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moting prataculture development in arable region to ameliorate the farming system and insure food security in China

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



全 文 :书櫿櫿櫿櫿
櫿
櫿
櫿
櫿
櫿櫿櫿櫿
櫿
櫿
櫿
櫿

氄氄

院士
高层
论坛
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
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
任继周,林慧龙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20)
摘要: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其中人的口粮中长期预测不过2亿t,我国自给
无虑,而饲料等非口粮用粮达5亿t,现有耕地农业系统难以承担。而国际粮食市场容量不足,价格波动过大,不可
依赖。数量巨大的饲料用粮需求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真正严重的威胁。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必须向动植物产品并
重型食物结构转变,进行新的食物生产与消费结构的调整是面对国际粮荒的长期战略。农区草业是将牧草引入传
统耕地农业,在保证谷物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在大幅度提高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
的同时,又为第二性生产提供优质、充足、廉价的饲料资源,以先进养殖业,提高饲料报酬率,提高草食型畜禽等节
粮产品的比重,以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充分发展而不加重谷物生产负担。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无可替代。我国农
区尚有4968.5万hm2 的土地资源发展农区草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农区草业将酝酿一次对耕地农业的革命,
不仅为改进农业系统提供最初的动力,而且可发掘农区草地资源,解放巨大食物资源潜力,实现人-畜分粮,是保
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
关键词:农区种草;草业;粮食安全;食物结构
中图分类号:F307.11;S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9)050009
 
1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1.1 国际粮荒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
进入2008年以后,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其中大米和小麦(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价格均居高不下。在过
去3年里,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食品价格总体上涨83%(世界银行2008年4月9日发表的研究报
告)[1]。世行报告预计2008-2009年粮价将继续高位运行。世界已经进入高粮价时代。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
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些非洲国家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
出现骚乱。国际粮荒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2002年我国加入 WTO以后,粮食市场逐渐开放。通过粮食进出
口,我国的三大粮食品种小麦、大米和玉米(犣犲犪犿犪狔狊)都已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互动。世界粮食价格能够充分
传递到我国市场,并影响我国的粮食供求关系。目前,世界粮食需求和价格上升、环境气候变化以及生物能源产
业的兴起给世界粮食供应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面临更复杂的局面。我国也亟待制
订应对国际粮荒的长期战略。
1.2 中国的粮食安全系于自身而不是国际市场
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大多认为只要有外汇,不愁进口不到粮食。2007-2008年国际市场出现
“粮荒”后,许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缺乏国际规则约束的世界粮食出口市场,不限制出口的国家短期利益损失严
重,迫使粮食出口国以各种借口变相干扰粮食出口。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年贸易量不足中国消费量的
50%,不可能大量依赖进口。1972年前苏联粮食减产,购买了相当世界市场容量1/10的粮食,世界粮价上涨1
倍。日本大豆(犌犾狔犮犻狀犲犿犪狓)依靠美国,1974年美国对日实施大豆禁运,日本经济遭受巨大打击[2,3]。也有一种
认识认为饲料粮进口不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但未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隐患恰在于此,目前鱼粉、玉米涨
第18卷 第5期
Vol.18,No.5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9
2009年10月
 收稿日期:20090124;改回日期:20090226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业咨询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任继周(1924),男,山东平原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通讯作者。Email:linhuilong@lzu.edu.cn
价已经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如果更进一步发展,将为我国动物性食品生产形成灾难性后果。
1.3 未来中国的粮食消费需求
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人均谷物直接消费量不断下降。虽然城乡人口
总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人均谷物直接消费量的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
稳中趋降[4,5]。且随着主要动物性食物消费的不断增加,间接粮食消费所占比重仍将继续提高,间接粮食消费替
代直接粮食消费将成为今后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在间接粮食消费总量中,饲料用粮的比重不断提高、总
量迅速增加,饲料用粮已成为推动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粮食生产的主要压力[5]。根据上述消费模式
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口增长规模,未来20年中国粮食需求量为:2000年口粮加饲料粮的总需求量达到5亿t(图
1);2020年总需求量达到约7亿t左右。其中口粮需求为2亿t,饲料粮需求5亿t,不妨将这一格局称为中长期
规划的“2+5”模式,口粮占30%,饲料粮占70%,显然口粮需求不构成粮食压力,数量巨大的饲料用粮,势必对中
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长期以来“人畜共粮”和“粮-猪农业”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导致的中国粮食安
全面临巨大挑战[4,5]。
图1 中国总人口与城镇人口的直接口粮与间接粮消费量发展趋势图[4,5]
犉犻犵.1 犇犻狉犲犮狋犵狉犪犻狀狉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犻狀犱犻狉犲犮狋犵狉犪犻狀狉犪狋犻狅狀犮狅狀狊狌犿狆狋犻狅狀犱犲狏犲犾狅狆犻狀犵狋狉犲狀犱狊狅犳狋狅狋犪犾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
犪狀犱狋狅狑狀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犻狀犆犺犻狀犪[4,5]
2 传统‘耕地农业’将难以满足“2+5”模式的要求
2.1 5亿t的饲料用粮是传统耕地农业无法解开的死结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2003年为统一时间点来比较,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hm2(1.509亩)
(表1),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而澳大利亚近2.7hm2(40亩),加拿大1.73hm2(25.9亩),俄罗斯0.87hm2
(13.1亩),美国0.73hm2(10.9亩),印度0.19hm2(2.85亩)。可见,中国与这些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较多的大
国相比,人地关系更为严峻。尽管我国颁布了确保1.2亿hm2(18亿亩)红线的基本农田的政策,但随着城市化
水平的加快推进,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仍令人担忧(表1)。何况在耕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许多新地难
以保证与老地有相同的质量。
中国城市化发展快速,从1996年的30.48%增长到2006年的43.9%,预期到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5%左
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测算[通过对表1数据的统计分析,城市化水
平与耕地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7,建立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回归模型:耕地面积(万hm2)=
-71.679×城市化水平(%)+15328.555,犚2=0.948]。耕地面积2020年可能下降到10668.25万hm2(相当
于16亿亩)。
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5
表1 1996-2007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统计
犜犪犫犾犲1 犝狉犫犪狀犻狕犪狋犻狅狀犾犲狏犲犾犪狀犱犮狌犾狋犻狏犪狋犲犱犾犪狀犱犪狉犲犪犳狉狅犿1996狋狅2007犻狀犆犺犻狀犪
年份
Year
人口总数
Totalpopulation
(万人×104people)
城镇总人口数
Totalpopulationforurban
residents(万人×104people)
耕地面积
Cultivatedlandarea
(×104hm2)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Urbanizationlevel(Theproportionoftheurbanresidents
tothetotalpopulation)(%)
1996 122389 37304 13006.7 30.48
1997 123626 39449 12993.3 31.91
1998 124761 41608 12966.7 33.35
1999 125786 43748 12920.0 34.78
2000 126743 45906 12820.0 36.22
2001 127627 48064 12760.0 37.66
2002 128453 50212 12593.3 39.09
2003 129227 52376 12340.0 40.53
2004 129988 54283 12259.3 41.76
2005 130756 56212 12206.7 42.99
2006 131448 57706 12180.0 43.90
2007 132129 59379 12095.6 44.94
 注:数据来源于文献[6,7]。
 Note:Datasourcedfrom[6,7].
2.2 粮食增产有限,环境压力巨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上是靠大量的化肥投入支撑,从1990-2005年,化肥使用量从
2590.3万t增加到4766.2万t,增长1.8倍,而粮食生产量不仅没有增长,还下降了15%(图2)。由此产生4
个问题:一是大量投入化肥,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二是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利用率低(只有35%左右),
大量的N、P、K营养元素流失,或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过高,或形成地表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四是
农业大量消耗化肥的背后是大量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这条“资源-粮食-污染”的“石油”农业系统已经难以
为继。
图2 1990-2005我国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动态[6]
犉犻犵.2 犜犺犲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犵狉犪犻狀狅狌狋狆狌狋犪狀犱犳犲狉狋犻犾犻狕犲狉犮狅狀狊狌犿狆狋犻狅狀犳狉狅犿1990狋狅2005犻狀犆犺犻狀犪[6]
3第18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9年
  我国是世界灌溉用水大国,在水资源总量中农业用水占了绝大部分,2000年全国农业用水占总量的80%,其
中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7%。而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很低。根据中国水与农业分析模型(CAPSIM-
PODIUM)对2020年我国九大流域片灌溉水平衡的研究,如果不提高灌溉用率,2020年我国灌溉缺水将达580
亿m3[8,9]。
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毁掉耕地266.7多万hm2[7],平均每年6.67万hm2 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
亿t,数以亿吨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据统计资料[7],我国粮食主产区受镉、砷、
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0.1亿hm2,受农药污染的耕地面积近0.09亿hm2;粮食主产区粮田土壤有机
质普遍下降0.5%。这种传统“耕地农业”的耕地“用”、“养”失调,引起耕地质量普遍下降。
如以传统耕地农业的方式生产5亿t饲料用粮,2020年至少需要耕地12250~12880万hm2、播种面积
9870~10370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690~3880万hm2、机械动力57550~60470万kW、固定资产投资1170
~1230亿元、化肥1910~2010万t、种子800~840万t。不仅面临耕地、水资源短缺等诸多客观约束,而且巨
大的环境压力也难以承受。
2.3 耕地农业以谷物生产为主的投入产出分析
1987-2006年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作物的每hm2 生产成本逐年增加,2006年是1987年的5.6倍,但
同期每hm2 减税纯收益宽幅振荡,造成收益率波动,但整体上收益率呈逐年下行趋势,平均40.4%(图3),收益
率最低仅6.9%。
综上所述,以籽实为主的耕地农业,面临耕地不足、环境压力和收益低下等诸多压力,到了必须从根本上对农
业结构作出巨大变革的重大时刻[12]。
图3 1987-2006年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作物的每犺犿2 生产成本、减税纯收益和收益率动态[10,11]
犉犻犵.3 犜犺犲犱狔狀犪犿犻犮狅犳犆犺犻狀犲狊犲犿犪犻狀犵狉犪犻狀(狉犻犮犲,狑犺犲犪狋犪狀犱犿犪犻狕犲)犮狅狊狋,狀犲狋狉犲狋狌狉狀犪犳狋犲狉狋犪狓
狆犲狉犺犲犮狋犪狉犲犪狀犱狉犪狋犲狅犳狉犲狋狌狉狀犳狉狅犿1987狋狅2006[10,11]
3 出路在于农区草业
在农区,当水热条件不能满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完成生育过程的需要时,往往土地荒芜,造
成光、热、水资源浪费。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水热条件在种植一季粮食作物时有余,而种植两季粮食作物则又嫌
不足;部分南方地区的水热条件种植两季粮食作物有余,而种植三季则显不足。在这些地区利用剩余的光、热、
水、土资源,向农田引入牧草,通过农田种草,就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生产出大量的优质食物源。农区草
业[13]就是将牧草引入传统耕地农业,在保证谷物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在大幅度提
4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5
高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为第二性生产提供优质、充足、廉价的饲料资源,以先进养殖业,提高饲料报
酬率,提高草食型畜禽等节粮产品的比重,以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充分发展而不加重谷物负担。
3.1 农区种草的土地资源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国是多山国家,适宜农耕的土地不过10%左右,而其他可以作为农用的土地面积是耕地的4倍。我国农
区有宜农荒地3535万hm2[6]、约133.3万hm2 的青饲料生产基地、粮草轮作基地400万hm2。此外,南方水田
区每年有冬闲田约400万hm2,南方丘陵耕地、北方灌区、北方旱作耕地也存在不同类型的冬、夏休闲地约500万
hm2[14]。合计约4968.5万hm2,这是用于种草的巨大土地资源。例如我国草地面积达国土面积的40% ,其中
较为丰产的草地也比农田大2倍,仅南方可利用草地就有0.2亿hm2,相当于2.5个新西兰。如果我国南方草地
开发达到新西兰生产水平的1/2,加上与农区的耦合效益,可获600万个畜产品单位,约合4800万t粮食,相当
于增加了0.07亿多公顷耕地 [4]。
农区种草充分利用饲用植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不但利用植物的籽实产品,发展营养体生产,且营养体的
养分产量比籽实多2~3倍[15]。
3.2 农区种草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减少水土流失
农田种植牧草增强了种植业和养殖业间的物质循环利用,提高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率,减少系统废物的
产生,从而改善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与单纯的粮经作物生产相比,农田种草通过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种养结合的
整体,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系统内不增加甚至减轻资源压力的前提下增加农产品产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食物
的需求,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生态服务功能无可替代,例如黄土高原坡耕地粮草间混作效益分析比
较[16],试验处理设4个处理:I:常耕-玉米单作;II:翻耕-玉米、豆科牧草小冠花(犆狅狉狅狀犻犾犾犪狏犪狉犻犪)混作;III:少
耕-玉米、牧草小冠花带状间作;IV:免耕-玉米、牧草小冠花带状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产量、能量产投效益、生态
效益对比如表2,3,4。
表2 不同种植模式产量对比(风干重)[16]
犜犪犫犾犲2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狊狅狀犪犻狉犱狉狔狔犻犲犾犱犪犿狅狀犵犳狅狌狉狆犾犪狀狋犻狀犵狆犪狋狋犲狉狀狊[16] kg/hm2
处理
Treatment
玉米产量 Maizeyield
籽实Grain 藁秆Stalk
牧草产量
Forageyield
蛋白质产量
Proteinyield
备注
Remark
I 4755.0 5446.5 - 559.5
产量为2年试验的平均值
Theyieldwasaveragedontwoyear
experimentaldata
II 5760.0 6493.5 3156.0 1231.7
III 1939.5 2389.5 6610.5 1399.4
IV 1449.0 2676.0 7951.5 1604.1
表3 不同种植模式的能量产投效益比较[16]
犜犪犫犾犲3 犈狀犲狉犵狔犻狀狆狌狋犪狀犱狅狌狋狆狌狋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犪犿狅狀犵犳狅狌狉狆犾犪狀狋犻狀犵狆犪狋狋犲狉狀狊[16]
处理
Treatment
投入能Inputenergy
(4.186×106kJ/hm2)
产出能Outputenergy(4.186×106kJ/hm2)
玉米籽实 Maizegrain 玉米藁秆 Maizestalk 牧草Forage
能量产投比Theratio
forenergyinputandoutput
I 9.356 15.411 16.928 - 3.5
II 5.017 18.671 20.183 11.249 10.0
III 3.132 6.290 7.427 23.561 11.9
IV 3.011 4.695 8.319 28.340 13.7
又如黄土高原传统种植模式与农区草业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比较[17],试验设传统模式(模式I):种植玉
米-收获玉米籽实-玉米秸秆废弃或焚烧;草畜耦合模式(模式II):种植高丹草-收获全株-舍饲喂羊-排泄物
还田。2种生产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如表5。
5第18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9年
表4 不同种植模式的光能、降水利用系数及生态效益比较[16]
犜犪犫犾犲4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狊狅狀狊狅犾犪狉狌狊犲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犮狔,狉犪犻狀犳犪犾狌狊犲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犮狔犪狀犱犲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犫犲狀犲犳犻狋犪犿狅狀犵犳狅狌狉狆犾犪狀狋犻狀犵狆犪狋狋犲狉狀狊[16]
处理
Treatment
光能利用系数
Solarenergyuse
efficiency
(%)
降水利用系数
Rainfaluse
efficiency
(%)
年径流Annualrunoff
径流量
Runoff
(m3/hm2)
含沙量Sediment
concentration
(kg/m3)
土壤侵蚀
Erosion
modulus
(t/hm2·a)
土壤养分流失率Lossesratioforsoilnutrients(%)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全N
Total
nitrogen
P2O5 K2O
I 0.6005 69.03 717.8 98.62 70.79 1.22 1.32 1.11 1.94
II 0.6683 77.50 595.7 51.47 27.85 0.95 1.05 1.31 1.41
III 0.7734 86.58 400.4 25.95 8.37 0.27 0.33 0.22 0.37
IV 0.7734 88.58 191.1 12.22 1.74 0.13 0.18 0.10 0.16
表5 2种生产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比较[17]
犜犪犫犾犲5 犈犮狅犈犮狅狀狅犿狔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犿狅犱犲Ⅰ犪狀犱Ⅱ[17] 元 Yuan/hm2
项目
Items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Ecological
servicefunctionalvalues
O2
释放
Oxygen
release
CO2
固定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土壤
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环境消耗
Eliminationofresources
土壤
水分
Soil
water
storage
土壤
氮肥
Nitro
genous
fertilizer
土壤
磷肥
Phos
phorus
fertilizer
土壤
钾肥
Potas
sium
fertilizer
土壤
损失
Soil
loss
经济
成本
Economic
cost
经济毛
收入
Gross
income
经济净
收入
Net
income
包括环境消耗
的经济净收益
Netincome
containing
elimination
ofresources
包括生态服务
的经济净收益
Netincome
containing
ecologicalservice
functional
values
经济净
产投比
Net
input
output
ratio
模式I
ModeI
63396436.5 - 112.5 2835 475.52574.0 0.45 4380 7489.5 3109.5 -2887.95 9887.55 10.6485
模式II
ModeII
58176141.0 450 162.0 2304 607.51729.5 0.45 984639870.030024.0 25220.55 37628.55 45.7395
备注
Remark
工业制
氧法
Costof
oxygen
production
method
碳税法
Carbon
tax
method
成本重
置法
Replacement
cost
method
成本重置法
Replacementcost
method
投入产出法和生态服务价值估计法
Economicinputandoutputanalysis,
ecosystemservicesvalueestimates
4 农区种草将为农业系统变革提供最初的动力
4.1 农业结构与食品结构的变革对我国耕地农业提出挑战
近20年来,全国人民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的比重不断增加,带动了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扩张,促进了膳食营养
结构的改善,对口粮消费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增大(图4)。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
求将会大幅度增长。但我国耕地农业、养殖业发展的结构性缺失,使饲料粮的相对紧缺成为新的粮食问题。饲料
粮的不足,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农区种草,实行粮草轮、间、套作,可解决农区草食畜禽的饲料
来源,既缓解了农耕区草食畜禽大力发展的饲料压力,也减轻了草原区天然草地超载放牧的压力。农区种草可以
进一步促进农牧耦合,使农业系统内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利用高效、合理,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生态
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农业系统改进提供最初的动力。
面对上述我国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巨大变革,要完成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
重大问题决定》文件[18]中提出的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任务。必须对传
统耕地农业加以重大改革。而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向专业大户
的稳定流转和土地融资功能的发挥也为酝酿对耕地农业的革命-实行农区草业提供了契机。
6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5
图4 1989-2006年中国粮食、肉、蛋、奶的消费动态
犉犻犵.4 犆犺犻狀犲狊犲犵狉犪犻狀,犳犾犲狊犺,犲犵犵,犿犻犾犽狆狉狅犱狌犮狋狊犮狅狀狊狌犿狆狋犻狅狀犱狔狀犪犿犻犮犳狉狅犿1989狋狅2006
4.2 草地农业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必由之路
农区草业作为草地农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农业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绝大
多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由于:
充分发挥气候(水热)资源潜力,特别是节约水资源。牧草等饲用植物,生长期比一般农作物长1~2个月,
比农作物多利用20%~40%的积温,节约15%~20%的水分。我国生态环境复杂,以多种生物在不同地区发展
各具特色的农业潜力尤大。初步估算,20%的耕地用牧草做填闲作物,在保证谷物生产的同时,可增加草地收
益[4]。
抗灾能力强,对水热时空变异适应性较大。因牧草有休眠芽,可以熬过严酷季节,一旦生境适宜,即可萌生,
不易成灾;而且多种牧草混播,增加抗病力[4]。
保持水土,培肥地力。目前的水土流失,70%来自耕地,草地一般比农田减少水土流失70%~80%。黄土高
原区的试验,草田轮作1个周期(3~4年)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23%~24% ,N素100~150kg/hm2。尤其豆科
牧草的根,可以大量供给土壤以N素,如1hm2 草木樨作为绿肥时,可相当于1125~1500kg豆饼的肥力[4]。
综合考虑全国草田轮作的平均水平:种植1hm2 苜蓿每年可以固N120~165kg,以此为据估算,全国1.07
亿hm2基本农田的20%施行草田轮作,每年将新增 N 素256.8~353.1万t,相当于2004年全国尿素产量
(1923.5万t,含N46%)的29.0%~39.9%。这还不包括类型繁多、难以计测的全国2.67亿hm2可用草地的
种植豆科牧草、建立栽培草地所产生的新增固氮潜力[4]。
实行草田轮作,部分农田拿出来种草,不但不会降低粮食产量,反而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草田轮作中的草地生
产的牧草、饲料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肉、蛋、奶等畜产品,增加动物性食物生产,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使农业产值
成倍增长。如果一旦需要粮食增产,根据粮食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将部分草地改为粮田,第2年就有粮食生产出
来,这就是藏粮于草,经济而又安全[15]。
种草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入量,减少面源污染和畜产品污染,顺应市场对绿色畜产品的需求;种草无需精耕
细作,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4]。
实行草地农业系统,由于打破了传统的耕地和牧业用地的截然分割,实现系统耦合,改变了以粮为纲的单一
7第18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9年
土地利用模式,大幅度提高单位农业用地的食物产出[19,20]。
5 结论
未来中国粮食需求趋势为:动物性食物消费不断增加,导致间接粮食消费所占比重仍将继续提高,间接粮食
消费替代直接粮食消费将成为今后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在间接粮食消费总量中,饲料用粮的比重不断
提高、总量迅速增加,饲料用粮已成为推动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粮食生产的主要压力。至2020年总
需求量达到约7亿t左右。其中口粮需求为2亿t,饲料粮需求5亿t,构成我国粮食需求的“2+5”模式,口粮占
30%,饲料粮占70%,显然口粮需求我国自给无虑,数量巨大的饲料用粮需求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真正严重威
胁。这是因为:
1)国际粮食市场容量不足,价格波动过大,不可依赖。
2)尽管我国颁布了确保1.2亿hm2(18亿亩)红线的基本农田的政策,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推进,我国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威胁仍长期存在。何况在耕地占补填平的过程中,许多新地难以保证与老地相同的质量。
如以传统耕地农业的方式生产5亿t饲料用粮,至少需要耕地12250~12880万hm2、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
机械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化肥、种子等都面临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3)粮食增产有限,环境压力巨大。从1990-2005年,化肥使用量从2590.3万t增加到4766.2万t,增长
1.8倍,而粮食生产量不仅没有增长,还下降了15% 。粮食主产区粮田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0.5%。造成耕地
“用”、“养”失调,引起耕地质量普遍下降。种植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作物的每亩生产成本逐年增加,2006年
是1987年的5.6倍,但同期每亩减税纯收益呈逐年下行趋势,收益率最低仅6.9%。“资源-粮食-污染”的“石
油”耕地农业已经难以为继。
近20年来,全国人民膳食营养结构的改善,带动了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扩张,对口粮消费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
增大。呼唤对我国耕地农业的变革。要完成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决定》文件中[18]提出了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任务。必须对对传统耕地
农业做出重大改革。而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向专业大户的稳定
流转和土地融资功能的发挥也为酝酿对耕地农业的革命-实行农区草业提供了契机。
2008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1],提出利用非粮食
物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6大任务之一。也向草业工作者提出了发展农区草业的目标任务。
农区草业就是将牧草引入传统耕地农业,在保证谷物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在大
幅度提高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为第二性生产提供优质、充足、廉价的饲料资源,以先进养殖业,提高
饲料报酬率,提高草食型畜禽等节粮产品的比重,以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充分发展而不加重谷物负担。其提供的生
态服务功能无可替代。农区还有约4968.5万hm2 土地资源可供种草。农区种草将酝酿一次对耕地农业的革
命,为改进农业系统提供最初的动力。
本研究是由作者于2008年11月15日在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农区草业发展论坛”上的主题
报告整理而成。
致谢:本研究部分数据承蒙未丽同志查对,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国际观察:世界粮食安全不容忽视[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4/17/content_
7994451.htm,20080417.
[2] BrownLB.PlanB:RescuingaPlanetUnderStressandaCivilizationinTrouble[M].NewYork:W.W.Norton&Compa
ny,Inc.,2003.1119,2732,3435,37,39.
[3] BrownLB.ToughChoice:WhoWilFeedChina?[M].NewYork:W.W.Norton&Company,Inc.,2002.
[4] 任继周,南志标,林慧龙.以食物系统保证食物(含粮食)安全———实行草地农业,全面发展食物系统生产潜力[J].草业学报,
8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5
2005,14(3):111.
[5] 任继周,林慧龙,侯向阳.发展草地农业确保中国食物安全[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3):61462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7] 彭珂珊.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和中国粮食问题观察(中)[EB/OL].中国食品产业网,http://www.foodqs.com/,2008109
10:24.
[8] 刘战平,匡远配.中国农业节水的根本出路在制度创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3):912.
[9] AxelThomas.AgriculturalirrigationdemandunderpresentandfutureclimatescenariosinChina[J].GlobalandPlanetary
Change,2008,60:306326.
[10]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78-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1] 全国成本调查.全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简明资料(2004版)[EB/OL].http://www.npcs.gov.cn/web/Column.asp?
ColumnId=13,2008.
[12] 任继周,南志标,林慧龙,等.建立新的食物系统观[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4):1721.
[13] 钱学森.关于草业的论述[J].草业科学,1997,(4):1720.
[14] 曾昭海,胡跃高,赵环环.加速建设我国农区草业的认识[J].草业科学,2000,17(5):4548.
[15] 任继周.藏粮于草施行草地农业系统[J].草业学报,2002,11(1):14.
[16] 雷元静,汪习军.“黄土丘陵III区”坡耕地粮草间混作及其效益研究[A].任继周.黄土高原农业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M].
兰州:甘肃科学出版社,1992.319322.
[17] 朱万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5.4351.
[18] 中国新闻网.《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全文发布[EB/OL].http://www.am765.com/zt1/zdzt/ggkf
sszn/ggjs/qwfb/200810/t20081019_400655.htm,20081019.
[19] 任继周,林慧龙.农田当量的涵义及其所揭示的我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一个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能力评价的新
量纲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草业学报,2006,15(5):110.
[20] 张卫建,谭淑豪,江海东,等.南方农区草业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J].草业学报,2001,10(2):16.
[2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我国公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
200811/13/content_10354875.htm,20081113.
犘狉狅犿狅狋犻狀犵狆狉犪狋犪犮狌犾狋狌狉犲犱犲狏犲犾狅狆犿犲狀狋犻狀犪狉犪犫犾犲狉犲犵犻狅狀狋狅犪犿犲犾犻狅狉犪狋犲狋犺犲
犳犪狉犿犻狀犵狊狔狊狋犲犿犪狀犱犻狀狊狌狉犲犳狅狅犱狊犲犮狌狉犻狋狔犻狀犆犺犻狀犪
RENJizhou,LINHuilong
(ColegeofPastoralAgricultureScienceandTechnology,LanzhouUniversity,
GansuGrasslandEcologicalResearchInstitute,Lanzhou73002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Consideringtherelationsamongcropland,grainyieldandpopulationinChina,thecountry’sfood
securityfacesaformidablechalenge.AlthoughChinawilhavenoproblemtosupportitspopulationwhich
demandingabout200miliontongraininthemediumandlongterms,thehugeamountoffooddemandedby
livestock,about500miliontons,wilbeaunbearableloadforitstraditionalagriculturalsystem.Itwouldbe
unreliabletorelyontheinternationalmarketduetoitslimitedcapacityandunevenprice.Tosecureitsfood
safety,Chinahastoreformitsfoodstructurebystressingequalyonbothanimalandplantproducts,adjusting
thestructureofnewfoodproductionandconsumption,whichisalongtermstrategytodealwiththesituation
ofworldfoodshortage.Todeveloppratacultureinarablelandisaneffectiveapproachtointegrateforagegrow
ingintothetraditionalfarmingregionsothattomaintainandincreasegrainproductionbyfulyutilizingal
recoursessuchassolarrays,heat,water,soilandatthesametimetodevelopherbivorelivestockproduction.
Thisapproachmayhaveimportantfunctionsintermsofecologicalserviceandgreatpotentialroletoplaysince
thereisahugelandresourceavailable.Itwouldbeasignificantmeasurementtakeninsecuringthefoodsafety
andmayberegardedasarevolutiontothecurrentmodeloffarmingsystem.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forageplantinginfarmingsystem;prataculture;foodsecurity;foodstructure
9第18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