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RCHID FLORA IN THE FANJINGSHAN MOUNTAINS SOUTHWEST CHINA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全 文 :B UL LE T INO FO BT人 N I C人 L RE SE R ACH
第” 卷 , 第 4 期
V o l
.
1 3 N o
.
4
x 9 0 3年 一。月
O c t
. , 1 9宫,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吉 占 和
O R C H ID F L ORA
`
! N T HE F AN J IN G SHAN MO U N T A! NS
SOU T HW E S T C H INA
T , 1 Z h a n

h
u o
〔摘 要〕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和现存国内的标本 , 记载 了我国贵州梵净山
刁9 种 , 3 3 属的兰科植物 , 其中 12 属 15 种为新纪录 。 该地区的 兰科植 物 区 系
显示从 热带向温 带过渡 , 与 日本较为接近 。
关键词 梵净山 ; 兰科 ; 分类 ; 区 系
梵净山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 , 它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江 口 、 印江和松桃三县交
界处 , 与湘 、 鄂 、 川毗邻 , 山地高大 , 山势雄伟 , 层峦叠嶂 , 坡陡谷深 , 其自然环境复
杂多样 , 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 不但是我国自然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山区之一 , ’而且也是一
座不可多得的植物种质 “ 基因库” 。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种子植物 137 科 6 40 余属约 1 50
种 。 由于梵净山的地理位置特殊和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 自本世纪初以来就引起国内外
许多植物学家 、 采集家们的注意和兴趣 。 30 年代美国人 A . H . tS e w ar d 和焦启源等 ,
我国植物学家蒋英 、 钟补勤都曾到梵净山采过标本 , 解放后从 50 年 代 后 期 至 加 年代
初 , 贵州中医研究所 、 贵州中医学院 、 贵州环保与环保学会等都先后组织人员深人到该
山区进行考察 、 采集植物标本 。 他们的调查研究工作和收集到的大量宝贵科学资料 , 无
疑是弄清梵净山的植物种类 , 研究它们区系的发生 、 演化和发展奠定了良 好 的 科 学基
础 。
笔者很荣幸 , 有机会曾两次 * 赴梵净山考察 , 着重对该区的兰科植物作了较深人的采
集 , 与此同时又收录 、 整理了曾被收藏在贵州生物所 、 贵州中医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植
物所的梵净山全部兰科标本 , 共计有 3 属 49 种 , 其中有 12 个属含 15 种为 本 省 新 记
录 , 现报道如下 :
一 、 分 类 处 理
兰科 o r e h id a e e a e
本 文作者单位 : 北京 , 中国科 学院植物研究所 〔 I n s t i t o t e o f B o t a n 了, A e a d e口 王a s io ie a . B e i j i n g 10 0 0 9 3 ) .
. 19 8 5和 1 9 8 6年先后参加中英植物学家和中关植物 学家联合对梵净山 植物 学的科 学考察 .
19 9 3年 4 月收到本文 .
1 34 植 物 研 究1 3卷
` 通常附生 、 地生的多年生草本 , 罕为藤本 。 花常两侧对称 , 花被片 6 枚 , 内轮 1枚
花瓣 , 常特化为形状奇特的唇瓣 ; 雄蕊与雌蕊合生 , 蕊 柱顶端常具药床 , 子房下位 ; 葫
果具极多粉尘状的种子 , 种子无胚乳 。
全球 7 0 余属 , 约 2 。 。。。 种 , 广布于热带 、 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 盛产于南美和亚洲
热带 。 我国约有 1 70 属 , 1 10 。 种 ,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其以南各省区 。 贵州有 67 属
1 9 0 种 。
分 属 检 索 表
1
. 腐生植物 (植株无正常叶和叶绿素 ) 。
2
. 植株高大 , 粗壮 , 具圆锥花序; 地下根状茎粗壮分枝 , 质地稍坚硬 ” ” · “ · … 山珊瑚属 G al e 。饭
2
. 植株较小 , 具总状花序 ; 地下块茎肥厚 , 近卵圆形 ~ “ ” · ” ” · 一 · ” · · “ “ ~ ” · “ “ · 天麻属 G朴 t r o dia
1
. 绿色植物 , 具正常绿叶。 ,
3
. 附生植物 (生于树干上或岩石面上 ) 。
4
. 茎增粗为卵圆形或卵状圆锥形的假鳞茎 。
5
. 假鳞茎无节 。
6
, 假鳞茎顶生 1 叶 。
7
. 植株甸甸生长 。
8
. 叶狭椭圆形 , 长 S C二 以上 , 先端尖 ; 花摹 (茎 ) 稍扁 , 两侧边缘具膜
状翅 , 约等长于叶 , 疏生多数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_· ” · · · “ … …羊耳蒜属 iL par i: (仅 L . 认 a p er at F i n et 在本区为附生 )
8
. 叫一矩圆形 , 厚革质 , 通常长 。 . 5一 1 . sc m , 先端凹 。
9
. 假鳞茎基部具栗色的革质鞘 , 花单生 , 中等大 · “ · “ · 一 · · · ~ · · · · · · · “一
一 ’ ` ” ’ 一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一厚唇兰属 Ep i g 。。 。 i。 ,
9
. 假鳞茎基部具浅黄白色的膜质鞘 , 花序具 1一2 朵小花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石豆兰属 B川 b o p hy ! uI m -
7
. 植株直立生长 , 假鳞茎小蒜头状 ; 花大 , 先于叶开放 , 单朵顶生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一 ” ” 一 独蒜兰属 lP e 奋。 n e (本属有时地生 )
6
. 假鳞茎顶生 2 叶 , 叶纸质或薄革质 ; 花茎与叶近等长 , 具少数小花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二 ` ~ `二 ’ … `一 ’ 二 ` … `一 ` ~ ’ … ` ” ~ 一 ’ … ’ “一 ,’ · · “ . ” · ” “ : 毛兰属 IE . a
5
. 茎或假鳞茎有节 。
10
. 具少数节 、 叶近基生 。
n
. 假鳞茎粗短而稍扁 (被交互套迭的叶基所包 ) , 叶片带状 , 长约切 c m , 先
,
: 端尖 , 花无香味 , 唇瓣无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兰属 C y m b i d i u m (本属的 C . lj or f乙u d “ m L i n dl . 有时附生 )
1
. 茎短 , 近圆柱形 ; 叶片 矩圆形 , 长不及 la c m , 先端钝而微 2 裂 , 唇瓣具
向前弯曲的距 · ·一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曹脊兰属 S“ i er a
1 0
. 具多数节 , 叶 2 列互生 。
1 2
. 茎圆柱形 多少呈竹鞭状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石解属 D en d : 。卜iu m
1 2
. 茎稍压扁的圆柱形 , 被宿存的叶鞘所包。
1 3
. 植株直立 , 叶长 s o m 以上 , 先端不 等侧 2 圆裂 ~ ~ · · 一 一 · · 一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隔距兰属 C le i s o s ot m 之
4期 吉占和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31场
1 3
.植株甸旬 , 叶长不及 4c m (常 1一 2 c m ) , 先端 2一 3尖裂 , 裂片芒尖
状 。
14
. 叶长 2一4c m , 无斑点 , 花序约等长于叶 , 总花序梗纤细 , 具 2一
4 朵花 , 花黄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白兰点属 T h r ix s p er m u m
1 4
. 叶长不及 cZ m , 具紫色斑点 , 花茎比叶短 , 总状花序缩 短 呈 伞
形 , 具 2 一 4 花 , 花浅黄绿色 · · “ · “ “ ” · 盆距兰属 G as t r o c h i lu s
4
. 茎不增粗 , 被数枚在基部交互套迭的小型剑状叶所包 , 花序密生许多极小的花 · · · “ · “一
鹅白兰属 o b e r o n i a
8
. 地生植物 (植株从土层中长出 ) 。
1 5
. 植株具横走的旬旬茎 ; 叶椭圆状披针形 , 长 7一 20 。 m , 先端渐尖 , 无斑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吻兰属 C ol la 川 u m
1 5
. 植株直立生长 。
1 6
. 叶上表面具斑纹或斑块或中肋具明显的色泽 。
17
. 植株高大 , 达 7 O C m , 基部具粗壮的假鳞茎 ; 目一卜片大 , 常具黄色斑块 ; 花黄色 ,
植株干后全体变靛蓝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鹤顶兰属 P h ia us
、 一 :17 二 植株小型 , 通常高 10 一 Zo c m , 基部具根状茎 。
1 8
. 叶面具金色的脉纹或中肋为银白色 · ” · · “ · · · · · · ,.一 开唇兰属 A n oe c t o c ih lus
1 8
. 叶面具浅白色的斑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斑叶兰属 G 0 d y e r a
1 6
. 叶上表面无特别的色泽和斑纹 。
1 9
. 叶 3 枚以上 。
2 0
. 叶近基生 。
21
. 总状花序呈穗状 , 具多数螺旋状扭曲的小花 ” ” “ “ ” 二 缓草属 孙 i r a n t he s
21
. 总状花序具多数中等大的花 , 花不扭曲。
2 2
. 植株具细长的圆柱根 。
23
. 根肥厚 , 光滑 , 状如鸡肠 , 浅黄白色 ; 目一卜片 带状 , 花芳香 (本
属的地生型花均具香味 ) · · · · · · · · · · “ · · · · · · ·一兰属 C y m b id iu m
2 3
. 根干瘦 , 密被灰 白色 绒 毛 , 目一卜片 (除 C a l a 时 h e d a o i d i i
F r a n c h 外 ) 宽矩圆形 , 花无香味 , 植株压干后变靛蓝色 一
. “ ’ 一 ’ … `一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一 虾脊兰属 C a l a n t h e
2 植株具块茎 (须根很不明显 ) , 叶摺扇状或披针形 。
24
. 块茎具环纹 ; 花茎无毛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白及属 B let 川 a
24 块茎无环纹 ; 花茎密被毛 · · · · ” ·一 苞舌兰属 S p a t h o g l o t is
20
, 叶互生于茎的基上方 。
25
. 具肉质块茎 , 总状花序具多数展开的花 。
2 6
. 唇瓣具长距 。
27
, 唇瓣 3 裂 , 裂片条状 · · · ” · · ” · ” · · · · “ · ”一 玉凤花属 H约 en ar ia
27
. 唇瓣舌状 , 不裂 ” · ” · · · · “ · · ” · “ · · · · ” “ 一 舌唇兰属 P la t an t he r a
26
. 唇瓣 3 裂 , 无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角盘兰属 H er m in o m
2 5
, 具多数质地较坚硬的须根 ; 总状花序具少数不甚张开的花 , 唇瓣具囊
状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一 头蕊兰属 C e p h al an ht er a
1 9
, 仔一卜1一2 枚 。
植 物 研 究 13卷
2 8
.植株具肥厚的根或假鳞茎 。
2 9
.单叶。
3 0
.假鳞茎近球形 , 具环纹 , 总状花序具多数倾垂的花 , 花不张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杜鹃兰属 C er m as t ar
30
. 块茎或假鳞茎无环纹 。
31 ; 花大 , 单生 , 先于叶开放 . ” “ “ “ ” “ “ “ “ ” ” ” ” 独蒜兰属 荆 ie on 。
31
. 花叶同期 , 总状花序具多数小花 · ” “ “无柱兰属 五m it 。比 i g m a
29
. 具 2 叶 , 总状花序具多数偏则着生的小花 ·一 兜被兰属 N eo t 沁 n t h e
28
. 植株无肥厚的块茎或假鳞茎 , 仅具或多或少肉质状的细长根。
3 2
. 叶 1 枚 。
3
. 花单朵 , 顶生 , 中等大小 · “ ” “ · “ · · · · ” “ ” ” · ” ” “ “ : 朱兰属 P o g on ia
3
. 花序具多数偏侧的小花 ” “ · “ · “ ” · “ “ ” ,’ “ · … 1’ 尖药兰属 。 i p卜y al x
32
. 叶 2 枚 , 对生 。
34
. 叶大 , 菱状圆形 , 宽 1 c0 m余 ; 花大 , 单生 , 唇瓣兜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构兰属 C y p晓阴加而
34
. 叶小 , 卵状三角形 , 宽约 2 . sc m ; 总状花序顶狐 具数朵小花 ” ,.
一 `二 ’ ` . ’… ’ ·一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叶兰属 L朽 et r a
1
. 山珊 瑚属 G a l e o l a L o u r .
约 10 种 , 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也见于大洋洲 , 一 我国约 4 种 ; 贵 ’州 省有
2 种 , 梵净山产 1 种 。
毛 尊山珊瑚 G . Ii n d l e y a n a ( H o o k . f . e t T h o m S ) R 。 h b . f .
全体黄揭色 , 茎粗壮 , 高达 Z m 余 , 圆锥花序密生短绒毛 , 稍分枝 , 疏生花 , 唇瓣
兜状半球形 。
江口 : 鱼坳 , 生海拔约 90 Qm 的密林下 , 杨业勤无号 (存江 口梵净山自然保护管理
所 ) ; 曹子余 1 1 4。 ( P E ) 。 本省的安龙 , 雷山 , 凯里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印度 。
2
. 天麻属 G a s t r o d i a R . 刀 r .
召O种 , 分布于亚洲 ,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也见于澳大利亚和大洋洲 , 我国约功种 ;
贵州省 1种 , 梵净山也有 。
天麻 G . e l a t a B I .
全体淡褐黄色 , 块茎横生 , 粗厚 , 近肉质 , 具多数明显的节痕 (据此可区别于天寐
的伪用品 ) , 花被片合生成歪壶状 , 先端 5 裂 。
印江 : 护国寺 , 生海拔 1 Z O0m 的林下 , 简悼坡等 1 0 0 7 ( G I )B 。 本省 的 旋 秉 , 雷
山 , 毕节也有 。 块茎供药用 , 有祛风定惊之效 , 治头昏眼眩 , 高血压中风等 。
3
` 羊耳蒜属 L ip a r i s R i e h .
约 2 50 种 ,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少数也见于北温带 , 我国产 60 余种 ; 贵州省
有 12种 , 梵净山 3 种 。
A
. 附生兰 , 具葡旬根状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L . i n a p er at
A
. 地生兰 。
B
. 茎直立 , 长圆柱形 , 肉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 ” er y ” s a
4 期 吉占和 :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B
.茎短 , 被数枚纸质鳞鞘包裹而形成蒜头状的假鳞茎 · · · · · · ” ·一 L . j a p o in C a长苞羊耳蒜 L . i n a p e r t a F i n e t
假鳞茎小 , 卵圆形 , 顶生 1 叶 ; 叶片狭椭圆形 , 宽不及 cI m , 花序具数花 , 绿色 。
江口 : 黑湾河 , 海拔 6 。一 9 20 m , 附生于树干上或岩石上 , 简悼坡等 3 2 5 7 9 ( P E ) ;
中英采集队 12 0 (P E ) ; 中美科考队 5 78 ( G工)B , 也见于本省的凯里 、 榕江等地 , 模式标
本产贵阳 (存法国巴黎 ) 。
见血青 L . n e r v o s a ( T h u n b . ) 1 , i n d l .
茎高达 7 一 8 。 m , 叶为 3 一 5 枚互生 , 宽椭圆形 , 纸质 。
江 口 : 盘溪河 , 生海拔约 5 50 m 的林下 , 中美科考队 29 7 ( G BI ) , 也见于大岩棚 ,
护国寺的松桃县的冷家坝 。 本省的清镇 , 榕江 , 安龙 , 兴仁也有 。 全草药用 , 治肺热咯
血 , 吐血 , 外用治伤出血 , 疮疖肿毒 。 模式标本产于日本 。
羊耳蒜 L . j a P o n i e a ( M i q . ) M a x i m .
叶 2 枚近基生 , 宽卵形 , 通常宽 3 一 6 c m , 纸质 。
印江 : 张家坝 , 生海拔 8 70 m 的山谷阴湿处 , 简悼坡等 3 0 6 7 0 ( G BI . P E ) : 巾 鉴
科考队 4 9 4旦述乡BI , P E o) 本省的清镇 , 威宁 , 盘县 , 大方 , 水城均有 , 全草供 药用 ,
有止血 , 止痛之效 , 治崩漏 , 白带 , 产后腹痛 。 模式标本产于日本 。
` . 厚唇兰属 E p ig e n e i u m G a g n e p ·
约 30 种 , 分布于东亚 , 我国 8 种 ; 贵州省 2 种 , 梵净山产 1 种 。
厚唇兰 它. e l e m e n s i s G a g n e p . — 新记录 。仅见于梵净山 , 采集人不详 2 3 1 4 4 ( P E ) , 标本无花 , 从 几卜形来判断可能为本种 。
云南 、 印度支那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越南 。
5
. 石豆兰属 B u ! b o Ph y l l u m T h o u .
约 1 00 种 , 主要分布于亚洲 , 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 , 大洋洲也有 , 我国有 80 种左
右 ; 贵州省迄今仅见 4 种 , 梵净山产 1 种 。
石豆兰 日 . s p— 新纪录江口 : 盘溪河 , 海拔约 56 o m , 附生于树干上 , 中美科 考 队 29 8 ( G BI , P E ) 。 本
种未见到花 , 仅见宿存的果序 , 具 1 一 2 果 , 从叶形和花茎的特征来看 , 很近于产日本
的 B . : ,: c o ,: s Pi c : ` : ” z M a x i nr 。
6
. 独蒜兰属 P l e i o n e D . 沙o n
16 种 , 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我国有 8 种 ; 本省产 3 种 , 梵净 山有 2 种 。
独蒜兰 P . b u lb o e o d i o id e s ( F r a n c h . ) R o l f e .
花紫红色 , 大而美丽 , 唇瓣中裂片常具 3 一 5 条波状褶片 , 很常见 , 从海 拔 6 50 一
2 30 Om 的半背阴、岩石面上 , 常与苔鲜混生 , 有时也见于山坡灌丛下 。
江 口 : 马槽河 、 白云寺 , 张志松等 4 0 1 5 5 5 , 4 0 1 6 5 9 ( P E ) ; 黔北队 6 a l ( P E ) 。 松
桃 : 冷家坝 , 中美科考 队 2 12 7 ( G I B , P E ) 。 木省的盘县 , 纳雍 , 黄平 , 贵 定 , 榕江 ,
威宁等地也有 。
本种的花供观赏 , 台湾称本种为 “ 一 阵卜兰 ” , 在兰花商品生产中享有较高的声望和
经 济价值 。
31 9 植 物 研 究1 3 卷
云南独蒜兰 P. y un n ae n n si s(R ol fe) R ol fe.
极近上种 , 但唇瓣中裂片上的褶片不为波状 , 果柄较 一长而不同 。
印江 : 护国寺 , 生海拔 1 6 0 0一 1 9 1 5 m , 简悼坡等 5 1 3 0 6 ( P E ) ; 黔北队 4 1 1 ( P E ) 。
本省的贵定 、 安顺 、 安龙 。 纳雍 、 盘县 、 凯里 、 雪山等均有 。 模式标本产于云南 (存英
国 K e w 园 ) 。
7
. 毛兰属 E r i a L i n d l .
约 3 7 0 种 , 主要产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 。 我国约 40 种 ; 贵州省有 4 种 , 梵 净 山产
1 种 。
葡甸毛兰 E . , e p t a n s ( F r a n 。 h . & S a v . ) M a k i n o — 新纪录 。植株甸旬生长 , 假鳞茎小 , 近卵形 , 斜伏于根状茎上 , 顶生 2 叶 , 叶片狭矩圆形 ,
宽不及 I c m o
江 口 : 鱼坳 , 海拔约 9 0 m , 附生树干上 , 中美科考队 53 1 ( P E ) 。 模式标 本 产于
日本 。
8
. 兰属 C y m b id i u m S w .
约 4。 种 , 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非洲和澳大利亚也直毋 一国召撼布犷
贵州省约 n 种 , 梵净山产 3 种 。
A
. 附生兰 , 花无香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f lor i b u n d u m
A
. 地生兰 , 花芳香 。
B
. 植株较矮 , 叶短 , 花单朵不高出叶丛之外 · · · · · · ”一 , · · · · · · ” · ·一 C . go er ign i
B
. 植株较高 , 叶较长 , 花草与叶约等长 , 具多数花 · · · · · ” “ “ ” · · ” ” 一 C . k an 『a n
本属的附生型类群常兼有地生 习性 , 在花卉栽培中 , 常将附生类群置于砂土盆栽 ,
在适宜的环境下 , 亦生长良好 。
多花兰 C . f l o r i b u n d u m L i n d l .
叶较硬而直 , 总状花序具多数红褐色花 。
江 口 : 简悼坡 等 4 0 0 2 6 ( G I B , P E ) ; 大岩棚 , 海拔约 8 30 m , 中美 科 考 队 1 2 9
( G I B
,
P E )
, 蒋英 7 9 5 0 ( P E ) , 黔北队 5 7 3 ( G I B , P E ) , 简悼坡 等 5 0 1 0 9 ( G IB ,
P E )
。 沿海拔 5 60 一 6 20 m 的盘溪河和黑湾河谷亦常见 , 本省的凯里 、 榕江 、 荔 波 、 安
顺 、 兴义 、 罗甸 、 独山等地也有 。
春 兰 C . g o e r i n g i i ( R e h b . f . ) R c h b . f .
江口 : 高峰 , 中美科考队 8 39 ( G I )B 。 喜生于海拔 60 。一 8 5 o m 的壳斗科乔木林下 ,
在本 自然保护区的其它地方也常见 , 本省的罗甸 、 遵义也有 。
本种在我国民间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南北庭园花卉界广为栽
培 。
寒冷 C . k a n r a n M a k i n o
江口 : 盘溪河 , 海拔约 5 6 o m , 中美科考队 2 2 9 5 ( G I B ) , 李永康 5 2 5 2 ( G I B ) 。 也
见于松桃 (冷家坝 ) , 海拔约 8 50 m 的阔叶林下 。 本省的安龙也有 , 供观赏 , 国内广急
栽培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9
. 脊曹兰属 S e d i r e a C a r a y e t S w e e d
4期 吉 占和: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2种 , 分布于东亚 , 我国全有 ; 贵州省 1 种 , 仅见于梵净山 。
脊霉兰 5 . s u b p a r i s h i i ( T s i ) E . A . C h r i s t e m s o n— 新纪录 。茎短 , 无假鳞茎 ; 叶 3 一 4 枚 , 互生 , 近革质 , 通常长 5 一 1c0 m或更长 , 宽 1 . 5一
二3 e m 。
江 口 : 鱼坳 , 中美科考队 5 31 ( G I B , P E ) , 也见于松桃 (冷 家 坝 ) , 海 拔 9 0 一
I O0 m
, 常附生于壳斗科大乔木树千上 。
10
. 石解属 D e n d r o b i u m ` S w .
约 1 5 0 0 种 , 分布于亚洲热带 、 大洋洲和太平洋一些岛屿 。 我国 70 余种 ; 贵州省分
1 7布种 , 梵净山有 2 种 。
附生兰 , 茎直立 , 具明显的节和节间 , 据此可区别于本区同科的其它属种 。 国产本
属植物的茎多数可供药用 , 为中药石解的原植物来源 。
广东石解 D . W IIs o n i i R o l f e
茎较粗 , 通常长 2 c0 m 以上 , 花大 , 白色 。
江口 : 黑湾河谷 , 从海拔约 68 o m 处的菌子客桥到 95 o m 的 鱼 坳一带有分布 , 中美
平卜考队 4 09 ( G I B , P E ) 。 本省的习水 , 遵义也有 。 模式标本 产 于 四 川 (存英国 K e w
{园 ) 。
细茎石解 D . m o t i n i f o r m e ( L . ) S w .
茎较细嫩 , · 通常长不及 10 o m , 花小 , 黄绿色 。
江口 : 鱼坳 , 中 美 科考 队 5 3 0 ( G I B , P E ) , 简悼 坡 等 3 2 2 4 7 ( P E ) , A . N .
: S t e w a r d e t a l
.
6 7 4 ( P E )
。 附生于海拔 9 5 0一 1 7 0 o m的大乔木树干上 , 模式标本可能
产于 日本 。
本种是个广布种 , 植株体态 , 茎的质地和花的唇瓣形状常有变化 , 但分布于本区和
`雷公 山的植物完全一致 , 并且很近于安徽省霍山产的霍山石解 (当地俗称 “ 米解 ,’) 。 因
此 , 我们推想本自然保护区的本种植物 , 在中药石解中可能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
1 1
. 隔距兰属 C l e i s o s t o m a B l .
约 1 0 种 , 分布于热带亚洲和大洋洲 。 我国有 16 种 , 贵州有 4 种 , 梵净山产 1 种 。
大序隔距兰 C . p a n i e u l a t u m ( K e r 一 G a w l . ) G a r a y — 新记录江 口 : 黑湾河谷 , 海拔约 5 60 m , 中美洲科考队无号 。 本种未采到花 , 从 植 株体态
和叶形来判断可能为本种 。
12
。 白点兰属 T h r i x s P e r m u m L o u r .
约 25 种 ,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 。 我国约 12 种 ; 贵州省产 1 种 , 仅见于梵净山 。
小叶白点兰 T h . j a P o n i e u m ( M i q . ) R e h b 。 f ,— 新记录茎纤细 , 通常长 3 一 s o m 。 叶多数 , 呈 2 列 , 狭矩圆形 , 宽 5 一 7 o m 。 先端 2 尖
裂 。
江 口 : 鱼坳 , 大岩棚 , 雪盖山 , 高峰 , 印江 : 芙蓉坝 。 松桃 : 冷家坝等均有 。 常见
于海拔 9 0 一 1 1 0 0 m , 附生于生沟谷水旁的乔灌 木 枝 千 上 , 中美 科 考 队 1 0 1 9 , 2 3 4 0
《 G I B , P E ) 。 模式标本产于日本 。
1 3
. 盆距兰属 G a s t r o c h i l u s D 。 D o m .
植 物 研 究 1 3卷
约 0 4种 , 分布于亚洲东部 , 马来西亚及其临近 岛 屿 。 我 国 约 24 种 ; 贵州省有 么
种 , 均产于梵净山 。
中华盆距兰 G . s i n e n s i s T s i
茎纤细 , 甸旬伸长 , 叶小 , 2 列 , 革质 , 两面具紫色斑点 , 唇瓣的距半球形 。
江 口 : 黑湾河谷 , 生海拔 8 20 m 的树干上 , 简悼坡等 3 2 5 5 0 ( P E ) 。 四 川 、 云 南省“
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梵净山 。
江 口盆距兰 G . n a nu s T s i— 特有种本种唇瓣的距长筒形 , 可区别于上种 。
江 口 : 鱼坳 , 海拔约 I O0 m , 附生于大乔木树干上 。 1
1 4
。 鹅白兰属 o b e r o n i a L i n d l .
约 3 0种 , 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 , 澳大利亚也有 。 我国约 26 种 ; 贵 州 省产
2 种 , 梵净山 1 种 。
鹅白兰 o . j砚p o n i e a ( M a x i m . ) M a k i n o— 新记录_ 叶 一 2 一列 , 肥厚 , 两侧对折并压扁 , 基部交互套迭 , 顶生花序细尾状 , 密生许多极刁、
的肉红色花 。
江 口 : 黑湾河 , 简悼坡等 3 3 1 4 5 ( P E )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1 5
. 吻兰属 C o l l a b毛u m B l .
约 10 种 , 主要产于热带亚洲和大洋洲一些岛屿 。 我国有 3 种 ; 贵州 省 产 1种 , 仅-
见于梵净山 。
台湾吻兰 C . f o r m o s a n u m H a y a t a — 新记录假鳞茎貌似叶柄状 , 斜伏于横走的根状茎上 ; 单叶 , 质地较薄 。
江口 : 黑湾河谷 , 中英采集队 。 12 3 ( P E ) 。 松桃 : 冷家 坝 , 中 美 科 考 队 , 无号一
( P E )
。 上述两号标本均未采到花 , 从植株体态 、 叶形等特征来看是本种 。 模 式 标本产
于台湾 。
1 6
. 鹤项兰属 P h ia u s L o u r .
约 50 种 , 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 , 大洋洲以及非洲热带地区 。 我 国 有 7 种 ; 贵州省 `
产 2 种 , 梵净 山有 1种 。
斑叶鹤顶兰 P . f l a v u s ( B l . ) L i n d l .
假鳞茎粗壮 , 卵状圆柱形 。 叶大 , 常具黄色斑块 , 压干后变靛蓝色 。
江 口 : 黑湾河 , 生海拔约 5 40 m 的山坡林下 , . 中美科考队无号 ( P E ) 。 本一 省的荔波
也有 。
仅发现 1 棵未成熟植株弓从其假鳞茎和叶的特征来看 , 无疑是本种 。 模式标本产于
印度尼西亚 ( 爪哇 ) 。
1 7
. 开唇兰属 A n o e c t o e h i一u s ` B l .
茎直立 , 基部甸旬生根 , 唇瓣呈 ’ r 字形叉开 。
约 35 种 , 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我国有 12 种 ; 贵州省产 2 种 , 梵净山均
有分布 。
艳丽开唇兰 A . ,们 o u lm e n e n s i s ( R a r . e t R e h b . f . ) S e i d e n f . — 新 t己录
4期 吉占和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叶两面淡绿色 , 中肋 白色 , 花 白色 , 苞片肉红色 。
江口 : 黑湾河谷 , 生海拔约 5 6 0m 的 山坡林下 , 中美科考队 3 0 1 , 5 7 6 (G IB , P E ) 。
一模式标本产于缅甸 。
西南开唇兰 A. . e IW e s i i ( C l a r k e e x . H o o k . f . ) K i n g e t P a n t l .
叶上面绿色 , 具金色脉纹 , 背面淡红色 , 花 白色 , 苞片肉红色 。
江 口 : 黑湾河谷 , `海拔 8 0 m , 生于山坡密林下 , 中美科考队 15 , 4 0 6 ( G I B , P E ) 。
本省的安龙 , 榕江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锡金 。
本种的花和叶都很美丽 , 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可盆栽于荫棚下供观赏 。
1 8
. 斑叶兰属 G o o d y e r a R . B r .
本属易与上属相混淆 , 但唇瓣不裂 , 向先端多少渐狭而外反 。
约 50 种 , 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北美 、 中美洲 、 欧洲和大洋洲也有 ,
我国约有 30 种 ; 贵州省 5 种 , 梵净山产 3 种 。
A
. 叶片上表面具浅 白色斑纹 。
B
. 叶片上表面绿色 , 背面淡绿 , 花序具多数纯 白色的花 , 答片长不及 1 c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 s c h ! e c h t e n d al ia n a
B
. 叶上表面暗绿 , 背面淡红色 , 花常 2 朵 , 多达 5 朵 , 白色带淡红 , 警片长
1
.
5一 cZ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 ib f lor a
A
. 叶片无斑纹 , 常紧靠花序而密生 , 边缘多少波状 , 警片长约 1 o m ” “ “ ” · ” · ” “ ·
G
.
h e n r y i
大叶斑叶兰 G . s e h l e e h t n e d a l i a n a R e h b . f .
印江 : 蒋英 7 7 3 5 ( P E ) ; 李永康等 8 2 5 5 , 5 2 02 ( G I B ) ; A . N . S t e w a r d e t a l .
吐2 7 ( P E ) 。 江口 : 马槽河 , 简悼坡等 32 2 6 9 ( G I B , P E ) , 中美科考队 1 0 14 , 1 2 3 0 ,

1 2 8 2 , 1 7 6 6 , 1 9 3 5 ( G I B
,
P E )
。 本种在梵净山分布较广 , 常见 于 海 拔 l 0 0 0m 以下的
林下腐殖质层上 。 本省也见于遵义 、 清镇 、 贵定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大花斑叶兰 G . b i f ! o r a ( L i n d l . ) H o o k . f . — 新记录江 口 : 大岩棚 , ’海拔约 8 50 m , 常生于沟谷阴湿处或覆盖有薄土层的岩石 上 , 中美
科考队无号 (P )E 。 印江 : 采集人不详 7 97 ( G I )B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光粤斑叶兰 G . h e n r y i R o l f e
江 口 : 大岩棚 , 海拔约 8 3 o m 。 常与苔鲜植物共生于覆有薄土层的岩石表面上 , 中
美科考队无号 ( P E ) 。 本省的凯里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我国湖北省 (存英国 K e w 园 ) 。
1 9
. 绥草 属 S p i r a n t h e s L . C . R i e h .
约 50 种 , 广布于全球北温带 , 少数种类见于热带亚洲和南美洲以及热带非 洲 。 我
国产 1 种 , 广布全国各省区 , 梵净山也有 。
绥草 S 。 s i n e n s i s ( P e s s . ) A m e s
叶常为条形 , 花桃红色 。 喜生于海拔 95 。一 1 2 o 0 m 的开阔草坡上 。
江口 : 马槽河 , 黔北队 1 14 7 , 1 2 3 4 ( G IB , P E ) 。 印江 : 护国寺 , 张志松等 4 0 2 2 7 5
( P E )
, 简悼坡等 8 24 ( P E ) 。 模式标本产于我国 。
全草供药用 , 有滋 阴益气 , 凉血解毒之效 。
3 2植 物 研 究 1 3卷
2 0
。 虾脊兰属 Ca lan th eR.B r .
约 2加 种 , 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澳大利亚 , 非洲以及中美洲也有 。
我国约有 50 种 ; 贵州省产 16 种 , 梵净山有 5 种 。
A
. 叶带状 , 宽 1 一 Z o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dva i id i
A
. 叶椭圆形 , 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 , 宽 s o m 以上 。
B
. 花无距 。
C
. 花小 , 花被片长不及 1 c m ~一 C .
C
. 花大 , 花被片长 1 c m 以上 。
t s o o n g i a n a v a r
.
g u i z h o u匕n s i导
D
. 花曹和花瓣不反折 , 唇瓣中裂片边缘皱波状 ~一 C . itr c ar in at a
D
. 花曹和花瓣反折 , 唇瓣中裂片边缘不褶皱 · · · · “ · · · · · · · · … … C . r fe le 瓦
B
。 花具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C . tr if d a
剑叶虾脊兰 C . d a v id i i F r a n c h .
仅见于江口 : 盘溪河 , 生海拔 5 60 m 的山坡林下 , 中英采集队无号 ( P E ) 。 本省时
黄平 , 都匀 , 贵定 , 安顺也有 。 模式标本产四川 。
贵州虾脊兰 C . t s o o n g ia n a T a n g e t W a n g v a r . g u i z h o u e n s i s ` r s i
江 口 : 凯马河 , 生海拔 8 0 m 的山谷沟边 , 张志松等 4 0 0 10 4 ( G BI , P E ) 。 贵州特
有 。
三棱虾脊兰 C . t r i e a r i n a t a L i n d l .
6rJ 江 : 肖家河 , 张志松等 4 0 2 6 2 6 ( G I B ) ; 护国寺 , 黔北队 3 7 9 , 7 7 9 ( G I B , P E ) , ,
4 3、 , 2 0 8 4 ( P E ) , 生海拔 2 0 9 0一 i 6 0 0m 的密林下 。 本省的凯里 , 榕江也有 。 模 式标本
产于尼泊尔 。
反瓣虾脊兰 C . r e f l e x a ( 0 . k t z e ) ) M a x i m .
印江 : 护国寺 , 海拔 1 2 o 0m , 密林下 , 中美科考队无号 ( P )E 。 本种未采到花 , 从
植物体态特征来看可能为本种 。 本省的安龙 , 榕江也有 。
裂距虾脊兰 C . t r i f i d a T a n g e t W a n g— 新记录一 江 口 : 马槽河 , 张志松等 4 0 0 5 6。 , 4 0 0 4 9 8 ( G I B , P E ) 。 印江 : 护国寺 , 张志松等
4 0 1 3 7 0 ( G I B
,
P E )
。 生于海拔 6 0 0一 1 2 0 0 m 的密林下或山谷沟边 。 模式 标 本 产 于 云
南 。
据陈家明等在 “ 梵净山药用植物调查” 一 文 中认 为 , C . t汀 lP i ca 切 一 (W il le m . )
人 m e s 也产于梵净山 , 笔者尚未见到标本 , 有待进一步考证 。
2 2
. 白及属 B l e t i l l a R e h b . f .
约 6 种 , 产于东亚 。 我国有 4 种 ; 贵州省全有 , 梵净 山产 1 种 。
白及 B . s t r i a t a ( ’ r h u n b . ) R e h b 。 f .
江 口 : 城关镇附近石灰山 , 中美科考队 73 3 ( G BI , P E ) 。 本省凯里 、 正安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块茎供药用和作糊料 。
2 2
. 苞舌兰属 SP a t h o g l o t i s B l . 亡
约 46 种 , 分布于热带亚洲 、 大洋洲及其邻近岛屿 。 我国 3 种 ; 贵州 省 产 1 种 , 梵
4
:期 吉占和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净山也有 。
苟舌兰 5. Pub e s e e n s L i n dl .
本种的体态相似 白及 , 但花草密生毛 , 花的形态 、 结构不同 , 易于区别 。
印江 : 张家坝 、 海拔 7 65 m , 简悼坡等 3 0 6 47 ( G IB , P E ) 。 江口 : 雪盖 山 , 中美
科考队 1 1 7 7 , 5 2 2 ( G I B , P E ) 。 大岩棚 , 中美 科 考 队 1 9 4 5 ( G I B , P E ) 。 本省的榕
江 、 凯里 、 兴仁 、 平坝等地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孟加拉国 。
2 3
. 玉凤花属 H a b e n a r i a W i l l d .
地生兰 , 具肉质块茎和多条肉质须根 。 唇瓣 3 裂 。
约 60 0 种 , 分布于世界热带 、 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 我国约有 90 种 ; 木省约 1 种 ,
梵净山仅见 1 种 。
毛辈玉凤花 H . e i l i o ta r ia K r a n z l .
江 口 : 黑湾河 , 大岩棚 , 生海拔 5 2 0一 1 0 0 0。 , 中美科考队 5 1 , 3 0 0 , 1 2 5 2. ( G I B ,
卫 E ) ; 本省的兴仁等地也有 。 . 模式标本产于香港 (存英国 K e w 园 ) 。
2 4
. 舌唇兰属 P l a t a n t h e r a L 。 C . R i c h 。
近上属 , 但本属通常具肉质指状根 , 唇瓣不裂 , 条形或舌形 , 易识别 。
约 50 种 , 分布于热带 、 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 我国约 30 种 ; 贵州省有 4 种 , 梵净山
产 3 种 。
A
. 花 白色 (后变淡黄色 ) , 距长达 6 c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p . i a p o n i c a人 . 花绿色或淡绿色 , 距长 1 一 3 c m 。
B
. 花瓣基部偏鼓 , 基上方骤然收窄呈尾状 “ ” · · · · ” “ · · · · · · · ” ” 一 尸 . m a n d r i n o r 。 m
B
. 花瓣基部偏鼓 , 基上方收窄向先端 渐 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p . m i on r
舌唇兰 P . ja p o n i e a ( T h u n b . ) L i n d l .
印江 : 金顶附近 , 生海拔 2。。 o m 的山坡草丛中 , 简悼坡等 3 54 ( G BI , P E ) 。 本省
的凯里 、 兴仁 , 遵义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唇瓣舌唇兰 P . m a n d a r i n o r u m R 。 h b . f .
印江 : 护国寺 , 生海拔 1 0 6 0一 12 0 0m 的山地路边 , 简悼坡等 7 2 6 ( G I B , P E ) 。 据
记载也产于本省的 P a n 一 c h o u e m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小舌唇兰 P . m i n o r ( M i q . ) R e h b . f .
印江 : 护国寺 , 海拔 8 0 一 1 0 0 0 m , 陈家 明 2 18 , 25 5 (标本存贵州中 医 研 究所 ) 。
本省的兴义 、 纳雍 、 凯里也有 。
2 5
. 角盘兰属 H e r m i n i u m l“ .
块茎球状 , 茎直立 , 具 1 至数条条状叶 , 花小 , 紧密 , 唇瓣常 3 裂 。
约 40 种 , 主要分布于欧亚温带地区 。 我国约 19 种 ; 贵州省产 2 种 , 梵净山 1种 。
叉唇角盘兰 H . ! a n e e u m ( T h u n b . ) V u i jk
生海拔 l l o o m , 黔北队 1 14 7 ( P E ) 。 本省的安龙 , 威宁 , 纳 雍 , 黄 平 , 遵 义 , 雷
二山也有 。
块根供药用 , 有润肺抗瘩补肾强筋之 效 。
2 6
. 头蕊兰属 C e p h a l a n t h e r a L . C . R i e h .
植 物 研 究 1 3卷
约 2 1种 , 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地区 。 我国 6 种 , 本省产 3 种 , 梵净山有 1 种 。
金兰 C . f a lc a t a ( T h u n b . ) B I .
花黄色 , 近直立 , 不甚张开 。
印江 : 护国寺 , 生海拔 1 1 00一 1 8 0 o m 的 路 边草坡上 , 张 志 松 等 4 0 0 7 5 9 ( G BI ,
P E )

4 0 2 5 2 7
, 4 0 1 5 2 9 ( P E )江 口 : 鱼坳 , `大岩棚 , 陈家明等 1 2 0 (标本存贵州中医研
究所 ) ; 中美科考队 5 4 3 , 1 1 4 2 ( G IB , P E ) 。 本省的凯里 , 雷山也有 。
2 7
. 杜鹃兰属 C r e m a s t r a L i n d l 。
约 2 种 , 分布于东亚 。 我国产 1种 , 广布于贵州省 , 也产于梵净山 。
杜鹃兰 C . a PP e n d i e u la t a ( D . D o n ) M a k i n o
花偏向一侧 , 多少倾垂 , 呈筒状 , 不甚张开 , 紫红色 。
江口 : 高峰 , 大岩棚 , 生海拔 7 0 一 8 50 m 的密林下 , 中美科考队 无 号 ( P )E 。 本
省的安龙 、 凯里 、 雷山 、 普定 、 遵义等地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球茎可供药用 , 有清热解毒和活血止痛之效 。
2 8
. 无柱兰属 A m i t o s t igm a S e h l t r .
约 20 余种 , 分布于东亚 。 我国有 10 余种 ; 贵州省有 2 种 , 梵净山产 1 种 。
细攀无柱兰 A . g r a e i l e ( B I . ) S e h l t r .
具块茎 , 叶 1 枚出自假茎顶端 。 花序具数朵稍偏向一侧的花 。
印江 : 护国寺 , 海拔 2 1 0 0m , `采集人不详 38 2 ( G BI ) 。 本省凯里也有 。 模 式 标本
产于朝鲜 。
2 9
. 兜被兰属 N e o t t i a n t h e S e h l t r .
约 5 种 , 分布于北温带 。 我国有 4 种 ; 贵州省 l 种 , 仅见于梵净山 。
二叶兜被兰 N . e u e l l a t a ( L . ) S e h l t r . — 新记录植株高约 10 余 。 m , 具球状块茎 , 具 2 枚基生叶 , 花序具多数 偏侧而生的小花 。
生海拔 2 1 0 0m的林下 。 A . N 。 S t e w a , d e七 a l一 4 7 0 ( P E ) 。
3 0
. 朱兰属 P o g o n i a J u s s .
约 5 种 , 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洲 。 我国 2 种 , 贵州省产 1种 , 也分布于梵净山 。
朱兰 P . j a p o n i e a R e h b . f .
根状茎很短 , 被数枚栗色的鳞鞘所包、 无块茎 。 茎上部具 1 枚叶 ; .花单朵 , 顶生 ,
淡紫色 。
印江 : 护国寺 , 中美科考队 1 6 7 6 ( G IB , P E ) 。 江口 : 张志 松 等 理0 0 9 6 3 , 4 0 0 7 7尘
(P )E
。 本省的凯里 、 独山 、 清镇 、 赤水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日本 。
3 1
. 尖药兰属 D ip h y l a x H o o k . f .
8 种 , 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我国全有 ; 贵州省产 1 种 , 仅见于梵净山 。
小尖药兰 D . u n i f o r m i s ( T a n g e t W a n g ) T a n g e t W a n g— 新记录植株小 , 高约 1c0 m 。 叶 1 枚 , 宽椭圆形 , 基部抱茎 ; 花具多 数偏侧生的小花 , 花
药药隔顶端突尖 。 梵净山为本种的模式产地 。
3 2
. 构兰属 C y P r ip e d i u m L i n n .
约 40 种 , 分布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 我国有 20 余种 ; 贵州省产 3 种 , 梵净山有 -
4期 吉 占和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1种 。
扇脉构兰 C .japn oi eu m T h u nb .— 新记录叶大 , 2 枚 , 对生 , 状如葵扇 。 花大 , 单朵端生 , 唇瓣大 , 囊状 。
生海拔 14 0 0一 1 6 0 0m 的林下 , 印江 : 护国寺 , 黔 北 队 4 0 5 , 4 3 6 , 1 7吕7 ( P E ) 。 江
口 县岩门口也有 。 模式标本产于 日本 。
3 3
. 对叶兰 属 L i s t e r a R . B r .
约 40 种 , 分布于北温带和亚洲亚热带高山地区 。 我国约有 20 种 ; 贵州省迄今知 1
种 , 仅见于梵净山 。
对叶兰 L . p u b e r u l a M a x i m 。— 新记录植株高约 10 一 2 c0 m 。 茎纤细 , 中部着生 2 枚宽卵形的对生叶 。 花草被毛 , 唇 瓣楔
形 , 先端 2 叉状 。
江 口 : 金顶 , 海拔 2 2 0 m , 陈家明 1 56 ( P E ) 。 模式标本产 于 我 国 甘 肃 (存英国
K e w 园 ) 。
, 二 、 区 系 特 点
1
. 种类丰富
由于梵净山的自然历史悠久 , 地理地貌复杂 , 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 雨量充沛 ,
相对湿度较大 (通常大 于 80 % ) , 冬季受北方寒潮影响较小 , 致使梵净山具有明显亚热
带季风及山地湿润气候的特点 , 冬无严寒 , 夏无酷热 , 这为兰科植物的生存 、 生长提供
了基本的环境因素 。 现知的梵净山兰科植物 3 属 , 49 种 , 占贵州省兰 科 植 物 属 数的
表 1 梵净兰种子植物大科的属种统计
竺” } 菊 科 } 禾本科 } 兰 科 } 豆 ` 科一 一一- 通望主
- 一… 竺一
- …一竺一一卜兰一…一竺一种 数 } 了7 : } 5 ` } . 4 , {
50 %
, 种数的 27 % 。 从表 1 , 我们可知 ,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属 、
表 2 梵净山与邻近自然保护区兰科属种数统计
自然保护区
}
属 数
}
种 数
一` ` 兰竺竺匕一一二…一一- 二1 -一 ~…一…一二竺- 一-
-一擎尽半一一卜一二生一 - }一二竺石`一一粤…尊二岑一 一一一卜,一一竺一一- - }一一宜二一一王里 竺 半 } “ 6 } 3 8
种仅次于该自然保护区
的菊科 、 禾本科而居
第三位 , 与我国全国
植物区系中种子植物
科的大小排列顺序是
一致的 , 是组成梵净
山植物区系的重要部
分 。 与邻近自然保护
区的兰科植物相比 ,
(见表 2 ) 也表明 , 梵净山的兰科植物的属 、 种数都高于邻近地区自然条件类似 , 并且
同属于武陵山山系的四川金佛山和面积比它大 5 倍的湖北神农架林区 , 而仅次于四川峨
嵋山 。 梵净山的兰科植物具有地生 、 腐生和附 生 类 型 , 但 以 地 生 为 主 , 占总属数的
植 物 研 究 3 1卷
63
.
6%
, 总种数的 70 % ; 腐生兰很少 , 仅偶而见到 ; 而热带地区繁多的附生兰类 , 如石
豆兰属 B u l乃o Ph互l l u m , 毛兰属 E , i。 , , 石解属 D e n d , o乙i : m , 隔距兰 属 C l e i s o s t o二 a , 盆
兰属 G 。 : : , 。 。 17 1。 : 和鹅白兰属 o b。 , 。。 l’a 等也有分布 , 它们的个体很少 , ’ 只 星散地分布
于河谷或山谷水热条件较好的小环境中 , 同一种类的个体很少在相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
点 _ [被重复发现 , 这可 能是附生兰的一种适应特点 。 据有关梵净山的气候资料表明 , 梵
净山四季分明 , 冬季时间最长 , 达 1 10 天 ; 夏季虽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 湿度很大 , 但
整个山体气温偏 .低 , 最高气温不超过 2戮 , 并且时间很短 , 而春秋季节的低温持续时间
还较长 , 这对大多数附生兰植物的分化发育可能带来不利因素 , 导致它们多数只能局限
在小环境中生存下来 。 反之 , 大多数地生兰 , 如斑叶兰属 G o 勿。二 , 舌唇兰属 lP al an -
才h e , a , 羊耳羊属 L 印a : 15 , 头蕊兰属 C e少人a l a t h e : a , 杜鹃 兰 属 C r e m a s t : a , 虾 脊 兰 属
C al 二 l}t 己 和兰属 C夕二b i id : m 等 , 除少数是热带的属外 , 多数为温带的属 , 它 们 通 常具
有无性繁殖能力较强的根茎 、 块茎或假鳞茎 , 因此 , 它们不但属内所含的种数较高 , 而
且种群密度也比附生兰高 , 在梵净山为林下或林缘的常见植物 。
2
. 区系成分比较复杂 , 各种地理成分相互交错 、 渗透的现象很明显 。
根据属的地理分布 , 梵净山的兰科植物可分为 9 个分布类型 :
( 1 ) 世界分布 : 仅 2 属 (含 4 种 ) — 羊耳蒜属 L IP a 行 s , 缓草属 S P i , 工 n n t h: s , 占总属数的 6 . 1肠 。
(2 ) 泛 热带分布 : 3属 (含 7 种 )— 石豆兰属 B u l bo Ph刀l l u , n , 虾脊兰属 C a l。 ,: t h e ,玉凤花属 H a乙e n a : i a , 占总属数的 9 . 1% 。
(3 ) 古热带分布 : 3属 (含 3 种 ) — 山珊瑚兰属 G al oe la , 鹅白兰属 O占` 。 。 ia ,鹤 顶兰属 尸h ia : : , 占总属数的 9 . 1% 。
(4 ) 热带亚洲一热带大洋洲分布 : 8 属 (含 12种 ) — 天麻属 Gas 汁 od ia , 石解属
D e , : d : o b i u。 , 苞舌兰属 S p。 t几o g l o t t i s , 隔距兰属 C l e i s o s t o , n a , 开唇兰属 A n o e c t o e h i l u s ,
毛 兰属 E : i a , 白点兰属 T妙i x s P e , m u , n . 兰属 C , 次 b i d i: , n , 占总属数的 2 4% 。
(5 ) 热带亚洲 (印一马 ) 分布 : 2 属 (含 3 种 ) , 盆距 兰 属 Gas t o hc 山仃 , 吻兰属
C o l l a b i 。 , : , 占总属数的 6。 1% 。
( 6 ) 北温带分布 : 5 属 (含 9 种 )— 斑叶兰属 G o o d万e , 。 , 舌唇兰属 p l a t a : t无e l a , ·头蕊兰属 eC p肠 lan et 。 , 对 叶 兰 属 lL’ st o 7’a , 构 兰 属 C万加 i p cle iu m , 占 总 属 数 的
1 5
.
1%

(7 ) 旧世界温带 : 1 属 (含 i 种 ) — 角盘兰属 H 。幼厅: iu 二 , 占总属数的 3 % 。( 8 ) 东亚分布 : 8 属 (含 9 种 ) — 厚唇兰属 助 `g e : e i u n : , 尖药兰属 D i夕儿, l l a x ,警脊兰属 S o dl’ 二 。 , 白及属 lB 。 “ 1 。 , 杜 鹃兰属 C二 , 夕: t : 。 , 无距兰属 A 脚 l’t 。对咭m a ,
独蒜兰属 p l e i o , : e , 兜被兰属 N e o t r i a , 2 , h e , 占总属数的 2 4 . 5% 。
(9 ) 东亚— 北美间断分布 : 1属 (含 1 种 ) — 朱兰属 P og on l’a , 占 总 属 数 的 -
3 %

由上可知 , 梵净山的兰科植物区系比较复杂 , 无论在地理上和发生 `上都与世界许多 -
地方存在比较广泛的联系 。
从区系起源和生态地理特性来 看 , 我们可将上面 8 个分布类型 ( 世界分布属除外 ,
4 期 吉占和 :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3 7 2
因为世界广布的类群 , 常缺乏特殊的分布中心 , 在区系地理分析中意义不大 ) , ` 归于两
个分布成分 , 即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 。 前者包括泛热带 , 古热带 、 热带亚洲— 热带大洋洲 、 热带亚洲 (印— 马 ) 分布 , · 共计 16 属 , 27 种 , 占 总 属 数 的 48 . 5% , 总种数
5 %
; 后者包含北温带 、 旧世界温带 、 东亚 、 东亚一北美间断分布 , 共计 15 属 , 2 0种 ,
占总属数的 45 . 5% , 总种数 40 . 8% 。 从而表现了梵净山的兰科植物区系以热 带 成分稍
占优势的特点 。 从表 3 , 通过与邻近地区即喜马拉雅地区和日本的兰科植物共有属 、 种
数的比较 ,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 梵净山植物区系作为东亚植物区系的组 成部分 , 其
兰科植物区系与日本更接近 , 有 26 个种为两地共有 。
表 3 梵净山兰科植物与邻近地区共有属种数的统计

\ 冷赘\ \ 、婴览叫…喜ha 雅耐 …一令羚令一一…一详一一卜一 一二攫一一
在热带成分中 , 以含属数多寡来看 , 热带亚洲一热带大洋洲占有明显优势 , 所含的
8 个属 , 它们的分布中心在热带东南亚至热带大洋洲 , 几并且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组成的重
要部分 , 向北它们延伸到我国南方的南亚热带 山地 , 有些类群到达梵净山进人四川和湖
北 , 如苞舌兰属 S p a t h o g l o t t i s , 共 4 0 种 , 我国有 3 种 , 其中 5 . p u乙e s c e n t 从热带 中南
半岛地区扩展到我国南方各省 , 梵净山为该种分布的东北边缘 ; 隔距兰属 , 我 国 有 16
种 ,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地 , 该属的大序隔距兰 C . aP 俪 ` 。 lat a 分布北界是四
川峨嵋山 ( 四川其他地方未见 ) , 梵净山为其分布的东北界 ; 白点兰属 T h : i x s P。州 : u m ,
约 10 。 种 , 我国约 10 种 , 多数产台湾 、 海南和云南南部热带地区 , 而唯有小叶 白 点兰
T h
. 声a P o ln’ 侧 m , 从 日本南部通过广东北部 、 湖南进人梵净山到达四川 (金 佛 山 、 峨嵋
山 、 城 口 ) 和湖北 ; 还有毛兰属 E : ia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和云南南部 , 其中甸旬
毛兰 E . 二 tP二 : 产台湾南部热带地区 , 并且广布于华东地区 , 梵净 山为此种分 布 的西
北界 。 另外 , 热带亚洲和其他具有间断分布的泛热带 、 古热带分布类型 , 在梵净山也占
有其显著地位 , 共计 8 属 15 种 ,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泛热带分布的属 , 在热带成分中所占
的比例虽然较小 , 但其中虾脊兰属 C 。 l an ht 。 所含的种属和个体密度为最高 , 成 为 梵 净
山常绿阔叶林下最常见 的兰科植物 。
上面分析表明 , 热带成分的不同分布类型向北延伸到梵净山说明梵净山的兰科植物
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存在密切联系 。
在温带成分中 , 斑叶兰属 G o d万。二 , 舌唇兰属 lP at an 动。 a1 , 头蕊 兰 属 eC P hal an -
动。 : 。 , 构兰属 C万妙 i P e id o m , 对叶兰属 iL : t o aT , 等是典型的北温带成分 , 它们向南扩
展到我国北南各省区 , 在西南亚热带山地尤为繁盛 , 有些类群还深人到热带地区 , 如分
布于梵净山的大斑叶兰 G . : cl l o cl t en d al i二 a , 广 布 到 .我 国长江流域各省 区 , 并延伸
到热带的越南 、 印度尼西亚 、 锡金等地 ; 头蕊兰属 C o hP al 二认 。 , ,a 的某些类 群以替代种
的形式分布到热带的中南半岛地区 。 旧世界温带的角盘兰属 H。哪 i: 扭 m 主要 分 布于欧
3 2 8 植 物 研 究. 1 3卷 ,
亚高纬度的寒温带地区 , 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南高地和亚高山地区分布很 广 , 其 某些 种
类 , 如在梵净山出现的叉唇角盘兰 H . la 形。 “ nI , 向南延伸到中南半岛直至马来 西亚地
区 。 东亚分布类型所含的属数 , 相当于北温带和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所含的三个分布格
式在梵净山均有表现 , 它们是 1 . 中国和喜马拉雅共有而不见于日本的中国— 喜马拉雅分布式 , 属此分布的有厚唇兰属 EP 艺ge , 扭 m 和尖药兰属 D IP甸 l a , 前者广 .布 于 我国
南方各省 , 梵净山接近其分布的北界 , 后者共 3 种 , 分布中心在我国的西南 , `梵净山为
该种分布的东部边缘才 .2 中国和 日本共有而不见于喜马拉雅的中国— 日本分 布式 ,仅有粤脊兰属 S de i二 a , 含 2 种 , 我国均有 , 其中 5 . : 幼 Po f hs 为我国特有 , 分布于浙
江 、 福建 、 广东 、 湖南 、 湖北经贵州 (仅见梵净山 ) 延伸到四川 (雷坡和城口 ) 。 3 . 全
东亚分布式 , 有白及属 lB o t’ l a 、 杜鹃兰属 C 、 ,元as t。 和无柱兰属 Am t’ os gt m a , 它们均
为地生兰 , `在东亚分布很广 , 梵净山也较常见 。 此外 , 东亚— 北美间断分布类型 , 仅有朱兰属 P o g 。耐: , 共 3 种 , 北美东部 l 种 , 我国 2 种 , 其中 P . I aP on i ca 出现在 梵净
山 , 这表明梵净山的植物区系不仅是东亚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 而且在发生上与北美东
部在历史 _ L也存在着渊源关系 。
3
. 区系性质是年轻的衍生区系
从属种的分类记要表明 , 组成梵净山兰科植物区系成分的属 , 其含单个种的数量 占
绝对优势 , 3 个属中含单个种的属达 24 个 , 占全部属数 的 7 2 . 7% ; 含 2 个 种 的 属 4
个 , 占全部属数的 12 . 1% ; 含 3 一 5 个种的属 5 个 ; 占全部属数的 1 5 . 2% , 这表现了梵
净山兰科植物区系成分在属内种的数量是非常贫乏的一个突出特点 , 另方 面 在 3 个属
中 , 既没有特有成分 , 也不包含兰科植物任何比较原始的类群 , 从而显示了梵净山兰科
植物区系是比较年轻的衍生性的 。
A B S T R AC T
A t a x o n o m i e a n d p h y t o g e o g r a p h i e a l s t u d y o f o r e h i d a e e a e i n t h e F a n
-
j i n g s h a n 15 几m a d e b a s e d o n t h e s p e e i m e n s e o l l e e t e d i n 1 9 5 5一 6 b y S i n o -
E n g l i s h a n d S i n o

A m e r i e a n e x p e d i t i o n s a n d d e p o s i t e d i n t h e il e r b a r i a o f
P E
,
G IB a n d G u i z h o u I n s i t i t u r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n
: s e M e d i e a l S e i e n e e
.
4 9 s p e e i e s o f 5 3 g e n e r a a r e r e e o g n i z e d
, o f w h i e h 1 2 g e n e r a a n d 1 5 s p e e i e s
a r e n e w t o t h e m o u n t a i n s
.
T h e m a i n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o r e h i d f l o r a a r e a s
f o l l o w s
:
2
.
1
`
h e F a n j i n g s h a n o r e h i d f l o r a 15 r a t h e r r i e h
,
w如 s e g e n e r a a n d
s p o c i e s a 。 c o u n t f o r 5 0% a n d 2 7% o f t h e t o t a l G u i z h o u o r c h id s r e s p e e t i v e l y
a n d a r e r i e h e r t h a n t if o s e i n i t s n e l g h b o u r i n g r e g i o n s
, s u e h a s J i n f o s h a n
M t
. o f S o o t h e a s t S i n e h u a n a n d S h e n i n o n g j i a r e g i o n o f w e s t H t b e i
,
b 二 t
n e x t t o t h o s e i n O m e i M t
. o f s o u t h w e s t S i e h u a n

2

M a n 犷 t r o p i e a l g e n e r a , s u e h a s G a s丈下 o e入f l双 s , T h : f x o P e , nt “ m , C l e公s办s t匕m a ,
e t c
. e a n b e f o u n d h e r e
,
m i x e d w i t h t e m p e r a t e g e n e r a
, s u e h a s p l a t a n t入e r a ,
C对沉乙艺d饭u 。 : e t e . E a s t e r n A s i a n g e n e r a a r e a 铸。 n d a n t . E x a m p l e s a r e P l o i o 咒。

r4 期 吉 占和 :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32 9
P E i g e: f u m
, 刀 l e t i l l a , C : e m a s t : a , A爪 i式o s t i g m a , S e d i , e a , D I Ph夕l l a x , . P o g o n i a e t e .
I t s h o w s a t r a n s 二t i o n f r o m t r o P i e a l t o t e m P e r a t e r e g i o n s .
3
.
P h驴t o g e o g r a p h i e a l ly , t h e o r e h id f l o r a i n t h e F a n j i n g s il a n 15
r e l a t e d t o t h a t i n J a p a n r a t h e r
.
t h a n i n t h e H i m a l a y a s
.
2 6 s p e e i e s a r e
e 、 m m o n t o b ,o t h , a n d o n l y 1 3 s p e e i e s t h e r e a r e a l s o f o li n d i : : t h e 日 i m a -
l a y a s
-
K
e y w o r d s F a n j i n g s l l a n ; O r e h i d a e e a e ; F l o r a l f e a t u r e s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 中 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 19 3 。 : 神农架植物 , 湖北人民 出版社 .
( 2 〕 中国科学院 《中 国 自然地 理 》 编辑委 员会 .
〔 3 〕 中 国科 学院l成都生物研究所 , 19 85 : 贡嘎山植坡 , 四川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 4 ) 西 藏植物志第 五册 , 1 9 87 : 科 学出版 社 .
〔 6 〕 胡 文光 , 1 9“ : 峨眉 山植物区系的初步研 究 , 四川大 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第三期 14 。一 164 .
〔 6 〕 吴征谧 、 李锡文 , 1 9 63 : 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 区 系研 究报告第一 集 , 科学出版社 .
〔 7 〕 吴征谧 , 1 9 6 5 : 中国区系的热带亲缘 . 科学通报 , 科 学 出版社 .
〔 8 ) 郎楷永 , 1 98 :3 四川 峨眉兰科植物的地理 分布和 区 系特点 , 植物 分类 学报 21( 3 ) : 2 5盛一 2 6 4 。
〔 g 〕 候宽昭编 , 吴德邻修订 , 19 82 : 中国 ·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 科 学出版社 .
( 1 。) 贵州省环境护保局 , 贵州环境科学会 , 1 9 82 : 梵 净山科学考察集 .
〔1 1〕 屠玉麟 , 1 9 84 : 论贵州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 贵阳师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 x Z〕 S e i d e o fa d e n , G . r o 9 2 : T il o o r e h i d s o f I n d o e五i劝 a 一 5 02 .〔1 3〕 S e i d e n f a d e n , G . & W o o d , J . 1 . 1 。。2 : A R e v is i o 几 o f R . E . H o 1 Lt t: m : T巨e o r o h id o o f P e 皿 i n -
s u
l
a r M a l a y s i a a n d S i n g a p o r e l一 7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