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plandrorchis sinica,a Newly Recorded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of Orchidaceae from Loess Plateau,China

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黄土高原兰科一新分布种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
基金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向项目"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
!!
作者简介$何
!
毅"
#33#)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区系及分类研究
4*56.7
$
89
:
.;0<
!
#,%+=>5
!!"
通信作者$刘全儒!教授!主要从事种子植物分类学及植物区系研究
4*56.7
$
7.<
?
<60@<
!
;0<+9A<+=0
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黄土高原兰科一新分布种

!
毅#!刘全儒#!王宇航!
"
#
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
&
!
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学院!北京
#""(&$
#

!
要$报道了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
!"
#
$%&()(*+",,"&"*%B+C+C890
#在黄土高原的新分布!也是该物种首次在其
模式产地辽宁省之外被发现
关键词$珍稀濒危&双蕊兰&兰科&新分布&黄土高原
中图分类号$
D33+&#
E
(+!
!!!
文献标志码$
F
1-
2
*$/.(&("3-44-/-"$
!
$%&(
)
*&+",!&!*$,&$-!.-!$-
/
&,&!
0
1
&+#&2"34,+5#!$+&$&3,"67"&228($9&$:
!
;5#-$
G42.
#
!
HIJD<60@<
#
!
KFLM2<860
N
!
"
#C>79
N
9>OH.O9B=.90=9/
!
P9.
-
.0
N
L>@567J0.Q9@/.R
:
!
P9.
-
.0
N
#""(&$
!
C8.06
&
!C>79
N
9>OS9/><@=9/B=.90=9TU9=80>7>
N:
!
P9.*
-
.0
N
L>@567J0.Q9@/.R
:
!
P9.
-
.0
N
#""(&$
!
C8.06
#
<=29,$+9
$
U89@6@960A90A60
N
9@9A/
V
9=.9/!"
#
$%&()(*+",,"&"*%./@9
V
>@R9A6/609W@9=>@A>OH>9//X76R*
96<
!
C8.06
!
60A.R./R89O.@/R@9
V
>@R>:V
97>=67.R
:
.0H.6>0.0
N
X@>Q.0=9+
>&
)
",!2
$
@6@960A90A60
N
9@9A
&
!"
#
$%&()(*+",,"&"*%
&
Y@=8.A6=969
&
09W@9=>@A
&
H>9//X76R96<
!!
双蕊兰"
!"
#
$%&()(*+",,"&"*%B+C+C890
#属
兰科双蕊兰属"单种属#!为中国的特有属种!因具有
!
枚生于蕊柱顶端腹背方向的能育雄蕊而得名其
花被近辐射对称!花近直立几不扭转(柱头直立且无
蕊喙等特征表明其应属于兰科鸟巢兰族中最为原始
的类群之一)#*%*双蕊兰营腐生生活!对生长环境要
求非常高!且生活周期短!仅
!"
余天)*$*该种植物

#3&3
年由中国著名兰科专家陈心启命名并发表
以来!仅在其模式产地辽宁省新宾(桓仁两县交界的
老秃顶子山发现少量小种群!分布区极其狭窄!因此
早在
#3(
年就已被收入中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
植物名录,),*!并在
IJCL
红色名录上列为极危等级
"
!""#
!
Q9@/.>0%+#
#
)
&
*
截至目前!围绕该种的繁殖
方式(保护手段及植物系统学研究仍有待深入开展
!"#!
年和
!"#%

(
月!作者在参与-华北地区
自然植物群落资源综合考察.及-秦岭北坡与黄土
高原区森林植被自然带特征的比较研究.项目过程
中!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进行森林植被样方调查
时!连续两年相继在
%
处不同地点发现了双蕊兰的
少量种群系双蕊兰在其模式产地外的首次发现!
也为黄土高原兰科植物的分布增添了
#
个新的属(
种!现报道如下$
双蕊兰"图版
"
#
1-
2
*$/.(&("3-44-/-"$B+C+C890.0F=R6X8
:
*
R>R6Z+B.0+#&
"
#
#$
!+O.
N
+#+#3&3
&中国植物志
#&
$
3+
图版
#!
$
#)!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33
&辽宁
植物志"下册#
##!,+
图版
$",+#33!
&东北植物检索
表"第二版#
(3$+

$!
"
,
#
+#33$
&
17>@6>OC8.06
!$
$
#(%
!
""3+
其中一处标本采集地位于陕西省"
B8660Z.
#黄
陵县 "
G<60
N
7.0
N
C><0R
:
#双 龙 镇 "
B8<60
N
7>0
N
U>W0
#过大岔林场!地理坐标为
%$[%3\(+3"]L
!
#"([#\&+,"]4
!海拔
#!%5
!采集人为北师大队!
采集号为
B#%*"&
!采集时间为
!"#%

(

#
日!收
藏于北京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
PLJ
#双蕊兰仅
见于 林 下!其 乔 木 层 优 势 种 为 白 桦 "
-./0$%
#
$%/
1#
+
1
$$% B<^ +
#和 油 松 "
2"&0,/%30$"
4
)(5",
C6@@+
#!灌木层优势种为平榛"
6)(
1
$0,+./.()
#
+
1
$7
$%1./=8+9ZU@6#(胡枝子"
8.,
#
..9%3"*)$)(
U<@=_+
#和 土 庄 绣 线 菊 "
:
#
"(%.%
#
03.,*.&,
U<@=_+
#!草本层优势种为大披针薹草"
6%(.;$%&7
*.)$%/%P>>RR
#!其他伴生种还包括蒙古栎"
<0.(*0,
5)&
=
)$"*%1./=8+9ZH9A9;+
#(茶条槭"
>*.(/%/%("7
*05//
V
+
=
"&&%$%
"
6`Z.5+
#
K9/5697
#(甘肃山楂
"
6(%/%.
=
0,?%&,0.&,",4+G+K.7/>0
#(卫矛"
@0)&7
1
50,%$%/0,
"
U8<0;+
#
B.9;+
#(金银木"
8)&"*.(%
5%%*?""
"
S<
V
@+
#
6`Z.5+
#(茅莓"
A030,
#
%(B"
4
)7
$"0,H+
#(大火草"
>&.5)&./)5.&/),%
"
6`Z.5+
#
C+
Xa.
#(鹅观草"
A).
=
&.("%?%5)
C
"
"
Y8W.
#
b90
N
T
B+H+C890
#(茜草"
A03"%*)("
4
)$"%H+
#(三脉紫菀
"
>,/.(/("&.(B"0,//
V
+%
=
.(%/)".,
"
U<@=_+
#
M@.9@*
/>0
#等
另一处标本产地位于甘肃省"
M60/<
#宁县
"
L.0
N
C><0R
:
#大湾镇"
c6W60U>W0
#陕甘交界!地
理坐标为
%$[%3\%+%]L
!
#"([%#\#(+"$]4
!海拔
#$"5

!
份!采集人为
PLJ
!采集号为
dKH*3

dKH*!,
!采集时间为
!"#!

(

#!
日!收藏于
北京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
PLJ
#该地点植被是
以油松和蒙古栎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其灌木层优势
种为桦叶荚
!
"
D"30(&053./0$"
4
)$"05P6R67+
#和细
柱五加"
@$.0/+.()*)**0,&)"
4
$)(0,
"
c<00
#
B+2+
G<
#!草本层优势种及其他伴生种皆与第一处产地
类似
在标本采集地附近!我们也拍摄到了该种植物
的野外照片"图版
"
#照片拍摄点的地理坐标为
%$[%3\"#+!"]L
!
#"([%#\%(+3"]4
!海拔
#$335
!植
被为白桦与蒙古栎混交林!其伴生植物种类与上述
的标本采集地基本一致
经过与模式产地的双蕊兰形态对比发现!产自
陕北黄土高原的双蕊兰植株成熟的花序长可达
#!
=5
!具
%"
余朵淡黄绿色花!而产自辽宁的双蕊兰花
序长
,
#
(=5
!具
#%
#
#&
朵淡绿色或绿白色花!应
认为陕北发现的双蕊兰属于该种正常的形态变异范
围同时也说明陕北可能具有比模式产地辽宁更加
适合的生长环境
双蕊兰在黄土高原的首次发现大大丰富了对于
该珍稀濒危物种的认识此前!学界一直认为双蕊
兰是仅孑遗分布于中国辽宁境内的独特类群!对其
所做的植物保护相关的研究也都仅限于模式产地老
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在相隔数千公里之外
的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发现双蕊兰!一则证明了该
种植物的起源古老性!为本属植物的起源(进化等方
面的研究补充了有力的证据&二则从珍稀物种保护
的角度上看!双蕊兰新分布区的发现无疑让我们看
到了这一物种分布的潜力!更有利于我们对该珍稀
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
#
*
!
CG4LeD
"陈心启#
+Y0!"
#
$%&()(*+",
!
6Q9@
:V
@.5.R.Q960A
V
8
:
7>
N
909R.=67
:
/.
N
0.O.=60R09W
N
90OY@=8.A6=969
)
f
*
+>*/E2+
1
/)/%;7
)&E:"&"*+
"植物分类学报#!
#3&3
!
?@
"
#
#$
#),
"
.0C8.09/9
#
)
!
*
!
郎楷永!陈心启!罗毅波!等
+
中国植物志"
#&
卷#)
`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333
$
3+
)
%
*
!
CG4LeD
!
HIJdGf
!
dGJMG
!
./%$+17>@6>OC8.06
!
g>7<59!$
$
Y@=8.A6=969
)
`
*
+P9.
-
.0
N
$
B=.90=9X@9//
!
60ABR+H><./
$
.`//><@.P>*
R60.=67M6@A90X@9//+!""3
$
#(%+
)

*
!
dGFLMHf
"张丽杰#!
dGYJD
"周
!
强#!
fhKX
"鞠文鹏#!
./%$+U8986;.R6R.0Q9/R.
N
6R.>0>OR89@6@960A90A60
N
9@9A/
V
9=.9/
!
!"
#
$%&7
()(*+",,"&"*%
)
f
*
+F)(/+.(&G)(/"*0$/0(.
"北方园艺#!
"#"
!"
#,
#$
###)##!
"
.0C8.09/9
#
)
$
*
!
dGFLMHf
"张丽杰#!
BG4LGH
"沈海龙#!
CJIfM
"崔健国#!
./%$+S6@960A90A60
N
9@9A/
V
9=.9/
!
!"
#
$%&()(*+",,"&"*%
)
f
*
+H)0(&%$)
4
8"%)&"&
=
I)(.,/(
1
:*".&*.JK.*+&)$)
=1
"辽宁林业科技#!
""(
!"
,
#$
!()$#
"
.0C8.09/9
#
)
,
*
!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C6R67>
N
<9>OS6@960A40A60
N
9@9AX760R/.0C8.06
)
f
*
+-0$$./"&)
4
-")$)
=1
"生物学通报#!
#3(&
"
&
#$
!%)!(
"
.0C8.09/9
#
)
&
*
!
C8.06X760RB
V
9=.67./RM@><
V
!""+U89IJCLS9AH./R>OU8@96R909AB
V
9=.9/
)
f
%
YH
*
+
"
!"#)%
#)
!"#)##)$
*
+8RR
V
$%%
WWW+.<=*
0@9A7./R+>@
N
%
A9R6.7/
%
,,,(
%
"+
,(#
西
!

!

!

!

!

%$

!!
图版
"!
双蕊兰
F
$标本&
P
$野外生活形态&
C
$花部特写
8($9&
"!
!"
#
$%&()(*+",,"&"*%B+C+C890
1.
N
+F+G9@;6@.<5
&
1.
N
+P+G6;.R
&
1.
N
+C+17>W9@
!编辑"潘新社#
&(#
&
期 何
!
毅!等$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黄土高原兰科一新分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