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Reaumuria soongorica populations in Gansu using ISSR markers

甘肃红砂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全 文 :书甘肃红砂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犐犛犛犚分析
冯亮亮,唐红,李毅,马彦军,苏世平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本实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地区5个种群共50个单株的红砂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
了研究。通过实验,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高,条带清晰的引物。12条引物共检测到69个位点,其中
多态位点有60个,多态位点比率(P)为86.96%。用 MarkerⅢ作为分子量标准,检测到甘肃红砂PCR产物的分子
量在500~3000bp。应用遗传多样性分析软件Popgen32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
数(I)为0.542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790;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964,基因流Nm 为4.6851,表明甘
肃红砂种群遗传分化大部分存在于种群内。在种群水平上,I为0.4893,H为0.3424。P、H及I都表明甘肃红
砂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还表明甘肃红砂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甘肃
红砂遗传多样性与其本身特性和所处不同种群有关。
关键词:甘肃红砂;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
中图分类号:Q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1012506
 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即简单重复序列间多态性,用于检测SSR(simplesequencerepeat)间
DNA序列差异,是由Zietkiewicz等[1]提出的建立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
术,ISSR技术是利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简单重复序列(SSR)来设计引物,而不要求预知基因组序列
信息。ISSR标记技术和RAPD原理比较相似,不同之处在于ISSR所用引物序列来源于简单重复序列区域,比
RAPD引物序列长,退火温度高,反应体系更为稳定[2]。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品种鉴定、遗传作图、遗传多样性
等方面的研究[39],黄福平等[4]应用ISSR标记技术构建茶树回交1代部分遗传图谱的研究,朱恭等[10]对红砂属
植物的进展进行了研究。对红砂(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的遗传多样性虽有一些报道,如张颖娟和王玉山[11]用
ISSR技术研究内蒙古濒危长叶红砂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但对甘肃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至今仍
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甘肃不同种源的红砂为材料,利用ISSR-PCR技术对甘肃红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
分析,为甘肃红砂的育种、繁育、保护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红砂为原始花被亚纲柽柳科红砂属,超旱生盐柴类落叶小灌木植物。全世界约有12种,我国有4个种和2
个变种[12],以红砂为建群种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其分布区东自鄂尔多斯西部,经阿拉
善、河西、北山山地、柴达木盆地、嘎顺戈壁,西到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区内年降水量60~300mm、海
拔500~3200m,主要生长在荒漠、半荒漠的山麓洪积平原、山地丘陵、剥蚀残丘、山前砂砾质和砾质洪积扇、戈
壁等[10]。土壤一般为灰棕荒漠土,在荒漠灰钙土上也有生长,在盐渍化以至强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良好[13]。通过
对我国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宁夏五省区草地资源数据统计分析,在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
性荒漠类三大类草地中,红砂建群型、共建型或伴生型草地面积合计9100324hm2,占三大类草地总面积的
14.68%,是重要的饲用植物和固土固沙植物,其枝、果也能入药,植丛是肉苁蓉(犆犻狊狋犪狀犮犺犲狊犪犾狊犪)的主要寄主之
一。由于红砂属植物在荒漠和荒漠草原区的广泛分布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经济价值和用途,特别近20
多年,随着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荒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对红砂研究工作的高潮正在形成。近年来我国学者从形
态、生理、抗性、遗传等多层次对红砂属植物进行了研究[1417]。
第20卷 第1期
Vol.20,No.1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25-130
2011年2月
 收稿日期:20091122;改回日期:20091221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200635)和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2GSO64A4100301)资助。
作者简介:冯亮亮(1984),女,甘肃秦安人,在读硕士。Email:greacefl1984@163.com
通讯作者。Email:liyi@gsau.edu.cn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来自张掖、武威、酒泉及兰州皋兰的种子播种生长的红砂嫩叶和兰州仁寿山采集的红砂嫩叶。材料来源
于5个不同生境类型(表1)的群落,于2008年9月-2009年11月进行了研究。
表1 材料来源及生境特点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狅狉犻犵犻狀狅犳犲狓犪犿犻狀犲犱狆犾犪狀狋狊犪狀犱狋犺犲犻狉犺犪犫犻狋犪狋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
种群
Population
经度
Longitude(°)
纬度
Latitude(°)
海拔
Altitude(m)
年均气温Annualmean
temperature(℃)
年均降水量Annualmean
precipitation(mm)
张掖Zhangye(ZY) 100.17 38.55 1546~1703 6.0~7.0 129.0~195.0
武威 Wuwei(WW) 102.54 28.49 1320~1379 7.6~7.8 90.0~113.2
酒泉Jiuquan(JQ) 98.13 39.47 1577~1763 7.7 80.0
皋兰Gaolan(GL) 103.34 36.10 1715~1960 8.7 263.0
仁寿山Renshoushan(RS) 102.55 35.40 1670~2000 6.9 311.7
1.2 方法
1.2.1 总DNA提取与检测 采用试剂盒提取总
DNA,试剂盒由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
供。最后将DNA溶于0.1×TE缓冲液后,4℃保
存,得到的DNA片段用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浓度和纯度。保存于-20℃冰
箱中。
1.2.2 ISSR反应条件建立及引物筛选 ISSR引
物参照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第9套序列,由
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成。ISSR-PCR
反应总体积为20μL:20ng的 DNA 模板,1.0
μmol/L的引物2μL,10×TaqBuffer2μL,2.5
U/μL的TaqDNA聚合酶1μL,超纯dNTPs2μL,
重蒸水补齐20μL。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
个重复性高、条带清晰的引物(表2)用于PCR扩增。
1.2.3 ISSR扩增及产物检测 扩增反应在Gene
AmpPCRSyestem2400上进行,扩增的反应条件:
94℃5min,94℃30s,50℃45s(退火温度依据引
表2 引物序列和位点数
犜犪犫犾犲2 犛犲狇狌犲狀犮犲犪狀犱犾狅犮犻狅犳狆狉犻犿犲狉
引物
Primers
序列
Sequence
退火温度
Annealing
temperature
(℃)
位点数
Loci
number
多态位点数
Polymorphic
loci
number
多态位点比率
Proportionof
polymerphic
loci(P,%)
UBC809(AG)8G 48 4 3 75
UBC810(GA)8T 48 7 6 86
UBC811(GA)8C 50 7 6 86
UBC812(GA)8A 48 6 3 50
UBC817(CA)8A 48 6 4 67
UBC825(AC)8T 48 5 3 60
UBC827(AC)8G 48 5 4 80
UBC835(AG)8YC 52 7 6 86
UBC836(GA)8YA 50 5 4 80
UBC840(GA)8YT 50 6 4 67
UBC841(GA)8YC 52 6 6 100
UBC881(GGGT)3 52 5 5 100
物变化),72℃90s,72℃5min,38个循环。产物检测:1.8%琼脂糖凝胶在1×TAE电泳缓冲液中电泳,电压:
80V,电泳3h后,将胶片在含溴化乙锭的水溶液中浸泡染色15min,在紫外凝胶成像仪上观察照相。
1.2.4 数据计算方法与统计处理 统计稳定且易于辨认的差异性条带数,即按同一位置上扩增产物条带的有无
进行统计有带的(包括反复出现的弱带)标记为“1”,无带的标记为“0”。从而获得0,1矩阵。应用Popgen32软
件计算多态位点数、物种水平上和种群水平上的多态位点比率(PPL)、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Nei基因遗
传多样度指数(H)、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基因流(Nm)、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一致度,采用UPGMA进
行聚类分析,获得聚类图。
1)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多态位点百分率PPL是反映居群内变异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某一位点而言,
变异个体的频率大于0.01时,即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高,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
6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1
犘犘犔=(犽/狀)×100%
式中,犽为多态位点数目;狀为所测定位点的总数。
2)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用来计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计算公式为:
犐=-∑狆犻log2狆犻
式中,狆犻是第犻个位点出现的频率。
3)Nei’s基因遗传多样度:Nei将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Ht)划分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和群体间遗传多
样性(Dst):
犎狋=犎狊+犇狊狋
犎犲=∑

犻=1
(1-∑

犻=1
狇2犻)/狀
式中,狇犻为第犻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狀为检测到的位点数,这里的犎犲为总公式,犎狋,犎狊均用此公式计算。
4)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Gst是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比例。
犌狊狋=(犎狋-犎狊)/犎狋=犇狊狋/犎狋
5)基因流(Nm):Nm 为根据遗传分化系数估算的一数值。
犖犿=0.5(1-犌狊狋)/犌狊狋
6)遗传相似系数、遗传一致度(I):2个亲缘关系越近的居群,在所有的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越相近,遗传
一致度接近1;2个亲缘关系越远的居群,在所有的位点上所有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别越大,遗传一致度接近0。
犐=犑犡犢/ 犑犡犑槡 犢
犑犡=(1/狀)∑∑犡犻犼2
犑犢=(1/狀)∑∑犢犻犼2
式中,犡犻犼为犡 群体第犻个位点第犼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犢犻犼为犢 群体第犻个位点第犼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犑犡,犑犢 和
犑犡犢分别是所有位点上犼犡,犼犢 和犼犡犢的算术平均数。这里犼犡=∑犡犻,犼犢=∑犢犻,犼犡犢=∑犡犻犢犻,犡犻,犢犻 分别是犡,犢
群体中的第犻个等位基因。
7)Nei’s遗传距离(D):
犇=-ln犐
式中,犐为遗传一致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比率
12个引物共扩增出6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60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6.96%,物种水平上达到77.68%
(表3)。PCR产物的分子量在500~3000bp,不同引物扩增的多态位点数从4到7不等,形成了带型丰富、片断
大小及其组合不同的电泳图谱(图1和2)。这说明了甘肃红砂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图1 引物犝犅犆840在武威种群中的扩增结果
犉犻犵.1 犐犛犛犚犪犿狆犾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狉犲狊狌犾狋狊狅犳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
犠犠狑犻狋犺狆狉犻犿犲狉犝犅犆840
图2 引物犝犅犆812在酒泉种群中的扩增结果
犉犻犵.2 犐犛犛犚犪犿狆犾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狉犲狊狌犾狋狊狅犳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
犑犙狑犻狋犺狆狉犻犿犲狉犝犅犆812
1~10:红砂材料 Materialsof犚.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M:分子量标准 MarkerⅢ MolecularweightdimensionMarkerⅢ
721第20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1年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分析结果见表3,4和5,各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差异较大(表3),其中JQ的多态位点比
率最高,达到81.16%,GL和RS种群的最低(75.36%),这5个种群的多态性高低为:JQ>WW>ZY>GL和
RS。
2.2 甘肃红砂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
计算得出各种群的Shannon指数(I)的多态性在0.4701~0.5152,平均为0.4893(表3),其中JQ的最高
(0.5152),GL的最低(0.4701),各种群的I大小顺序为:JQ>WW>ZY>RS>GL。H的多态性在0.3281~
0.3617,平均为0.3424,其中JQ的最高(0.3617),GL的最低(0.3281),各种群的大小顺序依次为:JQ>WW
>ZY>RS>GL,综上,P、I与H的计算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在物种水平上,I为0.5429,H为0.3790。2种
多样性指标及多态位点比率指标都表明GL具有相对最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Popgen32软件分析,5个种群
间的Gst及Nm 结果见表4,5个种群总的遗传多样度 Ht=0.3790,种群内遗传多样度 Hs=0.3424,Gst为
0.0964,即9.6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90.3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从表4中可看出,引物不同其
遗传分化系数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引物UBC809的最高,占到15.54%,引物UBC812的最低,为4.63%。基于
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4.6851。
表3 甘肃红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犜犪犫犾犲3 犌犲狀犲狋犻犮犱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犳犻狏犲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犌犪狀狊狌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
种群
Populations
样本数
SimpleNo
位点数
Totalloci
多态位点数
Polymorphicloci
多态位点比率
Proportionofpolymorphicloci(%)
Shannon指数
Shannon’sindex(I)
Nei指数
Nei’index(H)
ZY 10 69 53 76.81 0.4817 0.3368
WW 10 69 55 79.71 0.5085 0.3568
JQ 10 69 56 81.16 0.5152 0.3617
GL 10 69 52 75.36 0.4701 0.3281
RS 10 69 52 75.36 0.4712 0.3287
物种水平Specieslevel 69 60 86.96 0.5429 0.3790
平均 Mean 10 69 55 77.68 0.4893 0.3424
表4 甘肃红砂种群的遗传分化
犜犪犫犾犲4 犌犲狀犲狋犻犮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犻犪狋犻狅狀狊犪犿狅狀犵犳犻狏犲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犌犪狀狊狌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
引物
Primers
样点数
Numbersofsample
size
总基因多样度
Totalgenediversity
(Ht)
种群内基因多样度
Genediversitywithin
population(Hs)
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
Geneticdifferentiationamong
population(Gst)
基因流
Geneflow
(Nm)
   UBC809 50 0.3046 0.2570 0.1554 2.8377
   UBC810 50 0.4110 0.3783 0.0696 15.8620
   UBC811 50 0.4573 0.4063 0.1141 4.9024
   UBC812 50 0.2376 0.2160 0.0463 8.6760
   UBC817 50 0.3645 0.3293 0.1113 8.0949
   UBC825 50 0.3502 0.3000 0.1510 4.5779
   UBC827 50 0.3139 0.2768 0.1248 4.9264
   UBC835 50 0.4081 0.3783 0.0858 7.7258
   UBC836 50 0.4112 0.3584 0.1300 3.6656
   UBC840 50 0.3525 0.3280 0.0743 7.8223
   UBC841 50 0.4465 0.4167 0.0688 15.0570
   UBC881 50 0.4418 0.4088 0.0820 10.7130
平均 Mean 50 0.3790 0.3424 0.0964 4.6851
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0.0279 0.0248
8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1
2.3 甘肃红砂不同种群的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5个种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平均为0.9308,其
中ZY与JQ间的相似系数最高,为0.9632,即这2个
种群具有最高的遗传一致性,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
JQ与RS间的相似系数最低,为0.9064,即这2个种
群具有相对低的遗传一致性,相对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78,其中JQ与ZY
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375。RS与JQ间的遗传
距离最大,为0.0982,同样说明了ZY与JQ两个种群
具有相对高的遗传多样性,JQ与RS具有相对低的遗
传多样性。
根据种群间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对5个种
群进行聚类绘图(图3),大体分为三类群,ZY首先和
JQ相聚,再与 WW 相聚,可认为一类群。GL与其聚
为第2类群,最后与RS聚为第3类群。Mantel检验
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相关性。
表5 甘肃红砂种群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犜犪犫犾犲5 犌犲狀犲狋犻犮犻犱犲狀狋犻狋狔犪狀犱犱犻狊狋犪狀犮犲犫犲狋狑犲犲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犌犪狀狊狌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
种群Population ZY WW JQ GL RS
ZY  0.9422 0.9632 0.9249 0.9079
WW 0.0595  0.9464 0.9383 0.9162
JQ 0.0375 0.0551  0.9375 0.9064
GL 0.0781 0.0637 0.0646  0.9249
RS 0.0966 0.0875 0.0982 0.0781 
 注:上三角是遗传一致度,下三角是遗传距离。
 Note:Nei’sgeneticidentity(abovediagonal)andgeneticdistance
(belowdiagona).
图3 甘肃5个红砂种群的遗传聚类图
犉犻犵.3 犇犲狀犱狉狅犵狉犪犿狅犳犳犻狏犲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犌犪狀狊狌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
3 讨论
3.1 甘肃红砂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Shannon指数是根据King和Schaal方法计算群
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其指数越大,表明群体的
遗传多样性越大[18]。试验表明,ISSR技术在甘肃5
个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确定的ISSR反应体系
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筛选出12个重复性高,条带清
晰的引物共检测到6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60个,
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比率达到77.68%,I为0.5429,H 为0.3790;在种群水平上,多态位点比率为86.96%,I
为0.4893,H为0.3424。各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差异较大,其中JQ的多态位点比率最高,达到81.16%,GL
和RS的最低(75.36%);各种群I的多态性在0.4701(GL)~0.5152(JQ),H在0.3281(GL)~0.3617(JQ)。
多态位点比率、I与H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都说明甘肃5个红砂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各种群的大小
顺序依次为:JQ>WW>ZY>RS>GL。
3.2 甘肃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
Wright[19]认为:当种群Nm>1时,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本研究得出Nm=4.6851>1,说明甘肃5个红砂
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防止了遗传漂变引起的遗传分化。根据 H计算的5个种群的 Ht=0.3790,Hs=
0.3424,Gst在0.0463~0.1554,平均为0.0964,即4.63%~15.5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84.46%~
95.3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从遗传分化系数可看出种群间分化程度远远低于近交物种水平。
种群聚类图显示,遗传距离均较近。这与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有关。从聚类图也可以看出,ZY首先和
JQ相聚,再与 WW相聚,可认为是第1类群。GL再与其聚为第2类群,最后与RS聚为第3类群。这可能与种
群所处生境条件、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等有关,造成有的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其他种群较远。影响种群遗传结构的
因素有很多,如繁育系统、分布范围、生境条件、基因流等,其中基因流被认为是种群遗传结构均质化的主要因素
之一,具有广泛基因流的物种往往比具有有限基因流的物种遗传分化小。Mante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
理距离没有显著相关性。
红砂以有性繁殖为主,雌雄同株,有利于维持个体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促进种群内基因交流,减少遗传
漂变。红砂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进化并积累了较多的遗传变异,以适应各种环境压力。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
的不同,与其种群特征有关。JQ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保护区内的小生境相关,相对适宜的小气候、保护
区内的种群较大、个体数较多可能有利于传粉和繁殖,干扰少而资源保存的较好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多样性。
921第20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1年
参考文献:
[1] ZietkiewiczE,RafalskiA,LabudaD.Genomefingerprintingbysimplesequencerepeat(SSR)anchoredpolymeraschainreac
tionamplification[J].Genomics,1994,20:176183.
[2] 邹喻苹,葛颂,王晓东.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李汝玉,李群,张文兰,等.利用SSR标记进行小麦品种鉴定和新品种保护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6):1417.
[4] 黄福平,梁月荣,陆健良,等.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构建茶树回交1代部分遗传图谱[J].茶叶科学,2006,26(3):
171176.
[5] 王坤,王晓鸣,朱振东,等.以SSR标记对普通菜豆抗炭疽病基因定位[J].作物学报,2009,35(3):432437.
[6] 王丽鸳,刘本英,姜燕华,等.用SSR标记研究茶组植物种间亲缘进化关系[J].茶叶科学,2009,29(5):341346.
[7] 郑轶琦,刘建秀.草坪草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9,18(1):155162.
[8] 尚以顺,杨春燕,钟理.贵州野生匍匐剪股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业学报,2009,18(3):6773.
[9] 唐燕琼,胡新文,郭建春,等.柱花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业学报,2009,18(1):5764.
[10] 朱恭,李正平,王万鹏,等.红砂属植物研究进展[J].甘肃林业科学,2004,29(3):16.
[11] 张颖娟,王玉山.珍稀濒危植物长叶红砂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研究,2008,28(5):568573.
[12] 陈志宏,李晓芳,!旭疆,等.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草业科学,2009,26(5):16.
[13] 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597598.
[14] 马茂华,孔令韶.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的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3):237244.
[15] 肖生春,肖洪浪,宋耀选,等.荒漠植被红砂水热响应的年轮学研究[J].中国沙漠,2006,26(4):548552.
[16] 王万鹏,朱恭,李正平.红砂育苗的土壤水分管理初步研究[J].中国沙漠,2006,26(4):596599.
[17] 曾彦军,王彦荣,张宝林,等.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2,11(2):6671.
[18] 杨传平,魏利,姜静,等.应用ISSR-PCR对西伯利亚1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1):
13.
[19] WrightS.Theshiftingbalancestheoryandmacroevolution[J].AnnualReviewofGenetics,1982,16:119.
犃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犵犲狀犲狋犻犮犱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犻狀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狆狅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犻狀犌犪狀狊狌狌狊犻狀犵犐犛犛犚犿犪狉犽犲狉狊
FENGLiangliang,TANGHong,LIYi,MAYanjun,SUShiping
(ColegeofForestryof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Geneticdiversityandgeneticstructureof5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populationsfrom Gansu(total
about50individuals),wereanalyzedby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markers.Twelvehighlystable
andrepeatableISSRprimers(selectedfrom50primerstested)detectedatotalof69lociofwhich60werepoly
morphic(86.96%ofthetotal).ThePCRproductsrangedfrom500to3000bp.Atthespecieslevel,the
Shannonindex(I)was0.5429,Nei’sgenediversityindex(H)was0.3790,thecoefficientofgenedifferenti
ation(Gst)was0.0964,andthegeneflow(Nm)was4.6851.ThesoftwarePopgen32analysisoftheresults
showedthattherewasmoregeneticdifferentiationwithinpopulationsthanbetweenpopulations.Atthepopu
lationlevel,IandHwere0.4893and0.3424,respectively.Aloftheseresultsshowedthat犚.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
hasahighgeneticdiversityinGansu.Clusteranalysisshowednodirectcorrelationbetweengeneticdistance
andgeographicdistance,suggestingthatgeneticdiversityof犚.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inGansuwaspossiblyrelatedto
speciestraitsandcommunitie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geneticdiversity;geneticdistance
03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