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RA OF DONQLING MOUNTAIN ARE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 NUMBER OF OTHER MOUNTAINOUS FLORAS IN CHINA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全 文 :BU L L E T I NOF BOT A NIC AL R E S E R AC H
第 巧卷
V OI
.
1 5
第 4期
NO
.
4
19 5年 10 月
Oc t
. ,
19 5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马克平 高贤明 于顺利
O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C S O F T H E
F L O R A O F D O N G L IN G M O U N T A I N A R E A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A N U M B E R
O F O T H E R M O U N T A I N O U -s F L O R A S IN C H I N A
M a K e 一 P宜gn G a o 为 an 一 m in g Y u S h u n ` 11
〔摘 要〕 东灵山地区拥有高等植物 9 7种 , 隶属于 127 科 、 47 6属 , 其
中 , 种子植物有 97 科 、 430 属 、 935 种 . 最大的科是菊科 , 共有 116 种 , 其它超
过 25 种的科还有禾本科等 7科 。 这 8个科共 457 种 , 占东灵 山种子植物种总数的
近 46 % . 4 30 属种子植物分别属于 巧 个分布类型 , 占第一位的是北温带分布类
型 , 有 巧 5属之多 。 各类温带分布类型共 298 属 , 各类热带 、 亚热带分布类型仅有
76 属 , 说明东灵 山地区植物 区系具有很强的温带性质 。 此外 , 世界分布类型有 50
属 , 中国特有分布类型有 8 属 。
根据吴征槛等学者的理论 , 本文对植物区系谱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 ,
利用主成分分析 ( P C A ) 对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与我国其它地区植物区系所构成的
植物区系谱进行了定量研究 , 探讨了东灵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在我国一系列山区植物
区系中的地位 。 对我国包括东灵山地区在内的 29 个山区植物区 系进行了定量分
析 , 降维效果很好 , 前 2 个轴的水计贡敲率近于 80 % , 前 3 个抽 已超过 92 % 。 通过
常用的热带属与温带属比率 ( R /刀 的计算也得到了与此相近的结果 . R / T 值随
着纬度的升高近于单调下降 , 植物区系纬向地带性规律得到了很好地显示 .
关键词 东灵山 ; 植物 区系 ; 植物区系谱 ; P C人 排序
自然概况
本 文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 院植 物研究 所 ( In s t i t u t e o f B o t a n y , 。 in e s e A ca 决m y o f s e ie n ce s , B。寸。 g
10004 4 )
.
1995 年 4 月收到本文 .
0 52 植 物 研 究 巧 卷
东灵山位于北京市的门头沟区西部 , 是北京西部山区著名的山峰 。 东灵山地区包括百花
山 、 东灵山 、 小龙门 、 龙门涧等地 , 属于太行山系 , 小五台山脉的余脉 。 东灵山地区的山峰
大多数在海拔 10 0 m 以上 , 最高峰东灵山 , 海拔高达 230 3m 。 它不仅是北京市境内的最高
峰 , 而且也是华北地区的主要高峰之一 。
东灵山地区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时 , 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 这里沉积了很厚的泥沙和石灰
岩 。 中生代中后期的侏罗纪末到白噩纪初 , 著名的地壳构造运动— 燕山运动活动强烈 , 在若干孤立的湖盆中 , 干湿气侯交替 , 植物繁生 , 并常有火山活动 , 形成大量的煤系地层 、 火
山岩和花岗岩 , 奠定了东灵山地区的基本轮廓 。 自新生代第三纪的渐新世后期开始 , 喜马拉
雅造山运动的兴起与加剧 , 加速了东灵山地区的上升 , 从而形成了目前的主要地貌特征 。
东灵 LIJ 地区位于北纬 39 0 4 8 匕 40 “ 00 ’ , 东经 115 “ 24 ,- 115 “ 36 ’ , 为暖温带大陆性
季风气候 , 表现为四季分明 : 冬季寒冷多风且干燥 , 夏季温热多雨 , 春季干早 , 风沙盛行 ,
秋季晴朗少风 , 寒暖适中但雨量偏少 。 据多年的气象资料观察 , 东灵山地区年平均气温 n
aC
, 最热月 7 月 , 平均气温 25 . 1 ℃ ; 最冷月 1月 , 平均气温 一 5 . 7 ℃ ; 3一 4 月气温急剧
上升 , 10 一 1 月突然下降 , 全年无霜期约为 195 天 。 东灵山地区的年降水量为 638 . s m m ,
多集中于植物生长的旺季— 夏季 ,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 6 、 7 、 8 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74 % , 其中 , 尤以 7 月份降水量最大 , 且多为暴雨 。 冬季降水量最少 , 只占
全年的 2% , 秋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14 % , 春季降水约占全年的 10 % 。 所以春旱严重是东灵山地
区气候的显著特征之一 。
东灵山地区的土壤大致有山地棕壤 、 褐土 、 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几种类型 (霍亚贞
等 , 1986) n 这些土壤类型一般都很肥沃 , 除悬崖和山脊外 , 土壤厚度通常在 3c0 m 以上 ,
地表枯枝落叶层较厚 , 腐殖质发育良好 , 富含有机质 。 根据土壤剖面观察 , 枯枝落叶层下面
土壤的分层不很明显 , 一般都呈褐色 , 土壤上层颜色较深 , 含有机质更为丰富 。 山顶草坡的
土壤发育较差 , 含有机质较少 。 一般土壤情况都适于栽种树木 , 土壤深厚肥沃处适宜发展水
果和蔬菜 。
二 、 植物区系组成特征
(一 ) 、 植物区系组成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历年学生实习采集的标本所编著的 《北京百花山 、 东灵山 、 小龙门 、
龙门涧植物名录 》 (贺士元编 ) 和我们近几年所收集的标本 、 资料 、 同时参考了 《北京植物
志》 和 《河北植物志 》 , 整理出东灵山地区高等植物名录 , 共计有 127 科 、 476 属 、 997 种
(包括亚种 、 变种 、 变型等种以下分类单位 , 下同 ) 。 其中 , 苔醉植物 17 科 、 25 属 、 30
种 , 藏类植物 13 科 、 21 属 、 38 种 (秦仁昌系统 ) , 裸子植物 4 科 , 7 属 、 19 种 (郑
万均系统 ) , 被子植物 97 科 、 423 属 、 91 6 种 (恩格勒系统 ) , 分别 占北京市植物总科
数的 69 % 、 总属数的 51 % 、 总种数的 49 % 。
(二 ) 、 优势科属分析
1
、 优势科
东灵山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的科是菊科 , 共有 116 种 ; 第二大科为禾本科 , 共有 93 种 ;
第三位的是豆科 ; 共有 63 种 ; 依次是蔷薇科 ( 46 种 ) 、 毛蓑科 ( 41 种 ) 、 百合科 ( 37
4 期 马克平等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50 3
种) 、 唇形科 (4 3种) 、 石竹科 (7 2种) 。 这些科都是广布全球的科 , 这 8个科共有种数
4 57种 , 占东灵山总种数的 45 . 84 % , 而 8 个科仅占总科数的 7 , 92 % 。
2
、 优势属
东灵山地区的被子植物有 4 23 属 , 种类 (包括变种 ) 超过 (或等于 ) 7 种的有 17 属
(表 1) , 其中木本 4 属 , 藤本 1 属 , 草本 12 属 , 共计 253 种 。 属的数目占当地总属数
的 3 . 83 % , 而种的数 目却占当地总种数的 25 . 3% 。 在这 17 个属中世界广布的有 6 属 , 泛热
带分布的 l 属 , 北温带分布的 9 属 , 东亚州匕美间断分布的 l 属 , 温带属明显多手热带属 ,
这与东灵山地区的地理位置相符合 。
表 1 东灵山地区较大的属 ( > 7 个种 ) 的统计
T a b l e 1 S at t i s t i e s o f th e g e n e r a w i t h m o er ht a n o r e q u a l t o 7 s P e e i e s o f s e e d p l a n t
i n D o n g l in g M o un 妞 i n
属 名 分布类型 ” 种 数 全国种数 占全国种数% 习 性
G e n e f a t y P e o f d i s t .r S P
·
s P
.
i n P R C P e r c e n t a g e h a b i t
苔草属 ( C a r e x ) F l 2 l 4 0 0 5 . 2 5 草
篙属 ( 月 r t e , , i s i a ) F 8 l 7 2 0 0 8 . 5 0 草
委陵菜属 ( p o r e n r i zz a ) F 8 l 7 9 0 1 9 . 0 0 草
萝属 ( p o l少g o n u 川 ) F l l 5 1 2 0 12 . 5 0 草
早熟禾属 ( 尸口 a) F l l l 10 0 1 1 . 0 0 草
铁线莲属 ( C l e ,儿 a r i s ) F l 】0 1 0 8 9 . 2 6 藤
风毛菊属 ( S a u s s “ r e a ) F 8 l 0 3 0 0 3 . 3 0 草
胡枝子属 ( L e s夕e d e : a ) F 9 9 7 0 12 . 9 0 木
荃菜属 ( 厂i o l a ) F 1 9 1 2 0 7 . 5 0 草
白前属 ( C 少 n a n e h u m ) F 2 8 5 3 15 . 1 0 草
紫茧属 f C o r少d a zs : ) F 8 8 1 5 0 5 . 3 0 草
忍冬属 ( L o n i e e r a ) F 8 8 1 0 0 8 . 0 0 木
蔡属 ( C h e n o尸o d i u ,、 ) F l 8 l 9 4 2 . 1 0 草
李属 ( p r u n u s ) F 8 7 1 4 0 5 . 7 0 木
唐松草属 ( T h a l i e r r u , n ) F 8 7 6 7 1 1 . 9 0 草
马先篙属 f p e d i e u l a r i s ) F 8 7 3 0 0 2 . 3 0 草
柳属 ( S a l i习 F 8 7 2 2 0 3 . 1 8 木
注 : F I为世界广布 ; F Z为泛热带分布 , F S为北温带分布 ; F g为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
(三 ) 、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1
、 东灵山地区植物科的分析
根据各科所含种数统计 , 本区含 l 种的有 26 科 , 占本地区所有科的 23 . 64 %; 含 2一 5
种的有 42 科 , 占所有科的 38 . 18%; 含 5一 25 个种的 犯 科 , 占所有科的 29 . 09 %; 超过 25 种
的有 10 个科 , 仅占所有科的 9 . 09 % , 但所含的种数却占了全部种数的一半以上 。 在这些大科
中 , 除蔷薇科 、 豆科的少数种为木本植物外 , 其余各科均为草本植物 , 它们在本区森林植被
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 而含属种较少的松科 、 壳斗科 、 桦木科 、 愉科 、 械树科则是本区森林植
504 植 物 研 究 15 卷
被的主要成分 。
东灵山地区共有热带 、 亚热带分布科 2 个 , 热带至温带分布科 (不包括苔醉植物 ) 约
80 个 , 分布温带的科有 2 个 。 一些具有热带 、 亚热带亲缘科的出现 , 表明本植物区系与热
带 、 亚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 。
2
、 东灵山地区植物属的分析
1)
. 藏类植物
在 21 属藏类植物中 , 广布全球的有藏属 ( tP er is) 、 铁角蔽属 ( A sP l en iu 。 ) 和卷柏属
( se al ig ne lal 夕。 生长在东灵山地区的卷柏属植物一般能耐干早 , 生长于岩壁或周期性干早
的土壤上 。 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有碗藏属 ( D e n s tae dt i a) 、 短肠藏属 ( lA la nt od ia) 、 石
韦属 (乃岸 os ia) 、 粉背蔽属 (川 eu irt op et ir s) 等 。 但在这几个属中有几个种可以分布到温带
地区 , 如粉背蔗属以喜马拉雅为中心 , 大多生于热带季节性干早区的石灰岩或石灰质土壤
上 , 个别种可向北延伸到暖温带地区 。
主要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有木贼属 ( E列 l’s e ut 用夕、 岩藏属 ( Wo o ds ia) 、 阴地旅属
( B
o r
cyr h l’u 。 )
、 过 LIJ 蔗属 ( aC 阴 P t o s o 川习 、 鳞毛孩属 ( D yr 口P t e r i s) 、 耳藏属 ( OP ly s ti c hu -
动) 等 8个属 , 这种类型的属在东灵山地区藏类植物中占有主导地位 。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种类有峨眉蔗属 ( uL an thy r i“ m ) 和瓦韦属 (石 , iso ur s) 。 前者产我国
与朝鲜 , 后者主要产我国的云南 、 四川和西藏 。
表 2 东灵山地区种子植物属分布类型的统计
aT 班 e 2 D i s tr i b u t i o n a l t y Pe s o f 比 e sc e d p lan st i n D o n g l i n g M o u n妞 i n
分 布 类 型 属 数 百 分 比 全国同类型属彭 百 分 比
t y pe s N o
.
o f g e n e ar % G e n
.
in P R C %
l 世界分布 (50 ) / 104 4 8 . 08
2 泛热带分布 47 12 . 37 3 62 12 . 98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2 0 . 53 62 3 . 23
4 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7 1 . 84 177 3 . 95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 6 1. 58 14 8 4 . 0 5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 8 2 . 10 16 4 4 . 8 8
7 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 6 1. 58 5 1 1 1 . 17
8 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155 4 0 . 79 30 2 5 1 . 32
9 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及其变型 28 7 . 3 7 12 4 2 2 . 58
10 旧世界分布及其变型 5 1 13 . 42 16 4 3 . 11
1 温带亚洲分布 l 8 4 . 73 5 5 3 2 . 7 3
12 地中海区 、 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 6 1. 58 17 1 3 . 5 1
13 中亚分布 5 1. 32 2 16 2 . 3 1
14 东亚分布及其变型 33 8 . 68 27 9 1 1 . 83
巧 中国特有分布 8 2 . 11 25 7 3 . 11
合 计 380( 43 0) ! 0 . 加 30%
4期 马克平等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2)
. 种子植物
根据吴征俊 (19 9 1) 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 , 并参照有关文献 , 现将
东灵山地区 430 属种子植物归为 15个分布区类型 (表 2) 。
( 1) 世界广布属
本区共有 50 属 , 其中草本 46 属 、 木本 2 属 、 藤本 2 属 , 其中绝大多数种为中生植物 ,
分布普遍 , 为林下草本层常见种类和草地的主要组成种类 . 草本主要有早熟禾属 ( oP a) 、
萝属 ( oP lyg 口nu 词 、 毛 蓑 属 ( aR nu n c 翻 Iu s) 、 马 先篙 属 ( eP dl’ cu aI r is) 、 苔 草 属
( aC ex)r
、 宽属 ( Am ar nt 加s) 、 银莲花属 ( A ne m o ne) 、 碎米葬属 ( 自dr a m l’n e) 、 鼠尾
草属 ( aS 八ia 夕、 黄荃属 ( 反 “ et “ a ir a) 、 车前属 ( lP a nt ag o) 、 猪殃殃属 (命 il u刊 、 鬼针
草属 ( lB’ d ens) 、 灯心草属 ( 了如 cu s) 等 , 藤本有悬钩子属 ( R u bu s) 、 铁线莲属 ( cl e m at i-
s)
, 含有乔木的只有槐属 ( 5印ho ar 少。
( 2) 泛热带分布
本区共有 48 属 , 76 种 , 其中木本 8属 、 草本 37 属 、 藤本 3 属 。 泛热带属集中分布于
两半球的热带地区 , 但其中一些属的成员有时向南 、 向北分布到暖温带甚至温带地区 。 出现
在东灵山地区的泛热带分布类型基本都属于这种情况 , 典型的有草本的马兜铃属 ( A ir st of oc -
hi a)
、 鹅绒藤属 (仰 an cn 加用 ), 冤丝子属 ( uC s o ta) 、 打碗花属 ( aC恤 rge ia) 、 银线草
属 ( hc ot ar n ht u s) 、 泽 兰 属 ( E即口 ot iur m) 犷 白 羊 草 属 ( B ot lr ico l 口 a) 、 白茅 属
(了叭碑了 a at ) 、 鸭趾草属 ( oC m阴 el ia) 、 冷水花属 ( lIP e a) 、 艾麻属 (么 , 口 rt e a) 、 铁宽菜
属 ( cA a lyP h a)
、 牛膝菊属 ( A c hy r a n the s) 、 虎尾草属 ( lC ot ir s) 、 马齿觅属 ( oP urt l ac -
a)
、 大戟属 ( E即几or ib a) 、 曼陀罗属 ( D at u ar 夕、 羡黎属 (了汀 b lu su) 等 , 乔木属有朴属
( ce lt is)
、 决 明属 ( aC s s i a夕等 , 灌木的有卫矛属 ( E uo 找y阴 u s) 等 , 藤本的有薯技属
( iD一a) 等 .(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本地区仅有 2 属 , l 属为草本 , 即砂引草属 ( 再介 s e sr cl 胡 i id a) , 另一属为木本 , 即苦木
属 ( 几`
~
a)
。 种类各有 l 种 , 并且数量十分稀少 , 所以它们在森林植被中所起的作用非
常小 。
(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这一分布类型也常称作古热带分布 , 指的是主要分布于亚洲 、 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及
其邻近岛屿的属 , 这些属有些种也分布到温带 。 东灵 山地 区分布有 7 属 , 百蕊草属
( hT
e
isu 州夕常为寄生草本 ; 香茶菜 ( aR b do s l’a 夕、 细柄草 ( C即艺Iilr de iu m) 、 夭 门冬
(月胡口 r口g us ) 4 属为草本 ; 桑寄生属 (助ar nt 加阴夕为寄生木本 ; 扁担杆属 ( Gr e w ia 夕和臭檀
属 ( tE, 口 d ia) 为木本 。 除桑寄生外 , 本类型其它植物在本区森林植被有关群落中比较常见 .
(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这一类型在东灵山地有 6 属 , 木本的有臭椿属 ( A l’I an t加s) 、 香椿属 ( oT on a) 、 雀儿
舌头属 ( 今刀t卿砚s) 、 茎花属 ( iW k st or e动 ia) ,’ 草本的有弹刀子菜属 (人盛 2洲 )S 和牛耳草属
( B oe a)
。 其中 , 臭椿和香椿 2 乔木属不见于或极少见于自然植被中 ; 只有雀儿舌头
( Z碑脚 tUP : ch in e ins s) 和河朔芜花 (州 k st or e o ia ch a州ae d a Ph n e) 是荒山灌丛常见的灌木
成分 , 前者多见于灌丛的下层 。 牛耳草 ( B oe a j摊or o e itr ca 夕则习见于阴湿的悬崖峭壁 .
( 句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506 植 物 研 究 巧 卷
属于这一分布类型的东灵山地区有 8 属 , 占该地区总属数的 1 . 57 % 。 其中 , 杠柳属
( eP rP lo ca ) 为木质藤本 ; 其余的 7 属草本中 , 赤胞属 ( lT al d ia nt ha) 为攀援藤本 , 画眉草
属 ( E ar gr os tl’ s) 、 黄背草属 ( T he o de a) 、 芒属 ( iM cs a nt 加 s) 、 草沙蚕属 ( T r l’P og 口n) 、
尊草属 ( A rt h ar x o n) 、 蝎子草属 ( iG r ar id 爪a) 皆为直立草本 。 这些属所包含的种类也不
多 , 但在山坡灌丛 、 路旁较常见 。
( 7) 热带亚洲分布
这一分布类型在本地区仅有 6 属 , 占全区总属数的 1. 58 % 。 其中 , 草本的有蛇萄属
( uD
c h e s n e a )
、 山柳菊属 ( iH e r a ic u阴 ) 、 独角莲属 ( 乃岁h o n i u m ) 和苦英菜属 ( xI e r is) ,. 木
质的有葛属 ( uP e ar ir a) 和构属 ( B r ou s o en lt’ a) , 前者为攀缘藤本 , 后者在本区为直立的小乔
木或灌木 。
( 8 )北温带分布
北温带分布指的是广泛分布于欧洲 、 亚洲和北美洲温带地区的植物 。 这一分布类型在东
灵山地区最多 , 有 巧5属 , 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的 40 . 79 % , 其中 12 1属为草本 , 29 属为木
本 , l 属为藤本 。 其木本属几乎构成了该地区所有主要植物群落的优势树种 。 这些群落包括
华北落叶松 ( 切 r i x 尸r i刀 c l’eP s 一 r娜 , r e n hc t il’) 林 、 油松 (几刀 u s r a b u l a foe mr i s) 林 、 辽东栋
( uQ
e
cur
s Ii a o r u n g e n s is) 林 、 山杨 (凡洲 Iu s idt, i d i i夕林 、 白桦 ( B e r u l’a lP a v-tP妞 Ia) 林 、硕桦 ( B . d al ur ica夕林 、 胡枝子 (肠 sP de 若az s p尸 .少灌丛 、 毛棒 ( oC .rt’ lsu 用 a n d sl u ir ca )灌
丛 、 绣线菊 (助艺r a e a sP P. )灌丛和荆条 (八 e x n ge u n do v a r . h e r e rop妙 Ila) 灌丛等 。
其草本属如柴胡属 ( B uP leu ur 阴夕、 风毛菊属 ( aS u s u er a) 、 苔草属 ( aC er习 、 早熟禾属
( oP
a )
、 野碗豆属 ( iV e i a ) 、 委陵菜属 ( oP t e o ri l la) 、 蒲公英属 ( T a ar 二 a e u m ) 、 马先篙
属 ( eP dl’ cu aI ir习 、 棘豆属 (口义下 tr oP is) 、 地榆属 ( aS gn iu so r ba) 是林下草本和草甸等主要
组成种类 。 因此该分布型在东灵山植物区系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 是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的核
心 。
( 9) 东亚与北美洲间断分布
在北温带间断分布类型中 , 东亚 一 北美间断分布是最重要的分布类型 。 本地区共有 24
属是该分布类型 , 占总属数的 5 . 6 % , 在 巧 个分布类型中居第 4 位 。 其中草本 18 属 , 木本 6
属 。 蝙蝠葛属 ( 再了亡nl’ sP er 阴 u用夕和七筋姑属 ( CI l’n ton ia) 是该分布类型 比较典型的例子 。 前
者 2种 , 1种在北美东部 , 1种在我国华东 、 华中、 西j侄秀训匕。 后者 5 种 , l种在东亚 , 2种
在北美东部 , 2种在北美西部 。 另外草本还有松下兰属 ( 双甲即 i l y s) 、 威灵仙属 ( Ve or nl’ ca -
s rur 阴 ) 、 透骨草属 ( lP r,. o a) 、 散血丹属 (尸声圳` a l i a s r r u。 ) 、 划 L伞属 ( OC e a Il’a )等 : 乔木
属有流苏树属 ( lC l’o an nt h us 夕等 ; 灌木有六道木属 ( Abe il a) , 它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墨西哥 ,
是本分布类型唯一的一个变型一东亚和墨西哥间断分布的仅有的一个属 , 六道木 (肋 iel a
b尹or a) 是本区森林植被灌木层的主要优势种 。 藤本属有蛇葡萄属 ( A n切 el oP is s) 等 。
( 10 ) 旧世界温带分布
该分布类型一般是指广泛分布于欧洲 、 亚洲中— 高纬度的寒温带和温带或最多有个别种延伸到亚洲— 非洲热带山地或澳大利亚的属 。 属于这种类型的属本区计有 51 个 , 占该地区 户急属数的 13 . 42 % 。 其中 , 草本 47 属 , 木本 4 属 。 常见的草本属有沙参属 ( A d en op h口 -
ar 夕、 石竹属 ( iD an lt u s) 、 剪秋罗属 ( yL cl] n l’s) 、 旋复花属 ( 了月“ Ia) 、 囊吾属 ( 五艺g u al ir -
a)
、 香蕾属 ( E l s h o l t z i a ) 、 糙苏属 ( jlP l o阴 15) 、 顶冰花属 ( aG g e a ) 、 置草属 ( H e o e r o e h -
4 期 马克平等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a r i) s
、 重楼属 (Pa r i) s 、 友友草属 (A l co rh eu r从) 、 隐子草属 (Cl e is ro g n e e) s 、 鹅观草属
(R o eg n era i少等 ; 木本属有沙棘属 (从冲即la ) e和丁香属 (-ts, ir gn a) 等 。 属于该分布型的
草本属多为本区草地或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或主要组成植物 。 沙棘 (万分少 oP h ae lr/ “ 。 on i d -
e s) 在本区分布面积很小 , 仅在局部地区形成小面积茂密的灌丛 。 丁香属在本区有 4 种 、 北
京丁香 ( s, ir gn a eP ik en sn is) 和毛叶丁香 ( 5 . UP bes ce n习为中山地带杂灌丛的优势种 , 红
丁香 ( 5 . 耐 I os a) 为谷地杂木林的优势下木 。 总之 , 该分布类型也是本区植物区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
( 11) 温带亚洲分布
该类型是指分布区主要局限于亚洲温带的属 。 本区属于该分布型的有 18 属 , 占全区总
属数的 4 . 73 % 。 除杭子梢 ( aC n Z刃Io torP is) 和锦鸡儿 ( aC rag an a) 两属为灌木外 , 其余皆
为草本 。 草本中常见的有附地菜 ( 了汀g o no it s) 、 瓦松 ( O or st ac 如习 、 线叶菊 ( FI llfo l iu 用夕
等属 。 这些属的植物多出现在较为干早的环境中 。
( 12 ) 地中海区 、 西亚至中亚分布
地中海区 、 西亚至中亚分布是指分布于现代地中海周围 , 经过西亚或西南亚至原苏联中
亚和我 国新疆 、 青藏高原及蒙古高原一带的属 。 东灵山地区 属于该成分的有糖芥 属
( E rys i
u。夕、 牧 牛儿苗属 ( rE od l’u 。夕、 甘草属 ( 口下~ l’ aZ ) 等 6 属
。 该类型在东灵山地
区植物区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 仅占全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 1 . 57 % , 但糖芥属 , 拢牛儿苗属的
一些朴类在本区较常见 。
( 13 ) 中亚分布
这一分布类型指的是仅分布于中亚 (特别是山地 ) 而不见于西亚及地中海周围的属 。 该
分布型在本区有迷果芹 (助h a l e r o e a 尹’P “ s) 、 角篙 ( nI ca o i l l e a ) 、 花首信 ( 几介 7i s s i t u s ) 等 5
属 , 均为草本 。 除花首拾 ( .M ur t h en ica 夕较常见于亚高山草甸 , 为主要伴生种外 , 其余均
不常见 。
( 14) 东亚分布
东亚分布指从东喜马拉雅一直分布到日本的一些属 。 东灵山地区属于这一类型的有 3
属 。 占当地总属数的 8 , 68 % 。 其中 , 属于中国一 日本分布变型的成分多于属于中国一喜马
拉雅分布变型的成分 。 草本有斑种草属 ( B ol h ir oP e mr u。 夕、 松篙属 ( P/ , l ie or sP e nr : u用夕、
地黄属 ( R e h用 a n n i a ) 、 阴行草 属 ( S IP h o n o s r e g i a ) 、 党参 属 ( OC d o n叩、 15 ) 、 败 酱 属
( aP t ir
n
l’a ) 等 2 属 ; 木本有搜疏属 ( D eu tz ia) 、 薄皮木属 ( 乙匀 , f口d er n “ s) 、 黄栗 属
(助 e l o汀e n口r o川 、 五加属 (月e a n rh op a n a X) 等 8 属 : 藤本有称猴桃属 ( A e : i n id i a ) 、 萝摩
属 ( 材亡taP le x is) 和裂瓜属 ( S d 之iz op eP on ) 3 属 。 本分布型植物在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中占有
比较重要的位置 , 败酱属 , 瘦疏属植物常成为群落的优势成分 。 同时 , 这一分布类型的多寡
也能够反映出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与喜马拉雅区系和 日本 区系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
( 15) 中国特有分布
中国特有分布是指以中国自然植物区为中心的植物类群 , 其分布局限于中国境内 , 或很
少仅延伸至周边国家 。 特有属的研究 , 对于探讨某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 、 区划 、 起源 、 变
迁 , 乃至与其它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 在这特有的 8 属中 , 草本 4
属 , 木本 4 属 (表 3) 。 银杏 ( iG n gk o bl’ Iob a) 为常见的观赏树木 , 在本区有着悠久的栽培
历史 , 其余种类均为自然分布 。 东灵山地区没有有自己的特有成分 , 这是因为本地区在地史
植 物 研 究 15卷
上没有长期的孤立时期 , 没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环境 .
表 3 东灵山地区种子植物中国特有属的统计
T a b l e 3
.
hT
e ge n e r a o f s e ed p l a n st e n d e m i e t o C h in a
属 名 种数 (东灵 山 / 中国 ) 分 布 地 区
g e n e r a s P
.
( D L S / P R C ) a r e a o f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知母属 月 n e m a , , h e n a l / l 华北 、 东北 、 陕西 、 甘肃 、 朝鲜
假贝母属 B o l b o s t e m m a l / l 云南 、 湖南 、 河北 、 山西 、 江苏
银杏属 G i n 北9 0 l / l 浙江 、 云南及各地栽培
妈炸皿子属 M少r iP n o s s l / 2 山西 、 河北 、 陕西
独根草属 O r e s i t r o户 h。 l / 1 可北 、 ILJ 西
虑棒子属 O s t r少。尸5 15 l /2 华北 、 华中 、 西南 、 西北
指菊属 T a k e i k a d : u e k i a 1 / l 东北 、 华北 、 甘肃 、 宁夏等省区
文冠果属 X a n r h o e e r a s l / l 中国西北部至东北部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拥有 76 属热带 、 亚热带分布类型 ,
29 6属温带分布类型和 8 属中国特有植物 , 属于温带分布类型的属约是属于热带 、 亚热带分
布类型属的 4倍 。 毫无疑问 , 具有温带性质的植物在本地区植物区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 也说
明了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带有强烈的温带性质 , 这是与本区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 。
(四 ) 、 与其它山地植物区系的关系
任何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发展都不是孤立的 , 都与相邻地区的植物区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 . 为了探讨东灵 山地区植物区系与相邻植物区系的关系以及植物区系空间分布的规律
性 , 我们选择了 28 个山区与东灵山地区进行比较分析 。
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的比较一直是植物地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之一 , 也提出若干比较区系
间相似性的方法 ( S ne at h 等 , 1973 ; 王荷生 , 19 2) 。 试图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区系间的
相似程度 , 但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弱点 , 即这种相似关系的比较受到被比较区系的面积及物
种丰富程度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 有时甚至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 因此 , 选择合适的指数以
比较全面地表达某区系特征 , 成为区系比较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 傅德志等 ( 19 93) 和左家哺
( 19 91
,
199 3) 等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用计算机辅助 ( C A R ) 的定量方法进行区系间
的相似性 比较 , 除进行区系间以共有属为基础的总体相似性比较外 , 还对区系间在各分布区
类型 (吴征谧 , 1991 ) 上的相似性进行分析 , 提出了等面积思想和区系指数 ( F in d ex ) 的
概念 ,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区系间相似性除表现在总体及分布区类型间的共有与否这样的绝对数值上之外 , 不同分
布区类型成分的相对比例可能是反映区系性质 , 从而进行区系间比较的重要特征 。 这一特征
又较小地受到区系的面积及其丰富程度的影响 。 据此 , 我们根据 rF an ke n b er g 提出的植物
区系分布区谱图 (据王荷生 , 199 2 ) , 提出了植物区系谱 ( if o r i s t i e s p e e t r u m , F s ) 的概
念 . 所谓植物区系谱就是指某一特定植物区系中各类区系成分百分率的集合 , 反映了各种区
系成分在该区系中占有比率或对其区系总体的贡献 。 各区系成分所占比率 ( F ER ) 可由下式
求得 :
F E R = (F E i /劝 10 % 式 l
4期 马立平等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590
式中: F E 为某区系第 i个区系成分的分类群 (如属或种) 数 , ( i = 1, 2, …. n) ;
T 为某区系各种区系成分的分类群总数 ,
EF
n艺=
一:T即 :
为了更充分地反映某一特定区系的栋点,
的世界分布类型不加以考虑 。
式 2
在进行植物区系谱统计分析时对属于广布成分
利用植物区系谱进行区系间相似性比较时 , 可以有两种途径 。 一种是定性的途径 , 如用
表 4 东灵山及其它 28 个山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统计
T a b l e 4 5 t a t i s t i e s o f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l t y P e s o f s e e d P l a n t s i n
D o n g l i n g M o u t a in A r e a a n d o t h e r 2 8 o n e s i n C h in a
F Z } F 3 } F 4 } F S { F 6 } F , { P S F 1 0 1 F l l l r l Z }p l 3 l F 1 4 l F 1 5
21 55,, 日
1 8 1 2 6
7440
|
l…6542
42
,j
,
.j,``ū0`0J076o1f、ù63-01l-
l-,山é14t`2]
O八
67
,山0-、jr,l-
.
!
.-
,、ù
41,ù-2, ,叹一..
口.皿公é6
叹ù9
,、ù,口`à,`J44,`0八月ù`ù6,9;1,421,山0-
.皿由
9680-54,43314
-,山,2-l
204853“961”7,526
9F一12437308428打“6胡5引
0,、`é4
,心门4-fjo,一飞ù2,、45只é,`9`
1
rJI-212,
1
4
ōj
地 区
A r e s g
八仙桌子
贺兰 山
大青 山
大兴安岭
中条 山
小五 台山
六盘 山
长 白 山
东灵 山
肯山
太白 山
泰山
伏牛 山
鸡公 山
天堂寨
六股尖 山
神农架
金佛 山
梵净 山
龙 栖山
武 夷 山
苗儿山
九万 山
鼎湖 山
五指 山
3 0
2 1
2 0
2 l
5 6
3 l
2 2
3 0
4 ,
7 8
7 0
7 ,
1 2 8
1 1 4
6 7
9 9
9 5
7 7
1 1 0
12 1
14 0
10 6
15 9
2 2 6
2 1 5
1 ,
,
且,ù, J
l 5
1 0 l 0
3 2
2 ,
2 3 l 4
2 5
2 7
3 6 3 0
3 3
4 l
lF一31犯6“52卯40879
3 5
6 7
8 2
S ,
3
l
2
l
9
4
4
5
6
l 5
l 6
l 2
3 7
2 4
3 3
4 0
4 8
4 1
6 0
5 2
6 3
6 6
1 4 4
1 3 3
1 9 5
7 3
1 1 3
1 5 3
1 7 8
1 4 5
l , 5
1 4 5
1 8 5
1 5 5
1 8 9
1 9 3
1 2 5
2 15
1 5 0
1 3 3
1 1 1
1 8 ,
1 12
1 1 5
, 8
10 1
6 0
9 3
5 3
2 8
2 0
6
l 4
l 6
4 7
2 8
2 1
2 8
3 3
5 5
8 5
4 ,
1 1 3
, 5
7 2
8 3
1 2 1
, 8
9 l
7 0
9 l
6 6
9 8
4 5
2 9
,J65
八己
-4
ó34
.
026
、J
,一至UZ52146225
n7,、46
. .玉,,Jj
451289二34]25,014
48-
ōj5rJJ`亡、546`ù
玉龙雪山
天 峨
壶瓶 山
绪云 山
8 ,
17 6
1 0 } 2 3
0 6
3 9 { 4 6
! ,
1 5 1
5 4
5 0
1 5 5
7 6
1 2 9
1 0 2 7 1 8 } 0
6 2
6 2
10 4
7 4
资料来源
S o U r e e s
许宁等 , 1 9 9 0
狄 维忠等 . 1 9 8 6
应 俊生等 , 1 9 9 0
周以 良等 , 1 98 6
傅志军等 , 1 9 9 4
张厌非等 , 1 9 8 8
卓正大 , 19 8 9
王战等 . 19 8 2
笔者 , 1 9 9 5
叶永忠等 . 1 9 9 3
应俊生等 . 1 9 9 0
李法 曾等 , 19 8 7
叶永忠等 , 19 9 5
叶永忠 , 1 9 9 4
沈显生 , 1 9 8 6
刘登 义 , 1 9 8 8
郑重 , 1 9 8 7
应俊生等 。 19 9 0
应俊生等 . 19 9 0
李振宇等 , 1 9 9 4
何建源等 . 1 9 9 4
应俊生等 . 1 9 9 0
李振宇等 , 19 9 3
李振宇等 . 1 9 9 4
李振宇等 , 19 9 3
} 应俊生等
.
1 9 9 “
}李振宇等 , 1 9 9 4
} 李 良千等 , 1 9 9 `
} 刘玉成 . 19 8 5
表或图来显示区系间的差异或相似性 , 并加以论述 。 郑度 ( 198 5 ) 曾在论述西藏植物区系地
理区域时加以应用 ,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但不能定量地反映不同地理位置的植物区系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 有鉴于此 , 我们采用了多元分析等定量方法 、 以克服定性方法之不
1 50 植 物 研 究 巧卷
足 . 首先 , 运用主成分分析 ( P C A ) 等方法将若干个区系成分构成的 n 维空间降维 , 使反映
植物区系谱特征的大部分信息能在 2 至 3 维空间中得到表达 , 以此方便地 比较不同区系间的
相似性 , 然后结后不同区系的地理位置 、 海拔高度 、 气候特征等环境条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
行分析 、 解释 。 本文即按照这种思路对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与其它 28 个山区 (表 4) 的植物
区系作了相似性比较 。 方法与步骤如下 :
首先 、 按下式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iaj = 气 it/ 式 3
式中 , iaj 为第 i地区第 j 个区系成分标准化的数值 ( i一 1, 2 , … … , 2 ;9j 一 l , 2 , …… ,
1;4) 气为第 i地区第 j 个区系成分的原始数值 ( i一 1, 2, · ·一 29 ) 一 .1 2, … … 14) ;t 为第 i地区除广布成分之外的其它 14 个区系成分的原始数值总和 ( i = l , 2 , …… , 29) 。
然后 , 对按式 3标准化后 29 个地区的数据进行 P C A 分析 。 从表 5 可以看出降维的效果
是比较好的 , 前 2个轴的累计贡献率为 79 . 7 1% , 前 3个轴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 92 . 16 % 。 因
此 , 利用前 3个轴对 29 个地区进行排序基本上可以客观地反映这些山区植物区系间的关
系 。
表 5 前 10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
aT b l
e 5 T h e e o n t r i b u it o n al r a t e s o f th e if r s t t e n p r i n e i P a l e o in p o n e n st
主成分 y ( l ) y (2 ) y ( 3) y (4 ) y (5 ) y (6) y (7 ) y (8 ) y (9) y ( 10 )
52
.
3 9 2 7
.
32 12
.
4 5 3
.
3 0 1
.
7 8 0
.
87 0
.
57 0
.
4 8 0
.
29 0
.
2 5
52
.
3 9 79
.
7 1 9 2
.
16 95
.
46 97
.
2 3 98
.
10 9 8
.
67 9 9
.
15 99
.
4 4 9 9
.
8 5
页献半
累计贡
献率
据此绘成图 1 。 这 29 个山区植物区系按其在 P C A 排序第一轴与第二轴以及第一轴与第
三轴组成的二维空间中的散布情况 , 可以分成 5组 。 第一组只包括大兴安岭植物区系 , 它是
东西伯利亚森林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 由于随大兴安岭山体呈舌状嵌人我国境内 、 在区系上表
现出与相邻区系如东亚 、 中国 一 一 日本或蒙古区系相联系的特点 。 第二组以华北植物区系
为主体 , 如东灵山 、 八仙桌子 、 篙山 、 泰山 、 小五台山等 。 第三组为处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
带华中和华东植物区系为主体 , 如伏牛山 、 神农架 、 金佛山 、 梵净山等 。 第四组为地处南亚
热带的华南植物区系为主体 , 如鼎湖山 , 九万山等 。 第五组仅包括五指山一个植物区系 , 可
作为热带植物区系的代表 。 从图中可以看到 , 以植物区系谱为依据 , 经 P C A 排序后 , 基本
上可以反映各具体植物区系的特点 , 特别是其纬向的特点 。
图 2 是以柱状图的形式来反映不同山区植物区系谱的相似程度 , 其规律性也是很明显
的 . 大兴安岭 、 东灵山等热带属 ( F Z一 F7) 相对比例较低 , 而温带属 ( F S一 F 14 ) 的比例相
对较高 。 纬度较低的五指山和梵净山则与此相反 。 因此 , 通过植物区系柱状图分析可以从区
系成分上比较区系间的相似性 , 从而对基于 P C A 排序上的区系比较加以补充说明 .
从图 1中的第三组可以看出 , 东灵山植物区系与小五台山 、 篙山和长白山等具有比较大
的相似性 , 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相吻合的 , . 特别是与小五台山 同属一个山系 , 区系
上的相似性是很容易理解的 。 长白山可以作为东北地区植物区系的代表 , 与本区植物区系有
着密切的联系 , 有许多共有成分 , 甚至组成森林植被的优势类群 , 如 B et ul a 、 A e r 、
4 期 马克平等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 系的关系 5 11
愁亩孑
\9
、,22,ù尹、户`nù)\月|创沦
250
引喀
、 .产
61
月,、 .子. |、ùU`、声一岁/Zc一024 1厂
0 1 /
0
;

o

S
8认 ’
~ 夕
O
1O
"3210-l月刁叫
目凶试dU
一 4 一 2
P C A I
…瘫 10 5 瓜回7固早 2 6 29
J Z I污曾
13
14 16
马口 18
l 7
已 20口 口
D 19 2 1
几 2 /
口l08
4
,j
2
lnt
l
,`飞ù

炭州勺d
一 6 一 4 一 2
P C A I
F i g
图 1 植物区系谱的 PC A 排序
PC A o r d i n a t i o n o f fl o r i s t i e s pe e t r u m
大兴安岭 东灵山 泰山 梵净 山 五指山
巴』DAXA L l. DONG L S H I习 TA I S H 睡 I FA NJ S H 巴」呱」Z HS H
4 5 」
4 0

1 目
3 5 」 帷墓翔
3 0 」 暇细
2 5 」 ! l 簇粗 }
2 0 」 卜1 1粗 !
1 5 」 l 膝 l 耳月 目 翻 一
1 0 」 . 麟! 门 m 崔 . 国 赎知 声翻
5 」 .琪. 耳: ! 康】 击 ! ! 遨 暇组 国 . 目 睡粗 肠 眨匆L - . 日
0 1阳 . 滋目` 附翔二! 门 群 I .J 峨 ! 闹 甘 l ` 内 ,阳 . 1阴 . 刁阳 ` 阳 匕 膝攀厄 L f务加 , 粗 粗」一 . 口L令 今 今 今 今 今 今 您 飞 气 飞 乞 飞 飞
F IO rist iC S ! s m e n t
植物区系成分
图 2 东灵山及不同气侯带植物区系的比较
F i g
.
2 A fl o r is t i e e o m谬 r i s o n a m o n g m o n u t a i n s i n d i fe r e n t e l im a t ie z o n e s
承。6记侧ujed>一花l匡
研兰怡械皿关
51 2 植 物 研 究 巧 卷
T i l i a

F r ax in u s

J u g l a n s

P o p u l u s 和 Q u e r e u s 等 , 在这两个区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与篙山则主要是通过一些喜温的类群发生联系 。 图 3显示 , 泛热带成分 ( F 2) 东
灵山地区和篙山明显高于小五台山等各山区 ; 而北温带成分 ( F )S 又明显低于其它两个山
区 , 这可能与东灵 山地区和小五台山的海拔高度有很大的关系 : 东灵山地 区海拔在 40 0 -
一 2 303m 之间 , 而小五台山海拔在 110 0 一 280 m 之间 。 虽然东灵山属小五台山余脉 , 但其
最低处的海拔高度比后者低近 7 0 m , 因此 , 东灵山地区热带成分的 比例必然高于小五台
山 。
小五台山
巴」X I A OW了S H
六盘山
.. L I U P S H
长白山
〔翻 C HA NGBS H
东灵 山
. . OONG LS H
满山
口 SON GS H
界eo理u。Jd>一钻工匡
哥臼盆卑
. 1一 八海 ! 件. 曰 侧知— 炸. 1眺皿 I L皿妇 11』组1倒侧已上妇吐d 」 . L . . 肚今 今 今 今 今 今 今 今 飞 气 飞 飞 飞 飞
45032150
F! O r i刘 C G ! 6 m G nt
植物区系成分
图 3 东灵山及其相邻地区植物区系谱的比较
F i g
.
3 A e o m俘 r is o n o f fl o r i s t记 s p e e t ur m b e t w e e n D o n g l in g M o u n t a i n a n d i t s a dj a e e n t n o r a s
曰日汀 旧 t i o
f确 !』 t湘 d e
R /T 比率
纬度
RùT民畏刀ō,答。54321
3O2山Pn尸一二例鸳
` 心夯今勺场今丫盏 ` 衬价
oL
C a t lo n
地点 (见表 4 )
图 4 R /T 比率与纬度的关系
F i g
.
4 hT
e er l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R / T r at io a n d la t i t u d e
通过常用的热带属与温带属比率 ( R /T ) 的计算 , (图 4) 也得到了与此相近的结果 .
R / T 比率中R 系表 4 中 F Z至 F 7 之和 , T 系 F S 至 F 14 之和 。 由 R / T 比率可以反映植物区
4期 马克平等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1 53
系的性质 。 从图 4 显示了 R /T 比率与纬度的关系 。 R /T 值随着纬度的升高近于单调下降 。
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规律 .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Yr t= 36
.
82一 3 . 89X
式中 , Y rt 为某山体植物区系的 R / T 比率 ; x 为该山体所处的地理纬度 。 相关系数 r Z
= 0
.
74 (
r > or
.
00 1)

(五 ) 、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 , 以及利用 P C A 对包括东灵山地区在内的 29 个
区系所构成的植物区系谱进行排序比较等方面的定量研究 , 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东灵山地区
的植物区系具有如下特点 。
1
、 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最为突出 。 根据对东灵山地区种子植物 430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
析 , 本区具有温带性质的各分布类型植物有 2% 属 , 而具有热带性质的仅有 76 属 . 在各类
温带成分中 , 占地 巧 个分布类型的第一位是北温带成分 , 有 15 个属 ; 旧世界温带成分有
51 属 , 占第二位 , 在含 7 种以上的 17 个大属中 , 主要是北温带成分 、 共有 8 属之多 。
2
、 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 苔醉植物 、 蔽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近 100 种 , 约占北京市全
部植物种类的 50 % , 占河北省植物的 35 . 7% 。 地理成分多种多样 , 中国种子植物地理分布
的 巧 个类型 , 在东灵山地区都有分布 。
3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主要来源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后裔 , 另外 , 也有一些外
地迁移而来的成分和地质史上热带气候条件下起源的成分 。 东灵山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
的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昊征锰 , 19 79) 。 由于自新生代以来受冰川的影响不大 , 受中
亚干燥化气候的影响也不太深 , 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代 。 东灵山地区与欧洲西伯利亚
植物区系特别是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 有很多共有种 。 欧亚大陆草原成分
在东灵山也占有一定数量 。 第三纪时 , 日本与中国大陆尚未分离 , 因此一些日本成分在东灵
山地区也常见 。 邻近几个省区对东灵山的植物区系发生较大影响 , 如中国东北成分在东灵山
郁良多种类 . 一些具有热带 、 亚热带亲缘的科属的出现 , 表明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联系 。
4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与长白山和小五台山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 同时与泰
山 、 篙山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 因为它们有相似的地理 、 气候条件 , 这与东灵山植物区系与小
五台山 、 泰山 、 篙山都属于华北植物区系的事实是一致的 。 采用主成分分析 ( P C A ) 等定量
分析手段对我国 29 个山区植物区系所构成的植物区系谱加以分析 , 其结果也与之相符 。
5
、 植物区系谱分析可以比较全面 、 直观地反映区系的总体特征 , 辅 以多元分析方法
〔如主成分分析 ( P C )A 等〕 及图形表示 (如柱状图 ) , 是进行不同地区植物区系间相似程
度比较的良好途径 。
A B S T R A C r
T he er ar
e 997 s P e e i e s o f h ig h e r P l a n t s w ih e h b e l o n g t o 127 af m i l i e s a n d 476
g e n e r a
.
A m o n g t h e m 935 s pe e i e s o f 10 1 af m i l i e s a n d 430 g e n e r a a r e s e e d P l a n t s
.
T五e lar g e s t af m i ly o f s e e d P la n t s 15 C o m P o s i t a e w hi e h i n e lu d e s 116 s Pe e ie s .
B e s id e s
,
th e fa m i l i e s w i th m o r e t ha n 25 s P e e i e s a r e a s fo l l o w s : G r a m in e a e
,
51 4 植 物 研 究 巧 卷
L e g u m i n o s a e
,
R o s a e a e
,
L i l i a e e a e
,
L a b i a t a e a n d C a yr o Ph y l l a e e a e
.
T h e r e a r e 457
s
ep
e i e s i n th e 8 fa m i l i e s
,
w h i e h a e e o u n t s fo r 46% o f t h e t o t a l n u m b e r o f t h e
s e e d P la n t s in D o n g l in g M o u n t a i n a r e a
.
hT
e 4 30 g e n e r a o f s e e d P l a n t s
,
e x e l u d i n g
50 e o sm o Po l i tan g e n e r a a dn 8 g e n e r a e n d e m i e t o C h i n a
,
e a n b e g r o u P e d in t o

15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l t y P e s a s P r o Po s e d b y W
u Z h e n gy i
.
O f th e 15 t y P e s
,
N o rt h t e m P e r a t e
t y ep w i t h 155 g
e n e r a 15 a t th e if r s t Po s i t i o n
.
hT
e t o t a l n u m b e r o f g e n e r a
be l o n g i n g t o
v a r i o u s t e m P e r a t e t y P e s e o m e s t o 2 98 a n d t h a t fo r t r o P ie a l a n d
s u b t r o P ica l t y P e s 15 o n ly 7 6
.
T h e s e s h o w e l e a r ly t h a t t h e fl o r a o f D o n g l in g
M o u n t a i n a r e a h a s a s t r o n g t e m P e r a t e fe a t u r e
.
S o m e m o d iif e a t i o n o f th e e o n e e P t a n d a n a ly z in g m e t h o d s o f fl o r i s t ie
s P e e tur m vet
r e m ad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
b a s e d o n th e P ir n e iP l e s P r o P o s e d b y P r o .f W u
Z h e n gy i an d o t h e r e x Pe r t s
.
P r in e iPa l C o m P o n e n t A l l a ly s i s ( P C A ) w a s u s e d fo r th e
if r s t t im e t o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y a n a ly s e th e fl o r a s o f a r e a s o f D o n g l in g M o u n t a in a n d 2 8
o the
r m o u n t a in s in C h in a
,
5 0 a s t o if n d o u t t h e P o s i t i o n o f th e fl o r a in a s e ir e s o f
fl o r a s o f t h e e o u n t yr a n d s o m e 9 0 0己 二t s h a v e b e e n o b t a in e d .
F l o ir s t i e s Pe e t几m a n a ly s i s 15 a g o o d m e t h o d fo r t h e e o m Pa r i s o n o f
s im i liar
t i e s b e t w e e n d ife
r e n t fl o r a s
.
T h ` r e s u l t 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y s i s o n 29 fl o ar s
in C h in a in e l u d in g D o n g li n g M o
l , n t a i n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m e t h o d o f d im e n s i o n
-
一 m in im i z a t i o n w a s u s e fu l , b e e a u s e a e e u m u l a t i v e e o n t r ib u t i o n r a t e o f t h e if r s t tw o
a x e s w a s a b o u t 80%
,
a n d t h a t o f t h e if r s t thr e e a x e s w a s h ig h e r t h a n 9 2%
.
hT
e s im i l a r r e s u l t w a s o b t a in e d thr o u g h the e a le u la t i o n o f R /T r a t i o (t r o P i e a l
g e n e r a / t
e m Pe r at e g e n e r a r a t i o )
.
hT
e v a l u e s o f R /T r a t i o d e e r e a s e a s l a t i t u d e
in cr e a s e s a e e o r d in g t o t h e d a t a fr o m 29 m o u n t a in o u s fl o r a s
,
w h i e h 15 t h e g o o d
e x P r e s s i o n fo r t h e l a t i t u d i n a l z o n a t i o n o f fl o r i s t i e v a r i a t i o n
.
K e y w o r ds D o n g l i n g M o u n t a i n rA
e a : F l o r a : F lo r i s t i e s Pe e t r u m : P C ;A O r d i n a t i o n
参 考 文 献
〔 l 〕 王战 , 王薇等 , 198 2: 长白LIJ 植物名录 (铅印本 ) .
〔 2 〕 王荷生 , 19 :2 植物区系地理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 3 〕 左家哺 , 1 9 :1 关于建立植物区系特征参数的理论问题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9 ( :4) 3883 一 386 .
〔 4 〕 左家喃 , t 9 :3 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参数综合表达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1( 4) : 30 一 306 .
〔 5 〕 叶永忠 , 19 :4 鸡公山种子植物名录 . 见 : 宋朝枢 (主编) ,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64 一 74 .
〔 6 〕 叶永忠 (主编 ) , 19 93 二禽山植物志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7 〕 叶永忠 , 高资明等 , 19 9 :5 伏牛山植物 , 见 : 宋朝枢 (主编 ) , 伏牛山 自然科学考察集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
版社 . 52 一 207 .
〔 8 〕 乔曾鉴等 , 19 64 : 北京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2 : 183 一 206 .
〔 9 〕 刘玉成 , 19 8 : 绪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 见 : 钟章成 (主编 ) , 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 , 重
庆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10 〕 刘登义 , 19 8:8 皖轶边境六股尖山 区植物区系初探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6( 4) : 365 一 370 .
〔 I t 〕 许宁 (主编 ) , 19 90 : 天津市蓟县八仙桌子自然保护区综合调查 , 天津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4 期 马克平等 :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51 5
( 12 〕 李良千 , 张春芳等 . 19 卜湘西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 植物分类学报 , 2 9 ( :2) 1 13 一 13 0 。
〔 13 〕 李法曾 . 梁书宾等 , 1987 : 泰山植物检索表几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14 〕 李振宇 (主编 ) , 19 :3 广西九万山植物资源考察报告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15 〕 李振宇 (主编) , 19 :4 龙栖山植物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之`
〔 16 〕 吴征锐 , 1979 :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 云南植物研究 , l( :l) l 一 2 .
〔 17 〕 吴征锐 , 1991 二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 云南植物研究 , l 3( 增刊 ) : l一 1 39 .
〔 18 〕 应俊生等 , 1979 : 那西神农架地区的植被和植物区系 , 植物分类学报 , 17 ( 3 :) 4 1一 60 .
〔 19 〕 应俊生等 , 19 :0 秦岭太白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 , 植物分类学报 , 2 8 (4) : 2 6 1一 2 93 .
〔加 〕 应俊生等 , 1984 :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现象 一 特有属的研究 . 植物分类学报 , 2 2 ( 4) : 259 一 268 .
( 2 1 〕 应俊生 , 张玉龙 , 19 :4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 22 〕 张厌非 , 马天贵等 , 198 : 小五台山植物 (铅印本 ) 。
〔 23 〕 狄维忠 , 1986 : 贺兰山维管植物 , 西安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 24 〕 何建源 (主编 ) , 19 :4 武夷山研究 ,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
〔 2 5 〕 卓正大 , 19 89 : (六盘山 ) 植物名录 , 见 : 王香事 (主编 ) ,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 银川 : 宁夏人民出
版社 .
〔 2 6 〕 周以 良等 , 19 8 :6 大兴安岭牙克石林管局植物名录 (油印本 ) , 哈尔滨 : 东北林业大学 .
〔 27 〕 郑度 , 1985 : 西藏植物区系地理区域分异的探讨 , 植物学报 , 2 7 ( 1:) 84 一 93 .
〔 2 8 〕 贺士元 (主编) , 1 9 :2 北京植物志 (上 , 下册 )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
〔 29 〕 贺士元 (主编) , 19 8 : 河北植物志 (一 、 二 、 三卷 ) , 石家庄 :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30 〕 傅德志 , 李军 , 19 93 :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定 t 化研究 1 , 多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实用程序工作原理 . 植物资源
与环境 . 2 (4 ): 7一 1 1 .
〔 3 1 〕 傅志军 , 郑雪婷 , 19 :4 山西中条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 西北植物学报 , 14 (:2) 14 8 一 152 .
〔 32 〕 粗亚贞 (主编) , 1989 : 北京自然地理 , 北京 :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 33 〕 S n e a t h , P . H . A . e t a l . 197 3 . N u m e r ic a l T a x o n o m y , S a n F r a n ic s e o : W . H . F r e e m a n a n d
C o m P a
n y
·
〔 34 〕 郑重 , 1987 : 神农架维管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 1 (:2) 137 一 148 .
〔 35 〕 沈显生 , 198 :6 安徽大别山天堂寨山区植物区系的研究 , 植物学报 , 2 8( 6) : 657 一 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