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1’!’’"!)资助。
作者简介:党廷辉(’23&—),男,陕西户县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与作物营养和施肥研究。4.5678:96:;<=>5?@ 7?-*@ 6*@ *:@
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
党廷辉,戚龙海,郭胜利,郝明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A’!’"")
摘要:利用长期肥料试验资料研究了土壤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
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BC4)为 %"D2E! 3/D#E,平均 /%D3E;土壤硝态氮累积率为 !D%E! &&D’E,平均
’%D!E;氮素表观损失率 !/D"E!&!DAE,平均 %%D!E。一般情况下,氮素盈余值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与磷肥用
量呈负相关;土壤中硝态氮的数量与氮素盈余值呈正比,与氮肥利用率呈反比。黄土旱塬地区,小麦在经济合理施
氮条件下,氮素盈余值为 ’%DA2 (; F =5!,硝态氮累积量为 !%D"" (; F =5!,说明过量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对保持作物生
产力和土壤氮素营养是必要的。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土壤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率;旱地
中图分类号:G’&AD!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I(!""2)"%$"/A%$"/
!"#$%&’()*&+ ,"%-""( )’ (&%.$%",(&%.’/"( ,$#$(0" $(1
2%&3$%&’( &( .$&(4"1 #$(1
9HBJ K7:;.=L7,MN OP:;.=67,JCQ G=R:;.87,SHQ T7:;.UR
(!"#$%&’($ ) * + ,-./’#(.$0 1 2-($.$3$’ "4 5".6 7-8 97$’# :"-(’#/7$."-,:)5 7-8 ;9<,=7->6.->,5%77-?. @ABACC,:%.-7)
5,)%.$0%:16?RU P: <=R 8P:;.
持续利用的前提。现行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平衡
的决定因素是肥料的投入水平。一般情况下,增加
氮肥投入,有利于作物吸收同化更多的氮素,增加产
量,也有利于粮食作物品质的改善[’$!]。但是,作物
氮素的吸收同化量并不与施氮量同步变化。通常施
氮量的增加,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下降[%$&],土壤残留
增加,并以硝态氮的形式累积在土壤中,为环境安全
留下隐患[/$3]。因此,优化的氮肥施用制度,不仅应
该满足作物所需的氮素营养、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
效率,而且必须使土壤无机氮、特别是硝态氮残留量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确保土壤生态系统的氮素平
衡。然而,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值、氮肥利用率的
数量关系,土壤硝态氮、土壤氮素平衡参数的合理
范围等基本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长期肥料
试验的资料,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A%$/AA
!!!!!!!!!!!!!!!!!!!!!!!!!!!!!!!!!!!!!!!!!!!!!!!!!!!!!!!!!!!!!!
[86:< BL
试验设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
验站,位于北纬 !"#$%&,东经 $’(#)’&,海拔 $%%’ *。
试验于 $+,)年布设,主要以氮、磷为供试因子进行
配比,-、.(.%/")上限为 $,’ 01 2 3*%,下限为 ’,将氮、
磷用量等间距地划分为 " 个水平,共设 $( 个处理,
重复 !次。小区面积 "4" * 5 ) *。氮磷组合方式见
表 $。试验土壤为粘盖黄黑垆土,试验前 ’—%’ 6*
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4) 1 2 01,全氮 ’47% 1 2 01,碱
解氮 !(4’ *1 2 01,速效磷 !4’ *1 2 01,速效钾 $%+
*1 2 01,89 ,4!。
作物为冬小麦,连作种植,一年一熟。每年 +月
中下旬播种,次年 7月下旬收获。播种前用农药处
理土壤,防治地下病虫。生长期间管理方式同大田。
品种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氮肥用尿素,磷肥用过磷
酸钙($%: .%/")或重过磷酸钙()7: .%/")。全部
肥料均于播种前作基肥一次施入耕层,机翻入土。
试验第 $" 年小麦收获后,采集各处理 ’—%’’
或 ’—)’’ 6*的分层(%’ 6*一层)土壤样品,在保持
新鲜状态下,用 $ *;< 2 = >?< 室温下浸提硝态氮
(-/@! A-,液土比 " B $),并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
同时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表 ! 长武站氮磷配比定位试验方案
"#$%& ! ’&()*+ ,- ./& %,+*0.&12 -&1.)%)3#.),+ .1)#% )+ 4/#+*56 7.#.),+
处理
CDEFG*EHG $ % ! ) " 7 ( , + $’ $$ $% $! $) $" $7 $(
-(01 2 3*%) ’ ’ ’ )" )" )" +’ +’ +’ +’ +’ $!" $!" $!" $,’ $,’ $,’
.%/"(01 2 3*%) ’ +’ $,’ )" +’ $!" ’ )" +’ $!" $,’ )" +’ $!" ’ +’ $,’
以氮磷配比定位试验前 $"年资料为基础,根据
肥料、植物、种子、降雨样品测定资料,计算各处理每
年平均氮素输入、输出量和氮肥利用率。进一步结
合第 $"年土壤硝态氮测定与计算结果,分析相关参
数的关系。几个关系式如下:
$)种子含氮量(01 2 3*%)I播种量(01 2 3*%)5种
子含氮量(:);
%)降雨输入氮(01 2 3*%)I降雨量(**)5 $’@ !
5面积($’) 5 *%)5 水比重($’! 5 01 2 *!)5 含氮量
(*1 2 01)5 $’@ 7 I降雨量(**)5含氮量(*1 2 01)5
$’ @ %;
!)施氮量为表 $ 中不同处理的施氮量
(01 2 3*%);
))作物携出氮(01 2 3*%)I子粒产量(01 2 3*%)5
子粒含氮量(:)J秸秆产量(01 2 3*%)5秸秆含氮量
(:);
")氮肥利用率(:)I(作物携出氮 @对照处理
作物携出氮)2施氮量 5 $’’;
7)某处理硝态氮累积总量(01 2 3*%)I[某处理
硝态氮含量(*1 2 01)@对照硝态氮含量(*1 2 01)]5
$’ @ 7 5土层厚度(*)5面积($’) 5 *%)5容重($’! 5
01 2 *!)I[某处理硝态氮含量(*1 2 01)@对照硝态氮
含量(*1 2 01)]5土层厚度(*)5容重(01 2 *!)5 $’;
()硝态氮累积率(:)I 硝态氮累积总量
(01 2 3*%)2总施氮量(01 2 3*%)5 $’’;
,)氮素表观损失率(:)I $’’@硝态氮累积率
(:)@氮肥利用率(:);
+)盈余值(01 2 3*%)I输入项总量(01 2 3*%)@输
出项总量(01 2 3*%);
$’)盈余率(:)I盈余值 2氮素输入量 5 $’’。
8 结果与讨论
89! 旱作小麦不同氮、磷水平下氮肥利用、土壤硝
态氮累积与土壤氮素损失
不同施肥条件下,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硝态
氮的累积量及累积率、表观损失率有较大差异。长
期试验结果(表 %)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
率(-KL)为 !’4+:!7"4,:,平均 "!47:。由于施
肥对土壤铵态氮影响不大,施肥(铵态氮 $4)$!
!4)$*1 2 01,平均 %4"7 *1 2 01)与不施肥(铵态氮 $4"7
@!4$+ *1 2 01,平均 %4!! *1 2 01)处理差异不大,因此
施肥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仅用硝态氮数据表示。不同
施氮处理硝态氮的累积率为 %4!:!))4$:,平均
$!4%:。根据土壤硝态氮累积率和氮肥利用率,估
算出旱地麦田氮素的表观损失率为 %"4’:!
)%4(:,平均 !!4%:。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不同处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与土壤硝态氮累积
"#$%& ! ’()* +,&%-,.,/()0&. 12& #.- .,/(#/& #33141%#/,). ,. 2),% 1.-&( -,55&(&./ /(/4&./2
处理号
!"#$%’%
()*
平均产量
+,#-.
(/0 1 2&3)
作物年携出氮
4")5 ( 65%$/#
[/0 1(2&3·$)]
氮肥利用率
(78
(9)
:—; &土层硝态氮 (,%"$%# )< =),- 表观损失率
>55$"#’% -)== "$%#
(9)
累积量[/0 1(2&3·$)]
>??6&6-$%#. $&)6’%
累积率(9)
>??6&6-$%#. "$%#
@ @3A3BC 3DBE $ — — — —
3 @3AFB3 3DBA $ — — — —
E @E::BC 3DBA $ — — — —
; 33EEB@ ;ABG H ;GBA . EB; ABF ?. ;3BA <
D 3;G;BE DDB@ ? FDBC 02 3BF DBC $H 3CBD $H
F 3D:GBC D;B@ ? FEBF 0 @BD EBE $H? EEB3 ?
A 3ED@BC F;BG . ;EBC H 3DB; 3CB3 0 3CB: $H
C E:@:BA C:B3 # F:BC < ;BA DB3 $H? E;B: ?.
G E:;DB@ C:BD # F@B@ <0 3B@ 3BE $ EFBF ?.#
@: E:GGBF AGB@ # DGBF <0 FBD AB3 ?. EEB@ ?
@@ E@AEBD CEB; #< F;BE 02 DBG FBF H?. 3GB@ H
@3 E@C;B: CFB; < ;DB@ H 3ABG 3:BA < E;B3 ?.
@E EED;B3 @:@B: 0 DDBG # 3@BC @FB@ # 3ABG $H
@; E3F;B@ GFBA 0 D3BA . @EB@ GBA . EABD .#
@D 3D@EB; C@B3 #< E:BG $ AGB; ;;B@ 2 3DB: $
@F E;GDB; @:CBC 2 ;FBE H? E@BD @ABD # EFB3 ?.#
@A EA3CBC @@AB; , D@B: . @CB: @:B: . ECBG #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D9 显著水平,下同。I$-6#= <)--)J#. HK .,<<#"#’% -#%%#"= J,%2,’ $ ?)-6&’ $"# =,0’,<,?$’% $% D9 -#L#- *
!2# =$ H#-)J*
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但在相同磷肥
用量下,氮肥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土
壤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量、累积率则随着氮
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磷肥施用条件下,投
入氮肥越多,即氮磷比越高,氮肥利用率越低,硝态
氮的累积越严重。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最多的处理
为连续每年施 ( @C:/0 1 2&3,对应的硝态氮年均累积
量、累积率分别为 AGB; /0 1 2&3 和 ;;B@9,其氮肥利
用率仅 E:BG9。
同样,不同磷肥基础上,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
氮素平衡状况明显不同。氮素的回收率,指硝态氮
累积率与氮肥利用率之和,变化幅度在 DABE9!
ADB:9之间。不同氮、磷配合方式引起硝态氮累积
率变幅很大(3BE9!;;B@9),因此,降低硝态氮累
积率应是提高氮肥利用率优先考虑的途径。从施用
磷肥对氮素的影响看出,同一氮肥条件下,施用磷肥
不但减少了硝态氮的累积率,而且提高了氮肥利用
率。配施磷肥,减少硝态氮的累积,是提高旱地氮肥
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磷肥对氮素表观损失率影
响没有明显规律性。
!6! 旱作小麦不同氮、磷水平下土壤氮素输入与携
出量估算
旱作小麦生产系统中,土壤氮素输入项主要包
括肥料、种子和降雨三部分。长武氮磷配比定位试
验中,每年肥料输入的数量不同处理有很大差异。
氮素投入水平范围 :!@C: /0 1 2&3;小麦播种量 @D:
/0 1 2&3,按多年试验子粒的含氮量 @BC;9计算,相当
于每年投入 ( 3BAF /0 1 2&3;降雨的含氮量多年多次
实测,平均含 ( 3BE3 &0 1 /0,当地平均年降雨 DC;
&&,相当于每年投入 ( @EBDD /0 1 2&3(表 E)。
土壤中的氮素输出项包括作物地上部分子粒和
秸秆带走氮素、通过氨挥发和反硝化损失的氮素、淋
溶损失三部分。旱地因降雨不多,土层深厚,氮素在
土壤中的残留部分基本在小麦根系分布范围内,淋
溶损失可忽略不计,但硝态氮淋溶累积成为氮素作
物当季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多年测定结果(表 E)
表明,肥料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小麦子粒平均含氮量
@BEC9!3BE;9,秸秆平均含氮量 :B;D9!:BAG9,
根据平均产量和含氮量计算,每年小麦地上部分携
出 ( 3DBE@!@@ABEF /0 1 2&3。根据表观损失率(表
3)估算,各处理每年其他损失量为 ( @3BC!A:B:
/0 1 2&3。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盈余值为
M GB::!A:B@E /0 1 2&3。不合理的氮、磷投入比例是
导致盈余或亏缺的主要原因。
DADE期 党廷辉,等: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
表 ! 不同处理土壤氮素输入、输出与平衡
"#$%& ! ’()*+,&- (-./),+/)./) #-0 $#%#-1& (- 2+(% +3 )4& )*)5&-)2
处理号
!"#$% &
’(&
输入项 )*+,%
[-. /(012·$)]
输出项 3,%+,%
[-. /(012·$)]
盈余
4$5$*6#
氮肥
7#"%8589#"
种子
:##;<
降雨
=$8*
小计
:,>%(%$5
作物吸收
?"(+ ,<#
其他损失
3%0#" 5(<<
小计
:,>%(%$5 [-. /(01
2·$)] (@)
A B 2CDE AFCGG AECFA 2GCFA B 2GCFA H ICBB $ —
2 B 2CDE AFCGG AECFA 2GCEG B 2GCEG H ICFJ $ —
F B 2CDE AFCGG AECFA 2GCEG B 2GCEG H ICFJ $ —
J JG 2CDE AFCGG EACFA JDCKE AIC2 EDCBK H GCDD $>6 H A2CK >
G JG 2CDE AFCGG EACFA GGCBI A2CK EDCI2 H ECEA $>6 H AJCD $>
E JG 2CDE AFCGG EACFA GJCAA AJCI EICBG H DCDJ $> H ADC2 $
D IB 2CDE AFCGG ABECFA EJCIB 2GC2 IBCAB AEC2A 0 AKCB 0
K IB 2CDE AFCGG ABECFA KBC2F FBCE AABCKF H JCG2 >6; H GCB 6;
I IB 2CDE AFCGG ABECFA KBCGB F2CI AAFCJJ H DCAF $> H DCI 6
AB IB 2CDE AFCGG ABECFA DICAJ 2ICK ABKCIF H 2CE2 ; H 2CI ;
AA IB 2CDE AFCGG ABECFA KFCFD 2EC2 ABICGE H FC2G 6; H FCE ;
A2 AFG 2CDE AFCGG AGACFA KECJB JEC2 AF2CGD AKCDJ 0 AFCI .
AF AFG 2CDE AFCGG AGACFA ABBCIE FDCD AFKCEF A2CEI . ICJ L
AJ AFG 2CDE AFCGG AGACFA IECDA GBCE AJDCFJ FCIK # 2CI #
AG AKB 2CDE AFCGG AIECFA KACAK JGCB A2ECAK DBCAF M FICB 8
AE AKB 2CDE AFCGG AIECFA ABKCKJ EGC2 ADJCBB 22CFA 8 A2CJ L.
AD AKB 2CDE AFCGG AIECFA AADCFE DBCB AKDCFK KCIF L GCB #
注(’(%#):表中产量为 AG年平均值。!0# N8#5; 8< $O#"$.# (L AG N#$"<&
67! 土壤氮素平衡、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肥料用量
间的相互关系
土壤氮素盈余值是反映土壤氮素平衡的指标之
一[D]。本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素盈余值随
氮、磷肥的投入水平而变化。通常情况下,同一磷肥
水平上,氮素盈余值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同一氮
肥水平上,其与磷肥用量呈负相关。经过对土壤氮
素盈余值与氮、磷用量的线性回归,得出:
’盈余值 P H FCIEA Q BC2F2’ H BCAFAR
(* P AD," P BCK2D!!)
式中,’为氮肥用量(’ -. / 012),R为磷肥用量(R23G
-. / 012)。
由公式可以推断出不同磷肥基础上,保持土壤
氮素平衡需要投入的氮肥用量。该关系式,既反映
了氮素平衡与氮、磷肥的相关关系,也反映了他们之
间的数量关系。对保持黄土高原南部高原沟壑区旱
地土壤养分平衡,评价施肥制度的合理性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在氮素投入过量的情况下,多余的氮素主要以
硝态氮的形式在土壤剖面中累积,导致肥料资源的
浪费,甚至存在潜在的环境问题。根据试验结果,土
壤硝态氮(:)与氮、磷数量关系的线性数学表达式为
: P GC2JK Q BC2F2’ H BCAFAR(* P AD," P BCK2E!!)。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土壤中硝态氮的数量与氮肥
用量呈正比。
氮素盈余值与土壤硝态氮的线性数学表达式为
: P ICAK2D Q ACBBBF S ’盈余值(* P AD," P ACBBB!!)
(图 A),二者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氮素盈
余值越大,土壤中硝态氮累积越多。
图 8 土壤氮素平衡与土壤硝态氮的关系
9(,:8 ;&%#)(+- +3 ’ $#%#-1& #-0 -()*#)&
#11/5/%#)(+- (- 2+(%
EDG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AG卷
!"# 最高产量施肥量与经济最佳施肥量下土壤硝
态氮累积和土壤氮素平衡
由多年平均产量与氮肥、磷肥用量进行非线性
回归,得出旱地小麦肥料效应方程为:
! " ##$$%$& ’ (#%)* + , -%-&) +( ’ )%&*. / ,
-%-(0)1 /( ’ -%-**-1 +/(2 " #$,3 " -%0$0!!),相关
性达到 #4的极显著水平,表明该方程可以反映因
子间的数量关系,并可进行预测。
当边际产量 5! 6 5+ " -,5! 6 5/ " -时,得出最高
产量施肥量: + " #$#%- 78 6 9:(,/(;) " #0$%(
78 6 9:(;当 5! 6 5+ " /+ 6 /!,5! 6 5/ " // 6 /!(/+ 氮
肥单价 *%1 元 6 78,// 磷肥单价 .%- 元 6 78,/! 产量
单价 #%(元 6 78)时,得出经济最佳施肥量:+ " #.)%$
78 6 9:(,/(;) " #((%& 78 6 9:(。
在最高产量施肥量下,土壤氮素盈余值为
#(%-&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 78 6 9:(;
在经济最佳施肥量下,土壤氮素盈余值为 #*%&0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 78 6 9:(。表明
旱地硝态氮的累积不完全是坏事,甚至土壤中存在
一定数量的硝态氮对保持土壤生产力和养分平衡是
必要的。根据结果,确定土壤氮素盈余值合理范围
在 #* 78 6 9:(左右,在此基础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
为 (#!(* 78 6 9:(,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结论
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是保持土地生产力的前提。
但土壤氮素平衡状态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作物产
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硝态氮的
数量与氮肥用量、氮素盈余值呈正比。黄土旱塬地
区,小麦在经济合理施氮条件下,氮素盈余值为
#*%&0 78 6 9:(,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 (*%-- 78 6 9:(,
说明过量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对保持土壤生产力和
氮素平衡是必要的;产生土壤剖面一定数量的硝态
氮累计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须的。生产实际
中,控制土壤中硝态氮的过多累积,才是我们应该解
决的现实问题。
从土壤氮素平衡来看,施氮量越大,氮素利用率
越低;配施磷肥越多,氮肥利用率越高。为了防止
硝态氮的严重积累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在生产
上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氮、磷肥合理配施。
参 考 文 献:
[#] 刘树堂,隋方功,韩晓日,等 <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品质及
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1):##&$,
##$*%
>?@ A B,A@? C D,EF2 G H !" #$ % IJJKLMN OJ PO28QMK3: RON?M?O2 JK3M?PQ
?SFM?O2 O2 M9K T@FP?MU F25 U?KP5 LO:RO2K2MN OJ V?2MK3 V9KFM[=]< WLMF
XOM < XO3KFP?Q;LL?5< A?2,(--),()(1):##&$,##$*%
[(] 赵会杰,薛严丰,徐立新 < 氮磷钾肥施用量及其配比对小麦品
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Y9FO E =,G@K ! C,G@ > G< IJJKLMN OJ M9K PKZKP F25 R3ORO3M?O2 OJ
2?M3O8K2,R9ONR9O3@N F25 ROMFNN?@: O2 M9K V9KFM T@FP?MU[ =]< = <
EK2F2 W83?L< [2?Z<,(--.,*$(.):*&.,*&$%
[*] 朱兆良 < 土壤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土壤与环境,(---,0
(#):#,1%
Y9@ Y >< >ONN OJ JK3M?P?SK3 + J3O: RPF2MNQNO?P NUNMK: F25 M9K NM3FMK8?KN
F25 MKL92?T@KN JO3 ?MN 3K5@LM?O2[=]< AO?P I2Z?3O2< AL? <,(---,0(#):
#,1%
[.] 刘春增,寇长林,王秋杰 < 长期施肥对砂土肥力变化及硝态氮
积累和分布的影响[=]< 土壤通报,#001,(&()):(#1,(#$%
>?@ Y \,]O@ \ >,^ F28 _ =< IJJKLMN OJ PO28QMK3: JK3M?P?SK3 FRRP?LFQ
M?O2 O2 L9F28KN OJ NF25U NO?P JK3M?P?MU F25 2?M3FMK FLL@:@PFM?O2 F25 5?NQ
M3?‘@M?O2[=]< \9?2< =< AO?P AL? <,#001,(&()):(#1,(#$%
[)] ;VK2N > X,I5VF35N ^ a< D3O@25 VFMK3 2?M3FMK PKZKPN @25K3 JK3M?P?SK5
83FNN F25 83FNNQPK8@:K RFNM@3KN[=]< = < I2Z?3O2< _@FP <,#00.,(*:
&)(,&)$%
[1] a?P‘@32 /,H?L9F35N = I,DF3MPKU \ !" #$ % +?M3FMK PKFL9?28 J3O: NUNQ
MK:FM?LFPPU M?PK5 ROMFMO J?KP5N ?2 +KV X3@2NV?L7[=]< \F2< =< I2Z?3O2<
_@FP <,#00-,#0:..$,.).%
[&] 李建民,李世娟,曾长立,周殿玺 < 冬小麦限水灌溉条件下土
壤硝态氮变化与氮素平衡[=]< 华北农学报,(--*,#$(():)#,
))%
>? = a,>? A =,YK28 \ >,Y9O@ b G< AM@5?KN O2 M9K NO?P 2?M3FMK LO2Q
MK2M F25 2?M3O8K2 ‘FPF2LK ?2 V?2MK3 V9KFM RPF2MN @25K3 P?:?MK5 ?33?8FM?O2
LO25?M?O2[=]< WLMF W83?L< XO3 < A?2<,(--*,#$(():)#,))%
&&)*期 党廷辉,等: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