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文菊(%(’%—),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0123-:4,567-37’%89:;123- < =:1
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机理初探
刘文菊%,!,胡 莹!,朱永官!,高如泰%,赵全利%
(%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
摘要: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初步探索了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机理。磷饥饿 !) 9后水稻的根表出现了
明显的红棕色物质的沉积,扫描电镜的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红棕色物质是铁的氧化物。针对这一现象,首先研究了
没有水稻生长的正常磷营养液和缺磷营养液的变化,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全波长的扫描图谱没有出现差异。采用酸
碱混合指示剂的琼脂染色方法,观察了水稻根系表面及根际 >?值的变化情况,并分别测定了正常磷营养(@)和缺
磷(@")!种条件下水稻的根系活力。结果看出,缺磷时水稻根系活力高于磷营养正常的处理,尤其是基因型
A35!*B,其 @和 @"处理间根系活力差异极显著。水稻根表三价铁的浓度高于二价铁,并且缺磷根系表面三价铁和
二价铁浓度均明显高于供磷处理;缺磷处理水稻根质外体沉积的铁浓度也明显高于供磷处理。因此,初步确定磷
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是生物学基础上的化学反应过程。
关键词:磷胁迫;铁膜;根系活力;水稻根表
中图分类号:C()&D’.;E&%%D"%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F(!"".)"%$""!!$"#
!"# $#%"&’()$) *+ (,*’ -.&/0# +*,$&1(*’ *’ 1"# )0,+&%# *+
,(%# ,**1) (’20%#2 34 -"*)-"*,0) )1&,5&1(*’
GHI J,5067%,!,?I K35L!,M?I K:5L0L725!,NBO P70;23%,M?BO C7250-3%
(! "#$$%&% #’ (%)#*+,%) -./ 0.12+#.3%.4-$ 5,2%.,%),6%7%2 8&+2,*$4*+-$ 9.21%+)24:,;-#/2.& <=!<<<,">2.-;
? (%)%-+,> "%.4%+ ’#+ 0,#@0.12+#.3%.4-$ 5,2%.,%),">2.%)% 8,-/%3: #’ 5,2%.,%),;%2A2.& !<<
63)1,&%1:+9, >:QQ3R-, 1,=9253Q1Q :S 3T:5 >-2U7, S:T12;3:5 35V7=,V RW >9:Q>9:T7Q(@)Q;2TX2;3:5 S:T T3=, Q,,V-35LQ 4,T,
Q;7V3,V 35 Q:-7;3:5 =7-;7T, :T 2L2T =7-;7T, < P3=, T::;Q 2>>,2T,V T,VV3Q9 2S;,T !) 9 35 57;T3,5; Q:-7;3:5 43;9:7; @,493=9
13L9; 35V3=2;, ;92; 3T:5 >-2U7, 42Q 35V7=,V :5 ;9, Q7TS2=, :S T3=, T::;Q;9:4,X,T,;9,W T,1235,V 493;, 35 Q:-7;3:5 43;9 @<
+9, T3=, T::;Q LT:435L 35 1,V371 43;9 @ 25V 43;9:7; @ 4,T, ,Y>-:T,V 43;9 E=25535L /-,=;T:5 Z3=T:Q=:>, 35 2==:TV 43;9
/[BF(E/Z \ /[BF);: =:5S3T1 ], ,Y3Q;,5=, 35 T,VV3Q9 12;,T32-Q :5 ;9, T::; Q7TS2=, :S T3=, < +9, T,Q7-;Q Q9:4,V ;92;
;9,T, 42Q 3T:5 35 ;9, T,VV3Q9 12;,T32-Q 2==717-2;,V :5 ;9, Q7TS2=, :S T3=, T::; 43;9 @ Q;2TX2;3:5 < HT:5 >-2U7, S:T12;3:5 350
V7=,V RW @ Q;2TX2;3:5 42Q 25 35;,T,Q;35L >9,5:1,5:5 :RQ,TX,V V7T35L ;9, ,Y>,T31,5;Q < B Q,T3,Q :S ,Y>,T31,5;Q 92V R,,5
V:5, ;: S35V ;9, >:QQ3R-, 1,=9253Q1Q :S 3T:5 >-2U7, 35V7=,V :5 ;9, T::;Q 43;9:7; @ 2>>-3=2;3:5 < +9, X2-7, :S >? 25V /9
35 T93^:Q>9,T, 13L9; R, ;4: 1235 S2=;:TQ ;: 35V7=, 3T:5 >-2U7, S:T12;3:5 :5 ;9, T3=, T::; Q7TS2=, < ]7T;9,T1:T,,;9,
=925L,Q :S >? :5 ;9, Q7TS2=, :S T3=, T::; 35 2L2T 43;9 @ 25V 43;9:7; @ 4,T, 35X,Q;3L2;,V 7Q35L >? 35V3=2;:TQ < +9, >? 42Q
-:4,T 35 @" ;T,2;1,5; ;925 ;92; 35 @ ;T,2;1,5; < ?:4,X,T,;9, :Y3V2;3:5 :S!$ _B :S 35;2=; T3=, T::; :S @ Q;2TX2;3:5 S:T
;9T,, L,5:;W>,Q 42Q Q3L53S3=25;-W Q;T:5L,T ;925 ;92; :S @ ;T,2;1,5; < H; Q7LL,Q;,V ;92; @ Q;2TX2;3:5 ,5925=,V ;9, :Y3V3^35L
2R3-3;W :S T3=, T::; < +9, T,Q7-;Q 2-Q: Q9:4,V ;92; ], =:5=,5;T2;3:5Q 35 2>:>-2Q; :S T::; 43;9:7; @ 2>>-3=2;3:5 4,T, Q3L53S30
=25;-W 93L9,T ;925 ;9:Q, 43;9 @ ;T,2;1,5;,25V ],(")=:5=,5;T2;3:5Q 4,T, 17=9 93L9,T ;925 ],(#)=:5=,5;T2;3:5Q :5
;9, Q7TS2=, :S T3=, T::; < +9,T,S:T,,;9, S:T12;3:5 :S 3T:5 >-2U7, :5 T3=, T::; 35V7=,V RW @ Q;2TX2;3:5 13L9; R, ;9, T,Q7-;Q
:S R3:0=9,13=2- T,2=;3:5Q :==7TT,V :5 ;9, T3=, T::; Q7TS2=, R,;4,,5 T3=, T::; 25V 3T:5 35 57;T3,5; Q:-7;3:5 <
7#4 8*,2):@ Q;2TX2;3:5;3T:5 >-2U7,;;9, :Y3V3^35L 2R3-3;W :S T::;;T::; Q7TS2=, :S T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
!!!!!!!!!!!!!!!!!!!!!!!!!!!!!!!!!!!!!!!!!!!!!!!!!!!!!!!!!!!!!!
@-25; _7;T3;3:5 25V ],T;3-3^,T E=3,5=,
水稻作为一种湿地植被,生育期内大部分时间
生长在淹水环境中。淹水易造成土壤还原条件增
强,!"值降低,提高了土壤中铁、锰的活性,使其固
定的磷素得以释放,增加了土壤溶液中磷的有效
性[#]。然而,也有研究认为淹水使土壤中结晶态氧
化铁含量明显减少,无定形氧化铁和土壤对磷的吸
附量急剧增加,磷解吸下降;落干则使之发生相反
的变化。因此,土壤中的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与土壤
对磷的吸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等[’]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铁氧化物和磷之间的关
系,即生长在土培条件下的水稻根系,当土壤溶液中
磷浓度较低时其表面可以形成红棕色的铁氧化物。
本研究小组的液培试验也表明,在磷饥饿胁迫下,水
稻根表可以产生铁氧化物膜(铁膜)[(]。正常条件下
及低磷胁迫下水稻根系表面沉积的铁氧化物作为根
际的一部分势必影响着根系对养分以及污染物的吸
收与分泌[)*+]。但是,缺磷诱导根系颜色变化或者
产生铁膜的机理现在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
从不同的角度初步探索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产生铁
膜的机理。
! 材料与方法
!"! 植物培养
供试水稻(!"#$% &%’()% ,-)品种为 ./0$’1、234$$、
56*+7*$,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李达模
研究员提供。种子经 ’68 %$9$ 消毒 #):/0后,用去
离子水洗净,播于湿润的珍珠岩中发芽。在珍珠岩中
生长 $#;后,挑选生长一致的 (叶水稻苗移栽到 # < ’
强度的营养液中培养。营养液配方是在 %=>/??[@]的
基础上修改的,培养器皿采用 )66 :,的 AB2管(直径
@C) D:;高 #( D:;每盆 $株水稻苗)。
缺磷(A6)营养液组成:E%(E9’ (C(、F$G9( $、
2H2I$ (、JKG9( #C)、FE9’ #C( ::LI < ,;M=(!)* !3N
O1 )6、%’P9( #6、Q0G9( #C6、2&G9(#C6、J0G9( )C6、
EH$JL9( 6C)、2LG9(·@%$9 6C$":LI < ,。
供磷(A)正常营养液的组成:除用 F%$A9( #C’
和 E%(E9’ ) ::LI < , 代替了缺磷营养液中的
E%(E9’ (C(和 FE9’ #C( ::LI < ,外,其它的组分与
缺磷营养液一致。
所有营养液每 # 周换 $ 次。用 6C# :LI < , F9%
或者 %2I 将 R%值调到 )C)。营养液中提供的铁为
M=$ S,以 M=(!)* !3O1的形式提供,因为淹水的水
稻土中铁的主要存在形态为 M=$ S。
试验在可控光温的生长室中进行,$7T < #("光
照和 $6T < #6" 黑暗,光 照 强 度 为 $+6 ! ’)6
":LI <(:
$·U),相对湿度为 +68!@68。
!"# 试验设计
#C$C# 磷胁迫诱导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 将均匀
一致的水稻苗在完全营养液中预培养 @;,然后把所
有的植株分为两组,一组为正常供磷(A表示),即植
株继续在 # < ’强度的完全营养液中培养 #6;;另一
组进行缺磷处理(A6表示),即在缺磷营养液中生长
#6;。收获后的一部分水稻冲洗干净后,立即冷冻干
燥,然而用扫描电镜做根表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
#C$C$ 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是否属于
纯化学反应的验证 水稻生长在 A6营养液中,其根
表可以形成红棕色的铁氧化物沉积,推测铁氧化物
的形成和水稻的存在有关。因此设计两个处理:一
是在 A6和含 A营养液中不种植水稻,另一个是在
A6和含 A营养液中种植水稻,二者放置在相同的条
件下,观察红棕色物质形成的情况。如果在不种植
水稻的 A6营养液中发现有红棕色物质的形成,这说
明该物质的形成是和水稻没有关系的纯化学反应,
反之亦然。从而验证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的形
成是否属于纯化学反应。
#C$C’ 根际或根表 R%值的显色观察 将 #C) K琼
脂分别加热溶解在 #)6 :,的供磷或缺磷营养液中,
营养液的 R%值均为 )C),待琼脂溶液冷却至 (6!
)6T时,加入甲基红和溴甲酚绿混合酸碱指示剂,最
终浓度为 6C66+8(V< B)搅拌均匀,使琼脂呈绿色。
加入指示剂的琼脂溶液继续冷却,此时间内,将不同
磷处理的水稻幼苗(品种为 56*+7*$)从营养液中取
出,用去离子水冲洗根系并用吸水纸轻轻吸干根系
上的水分后,将幼苗的根系仔细地铺展在培养皿中,
固定好地上部。待调好 R%值的指示剂—琼脂混合
液缓缓冷却至适温时,将其缓慢注入铺有根系的培
养皿中。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琼脂溶液凝固为琼
脂板。显色 #$"后观察根系的颜色,酒红色显色的
快慢和程度表示根系分泌的酸性物质使根表的 R%
值降低的程度。
#C$C( 根系活力的测定 在水稻幼苗缺磷处理后
$、+、7和 #+",取 A和 A6处理的水稻活体根系采用#
*萘胺氧化法测定短期缺磷胁迫条件下水稻根系活
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7]。
#C$C) 不同磷营养状况下水稻根表铁形态的分析
首先,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 #56!566 0:
波长范围内固体扫描水稻(品种为 56*+7*$)根系
(根表面),即不同磷处理条件下生长的根系。其次,
’$#期 刘文菊,等: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机理初探
用 !"#$%&’"((!)*+,-.-/0120.- )-)31415-)05 150/ /064
7/082 % 91)*7:*-.1.)*37,0.- /068,;7.1)-)混合络合剂的
方法测定根表面 <-(!)和 <-(")的分布情况。具
体操作步骤如下:磷营养设 = 个处理,正常供磷
(’)、移栽后供磷 >/后开始缺磷(’?%@)、移栽后供磷
@A/开始缺磷处理(’?%B)。将需要测定的水稻材料
从营养液中转移至去离子水中 C*,以减少根表残留
的营养液成分对分析结果的干扰[D]。
<-(!)和 <-(")的提取过程:选用 !"#$(@E?
227, F G)% &’"((?E= 227, F G)混合络合剂[D%@A]。用
纸轻轻吸干水稻根系表面的水分后,放入玻璃比色
管中,加入混合提取剂 @? 2G,立即用铝铂纸密闭遮
光,以防止形成的 <-(")%!"#$见光还原为 <-(!)
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于室温下在水平摇床上
以 @BH 3 F 20.的速度浸提 H*,然后静置 @H*[D]。
<-(!)的测定:浸提结束后,尽快把提取液洗
入 BH 2G 干净的玻璃刻度试管中,定容至刻度。
=?20.后,在 H=H.2的波长条件下,用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计测定 <-(!)% &’"(的吸光值,&’"(%<-(!)
的消光系数为 BBE@A F(227,·52)[D%@?]。
<-(")的测定:吸取提取液 @ 2G于 @? 2G干净
的玻璃比色管中,加入 =? 227, F G I1(BJA B 2G,加入
混合络合剂 B 2G,放置 @ * 后比色测定溶液中 <-
(!)%&’"(的吸光值。通过测定值与 <-(!)含量的
差值计算 <-(")的浓度[D]。
@EBEC 不同磷营养状况下,水稻根系质外体中铁的
测定 将水稻(品种为 D?%CK%B)植株在去离子水中
生长 C*后再进行测定。将根冲洗后轻轻吸干表面
水分后,放入 @H 2G离心管中,在 ?E@ 227, F G L1(JA
溶液中浸泡 =?20.;取出根系后转至 @? 2G的玻璃
比色管中,加入 @EH 227, F G B,B’二联吡啶和 @
227, F G L1(JA,通氮气 H20.;之后再加入连二亚硫
酸钠(I1(BJA)使其最后浓度为 >EH 227, F G,继续通
入氮气 H20.。于波长 HB? .2处比色测定 <-(!)%
联吡啶络合物的吸光值,该络合物的消光系数为
KECH F(227,·52)[@H%@C]。
@EBE=、@EBEH、@EBEC中所用水稻品种为 D?%CK%
B,其它设计方案中所用品种为 M0.B=$、L"NBB 和
D?%CK%B。
! 结果与分析
!"# 缺磷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物质的形成
磷饥饿 BA*后,水稻根表出现了明显的红棕色
膜的包被,而磷营养正常的水稻根系仍保持原来的
白色(图 @)。
图 # 磷饥饿 !$小时后水稻根系的颜色变化
%&’(# )&*+ ,--./ 011+0,+2 ,+2 03.+, !$ 4 &5 56.,&+5.
/-76.&-5 8&.4-6. 9(9:),;6. &5 .4+ 9 .,+0.<+5.(9)
.4+= ,+<0&5+2 84&.+
扫描电镜的能谱分析表明(图 B),磷营养正常
的水稻根系表面光滑,能谱并未检测到铁,而缺磷胁
迫条件下,水稻根表诱导出大量的根毛并且能谱检
测到了铁的存在。这说明磷饥饿诱导的,在水稻根
表沉积而形成的红棕色膜为铁氧化物膜,简称铁膜。
!"! 无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加磷和缺磷营养液的变
化
按照常规化学反应理论,形成铁氧化物的主要
控制条件是:氧化还原电位和 :O值。本试验中营
养液的 :O值为 HEH,铁以 H?#27, F G <-(!)% !"#$
的形式加入。结果显示,在没有植物参与的条件下,
同样的营养液和放置条件,=/后(与有水稻种植时
=/换一次营养液相对应),液体全波长扫描图谱显
示,’和 ’?营养液的图谱没有差异;外观上两种营
养液的颜色也没有差别,即在 ’?的营养液中没有出
现三价铁氧化物的悬浮物或者沉淀。说明没有植物
根系的作用,现有的纯化学条件(溶液中的溶解氧
等)在 =/时间内是不足以将 <-(!)氧化为高铁氧
化物的。因此,缺磷诱导铁膜的形成应该是一个在
生物学基础上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
AB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A卷
图 ! 不同磷营养状况下,水稻根表面的电镜照片和相应的能谱分析图
"#$%! &’( #)*$(+ *,- ./01#2(+ 01 )#,(/*2 (2()(,3+ 0, 3’( +4/1*5( 01 /#5( /003 $/06#,$ #, )(-#4)+ 6#3’ 7(7)
*,- 6#3’043 7(78)4+#,$ +5*,,#,$ (2(53/0, )#5/0+50.( 6#3’ 9:;<
!=> 不同磷处理的水稻根表 .?值的变化
采用酸碱指示剂琼脂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水稻
根系对磷胁迫的颜色反应(图 !)。染色结果显示,
缺磷水稻根系被染成酒红色的比例和程度要大于磷
营养正常的根系(甲基红 "溴甲酚绿酸碱混合指示
剂的变色点为 #$%,&’ ( #$% 呈绿色,&’ ) #$% 呈酒
红色),颜色反应还表明,* 种处理条件下新生的幼
根基本呈原来的白色,而大部分的老根则被染为酒
红色,并且缺磷处理根系表面被染成酒红色所需要
的时间要比供磷处理短。
图 > 甲基红和溴甲酚绿的琼脂染色方法指示不
同磷供应条件下水稻根系表面 .?值的变化
"#$%> &’( .? 5’*,$(+ 0, 3’( +4/1*5(+ 01 /#5( /003+
$/06#,$ #, 3’( *$*/ )(-#4)+ 6#3’ 7(7)*,- 6#3’043 7
(78)#,50/.0/*3(- 6#3’ .? #,-#5*30/+
!=@ 不同磷营养状况下水稻根系活力的变化
利用活体根通过!"萘胺氧化法研究了不同时
间段供磷不同的水稻根系活力(图 +)。随着根系在!
"萘胺溶液中作用时间的延长,根系的活力呈增加的
趋势。!个水稻品种,在各个时间段,,-处理的根系
活力均高于 ,处理。但是品种间存在差异,./0*!1在
不同磷处理间根系活力差异达到了最大值,而其它两
个品种 ,和 ,-处理间根系活力无明显差异。
图 @ 不同磷营养水稻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
"#$%@ &’( 0A#-*3#0, 01!B C; 01 #,3*53 /#5( /003
6#3’ *,- 6#3’043 7
!=D 不同磷营养状况下水稻根表 "((")和 "((#)
的分布
分别取 !个磷处理的水稻根系(干燥),对其表
面进行固体全波长扫描,结果见图 #。
23(")和 23(#)分别在$456 7 8*- 04和$456
7 +#- 04处有各自的专性吸收峰。二价铁的扫描
结果看出,供磷处理的根系在 8*-04处几乎没有 23
(")的反应信号,而缺磷两处理的根系在该处有一
定的信号响应,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与三价铁在
+#- 04处的吸收值相比要低的多。图 # 还说明,!
个不同处理的根系对三价铁的响应要明显强于二价
铁;在波长 +#- 04处,!个处理根系的响应程度存在
差异,强弱顺序为:,-"* ( ,-"% ( ,。说明缺磷处理
#*%期 刘文菊,等: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机理初探
的水稻根表沉积了较多的三价铁的氧化物。但是,
波长扫描的谱图只能定性分析水稻根表铁形态的存
在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 !"#$ % &’"(混合
络合剂的化学方法对根表铁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定量
分析。
图 )表明,定量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定性
波长扫描所显示的信息。总的趋势是:*种磷处理
条件下,根表 +,(!)的浓度要远远高于 +,(")。其
中,缺磷根系表面三价铁(! - ./..0)和二价铁(! -
./..0)的浓度均明显高于供磷处理。
图 ! 不同磷营养水稻根表不同形态铁的扫描图谱
"#$%! "&(!)’() "&(")*( +,& -./0’1& *0 /#1& /**+
2#+, ’() 2#+,*.+ 3 4&’-./&) 56 78 -9&1+/*4&+&/
(’:供磷处理 (12234567 ’;’.%0:供磷一周后缺磷处理 ’ 89:,88 ;<9,: ’
812235,= >6, ?,,@;’.%A:供磷 A周后缺磷处理 ’ 89:,88 ;<9,: ’ 812235,=
9?> ?,,@8。下同 #B, 8;C, D,3>?E)
图 : 水稻根表 "&(!)和 "&(")的分布
"#$%: "&(!)’() "&(")1*(1&(+/’+#*(-
’11.4.;’+&) *( /#1& /**+ -./0’1&
<=: 水稻根系质外体中铁的分析
缺磷处理根系质外体的铁浓度显著高于供磷处
理(图 F)。缺磷程度越严重,质外体铁沉积的铁浓
度就越高,’.%0 G ’.%A。
图 > 不同磷处理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变化
"#$%> "& 1*(1&(+/’+#*(- *0 #( ’9*9;’-+ *0 /#1& /**+
&?9*-&) +* (.+/#&(+ -*;.+#*(- 2#+, ’() 2#+,*.+ 3
@ 讨论
我们一系列的试验结果初步确定了磷饥饿诱导
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是根系生长诱导的化学反应过
程。水稻根表或根际 2H值的染色观察均显示铁膜
的形成与 2H值变化的关系不是很大,因为不论是
营养液中还是根表,水稻生长一段时间后,2H值都
低于 I/I,在低于 I/I的环境中,铁的氧化反应主要
受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
众所周知,磷素跨膜是需要能量的,是和植物体
内的生理代谢分不开的[0F]。突然磷饥饿可以使水
稻体内的磷外溢这一现象说明磷素的跨膜外运是受
体内的信号调控的。调控磷素外运的信号系统是否
也同样调控了根系释放氧化性物质的能力,需要进
一步分析磷饥饿时根系的放氧能力(氧气和其它的
氧化性物质,如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等)。根系活力是一个评价根系代谢状况(尤其是呼
吸强度)的指标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根
系释放氧化性物质的情况[0J]。本试验结果表明,缺
磷提高了根系活力,相应增加了根系释放氧化性物
质的能力(图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假
设:缺磷释放的氧化性物质在微酸的环境中可以把
营养液中的 +,(")% !"#$氧化为三价铁而在根表
沉积,新形成的铁氧化物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了下
一轮氧化反应的进行,从而使二价铁向三价铁的转
化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二价铁和三价铁在根
表分布的结果为这一假设提供了间接的证据。研究
结果表明,缺磷处理的水稻根系表面沉积的三价铁
浓度远远高于二价铁(图 ),图 F)。
然而,根表铁膜的形成也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
能:供磷的营养液中,磷素可能和营养液中的铁及
)A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0K卷
其它离子(如铵根离子)结合形成配合物;如果形成
的这种配合物的结合能力很强,营养液中存在的溶
解氧也能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而在缺磷的情况
下,一是根系分泌的氧化性物质较多,二是营养液中
没有磷素存在,缺少了形成稳定络合物的“桥梁”,在
这种环境中,二价铁较容易被氧化为三价铁而在根
表沉积。但这只是另外一个假设,需要进一步研究
确定。
总之,外界生长环境中缺磷可以诱导水稻根表
形成铁膜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现象的出现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可以解释的。初步确定磷饥
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是根系活性诱导的化学反
应过程。因此,本研究仅是对该现象形成机制的初
步探索,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找到缺磷诱导水稻根
表形成铁膜的直接证据。
参 考 文 献:
[!] 胡霭堂 " 植物营养学(下册)"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 ( )" *+,-. -’./0.01-(20/3. 450.01-)[6]" 74080-9:74080-9 (9/0:
;’+.’/,+ <-0=4/30.> */433,!##$%
[?] 苏玲,章永松,林咸永 " 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稻土铁形态和磷吸
附解吸的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AA!,B(C):C!AD
C!$%
E’ F,GH,-9 I E,F0- J I" KH,-943 1L 0/1- 1M0543 ,-5 NH13NH1/’3
,531/N.01-:5431/N.01- 0- N,55> 310+3 ’-54/ ,+.4/-,.0-9 L+11545 ,-5 5/045
;1-50.01-3[@]" *+,-. O’./ " 24/. " E;0 ",?AA!,B(C):C!ADC!$%
[P] &’ I,F0 @ &,GH’ I Q !" #$ " E4R’43./,.01- 1L (3 S> 0/1- N+,R’4 1-
.H4 /11.3 1L .H/44 /0;4(%&’(# )#"*+# F);’+.0=,/3 0- , +1T:* 310+ T0.H 1/
T0.H1’. * L4/.0+0U4/[@]" V-=0/1-" Q41;H4W" &4,+.H,?AA$,?B:!X#D
!BX%
[C] F0’ Y @,GH’ I Q,EW0.H 2 (,EW0.H E V" Z1 NH13NH1/’3 -’./0.01-
,-5 0/1- N+,R’4 ,+.4/ ,/34-,.4((3)’N.,[4 S> /0;4 3445+0-93 0- H>5/1:
N1-0; ;’+.’/4[@]O4T *H>.1++ ",?AAC,!X?:C\!DC\\%
[$] F0,-9 I K,GH’ I Q,J0, I !" #$ " ]/1- N+,R’4 4-H,-;43 NH13NH1/’3
’N.,[4 S> /0;4(%&’(# )#"*+#)9/1T0-9 ’-54/ =,/>0-9 NH13NH1/’3 ,-5
0/1- ;1-;4-./,.01-3[@]" (--" (NN+ " 701+ ",?AAX,!C#(P):PA$DP!?%
[X] GH,-9 J,GH,-9 2,6,1 Z" VLL4;. 1L 24 N+,R’4 1’.3054 /11.3 1- -’./0:
4-. ’N.,[4 S> /0;4(%&’(# )#"*+# F"):*H13NH1/’3 ’N.,[4[@]" *+,-.
E10+,!###,?A#:!\BD!#?%
[B] &4T0.. V @" E,-5 ,-5 T,.4/;’+.’/4 W4.H153 ’345 0- .H4 3.’5> 1L N+,-.
-’./0.01-(? V5")" )4;H-0;,+ K1WW’-0;,.01- O1" ??[K]% 2,/-H,W
^1>,+,<_:K1WW1-T4,+.H (9/0;’+.’/4 7’/4,’" C,!#XX%
[\] 张志良 "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PXDP\%
GH,-9 G F" )H4 4MN4/0W4-.,+ 9’054 L1/ N+,-. NH>301+19>[6]" 74080-9:
&09H4/ V5’;,.01- */433,!##\% PXDP\%
[#] Y,-9 ) Q,*4=4/+> @ &" ]/1- 1M05,.01- 3.,.43 1- /11. 3’/L,;4 1L , T4.:
+,-5 N+,-.[@]" E10+ E;0 " E1;" (W" @",!###,XP:?CBD?$?%
[!A] Y,-9 ) Q,@1H- & *" E;/44-0-9 , 34+4;.0=4 ;H4+,.1/ N,0/ L1/ 30W’+.,:
-41’3 54.4/W0-,.01- 1L 0/1-(!),-5 0/1-(")[@]" E10+ E;0 " E1;"
(W" @",!##\,X?:X!!DX!B%
[!!] 邹春琴,张福锁,Q1+5S,;H & V" 氮素形态对玉米根尖质外体
铁组成影响的短期效应[@]" 科学通报,?AA!,CX:?A$\D?AX!%
G1’ K ‘,GH,-9 2 E,Q1+5S,;H & V" )H4 3H1/.:.4/W 4LL4;.3 1L -0:
./194- L1/W3 1- 24 L/,;.01-3 0- ,N1N+,3. 1L /11. .0N3 1L ;1/-[@]" KH0-"
E;0 " 7’++ ",?AA!,CX:?A$\D!AX!%
[!?] 61-.,3:^,W0/4U F,K+,,334- O,61,T,5 ( 6" Z4.4/W0-,.01- 1L
24? a 0- /0;4 +4,=43(%&’(# )#"*+# F")S> ’30-9 .H4 ;H4+,.1/ 7*ZE
,+1-4 1/ ;1WS0-45 T0.H .H4 ;H4+,.1/ VZ)([ @]" @ " *+,-. O’./ ",
?AAP,?X:?A?PD?APA%
[!P] 6,/3;H-4/ &,^bWH4+5 c,d334-S4/9:O4’H,’3 &" ^,N05 W4.H15 L1/
W4,3’/0-9 ;H,-943 0- N& ,-5 /45’;0-9 N/1;43343 ,+1-9 /11.3 1L 0-.,;.
N+,-.3[@]" G" *L+,-U4-NH>301+19>,!#\?,!A$:CABDC!X%
[!C] O0[1+0; 6,^bWH4+5 c" 64;H,-03W 1L 24 ’N.,[4 S> .H4 +4,L 3>W:
N+,3.:]3 24 0-,;.0=,.01- 0- +4,L , ;,’34 1L 24 54L0;04-;> ;H+1/1303[@]"
*+,-. E10+,!###,?!$:??#D?PB%
[!$] 704-L,0. & 2,c,- 54- 7/04+ Y,643+,-5:6’+ O )" 2/44 3N,;4 0/1-
N11+3 0- /11.3:Q4-4/,.01- ,-5 W1S0+0U,.01-[ @]" *+,-. *H>301+ ",
!#\$,B\:$#XDXAA%
[!X] E./,334/ d,_1H+ _,^ 1WH4+5 c" d=4/:43.0W,.01- 1L ,N1N+,3.0; 24 0-
/11.3 1L 310+ 9/1T- N+,-.3[@]" *+,-. E10+,!###,?!A:!B#D!\B%
[!B] 陆景陵 " 植物营养学(上册)[6]"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AAP%
F’ @ F" *+,-. -’./0.01-(E4;1-5 450.01-)[6]" 74080-9:KH0-, (9/0:
;’+.’/,+ <-0=4/03.> */433,?AAP%
[!\] (-51 ),I,3H5, E,O03H0>,W, ] " O,.’/4 1L 1M050U0-9 N1T4/ 1L /0;4
/11.3[@]" *+,-. E10+,!#\P,B?:$BDB!%
B?!期 刘文菊,等: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机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