SOIL AT A SLOPING FARMLAND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和全氮的迁移与累积平衡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6) 012068206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和全氮的迁移与累积平衡1
方华军1 ,2  杨学明3  张晓平2  梁爱珍2
(1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100101 ;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012 ;
31 Greenhouse & Processing Crops Research Centre , Agriculture Chinese Arcademy of Sciences Agri2Food Canada , Harrow , Ontario , Canada N0R 1G0)
摘  要 :本文利用137 Cs 示踪技术计算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再分布速率 ,结合表层土壤有机碳 (SOC) 和全
氮 (TN)含量动态 ,探索典型漫岗坡地 SOC 和 TN 流失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据此计算研究区近 50 年来
SOC和 TN 迁移、累积平衡。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再分布速率介于 - 24161~33156 tΠhm2Πa ,绝大部
分地区处于中度和轻度侵蚀状态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83166 % ,沉积面积占总面积的 15162 %。SOC和
TN 的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相一致 ,坡肩部位 SOC和 TN 流失量最大 ,侵蚀损失率分别为 407157 kgΠ
hm2Πa 和 39194 kgΠhm2Πa ;其次为坡背和坡顶 ,平均流失量分别为 24412 kgΠhm2Πa 和 17193 kgΠhm2Πa ;坡脚
和坡趾表现为累积 ,平均累积量分别为 - 20712 kgΠhm2Πa 和 - 20156 kgΠhm2Πa。整个研究区 SOC 和 TN 的
相对流失量 > 50 %的面积分别占 10145 %和 11121 %。整个研究区 48 年来土壤净迁移泥沙量为 45154 tΠ
a ,其中 ,SOC流失量为 612162 kgΠa ,TN 流失量为 47120 kgΠa。考虑迁移泥沙对土壤有机质的富集作用 ,
迁移损失的 SOC和 TN 量比原计算值高 52 %。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有机碳 ;全氮 ;137 Cs 示踪技术 ;黑土
收稿日期 :2005206227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国外杰出人才支持项目 ( K09Z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271108)和 (40471125)资助。
作者简介 :方华军 (19782) ,男 ,安徽巢湖人 ,博士后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和土壤碳循环方面的研究。Email :huajunfang @yahoo. com. cn
THE BUDGET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BLACK SOIL AT A SLOPING FARMLAND
FANG Hua2jun1 ,2  YANG Xue2ming3  ZHANG Xiao2ping2  LIANG Ai2zhen2
(1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Beijing  100101 ;
21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icultural Ecology , CAS , Changchun ,Jilin  130012 ;
31 Greenhouse & Processing Crops Research Centre , Agriculture &Agri2Food Canada , Harrow , Ontario , Canada N0 R 1 G0)
Abstract :Based on the rate of soil redistribution at a sloping farmland using 137 Cs tracer technique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 SOC) and total nitrogen ( TN)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C and TN loss and the budget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accumulation for recently 50 years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soil redistribution
ranged from - 24161 tΠhm2Πa to 33156 tΠhm2Πa , most of study area was in medium and weakly erosion phase and accounted for
83166 % ; and the area of soil deposition accounted for 15162 % ; The variation of the loss of SOC and TN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soil redistribution , shoulder2slope had the most serious loss with the rate of 407157 kgΠhm2Πa for SOC and 39194 kgΠ
hm2Πa for TN , back2slope and summit had the secondly loss with the average rate of 24412 kgΠhm2Πa for SOC and 17193 kgΠ
hm2Πa for TN , foot2and toe2slope had soil deposition with the average rate of 220712 kgΠhm2Πa for SOC and - 20156 kgΠhm2Π
a for TN. For the whole area , relative loss of SOC and TN more than 50 % accounted for 10145 % and 11121 % , respectively ;
The net loss of sediment in the study area was 45154 tΠa for recent 48 years , among which SOC and TN were 612162 kgΠa and
47120 kgΠa , respectively , which was 52 % more than that of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enrichment of sediment on soil
organic matter.
86  核 农 学 报 2006 ,20 (1) :68~73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words :soil erosion ; soil organic carbon ; total nitrogen ; 137 Cs tracer technique ; black soil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以不同的形
式存在于土壤中 ,而细颗粒 ( < 01002mm) 土壤中有机
质相对富集[1 ] 。SOM 主要以碳、氮元素为主 ,土壤侵蚀
首先将比重较轻的植物残体和凋落物冲刷流失 ,紧接
着将 SOM 的主要载体 —表土中细颗粒物质剥蚀、搬
运 ,直接导致表层土壤有机磷 SOC 和全氮 ( TN) 储量减
少。侵蚀泥沙对 SOC 和 TN 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 ,坡
面水流的冲刷、搬运及堆积过程均会使 SOC 和 TN 含
量产生明显的空间变异[2 ] 。以往的研究一般通过短期
内小区监测或模型模拟测定土壤流失速率 ,进而估算
SOM的流失量[3 ,4 ] 。但是没有明晰 SOC 和 TN 流失量
在不同地形部位的分布特征 ,忽略了土壤沉积作用在
低洼景观部位累积数量 ,结果可能过高估计 SOC和 TN
的水蚀迁移量 ,也无法正确计算特定景观部位中长期
SOC和 TN 的净损失量。137 Cs 示踪技术具有一系列优
于常规方法的特征 ,可以方便地计算土壤侵蚀和沉积
速率 ,估算土壤养分流失量 ,是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
前沿领域之一[5~8 ]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 :利用137 Cs
示踪技术计算研究区土壤侵蚀和沉积速率 ,结合各地
形部位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计算出各地形部
位 48 年来 SOC和 TN 平均侵蚀迁移和堆积量 ;在上述
研究基础上 ,利用体积积分法估算研究区近 50 年来
SOC和 TN 的净迁移输出量。
1  材料与方法
111  土壤采样及分析
研究区位于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西南 5km 的
沫石河小流域 (N : 44°4310′, E : 125°5116′) 。年均温
414 ℃,年均降水 53317mm ,降水主要集中在 6 月、7 月、
8 月 3 个月。采样区位于小流域的北坡 ,坡长 253m ,相
对高差 9107~9133m ,坡度小于 5°,详细的描述见参考
文献[9 ] 。沿坡设计 3 个地形断面 (transect) ,每个断面
相距 25m ,每个断面上包括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
趾五个地形部位。各地形部位采用深度采样 ,0~50cm
深度以 5cm 间隔采样 ,50~100cm 深度以 10cm 间隔采
样。土壤自然风干 ,过 2mm 筛备用。土壤137 Cs 活度采
用美国 ORTEC 公司生产的 HP Ge 探测器 ( GEM240190
型)γ能谱仪进行测定 ,137 Cs 的探测下限LLD≈0171BqΠ
kg。SOC和 TN 用元素分析仪 ( ThermoFinnigan , Italy) 测
定。因本研究供试黑土不含碳酸盐 ,所以总碳即为总
SOC。
112  SOC和 TN 损失量计算方法
利用137 Cs 示踪技术计算土壤侵蚀和沉积速率采
用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 ,详见方华军等[5 ] 描述。
SOC和 TN 损失量用单位面积年均土壤绝对流失量 NE
(kgΠhm2Πa)与单位面积年均土壤相对流失量 E ( %) 两
个指标来表征[10 ] 。单位面积表层土壤第 j 种养分绝
对流失量 N Ej1为 :
N Ej1 = N j1 ×D1 ×hr ×100 (1)
式中 : N j1为表层土壤第 j 种养分的含量 (gΠkg) , j = 1 和
2 分别代表 SOC和 TN ; D1 为表层土壤的容重 (gΠcm3 ) ;
hr 为年均流失土壤的厚度 (cmΠa) 。表层土壤厚度为
5cm ,平均土壤容重 D1 为 112 gΠcm3 , hr 可以根据土壤
侵蚀速率与容重的比值计算获取。耕层 (20cm) 第 j 种
养分含量N j = ∑N jp ×Dp ×hpΠ100 ,则单位面积表层
土壤第 j 种养分的相对流失量 Ej 为 :
Ej ( %) = N Ej1N j =
N j1 ×D1 ×hr ×100

n
p = 1
N jp ×Dp ×hp ×100
×100
(2)
式中 : N jp为单位面积耕层剖面第 p 层中第 j 种养分的
含量 ,当 p = 1 时表示表层土壤中第 j 种养分的含量。
113  SOC和 TN 迁移累积量的计算方法
按照土壤再分布速率将整个研究区分为侵蚀区和
沉积区 ,根据样点测定值利用普通 Kriging 插值法绘制
等值线图。将各区划分成若干个长度和宽度均为λ,
高为 Zi 的微域。利用体积计算的定积分理论 ,各区
SOC和 TN 流失量可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
Ve =∫
a
0
Se ( x , y) dz 和 Vd =∫
0
b
S d ( x , y) dz (3)
式中 : Ve 和 Vd 分别为研究区 SOM 总侵蚀量和堆积量
(kg yr - 1 ) , Se ( x , y) 和 S d ( x , y) 分别为侵蚀和沉积总
面积 (m2 ) , Z 为 SOM 侵蚀Π累积速率 (kgΠhm2Πa) , a 和 b
分别表示最大侵蚀和沉积速率 (kgΠhm2Πa) 。Surfer 空间
分析软件提供包括微分和积分在内的多种网格算法 ,
Ve ( x , y)等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为 Z = 0 的平面所覆盖
区域之间的体积 ;同理 , Vd ( x , y) 等于上表面为 Z = 0
的平面和下表面所覆盖区域之间的体积。
SOM净流失量 R = ( Ve - Vd ) ×Er ,其中 , Er 为富
集度。Hudson[11 ]将 Er 定义为径流携带泥沙中养分含
量与其来源的表土中养分含量比。许多研究表明 SOC
和 TN 的 Er 与泥沙流失量 (A) 存在以下关系 : Er =
96 1 期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和全氮的迁移与累积平衡
bAd [12~14 ] ,随着土壤类型和质地的变化 ,系数 b 和 d 值
有一定的变化范围。Deumlich 和 VÊlker[13 ] 研究得出泥
沙富集度 ( Er) 和土壤流失量 ( A) 建立如下关系 : Er =
2153 3 A - 0121 ,其中耕地土壤平均流失量 A (tΠhm2Πa) 是
根据 USLE方程计算的。本文引用此经验公式进行研
究区土壤 SOC和 TN 富集度的估算。
2  结果与讨论
211  137 Cs 总量和土壤再分布速率的空间分布
由图 1 可见 ,137 Cs 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垂直分异
因素控制 ,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先减小后逐渐增大 ,坡肩
和坡背含量最低 ,平均为 105217 BqΠm2 和 1347116 BqΠ
m
2 ;坡顶次之 ,平均为 177212 BqΠm2 ;坡脚和坡趾含量
最高 ,分别为 2568 BqΠm2 和 345112BqΠm2 。研究区137 Cs
本底值为 2376181BqΠm2 [9 ] ,全区137 Cs 总量高于本底值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15162 %。根据耕作迁移的质量平
衡模型 (MBM3)计算各地貌部位土壤再分布速率。由
图 2 可见 ,整个研究区土壤再分布速率介于 - 79178~
52156 tΠhm2Πa 之间。坡顶侵蚀微弱 ,平均侵蚀速率为
12111tΠhm2Πa ;坡肩侵蚀最严重 ,平均为 33156tΠhm2Πa ;
坡背次之 ,平均为 21167 tΠhm2Πa ;坡脚和坡趾表现出明
显的沉积 ,平均沉积速率为 - 4193 tΠhm2Πa 和 - 24161 tΠ
hm2Πa。按照吉林黑土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15 ] ,全
区大部分处于中度侵蚀 (15~50 tΠhm2Πa) 、轻度侵蚀及
无侵蚀状态 ( 0 ~ 15 tΠhm2Πa) , 分别占全区面积的
46139 %和 37127 % ,土壤沉积 ( < 0 tΠhm2Πa)面积占全区
面积的 15162 % ,强度侵蚀 ( > 50 tΠhm2Πa) 仅占全区总
面积的 017 %。
图 1  研究区137 Cs 含量分布
Fig. 1  The distribution of 137 Cs inventory in study area
212  SOC和 TN 流失量的空间分布
图 2  研究区土壤再分布速率分级
Fig. 2  Classification of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 in study area
坡面 SOM 流失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侵蚀泥沙
携带和随径流流失。在雨强较大时 ,泥沙流失量很大 ,
径流水溶液中水溶态养分含量极低 ,其流失总量相对
泥沙流失总量可以忽略不计[16 ] ,因此我们仅考虑侵蚀
泥沙携带损失的那部分 SOM。由图 3 见 ,SOC和 TN 的
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变化相同 ,坡肩和坡背部位
SOC和 TN 的绝对流失量较高 ,SOC平均流失速率分别
为 407157 kgΠhm2Πa 和 316130 kgΠhm2Πa ,TN 平均流失速
率分别为 39194 kgΠhm2Πa 和 23139 kgΠhm2Πa。坡顶侵蚀
微弱 ,SOC年平均流失量分别为坡肩和坡背的 42120 %
和 54141 % ,TN 年平均流失量分别为坡肩和坡背的
31120 %和 53127 %。由表 1 可知 ,研究区土壤表层 TN
含量 (1105~1117 gΠkg) 高于黄土高原土壤 (0141~
0163gΠkg) ,但 TN 流失量与黄土高原不同植被下土壤
TN流失量变化范围相当 (916~38129 kgΠhm2Πa) [17 ] 。
与红壤丘陵区相比 ,黑土农田 SOC 和 TN 的绝对流失
量明显高于红壤旱田处理 ,而小于红壤茶园处理。上
述研究结果表明 ,SOC 和 TN 的流失除了与原土总氮
含量有关外 ,还受土壤侵蚀速率、地形坡度及植被覆盖
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区坡度小于而降水和表土氮
含量却高于邵明安等[17 ]研究的黄土高原区 ,从而导致
两个地区的土壤氮流失的范围相当。相同耕作方式下
的旱田处理 ,由于表层黑土 SOC 和 TN 含量明显高于
张燕等[7 ]研究的红壤 ,侵蚀速率也远远高于红壤旱田 ,
导致黑土流失量显著高于红壤旱田。另外 ,红壤茶园
处理受人为施肥影响强烈 ,表土 SOC 和 TN 含量分别
为黑土的 2~3 倍和 1~2 倍 ,土壤侵蚀却相当 ,导致黑
土旱田养分流失量显著低于红壤茶园。坡脚和坡趾总
体上表现为累积 ,其中坡趾累积速率更大 ,SOC 和 TN
的年平均累积速率分别为 353130 kgΠhm2Πa 和 33186
07 核 农 学 报 20 卷
kgΠhm2Πa ,分别是坡脚部位的 5178 和 4166 倍。杨学明
等[18 ]研究指出 ,不同施肥处理玉米连作下黑土地上输
入的有机碳量为 3960~4870 kgΠhm2Πa ,地下输入的有
机碳量为 3090~3300 kgΠhm2Πa ,总输入量在 7050~ 8170 kgΠhm2Πa 之间 ,平均 7798 kgΠhm2Πa。由此 ,坡顶、坡肩和坡背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的 SOC 约占总输入碳量的 2121 % ,5123 %和 4106 %。
图 3  研究区 SOC和 TN 流失Π沉积量的空间分布
Fig. 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C and TN lossesΠdeposition in the study area
  SOM 相对流失量描述了年平均流失的 SOM 数量
占整个耕层 SOM 的百分比。由图 3 和表 1 可见 ,与
SOM 绝对流失量相似 ,SOM 的相对流失量也是坡肩最
高 ,SOC和 TN 相对流失量为 1137 %和 1133 % ;其次为
坡背 ,SOC和 TN 相对流失量为 0197 %和 0195 % ;坡顶
较低 ,平均为 0153 %和 0152 %。另外 ,3 个侵蚀部位均
表现 SOC相对流失量低于 TN ,说明土壤中的氮素更易
流失。因为土壤中的氮一部分是以矿质态存在的 ,这
部分通常溶于水而流失。假定耕层范围 SOC 和 TN 含
量分布均一 ,48 年来原来耕层剥蚀掉一半即相对流失
量为 50 %的面积占总土壤侵蚀面积的 10145 % (SOC)
和 11121 %(TN) 。沉积部位先累积的土壤 SOC 和 TN
含量较高 ,随着侵蚀的进行 ,上坡表层土壤 SOC 和 TN
含量降低[2 ] 。由于无法知道研究区 48 年前土壤中的
SOC和 TN 含量 ,也无法得出各部位 48 年来迁移的
SOC和 TN 的平均含量 ,因此研究区各地形部位 SOC
和 TN 侵蚀损失量的计算结果可能偏低。假设各地形
部位 SOC含量相等 ,只是土壤侵蚀和沉积状态存在差
异[19 ] ,SOC初始含量取 1714gΠkg ,48 年来侵蚀迁移的
SOC平均含量取初始值和当前值的平均数 ,那么校正
后的损失量比原计算值高 3194~ 19197 % ,平均为
12128 %。
213  研究区 SOC和 TN 的迁移累积平衡
由表 2 可知 ,研究区土壤净流失量 45154 tΠa ,其中
SOC净迁移量为 612164 kgΠa ,TN 的净迁移量为 47120
kgΠa。整个坡地 48 年来净迁移出的 SOC、TN 量分别为
29141t 和 2127t。但上述计算结果没有考虑侵蚀泥沙
对 SOC和 TN 的富集作用 ,侵蚀迁移损失的 SOC 和 TN
数量与实际迁移量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这种差异取决
于泥沙富集度的大小。与原地土壤相比 ,泥沙中细颗
粒特别是粘粒含量显著增加 ,导致泥沙粘粒的富集。
由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多与土壤细颗粒结合 ,泥沙粘
17 1 期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和全氮的迁移与累积平衡
粒的富集会导致泥沙有机碳和全氮的富集 ,其富集程
度同时受径流流速和侵蚀量的影响 ,径流流速和侵蚀
量愈小 ,泥沙有机质和全氮富集程度愈高[3 ,20 ] 。本研
究区净泥沙流失量为 11124 tΠhm2Πa ,根据 Deumlich 和
VÊlker[13 ]的公式计算 TN 富集度 Er 为 1152 ,而根据张
兴昌等[14 ]的公式计算 TN 富集度 Er 为 2113。但是 ,张
兴昌等[14 ]人的公式是通过小区监测获得 ,随着土壤侵
蚀作用的进行 ,SOC 和 TN 含量降低 ;另外 ,侵蚀使土
壤质地变粗 ,土壤细颗粒富集作用减弱。上述两方面
作用使 Er 随时间有减小的趋势 ,所以刚开始测定的 Er
值可能为最大值。SOM 和 TN 的富集度 Er 受多种因
素影响 (包括坡度、降水强度、植被覆盖度、施肥量及土
地利用方式等) ,不同作者测定的 SOM 的 Er 值变化范
围在 019 ~ 3102 之间[3 ,14 ,21~24 ] 。由此 , Deumlich 和
VÊlker[13 ]的公式是根据 USLE 方程计算出 ,土壤流失量
为多年平均值 ,而张兴昌等[14 ] 计算的某一年的数值 ,
可能偏大。由于 SOC和 TN 的 Er 值相近 ,本文近似认
为 SOC的 Er 等同于 TN 的 Er 值 ,计算结果如表 2 所
示。与不考虑泥沙对 SOC 和 TN 的富集相比 ,考虑泥
沙对 SOM 的富集后近 48 年来 SOC 和 TN 分别增加了
15129t 和 1118t ,比原结果高 52 %。因此 ,综合考虑单
位面积侵蚀泥沙量、侵蚀源地 SOM 含量以及研究区泥
沙对 SOM 的富集作用 ,计算结果可能更接近实际。
表 1  各地形部位 SOC和 TN 的流失量
Table 1  The losses of SOC and TN at each geomorphic position
坡位
slope positions
土壤侵蚀速率
rate of soil redistribution
(tΠhm2Πa) 3 表层土壤topsoil (gΠkg) 全剖面土壤the soil of whole profile (gΠkg) 绝对流失量absolute loss (kgΠhm2Πa) 相对流失量relative loss ( %)TN SOC TN SOC TN SOC TN SOC
坡顶 summit 12111 1114 1417 4136 57105 12146 172109 0153 0152
坡肩 shoulder2slope 33156 1117 1213 4165 49186 39194 407157 1137 1133
坡背 back2slope 21167 1105 1512 3183 56124 23139 316130 0197 0195
坡脚 foot2slope - 4193 1112 13122 4122 5011 - 7126 - 61110 - 0121 - 0121
坡趾 toe2slope - 24161 1116 14142 4102 54116 - 33186 - 353130 - 1134 - 1106
注 : 3 正值表示侵蚀 ,负值表示沉积。
Note :Positive is soil erosion and negative is soil deposition
表 2  整个研究区 SOC和 TN 迁移累积平衡
Table 2  Erosion and deposition budgets of SOC and TN in study area
面积
area (m2)
土壤侵蚀Π堆积量
soil lossΠgain
(tΠa) 未考虑泥沙富集without enrichment of sediment 考虑泥沙富集 3with enrichment of sedimentSOC侵蚀Π堆积量
SOC lossΠgain (kgΠa) TN 侵蚀Π堆积量TN lossΠgain (kgΠa) SOC侵蚀Π堆积量SOC lossΠgain (kgΠa) TN 侵蚀Π堆积量TN lossΠgain (kgΠa)
侵蚀区 erosion 34181188 62114 839123 70117 1275163 106166
沉积区 deposition 6326113 16161 226159 22197 344142 34191
侵蚀总计 total 40508101 45154 612164 47120 931121 71174
注 : Er = 1152.
3  结论
本文利用137 Cs 示踪技术计算坡耕地黑土侵蚀和
沉积速率 ,进而估算中长期 SOC 和 TN 的迁移和累积
量。主要得出如下几条结论 :
311  黑土区137 Cs 背景值为 2376181BqΠm2 ,利用耕作的
质量平衡模型估计整个研究区土壤再分布速率介于 -
79178~52156tΠhm2Πa 之间 ,中度和轻度侵蚀占全区面
积的 83166 % ,沉积面积占 16152 %。
312  研究区 SOC 再分布速率介于2353130~407157kgΠ
hm2Πa 之间 , TN 再分布速率介于 - 33186~39194kgΠ
hm2Πa 之间。48 年来 , 整个研究区 SOC 流失量为 931121 kgΠa ,TN 流失量为 71174kgΠa。313  考虑迁移泥沙对 SOM 的富集作用比不考虑泥沙富集作用的计算结果高 52 %。参考文献 :[ 1 ]  黄 丽 ,丁树文 ,董 舟 ,等. 三峡库区紫色土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4 (1) :8~13 ,21[ 2 ]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等.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迁移累积平衡. 核农学报 ,2005 ,19 (3) :202~207[ 3 ]  张兴昌 ,邵明安. 侵蚀泥沙、有机质和全氮富集规律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12 (4) :541~544[ 4 ]  朱远达. 水力侵蚀对土壤中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过程的空间模拟.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 ,1~101[ 5 ]  Collins A L , Walling D E , Sichingabula H M , et al . Using 137 Cs
27 核 农 学 报 20 卷
measurements to quantify soil erosion and redistribution rates for area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in the Upper Kaleya River basin , southern
Zambia. Geoderma , 2001 , 104 :299~323
[ 6 ]  Kachanoski R G, Carter M R. Landscape position and soil redistribution
under three soil types and land use practices in Prince Edward Island ,
Soil & Tillage Research ,1999 ,51 :211~217
[ 7 ]  张 燕 ,张 洪 ,彭补拙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地土壤侵蚀
与养分流失.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23 (1) :23~31
[ 8 ]  华 珞 ,张志刚 ,李俊波 ,等. 基于土壤137 Cs 监测的土壤侵蚀与
有机质流失—以密云水库为例. 核农学报 ,2005 ,19 (3) :208~213
[ 9 ]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等. 137Cs 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侵蚀
和沉积特征. 生态学报 ,2005 ,25 (6) :141~147
[10 ]  张 燕 ,杨 浩 ,金  峰 ,等. 宜兴茶园土壤侵蚀及生态影响. 土
壤学报 ,2003 ,40 (6) :815~821
[11 ]  Hudson N W. Soil conservation. London : B T Bastford ,197611~15
[ 12 ]  Polyakov V , Lal R. Modeling soil organic matter dynamics as affected by
soil water erosion.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4 ,30 :547~556
[13 ]  Deumlich D , VÊlker L. Sediment and nutrient loadings due to soil
erosion in rivers : Example : The Odra catchment . OECD Expert Meeting
on Soil Erosion and Soil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25~28 March , 2003 ,
Rome , Italy
[14 ]  张兴昌 ,邵明安.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氮素流失规律. 地理学
报 ,2000 ,55 (5) :617~626
[15 ]  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 吉林土壤.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
513~525
[16 ]  马 琨 ,王兆骞 ,陈 欣 ,等. 不同雨强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流失
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16 (3) :16~19
[17 ]  张兴昌 ,邵明安 ,等. 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生
态学报 ,2000 ,20 (6) :1038~1044
[18 ]  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等. 用 RothC22613 模型模拟玉米连作下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 (11) :
1318~1324
[ 19 ]  Liu S , Bliss N , Sundquist E , et al . Modeling carbon dynamics in
vegetation and soil under the impact of soil erosion and deposition.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003 ,17 (2) :1074~1098
[20 ]  Palis R G, Ghandiri H , Rose C W , et al .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III. Changes in the enrichment ratio of total nitrogen and organic
carbon under rainfall detachment and entrainment .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 1997 , 35 :891~905
[21 ]  蔡崇法 ,丁树文 ,史志华 ,等. GIS 支持下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土
壤养分流失量预测.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15 (1) :9~12
[22 ]  郄瑞卿. 黑土地表径流氮磷养分特征及其与肥力退化的关系. 吉
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1~32
[23 ]  张兴昌 ,刘国彬 ,刘文兆. 不同土壤颗粒组成在水蚀过程中的流
失规律. 西北农业学报 ,2000 ,9 (3) :55~58
[24 ]  康玲玲 ,魏义长 ,朱小勇 ,等. 不同雨强条件下黄土性土壤养分流
失规律研究. 土壤学报 ,1999 ,36 (4) :536~543
更正声明
我刊 2005 年第 6 期第 451 页的巨关升等“观赏狼尾草光合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的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948’
项目’葛藤等攀缘植物新品种及其绿化芜藻技术引进’更正为“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 ( H030630070430)
和国家“863”计划 (2002AA2Z4281205)”。
37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6 ,20 (1)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