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1’!’’"!)资助。
作者简介:党廷辉(’23&—),男,陕西户县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与作物营养和施肥研究。4.5678:96:;<=>5?@ 7?-*@ 6*@ *:@
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
党廷辉,戚龙海,郭胜利,郝明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A’!’"")
摘要:利用长期肥料试验资料研究了土壤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
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BC4)为 %"D2E! 3/D#E,平均 /%D3E;土壤硝态氮累积率为 !D%E! &&D’E,平均
’%D!E;氮素表观损失率 !/D"E!&!DAE,平均 %%D!E。一般情况下,氮素盈余值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与磷肥用
量呈负相关;土壤中硝态氮的数量与氮素盈余值呈正比,与氮肥利用率呈反比。黄土旱塬地区,小麦在经济合理施
氮条件下,氮素盈余值为 ’%DA2 (; F =5!,硝态氮累积量为 !%D"" (; F =5!,说明过量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对保持作物生
产力和土壤氮素营养是必要的。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土壤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率;旱地
中图分类号:G’&AD!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I(!""2)""/A%"/ !"#%&’()*&+ ,"%-""( )’&# (&%.#(0"(1
2%&#&3&(4"1 #(1 9HBJ K7:;.=L7,MN OP:;.=67,JCQ G=R:;.87,SHQ T7:;.UR (!"#%&’() * + ,-./’#(.0 1 2-(.3′"45".67−897’# :"-(’#/7."−,:)57−8;9<,=7−>6.−>,50%:16?RU P: <=R 8P:;.
持续利用的前提。现行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平衡
的决定因素是肥料的投入水平。一般情况下,增加
氮肥投入,有利于作物吸收同化更多的氮素,增加产
量,也有利于粮食作物品质的改善[’!]。但是,作物氮素的吸收同化量并不与施氮量同步变化。通常施氮量的增加,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下降[&],土壤残留
增加,并以硝态氮的形式累积在土壤中,为环境安全
留下隐患[/3]。因此,优化的氮肥施用制度,不仅应该满足作物所需的氮素营养、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而且必须使土壤无机氮、特别是硝态氮残留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确保土壤生态系统的氮素平衡。然而,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值、氮肥利用率的数量关系,土壤硝态氮、土壤氮素平衡参数的合理范围等基本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长期肥料试验的资料,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AA
!!!!!!!!!!!!!!!!!!!!!!!!!!!!!!!!!!!!!!!!!!!!!!!!!!!!!!!!!!!!!!
[86:< BL
试验设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
验站,位于北纬 !"#’(#)’&,海拔 +,)年布设,主要以氮、磷为供试因子进行
配比,-、.(.%/")上限为 ,′0123∗( 个处理,
重复 !次。小区面积 "4" * 5 ) *。氮磷组合方式见
表 。试验土壤为粘盖黄黑垆土,试验前′—’4) 1 2 01,全氮 ’47% 1 2 01,碱
解氮 !(4’ *1 2 01,速效磷 !4’ *1 2 01,速效钾 %: .%/")或重过磷酸钙()7: .%/")。全部
肥料均于播种前作基肥一次施入耕层,机翻入土。
试验第 "年小麦收获后,采集各处理′— *;< 2 = >?< 室温下浸提硝态氮
(-/@! A-,液土比 " B ),并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 同时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表 ! 长武站氮磷配比定位试验方案 "#%& ! ’&()*+ ,- ./& %,+*0.&12 -&1.)%)3#.),+ .1)#% )+ 4/#+*56 7.#.),+
处理
CDEFG*EHG ’ $%& ’ (#%)* + , -%-&&#) +( ’ )%&*. / , -%-(0)1 /( ’ -%-**-1 +/(2 " #,3 " -%00!!),相关 性达到 #4的极显著水平,表明该方程可以反映因 子间的数量关系,并可进行预测。 当边际产量 5! 6 5+ " -,5! 6 5/ " -时,得出最高 产量施肥量: + " ##%- 78 6 9:(,/(;) " #0
78 6 9:(,/(;) " #((%& 78 6 9:(。
在最高产量施肥量下,土壤氮素盈余值为
#(%-&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78 6 9:(; 在经济最佳施肥量下,土壤氮素盈余值为 #*%&0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 78 6 9:(。表明 旱地硝态氮的累积不完全是坏事,甚至土壤中存在 一定数量的硝态氮对保持土壤生产力和养分平衡是 必要的。根据结果,确定土壤氮素盈余值合理范围 在 #* 78 6 9:(左右,在此基础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 为 (#!(* 78 6 9:(,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结论
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是保持土地生产力的前提。
但土壤氮素平衡状态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作物产
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硝态氮的
数量与氮肥用量、氮素盈余值呈正比。黄土旱塬地
区,小麦在经济合理施氮条件下,氮素盈余值为
#*%&0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 78 6 9:(,
说明过量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对保持土壤生产力和
氮素平衡是必要的;产生土壤剖面一定数量的硝态
氮累计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须的。生产实际
中,控制土壤中硝态氮的过多累积,才是我们应该解
决的现实问题。
从土壤氮素平衡来看,施氮量越大,氮素利用率
越低;配施磷肥越多,氮肥利用率越高。为了防止
硝态氮的严重积累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在生产
上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氮、磷肥合理配施。
参 考 文 献:
[#] 刘树堂,隋方功,韩晓日,等 <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品质及
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1):##&, ##*%
>?@ A B,A@? C D,EF2 G H !" #,##∗(.):*&.,*&(.):*&.,*&%
>?@ Y \,]O@ \ >,^ F28 _ =< IJJKLMN OJ PO28QMK3: JK3M?P?SK3 FRRP?LFQ
M?O2 O2 L9F28KN OJ NF25U NO?P JK3M?P?MU F25 2?M3FMK FLL@:@PFM?O2 F25 5?NQ
M3?‘@M?O2[=]< \9?2< =< AO?P AL? <,#001,(&()):(#1,(#%
[1] a?P‘@32 /,H?L9F35N = I,DF3MPKU \ !" #,.).%
[&] 李建民,李世娟,曾长立,周殿玺 < 冬小麦限水灌溉条件下土
壤硝态氮变化与氮素平衡[=]< 华北农学报,(--*,#(():)#, ))% >? = a,>? A =,YK28 \ >,Y9O@ b G< AM@5?KN O2 M9K NO?P 2?M3FMK LO2Q MK2M F25 2?M3O8K2 ‘FPF2LK ?2 V?2MK3 V9KFM RPF2MN @25K3 P?:?MK5 ?33?8FM?O2 LO25?M?O2[=]< WLMF W83?L< XO3 < A?2<,(--*,#(():)#,))%
&&)*期 党廷辉,等: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