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卷 第 5期,2004年 10月 629
梨果实的石细胞
李玲1 蔡永萍1,* 刘小阳2
1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36; 2宿州学院生物系,宿州 234000
Stone Cell of Pear
LI Ling1, CAI Yong-Ping1,*, LIU Xiao-Yang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2Department of Biology, Suzhou College, Suzhou 234000
提要 概述了梨石细胞的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大小分布与梨果实品质的关系,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和石细胞的分离
方法,并对梨石细胞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梨;石细胞
收稿 2003-12-29 修定 2004-04-15
资助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2kj297)。
* 通讯作者(E-mail:CYPNFNGE@mail.nf.ah.cn,Tel: 055-
2823795-3129)。
梨果实的食用品质是决定梨果实经济价值的
重要因素[1]。梨果实食用品质受多种因素的综合
影响,石细胞是影响梨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
一[1,2]。因此,了解梨石细胞形成过程和影响其形
成因素等,对果树生产中采用正确的栽培措施减
少梨石细胞,提高梨果品质无疑是具有意义的。
1 梨石细胞的形态特征、特性和测定方法
1.1 梨石细胞的形态特征 石细胞是一种厚壁组织
细胞,由薄壁组织细胞在其初生壁上沉积了木质
素等而形成次生壁,由于具有硬化的壁,所以称
为石细胞[3]。梨的石细胞在分类上属于短石细胞[3],
由大量木质素和纤维素组成[4]。其细胞壁很厚,
通常能辨认出大量的向心层和枝状纹孔。石细胞
在果肉中单个或成群存在,成群的石细胞称为石
细胞团(一般所谓梨“石细胞”实际就是由多数
石细胞组成的石细胞团)。石细胞团在形成时,细
胞分裂是成轮层状的围绕着先形成的石细胞周围进
行的,新的细胞后来也变成了石细胞[5]。
梨的石细胞形态多种多样。经低温冷冻分离
的梨石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小、形状均
不规则,有似圆形的、长形的、棱形的和多棱
不规则的。大的石细胞有大小不同的木质化突
起,这可能是石细胞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木质化
而形成的[6]。
1.2 梨石细胞的特性 梨的石细胞具有较大的吸胀
性,刚分离出的石细胞在水中呈淡黄色,比果肉
细胞组织颜色深,经风干失水后,细胞呈淡白
色,体积干缩变小。干燥后的石细胞,再放入
水中,又会吸水恢复体积,呈淡黄的颜色,但
不能恢复到干燥前的体积[6]。
1.3 测定石细胞含量的方法 迅速、准确地分离梨
果肉石细胞的方法,对梨的遗传育种、品种鉴定
和品质分析提供植物学依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国内外研究,目前有很多方法 [6~9], 现在用
得比较多的是冷冻 H2SO4 处理法和酶解法。
1.3.1 冷冻H2SO4处理法 步骤是: (1)果酱准备。
分别取果实食用部分,按四分法取样 100 g,置
冰箱(-20~-16℃)24 h取出解冻后,加水100 mL。
匀浆机(1 500 r·min-1)搅拌0.5 min后,转入500
mL 烧杯中。果酱用孔径为 0.1 mm 网筛过滤,网
上果酱再转入烧杯中。(2)分离石细胞。向样品中
加入 25 mL 60% H2SO4,迅速搅拌到溶液呈均匀
状态,再加25 mL 60% H2SO4 继续搅拌约2~3 min
到溶液中石细胞均匀变暗为止,用冷水稀释至
500 mL,再以孔径为0.1 mm 筛过滤。重复3次。
将分离出的石细胞转入烧杯中用水漂洗,让石细
胞沉于杯底,轻轻倒出上浮液。重复 2 次。(3)石
细胞称量。 将洗出的石细胞分别用孔径为0.1和
0.25 mm的分样筛过滤,得到完整的直径大于0.25
mm 和 0.1~0.25 mm 的石细胞,用滤纸吸干,分
别称重。两者之和即为 100 g 果肉中的石细胞含
量。
1.3.2 酶解法 流程是: (1)果浆制备。 分别取果实
食用部分,按四分法取样 100 g,放入 500 mL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卷 第 5期,2004年 10月630
烧杯中,加 50 mL 蒸馏水,置于电炉上煮沸 10
min,并不断搅动,冷却至 37℃,调 pH 值至中
性。(2)石细胞分离。向样品中加入 7 mL 果胶酶
液(其活性为0.9525 U·L-1),在37℃热水中水浴酶
解。每隔20 min搅拌一次,至10 h后完全酶解。
将分离出的石细胞用水漂洗,使石细胞沉淀于烧
杯底部,再轻轻倒出上清液,重复漂洗,得到
纯净的石细胞。(3)石细胞称量。将洗出的石细胞
用滤纸吸干后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重,即
为100 g 果肉中石细胞的含量。
2 梨石细胞大小、数目及密度
2.1 梨石细胞大小 不同品种梨之间的石细胞大小、
数目、含量不同。顾模等[10]概括 72 个梨品种果
肉结构解剖结果,认为梨果品种石细胞团大小分
布多在151~200 mm之间,100~150 mm、201~250 mm
的较少,251~300 mm 的更少,301~500 mm 的极
少。其中,白梨系统、砂梨系统及其与秋子梨
的杂种果实石细胞团比较小,多分布在100~250 mm
之间;纯秋子梨系统的品种分布在251 mm 以上,
尤其是半栽培的秋子梨品种,石细胞团可大至
301~500 mm。由此可知,梨石细胞团的大小与其
栽培进化程度关系密切,石细胞团愈大,其栽培
愈接近原始型。同一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
中石细胞团直径不断增大, 但到花后2~3个月时,
石细胞团的直径增大趋于稳定[5]。同一果实的石
细胞团大小以近果皮的果肉中为最小,中间较
大,近果心的最大。
2.2 梨石细胞数目 梨果实内石细胞团数目常用单
位面积果肉中石细胞团的数量表示。不同梨品种
数目不同。在同一品种中一般是果实发育早期的
数目较多,花后 1 个月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
随着果实的发育和果实体积的增大,石细胞团数
目逐渐减小,到果实成熟前 2 个月,数目基本恒
定[5]。在同一果实中的石细胞以果中部为最少,
近果皮处次之,果心中最多。
2.3 梨石细胞密度 梨果实石细胞密度常用每克鲜
果肉中石细胞的含量表示。梨果实密度因品种不
同而异,果实发育期长的(如苹果梨、南果梨),
果实在发育初期(花后 15 d)较低,中前期(花后
35~60 d)较高,中后期又低;果实发育期短的(如
丰水、伏茄),果实在发育初期就高,以后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果实发育初期石细胞团正处在形成阶
段,数目较少,因而密度较低;中期时由于石
细胞团的大量形成,果肉生长较慢,密度较高[11];
而在后期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中纤维素酶活性
增高,分解部分石细胞[2],因而密度下降。
3 石细胞与梨果实品质的关系
梨果实果肉中石细胞的大小、数目和密度都
对果实的品质有影响。有研究表明,梨石细胞团
直径小于150 mm 的,食用时不容易感觉出来[1],
因此,一般质地细的梨品种,其石细胞团大小多
在 200 mm 以下,如巴梨、锦丰梨、早酥梨等,
肉质细,含渣少,口感好。300 mm 以上的梨品
种果肉质地较粗,口感多渣,如花盖梨、安梨、
尖把梨等。但是石细胞团大而密度小的南果梨和
石细胞团密度大而石细胞团小的苹果梨口感质地较
好。因此顾模等[10]认为,梨果实的品质是由石细
胞团的大小和密度二者综合决定的。
4 梨石细胞的发育过程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顾模等[10]、阿拉
木萨和李宝江[11]、陶世蓉等[12]、张冰冰等[13]通过
解剖观察,对梨石细胞发育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
的研究。他们观察到:(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梨
盛花期的花托(果肉)全为薄壁细胞,随着花瓣脱
落(约在花后15 d),薄壁细胞中有一些较大的果
肉细胞壁明显增厚,内含物逐渐被吸收消失,成
为厚壁中空细胞,也就是石细胞团的原基细胞。
先是 3~5 个原基细胞聚集为 1 个细胞团,以后不
断有其他厚壁中空细胞或细胞团加入,直径不断
加大,同时这些中空细胞壁不断加厚,内部空腔
不断被填充,最后发展为实心石细胞团,成为典
型的石细胞团。石细胞团发育从近果心处的果肉
薄壁细胞先发生,然后逐渐向外。另外,已分
化的石细胞也能诱导附近的薄壁细胞分化成石细
胞,形成石细胞团。梨石细胞团发育过程通常在
花后2 个月内完成。(2)石细胞团的发育过程,因
种和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原基细胞
出现较早,如秋子梨系统中较原始的品种酸梨锅
子,5月 10日落花后,5月 11日即出现厚壁原基
细胞,5月 27日(落花后17 d)即出现大量石细胞
团,表现厚壁细胞木质化进度加速,石细胞团的
数量增加很快。秋子梨的栽培品种小香水和大香
水的厚壁细胞出现、聚簇与木质化均较酸梨锅子
为晚。而白梨与沙梨系统中的白糖梨、苹果梨则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卷 第 5期,2004年 10月 631
发育时期更晚,6月中旬至7月中旬开始有聚簇的
厚壁细胞团变成石细胞团,7月中旬至8月中旬才
大量形成。石细胞发育时期的早晚和发育速度快
慢与最终石细胞团的大小呈正相关。
5 影响梨石细胞形成的因素
梨石细胞含量和大小除因品种的遗传基因而
异之外,还与外界环境条件和生理因素有关。
5.1 环境条件 李疆等[14]研究砀山酥梨石果病(石果
病最主要的特征是果肉硬化,石细胞多)的发病规
律时发现影响石果病发生的因素有:(1)营养水
平。营养水平高低与石细胞含量多少呈负相关。
营养水平高的树体和部位,发病轻,如健壮树上
病果少,树冠外围的果实病果数量比内膛少。这
是由于树冠外围叶片质量高,营养条件好;而内
膛叶片小而薄,营养水平低,甚至为无效叶,因
而果实发育所需营养得不到满足。(2)光照条件。
光照条件好的树或部位,果实石果病数量少,而
密植树或内膛,树体北面等光照条件较弱处石果
病病果数量多。( 3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好的果
园,果实石果病数量少;而管理较差、间作不
当或肥水不足、修剪过重或过轻等造成树势衰弱
或旺长,病虫害较重的果园,果实石果病数量较
多。
5.2 生理因素 石细胞是由薄壁组织细胞在其初生
壁上沉积了次生壁而形成的厚壁细胞。而木质素
是细胞次生壁和石细胞的主要成分,其合成直接
影响到梨果实中石细胞的分化和发育[15]。因此,
影响次生壁形成以及参与调控木质素合成过程的酶
及内源激素等生理因素亦是影响石细胞形成的因
素。
5.2.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
多酚氧化酶(PPO) 木质素合成是经过苯丙烷类代
谢途径进行的,由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肉桂酸起
始,经一系列羟基化、甲基化与还原反应,形
成合成木质素的 3 种主要单体,分别为香豆醇、
松柏醇和芥子醇[16,17]。在这合成木质素的代谢过
程中,PAL 是催化其代谢反应第一步的酶,它催
化苯丙氨酸脱氨生成肉桂酸,再经C4H(cinnamate
4-hydroxylase)催化生成香豆酸,再通过多条途径
转化为木质素。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PAL 与细
胞木质化的关系已有不少报道。R u b e r y 和
Northeote[18]在多种植物中发现在木质化组织中含
有较高的 PAL 活性,而在这些植物的非木质化组
织中则检测不到 P A L 活性。F u k u d a [ 1 9 ]和
Nakashima等[20]用分离的百日草叶肉细胞研究苯丙
烷类代谢酶类与木质素、管状分子形成和细胞分
化的关系时发现,在百日草细胞分化过程中,木
质素的合成及管状分子形成与 PAL 活性的增加呈
正相关。因而说明 PAL 是苯丙烷类代谢生成木质
素过程中的关键酶和限速酶。而 POD 则是在木质
素合成的最后一步起关键作用。在苯丙烷类代谢
形成 3 种主要单体之后,这 3 种单体在 POD 作用
下脱氢聚合形成木质素[21]。目前,已有许多试验
证实木质素和木栓质的积累与POD活性增加之间
呈正相关[22~25]。Ipelcl等[26]采用抑制扬树一种POD
表达的方法,使木质素含量下降 1 0 % ~ 2 0 % 。
Lagrimini[27] 将POD基因导入的烟草其茎部组织中
木质素的水平升高。此外,PPO 还可通过参与酚
类物质(如绿原酸、香豆素等)的氧化过程,而促
进木质素的合成。有研究报道,PPO 活性与木质
素合成呈正相关[28]。这说明 PAL、PO D 和 PP O
是木质素合成过程中 3 个最重要的酶,也是影响
梨石细胞形成的关键性酶。
5.2.2 植物内源激素与Ca2+、钙调素 植物内源激
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尤其
在植物细胞发育过程中对细胞壁的形成、细胞分
裂、伸长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生长素(IAA)
通过位置效应促进形成层细胞分裂、诱导木质部
管胞分化、参与控制初生壁扩展和次生壁加厚[29]。
曾有实验表明,IAA 可大大抑制石细胞的形成[4]。
脱落酸(ABA)能够抑制钙调素合成或抑制它向作用
位点移动,降低 P O D 活性,进而影响次生壁的
形成[30]。乙烯能够加快次生壁的合成,可能是通
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刺激包含木质素前体在内
的细胞壁物质的运输小泡向细胞壁运输这两种途径
实现的[31]。而 Ca2+、钙调素则参与次生壁形成的
调节。Ca2+ 通过对周质微管装配的调节影响次生
壁加厚模式[32]。Roberts和Baba[33]的研究表明,莴
苣髓细胞诱导管状分子分化的过程中次生壁的形成
必须有钙调素的参与。这说明植物内源激素和钙
调素对梨石细胞的形成也有作用。
6 结语与展望
目前,揭示梨石细胞的研究主要以解剖观察
研究梨石细胞的形态结构为主,通过制片在显微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卷 第 5期,2004年 10月632
镜下观察测量并摄影,观察梨石细胞的发育过
程,形态结构特征,大小、数目及密度等。而
从影响梨石细胞形成的生理因素和从分子生物学角
度研究的还很少。因此,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
作,即一方面对影响梨石细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
产生的生理因素动态变化与石细胞形成的相关性进
行研究,揭示石细胞发育的生理生化基础,为果
树生产中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减少梨石细胞
提高梨的品质提供参考;其次,对梨石细胞次生
壁形成机制及其分子调控的研究将有助于通过生物
技术手段,选择和培育出优质品种梨。另一方
面,还应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找出决定梨石细
胞形成的基因,从而对梨品种进行改良,选育出
石细胞含量少的优质品种梨。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莱阳农业大学编著. 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73~77
2 韦军, 何凤仁. 酥梨、鸭梨果实石细胞群研究. 江苏农学院
学报,1988,9(1):35~36
3 李正理,张新英. 植物解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65
4 陶世蓉, 辛华, 初庆刚等. 不同耐贮性梨果实的比较解剖. 莱
阳农学院学报,1992,9(3):181~184
5 刘庆华, 王奎玲, 周启河等. 梨果肉石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果
实品质的关系.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2,(9):252~255
6 吴少华. 梨果肉石细胞的研究.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
(1):29~32
7 沈德绪, 吴少华. 梨果肉石细胞含量的分析方法. 中国果树,
1985,(3):50
8 张雅凤, 郭太君, 焦培娟等. 秋子梨不同品系果实石细胞含
量的测定. 特产研究,1988(4):34~35
9 牟其芸,李文香,张华云等. 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测定及
与果实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落叶果树,1996,(1): 7~9
10 顾模, 林凤起, 张冰冰. 梨果肉结构的解剖研究. 中国果树,
1989,(4): 32~34
11 阿拉木萨, 李宝江. 梨果实石细胞团的发育、分布及其对果
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果树,1994,(4):4~6
12 陶世蓉, 辛华, 初庆刚等. 窝梨果实结构及发育的研究. 西北
植物学报,1999,19(1):123~126
13 张冰冰, 林凤起,刘慧涛等. 梨果及石细胞团发育的研究. 落
叶果树,1988,20(2):1~3
14 李疆,高疆生,张崎. 砀山酥梨石果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效
果初探. 新疆农垦科技,1991,(1): 16~18
15 鞠志国. 采期对莱阳茌梨酚类物质代谢和组织褐变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1991,24(2):63~68
16 Meyermans H, Morreel K, Lapierre C. Modifications in lig-
nin and accumulation of phenolic glucosides in poplar xylem
upon down-regulation of caffeoy1-coenzyme A O-
methy1transferase, an enzyme involved in lignin
biosynthesis. J Biol Chem, 2000, 275: 36899~36909
17 Zhong RQ, Morrison WH, Immelsbach DS. Essential role of
caffeoyl coenzyme A O-methyltransferase in lignin biosynthesis
in woody poplar plants. Plant Physiol, 2000, 124: 563~578
18 Rubery RH, Northeote DH. Site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activity and synthesis of lignin during xylem differention.
Nature(London), 1968, 210: 1230~1234
19 Fukuda H. Establishment of an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tracheary element differentiation from single cells isolated
from the mesophyl of Zinnia elegans. Plant Physiol, 1980, 65:
57~60
20 Nakashima J,Awano T,Takabe K et al. Immunocytochemi-
cal localization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and
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 in differentiating trache-
ary elements derived from Zinnia mesophyll cells. Plant Cell
Physiol, 1997, 38(2): 113~123
21 Andrea P, Tilman O, Friederike S. A poplastic peroxidases and
linginfication in needles of Norway spruce. Plant Physiol, 1994,
106:53~60
22 Van Huyster RB. Some molecular aspects of plant peroxidase:
biosynthetic studies. Ann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
1987, 38:205~219
23 Christensen JH, Bauw G, Welinder KG et 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roxidases correlated with lignification in
poplar xylem. Plant Physiol, 1998, 118: 125~135
24 Quiroga M, Guerrero C, Botella M A et al. A tomato peroxidase
involved in the synthesis of lignin and suberin. Plant Physiol,
2000, 122:1119~1123
25 鞠志国, 原永兵, 刘成连等. PP333对梨果实生长和酚类物质合
成的影响. 园艺学报,1993,20(3):216~220
26 Ipelcl Z, Ogras T, Altinkut A. Reduced leaf peroxidase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lignin content in transgenic poplar.
Plant Biotech, 1999,16:381~387
27 Lagrimini LM. Wound-induced deposition of polyphenols in
transgenic plants over expressing peroxidase. Plant Physiol,1991,
96:577~583
28 席玙房,罗自生,程度等.竹笋采后木质化与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37(4): 294~295
29 Uggla C, Moritz T, Sandberg G et al. Auxin as appositional sig-
nal in pattern formation in plant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6,
93:9282~9286
30 Basra AS, Salarch RS, Dhillongewal R et al. Calcium-mediated
changes in peroxidase and O-diphenol oxidase activities of cot-
ton fibers and its possible relationship to ABA. Plant Growth
Regul, 1992,11:159~164
31 Ingemarsson BSM. Ethylene effects on peroxidases and cell
growth patterns in Picea abies hypocotyls cuttings. Plant Physiol,
1995,94: 211~218
32 Fukuda H, Kobayashi H. Dynamic organization of the cytoskel-
eton during tracheary element differentiation. Dev Growth Differ,
1989,31:9~16
33 Roberts LW, Baba S. Evidence that auxin-induced xylogenesis
in Lactuca explants requires calmodulin. Environ Exp Bot,
1987,27: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