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 !"#%&(#)*
!!文章编号!##()*&""#%##(#,(#& 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 及去除氮磷能力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王小雪! 李!霞! 潘红伟! 孙海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林木育种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STCU+*,#(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作者简介施!翔"*&#!男!湖南长沙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修复研究8 ! 通讯作者孙海菁!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80(1234<=6A23V36R7+89:1
摘要!)目的*比较旱柳无性系的生长以及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以筛选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效果较好的无性
系+ )方法*利用 & 个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静态培养试验!研究各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叶绿素相对含
量指数.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 )结果*旱柳无性系在整个试验期间生长良好!无死亡
现象+ 各无性系最终生物量.苗高和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旱 %* 和旱 *, 整体表现最好+ 旱柳无性系对富
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较好!地上部分营养元素浓度较高+ 旱柳各无性系对总氮.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分别
为 &,L,I *+L*)I.*#L%I **LI和 ++L++I &&L*I!对总磷的去除效率为 ,+L%*I &L 总的去除效率最高+ )结论*参试 & 个旱柳无性系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但各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
体中的生长响应有较大差异+ 综合多个指标并结合长期野外试验观察!旱 .旱" 文献标识码!B
93#B&5%()-.&3&#(@,2#>%#74"5% ("6,78"/" 8#(,*,,)(+"
(K.&3#45/N%&,3
<94?6(7>! -9@:360&(6! Y.:;<*=0E7>!Y.:;?6("0C=! +4?6(! /.:9"7>0T$6!
"8S??2O9AT6<@3@=@?:C=G@O:H3924U:O?<@O5!−A36??B92Q?15:U:O?<@O5!M?5N2G:O2@:O5:>DO??.O??Q36R:>oA?V326RFO:[369324!26RZA:=!)##! oA?V326R! -A362# 6;"&3%/& <;=,/&>,!DA?231:>@A?<@=Q5X2<@:<9O??6 :=@@A?HO:H?O94:6?<>:O?=@O:HA392@3:6 @O?2@1?6@8
?,&5#)!BO3H2O326 H426@(G2@2W?! 26Q 6=@O3?6@O?1:[24?>393?695:>?3RA@<(J6CB(&%=G(7( 94:6?<36 ?=@O:HA39X2@?O8@,".$&!RO?XR::Q Q=O36R@A??;H?O31?6@! 26Q A2Q 6:HA?6:1?6:6 :>Q?2@A8B@@A??6Q :>?;H?O31?6@! @A?A?3RA@! G3:12<<
26Q O?42@3[?RO:X@A O2@?X?O?<3R63>3926@45Q3>?O?6@21:6R@A?94:6?<:>
26Q F36 2G:[?(RO:=6Q @3<<=?<=6Q?O9:6Q3@3:6<:>2G=6Q26@<=HH458DA?9:69?6@O2@3:6 :>63@O:R?6 26Q HA:
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大量营养元素被释放
到环境中+ 过量营养元素!特别是氮和磷!加速地表
水体富营养化进程!这已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水环
境问题+ 因此!来自工业.农业以及市政的废水在进
入自然水体之前必须经过处理!以减少富营养化带
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内外利用不同方法对控制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作了较多研究,$- !其中!植物修复
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生长快速
并有较高去除养分能力的水生植物是目前研究的重
点," /- + 然而!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能力受到季
节的显著影响+ 与夏季相比!冬季植物对氮.磷的去
除率较低,"- +
与水生植物相比!柳树"<(J6C
时又有较好的耐涝性!因此!常被作为富营养化水体
植物修复的材料,)- + 过去 "# 多年中!研究人员在人
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主要利用短周期的柳树进行
污水处理,% /*- + 瑞典在污染修复中利用短周期柳树
过滤带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产生生物质
能源,$#- + 在北京昌平地区运行一种由垂柳 "
整个系统能去除 &&L)I的氨氮和 &,L&I的总
磷,−+柳树在植物修复中的快速发展应用将使柳树由单一的生物量生产向多用途应用转变, /−!较少研究柳树无性系材料在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下的应用潜力,)- +
旱柳"
并且能够固定土壤!是一种具有潜力的修复树种+
目前!国内对旱柳去除富营养化污水中氮.磷效果的
研究还较少+ 因此!本研究以 & 个旱柳无性系为材
料!采用短周期的无性系测试方法!对其在富营养化
污水中的生长以及净化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
筛选出适合修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优良无性系+
!材料与方法 C8CD植物材料 本试验 & 个旱柳无性系编号分别为旱 #.旱.旱 +.旱).旱∗.旱% 91"长f宽f高#的容器内的泡沫板上!往容器中
注入改良的 _:2R426Q 营养液,"8% R0株 /+ C8FD废水成分 试验所用废水采自杭州富阳某养牛场+ 根据预 试验!将废水进行一定稀释+ 废水主要营养成分为 总氮"D:@2463@O:R?6!DJ#*8 1R0N/.总磷"D:@24
HA:
.硝态氮"J3@O2@?63@O:R?6!J
(J#
+8) 1R0N
/+ 化学需氧量"-\E9O#为 +# 1R0N/+
H_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值 "0A# 分别为 &8#, 和
"∗1e+C8HD试验方法试验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每个无性系处理设个重复!每重复含∗株扦插苗!同时设置不加植物的空白对照+整个试验期间!每,Q向水培容器中加入少量与初始废水性质基本相似的废水!保证每个水培容器中" N处理水!同时适当充气以保证供
氧+ 处理时间为 "## 年 + 月 " 日至 & 月 " 日!共
+ Q+ 试验前选择与各参试无性系扦插苗生长基本
一致的 + 株样株测定初始生物量+ 试验期间!每周
定株测量苗高 次!每"周定叶测量叶绿素 次!水
样在 ,.)."."&.%.)* 和 + Q 各收集 次+ 试验 结束后!收获所有植物!测定生物量.根系形态和植 &
第 期 施!翔等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物组织中的营养元素+C8ID样品分析植物收获后!将其分为叶片.茎枝和根系部分+根系用去离子水洗净!并用
-2"J
#
"
浸泡+ 植物样品经 #%b杀青 # 136!,% b烘干 Q后称其生物量+ 参照冷华妮等,+-方法测
定全F含量!凯氏定氮仪测定全J含量+
废水 H_和 0A 用 F_C(-酸度计"上海精密科
学仪器有限公司#测定!DJ.DF.J_
)
(J.J
(J等指
标用ES"&##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美国_B-_公司#
测定+
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指数"-A4:O:HA549:6@?6@
36Q?;! --T#用--` "## 型手持叶绿素仪测定"美国
-TE公司#!随机选取植株上部叶片 ,-
!!式中. E 表示植物最后收获时株高或生物量 个重复的算术平均值!. 6 表示植物初始株高或生物 量 个重复的算术平均值(& E /& 6 表示 " 次测定时间 的间隔"Q#+ 营养元素去除效率 ] - 6 _- E - 6 b##I
!!式中−6为废水中初始营养元素浓度"1R0N/
#!-
E
为试验结束时废水中营养元素浓度"1R0
N
/#+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0;9?4"## 软件和EFC ,8#%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方差分析和 NCE法差异显著性 检验+ "!结果与分析 F8CD旱柳无性系的生长表现 旱柳能在高浓度废水中正常生长!在整个试验 期间没有发现旱柳有生长受抑制或死亡现象+ & 个 旱柳无性系苗高生长见图+ 污水处理下!各无性
系苗高生长具有显著差异"Dm#8#%#!试验结束时!
以无性系旱 ,# 苗高最高+ 污水培养期间!无性系平
均每周生长 )L#" +L#" 91+ 株高相对生长率
";
*
#与初始干质量 "F?2O<:6 #l/#8)&+!Dm
#L#%!7l")#和苗高"F?2O<:6 #l/#8)*!Dm#F#%! 7l")#呈负相关!且各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Dm #L#%#!其中!无性系旱 ) 的 ; * 最高+ 尽管无性 系旱 ,# 苗高最高!但其株高相对生长率最低+ 图!& 个旱柳无性系高生长和相对生长率
"图中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Dm#F#%#!下同#
收获时旱柳无性系生物量"干质量#见表 + 旱 柳幼苗各部分生物量受污水影响在各无性系中有显 著差异+ 最终生物量与植物初始苗高呈显著正相关 "F?2O<:6 #l#L,%!Dm#F##!7 l")#!同时最终生
物量与初始生物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F?2O<:6 #l
/#8#!Dl#F*+$!7 l")#+ 茎枝和根系生物量也 有相似关系"表 $#+ 各无性系中!旱 %*.旱 ,#.旱 *, 的整株生物量较大"表 $#+ 旱柳干质量增长率普遍 较高!其中!旱 $ 和旱 %* 最高!达到 )#"8I!而旱 $+ 和旱 $# 较低!分别为 ""&8+I和 "$8)I+ 旱柳 无性系整株生物量相对生长率"; B #值有显著差 异 "Dm#8#%#!其中!旱 $ 和旱 %* 的 ; B 值最高! 为 #8$&"图 "#+ 茎.叶片生物量相对生长率 ; % . ; J 值有显著差异"Dm#L#%#! 其中!旱 *, 的; J 值最高!旱 ) 的 ; % 值最高+ 根系生物量的相对 *$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生长率; # 值差异不显著"Dv#L#%#+ 旱柳各无 性系根冠比和含水率差异显著"Dm#L#%#+ 在废水 中旱柳各无性系根冠比为 #8, #L+$!而含水率为 #8+*) #8,"*"表 $#+ 表 CDO 个旱柳无性系平均生物量"干质量# 无性系 整株生物量 K "R0株 /$# 叶片生物量K "R0株 /$# 茎生物量K "R0株 /$# 根系生物量K "R0株 /$# 插条生物量K "R0株 /$# 含水率 根冠比 旱 $# ,8* t$8)& G $8+* t#8& G "8*" t#8,% Q #8,, t#8"" 2G "8## t#8)$ G #8,$) t#8#$& G #8+$ t#8$# 2 旱 $ ,8$& t$8)$ G $8) t#8# 9 8$) t#8,) 9Q #8&$ t#8" 2 $8,& t#8)+ G9 #8,#% t#8#"" G9Q #8%, t#8#* 2 旱 $+ +8,, t$8%* G $8* t#8& 9 "8*# t#8&" Q #8,& t#8$ 2 $8+* t#8%# 9Q #8,$+ t#8#$* G #8%* t#8$) 2 旱 ) ,8%" t"8$# G "8#$ t#8%* 2 8)& t$8#& G9 #8%+ t#8"" 9 $8)+ t#8, Q #8,## t#8#$% 9Q #8, t#8#+ 9 旱 * ,8#) t$8+) G $8* t#8& 9 8%* t#8*+ G9 #8+) t#8$* G9 $8)" t#8) Q #8,"* t#8#") 2 #8) t#8#* 9 旱 %* &8+* t"8)+ 2 $8*& t#8%& 2 )8$% t$8 2 #8*# t#8)$ 2 $8+% t#8)$ 9Q #8,$" t#8#"* G9 #8) t#8 9
旱 ,# *8∗t"8* 2 8* t#8 9 )8) t8& 2 #8&+ t#8"+ 2 "8%# t#8,& 2 #8,#, t#8#"G9 #8+ t#8* 2 旱 *, &8%& t8+28,t#8%# G )8#" t#8&# 2G #8&) t#8* 2 "8## t#8%+ G #8+*) t#8#"+ Q #8%# t#8G !!注$数据以平均值t标准差"1?26 tCE#表示!各列数据后相同字母表示在Dm#8#% 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表 ". 皆同+ 图 "!& 个旱柳无性系生物量相对生长率 F8FD旱柳无性系的根系特征 旱柳各无性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 直径以及根尖数等根系形态参数表 " 表明$各旱柳 无性系根系在废水中的发育差异显著!与生物量表 现一致!其中!无性系旱 %* 的根系各形态参数最高! 与其根系生物量表现一致+ 为进一步评价根系对废 水的适应性!对旱柳各无性系不同径级的根系长度 进行分析"表 #!所有无性系根系长度主要集中在 m#8% 11径级!而其它径级根系长度所占比例较 小+ 参试无性系在较大径级"$8# "8# 11和 v "8# 11#!特别是在v"8# 11径级中根系长度较短+ F8HD旱柳无性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指数 旱柳各无性系在试验期间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 指数"--4#的变化趋势"图 #表明$旱柳各无性系 --4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高且与植物生长表现一 致+ 方差分析表明$--4值在各无性系中和不同时 间有显著差异"Dm#F#%#+ 图中个别无性系 --4值 有突然增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可能是随机选取叶片 时造成的误差!也可能是试验后期废水中营养元素 减少所致+ F8ID植株组织中营养元素的积累 图 ) 表明$旱柳无性系不同器官中氮和磷浓度 存在显著差异!且叶片中营养元素浓度显著高于其 它器官"Dm#8#%#+ 叶片中氮浓度与植物高生长 "F?2O<:6 #l/#8)*#!Dm#F#%! 7l")#和叶片生物量 "F?2O<:6 #l/#F)&&! Dm#F#%! 7l")#显著负相关( #" 第 期 施!翔等$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 表 FDO 个旱柳无性系根系形态参数 无性系 根长K91 初始 最终 根表面积K91" 初始 最终 根体积K91 初始 最终 根平均直径K11 初始 最终 根尖数 初始 最终 旱 $# $ #)" t"& 2 ) #"* t&#* Q *#8"t$8) 2 )%% t,* 9Q? #8+" t#8", 2 )8$ t#8,$ 9Q? #8" t#8$% 2$8#& t#8"* 9 ,$) t%* 2 )# t" *9Q 旱 $ *"# t%* 2G %% t, Q ,+8t8* 2 )# t*? #8%# t#8" 2 8++ t#8*) Q? #8"* t#8#* 28#& t#8"# 9 ,,& t#+ 2&&# t" #"& Q 旱+ **) t) 2G ) &,, t#G9&"8&t)8* 2 %"* t*+ 9 #8%% t#8", 2 )8+# t#8,& G9 #8% t#8+ 28)+ t#8"# G ,) t%* 2+ &% t,G9 旱 ) ,,& t"" 2G ) "% t* 9Q +*8#t+8, 2 )) t*% Q? #8)* t#8" 2 8% t#8&? #8", t#8# 28t#8"" 9 " &)* t%"% 2+ "*t"∗∗% G ) ",t #*9Q++8t&8* 2 )&" t" 9Q? #8%# t#8& 2 )8% t88+% t#8, 2G " ++t"% &" t) ∗G9旱& 2G , %"* t"" 2 +"8)t"#82 &#* t#, 2 #8)" t#8+ 2 +8*& t#8* 2 #8# t#8"28++ t#8"* 2G ,&% t+* 2"* #* t) *,* 2 旱 ,# &)" t)" 2G % #& t%& G +,8&t+8 2 +,) t&) G #8) t#8) 2 +8*+ t8) 2 #8"% t#8#" 28,& t#8"+ 2 # t,+& 2 ,+t"*8) 2 %#, t%+ 9Q #8& t#8"28%& t#8") 2G )) t# 2 ," G9
表 HDO 个旱柳无性系不同径级根系长度 91
无性系
m#8% 11
初始 最终
#8% 8# 11 初始 最终8# "8# 11
初始 最终
v"8# 11
初始 最终
旱 # &* t""& 2 "), t,"" 9Q#8t t*# 9Q "& t#8#*) 2G "8) t+8"& 9Q
旱 ,∗ t8+t),8 2 %#, tQ8,) t8,2+& t), Q? #8∗ t#8#*% 2G ,8*" t)8&" Q
旱 + &%& t",# 2 *++ t&,# G""8+ t%8* 2 +,) t+G#8%+ t)8*" 2 "t) Q #8#%+ t#8#* 2G8% t,8%, 9Q
旱 ) ++" t"%* 2G +) t&"+ G9 *,8& t%#8% 2 %% t&% 9Q +8+t t& ? #8#%% t#8#"& 2G &8# t)8%) Q 旱 * %,% t"G ")" t&*# 9Q#%8+ t"&8* 2 +#" t+ G9Q +8#+ t)8# 2 "+) t, 9 #8", t#8* 2 &8% t8, Q
旱 %* +)t)& 2G + ")% t##% 2 &,8* t#8& 2 &&, t*& 2)8") t)82)+t," t#8#,* 2G "&8# t#8"* G
旱 ,# ,+ t#& 2G )## t)% G *8% t,8% 2 &" t# 2 *8+& t$8*) 2 $, t+$ 2G #8##% t#8##% G )8%+ t$*8&& 2 旱 *, %& t",* G $* t&, 9Q *)8,* t)%8 2 +) t" G9 &8,+ t)8#* 2 "*t,8% t#8, 9
图 !& 个旱柳无性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指数"数据以平均值t标准误"1?26 tCS#表示!7l旱柳无
性系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浓度存在显著差异"Dm
#L#%#+ 植物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与植物生物
量和体内营养元素浓度有关+ 本试验中!旱柳无性
系植株中氮和磷平均含量分别为#&8&.*8#+ 1R0 株 /!其中!无性系旱 ,# 氮和磷积累量最高!分别为
"∗88,"1R0株/+
F8JD旱柳无性系的氮磷去除效率
总氮是由氨氮.硝态氮以及有机氮等不同形态
的氮组成+ 与空白对照相比!废水中总氮浓度在试
验后期下降显著"Dm#8#%!图 %#+ 试验结束后!旱
柳各无性系处理组能去除 &,8,I∗+8∗)I的总氮!显著高于空白对照",I的去除效率+无性系旱 的去除效率最高!为 *+8*)I+
试验初期!废水中氨氮浓度较高!氨氮的去除与
总氮的趋势相似+ 试验结束时!旱柳各无性系氨氮
去除效率比总氮去除效率高 "图 % #!*#8%I
**LI的氨氮被旱柳各无性系去除(同时在空白对
照中!+8+* I氨氮被去除+ 与总氮去除效率相似!
无性系旱 表现最好+ 与废水中总氮和氨氮浓度随时间一直下降相 反!硝态氮浓度在空白对照中有增高的趋势!同时旱 柳各无性系处理中硝态氮浓度有升高再降低的趋 势+ 在对照中!硝态氮浓度由 *8+# 1R0N/升高到
"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图 )!& 个旱柳无性系不同器官中氮和磷含量"干质量#"数据以平均值t标准误"1?26 tCS#表示!7l+ 图 %.+ 皆同#+8%+ 1R0N
/!而无性系处理中!硝态氮浓度在处理 "周后开始显著下降!最终 ++8++I &&L*I的硝态
氮被去除+ 硝态氮去除效率与氨氮去除效率呈极显
著正相关"F?2O<:6 #l#L,#!Dm#F##!7l")#+ 图 %!& 个旱柳无性系处理组氮去除效率 总磷的变化趋势与总氮的变化基本一致!但是 旱柳各无性系对总磷的去除效率显著低于对总氮的 去除效率"图 +#+ 试验结束时!旱柳各无性系对总 磷的去除效率为 ,+8%*I &8%I!无性系旱 *, 的
去除效率最高+
F8PD植物材料的综合选择
根据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情
况!对氮.磷的利用效率以及水质改善效率!旱柳无
性系旱 # 和旱+ 可归为一类!其余无性系归为另
一类!这与野外试验表现一致!其中!无性系旱 # 和 旱+ 在试验过程中整体表现相对不佳!而无性系旱
.旱.旱 %* 和旱 *, 这 个无性系是适
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较好材料+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阐明旱柳无性系在污水环境中的短
周期特征表现!预筛选出较适宜修复富营养化水体
的无性系!这种短周期的无性系特征表现能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无性系在野外的长期表现!且本研究试
验结果与课题组在浙江和安徽的野外试验结果
相似+
H8CD旱柳无性系生长
试验中旱柳 & 个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
良好!表明在没有有毒离子存在下!旱柳无性系可作
为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材料(然而!与其它水生植物相
比!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速率相对较低,&- + 本研究中!各无性系各方面特征差异显著!这种差异 可能与无性系对气候的适应和试验光照条件有关( "" 第 期 施!翔等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
图 +!& 个旱柳无性系处理组磷去除效率
同时!柳树各无性系的生长发育受基因强烈控制+
M:HH等,*-报道!在北纬地区相对较短的生长周期! 有些在生长季早期快速生长"快生长型#植物比慢 速生长"慢生长型#植物能获得较大的生物量!并且 初始生物量将强烈影响最终生物量+ 本试验中!旱 柳大部分无性系从扦插到试验初期!生长较快!因而 获得较大生物量!可归为快生长型+ 如无性系旱 ,# 在生长季初期快速生长!从而获得较大最终生物量! 而慢生长型旱+ 在初期生长缓慢!因而在试验末期
其株高和生物量均较小!这与h?3A等,%-的研究结果
相似+ 同时!试验结果表明!慢生长型无性系具有较
高相对生长速率;!如慢生长型旱 ) 具有最高的
;
*
和;
#
值+
H8FD植株中营养元素积累
研究结果表明!旱柳无性系能够在其地上部分积
累较高浓度的氮和磷+ 在本研究中!各无性系叶片氮
浓度为 ")88"1R0R/!与报道的蒿柳"
异与营养元素供应浓度.JKF以及介质中有机质含量
有关+ 叶片氮浓度越高!叶片颜色也越深!这与叶绿
素相对含量的结果相符+ 研究表明!柳树叶片中氮浓
度在 "% 1R0R/以上时生长较好,"- !这与旱柳无性
系生长表现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旱柳无性系茎枝氮
含量较以往报道的蒿柳,+-和毛枝柳"
0A1
/"
!如果以茎枝中氮浓度为, 1R0R/测算!收获时氮去除总量将达,I *+L*)I.
*#8%I **8I和 ++8++I &&8∗I!其去除效率高于蒿柳的%W(0
D"76)( C@?=Q8#
,"-
. 水 葫 芦 " @6)**"#76( )#(%6D( %&6D=J()( \AX3# ,"- .大"/6%&6( %&#(&6"&%N8# ,"%-稍低!与其它
"种水生植物相似,"+−+造成不同植物去除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除植物材料本身外!也可能与试验环境有关+氮的去除主要有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植物吸收.氨氮挥发,",−+水体H值也是影响硝化和反硝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 H_值分别为
%8& &8%和 ,8% &8+时是反硝化和硝化的最佳 H_
值,"&- + 试验初期 H_在 ,8%左右!这是因为试验用水
中氮的形态主要是氨氮!硝态氮含量很低+ 同时硝化
作用发生!这与整个系统初期不同氮形态变化趋势一
致+ 试验后期 H_值下降!硝化作用减弱+ 生长较好
的旱柳处理组对氮的去除显著好于空白对照!表明此
时植物吸收是氮去除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根系巨大的
表面积能刺激根区微生物活性并形成生物滤膜!从而
加速氮的去除,"*- + 旱柳各无性系磷的去除效率为
,+L%*I &L以
上!无性系旱 综合去除营养元素的能力最高+综合多个指标并结合长期野外试验观察!旱柳无性系旱.旱 %*.旱 *, 是适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较好
材料+
"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参考文献!
,−C13@Ae!C9A36Q4?OEh80=@O:HA392@3:6<93?69? XA?O?Q:X?R:
>O:1A?O?,]-8DO?6Q<36 09:4:R5a0[:4=@3:6! "##*! ")")#"#
/"#,8
,"- 王!超! 张文明! 王沛芳! 等8黄花水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
去除效果的研究,]-8环境科学! "##,! "&"%#∗,8
,- h= p!n26Rp0!o?Q S8FA5@:O?1?Q32@3:6 >29343@2@?
@O:R?6 26Q HA:
,)- _:41.!_?36<::M8` =6393H24X2<@?X2@?O2HH4392@3:6 @:CA:O@S:@2(
@3:6 -:HH39?:>X34:X<(DO?2@1?6@?>393?69526Q 94:6?O?
67(J6%RO2[?4A5QO:H:639<5<@?1@:O?6:[2@?HO312O5,]-8.3:O?<:=O9?D?9A6:4:R5! "##! *#"# $* /"%8
,,- E313@O3:= T! BO:6<<:6 F8h2<@?X2@?O26Q @:X34:X<26Q H:H42O
,*- J3<<31hP! e:39= B! N2GO?9Y=?` 8h34:X
"#)!+" #" /)8,#- 3`O9W ]! T
,- h= C .! B=<@36 E! N3= N! $&(JFF?O>:O1269?:>36@?RO2@?Q A:=?(<brA:4Q 9:6<@O=9@?Q X?@426Q >:OQ:1?<@39X2<@?X2@?O@O?2@1?6@36 O=O24 2O?2<,]-809:4:R392406R36??O36R! "#! ,"+#*)& /*%)8 ,"- .32$:X3?9B! E2[3?
2`62R?1?6@! "#"!∗, "" /",8
,- B1:>2A NS! 2`@<<:6 ]! _?Q<@Oq1B8h34:XG?Q >?O@3R2@?Q X3@A Q:1?<@39X2<@?X2@?O@:O?9:[?O6=@O3?6@<36 <=G2O9@3994312@?<,]-8 09:4:R392406R36??O36R! "#"! ),,) /&8
,)−BQ?RG3Q3P!e:4WDB!hA3@?0!&(JF.3:12<<26Q 6=@O3?6@
O?1:[24G5X34:X94:6?<36 ?;H?O31?6@24G3:?6?OR5H426@2@3:6<36
J?Xn:OW C@2@?,]-8.3:12<<26Q .3:?6?OR5! "##! "#"+# **
/)$$8
,$%- h2@<:6 -! S3QQ?4(.429W E8C9O??636R:>X34:X
269?@:A?2[51?@24<-:1H2O3<:6 :>H?O>:O1269?36 2A5QO:H:639< <5<@?126Q >3?4Q @O324<,]-8T6@?O62@3:624]:=O624:>FA5@:O?1?Q3( 2@3:6! "##! %")# %/++- 冷华妮! 陈益泰! 段红平! 等8磷胁迫对不同种源枫香生长及
氮.磷吸收利用率的影响,]-8应用生态学报! "##*! "#")#,,- E313@O3:= T! BO:6<<:6 F! h?3A 8`C@O?<<@:4?O269?:>>3[?X34:X
94:6?<2>@?O3O3R2@3:6 X3@A Q3>?O?6@21:=6@<:>426Q>344?29A2@?
,]-8.3:O?<:=O9?D?9A6:4:R5! "##+! *,"# %,8
,&- _= `_! B:nC! n26Rp0!&(JFDO?2@36R?=@O:HA39X2@?O>:O
6=@O3?6@O?Q=9@3:6 =<36R26 2Y=2@39129O:HA5@?"4D"B"$( (c=(&6)(
U:O<
2`62R?1?6@! "##&! *%"%#+#, /+%8
,∗−M:HHSU!C12O@N.!2‘562OQ−B!&(JFDA?Q?[?4:H1?6@:>
31HO:[?Q X34:X94:6?<>:O?2<@?O6 J:O@A B1?O392,]-8U:O?<@O5
-AO:6394?! "##! ,,""# "&, /"*"8
,"#- U343:6 !` .O3<<:6 ]! D?:Q:O?<9= DT! $&(JFF?O>:O1269?:><(J6C
M6B67(J6%26Q /"D=J=%76>#( f/"D=J=%B(C6B"T6)L636
.3:?6?OR5! "##*! "*#",/",,8
,"−04:X<:6C8h34:X2<2[?R?@2@3:6>34@?O>:O94?2636R:>H:4=@?QQO2362R?X2@?O>O:12RO39=4@=O24426Q,]−8.3:12<<26Q.3:?6?OR5!***! +")# "&/"*#8 ,""- 蒋!跃!童!琰!由文辉!等8种浮床植物生长特性及氮.磷吸收 的优化配置研究,]-8中国环境科学! "#!"%#$ ,,) /,
,"- CA36 ]n! F2OW C C! B6 MP8S?1:[24:>63@O:R?6 26Q HA:
]:=O624:>06[3O:61?6@24C93?69?26Q _?24@A F2O@B! "##)! *
"#&" /&)8
,")- U:;N]! C@O=3W F-! BHH4?@:6 .N! &(JFJ3@O:R?6 HA5@:O?1?Q3( 2@3:6 G5X2@?OA52936@A "@6)**"#76( )#(%6D%" 2`O@8# C:41<#
,]-8h2@?OB3OC:34aF:4=@3:6! "##&! ∗)" /)#$$** /"#,8
,"%- N= j! _?oN! PO2?@ZEB! $&(J8FA5@:O?1?Q32@3:6 @:O?1:[?6=(
@O3?6@<26Q 31HO:[??=@O:HA39<@:O1X2@?O<<36RX2@?O4?@=9?"/6%&6(
%&#(&6"&$%N8# ,]-806[3O:61?6@24C93?69?F:4=@3:6 S?"#$#! $,"$#$ &) /*+8
,"+- T219A2@=O2H2@O]! n3C h! SA??]C8J=@O3?6@O?1:[24
426Q ,]-809:4:R392406R36??O36R! "##,! "*"#$ "&, /"*8
,",- .36Q= D! C542
1?<@39X2<@?X2@?OX3@A @2O:"-"J")(%6( 7&(# H426@?Q 36 2<=G(
<=O>29?>4:X<5<@?1,]-809:4:R392406R36??O36R! "##&! "#
+& /&"8
,"&- T1]_! h::_]! -A:3` h! &(JFC31=4@26?:=<:OR263926Q 63( @O:R?6 O?1:[24>O:11=6393H24426Q>344?29A2@?=<36R26 26?O:G39( 2?O:G39<5<@?1 ,]-8h2@?OS??2O9A! "##$! % " $# #$ ")#<br/")#8
,"*- P:H24.8J2@=O2426Q 9:6<@O=9@?Q X?@426Q<>:OX2<@?X2@?O@O?2@(
1?6@F:@?6@324<26QHO:G4?1<,]−8h2@?OC93?69?D?9A6:4:R5!***! )#"#",/&(JFJ3@O: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