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Elymus nutans biomass allocationin an alpine meadow zon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藏北高原人工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对施氮处理的响应



全 文 :书藏北高原人工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
分配对施氮处理的响应
武建双1,2,沈振西1,张宪洲1,付刚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在藏北高原研究高寒草甸退化区人工建植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施氮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
1)2年龄的人工垂穗披碱草种群在最高施氮处理175kgN/hm2 下可提高群落盖度42.0%,增加牧草产量808
kg/hm2;2)表施氮肥能够促进植株个体及各构件的生长,对生物量分配模式无明显改变;3)表施氮肥处理可提高
垂穗披碱草叶片生物量比重,在105kgN/hm2 处理下茎叶比最小(2.187);4)施氮处理不能明显改变其繁殖分配
模式,其繁殖分配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5)建植早期施氮处理能促进人工草地群落植被对土壤氮、磷的吸收。
关键词:藏北高原;人工草地;垂穗披碱草;生物量分配;施氮处理
中图分类号:S543+.906;Q945.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9)06011309
  藏北高原又称“羌塘高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天然草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4.8×107hm2,占西藏自治区天
然草地面积的59%,是西藏的主要牧区[1]。在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叠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干扰,藏北草地生态
系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截至2004年,藏北地区整体草地退化指数(grasslanddegradationindex,GDI)为
1.86,接近中度退化等级[2]。退化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加重了自然草场的载畜压力,使得藏北传统牧区冷季草
畜矛盾日益严峻。人工草场是在综合农业技术支持下建植的植被群落[3],具有创造新的草地生产力与改善草地
生态环境的双重功效[4,5]。现已成为转移自然草场载畜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藏北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之一。
目前,整个西藏自治区人工草场面积不足8.0×104hm2,仅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0.14%。多年引种培
育研究发现,垂穗披碱草(犈犾狔犿狌狊狀狌狋犪狀狊)耐寒、抗旱,在青藏高原可广泛种植[6~8]。与此同时,众多研究实践还
表明,人工草地在建植、栽培、利用、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9]。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人工草地高产稳产年限短,3
~5年后便急速退化[10,11];垂穗披碱草群落人工建植4年后即由“生产稳定性”向“生态稳定性”转化,呈明显退化
态势[4]。如何有效建植、管理人工草地,维持其稳产、高产的特征成为传统牧区各级政府、各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
点问题之一。国内许多学者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从事“黑土滩”退化植被恢复研究[10,12~14]、人工草地管理措施探
讨[10,14~16]、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4,17,18]研究。其中,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生物量分配研究大多集中在季节动态方
面[19,20],如杜国祯和刘振恒[21]研究了垂穗披碱草繁殖与种群密度的关系,乔安海等[7]探讨了施氮对垂穗披碱草
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刘文辉等[22]分析了青海扁茎早熟禾(犘狅犪狆狉犪狋犲狀狊犻狊var.犪狀犮犲狆狊)种群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动
态。从生物量分配、繁殖投资、氮素效应等角度进行研究探讨的还比较少见。
生物量分配,尤其是生殖投资策略与植物个体生长繁育、群落演替动态密切相关。氮素有效性、以及氮磷协
同作用对植物生物量的形成、分配等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据此,本研究从施氮处理对人工垂
穗披碱草草地的土壤营养状况、群落盖度、牧草产草量;生物量在根、茎、叶、穗、芽等构件的分配;有性生殖、无性
繁殖等生物量投资策略角度进行机制探讨,以期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维持及利用、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
第18卷 第6期
Vol.18,No.6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13-121
2009年12月
 收稿日期:20090209;改回日期:2009050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Ck01A04,2007BAC06B01)资助。
作者简介:武建双(1983),男,河北宁晋人,在读博士。Email:wujs.07s@igsnrr.ac.cn
通讯作者。Email:shenzx@igsnrr.ac.cn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概况
试验地选址在西藏自治区北部那曲县那玛切乡六组(31°35.585′N,91°28.431′E,海拔4570m),行政隶属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可达400mm,6-9月占到全年降水量的
80%以上,年蒸发量达1800mm。施氮处理试验样地设在2007年7月中旬(2年龄)混播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
(犉犲狊狋狌犮犪狊犻狀犲狀狊犻狊)、星星草(犘狌犮犮犻狀犲犾犾犻犪狋犲狀狌犻犳犾狅狉犪)、冷地早熟禾(犘狅犪犮狉狔犿狅狆犺犻犾犪)组合的人工草地。建植之前,
地表长期受到大型车辆的碾压,原生植被已被破坏,次生裸地约占90%。试验区原生土壤为轻壤土[23],土壤呈弱
碱性、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含量较低(表1)。采用翻耕补播技术建植人工草地,耕地深度约25cm,磷酸二氢
铵(70kg/hm2)作底肥播施。补播草种组合及其比例为星星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1∶1∶
2∶8,深度1~3cm,其中垂穗披碱草播种量为15kg/hm2。试验区周边原生植被是以耐寒中生高山嵩草(犓狅
犫狉犲狊犻犪狆狔犵犿犪犲犪)为优势种的高寒草甸,伴生矮火绒草(犔犲狅狀狋狅狆狅犱犻狌犿狀犪狀狌犿)、冷地早熟禾、二裂委陵菜(犘狅狋犲狀
狋犻犾犾犪犫犻犳狌狉犮犪)等常见种。
表1 施氮处理前土壤养分状况
犜犪犫犾犲1 犛狅犻犾狀狌狋狉犻犲狀狋狊狊狋犪狋狌狊犫犲犳狅狉犲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犪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
深度
Depth(cm)
pH 值
pHvalue
有机质
SOM (g/kg)
全氮
TotalN(g/kg)
全磷
TotalP(g/kg)
碱解氮
AlkalihydrolyzableN(mg/kg)
有效磷
AvailableP(mg/kg)
0~10 8.56 29.97 1.64 0.49 99.98 6.65
10~20 8.66 26.48 1.41 0.44 78.28 4.40
20~30 8.74 21.48 1.34 0.45 65.10 4.28
1.2 试验设计
采用尿素于2008年7月下旬对试验区内地面平缓、播种均匀的地块进行表施氮肥处理。拉丁方设计具有双
向控制土壤差异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精度。试验设计为5×5标准拉丁方;设4处理+1对照;每组5个重复;小
区面积5m×5m,小区之间设2m宽隔离带。本试验地田间排列及施氮浓度如图1所示。
1.3 测定项目
图1 施氮试验5×5标准拉丁方设计
犉犻犵.1 犛狋犪狀犱犪狉犱犾犪狋犻狀狊狇狌犪狉犲(5×5)犱犲狊犻犵狀狅犳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犪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
A:CK,0kgN/hm2;B:70kgN/hm2;C:105kgN/hm2;
D:140kgN/hm2;E:175kgN/hm2
1.3.1 群落盖度与产草量 2008年9月上旬垂穗
披碱草成熟期各小区随机取0.5m×0.5m样方1
个,采用目测法确定群落总盖度、物种分盖度。将样
方内牧草分种齐地刈割后,装入信封带回试验室,经
去杂、清洗、烘干(65℃,48h)后,称重(10-2g)测定
牧草产量。
1.3.2 生物量分配模式 每个小区在群落盖度调
查样方周边随机挖取垂穗披碱草标准株6株。即相
同施氮水平下重复5次,共取30株。参考杜国祯和
刘振恒[21]、牛克昌等[24]的相关研究,将6株标准株
样品的花序/穗生物量定义为“有性生殖体”;地下芽
生物量定义为“无性繁殖体”;两者之和定义为繁殖
分配(reprodutivealocation,RepA);地下、地上生
物量之和定义为“个体大小”。繁殖部分、茎、叶等构
件分离标准及叶分配(leafalocation,LA)、茎分配
(stem alocation,SA)、根分配 (rootalocation,
4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6
RA)、穗分配(spikealocation,SpA)、芽分配(budalocation,BA)等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定义亦参考牛克昌等[24]
相关研究。标准株样品按构件分离后,经清洗、烘干 (65℃,48h)至恒重后称重(10-3g)。由于垂穗披碱草单株
样品生物量较小,为便于称重与分析,将各小区的6株样品归为一组。数据统计分析及制图均采用相同施氮处理
的5次重复平均值。
1.3.3 土壤营养状况 施氮处理前土壤营养本底调查,在2008年7月中旬完成取样;施氮效果测定,在2008年
生长季结束时(9月上旬)进行土样采集。利用内径为5.1cm的土钻在各试验小区分0~10,10~20,20~30cm
3层取样,每层取土2钻,然后根据施氮水平的不同分层次组成混合土壤样品。土壤营养状况检测指标包括:pH
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其中pH值采用电位法,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全氮采用半微量
凯氏法,全磷采用酸熔、比色法,碱解氮采用碱扩散法,有效磷采用Olsen法。
1.4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利用“LSD”法分析各施氮处理对垂穗披碱草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差
异[24],以及群落产草量、茎叶比、繁殖分配等的氮素效应。利用OriginPro7.5软件包中Gauss拟合模块进行峰
值提取,分析最佳氮肥施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处理后的土壤养分
在2007年人工草地建设过程中曾施入磷酸二氢铵(70kg/hm2)作底肥,因此,本底调查结果中个别指标高
于2006年万运帆等[23]的那曲地区土壤调查结果。施氮前后的土壤营养状况(表1,2)经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施氮
处理下的土壤各层pH值均无明显改变;表层土壤(0~10cm)有机质仅A处理下有所增加,即对照组未施氮肥
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增加约5.27g/kg;中层土壤(10~20cm)有机质除在A处理下略有增加,在E处理下增加约
7.75g/kg外,B、C、D三组处理均有所降低,降幅为2.53~4.34g/kg;深层土壤(20~30cm)有机质仅在E处理
下略增0.98g/kg,其余各处理均低于试验前土壤调查结果,降幅为2.56~5.84g/kg;全磷指标在土壤各层均无
明显变化,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低于本底调查,仅中层E处理下土壤有效磷略有提高;碱解氮含量仅在D、E处理
下中层土壤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余处理下土壤各层次的碱解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层、中层、深层最
大降幅分别出现在C、C、B/C处理,降幅依次为13.18,17.38和26.95mg/kg。
表2 施氮处理后土壤养分状况
犜犪犫犾犲2 犛狅犻犾狀狌狋狉犻犲狀狋狊狊狋犪狋狌狊犪犳狋犲狉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犪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
深度
Depth(cm)
处理
Treatment
pH 值
pHvalue
有机质
SOM (g/kg)
全氮量
TotalN(g/kg)
全磷
TotalP(g/kg)
碱解氮
AlkalihydrolyzableN(mg/kg)
有效磷
AvailableP(mg/kg)
0~10 A 8.51 35.24 1.69 0.46 99.05 5.00
B 8.58 29.46 1.65 0.44 87.85 5.00
C 8.55 29.22 1.61 0.46 86.80 5.95
D 8.54 30.05 1.56 0.36 87.85 4.66
E 8.53 30.56 1.95 0.44 91.70 4.33
10~20 A 8.55 26.57 1.63 0.45 73.50 4.02
B 8.70 23.95 1.34 0.43 66.85 3.25
C 8.66 22.14 1.20 0.45 60.90 3.25
D 8.68 22.30 1.34 0.44 79.10 3.18
E 8.66 34.23 2.08 0.44 95.90 4.53
20~30 A 8.69 18.92 1.04 0.43 43.75 2.24
B 8.77 14.64 1.01 0.40 38.15 1.98
C 8.73 16.18 0.96 0.42 38.15 2.78
D 8.71 16.76 1.14 0.46 43.40 2.58
E 8.70 22.46 1.21 0.44 57.40 3.12
511第18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09年
  在藏北地区处于建植早期的人工草地进行表施氮肥处理后土壤营养状况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土壤中碱解氮、
有效磷的变化幅度最为显著(图2)。除E处理外,对照组A和B、C、D处理下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减少,且
B、C、D三组施氮处理下的碱解氮降幅均大于对照组。
图2 0~30犮犿土壤层中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变化
犉犻犵.2 犞犪狉犻犪狋犻狅狀狅犳狋犺犲犪犾犽犪犾犻犺狔犱狉狅犾狅犵狔犪犾犫犲犖犪狀犱犪狏犪犻犾犪犫犾犲犘犻狀0-30犮犿狊狅犻犾
2.2 盖度与牧草产量
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是畜牧业生产中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评价人工草地经济价值的指标之一。施氮处理
前(生长季中期,7月中旬)调查结果显示,混播人工草地群落总盖度为26.0%~35.0%,垂穗披碱草种群分盖度
为15.0%~30.0%;垂穗披碱草的平均叶层高约5.5cm,生殖枝的平均高约9.5cm。生长季结束(9月中旬)时
调查发现,随施氮量增加,群落盖度、牧草产量均呈线性增加趋势,垂穗披碱草种群分盖度在不同施氮处理下也不
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无明显线性趋势;其中在E处理下群落盖度高达71.2%,对比未追施氮肥的对照组群落盖度
提高42.0%;牧草产量在E处理下达到1737.60kg/hm2,高出对照组808.40kg/hm2,增幅约87.0%。群落盖
度C、D、E处理与对照A之间差异显著,B处理与对照A差异不显著;种群分盖度B、C、E处理与对照A之间差
异显著,D处理与对照A差异不显著;牧草产量仅E处理与对照A差异显著 (表3)。垂穗披碱草种群分盖度随
施氮量增加而线性增加。整个施氮试验结果表明,表施氮肥在建植早期能够显著提高藏北高原人工混播草地的
群落盖度和牧草产量。
表3 施氮处理对人工草地盖度及产量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3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犪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狀犮狅狏犲狉犪犵犲犪狀犱狔犻犲犾犱狅犳犪狉狋犻犳犻犮犻犪犾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
处理
Treatment
物种盖度
Speciescoverage(%)
群落盖度
Communitycoverage(%)
提高
Riseby(%)
牧草产量
Forageyield(kg/hm2)
提高
Riseby(%)
A 23.4 29.2 - 929.20 -
B 41.2 44.0 14.8 1453.20 56.4
C 40.7 48.4 19.2 1522.00 63.8
D 32.8 52.2 23.0 1615.20 73.8
E 53.8 71.2 42.0 1737.60 87.0
 注:表示在犘<0.05水平差异显著,表示在犘<0.01水平差异极显著。
 Note: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0.05levelbetweentreatments(B-E)andCK(A),and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0.01
level.
6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6
有学者认为高斯-牛顿法在作物生长函数模型参数求解中可提高拟合精度[25]。本研究对单一牧草品种(垂
穗披碱草)标准株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等指标与施氮浓度的高斯拟合和峰值提取,发现分别在124.3和125.4kg
N/hm2 浓度下取得最大值(图3),这与乔安海等[7]研究施氮对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质量影响研究中所认为的
最佳施氮浓度120kgN/hm2 接近。
2.3 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
表施尿素能够促进植被对土壤氮磷的转化、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表层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对垂
穗披碱草分构件生物量的分析后发现,施氮处理能促进垂穗披碱草营养生长,其中叶片生物量(图4a)除B处理
小于对照组外,其余3个处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处理植株叶片生物量最高,6株叶片总干重达1.45g;茎生物
量(图4b)D处理下增幅最大,约2.43g;穗生物量(图4c)与茎相似,在D处理下增幅最大,约0.49g;地下根系
图3 垂穗披碱草标准株样品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高斯拟合曲线
犉犻犵.3 犌犪狌狊狊犳犻狋犫犲狋狑犲犲狀犫犻狅犿犪狊狊犪狀犱犪犫狅狏犲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狅犳犈.狀狌狋犪狀狊
图4 施氮处理对垂穗披碱草各构件生物量的影响
犉犻犵.4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犪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狀犈.狀狌狋犪狀狊犫犻狅犿犪狊狊
711第18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09年
(图4d)在C处理下干重增加最多,D处理次之,增幅分别达1.12和0.97g;地下芽(图4e)在B处理下响应明显,
生物量增加最为显著,约0.23g,约为对照组的6.6倍。6株垂穗披碱草(图4f)干重增幅为0.57~4.29g,其中
D处理下植株生物量比对照组增幅最大,E处理下增幅最小;综合分析发现,在C、D两个施氮水平处理下,叶、
茎、穗、根系和植株整体生物量增长幅度均较大;茎与穗、穗与根对施氮处理的响应基本一致;茎、穗、根与植株总
生物量对施氮处理的响应比较相似,两两之间的相似系数均在0.80以上(表4)。
表4 垂穗披碱草各构件生物量及植株生物量的相似系数矩阵
犜犪犫犾犲4 犘狉狅狓犻犿犻狋狔犿犪狋狉犻狓狅犳犈.狀狌狋犪狀狊犫犻狅犿犪狊狊
项目Item 叶Leafbiomass 茎Stembiomass 穗Spikebiomass 根Rootbiomass 地下芽Budbiomass 植株Totalbiomass
叶Leafbiomass 1.000 0.646 0.830 0.868 -0.316 0.812
茎Stembiomass 1.000 0.955 0.848 -0.052 0.958
穗Spikebiomass 1.000 0.947 -0.059 0.998
根Rootbiomass 1.000 -0.042 0.957
地下芽Budbiomass 1.000 -0.035
植株Totalbiomass 1.000
生物量构件分配模式(biomassalocationpattern)是指各构件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重。除受环境因
子(如土壤营养、水热条件等)、种间竞争影响外,生物量分配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管理措施(如水肥管理、刈割
制度)的调控。经分析显示(表5),穗分配、根分配和地下芽分配在4个不同浓度施氮处理与对照以及各处理两
两之间均无明显差异。叶分配也仅B处理和对照A及B处理与C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茎分配D处理与C处理
及D处理与E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植株总生物量在A、C、D处理两两之间差异极显著;B与D,C与E处理之间
的差异极显著。施氮处理对垂穗披碱草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影响不显著,但可促进植株生长。在 D(140kg
N/hm2)处理下垂穗披碱草植株总生物量达到最大值(8.067g/6株)。
表5 施氮处理对垂穗披碱草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5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犪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狀犈.狀狌狋犪狀狊犫犻狅犿犪狊狊犪犾狅犮犪狋犻狅狀狆犪狋狋犲狉狀
处理
Treatment

LA

SA

SpA

RA

BA
茎/叶
Stem/Leaf
根/冠
Root/Shoot
繁殖分配
Reproductivealocation
总生物量
Totalbiomass
A 0.182ab 0.474 0.125 0.202 0.017 2.820ab 0.287 0.143 3.744acdACD
B 0.108bac 0.477 0.117 0.221 0.077 4.477baceBC 0.435 0.194 4.638bcdBD
C 0.195cb 0.422cd 0.118 0.233 0.020 2.186cbdCB 0.361 0.139 7.474cabeCAE
D 0.132 0.525dce 0.118 0.211 0.015 4.092dc 0.291 0.133 8.067dabeDABE
E 0.172 0.446ed 0.108 0.261 0.013 2.718eb 0.379 0.121 4.347ecdECD
 注:S-N-K法,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显著。
 Note:S-N-Kanalysismethod.Thesamecolumnswithdifferentlettersindicatewhicharesignificantlydifferentat犘<0.05(smalletters)and
at犘<0.01(capitalletters).
茎叶比是指牧草的茎和叶各占植株(地上部分)风干量的百分比,与牧草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关系极为密
切[6]。根冠比是植株地下部干重与地上部干重的比值,是反映同化产物在植物体内分配的一项指标。本试验均
以烘干重代替风干量,对垂穗披碱草种群的茎叶比和根冠比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茎叶比在C处理下较低,为
2.186(表5)。这说明105kgN/hm2 的施肥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中叶片比重增加,牧草的适口性最好。在D处理
下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但地上部分茎秆相对比例增加,茎叶比较高,牧草的适口性并不处于最佳水平。
在B处理下,生物量和茎叶比均不理想。针对根冠比的研究显示,在D处理下根冠比小,B、E处理下的根冠比较
81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6
大。对利用地下根茎进行克隆繁殖的垂穗披碱草来说,根冠比变小仅能反映牧草地上可食部分的增加,这不利于
种群的克隆繁殖。在B处理下的根冠比较高,地下芽生物量较高,这说明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在建植初期田间
施肥量控制在70kgN/hm2 左右即可增加克隆繁殖,但产草量增加不会太明显。在C、D处理下,垂穗披碱草种
群的有性生殖(穗)的比重略有下降(表5),但是绝对生物量较高(图2c)。权衡克隆繁殖与有性生殖2个方面建
议施氮量控制在70~140kgN/hm2 以获得较高的种群自我扩繁能力。若再考虑施氮对牧草品质的影响,建议
最佳施氮浓度应控制在105kgN/hm2 左右。
3 讨论
人工草地的牧草产量、适口性、营养价值以及繁殖对策是关乎草场经济效益与“生产稳定性”维持管理的重要
方面。种群生物量分配模式既是物种生活史进化的结果,又受到周围环境(资源供应)的限制。藏北高寒草甸区
土壤营养是限制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因素[24],研究人工草地建设过程的营养管理措施对土壤营养库
动态和群落“生产稳定性”维持等方面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1 高寒草地适宜施氮量和氮磷互作
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牧草对N、P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试验表明,碱解氮指
标降低可认为是垂穗披碱草等人工牧草生长繁育过程中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结果,且在70~140kgN/hm2 追施
氮肥处理下人工牧草可充分利用淋溶到土壤中的氮素。在175kgN/hm2 的施氮处理下,群落的牧草产量虽然
仍然在上升,但土壤中碱解氮指标在后期测定有小幅增加现象(图2),说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土壤的有效氮已不
能完全利用,说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175kgN/hm2 的施氮量是垂穗披碱草群落施肥的上限。高寒人工补播草
地一般来说不具备灌溉条件,追施肥料采用撒施方法,一次性过量追施化肥,如果没有适量的降水配合很容易造
成根苗灼伤。多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合理的施氮量受较多因素影响,如降水量、灌溉条件、气温以及土壤营养状
况。在温度较高、降水量充沛和有灌溉条件下,牧草生长期长,可以多次刈割,牧草对养分需要较大,施氮量可以
和农作物的施氮量相当,如在贵州种植的多花黑麦草(犔狅犾犻狌犿犿狌犾狋犻犳犾狅狉狌犿),可以刈割利用4次,刈割后每次追
肥尿素120kgN/hm2,总追施氮肥量高达480kgN/hm2[26];在内蒙半干旱的锡林河流域地区,退化的无芒雀麦
(犅狉狅犿狌狊犻狀犲狉犿犻狊)和苜蓿(犕犻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混播草地上获得最高产量的追施氮量在225kgN/hm2左右[27];在青
海达日县高寒地区,人工老芒麦(犈犾狔犿狌狊狊犻犫犻狉犻犮狌狊)草地施氮量在225kgN/hm2[28]。本试验是在西藏那曲地区,
年降水量和气温均低于青海达日县,且没有灌溉条件,追施氮量应控制在120kgN/hm2 以下。
高寒地区土壤普遍存在着有效氮磷缺乏的问题,单施氮和磷肥均可表现出较明显的增加产量的目的[29,30],
氮磷按一定比例混施则效果更好[29~31]。在青海的高寒地区常以磷肥作为种肥,磷肥作为种肥的效应可以维持3
年,以氮肥追肥,可以弥补牧草对氮的需求,同时又可以促进牧草对磷肥的吸收,提高氮磷互作效应[31,32]。合理
的施氮浓度能促进土壤磷元素的转化、吸收和利用,本试验中也发现牧草在小于120kgN/hm2 的施氮浓度下,
牧草对土壤中氮和磷吸收都较大,在大于120kgN/hm2 施氮浓度下,氮素和磷素的吸收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
同时也说明在此施氮浓度下牧草对氮的吸收利用最大。在西藏那曲高寒地区禾本科多年生的追肥量不应超过
120kgN/hm2,在施氮肥后应根据土壤营养和牧草生长的状况,增施一定量的磷肥。
3.2 表施氮肥对垂穗披碱草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影响
种群生物量分配模式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同时也受到资源供应状况的调节。表施氮肥处理后能够促进土壤
原始氮磷营养元素的转化、吸收及利用。茎叶比的大小反映了植株地上生物量在茎、叶之间的分配模式,可以作
为评价牧草营养价值、适口性能的指标。施氮处理能够促进垂穗披碱草植株叶(图1a)和茎(图1b)部分的生长。
垂穗披碱草植株茎叶比在105kgN/hm2 浓度下取得最小值。说明施氮量控制在此浓度下既可获取较大的牧草
产量,同时牧草的适口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根冠比的大小则反映植株地上、地下两部分生物量的分配相对比
例的变化。本试验在70kgN/hm2 处理下垂穗披碱草植株的根冠比最大。垂穗披碱草是一种密集型根茎克隆
植物,本研究发现其繁殖分配模式,无论是地上部分的有性生殖还是地下的无性克隆繁殖分配模式,均不随施氮
浓度的增加而发生明显改变(表4)。这与杜国祯和刘振恒[21]关于密度条件对垂穗披碱草繁殖研究的结论是一致
的,施氮虽然能够促进植株、穗(有性繁殖体)的生长,但并不能改变其繁殖模式;繁殖分配比例不随个体大小而变
911第18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09年
化,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
4 结论
在藏北高寒草甸退化区建植人工植被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和转移自然草场载畜压力的双重功效,维持其较高
的“生产稳定性”需要在播种技术、水肥管理、放牧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人工草地植被的生产性能如牧草产
量、牧草品质也是牧区群众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从人工草地早期营养管理角度探讨施氮处理对土壤营养库动态、
垂穗披碱草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能够促进土壤氮磷转化、吸收和利用,促进植株生长繁
育从而提高群落盖度和牧草产量。对垂穗披碱草的繁殖模式分析后发现,施氮处理虽能促进植株对土壤氮磷的
吸收,促进个体的生长繁育,但不能明显改变生物量向有性生殖体和地下根芽的分配比重,其繁殖分配在很大程
度上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在高寒人工草地建植早期采用120kgN/hm2 左右的施氮处理可促进垂穗披碱草生
长,尤其是叶片的生长。这不仅有利于牧草产量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叶片生物量比重、改善牧草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明森.藏北高原草地资源合理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4):335339.
[2] 高清竹,李玉娥,林而达,等.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5,60(6):965973.
[3] 刘迎春.人工草地放牧利用研究现状[J].四川草原,2005,(5):69.
[4] 周华坤,赵新全,赵亮,等.高山草甸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2):1325.
[5] 王鹤龄,牛俊义,郑华平,等.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生态位特征及其施肥改良研究[J].草业学报,2008,17(6):1824.
[6] 陆光平,聂斌.垂穗披碱草利用价值评价[J].草业科学,2002,19(12):1315.
[7] 乔安海,韩建国,巩爱歧,等.氮肥对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6,14(1):4851,56.
[8] 张普金,徐长林.人工垂穗披碱草草地植物量动态研究[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5,(3):1922.
[9] 曹仲华,魏军,杨富裕,等.人工草地在西藏的地位与发展前景[J].草业与畜牧,2007,(4):4952.
[10] 董全民,马玉寿,赵新全.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人工草地管理技术研究[J].草业科学,2007,24(8):915.
[11] 王长庭,曹广民,王启兰,等.江源地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特征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7,
18(11):24262431.
[12] 马玉寿,郎百宁.建立草业系统恢复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J].草业科学,1998,15(1):59.
[13] 王彦龙,马玉寿,孙小弟,等.大武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群落稳定性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2):
2931.
[14]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等.人工调控措施对“黑土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的影响[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36(2):13.
[15] 张耀生,赵新全,黄德清,等.青藏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3):2227.
[16] 董全民,赵新全,马有泉,等.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优化牦牛放牧强度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8,17(5):1022.
[17] 寇建村,胡自治.高寒地区禾草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早期杂草群落动态变化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3,(3):3338.
[18] 王长庭,龙瑞军,施建军,等.高寒地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群落垂直结构和生产力变化的研究[J].中国草地,2005,
27(5):1621.
[19] 严学兵,汪玺,郭玉霞,等.高寒牧区垂穗披碱草草地生物量及营养价值动态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3,20(11):1418.
[20] 马金星,胡自治,董世奎,等.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地上植物量动态及氮素效应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3,(3):
2328.
[21] 杜国祯,刘振恒.垂穗披碱草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与种群密度的关系[J].草业学报,1999,8(2):2633.
[22] 刘文辉,周青平,颜红波,等.青海扁茎早熟禾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J].草业学报,2009,18(2):1824.
[23] 万运帆,高清竹,林而达,等.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状况调查[J].草业科学,2006,(5):711.
[24] 牛克昌,赵志刚,罗燕江,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分种繁殖分配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5):817826.
[25] 罗玉峰,崔远来,朱秀珍,等.高斯-牛顿法及其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求解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4,(1):
12,8.
[26] 何静,李辰琼,陈瑞祥.不同施肥量对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草食动物,2009,29(1):4849.
0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9) Vol.18,No.6
[27] 陈敏,宝音陶格涛,孟慧君,等.人工草地施肥试验研究[J].中国草地,2000,(1):2025.
[28] 李青云,施建军,马玉寿,等.三江源区人工草地施肥效应研究[J].草业科学,2004,21(4):3538.
[29] 纪亚君,周青平.高寒地区禾本科牧草施肥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1):2729.
[30] 拉旦,李延红,王.高寒地区施肥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7374.
[31] 车敦仁,朗百宁,王大明.种草施磷效果好成本低[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4,(3):5657.
[32] 车敦仁,朗百宁,王大明,等.追氮时期和方式对禾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8,(5):1014.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犳犲狉狋犻犾犻狕犲狉犪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狀犈犾狔犿狌狊狀狌狋犪狀狊犫犻狅犿犪狊狊犪犾狅犮犪狋犻狅狀
犻狀犪狀犪犾狆犻狀犲犿犲犪犱狅狑狕狅狀犲狅狀狋犺犲犜犻犫犲狋犪狀犘犾犪狋犲犪狌
WUJianshuang1,2,SHENZhenxi1,ZHANGXianzhou1,FUGang1,2
(1.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andNaturalResource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2.Graduate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39,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FieldexperimentswereconductedinartificialgrasslandsowninthealpinemeadowzoneontheTibet
anPlateau,totesttheeffectofnitrogenfertilizerapplicationon犈犾狔犿狌狊狀狌狋犪狀狊biomassalocation.Thecom
munitycoverageandtheforageyieldincreasedby42.0%and808kg/hm2inthe175kgN/hm2application
treatment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totalandcomponentplantbiomassincreasedwiththeamount
ofnitrogenfertilizerapplied,butthebiomassalocationpatternwasnotsignificantlyaffectedbynitrogenappli
cation.Nfertilizationimprovedthequalityof犈.狀狌狋犪狀狊.Thestem/leafreachedaminimum(2.187)inthe105
kgN/hm2treatment.Reproductivealocationwasmainlycontroledbygeneticfactorsandwasnotsignificantly
affectedbynitrogenfertilization.NitrogenapplicationcanimprovetheassimilationofNandPfromsoilbyarti
ficialysowngrasslandplant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TibetanPlateau;artificialgrassland;犈犾狔犿狌狊狀狌狋犪狀狊;biomassalocation;Nfertilizer
121第18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