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olecular variability of coat protein gene of 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and preparation of specific antiserum against CP

甘薯褪绿斑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及其特异抗血清制备



全 文 :植物病理学报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44(6): 634 ̄640(2014)
收稿日期: 2014 ̄01 ̄12ꎻ 修回日期: 2014 ̄08 ̄14
基金项目: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 ̄11 ̄B ̄07)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财政预算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 张振臣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植物病毒学研究ꎻE ̄mail:zhangzhenchen@126.com
第一作者: 乔 奇ꎬ男ꎬ河南宁陵人ꎬ博士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与生物技术研究ꎻE ̄mail:qiaoq2005@126.comꎮ
doi:10.13926 / j.cnki.apps.2014.06.010
甘薯褪绿斑病毒外壳蛋白的
分子变异及其特异抗血清制备
乔 奇ꎬ 秦艳红ꎬ 张德胜ꎬ 田雨婷ꎬ 王 爽ꎬ 王永江ꎬ 张振臣∗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ꎬ郑州 450002ꎻ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ꎬ郑州 450002ꎻ
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ꎬ 郑州 450002)
摘要: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ꎬSPCFV)是侵染甘薯的主要病毒之一ꎮ 本研究利用 RT ̄PCR方法克
隆了 SPCFV中国 4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基因ꎮ 序列分析表明ꎬcp基因全长 900 bpꎬ编码 299 个氨基酸残基ꎮ 4 个分
离物 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 78.3%~89.9%ꎬ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 91.3%~95.7%ꎬ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ꎮ 不
同分离物 CP氨基酸序列 N末端的第 3-32位氨基酸为多变区ꎮ 将四川分离物的 c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 ̄28a(+)
上ꎬSDS ̄PAGE分析表明ꎬ经 IPTG诱导ꎬcp基因在大肠杆菌 BL21(DE3)中得到了高效表达ꎮ 以表达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
兔ꎬ制备了 SPCFV CP的特异性抗血清ꎮ ACP ̄ELISA检测结果表明ꎬ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 1 ∶ 128 000ꎬ可用于田间甘薯样
品的检测ꎮ
关键词:甘薯褪绿斑病毒ꎻ 外壳蛋白ꎻ 分子变异ꎻ 原核表达ꎻ 抗血清制备
Molecular variability of coat protein gene of 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and
preparation of specific antiserum against CP   QIAO Qiꎬ QIN Yan ̄hongꎬ ZHANG De ̄shengꎬ
TIAN Yu ̄tingꎬ WANG Shuangꎬ WANG Yong ̄jiangꎬ ZHANG Zhen ̄chen   (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ꎬ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ꎬ Zhengzhou 450002ꎬ Chinaꎻ Henan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est Controlꎬ Zhengzhou 450002ꎬ
Chinaꎻ IPM Key Laboratory in Sou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fo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ꎬ Zhengzhou 450002ꎬ China)
Abstract: 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SPCFV) is one of major viruses infecting sweet potato. The coat
protein (CP) gene of SPCFV from four Chinese isolates were cloned by RT ̄PCR.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ull ̄length cp gene comprised 900 nt and encoded 299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cp of the four isolates shared
78.3%~89.9% and 91.3%~95.7% identities at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level respectively. The third to 32nd
amino acids of CP from different isolates were more variable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 The cp of Sichuan
isolate was cloned into expression vector pET ̄28a (+) for overexpression in prokaryotic cells. The result of
SDS ̄PAGE showed that a 36. 5 kDa specific fusion protein was produced after induction with IPTG. The
expressed protein was purified from SDS ̄PAGE and the antiserum against the protein was raised in rabbit. The
ELISA titer of the antiserum was 1 ∶ 128 000 in infected leaves supernatant. The antiserum was used for specific
detection of SPCFV from field samples of sweet potato by ACP ̄ELISA.
Key words: 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ꎻ coat proteinꎻ molecular variabilityꎻ prokaryotic expressionꎻ
antiserum preparation
中图分类号: S4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12 ̄0914(2014)06 ̄0634 ̄07
 
  6期 乔 奇ꎬ等:甘薯褪绿斑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及其特异抗血清制备
    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ꎬ SPCFV)是侵染甘薯( Ipomoea batatas)的主
要病毒之一ꎮ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CTV)第九次
报告将 SPCFV划为线性病毒科(Flexiviridae)香石
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病毒[1]ꎮ 1992 年国际
马铃薯中心( 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ꎬCIP)从 1
份叶片表现褪绿斑的甘薯种质资源中检测到该病
毒ꎬ随后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此病毒的发生
与危害[2~7]ꎮ 虽然 SPCFV单独侵染甘薯时症状轻
微ꎬ但该病毒与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ꎬ SPCSV)共侵染甘薯时可形成
协生病害ꎬ导致甘薯产生严重的症状[8]ꎮ 目前已
报道的 SPCFV cp 基因序列不多ꎬ基于 cp 基因序
列的进化树分析ꎬSPCFV分为 2 个类群ꎬ东非分离
物和 CIP分离物组成了其中的一个主要类群[9]ꎮ
血清学研究表明ꎬSPCFV与甘薯上的常见病毒ꎬ例
如ꎬ马铃薯 Y 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
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ꎬSPFMV)、
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ꎬSPLV)、甘
薯 G 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ꎬSPVG)和甘薯病
毒属( Ipomovirus)的甘薯轻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mild mottle virusꎬ SPMMV)以及毛形病毒属(Cri ̄
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等无血清学
关系[10]ꎮ
    2009~ 2010 年ꎬQiao 等利用血清学方法对采
自我国的 176 份甘薯样品进行检测ꎬ结果发现ꎬ有
5.7%的样品感染了 SPCFV[7]ꎮ Aritua 等克隆了
SPCFV中国分离物的 cp 基因序列ꎬ包括广州分离
物( Gwangzhu 1) 和台湾分离物 ( TN340) 各 1
个[2]ꎮ 目前ꎬ国内外关于 SPCFV病毒基因的克隆、
表达以及抗体制备等相关研究还很薄弱ꎮ 本研究
利用RT ̄PCR方法ꎬ从采自四川、广东、江西和广西
的甘薯样品中克隆获得 SPCFV完整 cp基因序列ꎬ
通过序列分析明确了 cp基因的分子变异情况ꎮ 此
外ꎬ还构建了四川分离物 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ꎬ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表达ꎬ并制备了特异性抗
体ꎬ为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ꎮ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2010~2011 年ꎬ从广东、四川、广西、江西采集
表现病毒病症状的甘薯样品 100份ꎬ种植于防虫温
室内ꎮ 样品成活后嫁接健康巴西牵牛 ( Ipomoea
setosa)上ꎬ取甘薯叶片或嫁接发病的巴西牵牛叶
片用于本研究ꎮ 甘薯脱毒茎尖试管苗为河南省农
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保存ꎮ
1.2  试剂盒与试剂
    SPCFV NCM ̄ELISA 检测试剂盒购自国际马
铃薯中心(CIP)ꎻUNIQ ̄10 柱式总 RNA 抽提试剂
盒(产品编号:SK1362)为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
产品ꎬAxyPrep DNA胶回收试剂盒(产品型号:AP ̄
GX ̄50)和质粒小量制备试剂盒 (产品目录号:
DP1002)分别购自杭州爱思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和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公司ꎻAMV 反转录酶、
ExTaq DNA聚合酶和 pMD19 ̄T载体购自 TaKaRa
公司ꎬ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兔 IgG购自北京中杉
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ꎻ其他常用试剂为国产或进
口分析纯试剂ꎮ
1.3  引物
    根据 GenBank中 SPCFV的核苷酸序列(登录
号: EU375901、 EU375905、 EU375907、 EU375908、
EU375910 和 AY461421)ꎬ设计扩增 SPCFV cp 基
因的 引 物ꎬ 正 向 引 物 SPCP19 的 序 列 为 5′ ̄
GAAGAGTAGCYCTGARGTRAARG ̄3′ꎬ 位 于 cp
基因上游与编码 TGBp3( triple gene block protein
3)基因的间隔区ꎻ反向引物 SPCP20 的序列为
5′ ̄AGAAATCRYAAGACAACRRTCCC ̄3′ꎬ位于 cp
基因下游核酸结合蛋白(NaBP)基因区域ꎮ 根据
获得的 SPCFV四川分离物的 cp 基因序列设计正
向 引 物 CFVBP1 ( 5′ ̄CGGAATTCATG ̄
GCAGCGAAGGAGG ̄3′)和反向引物 CFVBP2(5′ ̄
CCGCTCGAGTCACTTGCACTTCCCA ̄3′)ꎬ 用 于
c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ꎬCFVBP1 引物对应
于该分离物 cp 基因编码区1~16 ntꎬ并在其中引入
一个 EcoR I 位点ꎬCFVBP2 引物与 cp 基因终止密
码子附近序列互补ꎬ并在终止密码子的下游引入一
个 Xho I位点ꎮ 此外ꎬ设计正向引物 CFVJCP1(5′ ̄
AATGARCCCCCDTCWGGRTGGCA ̄3′)和反向引
物 CFVJCP2 ( 5′ ̄TTRATTTCRCAWGCYTGCT ̄
GCC ̄3′)扩增 SPCFV cp基因片段(目的片段大小
为 254 bp)ꎬ用于甘薯样品 SPCFV病毒的 RT ̄PCR
检测ꎮ 上述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
536
 
植物病理学报 44卷
有限公司合成ꎮ
1.4  甘薯样品的 NCM ̄ELISA检测
    按照 CIP 的 SPCFV NCM ̄ELISA 检测试剂盒
操作说明ꎬ对甘薯样品进行 SPCFV检测ꎬ取血清学
阳性样品开展后续试验ꎮ
1.5  植物总 RNA提取和 RT ̄PCR
    首先利用 UNIQ ̄10 柱式总 RNA 抽提试剂盒ꎬ
分别提取经 NCM ̄ELISA 检测 SPCFV 呈阳性的样
品叶片总 RNAꎬ利用反向引物 SPCP20 反转录合成
cDNA第一链ꎬ再进行 PCR扩增目的基因ꎮ PCR反
应体系为: cDNA 2 μL、 10 × ExTaq Buffer (含
MgCl2) 2.5 μL、 2.5 mmol / L dNTP混合物 2 μLꎬ正
向引物 SPCP19和反向引物 SPCP20各 2 μLꎬExTaq
DNA聚合酶 (5 U / μL) 0.2 μLꎬ补充 ddH2O至总体
积 25 μLꎮ PCR 反应条件为:94℃ 1 minꎬ55℃ 1
minꎬ72℃ 1 minꎬ35个循环ꎻ72℃延伸 10 minꎮ
1.6  c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利用 DNA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目的片段ꎬ
然后与 pMD19 ̄T载体连接ꎬ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
菌 JM109ꎬ经蓝白斑筛选和 PCR 鉴定后获得阳性
克隆ꎮ 核苷酸序列测定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
公司完成ꎮ 利用 DNAMAN和 BLAST软件对所测
序列进行比较分析ꎬ利用 MEGA4.0 软件的邻近聚
类算法(Neighbor ̄Joiningꎬ NJ)构建系统进化树ꎮ
1.7  SPCFV四川分离物 c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
构建及诱导表达
    利用引物 CFVBP1 和 CFVBP2ꎬ以获得的
SPCFV四川分离物 cp 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模板进
行 PCR扩增ꎬ并将扩增产物克隆至 pMD19 ̄T 载体
中ꎬ获得重组质粒 pMD ̄CFVCPꎮ 质粒 pMD ̄
CFVCP经 EcoR I 和 Xho I 双酶切处理ꎬ回收目的
片段并将目的片段与经同样酶切处理的 pET ̄28a
(+)载体连接ꎬ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Jm109ꎬ经
PCR 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验证ꎬ获得重组质粒
pET ̄CFVCPꎮ 将 pET ̄CFVCP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和 SDS ̄PAGE分析[11]ꎮ
1.8  SPCFV抗血清的制备和效价测定
    原核表达产物经 12.5%的 SDS ̄PAGE 电泳分
离后ꎬ将凝胶用预冷的 0.25 mmol / L KCl溶液浸泡
5 minꎬ重蒸水冲洗后ꎬ切下含目的条带的凝胶ꎬ按
1 ∶ 1 (w / v) 比例加入 PBS 缓冲液(0. 14 mol / L
NaCl、2.7 mmol / L KCl、1.5 mmol / L KH2PO4、8.1
mmol / L Na2HPO4)ꎬ于冰浴中研磨ꎮ 用 PBS 缓冲
液适当稀释后ꎬ加入等体积的福氏不完全佐剂进行
乳化ꎮ 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免疫家兔ꎬ共免疫 6
次ꎬ免疫家兔的工作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公司协助
完成ꎮ 以感病甘薯叶片的汁液作为抗原包被酶联
板ꎬ利用 ACP ̄ELISA[ 12 ]方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ꎮ
1.9  SPCFV抗血清检测应用
    利用制备的抗血清对采自田间的甘薯病毒样
品进行检测ꎬ具体方法为:取甘薯叶片用 PBS ̄
Tween缓冲液按 1 ∶ 10(w / v)用量研磨ꎬ低速离心
后取上清进行 ACP ̄ELISA 检测[ 11 ]ꎬ用甘薯脱毒
茎尖试管苗叶片的汁液作为阴性对照ꎬ抗血清工作
浓度为1 ∶ 10 000倍ꎬP / N > 2.0ꎬ判定为阳性ꎮ 同
时利用 CIP 的 SPCFV NCM ̄ELISA 试剂盒和 RT ̄
PCR 方法进行验证ꎮ RT ̄PCR 使用的引物为
CFVJCP1和 CFVJCP2ꎮ
2  结果与分析
2.1  NCM ̄ELISA的检测
    NCM ̄ELISA检测结果表明ꎬ四川南充、广东湛
江、江西余江和广西百色各有 1份样品表现 SPCFV
阳性ꎬ样品编号分别为 G ̄Sichuan ̄10 ̄60、B ̄Guang ̄
dong ̄11 ̄5、B ̄Jiangxi ̄11 ̄4和 B ̄Guangxi ̄11 ̄1ꎮ
2.2  SPCFV cp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RT ̄PCR 扩增上述 4 份阳性样品均得到了大
小约为 1.1 kb 的特异性片段ꎬ与预测大小一致ꎮ
将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克隆到 pMD19 ̄T载体上进
行序列测定ꎬ序列分析结果表明ꎬ所克隆的片段全
长均为 1 109 bpꎬ包括完整的 cp 基因以及部分编
码 TGBp3 基因的间隔区和部分核酸结合蛋白
(NaB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ꎮ 4 个分离物的 cp 基
因均由 900 个核苷酸残基组成ꎬ编码 299 个氨基
酸ꎮ 4个分离物 cp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
78.3% ~ 89. 9%ꎮ 其中ꎬ来自江西余江的分离物
B ̄Jiangxi ̄11 ̄4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
较低ꎬ 仅为 78. 3% ~ 79. 4%ꎬ G ̄Sichuan ̄10 ̄60、
B ̄Guangdong ̄11 ̄5和 B ̄Guangxi ̄11 ̄1 3 个分离物
636
 
  6期 乔 奇ꎬ等:甘薯褪绿斑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及其特异抗血清制备
之间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则较高ꎬ为 87. 6% ~
89.9%ꎻ4个分离物 cp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
性为 91.3% ~ 95.7%ꎬ其中 B ̄Jiangxi ̄11 ̄4 与其他 3
个分离物的一致性为 91.3% ~ 92.0%ꎬ其他 3 个分
离物之间的一致性为 94.3% ~ 95.7%ꎮ 4 个分离物
与已报道的其他 15个分离物(表 1)cp基因的核苷
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
75.9%~90.7%和 89.6% ~ 97.0%ꎮ 其中ꎬB ̄Jiangxi ̄
11 ̄4分离物与 007VIIMS 和中国台湾的 TN340 2
个分离物的序列一致性较高ꎬ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
分别为 95.7%和 95.3%ꎬ与其他 13 个分离物的氨
基酸序列一致性为 89.6% ~ 92.3%ꎮ G ̄Sichuan ̄10 ̄
60、B ̄Guangdong ̄11 ̄5和 B ̄Guangxi ̄11 ̄1分离物与
其他 13个分离物的序列一致性则较高ꎬ核苷酸序
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 85.1% ~
90.7%和 91.6~97.0%ꎮ 上述结果说明我国 SPCFV
不同分离物的 cp基因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ꎮ
    基于 CP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ꎬ本研
究的 4 个中国分离物分为 2 个类群ꎬ其中 B ̄Jian ̄
gxi ̄11 ̄4 与 007VIIMS 分离物和中国台湾分离物
TN340 为一个类群ꎬ B ̄Guangxi ̄11 ̄1、 B ̄Guang ̄
dong ̄11 ̄5、G ̄Sichuan ̄10 ̄60分离物与其他 13 个分
离物组成另一个类群(图 1)ꎮ 此外ꎬ不同分离物
CP的 N末端变异较大ꎬ第 3 ̄32位氨基酸为多变区
(图 2)ꎬ其他部分相对保守ꎮ
2.3  SPCFV四川分离物 c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
建及原核表达
    以含有 G ̄Sichuan ̄10 ̄60 分离物 cp 基因的重
组质粒为模板ꎬ利用引物 CFVBP1 和 CFVBP2 进
行 PCR扩增ꎬ获得大小为 0.9 kb的目的条带ꎬ将目
的条带克隆至 pMD19 ̄T 载体中ꎬ获得重组质粒
pMD ̄CFVCPꎮ 利用 EcoR I 和 Xho I 双酶切处理ꎬ
将酶切后回收的目的片段克隆至 pET ̄28a ( +)表
达载体中ꎬ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 SPCFV cp 基因的
原核表达载体 pET ̄CFVCPꎮ
Table 1  The isolates of 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used in this study
Isolate Country of origin GenBank accession No. Reference
Kiboga 6b Uganda EU375908 [2]
Hoima 3c Uganda EU375902 [2]
KBL 38 Uganda EU375903 [2]
Mpigi 6b Uganda EU375906 [2]
94 ̄1S Kenya EU375900 [2]
SPCFV ̄CIP Peru EU375899 [2]
Hoima 4 Uganda AY461421 [10]
Rukingiri 1b Uganda EU375907 [2]
Njoro 5 Kenya EU375910 [2]
KY5 Kenya EU375904 [2]
B ̄Guangxi ̄11 ̄1 China KC130186 This study
TN399 Unknown EU375909 [2]
B ̄Guangdong ̄11 ̄5 China KC130184 This study
Gwangzhu 1 China EU375901 [2]
G ̄Sichuan ̄10 ̄60 China KC130183 This study
Le ̄97 ̄598 Unknown EU375905 [2]
B ̄Jiangxi ̄11 ̄4 China KC130185 This study
007VIIMS Unknown EU375897 [2]
TN340 China EU375898 [2]
736
 
植物病理学报 44卷
 
Fig. 1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cp of 19 SPCFV isolates
MYaV (AB510477) was used as the outgroup.
Fig. 2  Multiple alignment of the first to 35th deduced amino acids of cp from
19 isolates of 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Dot indicated amino acid was the same as the corresponding one of isolate Kiboga 6b..
836
 
  6期 乔 奇ꎬ等:甘薯褪绿斑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及其特异抗血清制备
    将 pET ̄CFVCP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BL21
(DE3)ꎬ收集 IPTG 诱导的菌液ꎬ以诱导的含 pET ̄
28a(+)的菌液以及未诱导的含 pET ̄CFVCP 重组
质粒的菌液为阴性对照ꎬ进行 SDS ̄PAGE 分析ꎮ
结果表明ꎬ含 pET ̄CFVCP 质粒的菌株诱导后特异
性地表达出大小为 36.5 kDa 的目的蛋白(图 3)ꎬ
说明 cp基因得到了正确表达ꎮ
Fig. 3   SDS ̄PAGE analysis of expression
products of pET ̄CFVCP
Lane 1:BL21(DE3)ꎻLane 2:pET ̄28a ( +) without induc ̄
tionꎻLane 3: pET ̄28a(+) induced with IPTGꎻLane 4:pET ̄
CFVCP without inductionꎻLane 5:pET ̄CFVCP induced with
IPTGꎻLane 6:Protein marker.
2.4  抗血清制备和效价测定
    利用回收的特异性表达的 36.5 kDa 蛋白免疫
家兔ꎮ 第 6次免疫后 10 d 采血ꎬ获得 SPCFV 的抗
血清ꎮ ACP ̄ELISA 测定结果表明ꎬ抗血清稀释
12 800倍后仍能与 SPCFV侵染的甘薯叶片的汁液
发生阳性反应ꎮ
2.5  SPCFV抗血清检测应用
    以稀释 10 000倍的 SPCFV 抗血清作为一抗ꎬ
利用 ACP ̄ELISA方法对采自田间的 23 份甘薯样
品进行检测ꎬ结果表明ꎬ有 2份样品与 SPCFV抗血
清呈阳性反应ꎬ其余 21份样品则呈阴性反应ꎬ利用
CFVJCP1 / CFVJCP2 引物对 RT ̄PCR 扩增 SPCFV
cp基因片段ꎬ结果表明上述 2 份血清学阳性样品
中均可扩增出大小为 254 bp 的目的条带ꎬ而 21 份
血清学阴性样品中则不能扩增到目的条带ꎮ 用国
际马铃薯中心(CIP)的 SPCFV NCM ̄ELISA 试剂
盒对上述样品进行复检ꎬ检测结果完全一致ꎮ 这些
试验结果说明本研究所制备的抗血清具有较好的
特异性ꎬ可用于田间甘薯样品的检测ꎮ
3  讨论
    SPCFV病毒粒子长度为 800 nm左右ꎬ比香石
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其他病毒的粒子(长度
为 610 ̄700nm)要长ꎬ而与 Potyvirus 病毒却相似ꎬ
早期曾推测该病毒可能属于 Potyvirus 属病毒[2]ꎮ
但是ꎬ电镜观察发现在感病植物组织中 SPCFV 病
毒粒子数量有限ꎬ没有形成风轮状内含体ꎬ不具备
Potyvirus病毒典型的细胞病理学特征ꎬ却与 Carla ̄
virus病毒很相似[2]ꎮ Aritua等对 SPCFV乌干达分
离物 Hoima 4基因组的分子特征研究表明ꎬ该分离
物与 Carlavirus 病毒相同ꎬ基因组中均包含 6 个
ORFsꎬ但是 6个 ORF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乌头潜
隐病毒 ( Aconitum latent virus)、蓝莓焦枯病毒
(Blueberry scorch virus)、百合无症病毒 ( Lily
symptomless virus)等典型 Carlavirus病毒的相似性
较低ꎬ在进化树上只与 Carlavirus 的暂定种甜瓜黄
化相关病毒(Melon yellowing ̄associated virus)关
系较近[ 10 ]ꎮ 2009 年 ICTV 第九次报告将 SPCFV
和甜瓜黄化相关病毒均划为香石竹潜隐病毒
属[1]ꎮ 此外ꎬ本研究的 4 个分离物和已报道的
SPCFV分离物的 CP 氨基酸序列 C 末端均含有
“DX=15 TGG”基序ꎬ具有 Carlavirus 病毒 “DX=16 ̄20
TGG”基序的相似特征ꎮ
    本研究的 4 个分离物分别取自广东、广西、江
西和四川ꎬ均为中国南方薯区ꎬ但 4个分离物 cp 基
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 78.3% ~ 89.9%ꎬ序列存在
较大的分子变异ꎮ 4个分离物 cp 基因推导的氨基
酸序列一致性为 91. 3% ~ 95. 7%ꎬ其中 N 末端第
3 ̄32位氨基酸变异较大ꎬ30个氨基酸中有 25 个存
在差异ꎬ而氨基酸序列的其他区域较为保守ꎮ 在系
统进化树上ꎬ6 个中国分离物分为 2 组ꎬ其中来自
广东湛江的样品 B ̄Guangdong ̄11 ̄5、广西百色的
B ̄Guangxi ̄11 ̄1、四川南充的 G ̄Sichuan ̄10 ̄60 和已
报道的广州分离物(Gwangzhu 1)为一组ꎬB ̄Jian ̄
gxi ̄11 ̄4和台湾分离物(TN340)为另外一组ꎮ 中
936
 
植物病理学报 44卷
国不仅是世界上甘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ꎬ而且甘
薯种植区域辽阔ꎬ复杂的生态条件为病毒与寄主协
同进化过程中病毒发生分子变异提供了有利条件ꎮ
因此ꎬ进一步研究 SPCFV 2 个组群分离物的致病
性、寄主范围等对于探明 SPCFV 是否存在株系分
化具有重要意义ꎬ并可为该病毒在我国的发生演替
规律研究奠定基础ꎮ
    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 SPCFV的外
壳蛋白ꎬ并以表达的外壳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
了抗血清ꎮ 效价测定表明ꎬ抗血清稀释 12 800 倍
后仍能与感病甘薯叶片汁液产生阳性反应ꎬ而且ꎬ
检测结果与 RT ̄PCR 检测结果和国际马铃薯中心
提供的 SPCFV抗血清检测结果完全一致ꎮ 高质量
SPCFV抗血清的获得ꎬ为高效快速检测方法的建
立以及对该病毒的监测和预警奠定了良好基础ꎮ
参考文献
[1]   King A M Qꎬ Adams M Jꎬ Carstens E Bꎬ et al. Virus
Taxonomy: Ninth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 ̄
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M] . USA: Elsevier
Academic Pressꎬ 2011.
[2]   Aritua Vꎬ Barg Eꎬ Adipala Eꎬ et al. Host rangeꎬ
purificationꎬ and genetic variability in 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J] . Plant Diseaseꎬ 2009ꎬ 93:87-
93.
[3]   Mukasa S Bꎬ Rubaihayo P Rꎬ Valkonen J P T.
Incidence of viruses and viruslike diseases of sweet ̄
potato in Uganda [ J] . Plant Diseaseꎬ 2003ꎬ 87:329-
335.
[4]   Tairo Fꎬ Kullaya Aꎬ Valkonen J P T. Incidence of
viruses infecting sweet potato in Tanzania [ J] . Plant
Diseaseꎬ 2004ꎬ 88:916-920.
[5]   Aritua Vꎬ Bua Bꎬ Barg Eꎬ et al. Incidence of five
viruses infecting sweet potatoes in Ugandaꎻ the first
evidence of Sweet potato caulimo ̄like virus in Africa
[J] . Plant Pathologyꎬ 2007ꎬ 56:324-331.
[6]   Ateka E Mꎬ Njeru R Wꎬ Kibaru A Gꎬ et al. Identifica ̄
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viruses infecting sweet potato in
Kenya [ J] .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ꎬ 2004ꎬ 144:
371-379.
[7]   Qiao Qꎬ Zhang Z Cꎬ Zhang D Sꎬ et al. Serological
and molecular detection of viruses infecting sweet
potato in China ( in Chinese) [ J] . Acta Phytopatho ̄
logica Sinica (植物病理学报)ꎬ 2012ꎬ 42(1): 10-
16.
[8]   Untiveros Mꎬ Fuentes Sꎬ Salazar L F.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of 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 (Crini ̄
virus) with carla ̄ꎬ cucumo ̄ꎬ ipomo ̄ꎬ and potyviruses
infecting sweet potato [ J] . Plant Diseaseꎬ 2007ꎬ 91:
669-676.
[9]   Clark C Aꎬ Davis J Aꎬ Abad J Aꎬ et al. Sweetpotato
viruses: 15 years of progress o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complex diseases[ J] . Plant Diseaseꎬ 2012ꎬ
96(2): 168-185.
[10] Aritua Vꎬ Barg Eꎬ Adipala Eꎬ et al.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entire RNA genome of a 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isolate reveals that it belongs to a distinct
carlavirus species [ J] . Archives of Virologyꎬ 2007ꎬ
152(4): 813– 818.
[11] Huang Y Nꎬ Zhang Z Cꎬ Cloningꎬ expression of coat
protein gene of 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 in E. coli and
preparation of antiserum ( in Chinese) [J] . Acta Phy ̄
topathologica Sinica (植物病理学报 )ꎬ 2007ꎬ 37
(3): 255-259.
[12] Tian Bꎬ Pei M Y. Research methods of plant virus ( in
Chinese) [M] . Beijing: Science Press (北京: 科学
出版社)ꎬ 1987.
责任编辑:于金枝
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