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he Yellow Seed Color Gene in Brassica juncea L.

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
1(%
(项目"
!"##22#"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杨凌示范区自然基金"
!"#*34)#&
#&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唐仲英育种基金
作者简介$刘
!
璐"
#&1&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菜生物技术及育种研究)
5)67.8
$
%1#"%((1#
!99
+:;6
"
通信作者$徐爱遐!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
5)67.8
$
<=7.<.7!"#%
!
#(%+:;6
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

!
璐!黄
!
镇!卢
!
虹!郎丽娜!赵
!
娜!徐爱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陕西杨陵
,#!#""
#

!
要$该研究在前期对*吴旗黄芥+黄籽性状遗传图谱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白菜及拟南芥基因组信息!在芸薹属白

2
基因组
>2?
克隆
@>AB#"$C#$
上设计了
$

D?2E
引物!在拟南芥第
%
染色体黄籽基因的同源区域
2F%
G
#*#!"

2F%
G
!&(#$
附近设计了
(

CH
引物!
##
对引物分别扩增
I
!
群体"*吴旗黄芥+
J
*武功褐芥+#的
#!#!
个单株!开发与*吴旗黄芥+黄籽基因更近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来自于白菜
2
基因组
>2?
克隆
@>AB#"$C#$


4#!
"
4#!
为共显性标记#!以及来自于拟南芥第
%
染色体同源区域
2F%
G
!*#1"

CH)(
表现与*吴旗黄芥+黄籽基
因紧密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
"+!

"+#:K
!较之前最近的标记距离分别缩短
"+%

"+!:K
)这
!
个标记的开
发对开展*吴旗黄芥+黄籽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标记开发
中图分类号$
L,1&
文献标志码$
2
$%&%"
(
)%*+",-"%./01-012%134#*2%!+"+5%6%"7
8%%!9""1:%*%#*%($11-"$
2
3/")$4;
MCNM=
!
BN23OPQR0
!
MNB;0
G
!
M23OM.
+
07
!
PB2S37
!
TN2.<.7
"
"
?;8R
G
R;U2
G
A.:=8F=AR
!
3;AFQVR/F2WIN0.XRA/.F
Y
!
470
G
8.0
G
!
DQ770<.,#!#""
!
?Q.07
#
<=3+10.+
$
>7/RZ;0FQR
[
ARX.;=/
G
R0RF.:67
[
;UFQR
Y
R8;V/RRZ:;8;A
G
R0R
!
FQR/R
9
=R0:R/;U!"#$$%&#"#

#
70Z("#)%*+

$%$
G
R0;6R/VRARR6
[
8;
Y
RZF;ZR/.
G
0
[
A.6RA/+I.XR
[
A.6RA
[
7.A/VRARUA;67!,"#

#>2?
:8;0R@>AB#"$C#$70Z/.<
[
7.A/;UCH
[
A.6RA/VRAR\7/RZ;07/R
9
=R0:R\RFVRR0 2F%
G
#*#!"70Z
2F%
G
!&(#$.0("#)%*+

$%$:QA;6;/;6R%
!
VQ.:Q./7Q;6;8;
G
;=/AR
G
.;0;U
Y
R8;V/RRZ:;8;A
G
R0R+]QR/R##
[
7.A/;U
[
A.6RA/VRAR=/RZF;76
[
8.U
Y
70I
!
[
;
[
=87F.;0:;0/./F.0
G
;U#!#!.0Z.X.Z=78/VQ.:QUA;6
*
=^
9
.
Y
R8;V)/RRZRZ
+
70Z
*
=^
G
;0
G
\A;V0)/RRZRZ
+
6=/F7AZ+2/7AR/=8F
!
4#!UA;6@>AB#"$C#$70ZCH)(UA;6
2F%
G
!*#1"VRAR8.0_RZF;FQR
Y
R8;V/RRZ:;8;A
G
R0RF.
G
QF8
Y
!
70Z4#!V7/7:;)Z;6.070F67A_RA+]QR/R
FV;67A_RA/VRAR8;:7FRZ;0R.FQRA/.ZR;UFQRF7A
G
RF
G
R0R7F7Z./F70:R;U"+!70Z"+#:K+]QR
G
R0RF.:Z./)
F70:R/VRAR/Q;AFR0RZY
"+%70Z"+!:K
!
AR/
[
R:F.XR8
Y
:;6
[
7ARZF;FQR:8;/R/F67A_RA/AR
[
;AFRZ
[
ARX.;=/)
8
Y
+]QRZRXR8;
[
6R0F;UFQR/RFV;:8;/RA67A_RA/87.Z7
G
;;ZU;=0Z7F.;0U;A:8;0.0
G
FQR
Y
R8;V/RRZ:;8;A
G
R0RUA;6
Y
R8;V)/RRZRZ6=/F7AZ+
>%
?
7"1!3
$
!"#$$%&#
-
./&0#M+
&
Y
R8;V/RRZ:;8;A
G
R0R
&
67A_RA/ZRXR8;
[
6R0F
!!
油菜种子成熟时种皮有黄,褐,红褐,黑等颜色!
研究表明相同遗传背景下黄籽油菜比褐籽油菜有种
皮薄,纤维含量低,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高,油清澈
透明,品质良好等优点-#)!.!因此受到育种家的广泛
关注)*吴旗黄芥+是广泛分布于陕北高原的黄籽芥
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
特点!形成了该地区植物资源遗传的独立性-%.)*吴
旗黄芥+不仅耐瘠薄,抗旱,抗裂荚!而且具有黄色和
褐色两种分类较为清楚的种皮颜色)在先期对吴旗
黄芥的研究表明该类型的黄籽性状仅受
#
对主效基
因控制!褐籽相对黄籽表现显性-*.)
T=
等-$.成功开
发黄籽
2IMH
标记构建了吴旗黄芥黄籽基因的连
锁图谱!
B=70
G
等-(.利用该图谱将基因定位到芸薹
属基因组
2"&
上!其同源区域位于拟南芥的第
%

色体上!并且绘制了由
!%
个标记排序定位褐籽基因
的连锁图谱!其中两侧最近的分子标记和黄籽基因
的距离分别为
"+$

"+%:K
)班元元等-,.将*吴旗
黄芥+黄籽基因最近的分子标记
52"!K?"1
的序列
采用
V78_.0
G
技术进行了延长!确定该标记的侧翼
序列位于芸薹属
2
基因组
>2?
克隆
@>AB#"$C#$
上)但是基础的定位对于黄籽基因的克隆还是不够
的!需要开发更多的分子标记精细定位该基因)
内含子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非编
码序列!通常认为它的变异程度高于编码序列!因此
可以利用内含子的多态性开发标记-1.!内含子多态
性主要包括内含子长度多态性"
.0FA;08R0
G
FQ
[
;8
Y
)
6;A
[
Q./6
!
CMH
#和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
.0FA;0
/.0
G
8R
[
;8
Y
6;A
[
Q./6
!
CD3H
#两种类型!在内含子两
侧的外显子上设计引物!将内含子扩增出来进行检
验其多态性-&.)
CH
标记简单易操作!多态性高!结
果稳定可靠!最重要的是
CH
标记是基因内标记!因

CH
标记只分布于基因组中存在基因的区域!用
CH
标记构建的分子遗传图谱可以直接反映基因的
连锁关系)
CH
标记保守性强!在不同的物种间建立
起对应关系!使不同物种的分子遗传图谱可以相互
比较-#")#%.)谢彦周等-#*.利用拟南芥与油菜共线性
设计了
#!!

CH
引物!获得了
!%
对与目标基因紧
密连锁的
CH
标记!最终实现了目标基因的精细定
位&李霞等-#$.利用拟南芥
11
基因开发的
CH
标记
克隆了白菜型油菜种皮色泽基因
!"111
)因此!这
些成功的研究都表明
CH
标记对芥菜型油菜黄籽基
因的克隆是有效的)
大量研究表明油菜与拟南芥,白菜基因组之间
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许多位点在这些物种中
都是保守的)拟南芥及白菜
2
基因组的序列已经
公布!所以利用拟南芥及白菜
2
基因组的序列开发
更近的分子标记成为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前期
定位的基础上!借助拟南芥及白菜
2
基因组已公布
的序列信息开发与*吴旗黄芥+黄籽基因连锁的
CH
以及
D?2E
标记!缩小*吴旗黄芥+黄籽基因所处的
区域)利用
B=70
G
等-(.公布的*吴旗黄芥+黄籽基
因在拟 南芥 上的同源区 域位 于
2F%
G
#*#!"

2F%
G
!&(#$
之间!在此区域附近随机选取位点!根据
所选基因的外显子序列设计引物!开发
CH
标记)利
用班元元等-,.公布的分子标记
52"!K?"1
的侧翼
序列 位 于 芸 薹 属 白 菜
2
基 因 组
>2?
克 隆
@>AB#"$C#$
上!开发
D?2E
标记)通过以上途径
开发的标记!将会加密黄籽基因的遗传连锁图谱!基
因所处的遗传距离缩小至
"+#:K
时可初步获得黄
籽的候选基因)
#
!
材料和方法
@+@
!
试验材料及群体构建
本试验的供试材料为*吴旗黄芥+"
!"#$$%&#
-
./&0#M+
#和*武功褐芥+"
!"#$$%&#
-
./&0#M+
#杂交
构建的
I
!
群体)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油菜研究中
心资源品质课题组提供)
*吴旗黄芥+和*武功褐芥+均连续自交
(
代以
上!粒色性状稳定)于
!"#!

&
月大田中播种由上
一年亲本杂交"*吴旗黄芥+
#
J
*武功褐芥+
$
#获得

I
#
代种子!
"#%

*
月花期对每一个单株进行
套袋自交!并且对每一个单株进行编号!作为作图群
体!同年
(
月收获
I
!
代种子&同年
&
月播种
I
!
代种
子!将每一个单株收获的种子播种
#
行"每行约
#"
株#!于
!"#*

*
月花期自交!同年
(
月将每一行的
种子进行混收!获得
I
%
代!
I
%
种子的表现型对
I
!
代单株基因型进行鉴定!于
!"#*

&
月播种
I
%
代!
每一个编号的种子种
!
行"每行约
#"
株#!于
!"#$

(
月混同一编号的
!
行种子"
I
*
种子#!观察种皮
颜色是否为单一颜色!以此确定
I
%
代褐籽群体中纯
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
本研究所有田间试验在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试验田完成)
@;A
!
B
A
群体取样及各代种子种皮考察
!"#%

&
月播种
I
!
代群体!待油菜植株长至
*
"
$
叶期对所有单株进行挂牌取样!于次年
*
月对
所有挂牌的单株进行套袋自交!
(
月分单株收获!记
录每一个单株的种皮颜色!分为黄"包括暗黄,亮黄#
和褐"深褐,红褐#两大类型"图
#
#)
@;C
!
$D<
提取

*
"
$
叶期
I
!
单株进行取样!进行全基因组
3`2
的提取!取
#
G
左右的新鲜叶片采用
?]2>

!&#!
西
!

!

!

!

!

!!!!!!!!!!!!!!!!!!!
%$

提取!参考
;`
Y
8R
等-#1.的方法!对
3`2
质量进行检
测及浓度测定!最终将样品的
3`2
浓度稀释至
$"
0
G
%
#
M
使用)
@;E
!
FG

89标记的引物设计

3?>C
中 搜 索 拟 南 芥
2F%
G
#*#!"

2F%
G
!&(#$
之间的序列!随机选取
*
个基因的外显
子序列!设计
(
对引物!保证所设计的引物序列落在
外显子上&将黄籽基因和芸薹属
2
基因组
>2?


@>AB#"$C#$
进行比对!从白菜
2
基因组
>2?
克隆数据库中下载目标基因!在此基因上不同位置
随机设计
$
对引物!共计
##
对引物"表
#
#)用
HA.6RAHAR6.RA$+"
软件设计引物!由上海生工生
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

#
!
I
!
代群体种皮颜色分类
2+
暗黄&
>+
亮黄&
?+
深褐&
`+
红褐
I.
G
+#
!
?87//.U.:7F.;0;U/RRZ:;7F:;8;A.0
7/=\/RF;UFQRI
![
;
[
=87F.;0/
2+`7A_)
Y
R8;V
&
>+>A.
G
QF)
Y
R8;V
&
?+`7A_)\A;V0
&
`+ERZ)\A;V0
@;I
!
FG

89标记的开发
将上述
(

CH
引物和
$

D?2E
引物分别扩
增一个来源于
I
!
群体的
#!
个黄籽"
YY
#与
#!
个纯
合褐籽"
44
#所组成的小群体!检测这些引物在此小
群体中是否具有多态性)经小群体检测具有多态
性!产物条带单一且清晰的引物序列用做大群体的
筛选!以确定标记和基因的关系)
H?E
反应体系为$
3`2
模板$
!
#
M
"
$"6
G
%
M
#!
正向和反向特异引物"上海生工合成#
"+*
#
M
"
#"
#
6;8
%
M
#!
Z3]H"+!
#
M
"
#"66;8
%
M
#!
K
G
?8
!
#+!
#
M
"
!$
#
6;8
%
M
#!
#"JH?E\=UURA#+$
#
M
!
3`2

合酶"
K>CIRA6R0F7/
#
"+#$
#
M
"
$N
#!
ZZB
!
S&+$$
#
M
!总体积
#$
#
M
)
H?E
反应程序为$
&*a
预变性
*6.0
&
*a
变性
#6.0
!
$,+1a
退火
%"/
!
,!a


#6.0
!共
%$
个循环)对于扩增产物不理想的引
物!将退火温度提高
#

!a
!提高扩增产物的特异
性)
H?E
产物利用
(b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其具体方法!银染程序参考陆光远等-#&.)
@+J
!
标记连锁分析
记录在
!*
个单株的小群体中能扩增出多态性
的引物!用这些引物扩增*吴旗黄芥+和*武功褐芥+
杂交所获得的
#!#!
个群体!有带记为
#
(!无带记

"
()用
K7
[
K7A_RA%+"
软件对标记在
I
!
群体
中扩增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基因与标记间
的连锁关系!并利用
K7
[
ZA7V
软件绘制遗传连锁
图-!".)
!
!
结果与分析
A+@
!
*吴旗黄芥+黄籽基因的遗传验证
在本研究中!对来自"*吴旗黄芥+
#
J
*武功褐
芥+
$
#的
#!#!

I
!
单株!通过
I
%

I
*
代种皮色

@
!
引物序列设计
]7\8R#
!
R`/.
G
0RZ
[
A.6RA/
标记来源
K7A_RA/;=A:R
编号
?;ZR
序列
DR
9
=R0:R
"
$c
%
%c
#
7F%
G
!"#"" CH)# 22O??2O2O2OO]]]?]22O
%
]O22?2O2O2O2]]??22O?
7F%
G
!!"%" CH)! ]O]?O]OO]O2?]?]]2
%
O]?2]2??2]2]2?2]]??]?
7F%
G
!1#"" CH)% ?2?]]??]??2?]22O]]]?]
%
??]2]O]2O?]]O]O2]?2?2
7F%
G
!%"$" CH)* ?2O?]??]]]2?]2]OOO]2
%
]?]]]O]??]?O]2O?]]OO
7F%
G
!,"*" CH)$ ??]?]O?22?22]?]]O2O]
%
O]]?2?]]OOO]O2]]22O2
7F%
G
!*#1" CH)( O???2]]O?2]]????2]2]
%
O2]OOO222O]OO2]2O2O2?
@>AB#"$C#$ 4## O?]?2???]2]O]?]?2?]]
%
?]??]]?]]?OOOOO?]]??
@>AB#"$C#$ 4#! ?22????2]?2]2?2]OO2?
%
]2O2]O?]?]O???2]2O]O
@>AB#"$C#$ 4#% 2O222?O22O2?22?222?O
%
?O2]]]2]OO]OO]]2O]??
@>AB#"$C#$ 4#* ]??2O?22]O]22???
%
]?]2O]O?]2]]22?O]O??
@>AB#"$C#$ 4#$ O2?O2?]2]?]222?]]??O
%
O?22O2?]2OO]22]22???
%&#!
##

!!!!!!!!!!!!!!

!
璐!等$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
表型鉴定出黄籽
!&(
株!纯合褐籽
%"*
株!杂合型褐

(#!
株"表
!
#)卡方测验表明!该黄籽性状的遗
传符合
#d!d#
"
$
!
e"+!!
!
2
&
"+"$
#!属于
#
对主
效基因控制)

A
!
*吴旗黄芥+各代种子粒色统计结果
]7\8R!
!
DF7F./F.:78AR/=8F;U/RRZ:;8;A.0X7A.;=/
G
R0RA7F.;0/;U
Y
R8;V6=/F7AZ
年份
4R7A
子代
OR0RA7F.;0
种皮颜色
DRRZ:;8;A
数量
L=70F.F
Y
!"#!
I
#
黄色
4R8;V
!"#% I
!
褐色
>A;V0 #!#!
!"#*
I
%
褐色
>A;V0
黄色
4R8;V
&#(
!&(
!"#$ I
*
褐色
>A;V0
黄色
f
褐色
4R8;Vf\A;V0
黄色
4R8;V
%"*
(#!
!&(
A;A
!
黄籽基因连锁的
FG
以及
89标记
利用
(

CH
引物和
$

D?2E
引物扩增
!*

单株"
#!
黄籽对
#!
褐籽#的
I
!
小群体!结果显示来
自于
2F%
G
!*#1"

CH)(
!以 及 来 自
>2?
克 隆
@>AB#"$C#$

4#!
引物能够显示多态性!其中
CH)
(
表现为黄籽有带!褐籽无带"图
!
#!表明其为一个
与隐性的黄籽位点连锁的
CH
标记&
4#!
能够在黄籽
与纯合褐籽中扩增出两条多态性带!一条与黄籽位
点连锁!一条与褐籽位点连锁"图
%
#!表明其为一共
显性标记)
A+C
!
标记连锁分析
利用
CH)(

4#!
扫描整个
#!#!
个单株的
I
!
群体!
CH)(

I
!
群体中扩增出
$
个交换单株!其中
!&(
株黄籽中有
%
个交换单株!
%"*
株纯合型褐籽中

!
!
引物
CH)(

I
!
小群体"
#!
黄籽对
#!
褐籽#的扩增结果
#
"
#!+
纯合黄籽&
#%
"
!*+
纯合褐籽&
K#""[
67A_RA
I.
G
+!
!
26
[
8.U.:7F.;0;U67A_RACH)(.07/678
G
A;=
[
;UI
![
;
[
=87F.;0
"
#!
Y
R8;V)/RRZF;#!\A;V0)/RRZ
#
##!+B;6;g
YG
;=/
Y
R8;V)/RRZ
&
#%!*+B;6;g
YG
;=/\A;V0)/RRZ
&
K+#""[
67A_RA

%
!
引物
4#!
在小群体"
#!
黄籽对
#!
褐籽#的扩增结果
#
"
#!+
纯合黄籽&
#%
"
!*+
纯合褐籽&
K+#""[
67A_RA
I.
G
+%
!
26
[
8.U.:7F.;0;U67A_RA4#!.07/678
G
A;=
[
;UI
![
;
[
=87F.;0
"
#!
Y
R8;V)/RRZF;#!\A;V0)/RRZ
#
##!+B;6;g
YG
;=/
Y
R8;V)/RRZ
&
#%!*+B;6;g
YG
;=/\A;V0)/RRZ
&
K+#""[
67A_RA

*
!
引物
CH)(
在部分
I
!
群体的扩增结果
#
"
!&+
黄籽&
%"
"
%*+
褐籽&
!$+
交换单株&
K+#""[
67A_RA
I.
G
+*
!
26
[
8.U.:7F.;0;U67A_RACH)(.07/=\/RF;UI
![
;
[
=87F.;0
#!&+4R8;V)/RRZ
&
%"%*+>A;V0)/RRZ
&
!$ER:;6\.070F
&
K+#""[
67A_RA

$
!
引物
4#!
在部分
I
!
群体的扩增结果
1*+
杂合褐籽&
%
"
&(+
纯合褐籽&
1#
"
1%
,
1$
"
&!+
黄籽&
K+#""[
67A_RA
I.
G
+$
!
26
[
8.U.:7F.;0;U67A_RA4#!.07/=\/RF;UI
![
;
[
=87F.;0
1*+B
Y
\A.Z\A;V0)/RRZ
&
%&(+B;6;g
YG
;=/\A;V0)/RRZ
&
1#1%70Z1$&!+4R8;V)/RRZ
&
K+#""[
67A_RA
*&#!
西
!

!

!

!

!

!!!!!!!!!!!!!!!!!!!
%$


(
!
黄籽基因的遗传连锁图谱

+
遗传距离"
:K
#&右
+
分子标记
I.
G
+(
!
OR0RF.:8.0_7
G
R67
[
;U
Y
R8;V/RRZ
G
R0R
MRUF+OR0RF.:Z./F70:R
"
:K
#&
E.
G
QF+K;8R:=87A67A_RA/

!
个交换单株"图
*
#!
4#!
扩增出
#"
个交换单
株!其中
!&(
株黄籽中有
!
个交换单株!
%"*
株纯合
型褐籽中有
%
个交换单株!
(#!
株杂合型褐籽中有
$
个交换单株)由于
4#!
为共显性标记!可将群体中
杂合褐籽区分出来"图
$
#)结果表明这两个标记与
黄籽基因紧密连锁!分别位于基因的两侧!其遗传距
离分别为
"+#

"+!:K
"图
(
#)
%
!

!

C+@
!
拟南芥及白菜基因组对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
定位的作用
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
"""
年已经
完成全基因组测序)芥菜型油菜
2
基因组和拟南
芥及白菜
2
基因组之间存在广泛的共线性-#!)#%.!因
此利用这些基因组的序列信息发展芥菜型油菜黄籽
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具有可行性)在前期的研究
中!控制吴旗黄芥的黄籽基因的同源区域被定位到
了拟南芥第
%
染色体上!并且其中最近的一个分子
标记
52"!K?"1
位于一个已知序列的白菜
2
基因

>2?
克隆上!因此本研究完全可以利用拟南芥与
白菜基因组的序列信息开发更近的分子标记)前人
也通过相似的方法开发了一些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
子标记)俎峰等-!#.利用拟南芥与白菜基因组的信
息开发了
&
个与油菜雄性不育性状连锁的
CH
标记)
雷绍林等-!!.利用油菜基因组的部分序列信息开发

#
个与油菜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
究在前期定位的基础上开发了
#

CH
标记与
#

D?2E
标记!使目标基因连锁的标记的遗传距离进
一步缩短!最近的标记
CH)(
与基因的距离仅为
"+#
:K
!这为黄籽基因的克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A
!
黄籽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应用
油菜黄籽育种目前受到了很多育种家的重视!
但是由于甘蓝型油菜黄籽资源十分稀缺!黄籽油菜
育种进程比较缓慢!急需将白菜型油菜与芥菜型油
菜中的黄籽基因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培育甘蓝型
油菜黄籽品系)但是传统的回交转育的方法非常缓
慢!准确性很差!而油菜黄籽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特别是共显性标记的出现!为黄籽回交转育工作提
供了极大的方便)本研究中所开发的
D?2E
标记
4#!
能够区分黄籽"
YY
#,杂合褐籽"
4
Y
#与纯合褐籽
"
44
#
%
种基因型!因此在回交转育的分离群体中很
容易筛选黄籽植株!大大提高黄籽选育的进度与准
确性)
另外本研究开发的分子标记
CH)(

4#!
位于
基因两侧!并且遗传距离很近!较之传统的
2IMH
,
E2H`
标记!其操作简单!仅需一次
H?E
!成本低!
条带少!易读带!因此!在黄籽性状的筛选中具有较
好的应用价值)目前本课题组正在利用这两个分子
标记在本实验室的油菜种质资源中筛选具有相同黄
籽位点的黄籽品系!为将来的油菜黄籽材料的遗传
改良提供材料)
参考文献!
-
#
.
!
王汉中
+
油菜粒色的变异及其不稳定性的研究-
`
.
+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
-
!
.
!
刘后利
+
油菜遗传育种学-
K
.
+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
.
!
TN2T
"徐爱遐#!
K2?BPB
"马朝芝#!
TC2S5DB
"肖恩时#!
03#4+OR0RF.:Z.XRA/.F
Y
;U!"#$$%&#
-
./&0#UA;6 R^/FRA0?Q.07
-
h
.
+(&3#
(
5
"+/+6%%/%&#
"作物学报#!
""1
!
CE
"
$
#$
,$*,(%
"
.0?Q.0R/R
#
+
-
*
.
!
TN2T
"徐爱遐#!
TC2S5DB
"肖恩时#!
]C23O^
"田广文#!
03#4+C0QRA.F70:R;U/RRZ:;7F:;8;A;U
Y
R8;V6=/F7AZ
"
!"#$$%&#
-
./&0#M+
#
.00;AFQRA0
[
7AF;UDQ770<.
-
h
.
+89%/0$0:+."/#4+
;
<%48"+

7&%0/&0$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
AK
"
*
#$
*,$*,1
"
.0?Q.0R/R
#
+
-
$
.
!
TN2
!
BN23OP
!
K2?
!
03#4+C0QRA.F70:R;U/RRZ:;8;A70Z6;8R:=87A67A_RA/8.0_RZF;FQR/RRZ:;8;A
G
R0R.0!"#$$%&#
-
./&0#
-
h
.
+=+>
$&#!
##

!!!!!!!!!!!!!!

!
璐!等$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
40&.4#"!"00*%/
5
!
"#"
!
AI
"
#
#$
,($+
-
(
.
!
BN23OP
!
>234
!
423OM
!
03#4+I.0R67
[[
.0
G
;UFQR
Y
R8;V/RRZ8;:=/.0!"#$$%&#
-
./&0#M+
-
h
.
+?0/+60
!
"##
!
II
"
#
#$
#,+
-
,
.
!
>2344
"班元元#!
BN23OPB
"黄
!
镇#!
TN2T
"徐爱遐#!
03#4+`RXR8;
[
6R0F;U.0FA;0
[
;8
Y
6;A
[
Q./667A_RA/8.0_RZF;FQR
Y
R8;V)
/RRZRZ
G
R0R.0!"#$$%&#
-
./&0#;U3;AFQRA0DQ770<.
-
h
.
+(&3#(
5
"%&.43."#0!+"0#4%><&&%*0/3#4%$7%/%&#
"西北农业学报#!
"#%
!
AA
"
$
#$
%,
*#
"
.0?Q.0R/R
#
+
-
1
.
!

!

+
利用
:` 32
%
5D]
序列大规模开发内含子多态性标记的研究-
`
.
+
上海$复旦大学!
""1+
-
&
.
!
>C5E353
!
M5B35E]D2
!
>i` C5E5
!
03#4+D:ARR0.0
G
U;A.0FA;0)8R0
G
FQ
[
;8
Y
6;A
[
Q./6/.0
[
R07R.Z/QA.6
[
/=/.0
G
R<;0)
[
A.6RZ.0FA;0)
:A;//.0
G
"
5HC?
#
)H?E
-
h
.
+=+40&.4#"@&+4+
5A
!
"""
!$
!%%!%$+
-
#"
.
!
PB23OT^
"张兴伟#!
^23OPB`
"王志德#!
MCN4B
"刘艳华#!
03#4+CH67A_RA70Z.F/7
[[
8.:7F.;0/FA7FR
GY
.06;8R:=87A\ARRZ.0
G
;U
F;\7::;
-
h
.
+:+."/#4+
;
(/9.%(
5
"%&.43."#47&%0/&0$
"安徽农业科学#!
""1
!
CJ
"
1
#$
%#*,%#*&
"
.0?Q.0R/R
#
+
-
##
.
!
MN4L
"卢泳全#!
^23OTDB
"汪旭升#!
BN23O ^D
"黄伟素#!
03#4+`RXR8;
[
6R0F;U76
[
8.U.RZ:;0/R0/=/
G
R0RF.:67A_RA/.0
G
A7)
6.0R7R\7/RZ;0A.:R.0FA;08R0
G
FQ
[
;8
Y
6;A
[
Q./6/
-
h
.
+7&%0/3%#(
5
"%&.43."#7%/%&#
"中国农业科学#!
""(
!
CK
"
%
#$
*%%*%&
"
.0?Q.0R/R
#
+
-
#!
.
!
M2O5E?E23]PN+?;6
[
7A7F.XR67
[[
.0
G
\RFVRR0("#)%*+

$%$39#4%#/#70Z!"#$$%&#/%
5
"#.0Z.:7FR/FQ7F!"#$$%&#
G
R0;6R/Q7XRR)
X;8XRZFQA;=
G
QRG
R0;6RAR
[
8.:7F.;07::;6
[
70.RZY
:QA;6;/;6RU=/.;0/70ZUAR
9
=R0FAR7AA70
G
R6R0F/
-
h
.
+?0/03%&$
!
#&&1
!
#$"
$
#
!#,#!!1+
-
#%
.
!
M23]
!
5`MKS3]5]
!
E5CD?BK233@
!
03#4+205D])R0A.:QRZ:;6
[
7A7F.XR67
[
;U!"#$$%&#+40"#&0#70Z("#)%*+

$%$39#4%#/#
-
h
.
,
?0/+60B0$,
!
"""
!
#"
$
,,(,11+
-
#*
.
!
谢彦周
+
甘蓝型油菜隐形细胞核雄性不育上位抑制基因的精细定位-
`
.
+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
-
#$
.
!

!

+
白菜型油菜种皮色泽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
.
+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
-
#(
.
!
H2E@C3C
!
ONM` 53D
!
DB2EH5E2
!
03#4+DR
G
6R0F78/FA=:F=AR;UFQR>A7//.:707
[
=/
G
R0;6R\7/RZ;0:;6
[
7A7F.XR7078
Y
/./V.FQ("#>
)%*+

$%$39#4%#/#
-
h
.
+?0/03%&$
!
""$
!
#,#
$
,($,1#+
-
#,
.
!
BS535?@5K
!
?B4C4+?;6
[
7A./;0;U!"#$$%&#/#

.$70Z!,"#

#
G
R0;6R\7/RZ;0FQRAR/FA.:F.;0UA7
G
6R0F8R0
G
FQ
[
;8
Y
6;A
[
Q./6
67
[[
.0
G
-
h
.
+190<"
5
#/%C%/
5
8+66%3300+
;
390#139D/30"/#3%+/#4B#

0$$0*8+/
5
"0$$
!
#&&#
$
##"!##",+
-
#1
.
!
S`4M5hh
!
S`4M5hM+C/;87F.;0;U
[
870F 3`2UA;6UAR/QF.//=R
-
h
.
+E+&.$
!
#&&"
!
#!
$
#%#$+
-
#&
.
!
MNO4
"陆光远#!
423OODB
"杨光圣#!
IN]`
"傅廷栋#
+D.8XRA)/F7.0RZ7U8
[
)70;XR87//7
Y
U;A 3`2U.0
G
RA
[
A.0F.0
G
.0!"#$$%&#/#

.$
-
h
.
+:+."/#4+
;
F.#C9+/
5
(
5
"%&.43."#4G/%H0"$%3
A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
AL
"
$
#$
*#%*#$
"
.0?Q.0R/R
#
+
-
!"
.
!
MCNEB
"刘仁虎#!
K53OhM
"孟金陵#
+26.:A;/;UFR<:R86K7:A;U;AZA7V.0
GG
R0RF.:8.0_7
G
R67
[
/\7/RZ;0
G
.XR0
G
R0RF.:M.0_7
G
RZ7)
F7
-
h
.
+F0"0*%3#$
"遗传#!
""%
!
AI
"
%
#$
%#,%!#
"
.0?Q.0R/R
#
+
-
!#
.
!
PNI
"俎
!
峰#!
TC2DBL
"夏胜前#!
N`3TM
"顿小玲#!
03#4+2078
Y
/./;U
G
R0RF.:6;ZR8U;A7AR:R//.XR
G
R0.:678R/FRA.8R8.0R,),%($2>
.0!"#$$%&#/#

.$M+\7/RZ;06;8R:=87A67A_RA/
-
h
.
+7&%0/3%#(
5
"%&.43."#7%/%&#
"中国农业科学#!
"#"
!
EC
"
#$
#$
%"(,%",$
"
.0?Q.)
0R/R
#
+
-
!!
.
!
M5CDBM
"雷绍林#!
42STL
"姚雪琴#!
4C>
"易
!
斌#!
03#4+];V7AZ/67
[
)\7/RZ:8;0.0
G
$
U.0R67
[[
.0
G
;U7AR:R//.XR
G
R0).:678R)/FRA.8R
G
R0R
"
>0K/!
#
.0!"#$$%&#/#

.$M+70Z/
Y
0FR0.:AR
G
.;0.ZR0F.U.:7F.;0\7/RZ;0FQR("#)%*+

$%$39#4%#/#
G
R0;)6R/R
9
=R0:R/
-
h
.
+190+",
(

4,?0/03,
!
"",
!
@@I
"
$
#$
(*%($#+
!编辑"宋亚珍#
!!
(&#!
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