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01+#""")*"!$+!"#$+"$+"&&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2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324%$3"*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
作者简介$舒
!
畅"
#&,(
#!女!硕士!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
5)67/8
$
09:;971
<
"*!$
!
#-%+;=6
"
通信作者$刘
!
超!博士!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
5)67/8
$
8/:;97=
!
67/8+9>7:+?@:+;1
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类型
$%&()*+
的鉴定
舒
!
畅!刘
!
超"!吴江生
"华中农业大学 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油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武汉
*%"","
#
摘
!
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ABC
#
DEF*!,"2
是从萝卜甘蓝"
!"
#
$"%&()"*+"
!
EEAA
#与甘蓝型油菜
"
,)"*+"%"
#
&
!
22AA
#远缘杂交后代中发现的一种
ABC
类型!该研究通过育性调查(恢保关系测定(花药发育的
显微观察和线粒体
4D2
的
EGHI
分析对
DEF*!,"2
不育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
#通过连续
$
年在冬油菜区
和春油菜区的育性调查!发现
DEF*!,"2
不能产生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受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影
响!不育率和不育度均为
#""J
"
!
#将
DEF*!,"2
(
#
-.
(
-
/
&
(
0-
(
$"&
等
ABC
分别与
#
-.
(
-
/
&
恢复系以及)华双
*
号*测交!显示
DEF*!,"2
与
#
-.
(
-
/
&
(
0-
等不育系统的恢保关系明显不同"
%
#通过对
DEF*!,"2
与保持系
DEF*!,"3
花药发育的显微结构观察和比较!表明
DEF*!,"2
花粉的败育时期为四分体期至单核花粉晚期!败育
特点为$单核小孢子时期!单核花粉粒不能形成外壁!花药绒毡层液泡化!并逐渐膨大增厚!最后绒毡层和小孢子彻
底消失!花粉囊变为空腔!花药完全败育"
*
#利用
#&
个探针%酶组合"由
-
个线粒体基因
"1
#
#
(
"1
#
-
(
"1
#
(
-)
2
!!!
(
+-3!
(
+-(
探针和
%
种限制性内切酶
4+-E
"
(
,"5K
"
和
6*%@
#
组成#对
DEF*!,"2
(
#
-.
(
-
/
&
(
0-
(
$"&
等
ABC
以及
DEF*!,"3
和)华双
$
号*的线粒体
4D2
进行
EGHI
分析!在
##
个探针%酶组合中!
DEF*!,"2
均显示
与其他材料明显不同的带型!表明其为新型的不育胞质类型
DEF*!,"2
的发现和利用将有利于克服中国油菜主
要
ABC
类型对环境的敏感性和生产上不育胞质类型单一化等问题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保关系&小孢子母细胞&绒毡层&不育胞质类型
中图分类号$
L%*%+%
M
*
文献标志码$
2
,!-./#0#12/#"."02$-34
5
/"
6
7289#1:27-;/-<#7#/
5
=
56
-$%&()*+#.%($11-"$/$
2
31
CKNA971
<
!
HONA97=
"
!
PNQ/71
<
09?1
<
"
D7R/=17851
<
/1??S/1
<
E?0?7S;9A?1R?S=TE7
U
?0??@71@V?
W
H7X=S7R=S
W
=TE7
U
?0??@Y?1?R/;O6
U
S=Z?6?1R
!
B/1/0RS
W
=T2
<
S/;:8)
R:S?
!
K:7>9=1
<
2
<
S/;:8R:S78N1/Z?S0/R
W
!
P:971*%"","
!
A9/17
#
+>8/<21/
$
,)"*+"%"
#
&;
W
R=
U
8706/;678?0R?S/8/R
W
"
ABC
#
DEF*!,"2[70=XR7/1?@/1R9?
U
S=
<
?1/?0=T
@/0R71R9
W
XS/@/>7R/=1=T!"
#
$"%&()"*+"
"
EEAA
#
71@,7%"
#
&
"
22AA
#
+
"
#
#
\9?T?SR/8/R
W
/1Z?0R/
<
7R/=10
=TT/Z?;=10?;:R/Z?
W
?7S0/1X=R9[/1R?S71@0
U
S/1
<
S7
U
?0??@
U
S=@:;R/=17S?7009=[?@R97RDEF*!,"2;=:8@
1=R
U
S=@:;?
U
=8?10;=6
U
8?R?8
W
71@/R0678?0R?S/8/R
W
[70?]RS?6?8
W
0R7X8?
!
[9/;9;=:8@1=RX?7TT?;R?@X
W
?1Z/S=16?1R78;=1@/R/=10
!
0:;970R?6
U
?S7R:S?71@
U
9=R=
U
?S/=@+OR00R?S/8/R
W
S7R?71@0R?S/8/R
W
@?
<
S??7S?
X=R9#""J+
"
!
#
DEF*!,"2
!
#
-.
!
-
/
&
!
0-
!
$"&ABC8/1?0[?S?R?0R);S=00/1
<
[/R9R9?S?0R=S?S8/1?0=T
#
-.
!
-
/
&70[?870;:8R/Z7SK:709:71
<
*+OR[700:
<<
?0R?@R97RDEF*!,"297@@/TT?S?1RS?0R=S?S71@67/1R7/)
1?SS?87R/=109/
U
[/R9
#
-.
!
-
/
&71@0-+
"
%
#
B/;S=0;=
U
/;0RS:;R:S?7178
W
0/071@;=6
U
7S/0=1=T71R9?S@?Z?8=
U
)
6?1R0=TDEF*!,"271@/R067/1R7/1?S8/1?DEF*!,"3/1@/;7R?@R97RDEF*!,"2
U
=8?17X=SR/=10=;)
;:SS?@X?R[??1R9?R?RS7@0R7
<
?71@R9?6=1=1:;8?7R?0R7
<
?+2R6=1=1:;8?7R?0R7
<
?
!
/R06/;S=0
U
=S??]/1?
;=:8@1=RT=S6
!
71@/R0R7
U
?R:6[70Z7;:=87R?@71@?]
U
71@?@+5Z?1R:78
W
!
/R0R7
U
?R:671@6/;S=0
U
=S?[?S?
;=6
U
8?R?8
W
@?
<
S7@?@+\9?
U
=8?107;0X?;76??6
U
R
W
71@R9?
U
=8?10;=:8@1=RX?
U
S=@:;?@/1/R+
"
*
#
\9?6/)
R=;9=1@S/784D20=TDEF*!,"2
!
#
-.
!
-
/
&
!
0-
!
$"&
!
DEF*!,"371@K:709:71
<
$[?S?7178
W
>?@R9S=:
<
9
EGHIX
W
#&
U
S=X?
%
?1>
W
6?;=6X/17R/=10
"
0/]6/R=;9=1@S/78
<
?1?
!
"1
#
#
!
"1
#
-
!
"1
#
!
-)
2
!!!
!
+-3!71@+-(
!
70
[?870R9S??S?0RS/;R/=1?1>
W
6?0
!
4+-E
"
!
,"5K
"
71@6*%@
#
#!
S?0
U
?;R/Z?8
W
+O1##;=6X/17R/=10
!
DEF*!,"209=[?@0/
<
1/T/;71R8
W
@/TT?S?1RX71@0[/R9R9?=R9?S67R?S/780
!
0:
<<
?0R/1
<
R97RDEF*!,"2[70
71?[ABCR
WU
?+OR0@/0;=Z?S
W
71@:R/8/>7R/=1[/8=Z?S;=6?R9?
U
S=X8?60=T?1Z/S=16?1R780?10/R/Z/R
W
=T
A9/1?0?67
.
=SABC0
W
0R?671@R9?0/1
<
8?1?00=T0R?S/8?;
W
R=
U
8706R
WU
?/1S7
U
?0??@9
W
XS/@0??@
U
S=@:;R/=1+
?-
5
3"$
,)"*+"%"
#
&
&
;
W
R=
U
8706/;678?0R?S/8/R
W
&
S?0R=S?S71@67/1R7/1?SS?87R/=109/
U
&
6/;S=0
U
=S?
6=R9?S;?8
&
R7
U
?R:6
&
0R?S/8?;
W
R=
U
8706R
WU
?
!!
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
;
W
R=
U
8706/;678?0R?S/8/)
R
W
!
ABC
#生产杂交种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
径+#,
ABC
现象通常是由于植物线粒体
4D2
的
重排产生嵌合基因!编码异常多肽!阻碍花粉的正常
发育所致+!)&,国内外已报道的油菜
ABC
的细胞
质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油菜品种间杂交或自
然突变产生的雄性不育!即同源细胞质雄性不育!主
要包括
#
-.ABC
(陕
!2ABC
和
%"
#
ABC
等&另一
类为十字花科植物远缘杂交或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
雄性不育!即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主要包括
-
/
&
ABC
和
0-ABC
等其中!
#
-.ABC
系统%陕
!2
ABC
是目前中国油菜生产上利用的重要类型!根据
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可分为高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
和稳定不育型!其中高温不育型较为普遍!在低温条
件下易产生微量花粉!影响杂交种制种纯度&尽管
-
/
&
系统的不育性稳定!但由于其恢复基因受专利
保护限制了其在中国的应用&
%"
#
系统由于存在明
显的温度敏感性!因此并不适合油菜的杂交种制种&
1-&)
系统由于育性不能被彻底恢复(难以实现三系
配套而未能被有效利用+#,目前在中国杂交油菜生
产中!绝大多数应用的是
#
-.ABC
!已造成了不育
细胞质单一化的局面因此!选育新型稳定的细胞
质雄性不育类型!不仅能克服不育细胞质类型单一
化的潜在威胁!扩大油菜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同时也
将有利于减小油菜杂交种的制种风险
DEF*!,"2
是以萝卜甘蓝异源四倍体"
!"8
#
$"%&()"*+"
!
EEAA
#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杂交!
通过多代选育获得的稳定甘蓝型油菜不育系本研
究通过育性调查(恢保关系测定(花药发育的显微观
察和线粒体
4D2
的
EGHI
分析对该不育系进行鉴
定!为该不育系的应用奠定基础
#
!
材料和方法
@+@
!
试验材料
DEF*!,"2
是以人工合成的萝卜甘蓝异源四
倍体+)##,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从杂种后代中
分离筛选出雄性不育株!通过进一步与甘蓝型油菜
连续回交获得的遗传稳定的甘蓝型油菜萝卜甘蓝细
胞质雄性不育系!
DEF*!,"3
为其对应的保持系
本研究的主要材料"表
#
#包括
$
种雄性不育材料
"
#
-.
(
-
/
&
(
0-
(
$"&
和
DEF*!,"2
#以及不同的保持
系(恢复系!均种植于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湖北省
表
@
!
用于本研究的主要试验材料
\7X8?#
!
B7R?S/780:0?@/1R9/00R:@
W
材料名称
2;;?00/=1
育性
G?SR/8/R
W
种类
C
U
?;/?0
来源
FS/
<
/1
&""! C ,7%"
#
& 9-.ABC
%*$! C ,7%"
#
& :
/
&ABC
&"$ C ,7%"
#
& ;-ABC
$!! C ,7%"
#
& 6"&ABC
-,-* C ,7%"
#
& DEF*!,"2ABC
-,-$ G ,7%"
#
& DEF*!,"3
!$;;# G ,7%"
#
& :
/
&ABC
恢复系
E?0R=S?S
""D!-; G ,7%"
#
& :
/
&ABC
恢复系
E?0R=S?S
2""#A G ,7%"
#
& :
/
&ABC
恢复系
E?0R=S?S
恢
,)$ G ,7%"
#
& 9-.ABC
恢复系
E?0R=S?S
#)
恢
$"" G ,7%"
#
& 9-.ABC
恢复系
E?0R=S?S
恢
$#*& G ,7%"
#
& 9-.ABC
恢复系
E?0R=S?S
!&"%% G ,7%"
#
& 9-.ABC
恢复系
E?0R=S?S
华双
*
号
G ,7%"
#
&
常规品种
A=1Z?1R/=178Z7S/?R/?0
华双
$
号
G ,7%"
#
&
常规品种
A=1Z?1R/=178Z7S/?R/?0
!!
注$材料均来自于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G+
雄性可育&
C+
雄性不育
D=R?0
$
\9?67R?S/7807S?78=XR7/1?@TS=6D7R/=17851
<
/1??S/1
<
E?0?7S;9
A?1R?S=TE7
U
?0??@=TK:7>9=1
<
2
<
S/;:8R:S78N1/Z?S0/R
W
&
G+B78?T?SR/8?
&
C+
B78?0R?S/8?+
&
$
期
!!!!!!!!!!
舒
!
畅!等$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DEF*!,"2
的鉴定
长阳县和甘肃省和政县油菜夏季繁殖基地
@+(
!
育性鉴定
在湖北省武汉市(长阳县和甘肃省和政县!于开
花期时对
DEF*!,"2
不育系进行育性调查!并观察
其是否存在死蕾现象
@+A
!
恢保关系测定
在开花期!取表
#
中不同保持系(恢复系以及
)华双
*
号*的花粉!分别与
DEF*!,"2
(
#
-.
(
-
/
&
(
0-
和
$"&$
种不育系进行测交下一个种植季!分
别种植测交后代
G
#
参考油菜的育性分级标准+#!,!
在开花期对其进行
%
次育性调查在
G
#
育性调查
过程中!只要有
#
次调查结果为不育即归为不育类
"
C
#&
%
次调查结果均无完全不育"即部分恢复育性#
归为半不育类"
IC
#&
%
次调查均为完全正常可育即
归为恢复类"
G
#分别记载不同单株的育性情况!
比较不同不育系恢保关系的差异
@+
!
石蜡切片的制作
参考石蜡切片的制作技术+#%,!取
DEF*!,"2
ABC
及其保持系
DEF*!,"3
的花蕾制作石蜡切
片!对其花粉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
#
#取材与
固定$在 开 花 期!分 别 取
DEF*!,"2 ABC
和
DEF*!,"3
的花蕾!根据其长度从小到大分为六
级!分别固定于
G22
溶液"
,"J
酒精
"6H
!福尔
马林
$6H
!冰醋酸
$6H
#中
!*9
&"
!
#染色$用适量
的爱氏苏木精染料进行整体染色!
%
$
$@
后!用蒸
馏水漂洗&"
%
#脱水$用不同浓度乙醇"
%"J
(
$"J
(
,"J
(
&$J
和
$J
#对材料进行逐级脱水!每级处理
#9
!无水乙醇脱水
!
次!每次
#9
&"
*
#透明$用梯度
浓度氯仿"
!"J
(
*"J
(
-"J
(
&"J
#逐级透明!每级处
理
#9
后!纯氯仿处理
!
次!每次
#9
&"
$
#浸蜡和包
埋$加入等体积碎蜡!置于
%,^
恒温箱中温育
!@
后!将材料转入带滤网的铁盒中!逐级浸蜡$
"J
石
蜡"
*&^
#
!9
!
,$J
石蜡"
$%^
#
!9
!纯蜡
2
"
$-^
#
"+$9
(纯蜡
3
"
$-^
#
"+$9
(纯蜡
A
"
$-^
#
"+$9
!然
后在包埋盒中包埋材料&"
-
#切片$用
V4)!$"&
轮转
式切片机对材料进行横切!蛋清甘油粘片和展片后!
%,^
下烘片
%@
以上&"
,
#脱蜡和封片$二甲苯脱蜡
"+$
$
#9
后!用树胶封片
%,^
下烘片
%@
后!用
40)E/#
全自动显微镜"
D/_=1
#进行观察
@BC
!
不同细胞质类型的
%DEF
分析
@BCB@
!
G$+
的提取和酶切
!
取实验材料新鲜叶片
$
<
!采用
A\23
法+#*,提取总
4D2
加入
!""
%
H
\5
"
\S/0)54\2
#溶解
4D2
后!检测
4D2
质量及
浓 度将总
4D2
分别进行酶切!酶切体系为$
$
%
H
表
(
!
线粒体探针扩增信息
\7X8?!
!
O1T=S67R/=1=TIAE)76
U
8/T/?@6/R=;9=1@S/78
U
S=X?
基因
Y?1?
引物序列
IS/6?S0?
`
:?1;?
探针长度
IS=X?
8?1
<
R9
%
X
U
"1
#
#
G
$
YY222YYA\2\YA\2YYYAY\Y
E
$
A2YA2\A22YY\A\Y2YAA22
*%
"1
#
-
G
$
\YA\\YYA22\AA\\YY\2Y2
E
$
\22\\AA2Y2AAYY\\22\YA22
$#-
"1
#
G
$
\Y22\Y2A222YAY\Y2YY2Y
E
$
222\A2Y2A22\Y2A2Y2YAYY
$*-
-)
2
!!!
G
$
2AYY22AA22A\YA\\\A2A
E
$
AY\\A2AA\\YYA\A\A\\A
$#&
+-(
G
$
2\\2\AA22AAAAY2YA22E
$
A\A\\AA22A\AY\AAA2Y2
#"-
+-3!
G
$
AY2AA2YY\2A2YA2\A2A2
E
$
\A\A22Y2AYA2YA\2A2AA
$*!
#"aX:TT?S
(
#$
%
<
4D2
(
$N
限制性内切酶!加
@@K
!
F
至
$"
%
H
!
%,^
下酶切
!*9
@+C+(
!
探针的制备和标记
!
根据已公布的甘蓝型
油菜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利用软件
IS/6?S$+"
设计线粒体探针引物!相关基因包括
"1
#
#
(
"1
#
-
(
"1
#
(
-)
2
!!!
(
+-3!
和
+-(
"表
!
#
IAE
扩增探针并通过凝胶回收后!利用随机引
物
4D2
标记试剂盒"
\2V2E2
#对探针进行标记!
反应体系为$
#""1
<
探针
4D2
(
!+"
%
H
随机引物
"
)6?S
#!加
@@K
!
F
至
#,+"
%
H
!置于沸水中变性
$
6/1
后!再加入
!+$
%
H#"aX:TT?S
(
!+$
%
H@D\I0
"
(@A\I
!
"+!66=8
%
H
#(
#
%
HV8?1=[
酶"
!N
%
%
H
#(
!
%
H
&
)
%!
I)@A\I
"
#"A/
%
%
H
#!置于
%,^
水浴
反应
*9
!沸水中变性
#"6/1
后备用
@+C+A
!
转膜和探针杂交
!
酶切产物在
#+"J
琼脂
糖凝胶上电泳"电压
%"b
#
&
$
!"9
后!将凝胶置于
"+!$6=8
%
HKA8
溶液中
#"6/1
!使指示剂变为黄色
"脱嘌呤#&蒸馏水漂洗凝胶后!转移至
"+*6=8
%
H
D7FK
溶液中变性
#"6/1
&蒸馏水洗净后!将凝胶
转移至碱溶液"
+*6=8
%
HD7FK
#处理
%"6/1
利
用
"+*6=8
%
HD7FK
溶液将
4D2
转移到尼龙膜
上将晾干的尼龙膜在
&"^
条件下烘烤
!9
后!保
存于
!aCCA
溶液备用
预杂交前!将尼龙膜放入杂交袋中预杂交液
和杂交液均为
;9:S;9X:TT?S
"
+!$6=8
%
HD7IF
*
缓
冲液
U
K,+!
(
"+,J C4C
(
#J
牛血清蛋白和
#
66=8
%
H54\2
#!将
;9:S;9X:TT?S
预热至
-$^
!加
入终浓度为
#""1
<
%
%
H
的变性鲑精
4D2
后!将其
加入杂交袋!在
-$^
的杂交箱中预杂交
-
$
#!9
将标记好的探针!加入杂交袋中混匀!
-$^
杂交
过夜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C+
!
洗膜和信号检测
!
杂交完成后!将杂交膜分
别于
-$^
预热的洗膜液
2
"
!aCCA
(
"+#JC4C
&
$
6/1
#和洗膜液
3
"
+$aCCA
(
"+#JC4C
&
#$6/1
#中
漂洗
!
次!检测放射性信号强度将杂交膜晾干后
压磷屏!在
GH2)"""
激光检测仪"
GNQOGOHB
#上
检测杂交信号
!
!
结果与分析
(B@
!
$%&()*+4:;
花器官形态观察和育性鉴定
通过对花器官的形态观察发现!
DEF*!,"2
不
育系的花瓣正常!但雄蕊明显短于雌蕊!花药短小干
瘪(乳白色!发育不良!呈三角形!无花粉形成!败育
彻底"图
#
!
2
!
A
#相比而言!正常甘蓝型油菜花瓣
宽大!雄蕊长度明显高于雌蕊!花药饱满!发育正常!
可见大量的花粉"图
#
!
3
!
4
#
为检测
DEF*!,"2ABC
不育对环境的敏感
性!经连续
$
年"
!"")!"#%
#的育性调查结果表明
DEF*!,"2ABC
的不育性稳定!在湖北省武汉市"冬
油菜区#(长阳县"高海拔春油菜区#以及甘肃省和政
县"高海拔春油菜区#不育度和不育率均为
#""J
!对
环境反应不敏感!表现无花粉!且无死蕾现象
(+(
!
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测定
&
个甘蓝型油菜材料"
!$;;#
(
""D!-;
(
2""#A
(
恢
,)$
(
#)
恢
$""
(恢
$#*&
(
!&"%%
和)华双
*
号*#分
别与
DEF*!,"2ABC
(
#
-.ABC
(
-
/
&ABC
(
0-ABC
图
#
!
甘蓝型油菜不育系
DEF*!,"2
雄性不育的表现
2
(
3+
开放的花器官$
2+DEF*!,"2ABC
&
3+
可育
甘蓝型油菜&
A
(
4+
去除花萼和花瓣的花器官$
A+DEF*!,"2ABC
&
4+
可育甘蓝型油菜
G/
<
+#
!
G8=[?S6=S
U
9=8=
#
&DEF*!,"2ABC
2
!
3+F
U
?1/1
<
T8=[?S
$
2+DEF*!,"2ABC
&
3+G?SR/8?,7%"
#
&
&
A
!
4+F
U
?1/1
<
T8=[?S[/R9R9?0?
U
78071@
U
?R780
U
??8?@
=TT
$
A+DEF*!,"2ABC
&
4+G?SR/8?,7%"
#
&
和
$"&ABC
的恢保关系测定结果表明"表
%
#$"
#
#
!$;;#
(
""D!-;
和
2""#A
与
$
种
ABC
测交!可以恢
复
-
/
&ABC
和
0-ABC
的育性!但不能恢复其他
%
种
ABC
的育性!因此
-
/
&ABC
和
0-ABC
具有相同
的恢保关系&"
!
#恢
,)$
(
#)
恢
$""
(恢
$#*&
和
!&"%%
能够恢复
#
-.ABC
的育性!却不能恢复其他
*
种不育
系的育性&"
%
#所有的测验系都是
DEF*!,"2ABC
和
$"&ABC
的保持系
6"&ABC
是来源于芥菜型油
菜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未获得恢复系+#-,另外!
通过将
DEF*!,"2ABC
与大量的国内外甘蓝型(
白菜型等油菜品种测交!目前仍未筛选得到可以稳
定恢复其育性的材料因此!
DEF*!,"2ABC
与
#
-.ABC
(
-
/
&ABC
和
0-ABC
具有明显不同的恢
保关系
(BA
!
$%&()*+4:;
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特性
DEF*!,"2
与
DEF*!,"3
花药发育的细胞学
特性比较结果显示$在造孢细胞时期
DEF*!,"2
和
DEF*!,"3
花粉囊壁形成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
层!内层为造孢细胞"图版
"
!
2#
(
3#
#&造孢细胞进
一步发育成花粉母细胞"图版
"
!
2!
(
3!
#!通过减数
分裂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四分体被胼胝质包围!
DEF*!,"2
绒毡层较
DEF*!,"3
稍厚"图版
"
!
2%
(
3%
#
在单核期!
DEF*!,"3
和
DEF*!,"2
花药发
育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异"
#
#单核早期$
DEF*!,"3
花粉粒细胞质浓!细胞核居于中央!然而
DEF*!,"2
花粉粒的细胞质出现液泡化!无花粉外壁的形成!绒
毡层细胞液泡化并逐渐膨大增厚"图版
"
!
2*
(
3*
#
"
!
#单核中期$与
DEF*!,"3
相比!
DEF*!,"2
花
表
A
!
C
种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关系测定
\7X8?%
!
O@?1R/T/;7R/=1=TS?0R=S?S71@67/1R7/1?S
S?87R/=109/
U
0X?R[??1T/Z?@/TT?S?1RABC
R
WU
?0/1,7%"
#
&
测验系
\?0R?S8/1?
不育系类型
ABCR
WU
?
DEF*!,"2 9-. :
/
& ;- 6"&
!$;;# C C G G C
""D!-; C C G G C
2""#A C C G G C
恢
,)$K:/,)$ C G C C C
#)
恢
$""#)9:/$"" C G C C C
恢
$#*&K:/$#*& C G C C C
!&"%% C G C C C
华双
*
号
K:709:71
<
* C C C C C
!!
注$
G+
雄性可育&
C+
雄性不育
D=R?
$
G+B78?T?SR/8?
&
C+B78?0R?S/8?+
#"
$
期
!!!!!!!!!!
舒
!
畅!等$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DEF*!,"2
的鉴定
图
!
!
不同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
EGHI
分析
#+
#
-.ABC
&
!+-
/
&ABC
&
%+0-ABC
&
*
$
-+DEF*!,"2ABC
&
,+$"&ABC
&
+DEF*!,"3
&
+
华双
$
号
G/
<
+!
!
EGHI7178
W
0/0=TZ7S/=:0ABCR
WU
?0/1,7%"
#
&
#+
#
-.ABC
&
!+-
/
&ABC
&
%+0-ABC
&
*(-+DEF*!,"2ABC,+$"&ABC
&
+DEF*!,"3
&
+K:709:71
<
$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粉粒的细胞质稀薄并继续液泡化!细胞核大多呈不
规则形状分布"图版
"
!
2$
(
3$
#"
%
#单核晚期$
DEF*!,"3
花粉细胞质出现大的液泡!细胞核靠近
细胞壁的一侧"图版
"
!
3-
#&
DEF*!,"2
花粉粒细
胞质彻底消失!细胞核解体!绒毡层细胞也逐渐解体
"图版
"
!
2-
#并最终消失!药室内仅剩下无细胞结
构的残留物!并最终成为空腔"图版
"
!
2,
(
2&
#
相比之下!
DEF*!,"3
的花粉粒在成熟以后!由花
药裂口处散出&绒毡层解体消失!花粉囊壁只剩下表
皮和纤维层 "图版
"
!
3,
(
3&
#因此!
DEF*!,"2
的花粉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期至单核花粉期
(B
!
$%&()*+4:;
线粒体
G$+
的
%DEF
分析
通过
EGHI
对不同油菜不育细胞质类型进行
分类结果显示"图
!
#!在
%
种限制性内切酶"
4+-E
"
(
,"5K
"
和
6*%@
#
#和
-
种线粒体探针"
1
#
#
(
"1
#
-
(
"1
#
(
-)
2
!!!
(
+-3!
和
+-(
#组成的
#&
个探针%
酶组合中!
%
个
+-(
组合在所有的材料中均未检测到
多态性!其他的
#$
个组合均检测到多态性其中!
对于
DEF*!,"2
不 育 系!
+-3!
%
4+-E
"
组 合 在
DEF*!,"2
和
$"&ABC
中未检测到差异&在
"1
#
-
的
%
个组合中!未检测到
DEF*!,"2
与
-
/
&ABC
或
0-ABC
的差异&在其他的
##
种探针%酶组合中!
DEF*!,"2ABC
均显示与
#
-.ABC
(
-
/
&ABC
(
0-
ABC
(
$"&ABC
(保持系
DEF*!,"3
和常规品种)华双
$
号*有明显不同的带型因此!结合恢保关系测定
及
EGHI
分析结果!说明
DEF*!,"2ABC
具有与
#
-.ABC
(
-
/
&ABC
(
0-ABC
和
$"&ABC
明显不
同的不育细胞质!是一种新型不育胞质类型
%
!
讨
!
论
本研究显示!
DEF*!,"2
不育系为典型的无花
粉类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不育度和不育率均
为
#""J
!不育性稳定!而且
DEF*!,"2
农艺性状
优良!异交结实率高!有利于繁殖不育系种子和生产
杂交种同时!
DEF*!,"2
与
#
-.ABC
(
-
/
&ABC
(
0-ABC
具 有 明 显 不 同 的 恢 保 关 系由 于
DEF*!,"2
和
$"&ABC
尚未发现恢复系!因此我
们并不能明确两者恢保关系的差异但是
$"&
ABC
的雄蕊退化为小花瓣!败育彻底!不能产生花
粉+#-,!与
DEF*!,"2
花器官的败育特点存在明显
的差异根据植物雄性不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
过远缘杂交获得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般获得其
恢复系较为困难+#,考虑到
DEF*!,"2
来源于萝
卜甘蓝远缘杂交的后代!目前我们正试图从该物种
中筛选其恢复源
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
DEF*!,"2
的花粉败育
主要发生在四分体期到单核晚期前人的研究结果
表明!
$"&ABC
的花药败育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
期!表现为雄蕊原基不能分化形成花药!败育彻
底+#-,&
9-.ABC
花药发育在孢原细胞分化时期受
阻!不能形成花粉囊&
:
/
&ABC
花药发育受阻于四
分体期至单核花粉期!在四分体期以前!其花药的发
育与正常可育系相似!但是四分体期小孢子从四分
体释放困难!且该时期持续时间较长!释放的小孢子
细胞质液泡化!细胞核不分裂!花粉外壁发育不良!
导致败育而且上述不育系绒毡层发育表现为液泡
化和延迟退化+#,,比较而言!
DEF*!,"2
的绒毡层
在四分体期开始出现液泡化现象!并且随着花药的
发育!液泡化现象会逐渐严重!绒毡层也会肥大增厚
并提前降解另外!
DEF*!,"2
的花粉粒不能形成
花粉外壁!并且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形成成熟
花粉粒因此!尽管
DEF*!,"2
与
-
/
&ABC
的败
育时期相似!然而它们的败育特点仍然存在一定的
差异结合植物雄性不育的相关研究结果+#&)#,!推
测
DEF*!,"2
绒毡层的提前降解可能与其细胞程
序性死亡"
U
S=
<
S766?@;?8@?7R9
!
IA4
#的异常有
关!导致其不能为花粉外壁合成提供所需要的营养
物质!因此花粉粒出现液泡化!并最终降解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产生与线粒体
4D2
的
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不育区段编码产生异常多
肽!最终导致雄性不育现象+!)&,
DEF*!,"2
不育
系是由萝卜甘蓝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
获得!推测萝卜甘蓝的细胞质置换甘蓝型油菜可育
细胞质后!造成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基因功能不协调!
导致了
DEF*!,"2
的雄性不育本研究中!线粒体
4D2
的
EGHI
分析表明!有
#$
个探针%酶组合可以
区分不同细胞质尽管
-
/
&ABC
和
0-ABC
具有
相同的恢保关系!但是
EGHI
分析表明在一些探
针%酶组合"例如
"1
#
-
%
,"5K
"
#中!它们所检测到
的带型并不相同!说明二者具有不同的不育机理!这
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
DEF*!,"2
的检
测带型明显不同于其他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表明
DEF*!,"2
为新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而且
进一步对
DEF*!,"2
线粒体
4D2
的多态性区段
进行序列分析!将为其不育机理的研究提供更多
线索
%"
$
期
!!!!!!!!!!
舒
!
畅!等$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DEF*!,"2
的鉴定
参考文献!
+
#
,
!
傅廷栋
+
杂交油菜的育种和利用+
B
,
+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
!
CODYK B
!
3EFPDYY+C:
UU
S?00/=1=T;
W
R=
U
8706/;678?0R?S/8/R
W
X
W
1:;8?7S
<
?1?078R?S0?]
U
S?00/=1=T71=Z?86/R=;9=1@S/78
<
?1?S?
<
/=1
+
Q
,
+9."%1<=..
!
##
!
%
$
#%*(#%-!+
+
%
,
!
3FDKFBB5C
!
3N42EG
!
G5E2NH\B+2!+$_XD;=OTS7
<
6?1R=T=
<
:S7S7@/096/R=;9=1@S/784D2/0;=SS?87R?@[/R9;
W
R=
U
8706/;
678?0R?S/8/R
W
/1,)"*+9
W
XS/@0
+
Q
,
7<&))=%1>=%=1*+
!
##
!
#
$
#!#(#!,+
+
*
,
!
3FDKFBB5C
!
3N42EG
!
H2DA5HOD4
!
=1".+C?
`
:?1;?71@RS710;S/
U
R7178
W
0/0=TR9?D;=!+$F
<
:S7)0
U
?;/T/;TS7
<
6?1R;=SS?87R?@[/R9
;
W
R=
U
8706/;678?0R?S/8/R
W
/1,)"*+"9
W
XS/@0
+
Q
,
+?-.=+&.")"%@>=%=)".>=%=1*+
!
#!
!
%$
$
%*"(%*&+
+
$
,
!
H2D4YE5DB
!
c5\\5EC\E2D4B
!
CND435EY5
!
=1".+28=
U
8706/;678?)0R?S/8?,)"*+"8/1?0;=1R7/1/1
<
,71-&)%=
2
-)1**6/R=;9=1)
@S/7?]
U
S?0071FEG%
*
=TR9?"1
#
-
<
?1?71@7%!_4
U
S=R?/1
+
Q
,
+9."%1?-.=+&."),*-.-
/A
!
#-
!
%!
$
&,(&"+
+
-
,
!
OP23NAKOB
!
VFOcNV2D
!
GNQOBF\FK
!
=1".+O@?1R/T/;7R/=171@?]
U
S?00/=1=T_=0?17S7@/09
"
!"
#
$"%&"1*B&;Z+V=0?17
#
9=6=)
8=
<
:?=TR9?=
<
:S7S7@/09ABC)700=;/7R?@
<
?1?
!
-)
2
#%&
+
Q
,
+9."%1?-.=+&."),*-.-
/A
!
#
!
%
$
#&%(#&&+
+
,
,
!
HdKFBB5e
!
3EFPDYY+FS
<
71/>7R/=1@/TT?S?1;?0X?R[??1;
W
R=
U
8706/;678?0R?S/8?71@T?SR/8?,)"*+"6/R=;9=1@S/78
<
?1=6?07S?
;=1T/1?@R=70/1
<
8?RS710
U
=0?@8=;:0
+
Q
,
+C&+.=*+D+*@!==")+$
!
#%
!
#
$
#"%(#"+
+
&
,
!
H
*
KFBB5e
!
C\2KHEQ
!
HOfL
!
=1".+,)"*+"%"
#
;
W
R=
U
8706/;678?0R?S/8/R
W
/0700=;/7R?@[/R9?]
U
S?00/=1=T76R4D2S?
<
/=1;=1R7/)
1/1
<
7;9/6?S/;
<
?1?0/6/87SR=R9?
U
=8ABC)700=;/7R?@-)
2
!!*
<
?1?
+
Q
,
+<&))=%1>=%=1*+
!
#,
!
%#
$
%!$(%%$+
+
,
!
AK5DKY
"陈洪高#!
PNQCK
"吴江生#!
AK5DYeY
"程雨贵#!
=1".+4?Z?8=
U
6?1R71@YOCK7178
W
0/0=T76
U
9/@/
U
8=/@!"
#
$"%&()"8
*+"X?R[??1!"
#
$"%&"1*B&71@,)"*+"".(-
/
."()"
+
Q
,
+D+1"D
/
)-%-5*+"E*%*+"
"作物学报#
+!""-
!
%!
$
###,(##!"
"
/1A9/1?0?
#
+
+
#"
,
!
AK5DYeY
"程雨贵#!
PNQCK
"吴江生#!
KN2e P
"华玉伟#!
=1".+Y?1=6/;*%*1&9
W
XS/@/>7R/=1/1/1R?S
<
?1?S/;9
W
XS/@0X?R[??1
!"
#
$"%&"1*B&71@,)"*+"-.=)"+="
+
Q
,
76=)=@*1"
"遗传#
+!""-
!
&
$
&$&(&-*
"
/1A9/1?0?
#
+
+
##
,
!
AK5DKY
!
PNQC+A97S7;R?S/>7R/=1=TT?SR/8?76
U
9/@/
U
8=/@X?R[??1!"
#
$"%&"1*B&71@,)"*+"".(-
/
."()"71@R9?;S=007X/8/R
W
[/R9,)"*+"0
U
?;/?0
+
Q
,
+>=%=1*+!=-&)+="%@<)-
#
4B-.&1*-%
!
""&
!
$$
$
#*%(#$"+
+
#!
,
!
e2DYYCK
"杨光圣#!
GN\4
"傅廷栋#
+2
U
S?8/6/17S
W
0R:@
W
=1R9?S?0R=S/1
<
)67/1R7/1/1
<
S?87R/=109/
U
/1S7
U
?0??@
"
,)"*+"%"
#
&71@
,)"*+"+"5
#
=1)*
#+
Q
,
+D+1"D
/
)-%-5*+"E*%*+"
"作物学报#
+##
!
#,
$
#$#(#$-
"
/1A9/1?0?
#
+
+
#%
,
!
李和平
+
植物显微技术+
B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4FeH5QQ
!
4FeH5QH+2S7
U
/@4D2/0=87R/=1
U
S=;?@:S?T=S0678
`
:71R/R/?0=TTS?098?7TR/00:?
+
Q
,
+9$
A
1-+$=5*+".,&..=1*%
!
#&,
!
#
$
##(#$+
+
#$
,
!
K2D42K+\9?;=6
U
8?R?1:;8?=R/@?0?
`
:?1;?71@ED2?@/R/1
<
;=1R?1R=TR9?6/R=;9=1@S/78
<
?1=6?=TS7
U
?0??@
"
,)"*+"%"
#
&H+
#$
;=6
U
7S7R/Z?7178
W
0/0=TR9?6/R=;9=1@S/78
<
?1=6?0=TS7
U
?0??@71@D)"(*@-
#
*1$".*"%"
+
Q
,
+C&+.=*+D+*@!==")+$
!
""%
!
%#
$
",(
$#-+
+
#-
,
!
P2Dc
!
QODY3
!
\NQ
!
=1".+Y?1?R/;;97S7;R?S/>7R/=1=T71?[;
W
R=
U
8706/;678?0R?S/8/R
W
0
W
0R?6
"
$"&
#
/1,)"*+"
F
&%+="71@/R0RS710T?S
R=,7%"
#
&
+
Q
,
+G$=-)=1*+"."%@D
##
.*=@>=%=1*+
!
""&
!
##-
$
%$$(%-!+
+
#,
,
!
eNGL
"余凤群#!
GN\4
"傅廷栋#
+A
W
R=6=S
U
9=8=
<
/;78S?0?7S;9=171R9?S@?Z?8=
U
6?1R=T0?Z?S78678?)0R?S/8?8/1?0/1,)"*+"%"
#
&
H+
+
Q
,
+H-&)%".-
2
I&$"%,-1"%*+".!==")+$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1A9/1?0?
#
+
+
#&
,
!
I2EOCKEP
!
HOCG+4?7R9=T7R7
U
?R:6
$
7
U
S=
<
S766?=T@?Z?8=
U
6?1R7878RS:/06
+
Q
,
+9."%1E+*=%+=
!
"#"
!
#,&
$
,%(&+
+
#
,
!
4NDf
!
cKFNc
!
fO2C
!
=1".+317A+\/;*"
!
7
U
870R/@/11?S6?6XS71?RS7108=;=1=S/
<
/17R/1
<
TS=6,)"*+"-.=)"+="
!
/0?00?1R/78T=SR7
U
?)
R78T:1;R/=171@6/;S=0
U
=S?@?Z?8=
U
6?1R/1,)"*+"%"
#
&
+
Q
,
+G$=9."%1H-&)%".
!
"##
!
-&
$
%!($*$+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
图版
"!
甘蓝型油菜不育系
DEF*!,"2
和保持系
DEF*!,"3
的花药发育的显微解剖结构
DEF*!,"2
$
2#+
造孢细胞时期&
2!+
小孢子母细胞时期&
2%+
四分体时期&
2*+
单核早期&
2$+
单核中期&
2-+
单核晚期&
2,+
小孢子和绒毡
层细胞降解&
2&+
空的花粉囊&
DEF*!,"3
$
3#+
造孢细胞时期&
3!+
小孢子母细胞时期&
3%+
四分体时期&
3*+
单核早期&
3$+
单核中期&
3-+
单核晚
期&
3,+
二核期&
3&+
成熟小孢子
F72/-
"!
B/;S=0;=
U
/;780RS:;R:S?=T71R9?S@?Z?8=
U
6?1R/1,7%"
#
&ABCDEF*!,"271@/R067/1R7/1?S8/1?DEF*!,"3
G/
<
+2#+C
U
=S=
<
?1=:0;?80R7
<
?
&
G/
<
+2!+B/;S=0
U
=S?6=R9?S;?80R7
<
?
&
G/
<
+2%+\?RS7@0R7
<
?
&
G/
<
+2*+57S8
W
6=1=1:;8?7R?0R7
<
?
&
G/
<
+2$+
B/@@8?6=1=1:;8?7R?0R7
<
?
&
G/
<
+2-+H7R?S6=1=1:;8?7R?0R7
<
?
&
G/
<
+2,+\7
U
?R78;?8071@6/;S=0
U
=S?0@/07
UU
?7S
&
G/
<
+2&+56
U
R
WU
=8?107;
&
G/
<
+
3#+C
U
=S=
<
?1=:0;?80R7
<
?
&
G/
<
+3!+B/;S=0
U
=S?6=R9?S;?80R7
<
?
&
G/
<
+3%+\?RS7@0R7
<
?
&
G/
<
+3*+57S8
W
6=1=1:;8?7R?0R7
<
?
&
G/
<
+3$+B/@@8?
6=1=1:;8?7R?0R7
<
?
&
G/
<
+3-+H7R?S6=1=1:;8?7R?0R7
<
?
&
G/
<
+3,+4/1:;8?7R?0R7
<
?
&
G/
<
+3&+B7R:S?6/;S=0
U
=S?0R7
<
?+
!编辑"裴阿卫#
!!
$"
$
期
!!!!!!!!!!
舒
!
畅!等$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DEF*!,"2
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