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01/)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吴迪(%(#!—),男,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234:"%"$#!%"#,,!,567894::;<=8>?@ A88:B 8AB A>
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
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吴 迪,黄绍文!,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
明,适宜氮肥运筹方式、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能显著增加春玉米产量,氮肥两次追肥处理的产量较一次追肥处理
的产量增加 %"C,D!%)C"D,配施有机肥增产 %"C’D!%#C"D,坐水种增产 (C%D,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增产 !"CED。
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分别提
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 %%C%D!!(C&D、!#C"D!!#C#D和 ’!C%D,依次提高干物质积累总量 %%C(D! %&C&D、
!%C!D! !ECED和 !,C(D。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可提高 1、0、F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
养分最大吸收速率以 F最高,1居中,0最低;养分吸收总量以 1最高,F居中,0最低;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
时间以 F最早(&)C!!,"CE G),1居中(,&C’!,#C& G),0最晚()%CE!)EC# G),三者均早于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
的时间(#!C&!#(C’ G)。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有利于 1、0、F养分由营养体向子粒的转运量、转运
效率、子粒中养分含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以 0 最高(&(C’D!,,C%D),其次是 1(E%C&D!
&&C%D),F最低(’&C(D!’#C"D)。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 !!& H? I <7!,基肥 J拔节肥比 % J ’,配施有机肥结合坐
水种,为最佳施肥处理。
关键词:氮肥运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转运
中图分类号:K&%’C",!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L(!""()"!$"’%)$%"
!""#$%& ’" ()%*’+#( "#*%),)-#* ./(/+#.#(%,’*+/()$ ./(0*# /11,)$/%)’( /(2
3#24)**)+/%)’( &’5)(+ ’( ./)-# 6)#,2,/(2 (0%*)#(% 01%/7# /(2 %*/(&,’$/%)’(
MN .9,ON-1P K<8Q6;3>!,R/1 R96S=>
( !"#$%$&$’ () *+,%-&.$&,/. 0’#(&,’# /"1 0’+%("/. 2./"%"+,34%"’#’ *-/1’56 () *+,%-&.$&,/. 7-%’"-’# 8 9%"%#$,6 ()
*+,%-&.$&,’ :’6 ;/<(,/$(,6 () 3,(= >&$,%$%(" /"1 ?’,$%.%@/$%(",A’%B%"+ CDDDEC,34%"/)
83&%*/$%:2<9: :T=GS ;8: AQ>G=AT3G TQ G3T3U79>3 T<3 3VV3AT: QV >9TUQ?3> V3UT949W3U 78>8?373>T,QU?8>9A 78>=U3 8XX49A86
T9Q> 8>G Y3G69UU9?8T9Q> :Q;9>? Q> 789W3 S934G,GUS 78TT3U 8AA=7=48T9Q>,=XT8H3 8>G TU8>:4QA8T9Q> QV 1,0 8>G F,8>G >96
TUQ?3> U3AQZ3US U8T3 B 2<3 U3:=4T: :9TUQ?3> V3UT949W3U 78>8?373>T,QU?8>9A 78>=U3 8XX49A8T9Q> 8>G Y3G6
9UU9?8T9Q> :Q;9>? :9?>9V9A8>T4S 9>AU38:3G :XU9>? 789W3 S934G B 2<3 8Z3U8?3 S934G 9>AU38:3 ;8: %"C,D$%)C"D VQU >9TUQ?3>
V3UT949W3U TQX6GU3::9>? VQU T;Q T973:,%"C’D$%#C"D VQU QU?8>9A 78>=U3 8XX49A8T9Q>,(C%D VQU Y3G69UU9?8T9Q> :Q;9>?,
8>G !"CED VQU T<3 AQ7Y9>3G QU?8>9A 78>=U3 8XX49A8T9Q> 8>G Y3G69UU9?8T9Q> :Q;9>? AQ7X8U3G TQ >9TUQ?3> V3UT949W3U TQX6
GU3::9>? VQU Q>3 T973,U3:X3AT9Z34S B K9?>9V9A8>T 9>AU38:3 9> U8T3 QV 78[97=7 GUS 78TT3U 8AA=7=48T9Q> 8>G TQT84 8AA=7=486
T9Q> 87Q=>T QV GUS 78TT3U ;8: QY:3UZ3G YS >9TUQ?3> V3UT949W3U TQX6GU3::9>? VQU T;Q T973:,QU?8>9A 78>=U3 8XX49A8T9Q>,8>G
T<3 AQ7Y9>3G QU?8>9A 78>=U3 8XX49A8T9Q> 8>G Y3G69UU9?8T9Q> :Q;9>? AQ7X8U3G TQ >9TUQ?3> V3UT949W3U TQX6GU3::9>? VQU Q>3
T973,;9T< U3:X3AT9Z3 9>AU38:3 QV %%C%D$!(C&D,!#C"D$!#C#D 8>G ’!C%D VQU U8T3 QV 78[97=7 GUS 78TT3U 8AA=7=6
48T9Q>,8>G %%C(D$%&C&D,!%C!D$!ECED 8>G !,C(D VQU TQT84 8AA=7=48T9Q> 87Q=>T QV GUS 78TT3U B \8[97=7 =XT8H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048>T 1=TU9T9Q> 8>G ]3UT949W3U KA93>A3
!"#$ "%& #’#"( )*#"+$ ",’)%# ’- .,/ "%& 0 1%2!$"3$& ’451’)3(6 46 %1#!’7$% -$!#1(18$! #’*9&!$331%7 -’! #:’ #1,$3,’!7"%12
,"%)!$ "**(12"#1’%,"%& #;$ 2’,41%$& ’!7"%12 ,"%)!$ "**(12"#1’% "%& 4$&91!!17"#1’% 3’:1%7< = 7$%$!"( ’!&$! :"3 -’(9
(’:$& 46 0 > . > / -’! ,"?1,), %)#!1$%# )*#"+$ !"#$,. > 0 > / -’! #’#"( %)#!1$%# )*#"+$ ",’)%#,"%& 0(@ABC
DEFBG &)> .(E@BHDEIB@ &)> /(AJBGDAGBI &)-’! #;$ "**$"!1%7 #1,$ ’- ,"?1,), %)#!1$%# )*#"+$ !"#$,:;12;
:$!$ $"!(1$! #;"% #;"# ’- ,"?1,), "22),)("#1’% !"#$ ’- &!6 ,"##$!(ICB@DIKBH &)< L$,"!+"4($ 1%2!$"3$ 1% #!"%3(’2"#1’%
",’)%# "%& $--121$%26 ’- .,/,0 -!’, 5$7$#"#15$ ’!7"%3 #’ 7!"1%3,%)#!1$%# 2’%#$%# 1% 7!"1%,"%& %1#!’7$% !$2’5$!6 !"#$
:"3 -’)%& 46 %1#!’7$% -$!#1(18$! #’*9&!$331%7 -’! #:’ #1,$3,’!7"%12 ,"%)!$ "**(12"#1’% "%& 4$&91!!17"#1’% 3’:1%7,"%& *!’9
*’!#1’% ’- %)#!1$%#3 1% 7!"1%3 :"3 -’((’:$& 46 /(@KBHMDEEBJM)> .(GJB@MD@@BJM)> 0(H@BKMDHIBFM)<
N%&$! #;$ $?*$!1,$%# 2’%&1#1’%3,#;$ !$2’,,$%& -$!#1(18$! -’!,)(" :"3 %1#!’7$% "**(1$& CC@ +7 O ;" :1#; J O G %1#!’7$% -$!9
#1(18$! "**(1$& "3 4"312 -$!#1(18$! "%& H O G "3 P’1%#1%7 -$!#1(18$! 2’,41%$& :1#; ’!7"%12 ,"%)!$ "**(12"#1’% "%& 4$&91!!17"#1’%
3’:1%7<
!"# $%&’(:%1#!’7$% -$!#1(18$! ,"%"7$,$%#;3*!1%7 ,"18$;61$(&;&6%",123 ’- &!6 ,"##$! "22),)("#1’%;%)#!1$%# )*#"+$
"%& #!"%3(’2"#1’%
玉米对氮素营养比较敏感,氮肥运筹方式对玉
米产量和品质有重要的影响[JDK]。东北半干旱地
区,大田作物以雨养为主,在一定氮肥运筹方式的基
础上配施有机无机肥、坐水种为主要的保产措
施[JFDJH]。近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因
素的影响,有关氮肥运筹方式、有机无机肥配施、坐
水种等高产综合栽培措施对春玉米养分吸收转运动
态规律、氮素利用率及产量影响等方面较为系统的
研究鲜见报道。为此,本文以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
为试验平台加以研究,以期为农田肥水资源可持续
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区概况
本试验于 CFFA 年 G 月至 K 月在吉林省榆树市
粮食高产示范区进行,该区位于东经 JCEBGKQ、北纬
GGBIFQ。春玉米生长季内!JFR积温 HJHKR,无霜
期 J@G &。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CFI ,,),较历年
(CFFC!CFFE年)平均降水量(@CJ ,,)减少 EFBJM,属
干旱年份,春玉米生育期内降水量分布见图 J。供试
土壤为黑土,质地中壤,F—CF 2, 土层容重 JBHE
7 O 2,H,有机质含量 C@BJ 7 O +7,硝态氮 AJBC ,7 O +7,速
效磷 HGBC ,7 O +7,速效钾 CAJBC ,7 O +7,*S EBJ。
图 ) +,,-年 .月至 /月试验地区降水量
0123) 45" 6&"71618981%: %; 85" "<6"&1=":8 (18" ;&%= >6&1? 8% @"68"=A"& +,,-
IJH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J@卷
!"# 试验设计
试验设 !个处理(详见表 "),随机排列,# 次重
复,小区面积为 #$ %&。供试品种为先玉 ##’。试验
用氮肥为尿素(( )*+),磷肥为过磷酸钙(,&-’
".+),钾肥为氯化钾(/&- *$+)。除对照不施氮肥
外,各处理氮(()、磷(,&-’)、钾(/&-)肥用量相同,
分别为 &&’、0$、"&$ 12 3 4%&。氮肥按表 " 设计量施
用,第一次追施时间为拔节期(*月 &!),第二次追施
时间为吐丝期(!月 *日),磷肥和钾肥均作基肥(沟
施)。有机肥为腐熟鲜猪粪(水分、全氮、全磷和全钾
含量分别为 #05.+、$50*+、"50*+和 "5!)+),用量
为 "$ 6 3 4%&,播种前均匀施入小区后翻入耕层。坐
水种处理的小区灌水量为 *$ %# 3 4%&,播种前灌水
(灌于播种带上)。春玉米生育期内不进行人工灌
溉,于 ) 月 &* 日播种,种植密度为 *5$ 万株 3 4%&,0
月 &*日收获。田间管理按高产田的管理方案进行。
表 ! 试验处理
$%&’( ! )*+(,-.(/0%’ 0,(%0.(/01
编 号
789:
试验处理
;<=:>?%:@6AB 6>:A6%:@6C
(" 3 # D& 3 # ,/ E(" 3 #)(基 E(& 3 #)(追
(" 3 )D# 3 ) ,/ E(" 3 ))(基 E(# 3 ))(追
(" 3 )D# 3 )F ,/ E(" 3 ))(基 E(# 3 ))(追 E坐水种
(" 3 )D# 3 )G ,/ E(" 3 ))(基 E(# 3 ))(追 E有机肥
(" 3 )D# 3 )GF ,/E(" 3 ))(基 E(# 3 ))(追 E有机肥 E坐水种
(" 3 )D& 3 ) D" 3 ) ,/ E(" 3 ))(基 E(& 3 ))(追 E(" 3 ))(追
(" 3 #D" 3 # D" 3 # ,/ E(" 3 #)(基 E(" 3 #)(追 E(" 3 #)(追
($ ,/
注((86:):(基—(?6>82:@ H:>6?B?I:> JAC: A==B?KA6?8@;(追—(?6>82:@
H:>6?B?I:> 68=L9>:CC?@2;坐水种—M:9L?>>?2A6?8@ C8N?@2;有机肥—->2A@?K
%A66:>
!"2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即苗期(*月 ’日)、拔节期
(*月 &.日)、大喇叭口期(.月 "&日)、抽雄期(.月
日)、吐丝期(!月 !日)、灌浆期(!月 &$日)、乳熟
期(0月 "日)、蜡熟期(0 月 "# 日)、成熟期(0 月 &’
日),分别为出苗后 #$、’&、*.、.!、0)、"$*、""!、"#$、
")& 9,从各处理选取代表性玉米 ’!"$株(苗期 #$
株),分别测定营养体和子粒的干物重及氮、磷、钾养
分含量。
玉米植株养分的测定:将样品在 "$’O下杀青
#$ %?@,之后于 *$!!$O下烘干至衡重,称重后粉碎
供养分分析测定用。样品经 P&Q-) RP&-& 消煮后,
采用半微量凯式定氮法测全氮、钒钼黄比色法测全
磷、原子吸收法测全钾含量。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利用 Q,QQ"#5$ 和 ;
# 结果与分析
#"! 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
的影响
表 &表明,适宜氮肥运筹方式、配施有机肥和坐
水种均能显著增加春玉米产量。氮肥两次追肥处理
((" 3)D& 3 ) D" 3 )、(" 3#D" 3 # D" 3 #)的产量显著较一次追肥处理
((" 3#D& 3 #、(" 3)D# 3 ))的高,其中 (" 3)D& 3 ) D" 3 )处理的产量
高于 (" 3#D" 3 # D" 3 #处理的产量,但差异不显著。两次追
肥处理 (" 3)D& 3 ) D" 3 )和 (" 3#D" 3 # D" 3 #的产量平均分别为
0&"!5.和 0$.)5! 12 3 4%&,较一次追肥处理 (" 3)D# 3 )、
(" 3#D& 3 #的产量增加 "$5*+!".5$+。在 (" 3)D# 3 )处理
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增产 "!5$+;在 (" 3)D# 3 )结合
坐水种((" 3)D# 3 )F)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增产
"$5#+。在 (" 3)D# 3 )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增产
05"+;在 (" 3)D# 3 )和配施有机肥((" 3)D# 3 )G)处理的基
础上,坐水种效果不明显,这与施用的有机肥含水量
较高(#05.+)有关,因而配施有机肥减弱了坐水种
的增产效果。在 (" 3)D# 3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
并坐水种增产 &$5)+,可见在氮肥一次追施的基础
上,施用有机肥结合坐水种的互作增产作用显著大
于施用有机肥或坐水种单一因素的增产作用,同时
也显著高于氮肥两次追施的增产效果。
#"# 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干物
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回归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春玉米不
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均可用 S82?C6?K方
程 T U 1 3(" E A:J<)描述(表 #、表 )),式中 T为干物
质或养分吸收量,V为时间(9),1、A、J为待定参数,
均通过 Q,QQ统计软件拟合求得,获得的经验方程经
W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对拟合方程求导数,可得
T%A< U R 1 X J 3 ),对应时间为V%A< U R B@A 3 J,1 3 " E A
相当于曲线的截距,反映着不同处理的背景,其值越
高,则 T越大。由上述方程可以看出,J对 T影响有
限,而 1却有明显差异,反映了氮肥运筹、施用有机
肥和坐水种处理引起的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的变
化。
0"#&期 吴迪,等: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表 ! 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 ! ’((&)* +( ,-*.+/&, #00%-)#*-+,,#00%1-,/ +./#,-) 2#,3.&,#,4 5+6-,/ 6-*7 6#*&. +, 1-&%4 +( 50.-,/ 2#-8&
处理 产量 !"#$%(&’ ( )*+) 显著性检验 ,#-.
,/#0.*#1. ! " # 平均 23#/0’# 45 65
78 99:8;6 94<+;: 9=>8;9 9?6?;? @ 6<9;? # A
76 ( >B+ ( > <+=4;9 ?<<8;6 ?:9:;9 ?<<8;6 @ :64;4 % C
76 ( >B6 ( > B6 ( > =+>?;> <<:4;? =6:6;4 =8?:;< @ +8:;6 D E
76 ( :B+ ( : B6 ( : =4>8;: <4?>;? =44+;6 =+6<;? @ 44<;? FD 2E
76 ( :B> ( : <>>8;9 <86<;= <+?:;< <+8<;6 @ 699;+ % C
76 ( :B> ( :G <=4=;+ =6><;= ?=;: <=4=;+ @ 6?=;? D E
76 ( :B> ( :H =<98;? ==8?;< =+<:;+ =9<:;+ @ >:?;+ 0F 2E
76 ( :B> ( :HG =9<:;> 6868>;< =<9:;< =<<:;> @ +68;: 0 2
注(7I.#):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 65和 45 显著水平,下同 J K0$L#- MI$$IN#% FO %"MM#/#1. D0P".0$ 01% -*0$$ $#..#/- 0/# -"’1"M"D01.
0. 65 01% 45 $#3#$-,/#-P#D."3#$OJ ,)# -0*# F#$INJ
+;+;6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 适宜氮肥运筹方
式和配施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
累速率和积累总量(表 >)。氮肥两次追肥处理
(76 (:B+ ( : B6 ( :、76 (>B6 ( > B6 ( >)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
累总量均较一次追肥处理(76 (>B+ ( >、76 (:B> ( :)的高,分
别提高 66;65! +=;45和 66;=5! 64;45,其中
76 (:B+ ( : B6 ( :处理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
较 76 (>B6 ( > B6 ( >处理的分别高 68;85和 >;>5。表明增
加氮肥追施次数、减小基施比重有利于干物质最大
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的提高。
表 9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 :+/-5*-)方程回归分析
"#$%& 9 :+/-5*-) &;3#*-+, #,#%15-5 (+. 4.1 2#**&. #))323%#*-+, +( 50.-,/ 2#-8&
处理
,/#0.*#1.
回归方程
Q#’/#--"I1 #RL0."I1 /
最大积累速率
S2Q6)
[’ ((P$01.·%)]
最大积累速率
出现的天数(%)
,)# %0O- IM S2Q
积累总量
,I.0$ 0DDL*L$0."I1
(’ ( P$01.)
76 ( >B+ ( > O T +<4;8=8 ((6 U 9+<;>=?#V8;8?9W) 8;==4 4;:+ <:;< +?=;=
76 ( > B6 ( > B6 ( > O T >69;?=: ((6 U 49=;>+6#V8;8?9W) 8;==: 9;8+ <>;4 >6>;+
76 ( : B+ ( : B6 ( : O T >>=;:=? ((6 U 9?9;9:<#V8;8?
76 ( : B> ( : O T +<>;?>> ((6 U :+8;9?6#V8;8?+W) 8;==? 4;66 <>;= +?=;=
76 ( : B> ( :G O T +==;+=< ((6 U >:<;?4+#V8;8?8W) 8;==4 4;+: <>;9 +<4;?
76 ( : B> ( :H O T >4>;4<6 ((6 U :?<;>?>#V8;8?:W) 8;==9 9;4: <>;: >>=;>
76 ( : B> ( :HG O T >94;666 ((6 U ::=;886#V8;8?:W) 8;==? 9;?4 <+;4 >44;>
78 O T +9>;<9> ((6 U >96;=4:#V8;899W) 8;==+ :;>4 <=;> +:<;8
6)S2Q:,)# )"’)#-. 0DDL*L$0."I1 /0.#;/8;86(?)T 8;?=<
在 76 (:B> (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使干物质
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分别提高 +<;85 和
+6;+5;在 76 (:B> ( :结合坐水种(76 (:B> ( :G)处理的基
础上,配施有机肥使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
量分别提高 +<;<5和 +:;:5。
坐水种对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的影
响不明显。在 76 (:B> ( :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使干物
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分别提高 +;45和
+;65;在 76 (:B> ( :和配施有机肥(76 (:B> ( :H)处理的基
础上,坐水种使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分
别提高 >;+5和 :;?5。
但在 76 (:B> (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
种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最高,分别
为 9;?4 ’ (( P$01.·%)和 >44;> ’ ( P$01.,分别提高
>+;65和 +9;=5。表明在适宜氮肥运筹方式的基础
上配施有机肥结合坐水种可使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
和积累总量显著提高。
表 >还表明,施用有机肥、坐水种、增加氮肥追
施次数和减小基追比均可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
出现的时间,但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施肥处理
条件下,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为 <+;4!
<:;< %,而不施氮处理为 <=;> %。在 76 (:B> ( :处理的基
8+>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64卷
础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处理(!" #$%& # $’()干物质
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最早()*+, -),比其它处
理提早 .+/!0+) -。可见,施用有机肥、坐水种、适
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是通过影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
最大速率及其出现的时间而影响干物质积累总量。
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越高、出现的时间越早,越有利
于积累总量的提高。
*+*+* 春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 表 $表明,
春玉米对养分吸收过程也可用 12345647方程 8 9 : #
(" ; <=>?)进行描述,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春玉米对
养分的吸收与干物质积累具有相似的动态规律,氮
肥合理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可提高春玉米
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及提前最大吸收速率
出现的时间。
表 ! 春玉米氮、磷、钾吸收量 "#$%&’%(方程回归分析
)*+,- ! "#$%&’%( -./*’%#0 *0*,1&%& 2#3 4,5,6 /7’*8- #2 &73%0$ 9*%:-
处理
@A=<6B=C6
项目
D6=B
回归方程
E=3A=5542C =FG<642C A
最大吸收速率
HIJE")
[B3 #(KL
出现的天数(-)
@M= -
@26
!" # & %" # & %" # & N 9 &+)0$ #(" ; &".+,.P=Q.+.)$R) .+//$ )"+" 0)+& &+0P
!" # $ %* # $ %" # $ N 9 &+,"* #(" ; 0.*+P&)=Q.+./$R) .+//, )*+, 0)+" &+0)
!" # $ %& # $ N 9 &+.// #(" ; /0)+,*)=Q.+".&R) .+//) P/+) 00+) &+"0
!" # $ %& # $( N 9 &+**P #(" ; ))0+.,.=Q.+".&R) .+//P )&+" 0,+/ &+*/
!" # $ %& # $’ N 9 &+0"$ #(" ; $0)+/0P=Q.+./*R) .+//, )&+" 00+/ &+PP
!" # $ %& # $’( N 9 &+0)$ #(" ; $0"+/.0=Q.+./$R) .+//, )0+0 0,+& &+)"
!. N 9 *+&0& #(" ; &0*+*&"=Q.+.)0R) .+//$ ,.+) 0)+, *+&/
!" # & %* # & S N 9 .+P0$ #(" ; ,"*+&".=Q.+.),R) .+/$/ "0+* P&+$ .+P"
!" # & %" # & %" # & N 9 .+)), #(" ; &/P+,//=Q.+.).R) .+/$) "P+P P$+) .+).
!" # $ %* # $ %" # $ N 9 .+)/) #(" ; &/"+$).=Q.+.)"R) .+/,/ ")+* P&+P .+)&
!" # $ %& # $ N 9 .+PP, #(" ; $$&+00P=Q.+.)&R) .+/,P "0+" P&+$ .+P&
!" # $ %& # $( N 9 .+).0 #(" ; ,/,+&0&=Q.+.))R) .+/,& "P+P P*+0 .+P$
!" # $ %& # $’ N 9 .+/&0 #(" ; &&$+P0,=Q.+.P/R) .+/0$ ")+, P&+0 .+))
!" # $ %& # $’( N 9 .+//& #(" ; $."+/..=Q.+.)$R) .+/,) *.+/ P"+$ .+/.
!. N 9 .+,0, #(" ; *$"+&),=Q.+.P$R) .+/). ".+, P$+" .+,,
!" # & %* # & T N 9 *+$)) #(" ; "$,)P/)+".=Q.+*&,R) .+/,/ "$0+* 0.+$ "+/&
!" # & %" # & %" # & N 9 *+P)$ #(" ; ,,$)../+P.=Q.+*,)R) .+/). "P/+0 0.+* *+&"
!" # $ %* # $ %" # $ N 9 *+)"* #(" ; 00,/.".+".=Q.+*0,R) .+/PP ")0+& ,/+& *+&0
!" # $ %& # $ N 9 *+,/& #(" ; )*$/*"+&$=Q.+**PR) .+/PP "$P+* 0.+. *+",
!" # $ %& # $( N 9 *+00P #(" ; $/,",."+".=Q.+*0,R) .+/P. "P0+P ,)+* *+**
!" # $ %& # $’ N 9 &+..P #(" ; ,))0).+*"=Q.+**$R) .+/P$ "0)+$ ,/+& *+,$
!" # $ %& # $’( N 9 &+")P #(" ; &0*),,)+&.=Q.+*0$R) .+/P/ *".+& ,P+* *+P$
!. N 9 *+"$, #(" ; *)/*)/P+$.=Q.+*$)R) .+/P* "&&+. 0.+. "+0P
")HIJE:@M= M43M=56 <>52AK642C A<6= A.+."(P)9 .+P/)
氮肥两次追肥处理(!" #$%* # $ %" # $、!" #&%" # & %" # &)的
!、S、T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均较一次追
肥处理(!" #&%* # &、!" #$%& # $)的高,!、S、T养分最大吸收
速率分别提高 "+0U! &+,U、/+&U! "&+.U 和
**+.U! *P+$U,!、S、T 养分吸收总量分别提高
",+.U!"0+,U、/+0U!"0+/U和 P+$U!**+&U。
其中 !" #$%* # $ %" # $处理的 !、S、T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
吸收总量较 !" #&%" # & %" # &处理的略高,!、S、T养分最大
吸收速率分别提高 "+PU、*+)U和 &+PU,!、S、T养
分吸收总量分别提高 .+&U、&+)U和 *+*U。表明
氮肥两次追施、减小基施比重有利于植株对养分最
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的提高。
在 !" #$%& #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使养分最
大吸收速率分别提高 $+"U、"$+/U和 "$+$U,使养
分吸收总量分别提高 "/+&U、*.+,U和 ")+"U;在
!" #$%& # $结合坐水种(!" #$%& #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
"*&*期 吴迪,等: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有机肥使 !、"、# 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分别提高
$%&’、()%(’和 (*%+’,使养分吸收总量分别提高
(,%)’、&(%-’和 &.%$’。
在 !( /$0. / $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使养分最大吸
收速率分别提高 $%(’、*%*’和 &+%+’,使养分吸
收总量分别提高 $%(’、(%$’和 .%.’;在 !( /$0. / $和
配施有机肥(!( /$0. / $1)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使 !、
"、# 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分别提高 $%&’、(.%+’、
&$%*’,使养分吸收总量分别提高 (%(’、&%.’和
2%*’。
在 !( /$0. /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
使 !、"、# 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分别提高 )%,’、
&*%)’和 $&%*’,使养分吸收总量分别提高 &+%-’、
&.%.’和 &2%$’。
可见,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对养分最大吸收速
率和吸收总量的提高作用大于配施有机肥或坐水种
单一因素的作用,也大于氮肥运筹的作用,其中施用
有机肥的作用大于坐水种的作用。
表 $还看出,植株对 #的最大吸收速率较 !的
高,而积累总量低于后者。可能的原因是,植株对 #
的较大吸收速率持续的时间较短,在玉米生育后期
下降迅速,成熟期甚至出现“钾素外渗”现象,这与高
聚林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植株对 !素的需
求大于 #素,是植株对 !、#积累差异的另一原因。
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以钾最早(,2%&
!-+%$ 3);氮居中(-,%.!-)%, 3);而磷最晚(2(%$
!2$%) 3),三者均早于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的
时间()&%,!)*%. 3),说明玉米对 !、"、#的吸收为
干物质的积累提供必要的养分保证。
氮肥两次追肥处理(!( /$0& / $ 0( / $、!( /.0( / . 0( / .)的养
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较一次追肥处理
(!( /.0& / .、!( /$0. / $)的略晚,由于增加氮肥的追施次数
延长了春玉米植株对养分较高吸收强度的持续时
间,并推迟了吸收峰值出现的结果。
!"# 氮、磷、钾养分的转运
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来源于根系吸收养分的
直接运输,另一部分来源于营养器官养分的再转移。
养分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是营养体养分向子粒转
移量的重要指标。表 ,看出,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
施用有机肥、坐水种均有利于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
氮肥两次追肥处理(!( /$0& / $ 0( / $、!( /.0( / . 0( / .)的养分转
运效率较一次追肥处理(!( /.0& / .、!( /$0. / $)的高,!、"、
#养分的转运效率分别提高了 (%+’!-%)’、&%)’
!2%(’和 +%.’!.%*’,其中 !( /$0& / $ 0( / $处理的养分
转运效率较 !( /.0( / . 0( / .的略高。可见,增加氮肥追施
次数、减小氮肥基施比重有利于养分向子粒转运。
在 !( /$0. /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使 !、"、#
的转运效率分别提高 -%-’、&%&’和 +%)’;在
!( /$0. / $结合坐水种(!( /$0. / $4)处理的基础上,配施
有机肥使 !、"、# 养分转运效率分别提高 (&%2’、
(%)’和 (%*’。表明在 !( /$0. /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
有机肥更有利于 !转运效率的提高。
在 !( /$0. / $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使 !、"、#的转
运效率分别提高 +%$’、2%,’和 (%$’;在 !( /$0. / $和
配施有机肥(!( /$0. / $1)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使 !、
"、#的转运效率分别提高 -%&’、2%(’和 &%$’。说
明 !( /$0. / $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更有利于 "转运效
率的提高。
在 !( /$0. /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
使 !、"、# 的转运效率分别提高 (.%(’、*%$’和
.%.’。经比较可以看出,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对养
分转移效率提高的交互作用大于施用有机肥或坐水
种的单因素作用,显著高于氮肥运筹的作用。表 ,
还看出,在 !、"、# 养分中,转运效率以 " 最高
(,*%.’!--%(’),其次是 !($(%,’!,,%(’),#最
低(.,%*’!.)%+’)。可见,作为主要代谢库的子粒
对 !、"的需求量大于对 #的需求,是造成养分转运
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施用有机肥、坐水种和氮肥运筹方式影响着养
分向子粒转运,因而也影响了全株养分中子粒养分
所占的比例(表 ,)。施用有机肥、坐水种及适宜的
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养分向子粒的转运和分配,使
子粒养分比例明显提高,从而提高子粒产量。
!"$ 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率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适
宜的氮肥运筹氮、施用有机肥和坐水种有利于氮收
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从而影响产量水平。
表 - 表明,氮肥两次追肥处理(!( /$0& / $ 0( / $、
!( /.0( / . 0( / .)的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
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较一次追肥处理(!( /.0& / .、
!( /$0. / $)的高,分别提高 (.%+’!(*%2’、,(%$’!
((,%(’、-+%&’! -2%)’和 *%2’! (2%+’,其中
!( /$0& / $ 0( / $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 !( /.0( / . 0( / .处理的高。
可见,增加氮肥追施次数、减小基施比例,能为春玉
米整个生育时期提供比较平衡、稳定的氮素供应,从
而有利于春玉米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营养体氮、磷、钾向子粒的转运量及转运效率
"#$%& ! "’#()%*+#,-*( #.*/(, #(0 &11-+-&(+2 *1 3,4 #(0 5 1’*. 6&7&,#,-6& *’7#() ,* 7’#-()
转运比例
!"#$%&’(#)*’$ "#)*’ ’+ $,)"*-$)% +"’.
/-0-)#)*/- ’"0#$% )’ 0"#*$%
不同施肥处理 1*++-"-$) +-")*&*2-" )"-#).-$)%
34 5 6 78 5 6 34 5 6 74 5 6 74 5 6 34 5 9 78 5 9 74 5 9 34 5 9 76 5 9 34 5 9 76 5 9: 34 5 976 5 9; 34 5 976 5 9;: 3<
3 灌浆前吸收量(=0 5 >.8)
?@)#=- "#)- A-+’"- +*&&*$0
4BCD< 4EEDB 4EED8 4E6DC 4EFDE 8
H,"@&,% "#)- #+)-" "*@-$*$0
EBDF 4<4DF EBDF EEDG 4<
!"#$%&’(#)*’$ #.’,$)
BBD9 - EBD8 (I 4<
!"#$%&’(#)*’$ -++*(*-$(K 9CD6 I 9ED8 (I G
L#)*’ ’+ $,)"*-$)% *$ 0"#*$ G
?@)#=- "#)- A-+’"- +*&&*$0
68D8 6GDC 6CD< 66DB 6FD4 6BD9 96DB 8FD6
成熟后的剩余量(=0 5 >.8)
H,"@&,% "#)- #+)-" "*@-$*$0
48DF 46D6 46D4 46D9 48DC 49DC 49DB 4
!"#$%&’(#)*’$ #.’,$)
4EDF I 88D6 A(I 89D< A 8
!"#$%&’(#)*’$ -++*(*-$(K F
L#)*’ ’+ $,)"*-$)% *$ 0"#*$ C8DE #A C9D9 # C9DG # C4DB #A C6D9 #A C9DF # C9DB # C
?@)#=- "#)- A-+’"- +*&&*$0
4CFD6 4EFD4 8<6D8 4BCDB 4BEDC 84BD4 886DG 4G6D<
成熟后的剩余量(=0 5 >.8)
H,"@&,% "#)- #+)-" "*@-$*$0
448D6 486DB 48FDF 44BDC 44BDE 46CD8 46BDF EBD4
转运量(=0 5 >.8)
!"#$%&’(#)*’$ #.’,$)
F9D< - C8D6 (I CFDG A( FED4 I C
!"#$%&’(#)*’$ -++*(*-$(K 6FD6 #A 6FDE #A 6CDC # 6FDB #A 6CD6 #A 6CD4 #A 6BD< # 6GDE A
子粒养分的比例(J)
L#)*’ ’+ $,)"*-$)% *$ 0"#*$ 4FDF ( 4CD9 #A( 4CDF #A 4CDG #A 4CDG #A 4CDC #A 4BD< # 4FDE A(
注:转运量(=0 5 >.8)O 灌浆前营养体养分吸收量(=0 5 >.8)P 成熟期营养体养分吸收量(=0 5 >.8);转运效率(J) O 养分转运量
(=0 5 >.8)5灌浆前营养体养分吸收量(=0 5 >.8)Q 4<<;子粒养分比例(J)O 成熟后子粒养分吸收量(=0 5 >.8)5植株养分吸收量(=0 5 >.8)Q 4<<
3’)-7 !"#$%&’(#)*’$ #.’,$)(=0 5 >.8)O ?@)#=- "#)- *$ /-0-)#)*/- .#%%-% A-+’"- +*&&*$0(=0 5 >.8)P H,"@&,% "#)- *$ /-0-)#)*/- .#%%-% #+)-" "*@-$*$0(=0 5
>.8);!"#$%&’(#)*’$ -++*(*-$(K(J)O !"#$%&’(#)*’$ #.’,$)(=0 5 >.8)5 ?@)#=- "#)- *$ /-0-)#)*/- .#%%-% A-+’"- +*&&*$0(=0 5 >.8)Q 4<<;L#)*’ ’+ $,)"*-$)% *$
0"#*$ O ?@)#=- "#)- *$ 0"#*$ #+)-" "*@-$*$0(=0 5 >.8)5 ?@)#=- "#)- *$ @$) #+)-" "*@-$*$0(=0 5 >.8)Q 4<<[4G]
同行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在 GJ水平显著。R#&,-% AK I*++-"-$) &-))-"% S*)>*$ # "’S #"- %*0$*+*(#$)&K I*++-"-$)(TH1 !-%),! U
指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
别提高 4FDCJ、E
使其分别提高 4BDGJ、94D8J、GCDBJ和 4
99D4J、4CD9J和 BD6J;在 34 5976 5 9和配施有机肥
(34 5976 5 9 ;)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使其分别提高
6D9J、FDCJ、6DBJ和 8D4J。在 34 5976 5 9处理的基础
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处理(34 5976 5 9:;)的氮收获
指数和氮肥利用率均最高。可见在适宜氮肥运筹的
基础上配施有机肥较坐水种更有利于氮肥利用率的
提高,配施有机肥结合坐水种的综合作用更为显著。
可见,施用有机肥、坐水种、适宜的氮肥运筹方
6868期 吴迪,等: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表 ! 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 ’((&)*+ ,( -.*/,0&- 1#-#0&1&-*,,/0#-.) 1#-2/& #33%.)#*.,-,#-4 $&45.//.0#*.,- +,6.-0 ,-
(&/*.%.7&/58 2+& &((.).&-)9 ,( +3/.-0 1#.7&
处理
!"#$%’%
氮收获指数
( )$"*#+% ,’-#.
(/)
氮肥农学效率
01"2’2&,3 #44,3,#’35
(611"$,’ 7 61)
氮肥吸收利用率
(,%"21#’ "#32*#"5 "$%#
(/)
氮肥偏生产力
8$"%,$9 4$3%2" :"2-;3%,*,%5
(611"$,’ 7 61)
(< 7 =>? 7 = @AB? 3 CB
(< 7 @ >= 7 @I C
:92% "#3#,*#- ( 4#"%,9,O#"(!()M !2%$9 ( $33;&;9$%,2’ $F2*# 1"2;’- :9$’% ,’ %)# O#"2P( 32’%"29(!E)]7 Q( L
式,可促进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减少氮素损失、
从而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获得更高的子粒产量。
: 讨论
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以雨养为主,春
季播种时期是一年中最为干旱的季节之一,由于土
壤墒情的不足会出现苗弱、少苗甚至无苗的现象。
在本实验条件下,春玉米苗期(出苗后 =E -)降水量
仅为 <@BH&&,土壤含水量成为春玉米前期生长的主
要影响因素,对其后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很大,
合理的坐水种能促使玉米种子萌发,并使得苗壮、根
系发达,前期生长茁壮,是抗春旱、保全苗、保壮苗的
有效措施[
等[&= 7 )&?对出苗率、长势及产量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且节水效果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在 (< 7@>= 7 @处理
的基础上,坐水种增产 AB,差异显著;在 (< 7@>= 7 @
和配施有机肥((< 7@>= 7 @J)处理的基础上,坐水种增
产 ?B,差异不显著,这与施用的有机肥含水量较
高(=ABD/)有关,因而配施有机肥减弱了坐水种的
增产效果,但交互作用显著,超过氮肥运筹的增产效
果。
有机M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项重要
措施。有机和无机肥配施,可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
率、氮肥利用率[?E]。宋日等[?<]和李宗新等[??]研究
认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使玉米产量提高显著。
在适宜氮肥运筹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不但可以提
高土壤微生物量和酶的活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
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而且可以增强土壤蓄
水保肥性[?@],对干旱年份保产尤为重要。本研究表
明,在 (< 7@>= 7 @处理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增产
础上,配施有机肥增产
互增产作用大于施用有机肥或坐水种单一因素的增
产作用。
玉米的氮肥运筹方式应依据品种的生理特性、
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规律,以及土壤性质和肥力而
选择应用。本试验研究表明,氮肥两次追肥处理
((< 7@>? 7 @ >< 7 @、(< 7=>< 7 = >< 7 =)的产量明显较一次追肥处理
((< 7=>? 7 =、(< 7@>= 7 @)的高;氮肥基追比 < > =((< 7@>? 7 @ >< 7 @
和 (< 7@>= 7 @)处理的产量分别高于基追比 < > ?
((< 7=>< 7 = >< 7 =和 (< 7=>? 7 =)处理的产量。玉米一生中两
个重要阶段吸氮最多,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占
=DB= /)和吐丝至子粒建成期(占 =
的 GE/以上[?C],可见,两次追施氮肥满足了春玉米
重要生育期的氮素需求,氮肥后移对玉米生育期内
的氮素平衡尤为重要,均有利于产量的提高。马国
胜等[?H]通过粮饲兼用玉米(陕单 =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后重式的氮肥运筹方式可显著
改善和提高玉米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石玉等[!*]研
究认为,在土壤无机氮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少施底肥
可以显著减少氮肥的表观损失,适当加大追施氮量,
有利于氮素的吸收转运,提高氮肥利用率,获得较高
的子粒产量。因此东北地区土壤基础肥力较高,宜
采用后重式氮肥运筹方式,适当增加氮肥追施用量。
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施氮量为 !!" %& ’ ()!,
基肥 +拔节肥比例为 , + -,配施有机肥并结合坐水种
的处理(., ’/+- ’ /01)产量最高为 233/#- %& ’ ()!,增
产最显著,较其它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 !#,4!
!"#/4,为最佳施肥处理。
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的积累基本符合 5型曲线,
符合 67&89:8;方程 < = % ’(, > ?@AB)。在 .、C、D三要
素中,D的最大吸收速率最高出现最早;C最大吸收
速率最低出现的最晚;而 .居中。干物质增长快慢
与养分吸收多少虽有一定联系,但他们并不具有同
步性的特点,而是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出现在干物质
积累最大速率之前。本研究表明,养分的吸收是干
物质形成的基础,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提高是以养分
吸收速率提高为前提的。只有养分吸收速率提高,
才能保证干物质积累速率的上升。作物本身有调节
体内养分供应,保证最大生长期中所需养分之功能,
而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之前正
是此调节的一种表现。因此,尽管 .、C、D的最大吸
收速率出现的时间不同,施用有机肥、坐水种、氮肥
运筹都会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
其中 ., ’/+- ’ /01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最大
速率最高、出现的时间最早、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
总量最大。
.、C、D养分转运效率以及在子粒中的积累总
量为 C最高,.居中,而 D 最低。在 ., ’/+- ’ /氮肥运
筹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更有利于 .转运效率的提
高,而坐水种更有利于 C转运效率的提高。., ’/+- ’ /
01处理的养分转运效率以及在子粒中积累总量均
最高。可见,施用有机肥、坐水种、适宜的氮肥运筹
方式有利于提高营养体养分向子粒的转运量和转运
率,从而促进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累积,不但对作物的
生长发育有直接贡献,而且也改善了后期营养体养
分向子粒的运输,增加了收获期植株养分总量中子
粒养分所占的比例,促进了作物对肥料养分的吸收
和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产量。
参 考 文 献:
[,] D?E?A%? F G,H?E@9 I 0,0; JK@E?(?E G F !" #$ L 5M?:8?K ?E?KN989 7O
)?8P@ Q@9M7E9@ :7 E8:Q7&@E O@Q:8K8P@Q 8E ;@E:Q?K .@R <7Q%[F]L CQ@;L ST
&Q8;L,!$$/,("):/U-V/*U#
[!] 王永军,王空军,董树亭,等 L 氮肥用量、时期对墨西哥玉米产
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F]L 中国农业科学,!$$",-3(-):/2!
V/2*#
1?E& < F,1?E& D F,W7E& 5 X !" #$ L GOO@;:9 7O Y8OO@Q@E: E8:Q7&@E
?MMK8;?:87E 9:Q?:@&8@9 7E N8@KY ?EY O7Q?&@ EZ:Q8:8[@ \Z?K8:N 7O ]@? )@B8T
;?E?[F]L 5;8 L S&Q8;L 58EL,!$$",-3(-):/2!V/2*#
[-]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等 L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氮肥运筹研
究[F]L 玉米科学,!$$U,,/(,):,"$V,"!#
6Z I W,^Z@ F _,0? ‘ 5 !" #$ L 5:ZYN 7E 7M@Q?:87E?K 7O E8:Q7&@E ?T
)7E& Y8OO@Q@E: :NM@ O@@Y8E& )?8P@[F]L F L 0?8P@ 5;8 L,!$$U,,/(,):
,"$V,"!#
[/] 司贤宗,葛东杰,谭金芳,韩燕来 L 氮肥运筹方式对豫单 !$$!产
量及品质的影响[F]L 中国农学通报,!$$*,!-(U):-3-V-3*#
58 ^ ],‘@ W F,X?E F a,I?E < 6L GOO@;: 7O E8:Q7&@E O@Q:8K8P@Q ?MMK8T
;?:87E )?E?&@)@E: 7E &Q?8E N8@KY ?EY \Z?K8:N 7O 9Z))@Q )?8P@ [?Q8@:N
["] 董树亭 L 玉米生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0]L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U#
W7E& 5 XL G;7TM(N987K7&N ?EY O7Q)?:87E 7O N8@KY ?EY \Z?K8:N 8E )?8P@
[0]L b@8c8E&:I8&(@Q GYZ;?:87E CQ@99,!$$U#
[U] 石小燕 L 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产量的影响[F]L 耕作与栽
培,!$$$,(-):!/V!*#
5(8 ^
[*] 孙月轩 L 氮肥运筹比例对夏玉米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F]L
耕作与栽培,,22/,-(,):!2V-,#
5ZE < ^L GOO@;: 7O E8:Q7&@E ?MMK8;?:87E Q?:87 7E :(@ M7MZK?:87E N8@KY
?EY \Z?K8:N 7O 9Z))@Q )?8P@[F]L JZK: L CK?E: L,,22/,-(,):!2V-,#
[3] 邱荣生 L 氮肥运筹对“二旱一水”玉米群体质量影响研究[F]L
玉米科学,,22U,/(!):"-V"*#
_8Z d 5L GOO@;: 7O E8:Q7&@E 9:Q?:@&8@9 7E :(@ M7MZK?:87E \Z?K8:N 7O A?QT
K@NT)?8P@TQ8;@ Q7:?:87E )?8P@[F]L F L 0?8P@ 5;8 L,,22U,/(!):"- V
"*#
[2] 陆引罡,远红伟,刘均霞,崔保伟 L 喀斯特山区肥料运筹及对玉
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F]L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U):"!V"U#
6Z < ‘,
?Q@?9[F]L S&Q8 L d@9L SQ8Y SQ@?9,!$$*,!"(U):"!V"U#
[,$] ;Q7M N8@KY ?EY .8:Q?:@T. ?;;Z)ZK?:87E 8E 978K 8E .7Q:(R@9:@QE J(8E?
[F]L S&Q7EL FL,!$$/,2U:,$-2V,$/2#
[,,] ?EY E8:Q?:@T E8:Q7&@E ?;;Z)ZK?:87E 8E 978K ?9 ?OO@;:@Y AN !- ?EEZ?K ?MT
MK8;?:87E9 7O O@Q:8K8P@Q ?EY )?EZQ@ 8E :(@ Q?8EO?KK Q@&87E 7O .7Q:(R@9:T
@QE J(8E?[F]L .Z:Q L JN;K L S&Q7@;79N9: L,!$$U,*U:3,V2/#
[,!] IZ <,5;()8Y(?K:@Q eL WQ7Z&(: ?EY 9?K8E8:N:;7)M?Q897E 7O :(@8Q @OT
"!-!期 吴迪,等: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 &’ ()’"*+, ’-$*)$)&’ &! .,+’$%[/]0 / 0 1,+’$ 2-$* 0 3&), 3#) 0,
4556,789:6:7;6:<=
[7>] 王斌,魏永霞,张忠学,王立学 0 坐水种对东北半干旱地区玉
米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0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455:,
45(:):4?6;495=
@+’A B,@") C D,EF+’A E D,@+’A G D0 HF" "!!"#$ &’ $F" .*"I)J
&-% (+)K" A*&L$F MN %&L)’A L)$F L+$"* )’ ’&*$F"+%$ O)%$*)#$[/]0 3N%0
3#) 0 P&(.0 3$-ON0 QA*) 0,455:,45(:):4?6;495=
[7:] 高聚林,王志刚,孙继颖,等 0 青贮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0 作物学报,4558,>4(>):>8>;>89=
R+& / G,@+’A E R,3-’ / C !" #$ 0 2)$*&A"’,.F&%.F&*-% +’O
.&$+%%)-( +M%&*.$)&’ )’ "’%),+A" (+)K"[/]0 Q#$+ QA*&’0 3)’0,4558,
>4(>):>8>;>89=
[76] 宋海星,李生秀 0 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夏玉米养分累积动态
研究[/]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4554,9(:):><<;:5>=
3&’A S D,G) 3 D0 TN’+()#% &! ’-$*)"’$ +##-(-,+$)&’ )’ (+)K"
.,+’$% -’O"* O)!!"*"’$ L+$"* +’O ’)$*&A"’ %-..,N #&’O)$)&’%[/]0 1,+’$
2-$* 0 U"*$ 0 3#) 0,4554,9(:):><<;:5>=
[78] V&’$"(-**& U,V+)&*+’+ V,U"**) T !" #$ 0 2)$*&A"’ )’O)#+$&*%,-.J
$+W" +’O -$),)K+$)&’ "!!)#)"’#N )’ + (+)K" +’O M+*,"N *&$+$)&’ #*&.."O +$
O)!!"*"’$ ,"I",% +’O %&-*#"% &! 2 !"*$),)K+$)&’[/]0 U)",O P*&. X"%0,
4558,<<:77:;74:=
[7?]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续科 0 旱地玉米吸收及其氮肥利
用率研究[/]0 中国农业科学,4557,>:(4):7?<;798=
@+’A D B,P+) T D,EF+’A / Y,R+& D Z0 2)$*&A"’ -.$+W" MN #&*’
+’O 2 *"#&I"*N )’ A*+)’ )’ O*N !+*(,+’O[ /]0 3#) 0 QA*)#0 3)’0,
4557,>:(4):7?<;798=
[79] 白春晖,宋品玉,于希臣 0 阜新地区玉米坐水播种保苗效果研
究[/]0 辽宁农业科学,455?,(6)::<;65=
B+) P S,3&’A 1 C,C- D P0 X"%"+*#F &! %""O,)’A .*&$"#$)&’ +!!"#$J
"O MN %&L)’A L)$F L+$"* )’ U-[)’ +*"+%[/]0 G)+&’)’A QA*)#0 3#) 0,
455?,(6)::<;65=
[7<] 裴泽莲,丛福滋,王洪平,等 0 机械化播种不同坐水量对玉米
出苗率的影响[/]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4556,>8(:):659;675=
1") E G,P&’A U E,@+’A S 1 !" #$ 0 \!!"#$% &! %""O,)’A *+$" -’O"*
("#F+’)K"O M"OJ )**)A+$)’A %&L)’A L)$F L+$"* +(&-’$[ /]0 / 0
3F"’N+’A QA*)#-,$-*+, ]’)I0 4556,>8(:):659;675=
[45] 谷洁,高华,李鸣雷,等 0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夏玉米生长
和水分利用的影响[/]0 西北植物学报,455:,4:(:):8>9;8:4=
R- /,R+& S,G) V G !" #$ 0 \!!"#$ &! &*A+’)#J )’&*A+’)# !"*$),)K"* &’
$F" A*&L$F +’O $F" L+$"* -%" &! %-(("* (+)K"[/]0 Q#$+ B&$ 0 B&*"+,)J
^##)O0 3)’0,455:,4:(:):8>9;8:4=
[47] 宋日,吴春胜,马丽艳,等 0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玉米根
系的影响[/]0作物学报,4554,49(>):><>;><8=
3&’A X,@- P 3,V+ G C !" #$ 0 \!!"#$ &! +..,)#+$)&’ &! #&(M)’"O
!"*$),)K"*% &’ $F" *&&$ %N%$"( &! (+)K"[/]0 Q#$+ QA*&’0 3)’0,4554,
49(>):><>;><8=
[44] 李宗新,董树亭,胡昌浩,等 0 有机无机肥互作对玉米产量及
耕层土壤特性的影响[/]0 玉米科学,455:,74(>):755;754=
G) E D,T&’A 3 H,S- P S !" #$ 0 _’!,-"’#" &! &*A+’)# (+$-*" +’O
)’&*A+’)# (+$-*" )’$"*+#$)&’ &’ N)",O &! (+)K" +’O #F+*+#$"*)%$)# &!
$&.%&),[/]0 / 0 V+)K" 3#) 0,455:,74(>):755;754=
[4>] 刘恩科,赵秉强,李秀英,等 0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
壤酶活性的影响[/]0 植物生态学报,4559,>4(7):7?8;794=
G)- \ Z,EF+& B Y,G) D C !" #$ 0 B)&,&A)#+, .*&."*$)"% +’O "’KNJ
(+$)# +#$)I)$N &! +*+M," %&), +!!"#$"O MN ,&’AJ$"*( O)!!"*"’$ !"*$),)K+$)&’
%N%$"(%[/]0 / 0 1,+’$ \#&, 0 4559,>4(7):7?8;794=
[4:] S+N’"% X /,2+)O- X0 _’!,-"’#" &! ,)(",!"*$),)K"* +’O (+’-*" +..,)J
#+$)&’% &’ %&), &*A+’)# (+$$"* #&’$"’$ +’O %&), .FN%)#+, #&’O)$)&’%:+
*"I)"L[/]0 2-$* 0 PN#, 0 QA*&"#&%N%$ 0,7<<9,67:74>;7>?=
[46]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 0 中国玉米栽培学[V]0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455:=
R-& Y U,@+’A Y P,@+’A G V0 PF)’+ (+)K" #-,$)I+$)&’ %#)"’#"
[V]0 3F+’AF+):3F+’AF+) 3#)"’#" +’O H"#F’&,&AN 1*"%%,455:=
[48] 马国胜,薛吉全,张仁和,等 0 氮肥运筹对粮饲兼用玉米群体
质量与产量的影响[/]0 草业科学,4558,4>(75):8>;8?=
V+ R 3,D-" / Y,EF+’A X S !" #$ 0 \!!"#$ &! $F" ’)$*&A"’ +..,)#+J
$)&’ &’ $F" .&.-,+$)&’ N)",O +’O ‘-+,)$N &! O-+,J.-*.&%" (+)K"[/]0
1*+$ 0 3#) 0,4558,4>(75):8>;8?=
[4?] 石玉,于振文 0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
量和氮平衡的影响[/]0 生态学报,4558,48(77):>887;>88<=
3F) C,C- E @0 \!!"#$% &! ’)$*&A"’ !"*$),)K"* *+$" +’O *+$)&’ &! M+%"
+’O $&.O*"%%)’A &’ N)",O &! LF"+$,#&’$"’$ &! %&), ’)$*+$" +’O ’)$*&A"’
M+,+’#"[/]0 Q#$+ \#&, 0 3)’0,4558,48(77):>887;>88<=
84>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7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