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ynamic of phosphorus with wheat-soybean rotation systems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轮作系统磷动态的影响



全 文 :书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轮作
系统磷动态的影响
郑丽娜,王先之,沈禹颖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20)
摘要:在黄土高原塬区,对保护性耕作下小麦-大豆轮作系统的土壤全磷(totalphosphorus)、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和作物吸磷量进行了动态观测。保护性耕作处理为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免耕+秸秆
覆盖(nts),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10年对轮作系统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夏播大
豆产量对秸秆覆盖有积极响应;免耕处理提高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使土壤磷在0~5cm层次表聚化,土壤磷
含量随着保护性耕作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nts和ts处理下大豆籽粒吸磷量比对照显著提高111%和82%,秸
秆覆盖提高了作物对磷的吸收;小麦-大豆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揭示了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保
护性耕作对土壤-作物系统磷动态的影响,为该系统的磷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全磷;速效磷;磷吸收量;轮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S3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4001908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黑风暴”事件拉开了全球保护性耕作的序幕。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前苏联等在
旱作地区,日本、伊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在水田中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1,2];20世纪60年代,
我国黑龙江、江苏、河北、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也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研发。研究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减
少土壤扰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投入的优点[3,4];可减少地表径流50%~60%,减少土
壤流失80%左右,减少田间大风扬尘50%~60%[5,6]。保护性耕作实施3~4年后土壤全氮、全碳、有机碳等养分
提高显著,土壤全氮含量提高49%,全碳含量提高14%,有机碳含量增加了74%[7],而对土壤磷含量的提高效果
却不明显[8,9]。免耕造成养分表层化[8],表层0~5cm磷含量是5~10cm的3.5倍[10]。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地表裸露,土壤蒸发强烈,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质退化,作物减产[11,12]。而黄土高原塬区以单一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种植结构
不但生产力不高,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13]。传统耕作方式下磷肥的当年利用率仅为10%~25%[14],
小麦磷吸收量为12.5kg/hm2[15]。作物磷绝大部分来源于对土壤中磷的吸收,作物吸磷量可以体现整个系统对
土壤磷的利用状况。近年来,有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甚多,但更多是关注土壤中磷的分布,而对于在保护性耕作
下轮作系统中的作物吸磷量与磷利用率的报道甚少。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常见的轮作系统为对象,研究实施保护
性耕作对该系统土壤全磷、速效磷及作物吸磷量的影响,以确定雨养农业区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磷及作物磷利用效
率动态,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35°39′N,107°51′E),海拔1297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17.1
mm,平均气温8~10℃,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为-22.4℃,无霜期平均为161d,年日照时数为
2300~2700h。土壤为黑垆土,粉粒含量70%,有机质含量1%左右,含氮量低于0.1%,pH值8.0~8.5[16]。
第20卷 第4期
Vol.20,No.4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9-26
2011年8月
 收稿日期:20110509;改回日期:201105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07CB106804和G2000018602),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项目(LWR21999/094)和教育部2003
年重点科技项目(103164)资助。
作者简介:郑丽娜(1987),女,内蒙古丰镇人,在读硕士。Email:zhengln09@lzu.edu.cn
通讯作者。Email:yy.shen@lzu.edu.cn
1.2 试验设计
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设3个保护性耕作处理: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
(nts)。传统耕作处理分别于作物收获后和播种前各耕作1次,耕深30cm。试验小区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4个
重复,小区面积为4m×13m。各处理自2001年开始实施。
作物轮作序列为冬小麦(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大豆(犌犾狔犮犻狀犲犿犪狓),均为当地商用品种。9月中下旬播种小
麦(播量187kg/hm2,行距15cm),第2年6月底或7月初收获,随后立即播种大豆(行距25cm),10月中旬收
获,冬季土地休闲。田间管理措施详见文献[17,18]。
1.3 取样与测定
1.3.1 作物产量 2002年6月23日及2010年6月28日小麦成熟期,2002年10月25日及2010年10月18日
大豆成熟期进行收获。每小区内取2行0.5m长的样条进行籽粒和秸秆取样,重复3次,样方的籽粒产量除以样
方中籽粒与秸秆产量之和算得收获指数。各小区全区刈割,去除边际效应,籽粒于45℃下烘干48h,得全区籽粒
产量,由收获指数计算全区秸秆产量。
1.3.2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测定 于上述作物收获期,每小区分别按蛇形路线取0~5和5~10cm层次土样,重
复3次。相同层次的土样混合均匀,在36℃下烘干,分别采用 NaOH 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19],
Olsen法(NaHCO3 提取)测定速效磷含量[20]。
1.3.3 植株磷 将上述成熟期小麦、大豆籽粒和秸秆分别粉碎,HNO3 消解-比色法测定植株全磷含量[21]。
1.4 数据分析
采用Genstat软件,双因素方差分析耕作(t)和秸秆(s)效应以及两者的互作效应(t×s)(犘=0.05)。采用最
小差数法(LSD法)进行各处理平均数的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护性耕作对轮作系统产量的影响
2002年,实施保护性耕作2年后,小麦收获期产量于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1),籽粒和秸秆产量均以ts处
理下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2.3%和17.2%;耕作处理对大豆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大豆秸秆产量在nts处理下
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犘<0.05)。秸秆覆盖对2002年轮作系统总产量有一定促进,表现为ts和nts处理下分
别比对照增加11.7%和6.7%。
表1 保护性耕作下轮作系统产量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狔犻犲犾犱狅犳狋犺犲狉狅狋犪狋犻狅狀狊狔狊狋犲犿狌狀犱犲狉犮狅狀狊犲狉狏犪狋犻狅狀狋犻犾犪犵犲 kg/hm2
处理
Treatment
2002
籽粒Grain
小麦
Wheat
大豆
Soybean
秸秆Stubble
小麦
Wheat
大豆
Soybean
轮作系统
Rotation
system
2010
籽粒Grain
小麦
Wheat
大豆
Soybean
秸秆Stubble
小麦
Wheat
大豆
Soybean
轮作系统
Rotation
system
t 4356 556 5440 1157 11509 4877 209 6259 291 11636
ts 4893 425 6374 1168 12860 4821 339 7157 276 12593
nt 4765 341 5797 986 10999 4707 278 6776 309 11870
nts 4550 365 6129 1241 12285 4944 400 7456 338 13138
LSD 553 188 1242 105 1724 696 51 1279 89 1877
狆t0.05 0.90 0.13 0.92 0.32 0.90 0.94 0.02 0.49 0.38 0.54
狆s0.05 0.53 0.54 0.28 0.02 0.28 0.78 <0.001 0.20 0.34 0.27
狆t×s 0.16 0.38 0.60 0.03 0.55 0.65 0.85 0.85 0.36 0.92
 t:耕作;ts:耕作+秸秆覆盖;nt:免耕;nts:免耕+秸秆覆盖,下同。
 t:tilage;ts:tilage+stubbleretention;nt:notil;nts:notil+stubbleretention,thesamebelow.
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
201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10年后,小麦产量、轮作序列当年产量于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免耕和秸秆覆盖
对秸秆产量有一定的促进,如nts处理下小麦秸秆产量比对照提高19.1%;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大豆籽粒产量有
显著促进作用,nts处理下大豆籽粒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91.4%(犘<0.05),2010年轮作序列产量于各处理间无
显著差异,以nts处理下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502kg/hm2,仅免耕无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不明显
(表1)。
保护性耕作实施10年后,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中作物总产量于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0年中nt和nts处
理下轮作系统作物总产量比2002年分别提高7.9%和6.9%。
2.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全磷的影响
2002年,免耕对小麦收获期0~5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有显著效应(犘<0.05),nt处理下全磷含量比对照
显著增加11.6%(图1a),免耕对大豆收获期0~5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虽无显著效应,但nts和nt处理比对照
分别提高13.5%和4.7%(图1b);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5~10cm土层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大豆收获期nts
处理土壤全磷比对照提高16.3%(犘>0.05)(图1a,b)。
2010年,免耕对小麦和大豆收获期0~5cm土层土壤全磷有极显著(犘<0.01)或接近显著效应(犘=0.08),
小麦收获期该层土壤全磷在nt和nts处理下分别比对照增加29.9%和12.7%(图1c),大豆收获期土壤全磷以
nt处理最高,其次是nts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16%,10.05%;耕作与秸秆覆盖处理对小麦、大豆收获期
5~10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均无显著效应(犘>0.05),免耕对全磷含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土壤全磷含量在小麦
的nt处理和大豆的nts处理下比各自对照处理增加24.3%和3.7%(图1c,d)。
图1 保护性耕作下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全磷含量
犉犻犵.1 犛狅犻犾狋狅狋犪犾狆犺狅狊狆犺狅狉狌狊犮狅狀狋犲狀狋犻狀狑犺犲犪狋-狊狅狔犫犲犪狀狉狅狋犪狋犻狅狀狊狔狊狋犲犿狌狀犱犲狉犮狅狀狊犲狉狏犪狋犻狅狀狋犻犾犪犵犲狊
 a:2002年小麦 Wheatin2002;b:2002年大豆Soybeanin2002;c:2010年小麦 Wheatin2010;d:2010年大豆Soybeanin2010.和 表示各
处理在0.05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indicatesignificanceat0.05or0.01level,thesamebelow
12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
  2010年轮作系统中小麦和大豆的土壤全磷含量均高于2002年的含量,轮作系统中表层土壤全磷含量随耕
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图1)。
2.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2002年,轮作系统中小麦收获期0~5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nt处理下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9.6%(图
2a),大豆收获期以nts处理下最高,nt处理次之,分别比对照增加37.0%和26.7%(图2b)。ts、nt和nts处理下
小麦收获期5~1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4.9%,37.0%和41.2%(犘<0.05)(图2a),大豆收
获期则降低8.1%,21.5%和22.2%(图2b)。
2010年,免耕对小麦收获期0~5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显著效应(犘<0.05),以nt处理下最高,nts处
理其次,分别比对照提高83.4%和49.4%(图2c),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大豆收获期0~5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
均无显著效应,但nts和ts处理下速效磷含量仍比对照高出25.1%和23.0%(图2d);免耕和秸秆覆盖处理对
5~1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无显著效应(犘>0.05),小麦收获期nt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比对照高出
24.8%,而秸秆覆盖的ts和nts处理下则均低于对照处理(图2c),对大豆作物而言,ts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比
对照增加了42.7%,而免耕下土壤速效磷含量比对照降低(图2d)。
2010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2002年相比略高,大豆作物收获期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小麦收获期(图2)。
图2 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中土壤速效磷含量
犉犻犵.2 犆狅狀狋犲狀狋狅犳犪狏犪犻犾犪犫犾犲狆犺狅狊狆犺狅狉狌狊犻狀狑犺犲犪狋-狊狅狔犫犲犪狀狉狅狋犪狋犻狅狀狊狔狊狋犲犿狌狀犱犲狉犮狅狀狊犲狉狏犪狋犻狅狀狋犻犾犪犵犲狊
2.4 保护性耕作处理对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2002年小麦籽粒磷以ts处理下最高,比对照增加了19.2%,免耕与秸秆覆盖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犘<
0.05),秸秆磷在nt处理下最高,ts处理次之,分别比对照提高21.1%和19.1%。秸秆覆盖对大豆籽粒磷含量有
显著效应(犘<0.05),以t处理下最高,ts处理次之,大豆秸秆磷含量在nts处理下比t处理增加了23.7%
(表2)。
2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
201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10年后,秸秆覆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麦和大豆植株磷的含量,小麦籽粒磷含
量在ts和nts处理下较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7.7%和10.4%;小麦秸秆含磷量以ts处理最高,比t处理高7.1%,
大豆籽粒磷在nts和ts处理下分别比t处理显著增加110.6%和80.8%(犘<0.05)(表2)。
2010年与2002年轮作系统中植株含磷量相比,保护性耕作实施10年后,植株部分的磷含量在整个轮作系
统中有所降低。t、ts、nt和nts处理的植株含磷量分别降低了29.4%,24.2%,30.1%和17.5%。
表2 保护性耕作处理下成熟期小麦和大豆的植株磷含量
犜犪犫犾犲2 犘犮狅狀狋犲狀狋犻狀狑犺犲犪狋犪狀犱狊狅狔犫犲犪狀犪狋狋犺犲犿犪狋狌狉犻狋狔狊狋犪犵犲狌狀犱犲狉犮狅狀狊犲狉狏犪狋犻狅狀狋犻犾犪犵犲 kg/hm2
处理
Treatment
2002
籽粒磷 GrainP
小麦 Wheat大豆Soybean
秸秆磷StubbleP
小麦 Wheat大豆Soybean
总吸磷量
Puptake
2010
籽粒磷 GrainP
小麦 Wheat大豆Soybean
秸秆磷StubbleP
小麦 Wheat大豆Soybean
总吸磷量
Puptake
t 14.6 4.8 1.9 2.2 23.5 12.2 1.0 2.3 1.1 16.6
ts 17.3 3.6 2.3 2.4 25.6 14.3 1.9 2.4 0.8 19.4
nt 16.3 2.9 2.6 2.1 23.9 11.8 1.3 2.2 1.3 16.7
nts 15.0 3.1 2.1 2.7 22.9 13.4 2.2 2.2 1.1 18.9
LSD 1.8 1.6 0.5 0.4 3.1 2.8 0.3 0.5 0.4 3.1
狆t0.05 0.72 0.13 0.69 0.59 0.37 0.64 0.07 0.49 0.33 0.97
狆s0.05 0.37 0.51 0.84 0.07 0.61 0.16 <0.001 0.79 0.24 0.14
狆t×s 0.03 0.36 0.17 0.56 0.28 0.82 0.86 0.66 0.77 0.96
3 讨论
3.1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的影响
有关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报道较多[7,8,11,2226]。宁夏固原地区实施少耕、免耕10年后,小麦增产
2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经济效益提高40%[26]。内陆灌溉区春小麦产量在免耕+留茬覆盖下比传统耕作
提高17.3%~53.0%[14]。Lampurlanes等[25]在西班牙半干旱区对比研究深松、少耕和免耕3种耕作方式对作物
产量的影响,发现免耕下大麦(犎狅狉犱犲狌犿狏狌犾犵犪狉犲)产量比传统耕作产量增加7%。在地中海半干旱气候地区,实
施免耕+秸秆覆盖处理4年后硬粒小麦、大麦产量及其农艺性状均有一定的提高[7]。墨西哥北部一项14年的定
位研究表明,免耕+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小麦-玉米(犣犲犪犿犪狔狊)轮作系统产量,而单作则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
高[11]。但也有保护性耕作对产量不利的报道。如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秸秆还田+免耕处理下小麦产量比传统
耕作减产27.7%,原因主要是出苗率偏低,且出苗后生长发育较差,分蘖少,有效穗数不足[23]。在陇中黄土沟壑
丘陵区,单一免耕无秸秆覆盖不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2]。本研究区域全年70%的降水发生在7月下旬及8、9
月,该轮作中冬小麦于每年9月中旬播种,各处理间0~2m土壤水分因降水的补充而无显著差异[2],使得小麦生
长期有一定的土壤水分保证,因此,小麦产量对耕作处理无明显响应[17,27];而该轮作系统中大豆的生长季在7-
10月,建植期处于高温少雨的季节,秸秆覆盖起到了抑制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其生长对秸秆覆盖有积极
响应,表现出了不同作物生长格局对秸秆覆盖的响应有一定的差异。Bradford和Peterson[28]提出免耕处理的效
应在实施10年后或更长一段时间后评价方适宜,本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小农户经营条件下,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的促进影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3.2 保护性耕作对轮作系统表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免耕增加土壤磷含量,提高磷肥利用效率[9,13,16,24,29],特别是免耕+秸秆覆盖处理下土壤全磷及速
效磷含量均高于免耕无秸秆覆盖或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加拿大五大湖地区水土流失44%,却增加了土
壤磷的运移[6]。在半干旱地区实施免耕2年后,0~5cm土壤速效磷比传统耕作增加59.7%,5~10cm土层增
加49.9%[30]。地中海气候下一个雨养农业系统中实施免耕4年后,土壤氮、碳养分含量提高,但未见磷含量明显
32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
变化[7],这与干旱地区作物产量及秸秆还田的数量有限,土壤养分的提高受到限制有关。也有报道指出,免耕+
秸秆覆盖处理下速效磷含量低于翻耕处理[31,32]。本研究中,保护性耕作实施10年后,免耕处理无论有无秸秆覆
盖,0~5cm土层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耕作处理(t,ts),表现出表层养分富集化的现象,这与已有的报道一
致[31,34];小麦土壤磷表现为免耕处理(nt)0~5cm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均高于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似乎表
明秸秆覆盖促进土壤磷累积效果有限,这一现象与作物产量对秸秆覆盖的反应不一致,可能与轮作系统中小麦前
茬作物为玉米,而玉米秸秆分解相对较慢,造成秸秆磷对土壤磷库贡献过程缓慢有关。
一般情况下,土壤全磷是有效磷含量的200~500倍[12],本研究土壤全磷是速效磷的30~96倍,表明小麦-
大豆轮作系统有助于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35,36],与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比单作系统有利于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
积累的报道一致[11]。
保护性耕作实施10年后,土壤磷含量与对照相比的增幅比实施之初提高2倍,进一步说明了长期免耕有利
于土壤磷的储存。
3.3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吸磷量的影响
同时报道植物和土壤磷含量关系的研究很少,对二者的量化关系尚无统一结论[37]。对非洲热带草原区2年
的免耕研究表明,传统耕作下植物叶片磷浓度为3.2g/kg,免耕处理下植物叶片磷浓度为2.4g/kg,显著高于传
统耕作[3]。本研究中,无论小麦还是大豆,保护性耕作实施10年后,籽粒与秸秆磷含量基本稳定,作物对磷的吸
收相对低于耕作处理,也表明在土壤磷含量显著增加的同时,植物体内的磷含量并未随之改变。免耕增加了土壤
全磷的储存,但没有促进磷从土壤到植株的运移,导致免耕处理下土壤磷含量较高。秸秆覆盖相对提高了作物对
土壤磷的吸收,秸秆覆盖除了保持地温稳定,增加土壤含水量外,秸秆分解后的腐殖质对作物磷的吸收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38,39]。本研究还发现,轮作系统中小麦的吸磷量高于大豆。大豆虽然为“喜磷作物”,但作为秋季覆盖
作物,轮作系统中其产量远低于小麦,最终导致大豆总吸磷量偏低。
4 结论
在黄土高原实施10年保护性耕作后,对轮作系统秋播冬小麦产量影响尚不明显,而夏播大豆产量对秸秆覆
盖有积极响应。轮作系统中土壤磷含量随着保护性耕作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的趋势,免耕使土壤磷在0~5cm
层次表聚化,免耕+秸秆覆盖和耕作+秸秆覆盖下,大豆籽粒磷含量比传统耕作下显著提高111%和82%,秸秆
覆盖提高了作物吸磷量。
参考文献:
[1] HuangGB,ZhangRZ,LiGD,犲狋犪犾.Productivityandsustainabilityofaspringwheatfieldpearotationinasemiaridenvi
ronmentunderconventionalandconservationtilagesystems[J].FieldCropsResearch,2008,107:4355.
[2] 周少平,谭广洋,沈禹颖,等.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J].草
业科学,2008,25(7):6976.
[3] AgbedeTM.Tilageandfertilizereffectsonsomesoilproperties,leafnutrientconcentrations,growthandsweetpotatoyield
onanAlfisolinsouthwesternNigeria[J].Soil&TilageResearch,2010,110:2532.
[4] 高宗军,李美,高兴祥,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1):1521.
[5] 师江澜,刘建忠,吴发启.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05212.
[6] SchwabEB,ReevesDW,BurmesterCH,犲狋犪犾.ConservationtilagesystemsforcottonintheTennesseeValey[J].SoilSci
enceSocietyofAmericaJournal,2002,66:569577.
[7] 杨晶,沈禹颖,南志标,等.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及表层土壤碳管理指数的影响[J].草
业学报,2010,19(2):7582.
[8] MoussaMachraouiSB,ErrouissiF,BenHammoudaM,犲狋犪犾.Comparativeeffectsofconventionalandnotilagemanagement
onsomesoilpropertiesunderMediterraneansemiaridconditionsinnorthwesternTunisia[J].Soil&TilageResearch,2010,
106:247253.
[9] TriplettJRGB,DickWA.Notilagecropproduction:Arevolutioninagriculture[J].AgronomyJournal,2008,100:153
4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
156.
[10] HouxJH,WieboldWJ,FritschiFB.Longtermtilageandcroprotationdeterminesthemineralnutrientdistributionsof
someelementsinaVerticEpiaqualf[J].Soil&TilageResearch,2011,112:2735.
[11] VanceCP,GrahamPH,AlanDL.Biologicalnitrogenfixation:phosphorus-acriticalfutureneed[J].CurrentPlantSci
enceandBiotechnologyinAgriculture,2002,38:509514.
[12] 严洁,邓良基,黄剑.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化,2005,2:3134.
[13] FuentesM,GovaertsB,LeóncFD,犲狋犪犾.Fourteenyearsofapplyingzeroandconventionaltilage,croprotationandresidue
managementsystemsanditseffectonphysicalandchemicalsoilquality[J].EuropeanJournalofAgronomy,2009,30:228
237.
[14] 张凤云,张恩和,景锐,等.河西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增产节水效应[J].草业学报,2007,16(2):9498.
[15] 陈磊.黄土高原旱地农田生态系统N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6] 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等.黄土高原苜蓿-冬小麦轮作系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产量响应[J].生态学报,2004,24(3):
640647.
[17] 罗彩云,沈禹颖,南志标,等.水土保持耕作下陇东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动态[J].水土保持
学报,2005,19(4):8488.
[18] 樊丽琴,南志标,沈禹颖.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5,4:5156.
[19] 钱淑萍.土壤全磷测定方法讨论[J].新疆农业科技,2001,4:2425.
[20] 雷红霞,孟昭设,贾彩霞.土壤速效磷速测法的探讨[J].北京农业,2009,10:3537.
[21]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2108.
[22] 范春燕,许继东.2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153.
[23] 谢瑞芝,李少昆,李小君,等.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
19141924.
[24] RattanL,GriffinM,AptJ,犲狋犪犾.Ecology-Managingsoilcarbon[J].Science,2004,304(16):393.
[25] LampurlanesJ,AngasP,CanteroMartinezC.Rootgrowthsoilwatercontentandyieldofbarleyunderdifferenttilagesys
temsontwosoilsinsemiaridconditions[J].FieldCropsResearch,2001,69:2740.
[26] 姚宇卿,王育红,吕军杰.保持耕作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土流失的研究[J].土壤肥料,2002,(5):810.
[27] DuanTY,ShenYY,FaceliE,犲狋犪犾.NewagriculturalpracticesintheLoessPlateauofChinadonotreducecolonisationor
rootinvadingfungianddonotcarryayieldpenaltybyarbuscularmycorrhizal[J].PlantandSoil,2010,331:265275.
[28] BradfordJM,PetersonGA.ConservationTilage:HandbookofSoilScience[M].In:SumnerME.USA:CRCPress,
2000:247298.
[29] JacobsA,RauberR,LudwigB.ImpactofreducedtilageoncarbonandnitrogenstorageoftwoHaplicLuvisolsafter40
years[J].Soil&TilageResearch,2009,102(1):158164.
[30] Lo'pezFandoC,DoradoJ,PardoMT.Effectsofzonetilageinrotationwithnotilageonsoilpropertiesandcropyieldsin
asemiaridsoilfromcentralSpain[J].Soil&TilageResearch,2007,95:266276.
[31] 杨海涛.保护性耕作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特性与春玉米生长发育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32] 张数梅,籍增顺.旱地玉米免耕覆盖系统对土壤氮、磷、钾的影响[J].科研情报与开发经济,2000,10(4):4849.
[33] 田慎重,李增嘉,宁堂原,等.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不同养分形态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3):171
176.
[34] 秦红灵,高旺盛,马月存,等.免耕对农牧交错带农田休闲期土壤风蚀及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
27(9):37783784.
[35] 来璐,郝明德,王永功.黄土高原旱地长期轮作与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5):
546549.
[36] 李隆,李晓林,张福锁.小麦-大豆间作中小麦对大豆磷吸收的促进作用[J].生态学报,2000,20(4):629633.
[37] 耿燕,吴漪,贺金生.内蒙古草地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18.
[38]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等.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
52第20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1年
6669.
[39] 毛吉贤,石书兵.免耕春小麦套种牧草土壤养分动态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2):8690.
犇狔狀犪犿犻犮狅犳狆犺狅狊狆犺狅狉狌狊狑犻狋犺狑犺犲犪狋-狊狅狔犫犲犪狀狉狅狋犪狋犻狅狀狊狔狊狋犲犿狊狌狀犱犲狉犮狅狀狊犲狉狏犪狋犻狅狀
狋犻犾犪犵犲犻狀狋犺犲狑犲狊狋犲狉狀犔狅犲狊狊犘犾犪狋犲犪狌
ZHENGLina,WANGXianzhi,SHENYuying
(ColegeofPastoralAgricultureScienceandTechnology,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2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researchpresentedcropyield,phosphorusdynamicforawheat-soybeanrotationsystemsaffect
edbytilagemanagement:conventionaltilage(t),tilage+stubbleretention(ts),notil (nt),notil+stub
bleretention(nts)intheLoessPlateau.Resultsshowedthattenyearstilagemanagementimplementationdid
notcarryayieldpenaltyforwinterwheat,soybeanyieldhadapositiveresponsetoconservationtilage.Soil
phosphoruscontentincreasedwiththeincreasingofrotationsequences.Bothtotalphosphorusandavailable
phosphoruscontentswereincreasedattop0-5cm.Stubbleretentionincreasecropphosphorusuptake,Pcon
tentsinsoybeangrainunderntsandtstreatnmentwere111%and82%higherthanthatunderttreatment.
Theresultsprovidealocalagriculturalimplementprovidescertaintheoreticalguidance.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conservationtilage;totalphosphorus;availablephosphorus;phosphorusuptake;croprotation
6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