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nitrate, nitrogen balance and
utilization in rainfed land

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


Based on the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nitrogen balance,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NUE) and soil nitrat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NUE of wheat is 30.9%–65.8% with an average of 53.6%, soil nitrate accumulation rate is 2.3%–44.1% with an average of 13.2%, and apparent nitrogen loss rate is 25.0%–42.7% with an average of 33.2%. In general,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itrogen balance value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while the correlation for phosphoru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s negative. Soil accumulated nitrat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nitrogen balance value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NUE. Nitrogen balance value is about 13.79 kg/hm2, and nitrate accumulated amount is about 23.00 kg/hm2 in the condition of economic rational fertilization for wheat production in rainfed lands of the Loess Plateau. It is showed that a rational rate of nitrogen overuse is necessary for keeping crop productivity and soil nitrogen supply.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1’!’’"!)资助。
作者简介:党廷辉(’23&—),男,陕西户县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与作物营养和施肥研究。4.5678:96:;<=>5?@ 7?-*@ 6*@ *:@
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
党廷辉,戚龙海,郭胜利,郝明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A’!’"")
摘要:利用长期肥料试验资料研究了土壤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
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BC4)为 %"D2E! 3/D#E,平均 /%D3E;土壤硝态氮累积率为 !D%E! &&D’E,平均
’%D!E;氮素表观损失率 !/D"E!&!DAE,平均 %%D!E。一般情况下,氮素盈余值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与磷肥用
量呈负相关;土壤中硝态氮的数量与氮素盈余值呈正比,与氮肥利用率呈反比。黄土旱塬地区,小麦在经济合理施
氮条件下,氮素盈余值为 ’%DA2 (; F =5!,硝态氮累积量为 !%D"" (; F =5!,说明过量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对保持作物生
产力和土壤氮素营养是必要的。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土壤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率;旱地
中图分类号:G’&AD!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I(!""2)"%$"/A%$"/
!"#$%&’()*&+ ,"%-""( )’&# (&%.$%",(&%.’/"( ,$#$(0" $(1
2%&#&3$%&’( &( .$&(4"1 #$(1
9HBJ K7:;.=L7,MN OP:;.=67,JCQ G=R:;.87,SHQ T7:;.UR
(!"#$%&’($ ) * + ,-./’#(.$0 1 2-($.$3$’ "4 5".6 7-8 97$’# :"-(’#/7$."-,:)5 7-8 ;9<,=7->6.->,5%77-?. @ABACC,:%.-7)
5,)%.$0%:16?RU P: <=R 8P:;.RWW7*7R:*,(BC4)6:U ?P78 :7/%D3E,?P78 :7!/D"E $ &!DAE -7<= 6: 6ZRV6;R PW %%D!E @ N: ;R:RV68,<=RVR 7? 6 XP?7<7ZR *PVVR86<7P: YR<-RR: :76:U :7866YPL< ’%DA2 (; F =6,6:U :7<7P: WPV -=R6< XVPUL*<7P: 7: V67:WRU 86:U? PW <=R OPR?? [86R??6V, WPV (RRX7:; *VPX XVPUL*<7Z7<, 6:U ?P78 :76"7 -’.1):?P78 :7保持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平衡,是农田土壤资源
持续利用的前提。现行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平衡
的决定因素是肥料的投入水平。一般情况下,增加
氮肥投入,有利于作物吸收同化更多的氮素,增加产
量,也有利于粮食作物品质的改善[’$!]。但是,作物
氮素的吸收同化量并不与施氮量同步变化。通常施
氮量的增加,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下降[%$&],土壤残留
增加,并以硝态氮的形式累积在土壤中,为环境安全
留下隐患[/$3]。因此,优化的氮肥施用制度,不仅应
该满足作物所需的氮素营养、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
效率,而且必须使土壤无机氮、特别是硝态氮残留量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确保土壤生态系统的氮素平
衡。然而,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值、氮肥利用率的
数量关系,土壤硝态氮、土壤氮素平衡参数的合理
范围等基本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长期肥料
试验的资料,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A%$/AA
!!!!!!!!!!!!!!!!!!!!!!!!!!!!!!!!!!!!!!!!!!!!!!!!!!!!!!!!!!!!!!
[86:< BL!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
验站,位于北纬 !"#$%&,东经 $’(#)’&,海拔 $%%’ *。
试验于 $+,)年布设,主要以氮、磷为供试因子进行
配比,-、.(.%/")上限为 $,’ 01 2 3*%,下限为 ’,将氮、
磷用量等间距地划分为 " 个水平,共设 $( 个处理,
重复 !次。小区面积 "4" * 5 ) *。氮磷组合方式见
表 $。试验土壤为粘盖黄黑垆土,试验前 ’—%’ 6*
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4) 1 2 01,全氮 ’47% 1 2 01,碱
解氮 !(4’ *1 2 01,速效磷 !4’ *1 2 01,速效钾 $%+
*1 2 01,89 ,4!。
作物为冬小麦,连作种植,一年一熟。每年 +月
中下旬播种,次年 7月下旬收获。播种前用农药处
理土壤,防治地下病虫。生长期间管理方式同大田。
品种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氮肥用尿素,磷肥用过磷
酸钙($%: .%/")或重过磷酸钙()7: .%/")。全部
肥料均于播种前作基肥一次施入耕层,机翻入土。
试验第 $" 年小麦收获后,采集各处理 ’—%’’
或 ’—)’’ 6*的分层(%’ 6*一层)土壤样品,在保持
新鲜状态下,用 $ *;< 2 = >?< 室温下浸提硝态氮
(-/@! A-,液土比 " B $),并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
同时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表 ! 长武站氮磷配比定位试验方案
"#$%& ! ’&()*+ ,- ./& %,+*0.&12 -&1.)%)3#.),+ .1)#% )+ 4/#+*56 7.#.),+
处理
CDEFG*EHG $ % ! ) " 7 ( , + $’ $$ $% $! $) $" $7 $(
-(01 2 3*%) ’ ’ ’ )" )" )" +’ +’ +’ +’ +’ $!" $!" $!" $,’ $,’ $,’
.%/"(01 2 3*%) ’ +’ $,’ )" +’ $!" ’ )" +’ $!" $,’ )" +’ $!" ’ +’ $,’
以氮磷配比定位试验前 $"年资料为基础,根据
肥料、植物、种子、降雨样品测定资料,计算各处理每
年平均氮素输入、输出量和氮肥利用率。进一步结
合第 $"年土壤硝态氮测定与计算结果,分析相关参
数的关系。几个关系式如下:
$)种子含氮量(01 2 3*%)I播种量(01 2 3*%)5种
子含氮量(:);
%)降雨输入氮(01 2 3*%)I降雨量(**)5 $’@ !
5面积($’) 5 *%)5 水比重($’! 5 01 2 *!)5 含氮量
(*1 2 01)5 $’@ 7 I降雨量(**)5含氮量(*1 2 01)5
$’ @ %;
!)施氮量为表 $ 中不同处理的施氮量
(01 2 3*%);
))作物携出氮(01 2 3*%)I子粒产量(01 2 3*%)5
子粒含氮量(:)J秸秆产量(01 2 3*%)5秸秆含氮量
(:);
")氮肥利用率(:)I(作物携出氮 @对照处理
作物携出氮)2施氮量 5 $’’;
7)某处理硝态氮累积总量(01 2 3*%)I[某处理
硝态氮含量(*1 2 01)@对照硝态氮含量(*1 2 01)]5
$’ @ 7 5土层厚度(*)5面积($’) 5 *%)5容重($’! 5
01 2 *!)I[某处理硝态氮含量(*1 2 01)@对照硝态氮
含量(*1 2 01)]5土层厚度(*)5容重(01 2 *!)5 $’;
()硝态氮累积率(:)I 硝态氮累积总量
(01 2 3*%)2总施氮量(01 2 3*%)5 $’’;
,)氮素表观损失率(:)I $’’@硝态氮累积率
(:)@氮肥利用率(:);
+)盈余值(01 2 3*%)I输入项总量(01 2 3*%)@输
出项总量(01 2 3*%);
$’)盈余率(:)I盈余值 2氮素输入量 5 $’’。
8 结果与讨论
89! 旱作小麦不同氮、磷水平下氮肥利用、土壤硝
态氮累积与土壤氮素损失
不同施肥条件下,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硝态
氮的累积量及累积率、表观损失率有较大差异。长
期试验结果(表 %)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
率(-KL)为 !’4+:!7"4,:,平均 "!47:。由于施
肥对土壤铵态氮影响不大,施肥(铵态氮 $4)$!
!4)$*1 2 01,平均 %4"7 *1 2 01)与不施肥(铵态氮 $4"7
@!4$+ *1 2 01,平均 %4!! *1 2 01)处理差异不大,因此
施肥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仅用硝态氮数据表示。不同
施氮处理硝态氮的累积率为 %4!:!))4$:,平均
$!4%:。根据土壤硝态氮累积率和氮肥利用率,估
算出旱地麦田氮素的表观损失率为 %"4’:!
)%4(:,平均 !!4%:。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不同处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与土壤硝态氮累积
"#$%& ! ’()* +,&%-,.,/()0&. 12& #.- .,/(#/& #33141%#/,). ,. 2),% 1.-&( -,55&(&./ /(&#/4&./2
处理号
!"#$%&#’%
()*
平均产量
+,#-.
(/0 1 2&3)
作物年携出氮
4")5 ( 65%$/#
[/0 1(2&3·$)]
氮肥利用率
(78
(9)
:—; &土层硝态氮 (,%"$%# )< =),- 表观损失率
>55$"#’% -)== "$%#
(9)
累积量[/0 1(2&3·$)]
>??6&6-$%#. $&)6’%
累积率(9)
>??6&6-$%#. "$%#
@ @3A3BC 3DBE $ — — — —
3 @3AFB3 3DBA $ — — — —
E @E::BC 3DBA $ — — — —
; 33EEB@ ;ABG H ;GBA . EB; ABF ?. ;3BA <
D 3;G;BE DDB@ ? FDBC 02 3BF DBC $H 3CBD $H
F 3D:GBC D;B@ ? FEBF 0 @BD EBE $H? EEB3 ?
A 3ED@BC F;BG . ;EBC H 3DB; 3CB3 0 3CB: $H
C E:@:BA C:B3 # F:BC < ;BA DB3 $H? E;B: ?.
G E:;DB@ C:BD # F@B@ <0 3B@ 3BE $ EFBF ?.#
@: E:GGBF AGB@ # DGBF <0 FBD AB3 ?. EEB@ ?
@@ E@AEBD CEB; #< F;BE 02 DBG FBF H?. 3GB@ H
@3 E@C;B: CFB; < ;DB@ H 3ABG 3:BA < E;B3 ?.
@E EED;B3 @:@B: 0 DDBG # 3@BC @FB@ # 3ABG $H
@; E3F;B@ GFBA 0 D3BA . @EB@ GBA . EABD .#
@D 3D@EB; C@B3 #< E:BG $ AGB; ;;B@ 2 3DB: $
@F E;GDB; @:CBC 2 ;FBE H? E@BD @ABD # EFB3 ?.#
@A EA3CBC @@AB; , D@B: . @CB: @:B: . ECBG #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D9 显著水平,下同。I$-6#= <)--)J#. HK .,<<#"#’% -#%%#"= J,%2,’ $ ?)-6&’ $"# =,0’,<,?$’% $% D9 -#L#- *
!2# =$&# H#-)J*
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但在相同磷肥
用量下,氮肥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土
壤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量、累积率则随着氮
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磷肥施用条件下,投
入氮肥越多,即氮磷比越高,氮肥利用率越低,硝态
氮的累积越严重。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最多的处理
为连续每年施 ( @C:/0 1 2&3,对应的硝态氮年均累积
量、累积率分别为 AGB; /0 1 2&3 和 ;;B@9,其氮肥利
用率仅 E:BG9。
同样,不同磷肥基础上,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
氮素平衡状况明显不同。氮素的回收率,指硝态氮
累积率与氮肥利用率之和,变化幅度在 DABE9!
ADB:9之间。不同氮、磷配合方式引起硝态氮累积
率变幅很大(3BE9!;;B@9),因此,降低硝态氮累
积率应是提高氮肥利用率优先考虑的途径。从施用
磷肥对氮素的影响看出,同一氮肥条件下,施用磷肥
不但减少了硝态氮的累积率,而且提高了氮肥利用
率。配施磷肥,减少硝态氮的累积,是提高旱地氮肥
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磷肥对氮素表观损失率影
响没有明显规律性。
!6! 旱作小麦不同氮、磷水平下土壤氮素输入与携
出量估算
旱作小麦生产系统中,土壤氮素输入项主要包
括肥料、种子和降雨三部分。长武氮磷配比定位试
验中,每年肥料输入的数量不同处理有很大差异。
氮素投入水平范围 :!@C: /0 1 2&3;小麦播种量 @D:
/0 1 2&3,按多年试验子粒的含氮量 @BC;9计算,相当
于每年投入 ( 3BAF /0 1 2&3;降雨的含氮量多年多次
实测,平均含 ( 3BE3 &0 1 /0,当地平均年降雨 DC;
&&,相当于每年投入 ( @EBDD /0 1 2&3(表 E)。
土壤中的氮素输出项包括作物地上部分子粒和
秸秆带走氮素、通过氨挥发和反硝化损失的氮素、淋
溶损失三部分。旱地因降雨不多,土层深厚,氮素在
土壤中的残留部分基本在小麦根系分布范围内,淋
溶损失可忽略不计,但硝态氮淋溶累积成为氮素作
物当季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多年测定结果(表 E)
表明,肥料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小麦子粒平均含氮量
@BEC9!3BE;9,秸秆平均含氮量 :B;D9!:BAG9,
根据平均产量和含氮量计算,每年小麦地上部分携
出 ( 3DBE@!@@ABEF /0 1 2&3。根据表观损失率(表
3)估算,各处理每年其他损失量为 ( @3BC!A:B:
/0 1 2&3。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盈余值为
M GB::!A:B@E /0 1 2&3。不合理的氮、磷投入比例是
导致盈余或亏缺的主要原因。
DADE期 党廷辉,等: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
表 ! 不同处理土壤氮素输入、输出与平衡
"#$%& ! ’()*+,&- (-./),+/)./) #-0 $#%#-1& (- 2+(% +3 )4& )*&#)5&-)2
处理号
!"#$% &
’(&
输入项 )*+,%
[-. /(012·$)]
输出项 3,%+,%
[-. /(012·$)]
盈余
4$5$*6#
氮肥
7#"%8589#"
种子
:##;<
降雨
=$8*
小计
:,>%(%$5
作物吸收
?"(+ ,<#
其他损失
3%0#" 5(<<
小计
:,>%(%$5 [-. /(01
2·$)] (@)
A B 2CDE AFCGG AECFA 2GCFA B 2GCFA H ICBB $ —
2 B 2CDE AFCGG AECFA 2GCEG B 2GCEG H ICFJ $ —
F B 2CDE AFCGG AECFA 2GCEG B 2GCEG H ICFJ $ —
J JG 2CDE AFCGG EACFA JDCKE AIC2 EDCBK H GCDD $>6 H A2CK >
G JG 2CDE AFCGG EACFA GGCBI A2CK EDCI2 H ECEA $>6 H AJCD $>
E JG 2CDE AFCGG EACFA GJCAA AJCI EICBG H DCDJ $> H ADC2 $
D IB 2CDE AFCGG ABECFA EJCIB 2GC2 IBCAB AEC2A 0 AKCB 0
K IB 2CDE AFCGG ABECFA KBC2F FBCE AABCKF H JCG2 >6; H GCB 6;
I IB 2CDE AFCGG ABECFA KBCGB F2CI AAFCJJ H DCAF $> H DCI 6
AB IB 2CDE AFCGG ABECFA DICAJ 2ICK ABKCIF H 2CE2 ; H 2CI ;
AA IB 2CDE AFCGG ABECFA KFCFD 2EC2 ABICGE H FC2G 6; H FCE ;
A2 AFG 2CDE AFCGG AGACFA KECJB JEC2 AF2CGD AKCDJ 0 AFCI .
AF AFG 2CDE AFCGG AGACFA ABBCIE FDCD AFKCEF A2CEI . ICJ L
AJ AFG 2CDE AFCGG AGACFA IECDA GBCE AJDCFJ FCIK # 2CI #
AG AKB 2CDE AFCGG AIECFA KACAK JGCB A2ECAK DBCAF M FICB 8
AE AKB 2CDE AFCGG AIECFA ABKCKJ EGC2 ADJCBB 22CFA 8 A2CJ L.
AD AKB 2CDE AFCGG AIECFA AADCFE DBCB AKDCFK KCIF L GCB #
注(’(%#):表中产量为 AG年平均值。!0# N8#5; 8< $O#"$.# (L AG N#$"<&
67! 土壤氮素平衡、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肥料用量
间的相互关系
土壤氮素盈余值是反映土壤氮素平衡的指标之
一[D]。本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素盈余值随
氮、磷肥的投入水平而变化。通常情况下,同一磷肥
水平上,氮素盈余值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同一氮
肥水平上,其与磷肥用量呈负相关。经过对土壤氮
素盈余值与氮、磷用量的线性回归,得出:
’盈余值 P H FCIEA Q BC2F2’ H BCAFAR
(* P AD," P BCK2D!!)
式中,’为氮肥用量(’ -. / 012),R为磷肥用量(R23G
-. / 012)。
由公式可以推断出不同磷肥基础上,保持土壤
氮素平衡需要投入的氮肥用量。该关系式,既反映
了氮素平衡与氮、磷肥的相关关系,也反映了他们之
间的数量关系。对保持黄土高原南部高原沟壑区旱
地土壤养分平衡,评价施肥制度的合理性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在氮素投入过量的情况下,多余的氮素主要以
硝态氮的形式在土壤剖面中累积,导致肥料资源的
浪费,甚至存在潜在的环境问题。根据试验结果,土
壤硝态氮(:)与氮、磷数量关系的线性数学表达式为
: P GC2JK Q BC2F2’ H BCAFAR(* P AD," P BCK2E!!)。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土壤中硝态氮的数量与氮肥
用量呈正比。
氮素盈余值与土壤硝态氮的线性数学表达式为
: P ICAK2D Q ACBBBF S ’盈余值(* P AD," P ACBBB!!)
(图 A),二者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氮素盈
余值越大,土壤中硝态氮累积越多。
图 8 土壤氮素平衡与土壤硝态氮的关系
9(,:8 ;&%#)(+- +3 ’ $#%#-1& #-0 -()*#)&
#11/5/%#)(+- (- 2+(%
EDG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AG卷
!"# 最高产量施肥量与经济最佳施肥量下土壤硝
态氮累积和土壤氮素平衡
由多年平均产量与氮肥、磷肥用量进行非线性
回归,得出旱地小麦肥料效应方程为:
! " ##$$%$& ’ (#%)* + , -%-&&#) +( ’ )%&*. / ,
-%-(0)1 /( ’ -%-**-1 +/(2 " #$,3 " -%0$0!!),相关
性达到 #4的极显著水平,表明该方程可以反映因
子间的数量关系,并可进行预测。
当边际产量 5! 6 5+ " -,5! 6 5/ " -时,得出最高
产量施肥量: + " #$#%- 78 6 9:(,/(;) " #0$%(
78 6 9:(;当 5! 6 5+ " /+ 6 /!,5! 6 5/ " // 6 /!(/+ 氮
肥单价 *%1 元 6 78,// 磷肥单价 .%- 元 6 78,/! 产量
单价 #%(元 6 78)时,得出经济最佳施肥量:+ " #.)%$
78 6 9:(,/(;) " #((%& 78 6 9:(。
在最高产量施肥量下,土壤氮素盈余值为
#(%-&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 78 6 9:(;
在经济最佳施肥量下,土壤氮素盈余值为 #*%&0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 78 6 9:(。表明
旱地硝态氮的累积不完全是坏事,甚至土壤中存在
一定数量的硝态氮对保持土壤生产力和养分平衡是
必要的。根据结果,确定土壤氮素盈余值合理范围
在 #* 78 6 9:(左右,在此基础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
为 (#!(* 78 6 9:(,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结论
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是保持土地生产力的前提。
但土壤氮素平衡状态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作物产
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硝态氮的
数量与氮肥用量、氮素盈余值呈正比。黄土旱塬地
区,小麦在经济合理施氮条件下,氮素盈余值为
#*%&0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 78 6 9:(,
说明过量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对保持土壤生产力和
氮素平衡是必要的;产生土壤剖面一定数量的硝态
氮累计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须的。生产实际
中,控制土壤中硝态氮的过多累积,才是我们应该解
决的现实问题。
从土壤氮素平衡来看,施氮量越大,氮素利用率
越低;配施磷肥越多,氮肥利用率越高。为了防止
硝态氮的严重积累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在生产
上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氮、磷肥合理配施。
参 考 文 献:
[#] 刘树堂,隋方功,韩晓日,等 <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品质及
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1):##&$,
##$*%
>?@ A B,A@? C D,EF2 G H !" #$ % IJJKLMN OJ PO28QMK3: RON?M?O2 JK3M?PQ
?SFM?O2 O2 M9K T@FP?MU F25 U?KP5 LO:RO2K2MN OJ V?2MK3 V9KFM[=]< WLMF
XOM < XO3KFP?Q;LL?5< A?2,(--),()(1):##&$,##$*%
[(] 赵会杰,薛严丰,徐立新 < 氮磷钾肥施用量及其配比对小麦品
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Y9FO E =,G@K ! C,G@ > G< IJJKLMN OJ M9K PKZKP F25 R3ORO3M?O2 OJ
2?M3O8K2,R9ONR9O3@N F25 ROMFNN?@: O2 M9K V9KFM T@FP?MU[ =]< = <
EK2F2 W83?L< [2?Z<,(--.,*$(.):*&.,*&$%
[*] 朱兆良 < 土壤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土壤与环境,(---,0
(#):#,1%
Y9@ Y >< >ONN OJ JK3M?P?SK3 + J3O: RPF2MNQNO?P NUNMK: F25 M9K NM3FMK8?KN
F25 MKL92?T@KN JO3 ?MN 3K5@LM?O2[=]< AO?P I2Z?3O2< AL? <,(---,0(#):
#,1%
[.] 刘春增,寇长林,王秋杰 < 长期施肥对砂土肥力变化及硝态氮
积累和分布的影响[=]< 土壤通报,#001,(&()):(#1,(#$%
>?@ Y \,]O@ \ >,^ F28 _ =< IJJKLMN OJ PO28QMK3: JK3M?P?SK3 FRRP?LFQ
M?O2 O2 L9F28KN OJ NF25U NO?P JK3M?P?MU F25 2?M3FMK FLL@:@PFM?O2 F25 5?NQ
M3?‘@M?O2[=]< \9?2< =< AO?P AL? <,#001,(&()):(#1,(#$%
[)] ;VK2N > X,I5VF35N ^ a< D3O@25 VFMK3 2?M3FMK PKZKPN @25K3 JK3M?P?SK5
83FNN F25 83FNNQPK8@:K RFNM@3KN[=]< = < I2Z?3O2< _@FP <,#00.,(*:
&)(,&)$%
[1] a?P‘@32 /,H?L9F35N = I,DF3MPKU \ !" #$ % +?M3FMK PKFL9?28 J3O: NUNQ
MK:FM?LFPPU M?PK5 ROMFMO J?KP5N ?2 +KV X3@2NV?L7[=]< \F2< =< I2Z?3O2<
_@FP <,#00-,#0:..$,.).%
[&] 李建民,李世娟,曾长立,周殿玺 < 冬小麦限水灌溉条件下土
壤硝态氮变化与氮素平衡[=]< 华北农学报,(--*,#$(():)#,
))%
>? = a,>? A =,YK28 \ >,Y9O@ b G< AM@5?KN O2 M9K NO?P 2?M3FMK LO2Q
MK2M F25 2?M3O8K2 ‘FPF2LK ?2 V?2MK3 V9KFM RPF2MN @25K3 P?:?MK5 ?33?8FM?O2
LO25?M?O2[=]< WLMF W83?L< XO3 < A?2<,(--*,#$(():)#,))%
&&)*期 党廷辉,等: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