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收稿日期!"#&*##*%" &修改稿收到日期
!"#∗"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体系运行专项"
12324*#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5657!"#)!&#%
#&广东省大
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
#
!!
作者简介许 ! 华" #8#( #!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9*:;.<
=>?>;")
!
:;.<,0;0@;.,AB>,C0
!!"
通信作者魏宇昆!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与保育生物学研究9∗:;.<
D
@EA.
!
/.F/,;C,C0
种鼠尾草对"!
#
摘
!
要以具有较高药用和观赏价值的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为实验材料!分析!种鼠尾草在G;1<"(!""(""::H<
)
I
(#
#胁迫下的生长(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明确
!
种鼠
尾草对
G;1<
胁迫的耐受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 # #在实验 G;1< 浓度范围内!美丽鼠尾草的受害程度均 高于贵州鼠尾草&" ! #随着 G;1< 浓度的提高!贵州鼠尾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而美丽鼠尾草叶绿素含量逐 渐显著降低&" % #当 G;1< 浓度从 " 增加到 &""::H< ) I (#时! ! 种鼠尾草叶片的 JK6 ( 1LM 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 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且美丽鼠尾草叶片的 NK6 活性也逐渐升高&" ) #当 G;1< 浓度达到""::H<
)
I
(#时!美丽鼠尾草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继续增加!
NK6
(
JK6
和
1LM
活性开始降低但仍显
著高于对照!而贵州鼠尾草叶片的
JK6
和
1LM
活性继续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开始降低但
仍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贵州鼠尾草在
G;1<
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而且随着
G;1<
浓度的增
加能够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因此对
G;1<
胁迫的耐受性强于美丽鼠尾草
关键词G;1< 胁迫&贵州鼠尾草&美丽鼠尾草&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 中图分类号
O8)&,+8
!!!
文献标志码L ") * &+&,#"-"./"(0+&-102-!0+%&(3,+04450,600-/6"0*1-$
7(&-,4&-!3,2!
8
".,9079
8
4#"("
:
#1&(;019&-#4)4
4PQ>;
#
!
IRLG51?>0?H0
S
#
!
2QLKTA.U;0
S
#
!
V9RW>@>0
!
"
!
QPLG5W;0FH
!
"
#1HS
AHX90
S
.0AAY.0
S
MAC?0H
!
3A.
-
.0
S
GHY:;
2?>?;.1H:
[
>/
!
2?>?;.
!
5>;0
S
BH0
S
"+
!
1?.0;
&
!N?;0
S
?;.
1?A0/?;03HU;0.C;<5;YBAY0
!
N?;0
S
?;.1?A0/?;0J<;0UNC.A0CA\A/A;YC?1A0UAY
!
1?.0A/ALC;BA:
D
HXNC.A0CA/
!
N?;0
S
?;.!"#"! ! 1?.0; # <54,+&1,
R0HYBAYUHA0/>YAB.XXAYA0UUH
<;0U/UHG;1[
?
D
/.H
.C;<
:AC?;0./:
!
EA>/AB!&(%#%()*%*;0B!&+"$"#(,%(%E.U??.
S
?:AB.C.0;<;0BHY0;:A0U;
[
AY.:A0*
U;<:;UAY.;D
]AU?AZ;Y.;U.H0HXU?A.Y
S
YHEU?
!
C?
?
D
[
YHUACU.ZAA0]
D
:A/;CU.Z.U.A/;0B
U?A.YCH0UA0UHXHY
S
;0.CH/:HU.CYA
S
><;U.H0/>F/U;0CA/>0BAY"
!
""
!
%""
!
)""
!
&"";0B$""::H<
)
I
(#
G;1<,
M?AYA/>$
#
#
>0BAYA;C?CH0CA0UY;U.H0HXG;1!
!&(%#%()*%*/>XXAYABXYH:U?A/;B;:;
S
A:HYA/AZAYA<
D
U?;0!&+"$"#(,%(%,L/G;1
M?AC?
?
D
0.X.C;0UC?;0
S
A
!
F>UU?H/A.0U?AS
Y;B*
>;<
D
,%
#
V?A0G;1
I
(#
!
!&+"$"#(,%(%;0B!&(%#%()*%*
[<;0U/YA/
[
H0BAB;B;
[
U.ZA<
D
UHG;1!
;/EA<;//H<>F
S
;Y
!
/H<>F[
YHUA.0;0B
[
YH<.0ACH0UA0U/
S
Y;B>;<
D
.0CA;/AB.0U?AU.Z.U
D
;#
V?A0G;1
I
(#
!
U?A/H<>F
S
;Y
!
/H<>F[
YHUA.0;0B
[
YH<.0ACH0UA0U/.0U?AABUH.0CYA;/A
!
E?.
JK6;0B1LM;CU.Z.U.A//U;YUABUHBYH
[
!
F>UEAYA/U.S
0.X.C;0U<
D
?.
S
?AYU?;0U?H/AHXU?A
CH0UYH<,R0CH0UY;/U
!
;UU?A/;:AG;1
U?AJK6;0B1LM;CU.Z.U.A/.0U?A"#(,%(%CH0U.0>ABUH.0CYA;/A,M?A/H<>F
S
;Y
!
/H<>F[
YHUA.0;0B
[
YH<.0ACH0UA0U//U;YUABUHBYH
[
!
F>U
EAYA/U.S
0.X.C;0U<
D
?.
S
?AYU?;0U?H/AHXU?ACH0UYH<,!&+"$"#(,%(%
[
H//A//A/?.
S
?AYCH0UA0U/HXH/:HU.C
YA
S
><;U.H0/>F/U;0CA/>0BAYG;1S
?AY
[
YHUACU.ZAA0]
D
:A/;CU.Z.U.A/E.U?.0CYA;/A
HXG;1
.U?;//UYH0
S
AYUH
8
6"+!4
G;1& !"#%"+""#(,%(% & !"#%"(%#%()*%*
&
H/:HU.CYA
S
><;U.H0/>F/U;0CA
&
[
YHUACU.ZAA0*
]
D
:A
!!
近年来!土壤盐渍化逐渐成了生态环境和农业
发展中的严峻问题*#+植物在盐渍化环境中!生长
缓慢!代谢活动被抑制!甚至会出现盐斑(叶片萎蔫!
甚至死亡等现象*!+据最新的研究!国内盐碱地总
面积达到了
%+,)^#"
?:!!仍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
#和贵州鼠尾草
"
!&+""#(,%(% #同属于唇形科" I;F.;U;A #鼠尾草属 " !"#%"
#荔枝草亚属"
N>F
S
,!+#",("
#丹参组"
NACU,
.,
/
0*
1
2"+(
#中的植物美丽鼠尾草主要分布在
安徽西部海拔
)""
"
#%"":
的山坡(林下及草丛&
贵州鼠尾草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海拔
&%"
"
#%"":
的山坡(林下(水沟边*&+美丽
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均是重要的中药材美丽鼠尾
草的干燥根在安徽地区被代作丹参入药*+中药丹 参是丹参" !"#%"%#3%0,,2%4"
#的干燥根及根茎!具
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以丹参组
成的复方制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
著*++贵州鼠尾草是全草均可入药!用于治疗吐血!
咳血!血痢!血崩!刀伤出血!月经过多!胃腕痛&外用
于跌打损伤!疖肿*+丹酚酸
3
是丹参活血化瘀功
效的主要成分!景鹏飞*8+研究表明贵州鼠尾草的丹
酚酸
3
含量高于丹参同时!在我们的前期引种(
栽培和驯化研究中发现! 种鼠尾草还具有一定的
观赏价值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目前!对美丽鼠尾草的研究报道仅在于其化学
成分*#"+!贵州鼠尾草的研究报道仅在于其化学成
分*##+和药理研究*#!*#%+!而关于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
尾草的抗逆性以及对逆境的适应机制的研究尚未见
报道对于植物抗逆性包括抗盐性的生理机制!国
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植物的渗透调
节能力和保护酶活性与植物的抗逆性有重要的关
系*#)*#++为此!本研究以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
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G;1<
胁迫下! 种
鼠尾草生长(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
节物质含量的变化!比较了
!
种鼠尾草的耐
G;1<
胁迫能力及耐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旨在为其引种(
栽培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
材料与方法
>,>
!
实验材料
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分别引种自安徽省岳
西县郊外和湖南张家界市!供试材料均为一年生的
实生苗!栽植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苗圃
>,!实验设计选择生长良好(长势基本一致的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各
!""
(
%""
(
)""
(
&""
和
""::H< ) I (# G;1< 和 # 个对照"去离子 水#!处理和对照各 & 次重复!进行一次性 G;1< 胁 迫处理每盆植株浇灌相应浓度的 G;1< 处理液 #&":I !对照浇灌等量的去离子水处理后随机排 列于室外进行培养每天观察并拍照记录每盆植株 的外部形态当发现有植株濒临死亡时将所有植株 收获!清洗植株并用吸水纸吸干残留水分取第 + 片叶立即测定叶绿素含量!取 ! 种鼠尾草植株的第 ) 片叶密封于封口袋后立即保存于 )` 冰箱用于测 定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取第 % 片叶密封于封口袋 8&& % 期 许 ! 华!等
!
种鼠尾草对
G;1<
胁迫的耐受性比较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后立即保存于
(+"`
冰箱中用于测定保护酶活性
>,?
!
项目测定
>,?,>
!
植株受害等级评定
!
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
划分为
&
个伤害等级L* 生长正常& 3* 部分叶片发 黄& 1* 叶片发黄且叶缘卷曲& 6* 叶片局部变暗& 9* 叶 片萎蔫!植株濒临死亡 >,?,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比
色法*#+!用乙醇
_
丙酮
a%_#
混合液溶解叶绿素!
分别在波长
$$%
和
$)&0:
下测定吸光度!再计算单
位鲜重中叶绿素的含量"
:
S
)
S
(#
#
>,?,?
!
酶活性测定
!
NK6
活性测定采用氮蓝四唑
光还原法*#+!在
&$"0:
下以抑制
G3M
光化还原
&"b
所需酶含量为
#
个酶活力单位"
P
#
1LM
活
力测定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8+!以每克鲜重样品
%
:.0
内分解过氧化氢的毫克数为酶活力单位
JK6
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在
)+"0:
波长下以
每分钟
K6
增加
","#
为
#
个活力单位
>,?,@
!
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测定
!
可溶性蛋
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
5*!&"
法*#+!用结
晶牛血清白蛋白制作标准曲线!在波长
&8&0:
处
测定吸光度!再计算单位鲜重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
S
)
S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
法*#+!在
$!&0: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再计算单位鲜
重中可溶性糖含量"
:
S
)
S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采用酸性茚三酮比色法*#+!以脯氨酸制作标准曲
线!在波长
&!"0:
处测定吸光度!再计算单位鲜重
中脯氨酸含量"
#
S
)
S
(#
#
>,@
!
数据分析
利用
NJNN!!,"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
析!并对平均值进行
6>0C;0
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
为
","&
绘图采用
T.CYH/HXU9=CA
!
!
结果与分析
$A>
!
%&(
胁迫对
$
种鼠尾草植株外部形态的影响
由表
#
可知!随着
G;1<
浓度的增加!植株表现
出不同的盐害症状当
G;1<
浓度为
!""::H<
)
I
(#时!美丽鼠尾草植株叶片开始发黄&随着
G;1<
浓度的增加!美丽鼠尾草大部分植株叶片发黄且叶
缘卷曲&当
G;1<
浓度升高到
$""::H<
)
I
(#时!美
丽鼠尾草受害更加严重!有植株叶片萎蔫甚至濒临
死亡而在
%""::H<
)
I
(#
G;1<
胁迫下!贵州鼠尾
草仅有
!
盆植株叶片发黄!即使在
G;1<
浓度增加
到
$""::H<
)
I
(#时!贵州鼠尾草也仅有
%
盆植株
叶片发黄且叶缘卷曲! 盆植株部分叶片发黄!并无
植株枝叶枯焦甚至濒临死亡可见!贵州鼠尾草受
盐害程度较美丽鼠尾草轻
$A$
!
%&(
胁迫对
$
种鼠尾草新叶叶绿素含量的
影响
!!
由图
#
可以看出!无
G;1<
胁迫时贵州鼠尾草
叶片的叶绿素
;
(
F
和总含量均高于美丽鼠尾草随
G;1<
浓度的增加!贵州鼠尾草叶片叶绿素
;
(
F
和总
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而美丽鼠尾草叶片叶绿素
;
(
F
和总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三者含量在
G;1<
浓度为
!""::H<
)
I
(#时!较对照即已有显著降低在所
试
G;1<
浓度胁迫下!贵州鼠尾草叶片的叶绿素
;
(
F
和总含量均显著高于美丽鼠尾草
$A?
!
%&(
胁迫对
$
种鼠尾草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
!
!
L
可知!贵州鼠尾草在不同浓度
G;1<
胁迫下
NK6
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美丽鼠
尾草
NK6
活性随着
G;1<
浓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
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
!""::H<
)
I
(#
G;1<
浓度
时!美丽鼠尾草
NK6
活性较对照降低但差异不显
表
>
!
%&(
胁迫对
$
种鼠尾草的伤害等级
M;F!
6;:;
S
A
S
Y;BAHXUEH*"#$%">0BAYG;1G;1<
浓度
G;1
::H<
)
I
(#
#
美丽鼠尾草
!"# % & (
贵州鼠尾草
!"#"#(,%(%
"" 6 9 6 9 9 3 1 1 1 3
!!
注L, 生长正常& 3, 部分叶片发黄& 1, 叶片发黄且叶缘卷曲& 6, 叶片局部变暗& 9, 叶片萎蔫!植株濒临死亡&
(
%
(
&
(
(
(
表示每个处理
的
&
个重复
GHUA
$
L,GHY:;<
S
YHEU?
&
3,J;YU.;<D
A
1,M?AD
A
.0EAYAC>Y<
D
&
6,IHC;<&
9,M?A[
<;0U/EAYAH0U?AZAY
S
AHXBA;U?
&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卷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
5
#
","&
#&下同
图
#
!
不同浓度
G;1<
胁迫对美丽鼠尾草和
贵州鼠尾草新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XXAYA0U
0.X.C;0UB.XXAYA0CA;:H0
S
UYA;U:A0U/;U","&
M?A/;:A;/FA
S
,#
!
9XXACU/HXB.XXAYA0UCH0CA0UY;U.H0/HXG;1
?
D
<.0
D
H>0
S
;0B!&+""#(,%(% 著!之后随 G;1< 浓度的增加 NK6 活性逐渐升高! 在 G;1< 浓度为 &""::H< ) I (#时达到峰值!当 G;1< 浓度达到""::H<
)
I
(#时!
NK6
活性相对
于
&""::H<
)
I
(#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
由图
!
!
3
(
1
可知!随着
G;1<
浓度的增加!贵州鼠尾
草的
JK6
和
1LM
活性呈持续上升趋势!而美丽鼠
尾草的
JK6
和
1LM
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即贵州鼠尾草在
G;1<
浓度为
""::H< ) I (#时 JK6 和 1LM 活性仍在增加!而美丽鼠尾草 JK6 和 1LM 活性却开始下降!其中 1LM 活性相对于 &"" ::H< ) I (#显著降低!但都显著高于对照A@
!
%&(
胁迫对
$
种鼠尾草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
质含量的影响
!!
由图
%
可知!随着
G;1<
浓度的增加!美丽鼠尾
草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
%
种渗透调节
图
!
!
G;1<
胁迫对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叶片抗氧化
保护酶"
NK6
(
JK6
(
1LM
#活性的影响
c.
S
,!
!
9XXACU/HXB.XXAYA0UCH0CA0UY;U.H0/HXG;1
JK6
!
1LM;CU.Z.U.A/.0;0B!&+"$"#(,%(%
图
%
!
G;1<
胁迫对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叶片脯氨酸(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c.
S
,%
!
9XXACU/HXB.XXAYA0UCH0CA0UY;U.H0/HXG;1
YH<.0A
!
/H<>F
S
;Y;0B/H<>F[
YHUA.0CH0UA0U/
.0#& % 期 许 ! 华!等
!
种鼠尾草对
G;1<
胁迫的耐受性比较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物质的含量均呈持续增加趋势!而贵州鼠尾草
%
种
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
图
%
!
L
可见!无
G;1<
胁迫时
!
种鼠尾草的脯氨酸
含量基本相当!在
G;1<
浓度为
!""
(
%""
(
&""::H<
)
I
(#时! 种鼠尾草脯氨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仅
在
)""
和
""::H< ) I (#时!美丽鼠尾草脯氨酸含 量显著高于贵州鼠尾草&由图 % ! 3 可见!无 G;1< 胁 迫时 ! 种鼠尾草的可溶性糖含量基本相当!但在所 试 G;1< 浓度胁迫下贵州鼠尾草可溶性糖含量均显 著高于美丽鼠尾草&由图 % ! 1 可见!无 G;1< 胁迫时 贵州鼠尾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美丽鼠尾 草!当 G;1< 浓度为 !"" ( %"" ( )"" ( &""::H< ) I (# 时!贵州鼠尾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仍显著高于美丽 鼠尾草!仅在 G;1< 浓度为""::H<
)
I
(#时! 种
鼠尾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
%
!
讨
!
论
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的强弱
和植物光合产物含量的高低!从而间接反映植物的
生长状况*!"+本实验以第
+
片新叶比较了贵州鼠
尾草和美丽鼠尾草叶绿素的含量!对照中贵州鼠尾
草的叶绿素
;
(
F
和总含量均高于美丽鼠尾草!说明
贵州鼠尾草本身就具有比美丽鼠尾草较高的光合色
素!且其叶绿素含量在各浓度的
G;1<
胁迫下均无
显著变化!而美丽鼠尾草第
+
片新叶的叶绿素含量
随
G;1<
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使其叶绿素含量在
所试
G;1<
浓度胁迫下均显著低于贵州鼠尾草!表
明贵州鼠尾草具有耐盐性!而美丽鼠尾草具有盐敏
感性!这一结果与
TA
盐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相似!即盐敏感型
品种叶绿素含量降低!而耐盐型品种的叶绿素含量
无显著变化
!
种鼠尾草植株其它叶位的叶片!由
于发生早!受盐害时间长!使得盐敏感性的美丽鼠尾
草叶片黄化(变暗等程度明显高于耐盐性的贵州鼠
尾草
超氧化物歧化酶"
NK6
#(过氧化氢酶"
1LM
#和
过氧化物酶"
JK6
#是保护酶系统中的重要酶!它们
协同起作用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如
K
(
)
!
()
KQ
和
Q
!
K
!
!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性*!!+低盐胁
迫能诱导植物产生适应性反应!使植物细胞内
NK6
(
1LM
和
JK6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升高!防御活
性氧对膜系统的攻击!减轻盐胁迫对细胞的伤
害*!%*!&+本实验结果与之相似!
G;1<
浓度从
!""
::H<
)
I
(#增加到
&""::H<
)
I
(#
!美丽鼠尾草和
贵州鼠尾草
JK6
和
1LM
活性逐渐增加!表明这
!
种鼠尾草对适度的
G;1<
胁迫均产生适应性反应!
以此来降低活性氧对细胞膜的破坏在高浓度盐胁
迫下!陈娟等*!%+研究发现穿心莲"
6)7,0
8
,"
1
2%*
1
")%+9#"3"
#细胞内酶系统的稳定性被打破!体内保
护酶的活性已不能维持较高水平!导致代谢紊乱!进
而抑制了穿心莲的生长和发育!这说明植物保护酶
对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具有一定的阈值本实验在
G;1<
浓度达到
""::H< ) I (#时!贵州鼠尾草的 JK6 和 1LM 活性仍继续升高!说明其在高浓度的 G;1< 胁迫下仍然可以产生适应性反应!以此来减轻 膜脂的过氧化!但美丽鼠尾草在此 G;1< 浓度下 NK6 ( JK6 和 1LM 活性虽仍显著高于对照!但已开 始呈下降趋势!其中 NK6 和 1LM 活性相对于 &"" ::H< ) I (#显著降低!表明美丽鼠尾草的适应性反 应能力已开始衰退!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开始减弱!是 其受害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这与本实验中美丽鼠 尾草受害程度较贵重鼠尾草严重的结果相符合 渗透调节机制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演化出 的适应不利环境的策略和重要的生理基础*!*!++在
盐胁迫下!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有机
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可以帮助植物细胞维持正常膨
压!便于植物在盐渍环境中吸收水分!保证细胞正常
生理代谢*!*!8+本实验中!
G;1<
浓度从
!""::H<
)
I
(#增加到
""::H< ) I (# !美丽鼠尾草和贵州 鼠尾草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均高于各自的对照!说明 ! 种鼠尾草对 G;1< 胁迫 均产生适应性反应!通过提高这 % 种渗透调节物质 的含量来降低水势!增强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一 定程度上缓解盐害这与张超强等*%"+对酸浆 " 52 / *"#%*"#:(:() 8 % #试管苗的研究结果相似然 而!在所试 G;1< 浓度胁迫下!贵州鼠尾草可溶性糖 含量均显著高于美丽鼠尾草! G;1< 浓度为 !"" ( %"" ( )"" ( &""::H< ) I (#时!贵州鼠尾草可溶性蛋 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美丽鼠尾草!使得贵州鼠尾草 在 G;1< 胁迫下具有比美丽鼠尾草更强的渗透调节 能力!这可能是其耐盐性强于美丽鼠尾草的重要 原因 综上所述!贵州鼠尾草的保护酶比美丽鼠尾草 对 G;1< 胁迫的适应性阈值高!是贵州鼠尾草受害 较美丽鼠尾草轻的原因之一其次!在 G;1< 胁迫 下贵州鼠尾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 ! 种渗透调节 物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美丽鼠尾草!可能是贵州鼠 尾草受害较美丽鼠尾草低的原因之二 ! 种鼠尾草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卷 对 G;1< 胁迫的耐受性差异与其各自的生物学特性 及其原生境息息相关本研究供试的美丽鼠尾草生 长于林缘路边水分条件较好的生境!其根系为直根 系!主根较粗壮!喜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而贵州鼠尾草为须根系!植株矮小!生境为溪边裸露 的岩壁或土层较浅的石缝中在长期的进化适应过 程中! 种鼠尾草形成了各自迥异的生理生态特性 和抗逆机制!从本研究中所表现出的对 G;1< 胁迫 耐受性的差异得到了证实因此!在对贵州鼠尾草 和美丽鼠尾草进行引种(栽培时!应充分考虑 ! 种鼠 尾草对逆境的适应能力!才能做到因地制宜从而使 经济效益最大化 本研究仅从生理适应的角度初步阐明了 ! 种鼠 尾草对 G;1< 胁迫的耐受差异!显然还不能揭示 ! 种鼠尾草对 G;1< 胁迫耐受性差异的深层次机制! 因此!相关抗逆性基因的表达(信号通路以及相关渗 透物质生物化学代谢的调节过程将是今后研究的 重点 参考文献! * # + ! 俞仁培 , 对盐渍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7 + , 土壤通报! ""# ! ?
"
#
#$
#%*#)",
WP\J,RBA;/;FH>UA=
[
YA/H>YCA
*
7
+
,;2%)(*(<09,)"#0
=
!0%#!+%()+(
!
!""#
!
?" # #
#%*#)",
*
!
+
!
高永生!王锁民!张承烈!等
,
植物盐适应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
展*
7
+
,
草业学报!
""%
!
>" ! #
#*$,
5LKWN
!
VLG5NT
!
2QLG51I
!
(3"#&J<;0U;B;
[
U.ZA;0B
YA
S
><;U.H0:AC?;0./:>0BAY/;*
7
+
,6+3"5,"3"+9#39,"(
!%)%+"
!
""%
!
>" ! #
#*,∗
%+*)&,
WLG57N,6AZA
:A0U;0B
[
YH/
[
ACUHXU?AYA/A;YC?H0/;;XXACUAB/H.*
7
+
,6+3"5(70#0
8
%+"!%)%+"
!
!""
!
@B
"
&
#?
"
)
#*+",
VLG5WO
!
1Q9G4 T
!
IRW
!
(3"#,M?AH/:HU.C/H<>UA.0
[
<;0UYA/./U;0CAUH;BAYZ/ACH0B.U.H0/;0B
[
YH
S
YA//.0YA<;U.ZA
S
A0.CA0
S
.0AAY.0
S
*
7
+
,<09,)"#0
=
>(%
?
%)
8
@0,(*3,
/
A)%(∗?
"
)
#*+",
*
&
+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T
+
,
北京科 学出版社! #8++
,∗
+
!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
,
安徽植物志*
T
+
,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 社! #88#
!+!,
*
+
+
!
赵宝林!刘学医!刘
!
宏!等
,
安徽药用丹参资源调查研究*
7
+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
@ " & #
#*%!,
2QLK3I
!
IRP4W
!
IRPQ
!
(3"#,R0ZA/U.
S
;U.H0;0BYA/A;YC?
HX:AB.C.0;YCA.0L0?>.JYHZ.0CA
*
7
+
,B(7%+%)"#C(*(",+2")75,"+3%+(0
=
;2%)(*(B(7%+%)(*
!
!"#"
!
@ " & #
#*%!,
*
+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国药典*
N
+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8
+
!
景鹏飞
,
丹参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和多样性评价研究*
6
+
,
西
安陕西师范大学! "#%, * #" + ! 李辉 , 中国鼠尾草属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 6 + , 北京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
"",
*
##
+
!
王和英!胡德禹!薛
!
伟!等
,
贵州鼠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7
+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
? " # #
%*$&,
VLG5QW
!
QP6W
!
4P9V
!
(3"#&1?A:.C;
.0?AYF/HX!"#"#(,%(%IdZ<,
*
7
+
,D"39,"#5,079+(C(-
*(",+2")7.((#0 1 ()3 ! "## !?
"
#
#&,
*
#!
+
!
IRGI2
!
VLG54T
!
QPLG54I
!
(3"#,N;
[
Y.H<;CUH0A
!
;
C
D
UHUH=.C0HYB.UAY
[
A0AXYH:!"#C
"
#!
#
"
!
#)8*&", I94c ! QLG74 ! NQ9G2T ! (3"#,L0U.C;0CAY;CU.Z.U D HX /; [ YHHYU?H e >.0H0A * 7 + ,E90, ! #88! ! >
"
!
#$
)8*&",
*
#)
+
!
QKOP9TL
!
KfPTL9
!
3LGPTGL
!
(3"#,9=H
S
A0H>/
[
YH<.0A:.U.
S
;UA/U?ABAUY.:A0U;
S
A0H>/FAU;.0AF
D
.0CYA;/.0
S
;0U.H=.B;0UA0]
D
:A;C*
U.Z.U.A/
*
7
+
,<09,)"#0
=
5#")352
/
*%0#0
8/
!
""+
!
>D@
"
&
#&&%* &#,
*
#&
+
!
O.
D
;07.;0
S
!
2?A0
S
Q>
!
Q>.2?;0
S
!
(3"#,KZAYA=
[
YA//.H0HX
5:6\93#.:
[
YHZA//;
A0.CE?A;U;0B
[
YHUA.0YA/
[
H0/AUH?.
S
?/;<.0.U
D
*
7
+
,E2(;,0
1
<09,)"#
!
!"#)
!
"
#!"*#%#,
*
#+ ! 刘爱荣!赵可夫 , 盐胁迫下盐芥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其渗透 调节作用* 7 +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 ?> " ) #
%8*
%8&,
IRPL!
2QLKfc,K/:HU.C;;CC>:><;U.H0;0B.U/YH
-
>/U:A0U.0E2(##9)
8
%(##"2"#0
1
2%#" >0BAY/;/UYA//
*
7
+
,<09,)"#0
=
5#")352
/
*%0#0
8/
")7B0#(+9#",>%0#-
0
8/
!
""&
!
?>
"
)
#$
%8*%8&,
*
#+
+
!
JLMLfLNL
!
GRfKILKPG
!
2RK2RKP9
!
(3"#,M?AYH
S
;0.C/H<>UA;0B.H0;CC>:><;U.H0.0H/:HU.C;B
-
>/U:A0U.0
BYH>
S
?U/UYA//AB
S
Y;
[
AZ.0A/
*
7
+
,5#")3!+%()+(
!
""!
!
>D?
"
!
##*%+, * # + ! 陈建勋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T +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
""
!)*!! &&*&
!
$$*+"
!
#*),
%$&
%
期 许
!
华!等$
!
种鼠尾草对
G;1<
胁迫的耐受性比较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8
+
!
李合生!孙
!
群!赵世杰!等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
T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
*
!"
+
!
王金龙!赵念席!徐
!
华!等
,
不同地理种群大针茅生理生化特
性的研究*
7
+
,
草业学报!
"##
!
$E
"
&
#$
)!*),
VLG57I
!
2QLKG4
!
4PQ
!
(3"#,L/U>B
D
H0U?A
[
?
D
/.H*
.C;<;0BF.HC?A:.C;
"
8
,")7%*
S
AH
S
Y;
[
?.C;<
[
H
[
><;U.H0/
*
7
+
,6+3" 5,"3"+9#39,"(!%)%+"
!
!"##
!
E " & #
)!*),
*
!#
+
!
T9IKGR6L
!
KIRgLTL
!
TL\MRG921L
!
(3"#&J?HUH*
/
D
0U?A/./;0B;CU.Z.U
D
HX/>
[
AYH=.BAB./:>U;/A
!
[
AYH=.B;/A;0B
S
<>U;U?.H0AYAB>CU;/A.0CHUUH0>0BAY/;*
7
+
,F)
8*+,∗!!+!VLG57!IR6O,M?A;CC>:><;U.H0HX[<;0UH/:HU.C>:;0B;CU.ZAH=DSA0:AU;F<./:>0BAY/UYA//∗7+,;2
)&8*)&, * !% + ! 陈 ! 娟!谷 ! 巍!段金廒!等 , 穿心莲生理特性及盐胁迫对其影 响研究* 7 + , 中药材! "#) ! ?G " #
#%!"*#%!&,
1Q9G7
!
5P V
!
6PLG7L
!
(3"#,NU>B
D
H0
[
?
D
/.H
.C;<
C?;Y;CUAY./U.C/;0BAXXACU/HX/;8
,"
1
2%*
1
")-
%+9#"3"
*
7
+
,<09,)"#0
=
;2%)(*(B(7%+%)"#B"3(,%"#*
!
"#)
!
?G
"
##%!"*#%!&, * !) + ! 赵可夫!邹 ! 琦!李德全!等 ,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盐生和非盐生 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效应* 7 + , 植物学报! #88% ! ?B " + #
*&!%,
2QLKfc
!
2KPO
!
IR6O
!
(3"#,M?AAXXACUHX/;UAY/UYA//H0:A:FY;0A<.
[
.B
[
AYH=.B;U.H0.0[
?
D
UA;0B0H0*?;
?
D
UA
*
7
+
,6+3">03")%+!%)%+"
!
#88%
!
?B
"
+
#$
*&!%,
*
!&
+
!
JL\R6LLf
!
6LNL3,N;
AXXACU/H0
[
<;0U/
;YAZ.AE∗7+,F+030G%,0)()3"#!"
=
(-
3
/
!
""&
!
DE
"
%
#
+
!
OPL\\R9 N L
!
NMK7LGKgR17
!
J9fR1 N,R:
[
YHZ.0
S
BYH>
S
?UYA/./U;0CA.0/:;<*
S
Y;.0ABCAYA;;C;/A/U>B D ! [ YH* S YA//;0B [ YH/ [ ACU/ * 7 + ,5#")3H,0I32C( 8 9#"3%0) ! #888 !F
"
#*!
##*!#, * !+ + ! 1KNMLc T 5 ! JQLT M?.L M ! JRT9GM9I1 ! (3"#, 6.XXAYA0CA/.0 S YHEU?;0BE;UAYYA<;U.H0/;:H0 S 52"*(0#9*9#
8
",%*C>
H0/AUH.0B>CABBYH>
S
?U/UYA//
*
7
+
,
F)
!!+*
!%+,
*
!
+
!
武
!
香!倪建伟!张华新!等
,
盐胁迫下不同盐生植物渗透调节
的生理响应*
7
+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
@E
"
#$
!8*%%,
VP4
!
GR7V
!
2QLG5Q4
!
(3"#,9XXACU/HX/;H/:HU.C;B
-
>/U:A0U/>F/U;0CA/.0B.XXAYA0U?;
?
D
UA/
*
7
+
,
<09,)"#0
=
D0,32("*3@0,(*3,
/
A)%(,∗
!8*
%%,
*
!8
+
!
裘丽珍!黄有军!黄坚钦!等
,
不同耐盐性植物在盐胁迫下的生
长与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7
+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版#!
""!?
"
)
#$
)!"*)!+,
ORPI2
!
QPLG5 W7
!
QPLG57O
!
(3"#,1H:
[
;Y;U.ZA
/U>B
D
H0ZA
S
AU;<;0B
[
?
D
/.H
.C;
<;0U/>0BAY/;*
7
+
,<09,)"#0
=
J2(
?
%")
8
A)%$(,*%3
/
"
L
S
Y.C>YA;0BI.XANC.A0CA
#!
!""!?
"
)
#)!"∗)!+,∗
#+!&*#+!8,
2QLG51O
!
VLG54I
!
WLG52W
!
(3"#,9XXACUHXG;1<
/UYA//H0
[
?
D
/.H
.C;
*"#%*"#:(:()
8
%
Z;Y,
=
,")+2(3%%UA/U*U>FA
[
<;0U
7
+
,<09,)"#0
=
;2%)(*(B(-
7%+%)"#B"3(,%"#*
!
"#)
!
?G
"
#"
##+!&*#+!8, !编辑"潘新社#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