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SPORE MORPHOLOGY OF LYCOPOD FROM JIANGXI

江西石松类孢子形态的研究



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第 18 卷 第 4 期 1998 年 10 月
Vol.18 No.4 Oct.,  1998
江西石松类孢子形态的研究
陈少风 程景福 赵迎迎 余扬帆
(南昌大学生物科学工程系 , 南昌 330047)
摘 要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江西产 2科 5属 8种(含变型)石松类植物的孢子
形态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2 科植物孢子形状相似 ,但外壁纹饰有差别 ,所观察的
各属间 、种间在孢子形态上亦有差异。
关键词 石松;孢子形态;江西
STUDYON THE SPORE MORPHOLOGY
OF LYCOPOD FROM JIANGXI
Chen Shao-feng  Cheng Jing-fu Zhao Ying -ying  Yu Yang-fan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Techno logy , Nanchang University , Nanchang 330047)
Abstract In the paper , 8 species(including form)belonging to 3 genus , 2 families of
Lycopod spo res are examined under SEM .Three spore types are recognized in Lycopo-
diaceae , that is ret iculate , g ranulate and rugate type.The foveolate type in Hyperzi-
aceae is the common fo rm of spore , but there are some dif ference among the five
species(including form).
Key words Lycopod ;Spore morphology;Jiangxi
广义石松科长期以来被认为由两个属(Lycopodium L.和 Phyl loglossum Kunze)组成。
后一属是个单种属 ,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前一属(石松属)为多谱系的混合群 ,广布
世界各地。W.Ro thmaler 根据石松属的原叶体不同 ,将该属分成 2科 ,石松科(Lycopodi-
aceae)和石杉科(Huperziaceae)。以后经过学者们多年研究 ,认为广义的石松属植物应分为
2科 ,科内包含若干属。秦仁昌(1978)在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一文中
采用了石松科和石杉科两科分立的观点 。中国石松科 、石杉科共有 7属 58种 ,江西产 6属
12种 1 变种 3 变型 。有关石松类孢子形态的研究工作 , 国内外 Afzelius(1954)、Wilce
收稿日期:1997-12-10
(1972)、张玉龙等(1976)和王全喜等(1994)曾作了一些报道 。本文就江西产 5属 8种(含变
型)的石松类孢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以其为石松的系统分类及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1.材料和方法
本文所观察的孢子取自南昌大学生物科学工程系植物标本室的腊叶标本。光学显微镜
下观察测量孢子的形态大小 ,每种测量 20粒 ,求其平均值。扫描电镜材料 ,选取成熟孢子均
匀撒于贴有双面胶的样品台上 ,然后放入离子溅射仪中 ,在真空状态下 ,喷金镀膜 4min ,后
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2.观察结果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石松属 Lycopodium L.
石松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图版Ⅰ :1—4
孢子极面观为三角圆形—近圆形;赤道面观为扇形。大小为(20.8-26.0)23.9×31.7
(29.9-33.3)μm 。三裂缝 ,长达孢子半径的 3/4处 。外壁具网状纹饰;网脊较细 ,0.5—0.
6μm ,具横穿孔;网眼较大 ,直径为 4—6μm ,多角形 。
灯笼草属 Palhinhaea Franco et Vasc.
灯笼草 Palhinhaea cernua (L.)Franco et Vasc.图版 Ⅰ:8 —9;图版 Ⅱ:10
孢子极面观为三角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扇形 。孢子体积较小 ,大小为(16.1-
19.2)×26.0(24.4-28.1)μm 。三裂缝 ,有较宽的唇状边缘 ,裂缝长约孢子半径 2/3 ,外壁
为似绉绸的拟网状纹饰 ,远极面纹饰清晰 ,近极面几近光滑 。
藤石松属 Lycopodiastrum Holub.
藤石松 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Holub 图版Ⅰ :5—7
孢子极面观为圆三角形或三角圆形 ,三边稍内凹;赤道面观为近椭圆形。孢子大小为
(32.5-38.5)35.0×41(39.1-45.1)μm 。三裂缝 ,长达孢子半径 2/3 ,有时呈扭曲状。表
面具颗粒状纹饰 ,颗粒小 ,远极面分布较密 ,近极面分布稀疏 ,常脱落 。
石杉科 Huperziacea
石杉属 Huperzia Bernh.
蛇足石杉 Huperzia serrata (Thunb.)Trev.图版Ⅱ:11 —14
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 ,三角圆钝 ,三边内凹成弧形;赤道面观为扇形 。大小为(20.8×
24.4)22.9×29.9(30.0-34.8)μm 。三裂缝 ,长度为孢子半径的 2/3 —3/4 处。穴状纹饰 ,
穴凹深 ,长圆形 ,直径 1.15—2.5μm ,穴在远极面明显 ,近极面近光滑。
长柄石杉 Huperz ia serrata (Thunb.)Trev .f.longipetiolata (Spring)Ching  图版
Ⅱ:15—18
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 ,三角圆钝 ,三边内凹 ,凹成钝角;赤道面观为扇形。孢子大小为
(21.3—24.7)23.4×33.5(31.7-36.4)。三裂缝 ,长度为孢子半径的 3/4或几达赤道线。
穴状纹饰 ,穴凹较浅 ,形状各异 ,在远极面较明显。
稀齿石杉 Huperzia m inimadenta J.F.Cheng 图版Ⅲ:19 —21.此种为江西特有种。
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 ,三角圆钝 ,三边内凹;赤道面观为扇形或近椭圆形 。孢子大小
404 植  物  研  究               18 卷
为(22.6-26.5)24.4×33.9(30.4-37.2)。三裂缝 ,长度几达赤道线。穴状纹饰 ,穴凹较
大 ,远极面穴凹明显 ,近极面较浅。
马尾杉属 Phlegmariurus (Herter)Holub
闽浙马尾杉 Phlegmariurus mingcheensis Ching 图版Ⅲ:22 —24
孢子极面观为圆三角形 ,三边向外凸出;赤道面观为扇形。孢子大小为(19.5-24.7)22.1×
39.8(36.4-44.2)μm 。三裂缝 ,长度约为孢子半径的 2/3 。穴状纹饰 ,穴较浅 ,远极面明
显 ,近极面光滑 。
华南马尾杉 Phlegmariurus fordii (Bak.)Ching 图版Ⅲ:25—27
孢子极面观为圆角三角形或近圆形 ,三边向外凸出;赤道面近似扇形 。大小为(16.9—
20.5)18.7×33.8(31.2-35.9)μm 。三裂缝 ,长几达孢子赤道线 。穴状纹饰 ,穴凹小 、圆而
较深 ,分布比较均匀 ,近极面纹饰模糊。
3.讨  论
石松类植物的孢子为四面体形 ,辐射对称。极面观一般为钝三角形 ,圆角三角形 、三角
圆形和近圆形;赤道面观为扇形 、近椭圆形。三裂缝。两科植物孢子形态的主要差异在孢子
外壁纹饰不同。石松科石松属孢子外壁为网状纹饰 ,灯笼草属为似皱绸拟网状纹饰 ,藤石松
属孢子表面为颗粒状纹饰 ,而石杉科石杉属 、马尾杉属均为穴状纹饰 。
石杉科两属之间孢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石杉属孢子极面观为圆三角形或三角圆形 ,三边
内凹 ,马尾杉属孢子极面观为圆三角形 ,三边向外凸出 。
长柄石杉是秦仁昌先生 1981年发表的一个新变型。该变型与原种蛇足石杉的区别在
于其叶长椭圆形 ,中部宽 、两端锐尖 、叶柄较长。长柄石杉在孢子形态上与原种也有差异。
长柄石杉穴凹较浅 ,形状变化大;蛇足石杉穴凹深 ,长圆形 ,穴在远极面明显 ,近极面外壁近
光滑 。本文观察的蛇足石杉孢子与王全喜(1994)采自吉林省长白山的材料比较 ,其区别在
于后者的孢子外壁穴浅 ,在两极面的中央部位外壁光滑。蛇足石杉的种内变异还需作进一
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6
2.王全喜等.中国东北石松孢子形态的研究.植物研究 , 1994 , 14(1):69—72
3.林英 、程景福等.江西植物志(第一卷).南昌:江西科学出版社 , 1993
4.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 1978 , 16(3):1—19
5.程景福 、徐声修.江西石松类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江西科学 , 1993 , 11(3):164—170
6.Wilce J.H.Lycopod spores , Ⅰ :General spore patterns and the generic segregates of Lycopod ium .Amer.Fern Jour.
1972 , 52:65-79
图 版 说 明 Explatanation of Plates
图版Ⅰ  Plate Ⅰ  1-4.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5-7.Lycopodiast rum casuar inoides(Spring)Holub;8-9.
Palhinhaea cernua (L.)Franco et Vasc.(1 , 3×2200;2×2500;4×5000;5-7×1700;8 , 9×3000).
图版Ⅱ Plate Ⅱ 10.Palhinhaea cernuca(L.)Franco et Vast 11-14.Huperzia ser rata(Thunb.)T rev.;15-18.Hu-
4054 期            陈少风等:江西石松类孢子形态的研究
perz ia serrata (Thunb.)Trev.f.longipet iolata (Spring)Ching(10.×4000;11 , 12×2500;13.×3000;14.×8000;15 ,
16 , 17.×2500;18.×7000).
图版Ⅲ Plate Ⅲ 19-21.Huperz ia minimadenta J.F.Cheng;22-24.Phlegmar iurus mingcheensis Ching;25-27.
Phlegmar iurus fordi i(Bak.)Ching(19.×2000;20 ,21.×2500;22.×1700;23 , 24.×2500;25.×2200;26.×2500;
27.×3000).
406 植  物  研  究               1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