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Locoweed and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oxic components

疯草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



全 文 :书疯草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
高新磊1,韩冰1,赵萌莉2,何江峰2,于婷1
(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8;2.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疯草是指含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能引发家畜疯草病。疯草的分布比较广泛,属于世界
性有毒植物,近年来疯草蔓延迅速,在一些地区已经造成草地毒草化,频繁出现放牧家畜中毒死亡现象,严重威胁
草地畜牧业发展。研究表明,疯草的毒性与其含有的苦马豆素有关,但苦马豆素却不是疯草自身代谢产物,而是疯
草携带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此外苦马豆素还是一种良好抗肿瘤药物。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疯草的分布、
危害、防治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疯草分类、研究地域及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有毒植物;疯草;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中图分类号:S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3027908
  疯草(locoweed)指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豆科多年生草本黄芪属(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和棘豆属(犗狓狔狋狉狅
狆犻狊)有毒植物[1,2],家畜采食一定量的疯草后,就会表现出中毒症状,严重的导致家畜死亡。疯草引发的家畜中毒
症状,国际上将其称为疯草病(locoism)[3]。疯草的分布比较广泛,属于世界性毒草,也是目前对畜牧业危害最大
的有毒植物之一。关于家畜疯草中毒最早见于1873年美国加州南部家畜疯草中毒的报道[4],国内的有关报道较
晚,在1954年,任继周[5]报道了硬毛棘豆(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犺犻狉狋犪)和有毒黄芪能引起家畜中毒,这是国内最早的有关家
畜疯草中毒的报道,在这以后国内外有关疯草中毒的报道日益增多,人们从此开始关注疯草,并不断对其毒性成
分进行研究。1979年,Colegate等[6]首次从灰苦马豆(犛狑犪犻狀狊狅狀犪犮犪狀犲狊犮犲狀狊)中分离出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
并确定其为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从此揭开疯草毒性成分研究的新篇章。到目前为止,人们从疯草中分离苦马豆
素的工作仍在继续,而对苦马豆素的毒性机理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苦马豆素能够可逆抑制溶酶体
α甘露糖甘酶I和抑制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II,前者是导致家畜中毒原因,后者是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原因。
疯草主要毒性成分确定之后,人们一直对疯草的产毒机制进行研究。1999年,Braun[7]首次从绢毛棘豆(犗.狊犲狉犻
犮犲犪)分离出内生真菌,并确定该菌能够产生苦马豆素,可能与疯草的毒性有关。2004年,McLainRomero等[8]首
次培育出了无内生真菌的斑荚黄芪(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犾犲狀狋犻犵犻狀狅狊狌狊)植株,并确定植株中不含有苦马豆素,由此证明苦
马豆素是由疯草内生真菌产生的。在国内,1989年,曹光荣等[9]首次从黄花棘豆(犗.狅犮犺狉犪狀狋犺犪)中分离出苦马豆
素,而对于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是自2006年 Wang等[10]从甘肃棘豆(犗.犽犪狀狊狌犲狀狊犻狊)中分离出内生真菌开始,
2009年1月,卢萍等[11]从内蒙古小花棘豆(犗.犵犾犪犫狉犪)中分离出了内生真菌,同年10月,余永涛等[12]从西藏毛瓣
棘豆(犗.狊犲狉犻犮狅狆犲狋犪犾犪)、冰川棘豆(犗.犵犾犪犮犻犪犾犻狊)、茎直黄芪(犃.狊狋狉犻犮狋狌狊)中分离出了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疯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内生真菌与苦马豆素之间的关系方
面。本研究主要对疯草的分布、危害、防治进行总结,对其毒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疯草研究中产生的
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望相关研究者们能更深入的去研究疯草,更好的利用疯草。
1 疯草的分布、影响及防治
1.1 疯草的分布情况
在我国,疯草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陕西、云南、西藏、新疆等省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疯草面积已经超过1100万hm2,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8%,而且每年都有增加的趋
第20卷 第3期
Vol.20,No.3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79-286
2011年6月
 收稿日期:20100421;改回日期:20100707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080404MS05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196)资助。
作者简介:高新磊(1983),男,吉林松原人,在读硕士。Email:gaoxinlei600@163.com
通讯作者。Email:menglizhao@yahoo.com
势[13]。我国疯草有45种,其中棘豆属23种、黄芪属22种[14],其中危害较大的疯草包括:棘豆属的黄花棘豆、甘
肃棘豆、小花棘豆、毛瓣棘豆和冰川棘豆;黄芪属的茎直黄芪和变异黄芪(犃.狏犪狉犻犪犫犻犾犻狊)[15]。
在国外,疯草主要分布于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的俄罗斯、西班牙和冰岛及北非的摩洛哥和埃及
等国,其中以美国西部疯草危害最为严重[16],疯草危害较严重的种类包括:蓝伯氏棘豆(犗.犾犪犿犫犲狉狋犻犻)、绢毛棘
豆、密柔毛黄芪(犃.犿狅犾犾犻狊狊犻犿狌狊)、斑荚黄芪等[17]。目前,由于环境物候的改变,许多疯草种群的变化很大,某些
疯草的详细分布地区需要重新进行调查。
1.2 疯草的主要危害
疯草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家畜疯草中毒导致疯草病。疯草中毒是一个慢性过程,普遍以神经调节机能紊乱为
主,如走路蹒跚摇晃、缺乏肌肉协调性、进食困难、精神沉郁,头部震颤,反应迟钝,母畜流产,公畜不育[16,18,19]。在
病理上的变化更为复杂,但最普遍的组织学变化是神经元、肝肾一些细胞的空泡化变性[16,20]。基于疯草中毒的
症状,疯草造成损失的最直接危害是导致家畜中毒死亡及家畜繁殖效率的下降,最终给人们造成重大的经济损
失,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疯草是草地植被成员之一,已经进化出了对草地环境相对较好的适应性。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对
草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大大增加,对草原利用不当致使某些地区的草场可利用牧草数量下降,结果疯草等有毒植物
有机可乘,迅速蔓延,有的草原上已经形成建群种,加之疯草等有毒植物的抗逆性相对较强,会与优良牧草产生激
烈的生存竞争,造成优良牧草的产量、质量下降。疯草的蔓延破坏了草地的生态平衡,减少了草地植被的生物多
样性,同时,还加速了草场的退化,阻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疯草的防治
疯草的防治主要包括短期性防治和长期性防治。短期性防治,是指在疯草发生时或是家畜疯草中毒后所采
用的即时解决方法,对疯草的防治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疯草防治具有不彻底性。目前,短期性防治
所用的方法多为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挖除和焚烧等方法,此法在小面积的疯草集中发生地
能起到一定的除草效果,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可能破坏草地植被。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
药剂除疯草,此法的除草效率较高,且除草速度较快,在疯草大发生时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仍有缺陷。目前,
尚没有针对疯草的特异除草剂,除草剂对其他可食牧草也有毒杀作用,还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疯草的种子和根系
埋在土壤中,是上述方法所不能根除的,短期性防治过后,疯草仍会再生[21]。
对于已经表现出疯草中毒症状的家畜,可以通过停止家畜进食疯草的方法来缓解,还可以通过一些药物对家
畜进行解毒,目前,对于解毒药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最初,对小花棘豆中毒,一般采取灌酸奶、食醋以
及硫代硫酸钠等渗葡萄糖溶液等方法解毒。赵巧娥等[22]用醋糟与黑面混合对小花棘豆中毒山羊解毒;常建军
等[23]报道“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可有效地预防绵羊棘豆中毒,能推迟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但还不能预防对肝
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损伤。
疯草的长期性防治,是指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减轻或消除疯草毒性成分
对家畜的毒害,从而达到对草地资源的可再生性利用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对于家畜多是以预防为
主。长期性防治,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防治周期。针对疯草,主要采取调整草场结构,控制疯草生长的方法,
筛选出对疯草有强竞争性的牧草种,在疯草多发区进行播种,最终降低了疯草种群的数量,降低了家畜中毒的危
险性[21,24]。针对家畜,近些年已经发展出了较新的方法(免疫法)来预防家畜中毒。童德文等[25]将苦马豆素与牛
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偶联,可以诱导出产生苦马豆素的抗体。在国外,James[26]曾利用Cu、
Ca、P、Se、赖氨酸、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吡哆醇和甲状腺制剂饲喂牛羊预防疯草中毒,但未成功。目前,已经
分离和培养了苦马豆素降解菌株,有望将其解毒基因转移给家畜的瘤胃微生物,以增加家畜的免疫力[14]。
2 疯草毒性相关研究
2.1 疯草毒性成分研究
对有毒植物毒性成分的研究经历了一段比较曲折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引起人和家畜中毒的有毒成分是植
物的最终代谢物,对植物本身没有任何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某些有毒植物的毒性成分与植物的次生代
08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3
谢产物有关。
在国外,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可归纳为3类,即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硒化合物和生物
碱[27],而疯草的主要有毒成分已经被确定为一种生物碱-苦马豆素[28]。
2.1.1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毒性机理 目前,已经确定含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毒素的有毒植物基本上都属于黄芪属
有毒植物。Stermitz[29]从矩圆叶黄芪(犃.犿犻狊犲狉var.狅犫犾狅狀犵犻狋狅狋犻犮犲狊)中分离出硝基化合物,称为米瑟毒甙(mise
rotoxin),化学名称为3硝基1丙醇βD吡喃葡萄糖甙(3nitrolpropyLβDglucopyransside),在消化道里可被
分解为毒性高的3硝基1丙醇(3nitro1propanol,3NPOH),在1977-1981年,Wiliams[30]对世界上1690余
种黄芪进行了化学分类研究,发现263种黄芪含有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在国内,曹光荣等[31]对黄花棘豆、甘肃棘
豆、小花棘豆、毛瓣棘豆等进行分析,确定其中不含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有关中毒机理研究认为,3NPOH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物3硝基1丙酸(3nitro1propionicacid,3NPA)能
抑制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和延胡索酸酶,阻断三羧酸循环从而引起动物中毒。3NPA还可以进一步代
谢为亚硝酸盐,引起动物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此,家畜采食植物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27,32]。但是,此毒素
引起的中毒症状与疯草中毒不同,所以可以确定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毒素不可能是疯草毒性成分,同时,含脂肪族
硝基化合物毒素的黄芪属有毒植物也不应该归为疯草一类。
我国有17种含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毒素的黄芪属有毒植物,但未引起大范围的家畜中毒事件,但是在北美的
黄芪属植物50%含脂肪族硝基化合物[31,33],可想而知,其家畜中毒几率比较大,Marsh[34]就报道了关于牛、羊四
翘黄芪(犃.犾犪狋狉犪狆犲狉狌狊)的中毒事件。
2.1.2 硒化合物毒性机理 某些黄芪属植物在发育时需要硒,并且具有强的聚硒能力,而关于棘豆属植物的聚
硒作用,在国内外未见报道。硒在植物体内以含硫氨基酸的类似物形式存在,因此硒会与体内的含硫化合物发生
竞争,从而干扰正常的细胞代谢,有人认为,硒浓度过高超过了机体解毒的最高负荷,最终导致家畜中毒[27,32]。
此类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于疯草中毒,因此,此类毒素也不是疯草毒性成分,聚硒黄芪植物也不应该归为
疯草一类。
据调查,我国湖北恩施和陕西柴阳地区属高硒地区,而有毒黄芪中毒一般都发生在缺硒地区,最初,国内学者
们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是最终确定我国黄芪属植物中毒与硒无关[14]。在北美,很多地区土壤中都富含硒。据报
道,美国约有24种聚硒黄芪,家畜食用后都会引起中毒[35]。
2.1.3 生物碱毒性机理 Couch[36]从蓝伯氏棘豆中分离出疯草毒素,可引起猫的疯草病,但未能鉴定其结构。
Fraps[37]从密柔毛黄芪中分离出一种有毒成分,取名洛柯因(locoin),洛柯因及其衍生物醋酸盐、酒石酸盐和柠檬
酸盐都可引起疯草中毒症状,但当时未能确定其为生物碱。直到1979年,Colegate等[6]首次从灰苦马豆中分离
出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1982年,Molyneux和James[28]从斑荚黄芪中也分离出苦马豆素,证明苦马豆素为
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在国内,1989年,曹光荣等[9]首次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出苦马豆素;2001年,童德文等[38]从
甘肃棘豆中分离得到苦马豆素。2002年,谭远友等[39]也分析了西藏冰川棘豆的毒性成分为生物碱。至此,疯草
中主要有毒成分为苦马豆素已有充分研究依据。
苦马豆素因最早从灰苦马豆分离出来而得名,其分子式为C8H15O3N,相对分子质量为173,熔点144~
145℃,纯品为白色针状晶体,酸解离常数为7.4。苦马豆素属于吲哚兹定生物碱(indolizidinealkaloid),吲哚兹
定环的1,2,8位上各带有一个羟基,故被命名为1,2,8三羟基八氢吲哚兹定(1,2,8trihydroxyoctahydroindoliz
idine)。也可被命名为吲哚兹定三醇(8αβindolizidine1α,2α,8βtriol)
[40],苦马豆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据 Moly
neux等[41]报道,在植物体内,保存15年的斑荚黄芪仍含有苦马豆素。
在毒理方面,苦马豆素主要通过抑制溶酶体α甘露糖甘酶I活性引起细胞功能紊乱,尤其是神经细胞功能紊
乱,而使家畜表现出一系列神经症状,即为疯草中毒症状。苦马豆素对溶酶体中α甘露糖苷酶I产生极大抑制作
用,从而造成甘露糖积累,使糖蛋白合成受阻,结果溶酶体内大量低聚糖聚集,导致细胞特别是神经细胞出现空泡
变性,使家畜中枢神经系统和实质器官的主质细胞受到损害。苦马豆素对α甘露糖苷酶I的抑制是可逆的,只有
苦马豆素达到一定剂量后,才能表现出中毒症状,家畜停止进食疯草后,细胞修复很快开始,但是可能导致永久
182第20卷第3期 草业学报2011年
性神经功能紊乱[42]。
在药理方面,苦马豆素主要具有抗肿瘤和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由于苦马豆素还能抑制高尔基体α甘露
糖苷酶II,此酶用来合成糖蛋白中N连接的寡糖(Nlinkedoligosaccharide),而N连接的寡糖多见于膜或分泌糖
蛋白,这些蛋白对恶性肿瘤的增殖和转移十分重要,因此,苦马豆素可能通过抑制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II而最
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42,43]。研究表明,苦马豆素有免疫刺激作用,它能增强NK细胞(naturalkilercel)和
组织特异性巨噬细胞(tissuespecificmacrophage)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诱导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提高
IaK特异性抗原和HLA1类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活化蛋白激酶C,刺激B细胞的增殖[40]。
目前,已经从一些植物和真菌分离提取出了苦马豆素。含苦马豆素的植物有豆科苦马豆属、棘豆属、黄芪属;
锦葵科黄花稔(犛犻犱犪犮犪狉狆犻狀犻犳狅犾犻犪);旋花科番薯属(犐狆狅犿狅犲犪)[13,14]。含苦马豆素的真菌有豆类丝核菌[4446]、金龟
子绿僵菌(犕犲狋犪狉狉犺犻狕犻狌犿犪狀犻狊狅狆犾犻犪犲)[47]、疯草内生真菌[48]。苦马豆素的提取方法多用索氏提取法或者溶剂冷浸
法处理干样[13,49],然后依次经酸水、碱水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等逐步纯化,最后对纯化物进行100℃减压油浴升华。
超声波协助提取技术提高了苦马豆素的提取效率[13,50]。对苦马豆的定性检测常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chro
matography,TLC)[51]和甘露糖苷酶免疫法[52],在此基础上,Gardner等[53]发展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
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LC-MS)定量测定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检测限量为0.001%,
含量接近这个极限后,还可以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GC
-MS)进一步检测。目前,国内采用的苦马豆素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扫描法、气相色谱法(gaschroma
tography,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54]。最近,国内也有人利用
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技术对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研究[55]。此外,在苦马豆素的人工合成
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早在1984年,美国Yasuda等[56]已经人工合成了苦马豆素,随后BennettIII等[57]人工
合成也获得成功,加拿大Toronto化学研究所也有了合成产品;我国周维善[58]对苦马豆素的人工合成也进行了
研究。
2.2 疯草产毒机制研究
疯草的毒性成分已经确定为苦马豆素,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疯草的产毒机制一无所知,直到疯草
内生真菌的发现,才初步了解疯草的产毒机制与其内生真菌有关。
植物内生真菌是生活在植物健康组织中的一类微生物,它不引起植物生理病变,与植物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
系(如固氮根瘤菌)[59,60]。对其研究最初始于禾草中,19世纪末,人们发现感染内生真菌的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
麦草(犔狅犾犻狌犿狆犲狉犲狀狀犲)]会引起牛、羊等家畜中毒。到20世纪末,人们才发现豆科疯草中也含内生真菌。
Braun[7]在1999年首次从绢毛棘豆分离出内生真菌,并初步鉴定为对链格孢属(犃犾狋犲狉狀犪狉犻犪),2003年从密柔毛黄
芪、绢毛棘豆、蓝伯氏棘豆分离出内生真菌,根据分生孢子的形态学鉴定以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
scribedspacer,ITS)序列分析,将其确定为埃里砖格孢属(犈犿犫犲犾犾犻狊犻犪)内生真菌[48,61]。
根据以前对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发现,内生真菌常存在于植物的叶片、茎、花以及种子之中[62],疯草内生真
菌也有同样的特性。疯草内生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能够产生苦马豆素,最初,人们认为苦马豆素是植物的自身次
生代谢产物,自从发现疯草内生真菌能够产生苦马豆素后,这种想法也随之转变。2003年,Braun等[48]发现从具
有更高苦马豆素含量的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内生真菌经过培养能产生出更多的苦马豆素。2004年,Gardner等[53]
通过对蓝伯氏棘豆16个种群的比较试验发现,低水平的苦马豆素含量与内生真菌的缺失有关,高水平的苦马豆
素含量与内生真菌的存在有关。McLainRomero等[63]给试验小鼠喂食疯草内生真菌,结果小鼠表现出疯草中毒
症状,还发现在疯草种子中,仅在种皮的糊粉层和薄壁组织层中含有内生真菌,在这之后他们将疯草种子去掉种
皮培育出植株,经过PCR测定表明植株中不含有内生真菌,通过LC-MS检测表明植株中不含有或不产生苦马
豆素[8]。这就充分的证明了疯草内生真菌是疯草中苦马豆素的主要来源,疯草内生真菌才是导致家畜疯草中毒
的元凶。
目前,已经从一些疯草中分离并培养出了内生真菌。在国内,已经从甘肃棘豆和小花棘豆中分离培养出了产
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但是对疯草内生真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在国外,尤其是
28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3
美国,已经对疯草内生真菌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2003年,Belfon和Creamer[64]通过对疯草内生真菌进行随机扩
增多态性DNA标记分析(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以及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棘豆
属疯草中分离的埃里砖格孢属内生真菌具有遗传相似性,RAPD条带相同,而且具有几乎一致的核酸序列,而黄
芪属疯草内生真菌则显示更高遗传多样性。2005年,Oldrup[65]通过改变一些环境因素,研究了疯草及其内生真
菌产生的苦马豆素水平,结果发现在低pH(5.5降至4.5)及中度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它们的苦马豆素水平会升
高,而N、P、K的缺乏、升高温度不影响苦马豆素水平;此外,Oldrup[65]研究还发现,疯草内生真菌还有助于植物
抵抗干旱条件。2009年,Pryor等[66]根据内生真菌ITS序列的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将疯草中的埃里砖格孢
属内生真菌重新分类为犝狀犱犻犳犻犾犻犿狅狓狔狋狉狅狆犻狊内生真菌。
3 疯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疯草的分类问题
在我国,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毒性都源于苦马豆素,所以多数国内相关文献中也把所有的豆科棘
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统称为疯草。疯草一词来源于国外,最初指的是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现在进一
步明确含有生物碱苦马豆素的豆科植物为疯草。在国外,黄芪属有毒植物的毒性不都是由生物碱苦马豆素所致,
还有一些含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硒化合物等毒素,这些毒素所引起的家畜中毒症状与疯草病是不同的,此类黄芪
属有毒植物不属于疯草。这样会造成国内外的分类不统一,会给疯草的深入研究带来麻烦,建议对疯草从毒理学
角度重新定义,并对其重新分类。
3.2 疯草的研究地域问题
目前,由于地域限制,对疯草研究只能局限在本国某个地区内进行,所得出研究结果可能会有片面性,因为疯
草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例如,本地区的疯草移栽到其他地区,其毒性的强弱是否会改变,尤
其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地理环境差异更为显著,疯草在不同的自然生境下是否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继续对这些
问题的研究会对疯草的改良有很大的帮助。Ralphs等[67]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采集的蓝伯氏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
为0.006%,而2002年再次检测却未发现有苦马豆素(或是低于检测下限0.001%);Gardner等[53]检测新墨西哥
州、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绢毛棘豆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097%,0.062%和0.046%。国外最近研究表明,黄芪
属疯草苦马豆素含量普遍高于棘豆属疯草,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建议扩大对某一种疯草的研究
地域,条件允许可以设计在不同国家地区间对某一种疯草进行系统研究。
3.3 疯草的利用前景问题
有些疯草的蛋白含量较高(如黄花棘豆),可以对疯草进行去毒处理或制成饲料草粉,但此法仅限于疯草较集
中的地区适用[68]。疯草中所含的苦马豆素还可以用来开发抗肿瘤新药,而且疯草内生真菌能产生苦马豆素,为
抗肿瘤药物的生产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此外,疯草内生真菌在疯草中,能增加疯草的抗逆性(如抗旱性、抗寒
性),其作用机理尚未清楚,有望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去除疯草内生真菌中的有害基因,使得在不减弱疯草抗
逆性及营养性的情况下,得到无毒害疯草,从而达到在根本上改良疯草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对疯草的生理、遗
传、生态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想彻底解决疯草蔓延及牲畜中毒问题,仍然有一条漫长的
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CookD,GardnerDR,RalphsM H,犲狋犪犾.Swainsoninineconcentrationsandendophyteamountsof犝狀犱犻犳犻犾狌犿狅狓狔狋狉狅狆犻sin
differentplantpartsof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狊犲狉犻犮犲犪[J].JournalofChemicalEcology,2009,35(10):12721278.
[2] 赵宝玉.我国黄芪属有毒植物对家畜的危害[J].中国兽医杂志,1994,20(4):1516.
[3] KeelerRF,JamesLF,BinnsW,犲狋犪犾.Anapparentrelationshipbetweenlocoismandlathyrism[J].CanadianJournalof
ComparativeMedicineandVeterinaryScience,1967,31(12):334341.
[4] JamesLF,ShupeJL,BinnsW,犲狋犪犾.Abortireanteratogeniceffectsoflocoweedonsheepandcattle[J].AmericanJournal
ofVeterinaryResearch,1967,28:13791388.
382第20卷第3期 草业学报2011年
[5] 任继周.西北草原上几种常见的毒草[J].畜牧与兽医,1954,(2):5660.
[6] ColegateSM,DorlingPR,HuxtableCR.ASpectroscopicinestigationofswainsonine:anαmannosidaseinhibitorisolated
from犛狑犪犻狀狊狅狀犪犮犪狀犲狊犮犲狀狊[J].AustralianJournalofChemistry,1979,32:22572264.
[7] BraunK.Fungalendophyteinfectionandswainsoninetoxicityinlocoweed[A].MSThesis[M].LasCruces:New Mexico
StateUniversity,1999.
[8] McLainRomeroJ,PadilaA,CreamerR.Microscopiclocalizationof犈犿犫犲犾犾犻狊犻犪inseedandseedlingsofsouthernspeckleped
locoweed(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犾犲狀狋犻犵犻狀狅狊狌狊)[J].Phytopathology,2004,94:69.
[9] 曹光荣,李绍君,段得贤,等.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17(3):16.
[10] WangQ,NagaoH,LiYL,犲狋犪犾.Embelisiaoxytropis,anewspeciesisolatedfrom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犽犪狀狊狌犲狀狊犻狊inChina[J].My
cotaxon,2006,95:255260.
[11] 卢萍,DennisChild,赵萌莉,等.小花棘豆(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犵犾犪犫狉犪DC.)内生真菌的培养与鉴定[J].生态学报,2009,29(1):
5358.
[12] 余永涛,王建华,王妍,等.西藏3种疯草中合成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0):36623671.
[13] 刘志滨.疯草中苦马豆素的提取方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4] 赵兴华.苦马豆素降解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5] 吴达,司红丽,王建华.疯草研究现状[J].草业科学,2003,20(2):4347.
[16] 黄玉茜,张恩然,潘维锋.疯草中毒的研究进展[J].山东科学,2003,16(4):3439.
[17] AlredK W.Locoweedsandlivestockpoisoning[J].New MexicoCooperativeExtensionServicePublication,1991,400:
1315.
[18] 杨小平.动物棘豆属疯草中毒的临床症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15(3):2528.
[19] JamesLF.Physiopathologicchangesinlocoweedpoisoningoflivestock[J].AmericanJournalofVeterinaryResearch,1970,
33:663672.
[20] StegelmeierBL,JamesLF,PanterKE,犲狋犪犾.Doseresponseofsheeppoisonedwithlocoweed(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狊犲狉犻犮犲犪)[J].
JournalofVeterinaryDiagnosticInvestigation,1999,11:446454.
[21] 樊泽峰,樊月圆,赵宝玉,等.疯草中毒防治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2425.
[22] 赵巧娥,刘玉国,刘图亚.羊小花棘豆中毒治疗初探[J].动物毒物学,1999,1415(1):3638.
[23] 常建军,莫重辉,赵宝玉,等.“疯草灵”解毒缓释丸预防绵羊黄花棘豆中毒试验[J].草业科学,2007,24(12):7678.
[24] 赵宝玉,刘忠艳,万学攀,等.中国西部草地毒草危害及治理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0943103.
[25] 童德文,曹光荣,程东亮.苦马豆素BSA的合成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4):912.
[26] JamesLF.Managementforthepreventionoflivestockpoisoningbyplants[J].ProceedingsAnnualMeetingoftheUnited
StatesAnimalHealthAssociation,1979,83:422425.
[27] 史志诚.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研究简史[A].中国重要有毒植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8] MolyneuxRJ,JamesLF.Locointoxication:indolizodinealkaloidsofspottedlocoweed(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犾犲狀狋犻犵犻狀狅狊狌狊)[J].Sci
ence,1982,216(6):190191.
[29] StermitzFR.Aliphaticnitrocompoundfrom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species[J].Phytochemistry,1972,11:11171124.
[30] WiliamsMC.Nitrocompoundsinforeignspeciesof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J].WeedScience,1981,29(3):261269.
[31] 曹光荣,赵宝玉,李绍君.我国黄芪属主要有毒植物[J].动物毒物学,1994,9(1):56.
[32] 卢萍,赵萌莉,韩国栋,等.内蒙古疯草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2006,28(1):6368.
[33] 樊月圆.黄花变异黄芪生物碱成分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34] MarshCD.Stockpoisoningplantsoftherange[J].BuletinoftheUnitedStatesDepartmentofAgriculture,1929,1245:
2444.
[35] JamesLF,HartleyWJ,VanKampenKR.Syndromesof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poisoninginlivestock[J].JournaloftheAmerican
VeterinaryMedicalAssociation,1981,178(2):146150.
[36] CouchJF.RelativeToxicityoflupinealkaloids[J].Australian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1926,32:5167.
[37] FrapsGS.Locoine,ThePoisnousPrincipleinLocoWeed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犲犪狉犾犲犻[C].Texas:TexasAgricultureExperimentSta
48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3
tion,1936.
[38] 童德文,曹光荣,赵献军.HPLC分离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J].西北农业学报,2001,10(2):68.
[39] 谭远友,王建华,李勤凡,等.冰川棘豆生物碱的提取分离[J].畜牧兽医学报,2002,33(4):352355.
[40] 于珊,秦宝福.苦马豆素国内外研究进展[J].农业资源与环境,2006,(6):6367.
[41] MolyneuxRJ,JamesLF,PanterKE.Analysisanddistributinofswainsomineandrelatedpolyhydroxyindolizidinealkaloids
bythinlayerchromatography[J].PhytochemicalAnalysis,1991,2:125129.
[42] 杨鸣琦,曹光荣.苦马豆素的毒性、代谢与用途[J].动物医学进展,1997,18(4):2025.
[43] JacobGS.Glycosylationinhibitorsinbiologyandmedicine[J].CurrentOpinioninStructuralBiology,1995,5(5):605611.
[44] SchneiderMJ,UngemachFS,BroquistHP,犲狋犪犾.(1S,2R,8R,8aR)1,2,8trihydroxyoctahydroindolizidine(swain
sonine),anamannosidaseinhibitorfrom犚犺犻狕狅狉狅狀犻犪犾犲犵狌犿犻狀犻犮狅犾犪[J].Tetrahedron,1983,29:22.
[45] 杨鸣琦,曹光荣,李绍君.豆类丝核菌中苦马豆素的提取[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6(4):8790.
[46] 童德文,曹元荣,赵献军.豆类丝核菌中生物碱的提取及苦马豆素含量测定[J].西北农业学报,2001,10(3):13.
[47] TamerlerC,UlahM,AdlardM W,犲狋犪犾.EffectofpHonphysiologyof犕犲狋犪狉犺犻狕犻狌犿犪狀犻狊狅狆犾犻犪犲forproductionofswainso
nine[J].FEMSMicrobiologyLetters,1998,168(1):1723.
[48] BraunK,RomeroJ,LiddelC,犲狋犪犾.Productionofswainsoninebyfungalendophytesoflocoweed[J].MycologicalRe
search,2003,107(8):980988.
[49] 姚红.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含量方法改进[J].中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6,4:6465.
[50] 谢诲,熊丽肖,英华,等.超声提取法与冷浸法测定中草药浸出物的结果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8):684.
[51] 杨鸣琦.苦马豆素的性质、分离与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1997,18(1):813.
[52] 王雨梅,韩国栋,赵萌莉.疯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4):99103.
[53] GardnerDR,MolyneuxRJ,RalphsM H.AnalysisofSwainsonine:Extractionmethods,detection,andmeasurementin
populationoflocoweeds(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spp.)[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4,49:45734580.
[54] 崔忠华,赵兴华,李勤凡,等.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两种黄芪属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8,36(5):1821.
[55] ZhaoBY,LiuZY,WangJJ,犲狋犪犾.IsolationandNMRStudyonSwainsoninefromLocoweed,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狊狋狉犻犮狋狌狊[J].Ag
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9,8(1):115120.
[56] YasudaN,TsusumiH,TakayaT.Totalsynthesisofswainsonine[J].ChemistryLetters,1984,3:12011204.
[57] BennettIIIRB,ChoiJR,MontgomeryWD,犲狋犪犾.Ashort,enantioselectivesynthesisof()swainsonine[J].Journalof
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1989,111(7):25802582.
[58] 周维善.苦马豆素的不对称合成研究[A].第五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59] 黄东益,黄小龙,SegenetK.旗草内生真菌与旗草抗病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2):3945.
[60] 郭玉霞,南志标,王成章,等.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9,18(5):243249.
[61] 李彦忠,南志标.埃里砖格袍属真菌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草业学报,2009,18(1):171178.
[62] FaethSH,FaganWF.Fungalendophytes:Commonhostplantsymbiontsbutuncommonmutualists[J].Integrativeand
ComparativeBiology,2002,42:360368.
[63] McLainRomeroJ,CreamerR,ZepedaH,犲狋犪犾.Thetoxicosisof犈犿犫犲犾犾犻狊犻犪犳狌狀犵犻fromlocoweed(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犾犪犿犫犲狉狋犻犻)is
similartolocoweedtoxicosisinrat[J].JournalofAnimalScience,2004,82:21692174.
[64] BelfonR,CreamerR.RAPDPCRanalysisoffungalendophytesoflocoweed[J].Phytopathology,2003,93:7.
[65] OldrupWE.Determiningtheinfluenceofenvironmentalparameteronswainsonineproductionin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狊犲狉犻犮犲犪andits
fungalendophyte[A].MSThesis[M].LasCruces:NewMexicoStateUniversity,2005.
[66] PryorBM,CreamerR,ShoemakerRA,犲狋犪犾.犝狀犱犻犳犻犾狌犿,anewgenusforendophytic犈犿犫犲犾犾犻狊犻犪狅狓狔狋狉狅狆犻狊andparasitic
犎犲犾犿犻狀狋犺狅狊狆狅狉犻狌犿犫狅狉狀犿狌犲犾犾犲狉犻onlegumes[J].Botany,2009,87(2):178194.
[67] RalphsM H,CreamerR,BaucomD,犲狋犪犾.Relationshipbetweentheendophyte犈犿犫犲犾犾犻狊犻犪spp.andthetoxicalkaloid
swainsonineinmajorlocoweedspecies(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and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J].JournalofChemicalEcology,2008,34(1):3238.
[68] 李泉,李俊年,陶双伦,等.棘豆的毒性、危害及防治[J].草业科学,2009,26(4):99105.
582第20卷第3期 草业学报2011年
犔狅犮狅狑犲犲犱犪狀犱犪犱狏犪狀犮犲狊犻狀狉犲狊犲犪狉犮犺狅狀狋狅狓犻犮犮狅犿狆狅狀犲狀狋狊
GAOXinlei1,HANBing1,ZHAOMengli2,HEJiangfeng2,YUTing1
(1.ColegeofLifeScience,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Hohhot010018,China;2.Colegeof
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Hohhot010018,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Locoweedsarepoisonousplantsof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spp.and犗狓狔狋狉狅狆犻狊spp.inthefamilyLeguminosae.
Theycontainthetoxicindolizidinealkaloidswainsonine,whichcauseslivestockpoisoningknownas‘locoism’.
Locoweedsarewidelydistributedintheworldandcausearetrogressivesuccession,grazerpoisoning,anddeath
intherangelandsofsomeareas,thusseriouslythreateninggrasslandagriculture.Thetoxicityoflocoweedwas
attributedtoswainsonineametaboliteoffungalendophytesinlocoweed,andinmedicineasantineoplastica
gents.Thedistribution,harmfulness,prevention,toxiccomponentsandadvancesinresearchonlocoweedsare
reviewed,andstudiesontaxonomyandtheprospectofusinglocoweedsarediscussed.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poisonousplant;locoweed;swainsonine;fungalendophyte
68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