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红 小 豆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天津农学院 牟善积 何明华
的前提卞 , 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 ,
轮作方式应做出具体安排 。 根据我
们的试验 , 在华北平原一年二作麦
茬红小豆地区 , 以 6 月中 、 下旬播
天津红小豆品种素以皮薄 、 粒匀 、 沙性
大 、 食味好著称 , 并为重要的出 口 产 品 之
一 。 根据我们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其高产栽培
技术有以下几点 :
轮 作 方 式
红小豆忌重茬和迎茬 。 天津 、 河北 、 山
东一带可采取夏粮 (小麦 、 大麦 ) 一红小豆
隔年种植方式 , 或麦一红小豆一春玉米 (高
梁 、 谷子 ) 二年三作制 。
红小豆是喜光作物 。 试验在 自然光强下
有效荚数若为 10 0% , 则遮两层 白纱布 的 为
15 %
, 遮一层黑布的仅为 5 . 7% 。 有效 荚 数
与光照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 在天津市武清
县经 5 年调查 , 凡开花结英期光照不足的年
份 , 都是红小豆减产年 。 所谓 “ 红 小 豆 耐
阴 ” 的说法恐怕缺乏根据 。 长期以来 , 将红
小豆与玉米 、 葵花等高秆作物按 小 比 例 间
作 , 往往因光照弱而倒伏减产。 因此 , 在 与
高秆作物间作时 , 应合理安排高杆作物与小
豆的空间比例 。 一般红小豆不应少于 6 行 ,
要提高产量 , 应提倡红小豆清种 。
整 地 播 种
一般选择疏松土壤耕翻深 15 一 20 厘米 ,
以促进根系 、 根瘤生长发育 。 红小豆是短 日
照作物 , 对光照反应非常敏感 。 据 初 步 观
察 , 天津红小豆需 1 .3 5一 14 小时以下的 日照
时数才能花芽分化 , 进人生殖生长阶段 。 从
1 9 8 2一 19 8 5年的播期试验看出 , 在 4 月中旬
至 6 月中旬期间潘种 , 虽播期相差 50 多天 ,
但开花初 日和熟期基本相同。 要求活动积温
2 00 0一 2 6 0 0 “ C 。 地温稳定通过 1 0一 12 ” C 便
可正常发芽出土 , 2 4一 2 8 “ C 为 开 花适温 ,
17 一 20 “ C基本上停止开花 。 因此合 理 播 期
的确定 , 应在满足红小豆对光照 、 温度要求
种为宜 。 在灾害性年份作为补救作物 , 可推
迟至 7 月25 日。 而在东北 、 西北一年一作地
区应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 、 中旬播种 。 播深
3 厘米左右 , 行距 50 一70 厘 米 , 播 量 每 亩
3 一 4 公斤 , 确保一次全苗 。
合 理 密 度
我们在产区武清县连续两年进行了密度
试验 , 每亩分别为 13 , 0 0 0 、 1 0 , 0 0 0 、 s , 0 0 0 、
6 , 7 0 0和 5 , 7 0 0株 , 以每亩 2 0 , 0 0 0株为对照的
试验结果是 :
1
.高肥土壤 , 耕层容重 1 . 5 , 总孔隙度
4 6
.
0%
, p H值 8 , 全盐含量 0 . 18 % , 有机
质 1 . 1% , 全氮 0 . 08 1% , 水解氮 7 . n 毫克 /
10 。克土 ,速效磷 g p p m ,前茬小麦亩 产一 2 50 公
斤以上的耕地 ,亩保苗 6 7 0 0与 8 0 0 0株 ,亩产分
别为 10 7 . 4和 10 5 . 5公斤 , 与对照每亩 20 , 0 c
株相比 , 增产效果达极显著 ( F值 6 . 59 ,
F
。 . 。 1为 4 . 5 6 ) , 增产分别 为 7 5%和了o % 。
2
.在中肥土壤上 (小麦亩产 150 ~ 2 50 公
斤 ) 进行上述密度试验结果 F值为7 5 . 0 6, F
测验达极显著 。 ( F 。 . 。 ;为 5 . 6 7) , 以亩保
苗 8 , 0 0 0 ~ 20 . 0 0 0株增产效果最好 。
3
. 在低肥土壤 (小麦亩产 150 公斤以下 )
上试验 , 以每亩 10 , 0 0株增产幅度最高。
综上所述 , 原来农民留苗每亩 2一4万株
是过密了 。生产上一般每亩6 , 70 0 ~ 10 , 0 0 株
较为适宜 。具体密度应视地力 、 施肥量 、 播期
和气候条件而定 。 评价合理密度的主要生物
学指标是以开花结英期叶面积指数 4 . 5 ~ 5为
宜 。
合 理 施 肥
红小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 , 每生 产 1 0
公斤籽粒连同其它生物产量大约需氮 素 6 . 6
公斤 、 磷素 1 . 6公斤 、 钾素 1 . 25 公 斤 。 19 8 2
DOI : 10. 16035 /j . i ssn. 1001 -7283. 1986. 04. 009
岌 .0令尹今 . <> .心 . 0 .心 . 0 . <> .地膜棉优质丰产规律及措施 - .- .- .- .一
、 怜 ~ ~ ~ ~ ~ ~ ~一 ~ ~ ~陕西省农科院棉花所
1 9 83 ~1 9 85年我们选用高抗枯萎兼抗黄
萎棉花良种陕 , , 5 5 , 在每亩 4 , 5 0 0一 5 , o o c株
的生育条件下 , 每年在吐絮期间选择地膜棉
和露地棉各 28 0一 3 60 株对等数 目 , 对两类棉
株相同节位各采正常吐絮棉铃 1 0个 , 晒干称
重 , 扎取皮棉 , 计算铃重和衣分率 , 然后进
行相对应的 1 一 12 果枝和 1 一 3 果节的棉纤
维物理性能比较侧定 。 3 年共测单 株 1 , 9扮
棵 , 其结果为 :
一 、 棉花纤维品质
根据我们对棉纤维物理性能测定 , 在细
度 5 , 8 0 米 / 克左右能达到符合纺纱 要 求基
础上 , 地膜棉纤维强度比露地 棉 增 加 0 . 5 4
克 , 断裂长度增加 1 . 2 1千米 , 手扯长度增加
1
.
0毫米 。 增值稳定 , 这就是地膜棉 纤 维品
质优异的主要原因 。
据测定结果 , 纤维强度最佳节位以强度
3 克为标准 , 则地膜棉平均为 2 ~ 5 果枝 ,
露地棉没有 。 优质强度果节分布 : 地膜棉为
1 ~ 12 果枝第一节 中的 n 节 , 1 一 6 果枝第
二节和 3 ~ 4 果枝第三节 , 共 19 节 , 而露地
棉只 3 一 5 果枝第一节和 2 一 3 果 枝 第 二
节 , 共 4 节 , 地膜棉显著优于露地棉 。
张 秉 金~ ~ . 。一~ 。~ >< ~ ·。 ~ ·口
二 、 经济性状
(一 ) 铃重的效果 3 年各 取 样 9 7G
株 , 地膜棉平均铃重 泛. 89 克 , 露地棉平均铃
重 3 . 78 克 , 地膜棉 铃 重 多 1 . 1 1克 , 增 重
2 9
.
37 %
。 其增产的主要原因为 , 地膜棉全部
第一果节平均铃重 5 . 淞克 , 是节位平均最大
的铃重 , 露地棉无此优越性 ; 露地棉第一果
节平均铃重 4 . 了9克 , 只相近于地膜棉的第二
果节 ; 露地棉第二果节铃重 3 . 73 克 , 只相近
于地膜棉第三果节 ; 露地棉第三果节铃重只
有 2 . 83 克 。 可见露地棉的内围铃重只相近于
地膜棉的中围铃重 , 露地棉的中围铃重只相
近于地膜棉的外围铃重 , 露地棉的外围铃重
则更小 。
5 克以上的大铃分布 : 地膜棉是 1 、 12
果枝第一节 , 1 一 8 果枝第二节和第四果枝
第三节 , 共 21 节 ; 露地棉只 2 一 7 果枝第一
节 , 共 6 节 , 尚不及地膜棉的 1 / 3 。
(二 ) 衣分率的效果 3年取样 9 70 株
衣分率地膜棉 ( 3 7 . 2了% )比露地棉 ( 3二. 2lt % )
只高 3 . 03 % , 增高不多 , 衷明衣分率不是提
高产量的主要因素 。
(三 ) 霜前花百分率 3 年地膜棉平
乒曰傀 夕、“ 气挤 . 声夕` 八人洲 吸八 . 八乒` 及户与人 乒~ 肉 八~ 决入 7 : 热曰恢 夕、 人夕、 人么创八户 勺创咬夕` 犬夕` 产 ,气不 夕`沪 、夕` 声 夕猫心 久夕二么奋 ; 夕 ~ 大户、 产 户喻犬 ` 、 J 么 . ` ` ;户` 产 乒曰 咬么沪之户 ` 决 夕` 产 夕知六夕` 2 ,户`洲 夕 、产 乒曰帐户勺肉
一 1 9 8 5年我们在产区还进行了氮 、 磷 、 钾 单
因子用量及其复因子试验 。 结果认为 , 红小
豆的施肥原则应重施磷肥 、 巧施氮肥 , 有区
别的施用钾肥 。 在土壤速效 磷 8一 14 . SP m ,
水解氮含量中等的中 、 轻度盐化 壤 质 潮 土
上 , 磷肥对红小豆的增产效果达极显著 ( F
值为 27 . 42 , F 。 . 。 1为 5 . 6 4 ) , 通过 t测验和
产量结果比较 , 亩施 P : O 。 6 . 6公斤增产效果
最高 。 资料证明 , 红小豆靠恨瘤菌固氮能 自
身供给部分氮素 , 但在中等肥力以下的土壤
上 , 施氮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 用量一般每
亩 N 2 . 5一 5公斤 , 以开花初期追施为宜 。 施
用过早 、 过多除因明显抑制很瘤的发育影响
固氮外 , 还可能 导致前期生长过旺 , 肥效不
明显。 在土壤有效评含量少于 s o p p m 时 , 施
钾有明显的 .嗜产效果 。 尤其是在龙荚期 , 在光
照不足的情况下 , 即便上壤含钾量较高 , 施钾
亦对促迸早熟和增产也有明显效果。 缺钥地
区采用。 . 03 %钥酸铰什种 , 每 亩用量 2克 (溶
于 5 。一 1卯毫升 5 。 。 C 水中 )增产效果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