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资助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王松伟(’)#’—),男,河南叶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0:"!%#(+)&’’(,123450:!""%’"+")’67849: /;9: <7 !通讯作者 ./0:"!%#(+)&+)+,123450:=5=>7?’)*+67849: /;9: <7
铵、硝营养对水稻叶细胞膜 ! " #+ 2@)培养的水稻苗期叶细胞膜,并测定了细胞膜 AB 2D.E4F/水
解活性和质子泵活性,以期阐明铵、硝营养对水稻叶细胞膜 AB 2D.E4F/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细胞膜 AB 2D.E4F/活
性最佳 GA值均为 &H!。@C+2@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AB2D.E4F/的水解活性、!34I和"3均显著高于@AB(2@培养的水稻叶;J/FK/L7−0>K分析结果看出,@C+ 2@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 AB 2D.E4F/酶浓度也高于 @AB( 2@培养的水稻叶,
说明 @C+2@培养的水稻叶中单位细胞膜上的AB2D.E4F/酶分子数量大于@AB(2@培养的水稻叶,这与细胞膜上AB2D.E4F/蛋白的表达量升高有关。此外,@C+ 2@培养的水稻叶质子泵初速度和膜囊体内外 AB浓度梯度均高于
@AB( 2@培养。由于 @C+的跨膜运输是与细胞膜上AB2D.E4F/紧密联系的主动运输过程,@C+ 2@培养的水稻叶片
细胞膜 AB 2D.E4F/活性和质子泵活性高可能与水稻叶细胞吸收大量 @C+有关。关键词:水稻;细胞膜AB2D.E4F/;铵态氮;硝态氮中图分类号:M%"%N(!""))"("∗(("&
!""## 2#(8#&
JD@O M>7?2P/5,QAR S52=>7?!,TU .57?2897,Q1@O A>92V57?,MA1@ W52L>7?,NR O9>2X94
(#( )&*+,-&* ./0 1/23,/4&/5.% 6-3&/-&*,7./83/’ 9’,3-+%5+,.% :/32&,*35;,7./83/’ <=>>?@,#A3/.)
53&%/(+ 2@)4F F>0/ 75KL>?/7 57 4 X=;L>G>75
\= KP>2GX4F/ F=FK/3 4K KX/ F//;057? FK4?/ : .X/ G04F34 3/3\L47/ AB 2D.E4F/ X=;L>0=K5< 4
KL5K5>7: .X/ G9L5K= >] G04F34 3/3\L47/ 5F 4\>[/ #"_ : .X/ >GK5393 GA ]>L KX/ G04F34 3/3\L47/ AB 2D.E4F/ 5F &H!
97;/L \>KX @AB( 2@ 47; @C$+ 2@ <90K5[4K/; G047KF : .X/ G04F34 3/3\L47/ AB 2D.E4F/ X=;L>0=K5< 4
G047KF P4F X5?X/L KX47 KX4K >] @AB( 2@ ]/; G047KF : .X/F/ L/F90KF 57;5<4K/ KX4K KX/ X5?X/L 4
04K/; /IGL/FF5>7 >] AB 2D.E4F/: .X/ AB 2 G93G 4
L57 5F 57;9] 04L?/ 43>97K @C+ 2@ 57 K> KX/ 0/4] 00F :<br9#: ;’/.&:L5;G04F34 3/3\L47/ AB 2D.E4F/;4337593;75KL4K/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E047K @9KL5K5>7 47; a/LK505^/L M<5/7铵态氮(!"#]。!"#或 !&’( 的 跨膜 运 输 均 与 细 胞 膜 上 的 "# %+,-./0( 12 (343)3(5)在膜两侧形成的 "#浓度梯度和电化学势 有关[5’4]。已有研究表明,大麦根系吸收 !"# %!时,
其质膜 "# %+,-./0 活性升高[6];玉米根系吸收
!&’( %! 时,其中两个 "# %+,-./0 基因 !"#和 !"#% 受诱导表达[7],而且其吸收 !&’( %!能力的差 异与 !"#& 的表达强弱有关[8]。 我们研究表明,!"# %!培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
"# %+,-./0活性大于 !&’( %!培养的[)9],原因主要是
根系吸收 !"#后引起根际 :"值剧烈下降(!"# %!
培养后营养液 :"为 (39,!&’( %!为 435),从而诱导
细胞膜 "# %+,-./0 的活性升高[))]。由于根系吸收
的氮素绝大部分进入叶细胞中参与各种生理代谢,
而叶细胞质外体在植物吸收 !"# %!和 !&’( %!营养下水稻叶质膜 "# %+,-./0的
水解活性和质子泵活性及其原因,对于进一步研究
质膜 "# %+,-./0在氮素营养在地上部分的吸收和转
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水稻植株培养
供试水稻( ’()*+ ,+-./+ ;<)品种为日本晴
(0+123.4+ //:< => < !?::@AB.C0)。种子用 )9D "*&*
消毒 (9 E?A,以去离子水浸泡后置于 *5F恒温光照
培养箱中催芽 * G,6 G后幼苗转移至 5 ;周转箱中,
于人工气候室中培养。)G后用营养液处理。营养 液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HIIH)常规配方,略作修改, 即在营养液中不加入硅酸盐,以避免营养液中 :" 剧烈下降。试验设 * 个处理:!"# %!用(!")*J&
配制;!&’( %!用 2.(!&()*·"*&配制,氮素浓度为9 EK L ;。M0 以 M0%1N,+ 形式配制,浓度为 *9
EK L ;。每隔 * G更换营养液一次。处理 )9 G后取水
稻叶片分离细胞膜。独立试验重复 (次。
!"# 水稻叶片细胞膜分离
叶片细胞膜分离方法参照 O.A 等[)]及狄廷均 等[)9]所用的方法,略加修改,即所用离心机为 P12QR+! 2&S;,1I &:T?EUE,R ;%79 V-,转头为 JW(* ,?。所有操作均在 9!F下进行。
!"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 )3(3) 叶片中游离 !"# %!、!&’( %!含量测定 叶
片中游离 !"#、!&’( 含量测定根据李合生[)5]的方 法。称取新鲜水稻叶片 )399 K左右置于研钵中,加 入适量去离子水及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 *5 E;刻度试管中,密封后放在沸水浴 (9 E?A,定容 到 )99 E;,再加入 )399 K 活性碳并充分振荡以脱 色,过滤后用流动注射分析仪(+UT@+E.XYZ0C/ (,PC.A # ;U0BB0 [EB",[0CE.AY)测定游离 !"# 和 !&’(
含量。
)3(3* 膜蛋白质含量测定 用 PC.G\@CG([*59)染色
法[)4]测定,PJ+(牛血清蛋白)为标准蛋白。
)3(3( 细胞膜 "# %+,-./0水解活性的测定 测定
细胞膜 "# %+,-./0 水解活性时,反应体系参照 O.A
等[)]的方法,显色过程参照 &]A?/]? 等[)6]的方法。 反应体系体积为 9359 E;,含有 (9 EE@X L ; P,- L R1J 缓冲液、5 EE@X L ; RKJ&、59 EE@X L ; Q2X、59 EE@X L ;
Q!&(、) EE@X L ; !.*R@&、)EE@XL;!.!(、939∗D(WL)PC?57(J?KE.)、5EE@XL;!.∗′+,−。加入(9!;膜蛋白(蛋白含量)!∗!K)启动反应,(9F下保温(9E?A,然后加入中止液∗359E;,∗E?A后再加入显色剂93∗5E;,(9F下保温(9E?A后测定波长6∗9AE处光吸收值。另在相同的条件下,以测定煮沸(9E?A后失去活性的膜蛋白为空白。水解活性根据单位时间内每毫克膜蛋白释放的磷含量减去空白值计算。)3(3 细胞膜蛋白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试验 细
胞膜蛋白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试验参照陈熙等[)7]
及狄廷均[)9]所用的方法。植物细胞膜 "# %+,-./0
多克隆抗体为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0 I@Y.X
^0T0C?A.CY .AG +KC?=UXTUC.X SA?>0C/?TY)-.XEKC0A教授惠
赠。
)3(35 细胞膜质子泵活性测定 参照 O.A等[)]所 用的方法。根据吖啶橙(+=C?G?A0 &C.AK0,+&)在8*
AE处吸光值的猝灭鉴定细胞微囊体内外形成的跨
质膜 :"梯度。+&的猝灭变化用连续分光光度计
测定。加入 RK%+,-(将 RKJ&和!.∗′+,−混合,:"435)启动反应,反应液中+,−的最终浓度为556期 王松伟,等:铵、硝营养对水稻叶细胞膜 "# %+,-./0和质子泵活性的影响 !!"# %。反应温度为 &’(。当猝灭值达到稳定时
加入 )*!% &’+) !!"# % 3
4通道试剂短菌杆肽 5(67-!8
9:9;9<=)。根据猝灭值的变化计算质子泵的反应速率
及其造成的 34浓度梯度。
所有数据均为 .次独立试验的平均值 >标准误
差(?=-< > @A),并采用 @B@软件中 %@5(! C *+*’)
进行处理间双重比较。
! 结果与分析
!"# 叶中的游离 ()* 含量
水稻生长到 &’ ;后,,0D. 8,培养的水稻叶中游
离 ,341 的含量为 ,341 8,培养的一半左右,这是因
为硝酸盐在叶片中被还原为 ,341[)E]。而 ,341 8,培
养的水稻叶中只检测到含量极低的游离 ,0D.(表
))。
!"! 叶细胞膜囊体纯度检验
水稻叶片样品经葡聚糖两相系统分离后获得细
胞膜的微囊体,其中各种生物膜 BFG-H=的水解活性
测定结果表明(表 &),’* !!"# % ,-,.对 34 8BFG-H=活性的抑制程度为
.J左右(,341 8,)和 )J左右(,0D. 8,),表明水稻叶
片膜微囊体中几乎没有受到液泡膜和线粒体膜的污
染;) !!"# % ,-./01 对 34 8BFG-H=
活性的抑制程度分别达到 K&J(,341 8,)和 K.J
(,0D. 8,)左右,说明在膜微囊体中主要是以细胞膜
为主。为了避免线粒体膜、液泡膜上 34 8BFG-H=以
及酸性磷酸酶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测定细胞膜 34 8
BFG-H=水解活性的各种指标中均加入 ’* !!"# % ,-,. 和 ) !!"# %&’ +和()* +培养的水稻叶片中游离%&’ 和
()* 含量比较(!, - ,,./) 01234 # 054 67891:;<7= 7> ?;<<76;1@;A4%&’ 1=? ()∗67=@4=@<7>341A4<7>%&’ +7:()* +$ >4? :;64
处理
F7=-L!=
59HH":9-L9M= ,341
:"
59HH":9-L9M= ,0D.
:"
,0D. 8, )1.+&) > ’+.. O )))+)E > 2+N1 O
注(,"L=):不同字母表示在 ! C *+*’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下同
59PP=7=
01234 ! D=5;2;@7:+<4=<;@;A4 B0C1<4 16@;A;@E 1<<76;1@4? F;@5 931<81 8482:1=4 >:78 341A4< 7> 7: ()∗+ >4? :;64
处理 BFG酶活性 BFG-H= -:L9M9LU[G9!!"# $(!Q·!9<),V7"L=9<]
F7=-L!=
’* !!"# % ,-,. *+’&) > *+*N1(.J) *+K.’ > *+*1E()J)
) !!"# % ,-./01 *+*E2 > *+**1(K&J) *+)11 > *+*)’(K.J)
注(,"L=):对抑制剂敏感的活性是指对照的活性减去加有抑制剂时的活性。括弧内为对抑制剂敏感的活性与对照活性的百分比。不同抑
制剂(包括对照)条件下的 34 8BFG-H=活性均于 V3 N+*下测定的。FS= 9
B0C1<4水解活性比较
图 )看出,在离体条件下,测定所用缓冲液的
V3值为 ’+N!N+K 的范围内,,0D. 8,培养的水稻叶
细胞膜上 34 8BFG-H= 活性都高于 ,341 8, 培养的。
而且 2 组测定值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 C
*+*’)。此外,,341 8,和 ,0D. 8,培养的水稻叶细胞
膜 34 8BFG-H=最高 V3值均为 N+&。
!"’ 和 ()∗+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 %& +
B0C1<4的 !81G与 "8比较
在 *!1***!!"# #%& ’与()* ’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 #% ’+,-./0活性的比较 1234! 567".82/69 6: ;<0 "=./7. 707>8.90 #% ’+,-./0 .?;2@2;20/ 6:#%& ’68()* ’:0A 82?0 =0.@0/ B9A08 A2::0809; "# /6=B;269/ [注(!"#):细胞膜 %& ’()*+,活性为加入−.."/01!+!2,−.."/01!+34"56和78.."/019!52后于28:下测定的。); =>+? +@#ABA#C D+, +?+/CEF A? #; <>,?@"G−.."/01+EAF,-
.."/ 0 1 ."/C=F+#+?F 78 .."/ 0 1 ?A#>+#,+# 28: H ]
%& ’()*+,活性都接近饱合(图3+),表明符合典型的米氏动力学特征。根据 I+FA′方程对数据加以转化后,活性与相应
的 ()*浓度比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6 ’
!处理 ! J 8KLM,!5N2 ’!处理 ! J 8KLL(图 3=)。
通过计算截距和斜率获得的最大反应速度 ".+O
和 #. 表明,!5N2 ’! 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 %& ’()’
*+,的".+O值为8KLLP8K−7显著高于!的 #.(8K6R
P 8K83)也大于 !%&6 ’!培养的值(8K2M P 8K83)。
CDE #%& ’和 ()∗′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 #% ’
+,-./0的免疫印迹
图 2看出,!5N2 ’!培养的水稻叶片细胞膜 %& ’
()*+,的免疫印迹的深度显著高于! 酶浓度高于 !%&6 ’! 培养。这是其水解
活性比 !%&6 ’!培养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图 C #%& ’和 ()∗′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 #% ’+,-./0的动力学特征的比较
1234C 567".82/69 6: ;<0 F290;2?/ ?<.8.?;082/;2?/ 6: "=./7. 707>8.90 #% ’+,-./0 6: #%& ’ 68 ()∗′ :0A 82?0 =0.@0/
[+H ()*+,对()∗的依赖性S<?F?@"G()∗+, +@#ABA#C "? ()* @"?@?#>+#A"?; =H 图 +经 I+FA’%"G,#方程转换图 )>+?,G">.$F G>". TAUH3+ =C #;$ I+FA$’%"G,# VW+#A"?( ! J 8KLM,!%&6 ’!;! J 8KLL,!5N2 ’!)] 图 * 细胞膜 #% ’+,-./0的G0/;089 H=6;免疫分析 1234* I77B96A0;0?;269 6: ;<0 "=./7. 707>8.90 #% ’+,-./0 >J G0/;089’H=6; CDK#%& ’和()* ’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质子泵活性比较图6表明,细胞膜微囊体中加入4U′()∗启动反应后,吖啶橙((5)开始猝灭,!5N2′!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质子泵猝灭速率(即质子泵的速率)和最大猝灭程度(和质子泵活性的影响
图 ! "#! % 3:23 409*;*9< 18 "#!%&’()活性
测定的准确性。*+,- #* 培养的水稻叶细胞膜上
!" #%&’() 的数
量增加,或是细胞膜上存在水解效率高的 %&’()酶蛋白浓度高是 *+,- #*培
养的水稻叶细胞膜上的 !" #%&’()由一
个多基因家族编码,也可能在外界环境的诱导下发
生特异性的表达。玉米在硝态氮诱导下,根系中两
个 !" # 和 !"#% 呈特异性表
达[7];番茄叶片在菌根侵染时,其质膜 !" #%&’()的 &:值
明显大于 *!". #*培养(图 8)的,但二者 !" #%&’()同工酶的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活性最佳 ;!
值未变),但是其比例可能有差异(因 &: 值有变
化)。由于水稻中有 /9个 !" #%&’()水解活性的增加程度。由于细胞膜 !" #
%&’()和
质子泵活性。具体特征表现为 ’:’?增加而 &: 降
低,最佳 ;!值偏向碱性范围[8/]。而质子泵活性变
化与此不符,这就排除了 !" #%&’()浓度高造成的(图
-)。
*+,- #*培养的水稻叶中 *+,- 含量是 *!". #*培
养的 /7倍左右。由于 *+,- 的运输是与细胞膜 !" #
%&’()形成的膜电势相偶
联的被动运输[@],转运 *+,- 比 *!". 需要更多的能
量。所以可以认为,正是由于 *+,- #*培养的水稻叶
片细胞膜 !" #21A B,C2)3D)5 &E *F12FGFH’1F63 ’3I I)3F12FGFH’1F63 F3 1A) 2AFD6(;A)2) 6G
2FH):1A) I)1)H1F63 6G ;26H)(()( JK ’ 3)L :M51F#HA’33)5 )5)H126I)[N]E
4F65 E C)21 E O6F5(,8999,-/:.8@,.-P=
[8] 0’3Q R S,OFIIF’F R S,TM1A % N () *+ E ::63FM: M;1’U) JK 2FH) 2661(E !E VF3)1FH( 6G /-*!". F3G5M? ’H26(( 1A) ;5’(:’5)::’[N]E &5’31 &AK(F65 E,/WW-,/9-:/8PW,/8<@= [-] 段英华,张亚丽,沈其荣 E 水稻根际的硝化作用与水稻的硝态 氮营养[N]E 土壤学报,899.,./(P):79-,79W= XM’3 S !,YA’3Q S Z,OA)3 [ TE *F12GFH’1F63 F3 2FH) 2AFD6;A)2) ’3I 1A) 3F12’1) 3M12F1F63 6G 2FH)[N]EH1’ &)I65 E OF3E,899.,./(P):79-
,79W=
[.] >2’LG62I * R,\5’(( XRER65)HM5′2′3I;AK(F656QFH′5′(;)H1(6G3F12′1)M;1′U)F3;5′31([N]E%&’()(:2)QM5’1F63 ’3I JF6(K31A)(F([N]E &5’31 >)55,
/WWW,//:<@@,<7W=
[<] &’5:Q2)3 R \E &5’31 ;5’(:’ :):J2’3) !" #33E T)_E &5’31 &AK(F65 E &5’31 R65 E 4F65 E,
899/,P8:7/@,7.P=
[@] S’:’(AF1’ V,V’(’F R,^D’UF 4 () *+ E O1F:M5’1F63 6G !" )?12M(F63
’3I ;5’(:’ :):J2’3) !" #%&’() F(6G62:([ N]E N E ^?;E 461 E,899-,P.
(-7W):/7P/,/7<.=
[W] [M’QQF611F O,TM;)21F 4,462(’ & () *+ E ^?;2)((F63 6G ’ ;M1’1F_) AFQA#
’GGF3F1K *+,- 12’3(;621)2 ’3I 6G ’3 !" #%&’()对
铵硝营养的响应差异[N]E 中国水稻科学,899@,8/(.):-<9,
-<<=
7.@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P卷
!" # , , -./012/. 13 045/65 6.67852.
+9 :;#<5/. 13 8"=. >1 56612"’6 52? 2">85>. 2’>8">"12[], @&"2,,
-"=. A=" ,,BCCD,BE(F):GHCIGHHJ
[EE] (52 K,K.’.84. -,A=&L33.8 A !" #, ;?50>5>"12 13 5=>"M. 081>12 0’60"2N 52? 045/654.665 ;#<5/. 5=>"M">O 13 =182 811>/ >1 41P 811> 6.?"’6 0+[], <452> <&O/"14 ,,EQQR,EED:GEEIGEQJ
[EB] A5>>.465=&.8 S, #&. 501045/> 52? ">/ /"N2"3"=52=. 318 0452> 6"2.854
2’>8">"12[], T.P <&O>14 ,,BCCE,EFQ:EHDIEQBJ [EG] U.8.2?V/,A=&’88 W, <&O/"=1=&.6"=54 5/0.=>/ 13 "12 8.45>"12/ 52?
0+ 8.N’45>"12 "2 0452>/ I 5 X’52>">5>"M. 500815=&[], , YZ0, S1> ,,
EQQQ,[C(GGH):EECEIEEEFJ
[EF] (52 K,%&’ ( (,*\.44.8 @ !" #, ;?50>5>"12 13 +9 :0’60"2N 52? 045/65 6.67852. +9 ;#<5/. 5=>"M">O "2 081>.1"? 811>/ 13 P&">. 4’0"2 ’2?.8 0&1/0&5>. ?.3"=".2=O[], <452> <&O/"14 ,,BCCB,EBQ:[CIHGJ
[E[] 李合生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BCCCJ EBGIEBFJ
]" + A, <8"2="04./ 52? >.=&2"X’./ 13 0452> 0&O/"141N"=54 7"1=&.6"=54
.Z0.8"6.2>[*], S."^"2N:+"N&.8 Y?’=5>"12 <8.//,BCCCJ EBGIEBFJ
[EH] S85?318? * *, ; 850"? 52? /.2/">"M. 6.>&1? 318 >&. X’52>"3"=5>"12 13
6"=81N856 X’52>">"./ 13 081>."2 ’>"4"_"2N >&. 08"2="04. 13 081>."2:?O.
7"2?"2N[], ;254O, S"1=&.6,,EQDH,DB:BFRIB[FJ [ED] ‘&2"/&" #,U544 - A,*5O.8 * ], ;2 "6081M.? 5//5O 13 "218N52"= 0&1/0&5>. "2 >&. 08./.2=. 13 .Z>85457"4. 0&1/0&5>. =1601’2?/:5004": =5>"12 >1 >&. ;#<5/. 5//5O "2 >&. 08./.2=. 13 0&1/0&1=8.5>"2.[],
;254O, S"1=&.6,,EQD[,HQ:BHEIBHDJ
[ER] 陈熙,崔香菊,%&51 ( a,等 , 低叶绿素 7水稻突变体类囊体膜
的比较蛋白质组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BCCH,GG (D):H[GIH[QJ @&.2 a,@’" a,%&51 ( a !" #, @160585>"M. 081>.16"=/ 13 >&O: 45b1"? 6.67852. 3816 5 41P @&41810&O44 7 8"=. 52? ">/ P"4? >O0.[],
<81N, S"1=&.6, S"10&O/,,BCCH,GG(D):H[GIH[QJ
[EQ] U’.88.81 * U,c.N5 *,]1/5?5 *, #&. 5//"6"45>18O 2">85>.:8.?’=: "2N /O/>.6 52? ">/ 8.N’45>"12[], ;22, -.M, <452> <&O/"14 ,,EQRE,
GB:EHQIBCFJ
[BC] ;852N1 *,UdM5’?52> K,‘’35>>14. * !" #, #&. 045/65 6.67852. 081>12 0’60 ;#<5/.:>&. /"N2"3"=52=. 13 N.2. /’7356"4"./[], <452:
>5,BCCG,BEH:G[[IGH[J
[BE] <546N8.2 * U,A16658"2 *,A.88521 - !" #, e?.2>"3"=5>"12 13 52 5’>1"2&"7">18O ?165"2 "2 >&. @:>.86"254 8.N"12 13 >&. 0452> 045/65 6.67852. +9 :;#<5/.[], $ , S"14 , @&.6,,EQQE,BHH:BCFDCI
BCFD[J
QFDF期 王松伟,等:铵、硝营养对水稻叶细胞膜 +9 :;#<5/.和质子泵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