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conomic analysis of animal production in China

我国动物生产的经济分析



全 文 :书犇犗犐:10.11686/犮狔狓犫2015099 犺狋狋狆://犮狔狓犫.犾狕狌.犲犱狌.犮狀
李岚,侯扶江.我国动物生产的经济分析.草业学报,2016,25(1):230239.
LILan,HOUFuJiang.EconomicanalysisofanimalproductioninChina.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25(1):230239.
我国动物生产的经济分析
李岚,侯扶江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
摘要: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草地与家
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合理收获植物和动物产品。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包含4个生产层,其中动物生产层是重要
的生产效益来源。所以动物生产的发展对于我国草地农业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11年31个省(市)
的动物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动物生产GDP与农业GDP的比重呈增长趋势。动物生
产的发展趋势基本可分为4个阶段,1992至1995年,1996至2004年,2005至2008年,2008至2011年,这与国家
出台的各项农业政策有关。第二,从动物生产发展的趋势角度方面,农业大省也是动物生产大省。其他地区由于
动物生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或者动物生产转化的经济效益低,所以动物生产GDP相对小。第三,动物生产增速
最快地区大部分为农业大省,这可能是由于粮食生产促进动物生产的发展。第四,动物生产GDP与其他经济指标
是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因资源禀赋及政策的不同,使各个省市情况迥异。综上所述,我国动物生产仍存在许
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大力支持草地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动物生产;GDP;草地农业  
犈犮狅狀狅犿犻犮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犻狀犆犺犻狀犪
LILan,HOUFuJiang
犛狋犪狋犲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狅犳犌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犃犵狉狅犲犮狅狊狔狊狋犲犿,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犘犪狊狋狅狉犪犾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犲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犔犪狀狕犺狅狌犝狀犻狏犲狉狊犻
狋狔,犔犪狀狕犺狅狌730020,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griculturecontributessignificantlytoGDP.Grasslandagriculture,asanimportantpartofmodern
agriculture,connectsthegrasslandwithlivestock,andmaximizesplantproductivityandanimalproductyield
whileminimizingenvironmentaldisturbance.Grasslandagroecosystemsincorporatefourproductioncompo
nents,andtheanimalproductioncomponentisoneoftheseandalsoanimportantcriterionindeterminingpro
ductionefficiency.Basedondatafor31provincesandcitiesinChinafrom1992to2011,thisissuewasanalyzed
andconclusionsdrawn.Firstly,accordingtonationalandprovincialdata,animalproductionandthecontribu
tionofagriculturetoGDPhaveincreased.Thedatabasicaly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from1992to
2005,2005to2006,and2007to2011whichalignwithsuccessiveagriculturalpolicies.Secondly,fromtheper
spectiveoftheemergingtrendsforanimalproduction,themajoragriculturalprovinceshaveahighercontribu
tiontoGDPfromanimalproduction.Forothercities,duetoeitherasmalcontributionofanimalhusbandryto
economicdevelopmentorlowanimalproductreturns,contributionofanimalproductiontoGDPisrelatively
smal.Thirdly,thefastestgrowingareasforanimalproductionarealsoinmostcasesmajoragriculturalprov
230-239
2016年1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25卷 第1期
Vol.25,No.1
收稿日期:20150220;改回日期:20150529
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1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3B05,2011BAD17B0203)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
专项(2014030716)资助。
作者简介:李岚(1989),女,河南三门峡人,在读硕士。Email:li13@lzu.edu.cn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yhoufj@lzu.edu.cn
inces.Thismaybedueproductionofstockfeedrequiredtodevelopanimalproduction.Fourthly,animalpro
ductionGDPandothereconomicindicatorsarepositivelycorrelated.Becauseofdifferentendowmentofre
sourcesanddifferentpolicies,thesituationdiffersindifferentprovincesandcities.ThissuggestsChina’s
grasslandagriculturestilhasmanyproblems.Inordertosupport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thegovern
mentshouldconsultativelyreviewpolicy,andvigorouslysupportthedevelopmentofgrasslandagriculture.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animalproduction;GDP;grasslandagriculture
农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GDP增长了7.95倍,其中动物生产GDP增
长了9.47倍。草地农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50%的生产效益来自于动物生产层。动物生产是农业现
代化的标志[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物产品产量,畜禽饲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生产方
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2]。目前,我国从事动物生产的劳动力超过1亿人,
产值占农业的比例稳定上升,发达地区动物生产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动物生产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和
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3]。动物生产根据生产资料
的性质可分为以草原和耕地为基础的生产和以水域为基础的生产等,本文主要指前者,是畜禽生产的主体。
20世纪30年代费希尔[4]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法。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表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劳
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随着国民收入进一步增长转移到第三产业[5]。经济增长对农业、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影响显著,而且农业比重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69]。Peneder[10]通过对比28个经合组织国
家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证实农业比重的下降一直是决定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Bun和 Makhl
oufi[11]选用1985-1995年摩洛哥的经济数据,研究发现农业比重的下降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和显著的影
响[912]。据此推理,动物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及其变化对于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
展可能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显著。目前,我国现有农业经济研究主
要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划分,或以各省市为对象[12]。研究的时间序列总体较短,因而所得结论缺乏普适
性,而且多数研究偏重于单一经济活动的分析。为此,本文通过聚类的方法打破区域限制,分析过去20年的农业
经济数据,研究我国农业生产与动物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经济关系,找出两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政
策启示。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网站、《中国统计年鉴》[1333]、《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34]。数据包括
1992年至2011年全国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海除外,由于上海动物生产主要来源于以水域为基础的生产,
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的GDP、动物生产GDP、农业GDP、人口、粮食产量、农村居民纯收入等。
1.2 分析方法
1.2.1 聚类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计算欧式距离。分别按照年份和省市聚类,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的时
间格局和空间格局。
1.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用Eviews6.0分析两两之间是否有Granger因果关系,即变量之间在经济学
上的依赖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要求如果服从平稳随机的两个变量犡 和犢,用犡 有助于犢 的预测,则
犡是犢 的Granger原因。检验分3步: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两个变量必须是同阶的;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协
整,协整则进入下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如果犘<0.05,则假设成立[3537]。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动物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
2.1.1 动物生产的发展趋势  以1992年作为不变价,1992年至2011年,全国大农业GDP和动物生产GDP
132第25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6年
呈线性增长(图1)。虽然,农业GDP占总GDP的比
图1 动物生产发展趋势
犉犻犵.1 犜犺犲狋狉犲狀犱狅犳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
 
图2 动物生产比重的变化
犉犻犵.2 犜犺犲狆狉狅狆狅狉狋犻狅狀狅犳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
 
重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下降,但是动物生产占大农业
的GDP比重平均以每年约0.3个百分点增长(狔=
0.002狓-5.559,犚2=0.539,犘<0.01)(图2)。
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稳定的增长为
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确保了中国改革的
稳步推进[9]。除新西兰以外的绝大多数快速发展的经
济体农业份额的下降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都是普遍存
在的。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可能由于以下原
因:1)产业变化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
移[5],草地农业中主要是草畜产品的加工、贮运、销售
以及相关的服务和管理。2)经济发展结果。我国农业
占国民经济比重下降,是建立在二、三产业飞速发展
基础之上的,是比较意义上的下降,而增加值的绝对
值和总产量是绝对增加的。这种总量绝对值增加,而
比较意义上的下降,是二、三产业健康发展、国民经济
良性增长的基本标志,是发展中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农
业生产的萎缩[3840]。3)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根据恩
格尔定律[41],家庭生活中的消费结构,随着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相对值呈递减趋势。农产品的需求相对
值减少,对农业比重的下降有带动作用。4)农牧产品
需要弹性低的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收入提高的部分,已经超出对食物等基本生活需要的
支付水平,对于需要弹性小的粮食产品并不能起到同
步拉动作用。
动物生产占农业比重上升可能是由于政策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打下
良好的基础。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工作重点。畜产品消费
市场潜力较大。
2.1.2 我国动物生产经历的发展阶段  对动物生产GDP、动物生产GDP/农业GDP、动物生产GDP/总GDP
进行聚类,可发现我国动物生产分为4个阶段。
第1阶段,动物生产迅速发展阶段。1995年以前,此阶段动物生产总体增长,动物生产GDP占农业、总GDP
的比重在增加。动物生产 GDP从1978年的209.3亿元到1995年6044.98亿元,动物生产占农业的比重从
14.98%增长到29.66%。这是因为畜牧业政策调整为在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行了以草
原承包到户为重点的草牧场“双权一制”。农业产出增加、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乡镇企业
快速发展等使这一阶段农业经济大幅度提高,传统农区动物生产快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步实现了
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4244],猪肉在此期间消费增速恢复到7%~10%,牛、羊、禽肉消费增速不断提
升,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25%。1995年世界人均肉、蛋、奶消费量分别为35.7,7.3和75.6kg/人,我国肉、蛋消
费量分别为38.2和12.8kg/人,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肉类总产量分别为16767和46130kt,位于世界第
一,奠定了畜牧业的农业支柱产业地位[4547]。
第2阶段,动物生产结构调整阶段。从1996年至2004年,动物生产发展呈现波动型增长。导致这一变化的
原因是在这个阶段农业政策主要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国家推进税费改革试点,免除农业税,加大对农业和农村
23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1
投入力度[48]。因为前一阶段草原牧区牲畜的快速增长,天然草原普遍超载过牧,草原沙化、退化严重。为了解决
好草畜的矛盾,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为可持续发展战
略提供保障。此阶段我国畜牧业的结构调整开始,动物生产开始逐步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传统农区
动物生产的优势地位得以巩固。
第3阶段,动物生产恢复性增长阶段。2005年至2008年,动物生产GDP先下降后增加的阶段。2005年至
2006年,动物生产GDP下降,动物生产在农业的比重低于30%。标志着我国的农业政策由单纯的农业增产和农
民增收转向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42]。
第4阶段,推进动物生产现代化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动物生产GDP快速增长阶段,国家加速推进动物
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自2008年12月1日起解除年初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
制品、乳品、鸡蛋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速动物生产的发展。2010年国家开始在草原牧区建立生
态奖补机制,促进了牧区家畜生产方式的变革。2014年动物生产GDP已上升至28956.30亿元。
2.2 我国动物生产的空间格局
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年至2011年动物生产GDP、动物生产GDP增速、人均动物生产GDP、人
均动物生产GDP增速,动物生产GDP/农业GDP比例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动物生产发展程度可分为以下5类地区(图3),第1类高动物生产GDP地区,2011年动物生产GDP均
超过2000亿元。山东,河南,四川为农业大省[49],农业所占比重大,并且畜产品产量高,农业的发展也相对促进
了畜牧业经济的增长。第2类,较高动物生产GDP地区,河北、辽宁,2011年动物生产GDP在1500到2000亿
元之间。第3类,中等动物生产GDP地区,基本为沿海农业大省,2011年动物生产GDP在1000到1500亿元之
间。第4类,较低动物生产GDP地区,2011年动物生产GDP在500到1000亿元之间。主要为陕西、云南、江
西、浙江、内蒙古。第5类为低动物生产GDP地区。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动物生产所占比重少或转化的经济效益
低。同时动物生产发展速度也与上述基本一致(图4)。动物生产增速最快地区大部分为农业大省,这可能是由
于粮食生产促进动物生产的发展。
动物生产GDP在一定程度代表了该地区动物生产的发展程度,但人均动物生产GDP更能代表真实的动物
生产发展水平。东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人均动物生产GDP(图5),既有大面积高产优质的天然草地,也有肥沃的
农田,适宜通过草畜耦合、农牧耦合发展畜牧业。同样人均动物生产GDP增速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图6)。
根据动物生产占农业的比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生产的贡献。第1类为动物生产GDP/农业GDP超
过40%地区,内蒙古、吉林等6省、自治区。第2类为动物生产GDP/农业GDP20%~40%地区,黑龙江等22
省、直辖市、自治区。第3类为动物生产GDP/农业GDP低于20%地区,甘肃、福建、宁夏(图7)。
2.3 我国动物生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3.1 我国动物生产与GDP、大农业GD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关系  1992年至2011年,全国动物
生产GDP与大农业GDP、总GD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互促进,正相关极显著,可分别用线性方程狔=
3.0655狓+1693.8(犚2=0.9883)、狔=19.945狓-48997(犚2=0.98080)、狔=0.2633狓+143.71(犚2=0.9761)拟合
(1992年作为时间起始点)。
2.3.2 我国不同地域动物生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动物生产GDP作为自变量
(犡),分别以总GDP、大农业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产量作为因变量(犢),其中总GDP、大农业GDP、农
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动物生产正相关均在犘<0.001水平显著,反映出动物生产与这些经济因子之间具有密切的
关系,斜率反映了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敏感性,因此可以根据回归方程的斜率可以把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分
为不同的区域类型(表2)。
总GDP与动物生产的斜率(S)分为3类(表1)。第1类,S>50,总GDP增加对动物生产发展敏感性较强,
包括京、津、浙,苏、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第2类,20<S≤50地区,总GDP对动物生产发展敏感性一
般,晋、闽、鲁、渝、陕、甘、宁,这是我国动物生产转型较快的区域,譬如甘肃、宁夏、陕西是我国优质牧草紫花苜蓿
的主要种植区。第3类,S≤20,总GDP增加对动物生产发展较不敏感,主要是传统上从事食粮型家畜生产的农
332第25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6年
图3 动物生产犌犇犘聚类分析结果
犉犻犵.3 犆犾狌狊狋犲狉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犌犇犘
 
图4 动物生产犌犇犘增速聚类分析结果
犉犻犵.4 犆犾狌狊狋犲狉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狊狆犲犲犱
 
图5 人均动物生产犌犇犘聚类分析结果
犉犻犵.5 犆犾狌狊狋犲狉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狆犲狉犮犪狆犻狋犪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犌犇犘
 
图6 人均动物生产增速聚类分析结果
犉犻犵.6 犆犾狌狊狋犲狉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狆犲狉犮犪狆犻狋犪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犌犇犘狊狆犲犲犱
 
图7 动物生产犌犇犘/农业犌犇犘聚类分析结果
犉犻犵.7 犆犾狌狊狋犲狉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
犌犇犘/犪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犲犌犇犘
 
区和传统的牧区,要么经济发展中动物生产已经不处
于主要地位,如蒙、新、藏、青等传统牧区经济发展较
快,但家畜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小。
农业GDP与动物生产GDP的斜率也分为3类。
第1类,S>4地区,大农业生产对动物生产的发展较
为敏感,包括福建和甘肃等6省区、直辖市,分别是东
部和西部的经济落后地区。可能因为动物生产GDP
占大农业GDP比重较低,具有发展空间,若提高该类
地区动物生产比重,必将带动整个农业部门的快速发
展。第2类,2<S≤4地区,津、冀等19省区、直辖市。
第3类,S≤2地区,即大农业随动物生产变化幅度小。
可能因为该类地区动物生产GDP占大农业比重变化
较为稳定,大农业对动物生产变化不敏感。
我国农牧民收入对动物生产具有较高依赖度[1],
两者的斜率分为3类(表1)。第1类,S>25,即农牧民收入随动物生产的发展较为敏感,包括津、藏、京等7省
区、直辖市,主要是经济发达或传统农牧区,动物生产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第2类,10<S≤25,农牧民收入
43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1
对动物生产的发展敏感性一般,包括川、渝、新等7省区、直辖市,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第3类,S≤10,即动物生产
对农牧民收入影响较弱。
根据粮食产量与动物生产GDP线性回归方程,其斜率分为3类(表1)。第1类,S>0,动物生产GDP和粮
食产量正相关极显著,包括川、京、津等6省区、直辖市,以“猪粮农业”为主,动物生产对粮食生产依存度较高。第
2类,动物生产GDP和粮食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包括苏、重、海等9省区、直辖市。第3类,S<0,动物生产GDP
和粮食产量负相关极显著,蒙、辽、吉等15省区、直辖市,以草食家畜生产为主,对粮食的依赖度不高。可见,我国
食物安全与粮食生产、动物生产的关系较为复杂,然而有一半的省区直辖市已经摆脱了对粮食生产的依赖,草地
农业正在成为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途径。
表1 我国动物生产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犫犲狋狑犲犲狀犪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狋犺犲犪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犲犮狅狀狅犿犻犮犳犪犮狋狅狉狊犻狀犆犺犻狀犪
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
Slopeoflinearregression
equation(S)
省份
Provinces,autonomousregions,municipalities
总GDP
TotalGDP
S>50 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Beijing,Tianjin,Zhejiang,Jiangsu,Guangdong
20<S≤50 山西、福建、山东、重庆、陕西、甘肃、宁夏Shanxi,Fujian,Shandong,Chongqing,Shaanxi,Gansu,Ningxia
S≤20 河北等其他省区、直辖市Theotherprovinces,autonomousregions,municipalities
大农业GDP
AgricultureGDP
S>4 福建、甘肃、山西、江苏、浙江、海南、新疆Fujiang,Gansu,Shanxi,Jiangsu,Zhejiang,Hainan,Xinjiang
2<S≤4 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陕西、宁夏、河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
云南、西藏 Tianjin,Hebei,InnerMonglia,Liaoning,Heilongjiang,Anhui,Jiangxi,Shandong,Hubei,Guang
dong,Shaaxi,Ningxia,Henan,Hunan,Guangxi,Chongqing,Guizhou,Yunnan,Tibet
S≤2 其他省区、直辖市Theotherprovinces,autonomousregions,municipalities
农牧民人均纯
收入Percapita
ruralhouseholds
S>25 天津、西藏、北京、宁夏、浙江、海南、青海Tianjin,Tibet,Beijing,Ningxia,Zhejiang,Hainan,Qinghai
10<S≤25 山西、江苏、福建、重庆、四川、甘肃、新疆Shanxi,Jiangsu,Fujian,Chongqing,Sichuan,Gansu,Xinjiang
S≤10 其他省区、直辖市Theotherprovinces,autonomousregions,municipalities
粮食产量
Grainoutput
S>0 湖北、广东、四川、北京、天津、浙江Hubei,Guangdong,Sichuan,Beijing,Tianjin,Zhejiang
不相关
Nosignificantrelationship
山西、江 苏、山 东、湖 南、广 西、重 庆、陕 西、江 苏、海 南 Shanxi,Jiangsu,Shandong,Hunan,Guangxi,
Chongqing,Shaanxi,Jiangsu,Hainan
S<0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宁夏、西藏 Hebei,Inner
Monglia,Liaoning,Jilin,Heilongjiang,Fujian,Anhui,Jiangxi,Henan,Guizhou,Yunnan,Gansu,Xinjiang,Ningx
ia,Tibet
2.3.3 我国动物生产与其他经济指标的Granger因果关系  运用Eviews6.0对各省市的农业GDP、动物生
产GD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GDP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表2)。1)吉林等8省、自治区农业GDP是
动物生产GDP的Granger原因的地区,可能因为:第一,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对整个地区农业的投资增加,畜牧
业政策制定以及技术更新有一定的影响。第二,该地区农业与动物生产良好结合。2)山东等3省、自治区动物生
产GDP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的地区,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畜牧业较发达,动物生产在农业中占很重要的
比重。3)吉林等6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动物生产GDP的Granger原因,表明此地区人们的消费意愿是将
收入投入到畜牧业的行业中。4)动物生产GDP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Granger原因的地区只有云南,这可
能因为,该地区动物生产相对于种植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大。5)吉林、山西等总 GDP是动物生产 GDP的
Granger原因,表明总GDP的变化影响农业GDP,GDP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指标,如果GDP增长,其他各产业也
在发展。
其他省份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不能说明各指标之间没有影响,只能说明变量犡不能作为预测变量犢的依据。
532第25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6年
表2 动物生产与其他经济指标因果关系
犜犪犫犾犲2 犃狀犻犿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犲犮狅狀狅犿犻犮犻狀犱犻犮犪狋狅狉狊犌狉犪狀犵犲狉犮犪狌狊犪犾犻狋狔
假设 Hypothesis 假设成立地区Provinces
农业GDP影响动物生产GDPAgriculturalGDPinfluencesanimalproductionGDP 吉林、安徽、山东、湖南、广西、云南、新疆、湖北Jilin,Anhui,
Shandong,Hunan,Guangxi,Yunnan,Xinjiang,Hubei
动物生产GDP影响农业GDPAnimalproductionGDPinfluencesagriculturalGDP 山东、广西、湖北Shandong,Guangxi,Hubei
动物生产GDP影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Animalproductioninfluencespercapita
GDPruralhouseholds
云南Yunnan
动物生产GDP影响总GDP的发展AnimalproductionGDPinfluencestotalGDP 黑龙江 Heilongjiang
总GDP影响动物生产GDP的发展TotalGDPinfluencesanimalproductionGDP 吉林、山 东、山 西、陕 西、西 藏、浙 江 Jilin,Shandong,
Shanxi,Shaanxi,Tibet,Zhejiang
3 讨论
动物生产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
要跻身于世界畜牧业强国之列,就必须实现动物生产的现代化。
3.1 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推进动物生产结构调整
动物生产是一个高风险的弱势产业,加上我国耕地资源稀缺,肉类中耗粮高的猪肉比重高达64.9%,远高于
世界平均水平,而草食家畜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牛肉的比重仅占14.8%。因此,优化动物生产结
构,推进节粮型动物生产生产结构的建立是动物生产发展的当务之急。草原是动物生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引草入田和引草食家畜入农业系统,使整个农业系统更加的完备,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和动物生
产的产量和稳定性得以显著增加,使目前绝大部分投入在具有市场价值的植物生产层和动物生产层的生产与管
理兼顾能进行功能最大化的利用植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发挥前植物生产层的景观与生态系统服务效益和
后植物生产层的精加工与分配交换效益[5058]。
3.2 注重不同区域动物生产发展模式
3.2.1 农区  农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地,为发展动物生产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由于不同地域资源禀赋与
饲养方式的差异,中、东、西部地区间动物生产发展极不平衡。由于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动物生产生产规模化
程度比较高,但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应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率先在全国实现动物生产现代化。中部地
区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是动物生产发展重要的饲料资源中心,但其资源利用率仍然较低。应大力发展
“农牧有机结合型”动物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西部农区虽然地域辽阔,但动物生产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应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动物生产模式[59]。
3.2.2 牧区  我国牧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动物生产发展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波动较大,
严重影响动物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大部分牧区生产方式落后,相对制约了动物生产发展[59]。发展草地农业
对于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是重要的措施保障。例如多年生土地固土保水能力强,减少水土流失,并且家畜饲
料谷物秸秆等可以转化为肥料,减少废物的丢弃。重要的循环经济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草原生态保护
是实现动物生产现代发展的重要方面。按照“保护草原生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草畜平衡、推动转移就业”的要
求,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长效机制。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1] HouFJ,XuL.Roleofanimalproductioninpastoralagricultureecosystem.PrataculturalScience,2010,27(11):121126.
[2] ZhangM,QiAP,QuXY.Chinaanimalhusbandry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analysis.ChinaAnimalHusbandryand
VeterinaryAbstract,2014,(5):2.
[3] HouL,GanGF.Analyzethedevelopmentofanimalhusbandrytrends.ChineseAbstractsofAnimalHusbandryandVeteri
naryMedicine,2012,(10):67.
63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1
[4] Fisher.ConflictSecurityandProgress[M].Beijing:ChinaRenminUniversityPress,1997:76.
[5] ClarkC.TheConditionsofEconomicProgress[M].London:Macmilan&Co.1987:45.
[6] LiuWL.China’seconomicgrowthandindustrialstructureoftherelationship.FinancialTimes,2006,12:23.
[7] ZhaoCY.China’seconomicgrowthand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relations-AnalysisofPanelDataModel.Mathematical
StatisticsandManagement,2008,(3):487492.
[8] ZhangY,HeYL.Industrialstructurechange,factorrealocationandChina’seconomicgrowth.EconomicSurvey,2010,
(3):2731.
[9] AnJ.RoleofAgricultureintheDevelopingEconomiesofChinaandSSACountries,onebyoneComparativeStudy[D].Han
gzhou:ZhejiangUniversity,2007.
[10] PenederM.Industrialstructureandaggregategrowth.StructuralChangeandEconomicDynamics,2003,14(4):427448.
[11] BunMJG,MakhloufiAE.Dynamicexternalities,localindustrialstruc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paneldataevidence
forMorocco.RegionalStudies,2007,41(6):823837.
[12] JiaXD.DeclineintheProportionofAgriculturalandFarmers’IncomeGrowthRelationship-BasedonEmpiricalDataAnal
ysisChina1990-2010[D].Xi’an:ShanxiNormalUniversity,2012.
[13]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12[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12.
[14]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11[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11.
[15]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10[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10.
[16]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9[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9.
[17]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8[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8.
[18]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7[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7.
[19]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6[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6.
[20]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5[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5.
[21]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4[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4.
[22]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3[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3.
[23]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2[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2.
[24]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1[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1.
[25]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2000[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0.
[26]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1999[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9.
[27]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1998[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8.
[28]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1997[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7.
[29]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1996[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6.
[30]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1995[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5.
[31]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1994[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4.
[32]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1993[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3.
[33] 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ChinaStatisticalYearbook1992[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2.
[34] PopulationandEmploymentStatisticsDivision.The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sPopulationandEmployment
StatisticsYearbook2012[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12.
[35] YaoQ,GuoYH,WangYP,犲狋犪犾.Regionalcharacteristicsofpeasants’incomelevel&relevantaffectingfactor.Shanghai
EconomicReview,2002,(10):4853.
[36] ZhangSY.Discussiononapplicationofgrangercausalitytest.ApplicationofStatisticsandManagement,2009,28(2):244
251.
[37] ChenXB,ZhangZC.ReexaminationofGrangercausalitytest.JournalofQuantitative& TechnicalEconomics,2008,
(1):154160.
[38] XiaL.AgriculturalPoliciesAffectingRuralEconomicDevelopmentResearch[D].Wuhan: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
gy,2012.
[39] WangW.PrimaryanalysisontheinfluencedegreeofagricultureinChinesenationaleconomy.AnhuiAgriculturalSciences,
2009,37(7):32893290.
[40] LiuZ,LiX.Ontheinfluenceofagriculturesharedeclining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Journalof
Liaon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2008,31(4):3033.
[41] HouthakkerH.Engel’slaw.TheNewPalgraveDictionaryofEconomics,1987,2:143144.
[42] ChenY.Talkingofanimalstatusandeconomiccharacteristicsofthenationaleconomy.ChineseAbstractsofAnimalHus
bandryandVeterinaryMedicine,2008,(1):314.
732第25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6年
[43] MinistryofAgriculture.NationalLivestockDevelopmentTwelfthFiveYearPlan(20112015)[R].2011.
[44] LiS.AnalysisonChinalivestockdevelopmentprocessandtrendforecast.ChineseJournalofAnimalScience,2010,46(12):
2531.
[45] KongXZ,TuSW,ZhongZ,犲狋犪犾.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Chinaagriculturalpolicychangesandbasicexperi
ence.Academicfrontier,scientificdevelopment,toconstructthesocialorderandvalue-tocommemorate30yearsofreform
andopeningupproceedings(Ed.)[C].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Press,2008.
[46] LiN.Thefarmers’incomegrowthandruralpoliciesinChina(1978-2004).AgriculturalEconomicQuestion,2006,(5):
3941.
[47] FAO.FoodandAgriculture2009[M].Roman:FAOPress,2009.
[48] HanXP,XuJY.China’sinterestina60adjustmentsinagriculturalpolicyanalysis.TheoryInvestigation,2009,(5):7
10.
[49] ChenWK.Majoragriculturalprovince.JianghanForum,2008,(3):513.
[50] LiYF,XueZD,YangHP.Newfeaturesofthedevelopmentofanimalhusbandryandproblems.ShaanxiAgriculturalSci
ence,2007,(4):119.
[51] LiGP,LiJL,XuRG.Northerngrasslandanimalhusbandrydevelopmentstatusquoanddevelopmentofanimalhusbandry
preliminaryreportgrasslandecologicalresearch.Journal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13,44(4):435
439.
[52] LiP,SunXL,LiuTM,犲狋犪犾.DiscussionofseveralissuesondevelopmentinpastoralareainChina.ChineseJournalof
Grassland,2013,35(5):133137.
[53] WangT.2009economicandpolicydevelopmentsinanimalhusbandry.PigToday,2009,1:57.
[54] HouXY.ChinaGrass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ConstructionStrategicStudies[M].Beijing:ChinaAgriculturalPress,
2005.
[55] ZhouK,ZhangWJ,LeiZY,犲狋犪犾.Advantageseveralkeyissuesandpolicysupportindevelopingalivestockhusbandry
provincefromlargetostronginHenanprovinc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Research,2011,32(1):2327.
[56] RenJZ,HouFJ,ZhangZH.Developinggrasslandagricultureandadvanc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inwesternChina.
AdvanceResearch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2000,15(1):1924.
[57] WangCM,YangLJ,ChangSH,犲狋犪犾.Priceanalysis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majorlivestockandforageproducts.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4,23(1):300311.
[58] FAO.ProPoorLivestockPolicyInitiative(PPLPI)[EB/OL].(20110911)[20140506].http://www.fao.org/ag/again
fo/programmes/zh/pplpi.html.
[59] HaoLL.Modernanimalhusbandrydevelopmentofthinking.China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Digest,2012,2(2):
67.
参考文献:
[1] 侯扶江,徐磊.动物生产层在草业系统的涵义.草业科学,2010,27(11):121126.
[2] 张梅,綦爱平,曲香云.中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5):2.
[3] 侯磊,甘国夫.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的分析.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10):67.
[4] 费希尔.安全与进步的冲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76.
[6] 刘文利.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初探.时代金融,2006,12:23.
[7] 赵春艳.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关系的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3):487492.
[8] 张翼,何有良.产业结构变迁、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经纬,2010,(3):2731.
[9] 安吉.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中国和SSA国家的对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12] 贾晓栋.农业比重下降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90-2010年中国经验数据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2.
[1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83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1
[2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2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2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3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3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3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3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34]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5] 姚琼,郭犹焕,王雅鹏,等.农民收入水平的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10):4853.
[36] 张书云.Granger因果检验用法探讨.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8(2):244251.
[37] 陈雄兵,张宗成.再议Granger因果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54160.
[38] 夏兰.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9] 王微.浅析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影响程度.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893290.
[40] 刘铮,李先.农业比重下降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3033.
[42] 陈影.浅谈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经济特点.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314.
[43] 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R].2011.
[44] 李顺.中国畜牧业发展历程分析及趋势预测.畜牧经济,2010,46(12):2531.
[45] 孔祥智,涂圣伟,钟真,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变迁及基本经验.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
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 (下卷)[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6] 李娜.农民收入:增长与政策 (1978-2004年).农业经济问题,2006,(5):3941.
[47]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M].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9.
[48] 韩喜平,徐景一.60年我国农业政策调整中的利益关系分析.理论探讨,2009,(5):710.
[49] 陈文科.论农业大省.江汉论坛,2008,(3):513.
[50] 李云甫,薛增迪,杨慧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特点及存在问题.陕西农业科学,2007,(4):119.
[51] 李光鹏,李俊龙,旭日干.北方草原牧业发展现状与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初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4(4):435439.
[52] 李平,孙小龙,刘天明,等.草原牧区发展中问题浅析.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133137.
[53] 王恬.2009年畜牧业发展的经济及政策形势.今日养猪业,2009,1:57.
[54] 侯向阳.中国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5] 周凯,张文杰,雷泽勇,等.河南省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跨越的优势和关键问题及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32(1):2327.
[56] 任继周,侯扶江,张自和.发展草地农业推进我国西部可持续发展.地球科学进展,2000,15(1):1924.
[57] 王春梅,杨林杰,常生华,等.国内外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草业学报,2014,23(1):300311.
[59] 郝亮亮.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状况的思考.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2):67.
932第25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