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oplar Transgenic System by Using PMI as Biosafety Selective Marker

利用PMI选择标记进行杨树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6,29(2):221 226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6)02022106
利用 PMI选择标记进行杨树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查 琳1,2,王伟东1,续 晨3,诸葛强1
(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2.无锡市林木种苗管理站,江苏 无锡 214000;
3.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收稿日期:2014121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013AA102703)、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2014DFG3244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PAPD)
作者简介:查 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植物育种。Email:286555337@qq.com
 通讯作者:诸葛强,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植物育种。电话:02585428701Email:qzhuge@njfu.edu.cn
摘要:[目的]利用不同于抗生素的PMI为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转化体系,对杨树进行双抗虫基因(Bt和CpTI)的转
基因研究。建立杨树以 PMI为安全标记基因的转基因体系,为安全、高效的林木转基因育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择已有的转CpTI抗虫基因(利用Kmr选择标记获得)的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Populus×
euramericana‘Nanlin895’)为受体材料,对杨树叶片、叶片分化芽、茎段生根的甘露糖敏感性等筛选优化,采用农杆
菌介导的方法进行双抗虫基因的研究。[结果]较为适合的杨树叶片筛选培养基为:甘露糖8g·L-1和蔗糖22g·
L-1;叶片分化芽筛选培养基为:甘露糖10g·L-1和蔗糖20g·L-1;茎段生根筛选培养基:甘露糖8g·L-1和蔗糖
22g·L-1。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转Bt和CpTI双抗虫基因的植株8株。[结论]初步建立了以PMI为安全标记基因
的杨树转基因体系:确定了PMI筛选的最适选择压,成功构建了含PMI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抗虫表达载体,通过农
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最终获得了转双抗虫基因植株。
关键词:PMI;选择标记;南林895杨;转基因体系;抗虫
中图分类号:S792.119 文献标识码:A
PoplarTransgenicSystembyUsingPMIasBiosafetySelectiveMarker
ZHALin1,2,WANGWei-dong1,XUChen3,ZHUGEQiang1
(1.Co-InnovationCenterforSustainableForestryinSouthernChina,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 210037,Jiangsu,China;
2.WuxiForestSeedandSeedlingAdministration,Wuxi 214000,Jiangsu,China;
3.BioscienceDepartment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Nanjing 2100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UsingthePMIdiferentfromantibioticmarkergeneasselectivemarkergenetostudypoplar
transgenicsystemwithtwoinsectresistantgenes(BtandCpTI)andprovideexperimentaldataforhigheficientand
safetransgenictreebreeding.[Method]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895’geneticalymodifiedbyCpTIob
tainedbyusingKmrselectivemarkerwaschosenasareceipt,andthemannosesensitivityofpoplarleaves,bud
growthandstemrootinginamediumweretestedforstudyingpoplartransgenicsystemwithtwoinsectresistantgenes
bywayofAgrobacterummediatedtransformation.[Result]Thesuitablecompositionforgenetictransformationof
poplarleaveswas:Mannose8g·L-1+Sucrose22g·L-1;forbudgrowth:Mannose10g·L-1+Sucrose20g·
L-1;andforstemrooting:Mannose8g·L-1+Sucrose22g·L-1.Basedontheresults,eighttransgenicplants
withBtandCpTIgenesweobtained.[Conclusion]Thetransgenicsystemofpoplarwasinitialyestablishedbyuse
ofbiosafetyselectivemarkerPMI.Thebestselectionpressurewasdetermined.Theplantantiinsectexpressionvec
torcontainingPMIselectivemarkergenewasestablished,andthetransgenicpoplarwithtwoinsectresistantgenes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wasobtainedbyAgrobacterummediatedtransformation.
Keywords:PMI;selectivemarker;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895';transgenicsystem;insectresistance
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转基因物种的应用
日益增加,转基因物种释放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
野生植物中,或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
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基因工程中普遍使用的选择
标记基因是否安全以及转基因物种中的选择标记是
否会对环境产生潜在的负面效应。这些问题已成为
当今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1]。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hosphomannoseisomerase,
PMI)基因编码可将6磷酸甘露糖转变为6磷酸果
糖的6磷酸甘露糖转移酶。在加有甘露糖的选择培
养基上,植物内源己糖激酶催化甘露糖磷酸化为6
磷酸甘露糖,而非转化细胞由于不具备磷酸甘露糖
异构酶基因,不能利用6磷酸甘露糖,因而植物细胞
缺少提供生长的碳源,导致生长停滞。而含有 PMI
基因的转化细胞能催化6磷酸甘露糖转变为6磷酸
果糖,为细胞正常生长提供碳源。因此,在加有适当
量甘露糖的选择培养基上只有转化细胞(已整合
PMI基因)才能正常生长,而非转化细胞因缺乏碳
源,生长逐渐停滞被淘汰[2]。据以 PMI为选择标记
的转基因甜菜[3]、拟南芥[4]、玉米[5]、小麦[6]中 PMI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敏感性评估
$
毒性测试
$
农艺性状
$
组成分析等方面的安全性评价,认为
PMI作为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转化筛选体系对人体
健康和环境是安全的。
杨树作为林木植物的模式树种,利用PMI为选
择标记基因对其进行的遗传转化研究在国内外尚未
见报导。为检证采用 PMI为选择标记开展杨树转
基因研究的可行性,本研究以获得的转CpTI抗虫基
因的南林895杨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
法,利用不同于抗生素的 PMI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
转化体系,进行双抗虫基因(Bt和CpTI)的转基因研
究,建立杨树以 PMI为安全标记基因的转基因体
系,为安全、高效的林木转基因育种研究提供实验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材料为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
lin895’)已转 CpTI抗虫基因的无菌苗,该植株利用
Kmr选择标记获得[7]。农杆菌 EHA105为实验室保
存,含PMI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载体pNOV2819由美
国Novartis公司惠赠(图1)、含 Bt抗虫基因的载体
pBI1212k由中国林科院卢孟柱研究员惠赠(图2)。
图1 质粒pNOV2819
图2 质粒pBI1212k
甘露糖购自南京Sunshine有限公司。各种限制
性内切酶购自 TaKaRa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
Axygen公司,引物合成和 DNA测序由 Invitrogen公
司完成。
1.2 甘露糖选择压的确定
1.2.1 叶片分化的甘露糖敏感性试验 选取南林
895杨(已转CpTI)无菌苗,取上部第3 5叶片,剪
去叶边缘,去除主叶脉,剪成0.5 1.0cm2小片,叶
片的近轴面接触甘露糖分化筛选培养基,培养基的
浓度各异[1,8],设置16个浓度梯度分别为:甘露糖+
蔗糖 =0+30,2+28,4+26,6+24,8+22,10+20,
12+18,14+16,16+14,18+12,20+10,22+8,24
+6,26+4,28+2,30+0(g·L-1)。
每一浓度梯度共处理 12个叶片,叶片背面朝
下,在温度为(25±2)℃,12h光/暗周期,光照度1
500 2000lax的条件下培养,4周后观察叶片的分
化生长状态。
222
第2期 查 琳,等:利用PMI选择标记进行杨树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1.2.2 叶片分化芽的甘露糖敏感性试验 待叶片
分化的不定芽长至1.5cm高时,选择生长状态良
好,大小一致的不定芽,置于含有不同浓度PMI的叶
片分化芽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根据预筛选结果设置
6种不同PMI浓度梯度分别为:甘露糖 +蔗糖 =0
+30,2+28,4+26,6+24,8+22,10+20(g·
L-1)。每处理5瓶,每瓶2个不定芽。3周后观察
叶片分化芽状态,统计不定芽生长率。
1.2.3 茎段生根的甘露糖敏感性试验 选取组培
苗生长一致的健壮茎段,切成3cm长,接种在不同
浓度PMI的生根培养基上,根据预筛选情况,设置6
种不同PMI浓度梯度分别为甘露糖 +蔗糖 =0+
30,2+28,4+26,6+24,8+22,10+20(g·L-1)。
每处理5瓶,每瓶2个茎段。3周后观察茎段生根及
生长状况,以确定生根筛选培养时 PMI最适选择压
浓度。
1.3 含 PMI选择标记植物抗虫基因表达载体的
构建
1.3.1 含 Bt基因的 DNA片段扩增及测序分析 
以含有cry3Aa基因的克隆载体为模板,采用增加了
酶切位点HindII和 SalI的引物 Btupperyao3:5′
AAGCTTGTGTGGAATTGTGAGCGGATAAC
3′;35SNOSlower:5′CTGGTCGACTTCGATCTA
GTAACATAGATG3′,对目的片段 CAMV35SBt
NOS进行 PCR扩增。扩增出目的条带,大小在
3000bp左右。
将PCR回收产物连接 T载体 PMD19上,得到
载体 PMD1935SBtNOS。经过转化,蓝白斑筛选,
选择白斑进行摇菌,通过酶切鉴定转化子。将阳性
克隆测序,再利用BLAST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相似
性比较。经测序认为正确后,进行下一步的酶切。
1.3.2 酶切与连接 将 PMD1935SBtNOS采用
HindII和SalI进行双酶切,回收纯化目的片段,连
接到利用相同双酶切的pNOV2819大片段中。连接
产物 转 化 大 肠 杆 菌,进 行 酶 切 来 确 定 载 体
pNOV2819Bt是否构建成功。
1.3.3 农杆菌转化与保菌 提取 pNOV2819Bt,将
其转入农杆菌EHA105,经PCR及酶切鉴定后,将菌
株pNOV2819Bt(EHA105)进行保菌。
1.4 pNOV2819Bt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南林895杨
(已转CpTI基因)
  将预培养的南林895杨外植体放入已稀释的
农杆菌菌液中浸染,期间不断轻轻摇动,用干燥无
菌滤纸将叶盘表面多余菌液吸去,置于暗箱 3d
后,放到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共培养。共培养 4d
后,先用加有头孢的无菌水(200mg·mL-1)冲洗
3次,再用无菌水冲洗2次,以去除农杆菌,并转移
到叶盘分化筛选培养基中。叶盘放到分化筛选培
养基上后,两周更换培养基,直至分化出可见的抗
性芽(转化率 =抗性芽分化叶盘数/总叶盘数);当
叶盘上长出不定芽时,将其转入芽伸长筛选培养基
上;待抗性芽长至1cm左右,须将每个抗性芽独立
接入芽伸长培养基上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芽移
入壮苗筛选培养基上培养直至长到2cm左右,移
入生根筛选培养基。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用加有
头孢的无菌水冲洗,及时更换培养基。培养过程培
养条件为:温度为 22℃,光照 4000lax,光照时间
16h·d-1的温室。
1.5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分别选取经 PMI筛选获得的双抗虫基因南林
895杨植株叶片,提取基因组 DNA进行 PCR检测。
Bt基因的引物为:Upper:5′CGCTATTCCTCTTTT
GGCAG3′;Lower:5′GAAATTCGCGGTACCCAC
TA3′。CpTI基因的引物为:Primer1:5′AGAGGC
TATTCGGCTATGACTGG3′;Primer2:5′ATC
GCCATGGGTCACGACGAGAT3′。以质粒 DNA
为阳性对照,未转化的植株 DNA为阴性对照。扩增
Bt基因的反应体系(20μL),PCR反应条件为:94℃
3min预变性后,94℃ 30s,60℃ 30s,72℃ 45s,共
34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扩增 CpTI基因
的反应体系(20μL),PCR反应条件为:94℃ 3min
预变性后,94℃ 30s,55℃ 30s,72℃ 45s,共34个
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PMI筛选最适选择压的确定
2.1.1 叶片分化筛选抗性芽 PMI最适选择压的确
定 在行农杆菌侵染之前,对外植体进行抗生素的
敏感性测定是必要的,一般认为附加一定浓度的筛
选培养基中存活下来的细胞可初步认为是转化体。
不同甘露糖浓度对外植体芽分化的影响不同,在续
晨[1]基础上,设置了不同的甘露糖和蔗糖浓度,来确
定叶片分化PMI的临界浓度,筛选出转化芽,PMI对
叶片分化的影响见表1(其中分化系数=总芽数/有
芽叶片数)。
从表1可以看出,甘露糖对转基因杨树的叶片
32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表1 甘露糖浓度对杨树叶片分化的影响
甘露糖/
(g·L-1)
蔗糖/
(g·L-1)
参试叶
片数/个
有芽叶
片数/个
总芽
数/个
叶片分
化率/%
分化系
数/%
0 30 12 12 220 100 18.3
2 28 12 12 157 100 13.1
4 26 12 12 71 100 5.9
6 24 12 10 19 83 1.7
8 22 12 0 0 0 0
10 20 12 0 0 0 0
12 18 12 0 0 0 0
14 16 12 0 0 0 0
16 14 12 0 0 0 0
18 12 12 0 0 0 0
20 10 12 0 0 0 0
22 8 12 0 0 0 0
24 6 12 0 0 0 0
26 4 12 0 0 0 0
28 2 12 0 0 0 0
30 0 12 0 0 0 0
分化有显著影响。在甘露糖为6g·L-1时仍有83%
的叶片能够分化,但分化系数却显著降低,总芽数明
显减少。经过约半个月的观察发现,甘露糖为8g·
L-1时没有芽分化,叶片呈黄绿色,而甘露糖为10g
·L-1时叶片边缘已经褐化,甘露糖为16g·L-1及
以上时叶片整个全部褐化死亡。随着甘露糖浓度的
增加,芽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可能是甘露糖对外
植体产生拮抗作用。当甘露糖浓度为8g·L-1时,
完全不分化,因此该浓度为南林895杨叶片分化的
本底临界浓度。结果显示采用甘露糖8g·L-1+蔗
糖22g·L-1作为南林895杨筛选浓度较为理想。
2.1.2 叶片分化芽筛选时 PMI最适选择压的确定
 将由叶片分化的不定芽接种到含有不同甘露糖浓
度的叶片分化芽培养基上,培养3周左右时,可观察
到不同甘露糖浓度对不定芽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甘露糖为8g·L-1时叶片分化芽生
长状态良好,其中甘露糖分别为0、2、4、6、8g·L-1
浓度时几乎都发生芽生长,差异不是很明显,但甘露
糖为10g·L-1开始,芽长势不好。因此,选择甘露
糖10g·L-1+蔗糖20g·L-1作为筛选叶片分化芽
培养基。
2.1.3 茎段生根筛选 PMI最适选择压的确定 转
化植株在生长和扩繁过程中必须加入选择筛选标
记,不加或加入的量较少,可能会造成目的基因丢
失,但如果过量,会抑制转化植株生长甚至造成死
亡。当甘露糖为0g·L-1时,培养约一周茎段的基
部就膨大,并很快产生不定根,根系特别发达。当甘
露糖为2g·L-1时,茎段基部也快速膨大,根系呈星
状,生长旺盛;但随甘露糖浓度的增加,生根率明显
下降,并且根的生长状况越来越差(图3)。结果显
示(表3)采用甘露糖8g·L-1+蔗糖22g·L-1作
为南林895杨的筛选生根浓度较为理想。
表2 甘露糖浓度对杨树叶片分化芽的影响
甘露糖/
(g·L-1)
蔗糖/
(g·L-1)
参试芽
数/个
叶片分化
芽数/个
芽生长
率/%
芽的生长
情况
0 30 10 10 100 芽生长状态良好
2 28 10 10 100 芽生长状态良好
4 26 10 10 100 芽生长状态良好
6 24 10 10 100 芽生长状态良好
8 22 10 10 80 芽生长状态良好
10 20 10 0 0
芽生长状态不好,几
乎不生长
12 18 10 0 0
芽生长状态不好,几
乎不生长
14 16 10 0 0
芽生长状态不好,几
乎不生长
注:(1)甘露糖为0g·L-1时生根情况(2)甘露糖为2g·L-1时生
根情况(3)甘露糖为4g·L-1时生根情况(4)甘露糖为6g·L-1
时生根情况(5)甘露糖为8g·L-1时生根情况
图3 不同甘露糖浓度对茎段生根的影响
表3 甘露糖浓度对杨树茎段生根的影响
甘露糖/
(g·L-1)
蔗糖/
(g·L-1)
茎段
数/个
生根
数/个
生根
率/%
茎段生根及
生长情况
0 30 10 10 100
生长旺盛,根系
发达,呈星状
2 28 10 10 100
生长旺盛,
根系呈星状
4 26 10 8 80
生长良好,根系
一部分呈星状,
一部分呈放射状
6 24 10 5 50
一部分生根,
茎段基部膨大
8 22 10 0 0
生长受抑制,茎段
几部不膨大
422
第2期 查 琳,等:利用PMI选择标记进行杨树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2.2 含PMI选择标记基因植物抗虫表达载体构建
2.2.1 含Bt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以含有
cry3Aa基因的克隆载体为模板,采用增加了酶切位
点 HindII和 SalI的引物 Btupperyao3和 35S
NOSlower,对目的片段 CaMV35SBtNOS进行 PCR
扩增。扩增获得了目的条带,大小在3000bp左右,
与预期一致(图4)。
注:M:plusDL2000;1:Bt基因表达盒
图4 Bt基因表达盒的PCR扩增结果
将PCR扩增片段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进行
比对,发现它与 Bt886Cry3Aa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
达99%,表明扩增出的条带应是Bt基因表达盒。
2.2.2 酶切和连接 将获得的载体PMD1935SBt
NOS采用HindII和SalI进行双酶切,回收纯化目
的片段,连接到利用相同双酶切的 pNOV2819大片
段中。构建了 pNOV2819Bt的植物表达载体(图
5),可以用于植物遗传转化。
注:M:1KbDNALadder;1 4:pNOV2819Bt转化子
图5 pNOV2819Bt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2.3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2.3.1 菌液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 采用分光光度
计测定农杆菌的浓度,设置 OD值为0.5、1.0、1.5
三个梯度来研究农杆菌侵染适宜的浓度。通过试验
发现,OD值达到1.5时,菌液中有大量的白色絮状
沉淀,说明农杆菌进入生长平台期,开始有大量菌死
亡,转化率也大大降低。而 OD值在0.5时,菌液较
清澈,不混浊,且后期统计的转化率非常低。OD值
为1.0时,菌液混浊,后期统计的转化率比其他两个
浓度要高的多。
2.3.2 转基因杨树的获得 载体 pNOV2819Bt利
用农杆菌EHA105介导,共转化法转化南林895杨。
统计其转化叶盘在筛选培养基上分化产生的抗性芽
数量。转化率评价指标为筛选培养基上培养 30d
后产生抗性芽的外植体数。各次转化的分化情况统
计结果如表4。
表4 转化效率
转化次数 总叶盘数/个 分化叶盘数/个 转化率/%
1 75 12 16.00
2 79 15 18.99
3 68 10 14.71
4 82 19 23.17
5 99 21 21.21
6 73 8 10.96
7 78 11 14.10
8 89 7 7.86
9 87 13 14.94
10 71 18 25.35
11 65 12 18.46
12 72 10 13.89
从表4可知,每次转化效率都不同,所受影响因
素很多。平均转化率为16.64%。
2.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所用的转CpTI基因植株经多次继代后,可能会
导致原有基因的逃逸。在利用 PMI作为选择标记
基因进行双抗虫基因(Bt和 CpTI)的遗传转化前需
进行分析筛选(图6)。
注:M:MarkerⅢ;CK+:质粒 pFZY1(阳性对照);CK:非转化植株
(阴性对照);1 8:部分转化植株)
图6 部分转CpTI植株的PCR检测
通过PCR分析(图7),初步证明Bt基因已转入
杨树基因组中,并获得了一批转双抗虫基因(Bt和
CpTI)的杨树植株。
3 讨论
含PMI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抗虫表达载体
pNOV2819Bt的构建采用了先克隆出含 Bt基因的
表达盒,经测序后获得了 Bt基因的序列,再酶切连
接的方法。采用这一构建路线的原因是如果采用直
接酶切的方法,存在不精确的情况,有可能会影响到
52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注:M:MarkerⅢ;CK+:质粒 pNOV2819Bt(阳性对照);CK:非
转化植株(阴性对照);1 8:转化植株
图7 转Bt植株的PCR检测
连接,因此,将启动子、终止子和基因片段一起插入
pNOV2819载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杨树作为木本植物,其生根时间和难度远远大
于一些农作物[9-10]、草本植物[11]和花卉[12]。采用
传统的抗生素或除草剂等筛选方法获得的转基因芽
再生根相当困难,而甘露糖筛选从原理上是促进生
根,对转基因芽生根能力的抑制要减少许多,能够在
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得到更多数量的转基因苗。
PMI作为一种正向筛选标记基因,它不同于大
多数抗生素和除草剂等负筛选标记,对植物没有直
接的毒害作用,而是作为一种额外的糖源,转化细胞
可以将甘露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并继续代谢为细
胞提供能量,因此表现为生长方面的优势[13]。而非
转化细胞由于没有 PMI基因催化后的产物6磷酸
甘露糖,因而不能利用甘露糖作为碳源,生长受抑停
止。近年来,该筛选体系已成功应用于甜菜[3]、拟南
芥[4]、玉米[5]、小麦[6]等植物的遗传转化。因此甘
露糖筛选体系是较理想的遗传转化选择系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此系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用此系统进行筛选[14]。
如甘露糖对烟草没有筛选作用,通过试验发现烟草
叶片对甘露糖不敏感。不同植物对甘露糖有不同的
敏感性。可能的原因是:植物中的新陈代谢途径相
当复杂,不同植物新陈代谢途径差异较大,有些植物
可能缺少将甘露糖转变为6磷酸甘露糖的酶。此
外,甘露糖是糖蛋白和细胞壁的重要糖分子,有些植
物可以利用1磷酸甘露糖合成糖蛋白、细胞壁中的
多糖物质、维生素 C等。有些植物也可能有自身的
酶将 6磷酸甘露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如 PMM。
如果植物中内源的甘露糖酶活性太高,则植物可能
不会对甘露糖敏感。因此,有些植物不适用甘露糖
做筛选剂[15]。
4 结论
研究首次建立了 PMI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杨树
转基因筛选体系,确定了 PMI筛选的最适选择压,
成功构建了含 PMI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抗虫表达
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杨
树,为安全、高效的杨树转基因育种研究提供了实验
依据。
参考文献:
[1]续 晨,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选择标记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导师:诸葛强,2005:1-60.
[2]ReedJ.,PrivalelM.,PowelL.etal.Phosphomannoseisomerase:an
eficientselectablemarkerforplanttransformation[J].InVitroCel
DevBoilPlant,2001,37:127-132.
[3]JoersboM.,DonaldsonI.,KreibergJ.,etal.Analysisofmannosese
lectionusedfortransformationofsugarbeet[J].MolecularBreed
ing,1998,4(2):111-117.
[4]ToddR.,TagueB.W.Phosphomannoseisomerase:Aversatilese
lectablemarkerforArobidopsisthalianagerm1inetransformation,
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s[J]2001,19:307-319.
[5]NegrotoD.,JoleyM.,BeerS.,etal.Theuseofphosphomannose
isomeraseasaselectablemarkertorecovertransgenicmaizeplantvia
Agrobacteriumtransformation,PlantCelReports[J]2000,19(8):
798-803.
[6]WrightM.,DawsonJ.,DunderE.,etal.Eficientbiolistictrans
formationofmaizeandwheatusingthephosphomannoseisomerase
gene,pmiastheselectablemarker,PlantCelReports[J]2001,20
(5):429-436.
[7]诸葛强,房 丹,李秀芬,等.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转抗虫基
因(Bt和 CpTI)的研究,分子植物育种[J]2006,4(6):819
-824.
[8]杨彩云,尹伟伦,夏新莉.甘露糖正向筛选体系的建立及在拟南
芥遗传转化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9,7(6):1120
-1129.
[9]王彩芬,付永彩,朱作峰,等.水稻遗传转化甘露糖安全筛选体
系的建立[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41-45.
[10]黄 皓,雷建军,曹必好,等.利用 pmi作为筛选基因对辣椒进
行Bt基因转化的研究[J]辣椒杂志,2013,(2):23-28.
[11]高世武,阙友雄,郭晋隆,等.甘露糖筛选系统的建立及在甘蔗
转基因中的应用[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5):789-796.
[12]成丽娜,魏 倩,MuhammadImtiaz,等.转基因育种技术在菊花
性状改良中的应用进展[J]园艺学报,2013(9):1813-1825.
[13]WeisserP.,KramerR.,SprengerG.AExpressionoftheEsche
richiacolipmigene,encodingphosphomannoseisomeraseinZy
momonasmobilis,leadstoutilizationofmannoseasanovelgrowth
substrate,whichcanbeusedasaselectivemarker[J]Applied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1996,62(11):4155-4161.
[14]KimJ.Y.,JungM.,KimH.S.,etal.Anewselectionsystemfor
pepperregenerationbymannose[J]J.PlantBiotechnology,
2002,4(3):129-134.
[15]续 晨,王伟东,查 琳,等.转基因林木中安全标记基因的研
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8,6(5):954-958.
(责任编辑:张 研)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