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6,29(2):221 226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6)02022106
利用 PMI选择标记进行杨树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查 琳1,2,王伟东1,续 晨3,诸葛强1
(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2.无锡市林木种苗管理站,江苏 无锡 214000;
3.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收稿日期:2014121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013AA102703)、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2014DFG3244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PAPD)
作者简介:查 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植物育种。Email:286555337@qq.com
通讯作者:诸葛强,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植物育种。电话:02585428701Email:qzhuge@njfu.edu.cn
摘要:[目的]利用不同于抗生素的PMI为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转化体系,对杨树进行双抗虫基因(Bt和CpTI)的转
基因研究。建立杨树以 PMI为安全标记基因的转基因体系,为安全、高效的林木转基因育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择已有的转CpTI抗虫基因(利用Kmr选择标记获得)的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Populus×
euramericana‘Nanlin895’)为受体材料,对杨树叶片、叶片分化芽、茎段生根的甘露糖敏感性等筛选优化,采用农杆
菌介导的方法进行双抗虫基因的研究。[结果]较为适合的杨树叶片筛选培养基为:甘露糖8g·L-1和蔗糖22g·
L-1;叶片分化芽筛选培养基为:甘露糖10g·L-1和蔗糖20g·L-1;茎段生根筛选培养基:甘露糖8g·L-1和蔗糖
22g·L-1。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转Bt和CpTI双抗虫基因的植株8株。[结论]初步建立了以PMI为安全标记基因
的杨树转基因体系:确定了PMI筛选的最适选择压,成功构建了含PMI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抗虫表达载体,通过农
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最终获得了转双抗虫基因植株。
关键词:PMI;选择标记;南林895杨;转基因体系;抗虫
中图分类号:S792.119 文献标识码:A
PoplarTransgenicSystembyUsingPMIasBiosafetySelectiveMarker
ZHALin1,2,WANGWei-dong1,XUChen3,ZHUGEQiang1
(1.Co-InnovationCenterforSustainableForestryinSouthernChina,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 210037,Jiangsu,China;
2.WuxiForestSeedandSeedlingAdministration,Wuxi 214000,Jiangsu,China;
3.BioscienceDepartment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Nanjing 2100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UsingthePMIdiferentfromantibioticmarkergeneasselectivemarkergenetostudypoplar
transgenicsystemwithtwoinsectresistantgenes(BtandCpTI)andprovideexperimentaldataforhigheficientand
safetransgenictreebreeding.[Method]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895’geneticalymodifiedbyCpTIob
tainedbyusingKmrselectivemarkerwaschosenasareceipt,andthemannosesensitivityofpoplarleaves,bud
growthandstemrootinginamediumweretestedforstudyingpoplartransgenicsystemwithtwoinsectresistantgenes
bywayofAgrobacterummediatedtransformation.[Result]Thesuitablecompositionforgenetictransformationof
poplarleaveswas:Mannose8g·L-1+Sucrose22g·L-1;forbudgrowth:Mannose10g·L-1+Sucrose20g·
L-1;andforstemrooting:Mannose8g·L-1+Sucrose22g·L-1.Basedontheresults,eighttransgenicplants
withBtandCpTIgenesweobtained.[Conclusion]Thetransgenicsystemofpoplarwasinitialyestablishedbyuse
ofbiosafetyselectivemarkerPMI.Thebestselectionpressurewasdetermined.Theplantantiinsectexpressionvec
torcontainingPMIselectivemarkergenewasestablished,andthetransgenicpoplarwithtwoinsectresistantgenes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wasobtainedbyAgrobacterummediatedtransformation.
Keywords:PMI;selectivemarker;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895';transgenicsystem;insectresistance
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转基因物种的应用
日益增加,转基因物种释放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
野生植物中,或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
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基因工程中普遍使用的选择
标记基因是否安全以及转基因物种中的选择标记是
否会对环境产生潜在的负面效应。这些问题已成为
当今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1]。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hosphomannoseisomerase,
PMI)基因编码可将6磷酸甘露糖转变为6磷酸果
糖的6磷酸甘露糖转移酶。在加有甘露糖的选择培
养基上,植物内源己糖激酶催化甘露糖磷酸化为6
磷酸甘露糖,而非转化细胞由于不具备磷酸甘露糖
异构酶基因,不能利用6磷酸甘露糖,因而植物细胞
缺少提供生长的碳源,导致生长停滞。而含有 PMI
基因的转化细胞能催化6磷酸甘露糖转变为6磷酸
果糖,为细胞正常生长提供碳源。因此,在加有适当
量甘露糖的选择培养基上只有转化细胞(已整合
PMI基因)才能正常生长,而非转化细胞因缺乏碳
源,生长逐渐停滞被淘汰[2]。据以 PMI为选择标记
的转基因甜菜[3]、拟南芥[4]、玉米[5]、小麦[6]中 PMI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敏感性评估
$
毒性测试
$
农艺性状
$
组成分析等方面的安全性评价,认为
PMI作为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转化筛选体系对人体
健康和环境是安全的。
杨树作为林木植物的模式树种,利用PMI为选
择标记基因对其进行的遗传转化研究在国内外尚未
见报导。为检证采用 PMI为选择标记开展杨树转
基因研究的可行性,本研究以获得的转CpTI抗虫基
因的南林895杨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
法,利用不同于抗生素的 PMI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
转化体系,进行双抗虫基因(Bt和CpTI)的转基因研
究,建立杨树以 PMI为安全标记基因的转基因体
系,为安全、高效的林木转基因育种研究提供实验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材料为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
lin895’)已转 CpTI抗虫基因的无菌苗,该植株利用
Kmr选择标记获得[7]。农杆菌 EHA105为实验室保
存,含PMI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载体pNOV2819由美
国Novartis公司惠赠(图1)、含 Bt抗虫基因的载体
pBI1212k由中国林科院卢孟柱研究员惠赠(图2)。
图1 质粒pNOV2819
图2 质粒pBI1212k
甘露糖购自南京Sunshine有限公司。各种限制
性内切酶购自 TaKaRa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
Axygen公司,引物合成和 DNA测序由 Invitrogen公
司完成。
1.2 甘露糖选择压的确定
1.2.1 叶片分化的甘露糖敏感性试验 选取南林
895杨(已转CpTI)无菌苗,取上部第3 5叶片,剪
去叶边缘,去除主叶脉,剪成0.5 1.0cm2小片,叶
片的近轴面接触甘露糖分化筛选培养基,培养基的
浓度各异[1,8],设置16个浓度梯度分别为:甘露糖+
蔗糖 =0+30,2+28,4+26,6+24,8+22,10+20,
12+18,14+16,16+14,18+12,20+10,22+8,24
+6,26+4,28+2,30+0(g·L-1)。
每一浓度梯度共处理 12个叶片,叶片背面朝
下,在温度为(25±2)℃,12h光/暗周期,光照度1
500 2000lax的条件下培养,4周后观察叶片的分
化生长状态。
222
第2期 查 琳,等:利用PMI选择标记进行杨树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1.2.2 叶片分化芽的甘露糖敏感性试验 待叶片
分化的不定芽长至1.5cm高时,选择生长状态良
好,大小一致的不定芽,置于含有不同浓度PMI的叶
片分化芽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根据预筛选结果设置
6种不同PMI浓度梯度分别为:甘露糖 +蔗糖 =0
+30,2+28,4+26,6+24,8+22,10+20(g·
L-1)。每处理5瓶,每瓶2个不定芽。3周后观察
叶片分化芽状态,统计不定芽生长率。
1.2.3 茎段生根的甘露糖敏感性试验 选取组培
苗生长一致的健壮茎段,切成3cm长,接种在不同
浓度PMI的生根培养基上,根据预筛选情况,设置6
种不同PMI浓度梯度分别为甘露糖 +蔗糖 =0+
30,2+28,4+26,6+24,8+22,10+20(g·L-1)。
每处理5瓶,每瓶2个茎段。3周后观察茎段生根及
生长状况,以确定生根筛选培养时 PMI最适选择压
浓度。
1.3 含 PMI选择标记植物抗虫基因表达载体的
构建
1.3.1 含 Bt基因的 DNA片段扩增及测序分析
以含有cry3Aa基因的克隆载体为模板,采用增加了
酶切位点HindII和 SalI的引物 Btupperyao3:5′
AAGCTTGTGTGGAATTGTGAGCGGATAAC
3′;35SNOSlower:5′CTGGTCGACTTCGATCTA
GTAACATAGATG3′,对目的片段 CAMV35SBt
NOS进行 PCR扩增。扩增出目的条带,大小在
3000bp左右。
将PCR回收产物连接 T载体 PMD19上,得到
载体 PMD1935SBtNOS。经过转化,蓝白斑筛选,
选择白斑进行摇菌,通过酶切鉴定转化子。将阳性
克隆测序,再利用BLAST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相似
性比较。经测序认为正确后,进行下一步的酶切。
1.3.2 酶切与连接 将 PMD1935SBtNOS采用
HindII和SalI进行双酶切,回收纯化目的片段,连
接到利用相同双酶切的pNOV2819大片段中。连接
产物 转 化 大 肠 杆 菌,进 行 酶 切 来 确 定 载 体
pNOV2819Bt是否构建成功。
1.3.3 农杆菌转化与保菌 提取 pNOV2819Bt,将
其转入农杆菌EHA105,经PCR及酶切鉴定后,将菌
株pNOV2819Bt(EHA105)进行保菌。
1.4 pNOV2819Bt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南林895杨
(已转CpTI基因)
将预培养的南林895杨外植体放入已稀释的
农杆菌菌液中浸染,期间不断轻轻摇动,用干燥无
菌滤纸将叶盘表面多余菌液吸去,置于暗箱 3d
后,放到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共培养。共培养 4d
后,先用加有头孢的无菌水(200mg·mL-1)冲洗
3次,再用无菌水冲洗2次,以去除农杆菌,并转移
到叶盘分化筛选培养基中。叶盘放到分化筛选培
养基上后,两周更换培养基,直至分化出可见的抗
性芽(转化率 =抗性芽分化叶盘数/总叶盘数);当
叶盘上长出不定芽时,将其转入芽伸长筛选培养基
上;待抗性芽长至1cm左右,须将每个抗性芽独立
接入芽伸长培养基上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芽移
入壮苗筛选培养基上培养直至长到2cm左右,移
入生根筛选培养基。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用加有
头孢的无菌水冲洗,及时更换培养基。培养过程培
养条件为:温度为 22℃,光照 4000lax,光照时间
16h·d-1的温室。
1.5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分别选取经 PMI筛选获得的双抗虫基因南林
895杨植株叶片,提取基因组 DNA进行 PCR检测。
Bt基因的引物为:Upper:5′CGCTATTCCTCTTTT
GGCAG3′;Lower:5′GAAATTCGCGGTACCCAC
TA3′。CpTI基因的引物为:Primer1:5′AGAGGC
TATTCGGCTATGACTGG3′;Primer2:5′ATC
GCCATGGGTCACGACGAGAT3′。以质粒 DNA
为阳性对照,未转化的植株 DNA为阴性对照。扩增
Bt基因的反应体系(20μL),PCR反应条件为:94℃
3min预变性后,94℃ 30s,60℃ 30s,72℃ 45s,共
34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扩增 CpTI基因
的反应体系(20μL),PCR反应条件为:94℃ 3min
预变性后,94℃ 30s,55℃ 30s,72℃ 45s,共34个
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PMI筛选最适选择压的确定
2.1.1 叶片分化筛选抗性芽 PMI最适选择压的确
定 在行农杆菌侵染之前,对外植体进行抗生素的
敏感性测定是必要的,一般认为附加一定浓度的筛
选培养基中存活下来的细胞可初步认为是转化体。
不同甘露糖浓度对外植体芽分化的影响不同,在续
晨[1]基础上,设置了不同的甘露糖和蔗糖浓度,来确
定叶片分化PMI的临界浓度,筛选出转化芽,PMI对
叶片分化的影响见表1(其中分化系数=总芽数/有
芽叶片数)。
从表1可以看出,甘露糖对转基因杨树的叶片
32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表1 甘露糖浓度对杨树叶片分化的影响
甘露糖/
(g·L-1)
蔗糖/
(g·L-1)
参试叶
片数/个
有芽叶
片数/个
总芽
数/个
叶片分
化率/%
分化系
数/%
0 30 12 12 220 100 18.3
2 28 12 12 157 100 13.1
4 26 12 12 71 100 5.9
6 24 12 10 19 83 1.7
8 22 12 0 0 0 0
10 20 12 0 0 0 0
12 18 12 0 0 0 0
14 16 12 0 0 0 0
16 14 12 0 0 0 0
18 12 12 0 0 0 0
20 10 12 0 0 0 0
22 8 12 0 0 0 0
24 6 12 0 0 0 0
26 4 12 0 0 0 0
28 2 12 0 0 0 0
30 0 12 0 0 0 0
分化有显著影响。在甘露糖为6g·L-1时仍有83%
的叶片能够分化,但分化系数却显著降低,总芽数明
显减少。经过约半个月的观察发现,甘露糖为8g·
L-1时没有芽分化,叶片呈黄绿色,而甘露糖为10g
·L-1时叶片边缘已经褐化,甘露糖为16g·L-1及
以上时叶片整个全部褐化死亡。随着甘露糖浓度的
增加,芽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可能是甘露糖对外
植体产生拮抗作用。当甘露糖浓度为8g·L-1时,
完全不分化,因此该浓度为南林895杨叶片分化的
本底临界浓度。结果显示采用甘露糖8g·L-1+蔗
糖22g·L-1作为南林895杨筛选浓度较为理想。
2.1.2 叶片分化芽筛选时 PMI最适选择压的确定
将由叶片分化的不定芽接种到含有不同甘露糖浓
度的叶片分化芽培养基上,培养3周左右时,可观察
到不同甘露糖浓度对不定芽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甘露糖为8g·L-1时叶片分化芽生
长状态良好,其中甘露糖分别为0、2、4、6、8g·L-1
浓度时几乎都发生芽生长,差异不是很明显,但甘露
糖为10g·L-1开始,芽长势不好。因此,选择甘露
糖10g·L-1+蔗糖20g·L-1作为筛选叶片分化芽
培养基。
2.1.3 茎段生根筛选 PMI最适选择压的确定 转
化植株在生长和扩繁过程中必须加入选择筛选标
记,不加或加入的量较少,可能会造成目的基因丢
失,但如果过量,会抑制转化植株生长甚至造成死
亡。当甘露糖为0g·L-1时,培养约一周茎段的基
部就膨大,并很快产生不定根,根系特别发达。当甘
露糖为2g·L-1时,茎段基部也快速膨大,根系呈星
状,生长旺盛;但随甘露糖浓度的增加,生根率明显
下降,并且根的生长状况越来越差(图3)。结果显
示(表3)采用甘露糖8g·L-1+蔗糖22g·L-1作
为南林895杨的筛选生根浓度较为理想。
表2 甘露糖浓度对杨树叶片分化芽的影响
甘露糖/
(g·L-1)
蔗糖/
(g·L-1)
参试芽
数/个
叶片分化
芽数/个
芽生长
率/%
芽的生长
情况
0 30 10 10 100 芽生长状态良好
2 28 10 10 100 芽生长状态良好
4 26 10 10 100 芽生长状态良好
6 24 10 10 100 芽生长状态良好
8 22 10 10 80 芽生长状态良好
10 20 10 0 0
芽生长状态不好,几
乎不生长
12 18 10 0 0
芽生长状态不好,几
乎不生长
14 16 10 0 0
芽生长状态不好,几
乎不生长
注:(1)甘露糖为0g·L-1时生根情况(2)甘露糖为2g·L-1时生
根情况(3)甘露糖为4g·L-1时生根情况(4)甘露糖为6g·L-1
时生根情况(5)甘露糖为8g·L-1时生根情况
图3 不同甘露糖浓度对茎段生根的影响
表3 甘露糖浓度对杨树茎段生根的影响
甘露糖/
(g·L-1)
蔗糖/
(g·L-1)
茎段
数/个
生根
数/个
生根
率/%
茎段生根及
生长情况
0 30 10 10 100
生长旺盛,根系
发达,呈星状
2 28 10 10 100
生长旺盛,
根系呈星状
4 26 10 8 80
生长良好,根系
一部分呈星状,
一部分呈放射状
6 24 10 5 50
一部分生根,
茎段基部膨大
8 22 10 0 0
生长受抑制,茎段
几部不膨大
422
第2期 查 琳,等:利用PMI选择标记进行杨树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2.2 含PMI选择标记基因植物抗虫表达载体构建
2.2.1 含Bt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以含有
cry3Aa基因的克隆载体为模板,采用增加了酶切位
点 HindII和 SalI的引物 Btupperyao3和 35S
NOSlower,对目的片段 CaMV35SBtNOS进行 PCR
扩增。扩增获得了目的条带,大小在3000bp左右,
与预期一致(图4)。
注:M:plusDL2000;1:Bt基因表达盒
图4 Bt基因表达盒的PCR扩增结果
将PCR扩增片段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进行
比对,发现它与 Bt886Cry3Aa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
达99%,表明扩增出的条带应是Bt基因表达盒。
2.2.2 酶切和连接 将获得的载体PMD1935SBt
NOS采用HindII和SalI进行双酶切,回收纯化目
的片段,连接到利用相同双酶切的 pNOV2819大片
段中。构建了 pNOV2819Bt的植物表达载体(图
5),可以用于植物遗传转化。
注:M:1KbDNALadder;1 4:pNOV2819Bt转化子
图5 pNOV2819Bt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2.3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2.3.1 菌液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 采用分光光度
计测定农杆菌的浓度,设置 OD值为0.5、1.0、1.5
三个梯度来研究农杆菌侵染适宜的浓度。通过试验
发现,OD值达到1.5时,菌液中有大量的白色絮状
沉淀,说明农杆菌进入生长平台期,开始有大量菌死
亡,转化率也大大降低。而 OD值在0.5时,菌液较
清澈,不混浊,且后期统计的转化率非常低。OD值
为1.0时,菌液混浊,后期统计的转化率比其他两个
浓度要高的多。
2.3.2 转基因杨树的获得 载体 pNOV2819Bt利
用农杆菌EHA105介导,共转化法转化南林895杨。
统计其转化叶盘在筛选培养基上分化产生的抗性芽
数量。转化率评价指标为筛选培养基上培养 30d
后产生抗性芽的外植体数。各次转化的分化情况统
计结果如表4。
表4 转化效率
转化次数 总叶盘数/个 分化叶盘数/个 转化率/%
1 75 12 16.00
2 79 15 18.99
3 68 10 14.71
4 82 19 23.17
5 99 21 21.21
6 73 8 10.96
7 78 11 14.10
8 89 7 7.86
9 87 13 14.94
10 71 18 25.35
11 65 12 18.46
12 72 10 13.89
从表4可知,每次转化效率都不同,所受影响因
素很多。平均转化率为16.64%。
2.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所用的转CpTI基因植株经多次继代后,可能会
导致原有基因的逃逸。在利用 PMI作为选择标记
基因进行双抗虫基因(Bt和 CpTI)的遗传转化前需
进行分析筛选(图6)。
注:M:MarkerⅢ;CK+:质粒 pFZY1(阳性对照);CK:非转化植株
(阴性对照);1 8:部分转化植株)
图6 部分转CpTI植株的PCR检测
通过PCR分析(图7),初步证明Bt基因已转入
杨树基因组中,并获得了一批转双抗虫基因(Bt和
CpTI)的杨树植株。
3 讨论
含PMI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抗虫表达载体
pNOV2819Bt的构建采用了先克隆出含 Bt基因的
表达盒,经测序后获得了 Bt基因的序列,再酶切连
接的方法。采用这一构建路线的原因是如果采用直
接酶切的方法,存在不精确的情况,有可能会影响到
52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注:M:MarkerⅢ;CK+:质粒 pNOV2819Bt(阳性对照);CK:非
转化植株(阴性对照);1 8:转化植株
图7 转Bt植株的PCR检测
连接,因此,将启动子、终止子和基因片段一起插入
pNOV2819载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杨树作为木本植物,其生根时间和难度远远大
于一些农作物[9-10]、草本植物[11]和花卉[12]。采用
传统的抗生素或除草剂等筛选方法获得的转基因芽
再生根相当困难,而甘露糖筛选从原理上是促进生
根,对转基因芽生根能力的抑制要减少许多,能够在
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得到更多数量的转基因苗。
PMI作为一种正向筛选标记基因,它不同于大
多数抗生素和除草剂等负筛选标记,对植物没有直
接的毒害作用,而是作为一种额外的糖源,转化细胞
可以将甘露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并继续代谢为细
胞提供能量,因此表现为生长方面的优势[13]。而非
转化细胞由于没有 PMI基因催化后的产物6磷酸
甘露糖,因而不能利用甘露糖作为碳源,生长受抑停
止。近年来,该筛选体系已成功应用于甜菜[3]、拟南
芥[4]、玉米[5]、小麦[6]等植物的遗传转化。因此甘
露糖筛选体系是较理想的遗传转化选择系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此系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用此系统进行筛选[14]。
如甘露糖对烟草没有筛选作用,通过试验发现烟草
叶片对甘露糖不敏感。不同植物对甘露糖有不同的
敏感性。可能的原因是:植物中的新陈代谢途径相
当复杂,不同植物新陈代谢途径差异较大,有些植物
可能缺少将甘露糖转变为6磷酸甘露糖的酶。此
外,甘露糖是糖蛋白和细胞壁的重要糖分子,有些植
物可以利用1磷酸甘露糖合成糖蛋白、细胞壁中的
多糖物质、维生素 C等。有些植物也可能有自身的
酶将 6磷酸甘露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如 PMM。
如果植物中内源的甘露糖酶活性太高,则植物可能
不会对甘露糖敏感。因此,有些植物不适用甘露糖
做筛选剂[15]。
4 结论
研究首次建立了 PMI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杨树
转基因筛选体系,确定了 PMI筛选的最适选择压,
成功构建了含 PMI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抗虫表达
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杨
树,为安全、高效的杨树转基因育种研究提供了实验
依据。
参考文献:
[1]续 晨,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选择标记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导师:诸葛强,2005:1-60.
[2]ReedJ.,PrivalelM.,PowelL.etal.Phosphomannoseisomerase:an
eficientselectablemarkerforplanttransformation[J].InVitroCel
DevBoilPlant,2001,37:127-132.
[3]JoersboM.,DonaldsonI.,KreibergJ.,etal.Analysisofmannosese
lectionusedfortransformationofsugarbeet[J].MolecularBreed
ing,1998,4(2):111-117.
[4]ToddR.,TagueB.W.Phosphomannoseisomerase:Aversatilese
lectablemarkerforArobidopsisthalianagerm1inetransformation,
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s[J]2001,19:307-319.
[5]NegrotoD.,JoleyM.,BeerS.,etal.Theuseofphosphomannose
isomeraseasaselectablemarkertorecovertransgenicmaizeplantvia
Agrobacteriumtransformation,PlantCelReports[J]2000,19(8):
798-803.
[6]WrightM.,DawsonJ.,DunderE.,etal.Eficientbiolistictrans
formationofmaizeandwheatusingthephosphomannoseisomerase
gene,pmiastheselectablemarker,PlantCelReports[J]2001,20
(5):429-436.
[7]诸葛强,房 丹,李秀芬,等.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转抗虫基
因(Bt和 CpTI)的研究,分子植物育种[J]2006,4(6):819
-824.
[8]杨彩云,尹伟伦,夏新莉.甘露糖正向筛选体系的建立及在拟南
芥遗传转化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9,7(6):1120
-1129.
[9]王彩芬,付永彩,朱作峰,等.水稻遗传转化甘露糖安全筛选体
系的建立[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41-45.
[10]黄 皓,雷建军,曹必好,等.利用 pmi作为筛选基因对辣椒进
行Bt基因转化的研究[J]辣椒杂志,2013,(2):23-28.
[11]高世武,阙友雄,郭晋隆,等.甘露糖筛选系统的建立及在甘蔗
转基因中的应用[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5):789-796.
[12]成丽娜,魏 倩,MuhammadImtiaz,等.转基因育种技术在菊花
性状改良中的应用进展[J]园艺学报,2013(9):1813-1825.
[13]WeisserP.,KramerR.,SprengerG.AExpressionoftheEsche
richiacolipmigene,encodingphosphomannoseisomeraseinZy
momonasmobilis,leadstoutilizationofmannoseasanovelgrowth
substrate,whichcanbeusedasaselectivemarker[J]Applied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1996,62(11):4155-4161.
[14]KimJ.Y.,JungM.,KimH.S.,etal.Anewselectionsystemfor
pepperregenerationbymannose[J]J.PlantBiotechnology,
2002,4(3):129-134.
[15]续 晨,王伟东,查 琳,等.转基因林木中安全标记基因的研
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8,6(5):954-958.
(责任编辑:张 研)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