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犆犗2通量观测研究
吴灏1,叶柏生1,吴锦奎1,2,李曼2,秦甲2,王晓云1,王杰3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
工程研究所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3.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21)
摘要:采用涡动相关技术对2009,2010和2011年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 通量观测和分析表明,疏勒河
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 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6月、7月和8月为CO2 的强吸收期,4月、5月
和10月为CO2 的强释放期。计算得到3年的CO2 净吸收量分别为134.5,151.3和194.4gCO2/m2,平均吸收量
为160.0gCO2/m2,在区域起着碳汇的作用。生长季节,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ecosystemCO2exchange,NEE)
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负相关,气温在0~7℃范围内NEE随气温增加线性减小,当温度大
于7℃时,NEE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非生长季节,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正相关。当
地表反射率在0.2左右,NEE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反射率超过0.3时,NEE接近最大值,并保持稳定。
关键词:涡动相关;高寒草甸;气象因子;疏勒河上游
中图分类号:S8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3)04001809
犇犗犐:10.11686/cyxb20130402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其中CO2 浓度的增加被认为是全
球变暖的主要原因[1]。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草地生态系统约占陆地面积的30%[2]。在我国,天然草地面积占陆
地面积的41%[3],冻原和高山草地大类的面积最大,为1.95×106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0.43%[4],高寒草地
又占到全国草地生态系统的40.1%[5]。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是未来陆地
生物圈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之一[6],高海拔的草地生态系统,由于气温较低,植物凋落物和地下死根而不易分
解,生态系统同化的有机碳可以较长时间地储存在地下根系和土壤中[7],因此高海拔草地生态系统可能是全球重
要的碳汇[8],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被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9]。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也是我国天
然草地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域[10]。对青藏高原区域内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 通量进行长期地观测,有助于
研究青藏高原区域内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机理以及对区域和全球碳排放的贡献。
涡动相关技术是对于森林、草地和农田进行非破坏性的CO2、H2O和热通量测定的一种微气象技术[11],是
一种通过测量和计算物理量脉动和垂直风速脉动求算湍流通量的方法,使CO2 通量的长期观测成为现实,在区
域和全球碳循环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美国通量网、欧洲通量网以及亚洲通量网,并且其观测范围
已从理想下垫面转向非理想下垫面[12]。
疏勒河上游属于干旱山区,植被稀少,位于多年冻土分布区的边缘地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
研究利用2009年至2011年在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获取涡动数据及其他气象数据分析该区域净生态系统交换量
(netecosystemCO2exchange,NEE)的变化特征。主要阐述:1)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EE日变化特
征;2)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EE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3)气象要素对NEE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影响,
并初步估计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年碳吸收量。
18-26
2013年8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22卷 第4期
Vol.22,No.4
收稿日期:20120919;改回日期:20121102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A018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B05B0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107RJZA1711)和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41271079)资助。
作者简介:吴灏(1986),男,山东枣庄人,硕士。Email:whaolz@163.com
通讯作者。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站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疏勒河上游的青海省天峻县苏里乡境内(98°19′E,38°25′N,海拔3885m),
研究区地势平坦,方圆1km以内坡度小于2%。研究区域具有明显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约为
-4℃;多年年均降水量约为378.4mm,降水主要集中在生长季节(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4月
中旬至10月中旬日均地温为正,其余时段日均地温均为负值,5cm处地温多年平均值约为-0.2℃。该地区为
高山草甸,主要植物有青藏苔草(犆犪狉犲狓犿狅狅犮狉狅犳犻犻)和高山嵩草(犓狅犫狉犲狊犻犪狆狔犵犿犪犲犪),土壤类型为高山草甸草原
土[13]。
由于水热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将年内过程分为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其中5-9月为牧草的主要生长季节,
2009,2010和2011年生长季节平均气温分别为5.1,6.1和5.1℃,降水量分别为360.4,345.7和359.7mm;10
月至第2年4月为非生长季节,2009,2010和2011年非生长季节平均气温分别为-10.4,-11.2和-10.8℃,降
水量分别为28.9,28.5和21.9mm。
1.2 观测方法
观测场地的观测系统主要有涡动、辐射、梯度观
测及土壤温湿度等观测仪器组成。其中涡动相关系
统属于开路式涡动系统,安装高度为3m,由三维超
声风速仪(CSAT3,CampbelScientificInc,USA)、
开路 式 CO2/H2O 分 析 仪 (LI7500,LicorInc,
USA)和数据采集器(CR3000,CSI,USA和一个2G
的CF卡)组成,采样频率为10Hz,每30min计算
1次平均值,储存于CR3000配置的2G存储卡中。
气象数据由CR1000采集,采集时间间隔除辐射为
30min外,其余的气象要素均为10min。自2008
年7月现场调试仪器以来,进行不间断连续观测,每
2个月进行1次数据采集和仪器维护,数据获取时
间段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仪器、型号及
安置高度见表1。
表1 涡动相关和气象观测仪器
犜犪犫犾犲1 犐狀狊狋狉狌犿犲狀狋狊狅犳犲犱犱狔犮狅狀狏犪狉犻犪狀犮犲犪狀犱犿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狔
观测项目
Observationproject
仪器型号
Instrumentmodel
安置高度
Setheight(m)
三维超声风速仪Threedimen
sionalultrasonicanemometer
CSAT3 3
开路红外气体分析仪 Open
infraredgasanalyzer
Li7500 3
气温Airtemperature HMP45C 2,5,7.5,10
地温Groundtemperature 109 0.05,0.1,0.3,0.5,0.7
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 HMP45C 2,5,7.5,10
降水Precipitation T200B 1.5
风速 Windspeed 020C1 2,5,7.5,10
太阳辐射Solarradiation CNR1 2
1.3 数据与方法
本试验选用爱丁堡大学的Edire软件[14]对观测站点涡动数据进行了处理。其数据处理参照了FLUXNET
推荐的涡动资料处理方法要点[1517]。观测订正包括:野点去除(±4σ)、坐标旋转(三维风旋转),频率损失订正和
WebbPearmanLeuning校正;质量控制包括:湍流平稳性检验和湍流发展的充分性检验。依据降水事件剔除了
降水过程中受凝水影响的数据,占总数据的28.2%,此外剔除了夜间摩擦风速(狌)<0.16的数据,占总数据的
13.5%。数据中缺失部分参考国际上通量插补方法[1820],对于数据中缺失时间间隔超过2h的,通过建立碳通量
值(Fc)与环境因子之间的非线形经验关系式进行缺失部分插补[2023],对于数据缺失时间间隔小于2h的用线性
内插进行插补,并以太阳辐射1W/m2 为界限将一天划分为白天和夜间[21],白天和夜间具体插补方法如下。
生长季白天缺失通量(Fc)用方程(1)进行插补:
犉犆=
犪1×犘犘犉犇
犪2+犘犘犉犇+犪3
(1)
式中,犘犘犉犇为光量子通量密度,其值计算参照张宪洲等[24]青藏高原光合有效量子值的气候学计算方法,犪1,犪2,
犪3 均为拟合常数。
非生长季节全天及生长季夜间缺失通量(Fc)用指数方程(2)来插补:
犉犆=犫0exp(犫犜) (2)
91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式中,犫0,犫为拟合常数,犜为5cm处地温。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要素季节变化
2009和2010年年平均气温均为-3.9℃,2011年年平均气温为-4.2℃,月平均气温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
7月(9.9℃),月平均气温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1月(-17.8℃)(图1);5cm处年平均地温2010年最大(0℃),
其次为2011年(-0.2℃),最低为2009年(-0.4℃),月平均地温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7月(11.3℃),月平均地
温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1月(-14.0℃);年均相对湿度2009年最大(56.3%),其次为2011年(56.0%),最低为
2010年(55.8%),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2009年7月(76.4%),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3
月(35%);年降水量2009年最大(389mm),其次为2011年(381mm),最小为2010年(364mm),月降水量最大
值出现在2009年7月(129.3mm),在非生长季节降水稀少,部分月份没有降水发生。
图1 2009-2011年气象要素月变化
犉犻犵.1 犕狅狀狋犺犾狔狏犪狉犻犪狋犻狅狀狅犳犿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犳犪犮狋狅狉狊犳狉狅犿2009狋狅2011
2.2 NEE日内变化
生长季节,研究区域3年的NEE日平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白天吸收,夜间释放,上午8时到9时之
间从释放转为吸收,中午12时左右吸收最大,下午20时左右由吸收转为释放。非生长季节,NEE日变化特征与
生长季节差异较大,NEE日内变化不明显,变化幅度小,表现为向大气中释放CO2,释放量低接近于0,释放量最
大值出现在15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0时左右(图2)。
2.3 NEE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NEE季节变化明显(图3)。在一年之中从1月开始到4月CO2 日释放量逐渐增大,4
月达到第1个释放高峰,随后进入生长季节,5月CO2 释放逐渐减少,6月初转为吸收,7和8月吸收量达到最大
值而后逐渐减少,9月末转为CO2 释放,随后进入非生长季节,10月达到第2个释放高峰,11月至第2年3月释
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放量较低。其中在生长季节,由于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表现出2个吸收峰。
由2009,2010和2011年观测数据来看(图4a),3年内相同月份NE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不同年份各
月的气象条件不同,致使不同年景的相同月份的NEE存在差异。研究区6月、7月和8月表现为碳汇,其他月份
表现为碳源,其中4月、5月和10月为CO2 释放高峰期,NEE年际变化最大为4月、5月、6月和9月(图4b)。
图2 不同年份生长季节与非生长季节犖犈犈日变化状况
犉犻犵.2 犞犪狉犻犪狋犻狅狀狅犳犱犪犻犾狔犖犈犈犻狀犵狉狅狑犻狀犵狊犲犪狊狅狀犪狀犱狀狅狀犵狉狅狑犻狀犵狊犲犪狊狅狀犳狉狅犿2009狋狅2011
图3 犖犈犈逐日变化
犉犻犵.3 犜犺犲犱犪犻犾狔犮犺犪狀犵犲狅犳犖犈犈
2.4 不同年份NEE的比较
不同的年份由于气候条件上的差异,导致CO2 吸收、释放的时间、数值、维持的时间、吸收率以及释放率不
同。2010年CO2 由释放转化为吸收的时间较2009年滞后了4d,由吸收转化为释放滞后了11d,2011年CO2
由释放转化为吸收的时间与2009年基本相同,由吸收转化为释放滞后了19d,由释放转为吸收的时间,较2010
年提前了5d,由吸收转化为释放滞后了8d(表2)。2011年和2010与2009年相比吸收率基本相同,而吸收维持
时间均2011和2010年均大于2009年,3年平均的释放率差别不大以及释放维持的时间相对减少,导致2011和
2010年的CO2 吸收量大于2009年。2011年吸收率虽然小于2010年,但是吸收时间延长,释放的时间相对的减
少,导致2011年CO2 吸收量大于2010年。2009,2010和2011年生长季节吸收CO2 的量分别为374.4,397.3
和435.9gCO2/m2,非生长季节释放CO2 的量分别为240.0,246.0,和243.8gCO2/m2。因此,研究区2009,
2010和2011年CO2 净吸收量分别为134.5,151.3和194.4gCO2/m2,2011年CO2 净吸收量比2010和2009
12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图4 3年的月合计犖犈犈(犪)和3年月合计犖犈犈的平均以及标准差(犫)
犉犻犵.4 犕狅狀狋犺犾狔犖犈犈犻狀狋犺犲狋犺狉犲犲狔犲犪狉狊(犪)犪狀犱犿犲犪狀犖犈犈犪狀犱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犱犲狏犻犪狋犻狅狀(犫)
表2 2009-2011年犆犗2 吸收与释放变化过程
犜犪犫犾犲2 犜犺犲犪犫狊狅狉狆狋犻狅狀犪狀犱狉犲犾犲犪狊犲狅犳犆犗2犳狉狅犿2009狋狅2011
年份
Year
吸收时间
Absorptionperiod
(日/月Day/month)
维持时间
Maintenance
time(d)
吸收量
Absorptionamount
(gCO2/m2)
吸收率
Absorptionrate
(gCO2/m2·d)
释放时间
Releasetime
(日/月Day/month)
维持时间
Maintenance
time(d)
释放量
Releaseamount
(gCO2/m2)
释放率
Releaserate
(gCO2/m2·d)
2009 2/6-31/8 91 374.4 4.1 1/1-1/6 152 139.4 0.9
1/9-31/12 122 100.6 0.8
2010 6/6-11/9 98 397.3 4.1 1/1-5/6 156 170.0 1.1
12/9-31/12 111 76.0 0.7
2011 1/6-19/9 111 435.9 3.9 1/1-31/5 151 138.1 0.9
20/9-31/12 103 105.7 1.0
年分别高43.1和59.9gCO2/m2,2010年CO2 净吸收量比2009年高16.8gCO2/m2,平均吸收量为160.0g
CO2/m2,具有明显碳汇的功能。
2.5 气象因子对NEE的影响
图5a,b给出了3年的NEE与温度(气温,地温)的关系,可以看出NEE与温度因子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在
气温小于0℃时(图5a),NEE与气温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即随着温度的增加CO2 的释放量增加;在气温在0~7℃
范围内,NEE与温度有很好的负相关性,随着温度的增加NEE线性减小,不同的年份,气温以及CO2 日净吸收
量不同,导致线性回归的斜率和截距变异较大,当气温大于7℃,伴随着气温的增加,NEE有增大的趋势,这个可
能由于气温增大,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效率同时增加,但是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速度小于呼吸作用,导致
NEE减少。3个生长季节的NEE与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关系(图6)表明,除2009年昼夜温差越大越不利于生态
系统CO2 的吸收和积累,2010和2011年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生态系统CO2 的吸收和积累,越有利于形成生
态系统碳汇,这与海北站的观测结果一致,与当雄站的观测结果相反。在地温小于4℃时(图5b),NEE与地温有
很好的正相关性,即NEE随着地温的增加而增加;在地温大于4℃时,NEE与地温有很好的负相关性,随着地温
的增加NEE线性减小。
研究区NEE与日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图5c)。非生长季节由于气温较低,微生物呼吸较弱,降水对NEE
的影响较小,仅在4月末以及10月初NEE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加,可能由于在这个阶段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
而降水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生长季节NEE与日降水量表现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NEE呈
减小趋势。相对湿度的变化受降水的影响,非生长季节相对湿度较小,NEE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NEE随
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大,生长季节NEE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NEE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图5d)。
2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NEE与地表反射率的关系表现为:当地表反射率在0.2左右,NEE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反射率超过0.3时,
NEE接近最大值,并保持稳定;这可能是由于在生长季节,下垫面为植被覆盖导致反射率低;在非生长季节,植被
枯黄或者被冰雪覆盖导致反射率高(图5e)。由于地表温度决定地表长波,导致地表长波辐射对NEE的影响与
温度类似(图5f)。
图5 犆犗2 净交换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犉犻犵.5 犜犺犲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犫犲狋狑犲犲狀狋犺犲犆犗2犳犾狌狓犪狀犱狋犺犲犿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犳犪犮狋狅狉狊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区生长季节雨热同期,5月中上旬牧草开始返青,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增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O2 的吸
收量逐渐超过生态系统进行呼吸作用CO2 的释放量,6月至9月中上旬,日间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CO2 的吸收量大于生态系统进行呼吸作用CO2 的释放量,在夜间气温较低,降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呼
吸[10],致使在生长季节,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表现为显著的CO2 净吸收并且日变化振幅较大;非生长季节,由于9
月中下旬牧草开始枯萎,光合作用减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小于生态系统进行呼吸CO2的释放量,
32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图6 2009-2011年生长季昼夜温差对
犆犗2 净交换量的关系
犉犻犵.6 犜犺犲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犫犲狋狑犲犲狀犱犪犻犾狔狉犪狀犵犲狅犳
狋犲犿狆犲狉犪狋狌狉犲犪狀犱犆犗2犳犾狌狓犻狀犵狉狅狑犻狀犵
狊犲犪狊狅狀犳狉狅犿2009狋狅2011
因此在10月至11月中旬生态系统表现为CO2 净排放,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研究区温度较低,抑制了生态
系统的呼吸作用,高寒草甸CO2 通量较小,接近于0。3月下旬开始至4月末气温开始回升,微生物代谢活动逐
渐增强,生态系统呼吸排放CO2 增加,生态系统表现为CO2 净排放。研究区,生长季节较多的CO2 净吸收量,非
生长季节较低的CO2 净释放量,这可能是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较高CO2 净吸收的重要因素。
研究区2009,2010和2011年NEE日平均变化状况,在生长季节,NEE日平均变化振幅加大,白天吸收,夜
间释放;在非生长季节,NEE日平均变化不明显,变化幅度小,表现为向大气中释放CO2,释放量低。
2009,2010和2011年CO2 交换吸收量分别为134.5,151.3和194.4gCO2/m2,生长季节吸收CO2 的量分
别为374.4,397.3和435.9gCO2/m2,非生长季节CO2 释放量分别为240.0,246.0和243.8gCO2/m2,平均吸
收量为160.0gCO2/m2。各年内NE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6月、7月和8月表现为碳汇,为强吸收期,
其他月份表现为碳源,其中4月、5月和10月为强的释放期;CO2 月交换量年际变化最大的为4月、5月、6月和9
月。
研究区生长季节,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负相关,当温度大于7℃时,随温度的
增加降低;非生长季节,NEE与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正相关。当地表反射率在0.2左右,NEE呈
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反射率超过0.3时,NEE接近最大值,并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 SicenceFrameworkandImplementation.EarthSystemSicencePartnership(JGBP.Ihdp.DIVERSITAS)[R].ReportNo.1:
GlobalCarbonProjectReportNo.1Canberra,2003:2223.
[2] AdamsJM,FaureH,FaureDenardL,犲狋犪犾.Increasesinterrestrialcarbonstoragefromtheglacialmaximumtothepresent[J].Na
ture,1990,348:711714.
[3] 皇甫江云,毛凤显,卢欣石.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J].草业学报,2012,21(1):7582.
[4] 任继周,梁天刚,林慧龙,等.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J].草业学报,2011,20(2):122.
[5] 周兴民.中国嵩草草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 范月君,侯向阳,石红霄,等.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21(3):294302.
4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7] ShiPL,SunXM,XuLL,犲狋犪犾.NetecosystemCO2exchangeandcontrolingfactorsinasteppe犓狅犫狉犲狊犻犪meadowonthe
TibetanPlateau[J].ScienceinChina(Ser.D,EarthSciences),2006,49(Supp.II):207218.
[8] KatoT,TangYH,GuS,犲狋犪犾.Carbondioxideexchangebetweentheatmosphereandanalpinemeadowecosystemonthe
QinghaiTibetanPlateau,China[J].Agri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2004,124:121134.
[9] 李婧梅,蔡海,程茜,等.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J].草业学报,2012,21(3):223233.
[10] 徐世晓,赵新全,李英年,等.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长季和非生长季CO2 通量分析[J].中国科学,2004,34(增刊Ⅱ):118
124.
[11] BaldocchiD.Assessingtheeddycovariancetechniqueforevaluatingcarbondioxideexchangeratesofecosystems:past,pres
entandfuture[J].GlobalChangeBiology,2003,9:479492.
[12] SchmidHP.Footprintmodelingforvegetationatmosphereexchangestudies:Areviewandperspective[J].Agriculturaland
ForestMeteorology,2002,113:159183.
[13] 陈生云,刘文杰,叶柏生,等.疏勒河上游地区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草业学报,2011,
20(3):7083.
[14] RobertC.EdiRe[EB/OL].(20101013).http://www.geos.ed.ac.uk/abs/research/micromet/EdiRe/EdiRe.
[15] LeeX,MassmanWJ,LawBE.HandbookofMicrometeorology:AguideforSurfaceFluxMeasurements[M].Dordrecht:
KluwerAcademicPublishers,2004:181208.
[16] 甄晓杰.盘锦芦苇湿地参数化方案研究[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814.
[17] 楚良海.黄土塬区通量数据的质量评价及空间代表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148.
[18] GilmanovTG,SoussanaJF,AiresL,犲狋犪犾.PartitioningEuropeangrasslandnetecosystemCO2exchangeintogrossprima
ryproductivityandecosystemrespirationusinglightresponsefunctionanalysis[J].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
ment,2007,121:93120.
[19] ValentiniR,DoreS,MarchiG,犲狋犪犾.CarbonandwaterexchangesoftwocontrastingcentralSiberialandscapetypes:regen
eratingforestandbog[J].FunctionalEcology,2000,14:8796.
[20] FalgeE,BaldocchiD,OlsonR,犲狋犪犾.Gapfilingstrategiesfordefensibleannualsumsofnetecosystemexchange[J].Agri
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2001,107:4369.
[21] ZhuZL,SunXM,WenXF,犲狋犪犾.StudyontheprocessingmethodofnighttimeCO2eddycovariancefluxdatainChina
FLUX[J].ScienceinChina(Ser.D,EarthSciences),2006,49(Supp.Ⅱ):3646.
[22] AntjeM M,DarioP,MarkusR,犲狋犪犾.Comprehensivecomparisonofgapfilingtechniquesforeddycovariancenetcarbon
fluxes[J].Agri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2007,147:209232.
[23] AnitaCR,DouglasAF.DiurnalandseasonalpatternsinecosystemCO2fluxesandtheirControlsinatemperategrassland[J].
RangelandEcology& Management,2010,63:6271.
[24] 张宪洲,张谊光,周允华.青藏高原4月-10月光合有效量子值的气候学计算[J].地理学报,1997,52(4):361365.
52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犗犫狊犲狉狏犪狋犻狅狀狊犪狀犱狊狋狌犱狔狅狀狋犺犲犆犗2犳犾狌狓犻狀犪狀犪犾狆犻狀犲犿犲犪犱狅狑犲犮狅狊狔狊狋犲犿
犻狀狋犺犲狌狆狆犲狉狉犲犪犮犺犲狊狅犳狋犺犲犛犺狌犾犲犚犻狏犲狉犅犪狊犻狀
WUHao1,YEBaisheng
1,WUJinkui1,2,LIMan2,QINJia2,WANGXiaoyun1,WANGJie3
(1.StateKeyLaboratoryofCryosphericScience,ColdandAridRegionsEnvironmentalandEngineering
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Lanzhou730000,China;2.KeyLaboratory
ofEcologicalHydrologyandBasinSciences,ColdandAridRegionsEnvironmental
and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Lanzhou730000,China;3.YunnanHydraulicResearch
Institute,Kunming650021,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neddycovarianceobservationsystemwasestablishedforprovidingcontinuousmeasurementson
CO2fluxesinanalpinemeadowecologicalsystemattheupperreachoftheShuleRiverBasinfrom2009to
2011.ObviousseasonalandinterannualvariationsofCO2fluxwereobserved.Themonths,June,Julyand
August,werethestrongestabsorptionperiodforCO2whileApril,MayandOctoberwerethestrongestrelease
periodforCO2.ThenetexchangeofCO2inthethreeyearswas134.5,151.3and194.4gCO2/m2,respec
tively,andthemeanvaluewas160.0gCO2/m2.Thisindicatesthatthealpinemeadowsystemplayedanim
portantroleasacarbonsink.Duringthegrowingseason,thecorrelationsbetweenCO2netexchangeandthe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relativehumidity,andsurfacelongwaveradiationwerealnegative.Whenthe
temperaturewashigherthan7℃,theCO2netexchangeincreasedastemperatureincreased.Inthedormant
season,thecorrelationsbetweenCO2netexchangeandthetemperature,precipitation,relativehumidity,and
surfacelongwaveradiationwerealpositive.Whenthesurfacereflectivitywasabout0.2,thetrendoftheCO2
netexchangeincreasedfast.Whenthesurfacereflectivitywasmorethan0.3,theCO2netexchangereacheda
maximumandthenremainedstable.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eddycovariance;alpinemeadow;meteorologicalfactor;theupperreachofShuleRiver
6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